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教案北师大七级下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教案北师大七级下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教案北师大七级下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教案北师大七级下

第1节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课题:二、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通过膝跳反射的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

3.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4.举例说出反射包括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

(二)能力目标:

1.提高自己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分析、综合、归纳等能力。

2.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3.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不断探究新知识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2.鼓励学生通过分析活动自己找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

1.理解反射的概念。

2.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教学难点:

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教材分析:

根据生物课程标准:本节内容是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在2004年的考试大纲中“生物圈中的人”只有四个部分,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就是这一章中有且仅有要考试的内容了。要理解神经

调节的功能,必须先建立起“反射”的认识;理解反射过程的实现,必须掌握反射弧的结构组成及其神经元的联系等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所以,上述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即教学重点。而教材对反射与反射弧的概念及反射弧基本结构的认识,虽有膝跳反射活动的直观内容及反射弧模式结构的简要说明,但具体反射的实例介绍不多,更没有对反射与具体的调节意义之间的关系进行具体分析。因此能概括地认识到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是较困难的。如果忽视对概念的正确理解是不能达到最起码的学习目的的。要强调理解概念,不只是知道定义的表述,更主要的是强调要首先认识有关的具体现象,从而抽象出概念的内涵,还要进一步运用概念对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

突破难点的主要手段应该是教材的直观。具体地讲,可以通过对反射实例的直观、反射弧构成及神经元联系模型的直观等手段,创立教学的客观认识条件,并注意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只有使学生建立起必要的具体认识,才可能实现有关的教学目标要求。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准备一副可拆分的人脑模型,还有一个20cm×10cm×3cm 大小的纸盒。纸盒的一面露出约2mm长的图钉尖,这一面的与盒的另一面颜色、图案一致,使人不易看出露出的钉尖。注意:教师应反复尝试钉尖的尖锐程度、露尖的长度和拍打的动作,保证刺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多媒体教具一套。

学生准备:

预习本节内容。

教法探讨:

本节教学通过演示和学生探究、举出实例、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形成概念,再进行总结,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学生面对问题,通过演示、学生探究、讨论、交流来获得圆满答案,让他们对于概念的掌握不仅仅是记忆,而是能够理解,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采用的方法有:1.多媒体教学法。

2.学生实验教学法。

3.启发式教学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板书设计:

二、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一)反射:

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就叫反射。

(二)反射弧: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教学体会: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_教案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贵州省罗甸县沫阳中学罗福泉 一、教学目标: 1.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通过膝跳反射的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 3.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二、教学重点: 1.反射的理解. 2.反射弧的组成 三、教学难点: 通过膝跳反射的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 四、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自主学习,交流展示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师:上堂课我们学习了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由哪几个部分构成的呢?生: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师:脑可以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它们的分工有些什么不同呢? 生:大脑控制高级的生命活动;小脑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脑干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 师:脊髓有怎样的作用? 生:反射和传导。 (二)、新课引入 神经元在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兴奋并把兴奋传导到其他神经元,于是各个神经元就练成了人体信息传递的网络系统。那么在人体信息感知的过程中,神经系统究竟是如何发生作用的呢?我们先来做个小小的实验。 (找一位同学到前面,双手背后。教师站在这个同学的后面,拿出牙签示意给其他同学看,注意不要让前面的那位同学看到。教师用这根牙签去扎这位同学的手。让其他学生观察现象。) 问题:当教师用牙签扎他的手的时候,他有什么反应? 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缩手反射。 这个活动是在人体什么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呢?该系统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调节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方面的问题。 板书课题:第二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三)、新课讲授 1.那么什么叫做反射呢? 刚才,我们做了一个反射活动。手遇到烫的东西都会回缩,物体在眼球前突然出现时都会眨眼,婴儿膀胱里尿液多了都会立刻排尿,受到寒冷都会打哆嗦,这些例子都是反射,你能通过这些活动概括出什么是反射吗?(学生开始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教案北师大七级下

第1节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课题:二、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通过膝跳反射的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 3.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4.举例说出反射包括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 (二)能力目标: 1.提高自己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分析、综合、归纳等能力。 2.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3.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不断探究新知识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2.鼓励学生通过分析活动自己找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 1.理解反射的概念。 2.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教学难点: 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教材分析: 根据生物课程标准:本节内容是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在2004年的考试大纲中“生物圈中的人”只有四个部分,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就是这一章中有且仅有要考试的内容了。要理解神经

调节的功能,必须先建立起“反射”的认识;理解反射过程的实现,必须掌握反射弧的结构组成及其神经元的联系等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所以,上述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即教学重点。而教材对反射与反射弧的概念及反射弧基本结构的认识,虽有膝跳反射活动的直观内容及反射弧模式结构的简要说明,但具体反射的实例介绍不多,更没有对反射与具体的调节意义之间的关系进行具体分析。因此能概括地认识到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是较困难的。如果忽视对概念的正确理解是不能达到最起码的学习目的的。要强调理解概念,不只是知道定义的表述,更主要的是强调要首先认识有关的具体现象,从而抽象出概念的内涵,还要进一步运用概念对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 突破难点的主要手段应该是教材的直观。具体地讲,可以通过对反射实例的直观、反射弧构成及神经元联系模型的直观等手段,创立教学的客观认识条件,并注意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只有使学生建立起必要的具体认识,才可能实现有关的教学目标要求。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准备一副可拆分的人脑模型,还有一个20cm×10cm×3cm 大小的纸盒。纸盒的一面露出约2mm长的图钉尖,这一面的与盒的另一面颜色、图案一致,使人不易看出露出的钉尖。注意:教师应反复尝试钉尖的尖锐程度、露尖的长度和拍打的动作,保证刺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多媒体教具一套。 学生准备: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教案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教 案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第十三章第一节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第一课时) 目的和要求: 1、知识目标: (1)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 (2)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 2、能力目标: (1)学会以解决问题为核心而学习概念的方法。 (2)提高文字阅读和文字信息处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对人体自身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神经元的基本功能,及其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有哪些途径? (1)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体外。 (2)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3)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其中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最主要的途径。代谢废物的排出对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二、导入新课:

人体能够协调体内各部分功能而成为统一的整体,能够适应变化的环境是什么原因?下面我们来学习第12章,人体的自我调节。 1、游戏:我说你做(请几位同学上讲台,说出几个简单的动作让学生完成。例如:举起左手、抬起右脚等) 2、录象:乔丹的投篮过程 乔丹能够这么迅速的完成投篮动作,在短暂的瞬间完成系列动作,这与神经调节有什么关系? 三、讲授新课: (一)结合课本70页和课文71页,分组讨论三个问题: 1、说出神经系统由什么组成 2、尝试描述脑和脊髓的形态和位置 3、尝试描述脑神经和脊神经的形态和分布 (二)神经系统的组成: 1、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包括上部膨隆的脑和下部柱状的脊髓 2、脑的侧面图:分为大脑、小脑、脑干 3、(提问)一个人喝醉酒为什么走路会摇摇晃晃的? ------小脑的作用是维持身体的平衡。因为酒精使小脑麻痹了,导致身体平衡力比较差,所以走路就摇摇晃晃了。 青少年正处于发育时期,不要喝酒,防止酒精中毒。 4、脑神经和脊神经的分布 脑神经大部分分布在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肌肉等处。 脊神经分布在躯干、四肢和皮肤、肌肉里,起到支配身体活动的作用。

高三一轮复习神经调节教学案

【考纲要求】 1、掌握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 2、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一个神经细胞内的传导)、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 3、准确叙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基础知识回顾】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神经元的结构 ② (分枝多而短) ③ 外包髓鞘⑤ (末端分枝④ ) (2)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 ,并 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 [思考]图中圈内结构为 。 2.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 (1)基本方式—— :在 的参与下,人或动物对 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 的应答。 (2)结构基础—— :由 、 、 、 和 组成。 [思考] (1)感受器实质是 ,效应器实质是 。 (2)一个最短的反射弧由 个神经元构成(请用图示表示)。 (3)反射活动完成的前提条件是 和 。 【自我检测1】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二、兴奋的传导 兴奋: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 后,由 状态变为 状态的过程。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传导形式: ,也叫 。 (2)传导过程:静息电位: →刺激→动作电位: →产生 →电荷移动→ →兴奋不断向前传导。 (3)兴奋传导的特点: 。 [思考] (1)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原因? (2)K + 和Na + 的跨膜运输方式是 。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 实现的 (2)神经递质: 、多巴胺、氨基酸类等 (3)传递过程: ①过程:兴奋→ →突触小泡释放 →突触间隙→ 或 。 ②特点: 传递,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 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 或 。 思考: (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中的信号转换是 。 (2)与神经递质形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 。 (3)一个反射活动需要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 。 (4)神经递质作用效果有两种: 和 。 (5)递质释放的方式为 ,体现细胞膜的 特性,体现了细胞膜的 功能。由突触后膜(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部分)上的 识别。 【自我检测2】如图表示神经元联系的一种形式,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刺激a 处,会导致b 处连续兴奋或抑制,c 处也发生电位变化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教案1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教案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明反射的概念与反射弧的组成和功能; 2、能与同学共同完成测试“握手——握手”反射要多少时间的实验活动; 3、培养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 5、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思考: 本节课通过学生完成“膝跳反射”,启发学生建立反射的概念,探讨反射通过什么结构来完成以及完成反射需要一定的时间,通过阅读学生活动,让学生尝试完成握手----握手反射时间的测定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活动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 2、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师生、学生之间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理解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 2、能与同学共同完成测试“握手—-握手”反射时间的活动。 教学难点: 理解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引入课题(影片)、师生演示“膝跳反射”实验、学生尝试做“膝跳反射”实、学生提问、教师确定课堂探讨目标、完成目标、总结讨论、布置作业 教学准备: 1、分组:课前分3个小组,每组20人左右,小组成员有分工(组长,计时者,记录者,表达与交流者)。 2、培训:小组长、计时员和记录员。 3、活动器材:棒槌,秒表。 4、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新课: 播放影片(生活中反射活动的影片),引出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神经调节的基本

方式是反射。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课题)。 二、师生演示或学生尝试做“膝跳反射”实验: 1、实验准备 被实验者坐在椅子上,让一条腿自然地搭在另一条腿上。 2、敲击膝盖下位的韧带 实验者用手掌内侧边缘(或棒槌)快速地敲击被实验者上面那条腿的膝盖下位的韧带,同时观察小腿的反应。 三、提出问题: 教师:通过完成“膝跳反射”实验,请你们提出本节课想和老师探讨的问题: (学生:1、敲击膝盖下位韧带时,小腿出现什么反应?这种反应叫什么? 学生:2、这一活动过程是怎样完成的? 学生:3、完成这一活动过程(反射)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学生:4、为什么敲击膝盖下位的韧带能完成伸小腿? 学生:5、为什么敲击膝盖下位的韧带有时不能完成伸小腿这一动作? 学生:6、…… 四、课堂探讨问题: 教师:根据你们刚才提出的问题,选择下列3 个问题作为本节课探讨的问题。(课件) 1、敲击膝盖下位韧带时,小腿出现什么反应?这种反应叫什么? 2、、这一活动过程是怎样完成的? 3、完成这一活动过程(反射)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其余问题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查找资料,网上查找,动手实验等)解决。 五、完成探讨问题: 教师:探讨问题一:敲击膝盖下位韧带时,小腿出现什么反应?这种反应叫什么? (学生:答案多种。) 教师:小腿向前伸,这种反应叫膝跳反射。那么什么是反射?(展示膝跳反射动画) (学生:答案多种。) 教师:是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 教师:能否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反射的实例? (学生:举例多种。) 教师:点评。 探讨问题二:这一活动过程是怎样完成的? 教师:这一活动通过一个叫反射弧的结构来完成的。那么,什么叫反射弧呢? (学生:回答多种。)

神经的调节教案及反思

神经的调节——教案 吴冬梅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神经的调节》是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围绕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从而来学习有关于神经元,中枢神经,周围神经以及脑的结构和对应的功能。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神经组织,大概了解了神经组织的结构和对应的功能,这为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一个铺垫作用。此外,本节课在生物教学中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脑的结构与功能的知识,为今后学生在高中进一步地学习反射弧以及脑的结构奠定了知识基础。因此我将脑的结构和对应部分的功能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从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年龄特征分析,由于他们的宏观形象思维以及求新知意识较强,所以对于由刺激作出的一系列反应过程这一内容学习起来较为容易,但由于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神经元功能——信息的接受和传导这一抽象的内容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将神经元的功能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重点: 脑的结构和对应部分的功能 三.教学难点: 神经元的功能——信息的接受和传导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说出人体对刺激作出反应的一系列连续的过程 2.能正确描述神经元的结构特点以及对应的功能 3.能区分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 4.能说明脑各部分的结构,所在的大概位置以及对应的功能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看大脑模型,能区分大脑的各个部分 2. 通过自主阅读资料,区分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体验自主阅读概括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结合生活实际,体验反应所包含的科学,提高科学素养 五.教学思路: 举例人对各种刺激作出的反应——合作完成活动1探究人对刺激作出反应的一般过程——展示神经元的模型,探讨神经元的功能——图片展示人的神经系统,区分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脑模型的展示,讲解脑的结构,探究脑个部分对应的功能 六.教学课时:

人体的激素调节教学案例

人体的激素调节教学案例 金陵中学河西分校生物组冯辉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人体的激素调节”是(苏教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二章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中的重要内容。动物的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核心内容,它与前面学习的“神经调节”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动物复杂生命活动的调节,同时它也是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根据《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 ①概述体液调节的概念; ②举例说明动物激素的概念和特点; ③简述人体内主要的内分泌腺所分泌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④比较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特点。 2、技能目标 ①通过事实的剖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②通过对科学实验的解读,提高学生对实验方法和手段的认识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③通过课前收集资料使学生初步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 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认同使用兴奋剂对运动员身心健康的危害和违背奥运精神; ②评价动物激素在生产中应用的利弊。 二、重点难点确立和策略: “人体的激素调节”重点是以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的学习为例,知道动物激素作用研究的基本方法,以及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的种类和作用;难点是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的反馈调节以及对相关实例的分析。 本内容知识点多,比较抽象,已有知识经验较少。在授课过程中应结合大量的图片、事实,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研究的一般方法、并能自觉地在实例分析中加以应用。 三、课时确定: 两课时。第一课时内容为体液调节和动物激素的概念、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本质、作用、激素的反馈调节机制等,第二课时内容为激素分泌的调节、激素的概念及作用的一般特性、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北师大版)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北师大版) 课题: 第12章人体的自我调节 第1节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教学目标: 1、描述神经系统的组成概况 2、描述神经元的形态结构特征,说出神经元的基本功能。教学重点: 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概况和神经元的基本结构与特征。 教学难点: 神经系统的组成 课前准备: 挂图、教具、模型、相关的资料 课时: 1课时 教师活动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板书 举例说明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人是如何完成复杂的动作的 指导看图 说明 提出问题 (从属关系) 讲解为主 指导看书 布置任务 人体能够协调体内各部分功能而成为统一的整体能够协调自己与环境的关系,因而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并维持自身相对稳定的状态,这就是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这种自我调节包括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第一节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我们曾经看到过足球场上这样的情景:裁判员哨声一响,守门员立刻摆出准备打球的姿势全神贯注盯着点球主罚者的举动。就在对方起脚射门的刹那,这位门将也几乎同时鱼跃而起、飞身扑向……在这

一过程中,怎样的调节方式才能使守门将在如此紧张短暂的瞬间,完成了一系列复杂的反应? 研究表明人体内的调节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其中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起着最 为主要的作用。 通过观察可见,由脑神经与脊神经组成的周围神经系统犹如一条条通讯线路伸 达各处;由脑和脊髓组成的中枢神经系统则位居身体中央,管理着各部分神经的通讯联络。可将神经系统的组成概括如下: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周围神经 直接连接 系统系统 脑脊髓 大脑小脑脑干脑神经脊神经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基本单位 神经细胞又叫做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在受到刺激后,会产生一种生物电变化;这种变化能活细胞膜按一定方向传导。科学家将这种可传导的生物电变化叫做神经冲动,神经元的基本功能,就是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 一个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组成。胞体是神经元的代谢中心,突起适合沿一定方向传导冲动。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每个神经元树突可能有许多,而轴突只有一个,树突将冲动传向胞体。轴突则将冲动从胞体传出。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集中出现的部位叫神经节;由一些神经元突起集合成束,外被结缔组织膜组成的结构叫做神经。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集中出现的部位色泽较灰暗,称为灰质;大量神经元突起成束聚集之处色泽较白亮、称为白质。 看书阅读 分组讨论举出其他的例子。 看图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 练习巩固 听、理解 看书、记忆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参考教案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教学目标: 1、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通过膝跳反射的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 3、区分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 4、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5、了解复杂反射建立的过程。 重点和难点: 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本节的重点;反射弧的结构,如何区分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是难点。 课前准备: 1、制作“望梅止渴”的电脑课件; 2、狗对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复杂反射建立的图片资料。 3、准备一个纸盒及一些牙签。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拿出一个纸盒子)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做个试验,哪位同学想到讲台配合我完成这个试验? 学生:(踊跃举手,其中一名学生到讲台)把手伸进纸盒,大叫一声,急忙把手抽出。 教师:(打开纸盒,纸盒上竖着几排牙签)这位同学反应很快,手被牙签扎了一下,马上缩了回来,你认为他的这个活动主要在什么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 学生:神经系统! 教师:无论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活动,都主要靠神经系统来调节的。神经系统如何调节我们的生命活动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关于反射,我们通过实验来了解。 学生:相互配合,完成膝跳反射的实验。 教师:叩击韧带时,小腿有什么反应? 学生:小腿迅速前伸。 教师:叩击韧带,小腿迅速前伸,这是膝跳反射。前面我们做的活动:手碰到牙签后马上缩回,这也是一种反射,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比如物体在眼前突然出现时会眨眼,婴儿膀胱里尿液多了,就会立即排尿,等等。从这些事例中,你能找出引起反应的原因,通过什么系统发生的反应以及这些反应有什么特征? 学生(讨论后):反射是由各种刺激引起的,通过神经系统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教师:象这样,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就叫反射。在膝跳反射中,叩击韧带是刺激,小腿前伸是对刺激发生的反应。你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小腿前伸受不受大脑的控制,是不是你有意识抬起小腿? 学生:不是。膝跳反射不受大脑控制。

神经调节之突触传递异常教学设计

神经调节之兴奋在突触传递异常类试题解题策略 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神经调节是学生学习生物个体稳态这一章节中的重难点,抽象、难理解。通过新课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所以复习课不能是对已有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复习课,教师首先要选好切入点,然后精心设计课堂复习体系,消除复习课就是做题课的枯燥乏味的弊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各有所得。本节课通过选题,学生提取资料信息,老师总结知识内容来突破高考常考的这一类试题--突触传递异常类试题分析。 二、考纲分析: 考纲要求:(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Ⅱ 考情分析:2016年全国卷2第30题,2016年海南卷19题,2016年江苏卷26题,2013年安徽卷第29题,2013年海南卷18和19题 考题预测:神经调节是高考的重要考查内容,试题多以图解分析、实验探究和综合分析等形式出现,考察反射弧各部分的作用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与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和特点。 三、学情分析: 通过新课的学习,高三(1)班绝大部分学生虽然对神经调节的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但仍然觉得本节知识比较抽象,一旦与细胞膜、物质跨膜运输、疾病等知识结合起来,放在复杂情境中,所学知识就捉襟见肘,难以灵活运用。这反映了学生对神经调节的过程和原理的体会依然不够清晰。他们仅仅是记住了生物学事实的表面现象和有限的几个结论,所以运用起来,难以游刃有余。 针对学生目前的学习现状,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就需要老师动足脑筋,精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通过精选的例题、习题,充分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思考、讨论和表现的欲望,达到促进学生掌握生物学事实和原理的目的。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 2、能力目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兴奋传递异常的类型及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形成发散、求新、求异思维为主的创新思维; (2)通过对毒品导致传递异常这题分析,教育学生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五、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 2、教学难点:运用传递规律解决突触传递异常类试题的分析。

七年级生物下册12_1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练习1新版北师大版

第1课时神经系统的组成 知识点1脑、脊髓和神经组成神经系统 1. 知识点2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2.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 3. 神经元 4.神经元的代谢中心是胞体。树突将冲动传向胞体, 轴突则将冲动从胞体传 出。 5.神经元在受到刺激后,会产生一种生物电变化,这种变化能沿细胞膜按一定方向传导。这种可传导的生物电变化叫作神经冲动,简称冲动。 6.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集中出现的部位叫神经节;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集中出现的部位色泽灰暗,称为灰质。 7.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由一些神经元突起集合成束,外被结缔组织膜组成的结构叫神经;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大量神经元突起成束聚集之处色泽白亮,称为白质。 知识点1脑、脊髓和神经组成神经系统 1.(2017·广西玉林中考)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是(A) A.脑和脊髓 B.脑和脑神经 C.脊髓和脊神经 D.脑神经和脊神经 知识点2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2.在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密集的部位分别叫作(D) A.灰质和白质 B.白质和灰质 C.灰质和神经节 D.神经节和灰质 1.(2017·河北沧州模拟)小明同学对神经系统的知识做了如下总结,你不赞同的是(C) A.调节心跳、血压等基本生命活动的神经中枢在脑干 B.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C.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脑发出的神经组成 D.长的突起外表套上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 2.(2017·广东模拟)人的大脑中有很多下图所示的细胞,下列有关这一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D) A.这种细胞有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 B.这种细胞最初来源于受精卵的分裂 C.这种细胞的形成与细胞分化有关 D.①是树突,②是轴突末梢,③是轴突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教学设计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第3节 【课型】新授课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完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后关于两者之间相互关系的一节课。本节课内容的综合性较强,关联到在一个正常的生理活动中,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互关系以及两者是怎样相互调节来维持一个正常的生理活动。本节内容对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不仅是一个总结和延伸的过程,更是一个综合分析的过程,是本章的核心内容,对于下一节课免疫调节有着铺垫和引导的作用。 【学情分析】 1 学生在学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后,对于它们在人体正常活动中的调节过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生理活动所关联到的调节方式也有所了解。 3 学生很可能联想到在一个人体中,调节方式不可能是相互彼此分割,单一的方式进行调节,而是以相互联系的方式进行调节。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特点。 (2)人体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中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3)在人体正常生理过程中神经调节对于体液调节的影响以及发育过程中体液调节对于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 (4)内环境稳态得以维持有赖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于各器官系统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 (1)学会利用比较的方法区别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2)学会利用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和联想的方法理解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认识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在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中的重要性。(2)明白毒品对人体的危害,树立原理毒品、热爱美好生活的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 理解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 2 理解人体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中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教学难点: 1 人体体温调节与水盐调节中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2 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以及体液调节对于神经调节在神经系统发育中的作用。 3 内环境稳态得以维持有赖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于各器官系统的作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物模型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导 在前面的课中已经讲过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这两种调节方式有什么区别?在一个人的正常生理过程中,例如人体对于体温平衡的调节和水盐平衡的调节中,这两种调节方式又是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 福安市城北中学阮幼丽 一、设计思路 这节课的内容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深奥和抽象,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常见的或亲身体验过的生活现象入手,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多以熟悉的事例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此本节课通过设计“抓手指”小游戏,先引入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然后举一些实例,让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抽象出“反射”的概念,通过探究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的活动,结合讨论、交流、分析等多种方法分析总结出反射弧的结构,并辨别简单发射和复杂反射,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总体来说,就是从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实例,抽象概况等能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进行观察,思考、分析、讨论等一步步来获取生物学重要概念。 二、教材分析 同传统教材相比,本章教材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有关结构、生理机制等内容做了适当的简化,如神经系统的组成、反射的类型等。在教学中将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不求全,避免过难过深。本节内容前面承接神经系统的组成,后面为激素调节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它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起下的作用。本节通过对“膝跳反射”实验的分析,明确了反射与反射弧的概念和主要特点,再以经典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为例,分析、归纳出简单反射与复杂反射的定义和主要特点,并总结了形成条件反射的一般规律,特别说明了人类能够形成以语言为抽象信号刺激的特有复杂反射,以此作为人类与动物在高级神经调节方式上的本质区别。 三、学情分析 学生刚学完抽象的神经系统的组成一节,虽对神经系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理解并不透彻,而本节内容既抽象又深奥,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会更加难理解,但是很多跟反射有关的生活经历他们并不陌生,手被尖锐的物品扎了以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说课稿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神经系统和神经调节》第一课时,我将从下面6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这堂课。 一、说教材 我将从教材的地位和本节内容的定位来说教材。《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是北师大版生物学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十二章“人体的自我调节”的第一节。课标要求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构建新的生物学科体系,通过科学探究方法,提高人的生物科学素养。因而课改后的初中生物学包含10个主题,而贯穿着10个主题的主线是“人和生物圈”。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十分明显,因此“生物圈中的人”被单独列为一个主题。学习本章知识会对本单元其他各章学习具有总结和深化作用。 从一般意义上讲,调节对所有生物都具有重要作用。学习人体自我调节的基础知识也能够对学习和理解其他生物调节功能的知识,特别是对那些在生理机制上类似的生命现象的理解,起到深化作用。 本节是本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与后面的激素调节相辅相成,共同完成者生命活动的调节。同时,它也是动物行为产生的主要生理基础,与我们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息息相关。而第一课时学习神经系统的组成恰恰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二、说学情 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来看,学生已经学习了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相关人体生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也知道一些有关大脑、神经等对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知识,为本节课的知识学习、能力扩展、情感升华奠定了基础。 2、从学生心理、认知特点来看,七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水平和人生体验,对未知世界有别样的新鲜感和好奇心,乐于探索,并喜欢表现自己,这个时候就是培养他们质疑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的最好阶段。但是,我们的学生他们的认知又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充分发展,容易满足于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观察,缺乏对事物本质深入细致的探究,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借助直观教具引导学生认知。 三、说教学目标 我设计教学目标的依据是: 1、新课标的要求: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如下概念: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人体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及生长发育、生殖等生命活动。要求学生能:描述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初步具有收集、鉴别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2、章节目标:概述神经系统的组成,概述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强调通过活动培养观察、分析、判断问题和探究问题能力,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联系实

《神经系统和神经调节》教案

第1节神经系统和神经调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描述大脑皮层的形态,说明大脑皮层的基本功能,说明人类条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征,初步了解大脑是怎样工作的,大脑的潜能和记忆。 2.过程与方法:尝试解剖脑;收集、整理、分析信息,自主获得对大脑功能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探究,训练合作能力;通过脑功能探讨和相互质疑,提升自信品质和自我开发潜力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教师要提供充足的时间和情境让学生认识脑的结构特点,有充足的时间观察、分析实例,归纳大脑皮层的功能特点。 三、教学难点:大脑皮层的功能区域活动特点。 四、设计思路: 1.教学设计指导思想:教学是一种课程开发,是基于教材而又不局限于教材的体验和交流。在这种体验和交流中,我力求让学生在能力和情感方面得到满足,教学设计既重知识内化,又突出学生主体性。 2.教学策略:广泛征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热点、疑点,选择建构主义框架下的“5E”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对生物科学概念的理解和知识的建构。 3.具体教学方法:在具体方法上,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筛选学生最想解决的问题,指导、督促学生分组查寻自己需要的信息,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展示支持观点的材料,阐明看法,师生、同学互相质疑。[来源:学#科#网] 4.学法设计:学法方面则采用预习、自主质疑法,鼓励合作探究,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资料和证据。提供展示探究成果的平台,强化学生展示过程中的生―生质疑、师―生质疑,以促使学生内化知识。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下发下一节课活动评价表。 2.提出预习要求,布置任务:小组讨论,收集本小组最想知道的问题,分工收集能解决问题的资料,有条件的可制成多媒体演示。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练习

1、下列关于神经方面的论述,经不起科学推敲的是() A.“望梅止渴”属于复杂反射,婴儿的吮吸反射属于简单反射 B.脊髓的传导功能由其白质内的神经纤维完成 C.小儿对排尿的抑制力较弱是因为脊髓的发育尚未完善 D.人喝醉了酒,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说明酒精已麻痹了小脑A.神经元B.反射弧C.神经末梢D.大脑 体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 如图是脑的侧面半球,据图填空: (1)①是________,它的表层叫做________,是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生命活动的功能区,这些功能区又可称为________。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是:动物的大脑皮层上没有________中枢。 (2)当图中[]________受损,可引起呼吸、循环障碍而立即死亡;当图中[]________受损,可表现出运动不协调,这个结构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 (3)有人患了“脑血栓”,失去了说话水平,这是因为血栓压迫了大脑皮层的( ) A.躯体感觉中枢 B.语言中枢 C.躯体运动中枢 D.听觉中枢 有人看到别人吃肉时,自己也会分泌唾液,这是一种反射现象。下列叙述与这种反射现象特点不相符的是( ) A.是后天形成的 B.图中的①处参与反射的完成 C.能够消退或减弱 D.属于低级神经活动

(2011·滨州模拟)1920年,印度发现了两个“狼孩”,其中较小的一个8岁,经过科研人员9年的艰辛训练,到17岁时,其智力仅有4岁小孩的水平。这是因为此“狼孩”的什么结构发育不完善造成的( ) [+]试题篮 A.脊髓 B.小脑 C.大脑 D.脑干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神经细胞B.神经末梢 C.神经纤维D.神经组织 (2011·济南模拟)我们的大脑中有很多如图所示的细胞。以下对这种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这种细胞叫神经元 B.这种细胞没有细胞核 C.这种细胞的细胞体生有很多突起 D.这种细胞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的功能 在脑和脊髓中,由神经元细胞体构成() A.白质 B.灰质 C.神经中枢 D.中枢神经系统 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位于 A、小脑 B、大脑 C、脊髓 D、神经 人喝醉了酒,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这是因为哪一结构受到了酒精的麻痹 A、小脑 B、大脑 C、脑干 D、脊髓 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中枢位于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神经末梢 B、神经元 C、神经纤维 D、神经 神经系统是由、和它们所发出来的神经构成。 某人因外伤成了“植物人”,丧失了意识、自主饮食和运动水平,且大小便失禁,但呼吸和心跳正常。由此判断他的哪一结构功能正常?() A.脑干 B.脊髓 C.大脑 D.小脑 人体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脑B.神经C.脊髓D.神经元 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位于 A、小脑 B、大脑 C、脊髓 D、神经 人喝醉了酒,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这是由于哪一结构受到了酒精的麻痹 A、小脑 B、大脑 C、脑干 D、 脊髓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中枢位于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神经调节教学反思

《神经系统的组成》教学反思 由于巴西世界杯开赛在即,学生对这个话题比较感兴趣,所以以足球场上守门员扑球这个镜头引入,提问学生为什么运动员能够手、眼、脑协调一致地将球扑住,原因是靠神经系统的调节,从而引入《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对生命活动有条街作用,而本节内容就是为学生理解神经系统如何调节生命活动做准备的。由于本节内容以结构组成和功能为主,课堂上易出现繁琐和沉闷的情况,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思考成为本节课授课的难点。 教材中的设计是由分析“想一想,议一议”和“资料分析”中的四位患者的病情和病因,从而归纳出神经系统的组成。我在教学中考虑到本校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改成由播放一段介绍“神经系统的组成”的视频入手,让同学们在观看完短片后,结合挂图归纳出神经系统的组成,从而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在认识和学习了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后,又让学生们以扮演医生为患者诊断病情的形式,再来分析“想一想,议一议”和“资料分析”中的四位患者,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强化了学生学习的基础。 关于神经元,通过和人类口腔上皮细胞的比较,引导学生说出神经元的结构特征,进而归纳出神经元和神经系统的关系。为了说明神经元的功能,我制作了一段动画,让学生通过观察动画中神经元的动作,归纳出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 自认为本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是将所学内容与同学们的生活事例相联系,进行了安全方面的情感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了生活中隐藏的危险。纠正了同学们课下打闹,体育课上不按老师的要求进行活动,上学路上不注意交通安全的行为。 不足之处: 1.启发不是很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有点流于形式。 2.生物学术语使用不当,神经冲动是指延神经纤维传导着的兴奋,实质是膜的去极化 过程,以很快速度在神经纤维上的传播。 3.神经是由多条神经纤维加上一层膜构成的,没有跟学生讲清楚。 贾婧 2014.5.27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案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核心素养:本节通过实验与探究等活动,较全面、真实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生活体验的同学来讲讲自己的亲身体验。学生回忆完生活体验后,总结:不论是我们复杂的课前礼仪,还是简单的缩手逃避行为,都主要是依靠神经系统的调节来完成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究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引入课题,PPT 展示课题。底是“先感觉到疼痛,还是先缩手逃避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合作探究 互动交流【新课教学】:早在17世纪,法国哲学 家笛卡尔注意到动物机体对环境刺激 具有规律性反应,认为机体受到刺激和 发生的反应之间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因 此提出了反射的概念。我们先来做一个 实验。 探究一:膝跳反射 分组实验:观察膝跳反射 目的要求:观察人体的膝跳反射,认识 反射现象。 方法步骤:每两位同学一组,两人轮换 进行实验。 ①两个人一组,一位同学为受试者坐在 椅子上,一条腿自然地搭在另一条腿 上。 ②另一位同学实验者用手掌内测边缘 快速地叩击受试者上面那条腿膝盖下 方的韧带。注意观察小腿的反应。 分组讨论: 1、叩击韧带 时,小腿以膝 关节为轴,突 然地跳起来。 2、做了5次成 功了2次。可 能是速度慢 了、位置不准 或者力度小 了。 PPT课件 展示:膝 跳反射 作用部 位

点拨:结构基础:神经系统,发生原因: 刺激,反应特点:有规律的反应。 4结合生活举例说出常见的反射。 点拨:常见的反射有:缩手反射(外部 刺激)、肚子饿了要吃饭(内部刺激)、 等等。刚才我们做的这个膝跳反射,主 要在你们的神经系统的参与调节下完 成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引 出反射的概念。同时设问反射是通过什 么来完成的? 观察图,思考反射弧的组成以及膝跳反 射和缩手反射中信息和处理的途径。 设疑:反射是 通过什么来完 成的? 合作探 究 1、结合教材,试着说出反射弧五部分 的名称及其功能。 2、请用名称和箭头表示出图中神经冲讨论并思考: 1、几名同学结 合教材,试着 说出膝跳反射 和缩手反射的 反射弧五部 分名称及其功 能感受器: 接受刺激,并 产生神经冲 动。传入神经 纤维:把感受 器产生的神经 冲动传递到神 PPT呈 现:反射 是通过 反射弧 来完成 的。 PPT 呈现:反 射弧的5 部分(箭 头表 示)。 PPT呈 现:反 射弧概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 计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一、教学目标: .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通过膝跳反射的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 3.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反射弧的结构。 2.举例说出反射弧的传导途径。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导学案。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五、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flash导入课题 过渡: 二、反射 过渡: 三、反射弧

过渡: 四、小结 五、测试 六、作业 大家好,学习之前,我们大家一起来观看一个三国时曹操的故事。(放映flash)士兵们听到曹操说前方有梅林,是依靠人体的什么系统调节功能作出这些奇妙的反应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板书课题: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大家知道神经调节基本方式是什么? 下面我们就以教材的“膝跳反射”实验为例,了解反射现象。 实物投影导学案:(1)膝跳反射实验的目的要求:观察人体的膝跳反射,了解 现象。方法步骤:两人一组,两人轮流实验,让被实验者坐在椅子上,一条腿 的搭在另一条腿上。实验者用手掌内侧边缘, 的扣击被实验者上面那条腿 。观察小腿的反应。 放映—膝跳反射录像,组织学生实验 放映—展示膝跳反射的成功关键;

叩击韧带时,小腿出现什么反应? 你能不能让小腿不突然跳起呢? 放映—实验尝试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呢? 实物投影导学案:根据你做膝跳反射实验的体会,思考:这一反射活动,是人体通过哪个系统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具有什么特点的反应活动? 板书:反射:动物(人)( ) 的反应。 实物投影导学案:(3)根据你对反射概念的理解,谈谈你对下面五个问题的看法? ①、没有神经系统的生物,产生的活动也是反射。 ②、所有的动物受到刺激后,都能产生反射活动。 ③、生物只要具有神经系统,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④、反射是一种有规律的反应。 ⑤、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⑥、某人打了我一下,我感到了疼。 教师点拨:打(力做的刺激)觉得疼,只是感觉而不是反射。因为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躯体感觉中枢,才感到疼,到此为止反射的全过程并没完成。而怎样才算完成了反射的全过程呢?(马上躲开,对刺激做出了相应反应了,才是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