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临床幽门成形术和胃十二指肠吻合术手术方案及手术图谱
- 格式:doc
- 大小:611.00 KB
- 文档页数:6
幽门梗阻的医治方法
幽门梗阻是指幽门部分的胃排空受阻,导致胃内容物无法顺利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的疾病。
幽门梗阻的医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保守治疗:对于幽门梗阻患者,首先需要进行治疗性禁食,通过静脉给予液体和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负平衡。
同时,也可以使用抗酸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以减少胃酸分泌,减轻症状。
2. 脱水疗法:对于幽门梗阻伴有明显的呕吐、腹胀等症状的患者,可以进行脱水疗法。
使用胃管将胃内内容物抽空,然后通过胃管向胃内注入吸水剂(如生理盐水),以减轻胃的扩张和症状。
3. 手术治疗:当保守治疗无效或幽门梗阻的病因为机械性梗阻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的目标是消除阻塞幽门的障碍物,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幽门成形术、胃肠吻合术等。
4. 其他治疗方法:对于幽门梗阻的特殊病因,如胃溃疡、胃肿瘤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对应的治疗方法,如溃疡的消炎治疗、肿瘤的手术切除等。
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幽门梗阻的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胃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胃十二指肠吻合术)临床路径一、胃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胃十二指肠吻合术)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胃癌(ICD-10:C16)。
2.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胃十二指肠吻合术(ICD-9-CM-3:43.6 0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胃癌NCCN临床实践指南(2010.v2版)》及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7月,第7版)及《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7月,第7版)。
1.症状:早期无特异表现,随着疾病进展出现上腹部疼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恶心、呕吐、呕血、黑便,晚期出现明显的梗阻、消化道大出血、腹部肿块、左锁骨淋巴结肿大等。
2.体征:早期胃癌无明显体征。
上腹部肿块、直肠前触及肿物、脐部肿块、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均是胃癌晚期或已出现转移的体征。
3.化验:血红蛋白下降、大便潜血阳性、肿瘤标记物升高(CEA、CA199、CA72.4、CA24.2等)。
4.影像学检查:上消化道钡餐显示充盈缺损;腹部增强CT提示胃壁增厚、与周围脏器组织关系;盆腔超声辅助提示有无盆腔转移;电子内窥镜检查明确病变位置,并病理活检提示恶性肿瘤;超声胃镜明确肿瘤胃壁侵润深度。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胃癌NCCN临床实践指南(2010.v2版)》及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7月,第7版)及《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7月,第7版)。
1.根据检查结果,评定术前分期;2.根据术前分期情况和患者身体状况,进行多学科小组评估,身体状况良好,肿瘤可切除:(1)T分期为T1b,且无远处转移(M0)患者的治疗方案:标准D2手术;(2)T分期为T2或T2以上,M0的患者,其治疗方案:标准D2手术、新辅助化放疗+ 标准D2手术、新辅助化疗+标准D2手术;(四)标准住院日为11-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胃、十二指肠溃疡切除的非常规术式Informal Operations on Resection of Gastroduodenal Ulcer 十二指肠溃疡位于后壁约60%以上。
手术时若能切除溃疡,妥善逢合残端当为理想,但往往慢性溃疡穿透至胰腺或因炎症水肿、瘢痕收缩与邻近器官紧密相连,如强行切除常有损伤胆总管及胰腺,或因残端不能妥善缝合而发生十二指肠疹等严重后果。
因此,正确处理难以切除的十二指肠溃疡,极为重要。
下面阐述不能采用常规方法切除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的10种手术方法:■ 溃疡前壁缝合十二指肠残端法Closure of Duodenal Stump1 .溃疡前壁有足够的十二指肠壁,而远端溃疡因瘢痕多不易切除。
如无急性出血,可旷置溃疡。
将十二指肠在幽门处切断(图1)。
2 .游离十二指肠时切除穿透溃疡,用常规方法闭合十二指肠残端。
待胃切除后旷置的溃疡可自行愈合(图2)。
■溃疡远端十二指肠开放式缝合法C)Pen Duodenorraphy Distal to Ulcer1 .幽门的十二指肠后壁穿透性溃疡,可先游离近端十二指肠,在溃疡近端剪开十二指肠壁,将整个溃疡基部留置在胰腺上,切勿搔刮或电灼基部,以免形成胰疹。
如为正在出血的溃疡,基底部有血管显露,用细丝线缝扎止血,不可太深缝合(图1)。
2 .继续向远端分离,如有足够长度的十二指肠可按常规闭合残端,如溃疡周围瘢痕多,可将示指插入十二指肠作引导,沿十二指肠壁锐性分离,以免损伤重要血管、胆管、胰腺管(图2)。
3 .将十二指肠后壁从胰腺表面的疤痕远侧分离出1. OCm残端缝闭(图3)。
4 .再将十二指肠前壁间断缝合于溃疡基底部近缘(图4)。
5 .图示缝合完毕后情况(图5)。
图1十二指肠■ Lahey 术Lahey' s Operation1 .在肝胃韧带中胆总管的周围瘢痕多、粘连重,可先切开胆总管插入胆道扩张器,以助识别胆总管、胰壶腹的部位,以防损伤(图l)β2 .十二指肠残端处理后,胆总管放置“T”管引流。
幽门成形术和胃十二指肠吻合术Pyloroplasty and Gastroduodenostomy【适应症】1.迷走神经干或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需同时行幽门成形术。
2.食管下段和胃上部切除以后,同时切断了迷走神经,食管下部胃吻合的同时需行幽门成形术。
幽门成形以后可以引流胃窦,可以减少吻合口溃疡的发生。
【手术步骤】常用的术式有以下几种:1.Heineke-MikUIiCZ幽门成形术:以幽门前静脉作为标志,先行分离十二指肠至第二段。
用1号线于幽门上下缘各行浆肌层缝合一针做牵引线(图1)。
于幽门环的两侧,以幽门环为中心,纵行切开幽门全层,长约4cm(见图1)。
注意止血。
轻提两牵引线使纵切口成横切口,并用1号线间断全层横行缝合十二指肠和幽门处的胃壁(图2),针距要恰当,以免形成空隙。
用1号线间断水平褥式缝合浆肌层(图3),手术结束。
可用示拇指测试成形以后的幽门通畅情况和口径的大小。
2.FinneyU形成形术:找到幽门,游离幽门和十二指肠第一、二段。
用1号线于幽门的中部浆肌层缝一针做标志线(图4),然后于幽门近侧5cm的胃大弯和幽门以远5cm的十二指肠前内缘浆肌层缝一针作为第二标志线(图4)。
于大弯侧的边缘及十二指肠的前内侧缘,以两标志线为标志,用1号线间断缝合两缘浆肌层(图4),然后自大弯开始绕过幽门中部至十二指肠做一U字形的切口(图4),用1号线间断缝合后壁全层(图5),再用1号线间断内翻缝合前壁,浆肌层行间断水平褥式缝合(图6)。
3.Jaboulay胃十二指肠吻合术:如果十二指肠部有溃疡或明显的炎症、瘢痕,不适合行幽门成形术,可行Jab。
Ulay手术。
游离十二指肠第二、三段,在保证血供的情况下游离十二指肠内侧,注意勿伤及结肠中血管。
游离幽门近侧胃大弯长6〜8cm,使其能和十二指肠靠拢,于幽门的下方,靠近十二指肠的内侧缘和胃大弯相应部位浆肌层缝一针,作为标志线(图7)。
用1号线间断缝合十二指肠内侧缘和胃大弯处的浆肌层,距缝线0. 5cm处,切开胃和十二指肠(图7),长约4cm。
手术实践胃空肠吻合术(一)参经典手术图谱,达至臻手术技艺分享手术经典,为临床手术提供参看。
以下内容来自《佐林格外科手术图谱》第四部分食管与胃。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第四部分第20章胃空肠吻合术(一)适应症胃空肠吻合术适用于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幽门梗阻的患者。
胃空肠吻合术也适用于因操作困难而无法切除或存在切除危险的患者;若患者手术风险极大或已做过迷走神经切断术,则胃空肠吻合术是唯一可行的最安全的手术。
在胃、十二指肠或胰头的恶性肿瘤无法切除的情况下,胃空肠吻合术有时也被用来缓解幽门梗阻。
术前准备根据幽门梗阻的持续时间和程度以及继发性贫血和低蛋白血症的程度,术前准备应有所不同。
纠正电解质和恢复血容量尤为重要。
在术前通过持续胃肠减压排空完全梗阻的胃,以避免麻醉时误吸。
术前应用抗生素。
在这些高危患者中应考虑行腹腔镜手术,或至少在腹腔镜辅助下辨别近端空肠,然后行体外吻合。
麻醉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常可获得满意效果。
体位患者取舒适的仰卧位,头稍高于足。
对于胃的位置比较高的患者,加大体位直立的程度可能有帮助。
在开腹明确胃的确切位置后,可再调整出最佳的手术体位。
手术准备常规下胸部和腹部准备。
切口与暴露常规做上腹部正中切口。
切口向上延伸至剑突或肋缘,向下至脐。
开腹后,可以使用自动牵开器;但因手术涉及的大部分器官都是可移动的,常没有必要为充分暴露做过多的牵引。
手术过程通过直视和触摸探查,明确胃和十二指肠病变的类型和范围。
应用一段短的空肠袢做胃空肠吻合,将其近端固定在胃小弯上。
在胃后壁做吻合口并将其从胃小弯侧延长至胃大弯,大约两指宽,位置在胃最下垂的部分(图1A)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时,若在迷走神经切断的同时行胃肠造口吻合术,则吻合口的部位和大小十分重要。
为保证麻痹的胃窦能充分引流,并将术后副作用降低到最低,吻合口宜小,要靠近幽门并与胃大弯平行(图1B)。
应在吻合口两侧将空肠与胃壁固定数厘米,这样有利于吻合口远端未切断的环形肌的收缩和胃的排空。
胃肠道吻合术-机械缝合法(吻合器法)胃肠道吻合术-机械缝合法(吻合器法)【概述】用胃肠吻合器行胃肠道手术的方法亦可称为订书机式胃肠道吻(缝)合技术。
近年来这项技术有较大的发展。
㈠胃肠吻合器的发展简史早在1908年,匈牙利的Hultl及Fisher首先在胃切除术中应用了一种胃缝合器。
由于该器械太笨重,未能被推广。
1920年Von-Pitz改进了Hultl-Fisher缝合器。
1950年日本的Nakayama进一步发展了该缝合器。
1954年前苏联莫斯科实验外科器械研究所开始设计及制造吻合器。
1960年制成了PKS管状吻合器并应用于临床。
1972年美国的Ravitch发展了前苏联的吻合器,设计制造了系列的吻合器产品,计有LDS (Ligating-Dividing Stapling),用于结扎分离系膜及大网膜血管;TA(Thoracic-Abdominal)用于胃肠道的缝合;GIA(Gastro-Intestinal Anastomosis)用于胃肠道侧-侧吻合。
1977年美国又介绍了EEA(End-End Anastomosis)管状吻合器。
至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的USSC公司(United StatesSurgical Corporation)又推出了新一代一次性使用的系列塑料吻(缝)合器,已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江苏、上海、北京及杭州等地已开始设计与制造胃肠吻合器。
1977年上海手术器械六厂与上海中山医院协作研究国产胃肠吻合器,相继制造了GF-1型管状吻合器、XF 残端缝合器、CF侧侧吻合器及荷包成型器等。
1979年通过鉴定,已基本定型并在全国推广应用。
㈡胃肠吻合器的基本原理及类型胃肠吻合器都是根据订书机的原理设计的。
器械的吻(缝)合部位像订书机一样装有“П”形的缝钉,推力作用于“П”形钉上使其穿过胃肠壁组织,然后弯曲成“B”形,将胃肠组织缝合在一起。
国产吻合器采用直径0.2~0.3mm 的钽丝作为缝合材料。
文档序号:XXYY-SSTP-001
文档编号:SSTP-20XX-001
XXX医院
幽门成形术和胃十二指肠
吻合术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幽门成形术和胃十二指肠吻合术
Pyloroplasty and Gastroduodenostomy
【适应症】
1.迷走神经干或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需同时行幽门成形术。
2.食管下段和胃上部切除以后,同时切断了迷走神经,食管下部胃吻合的同时需行幽门成形术。
幽门成形以后可以引流胃窦,可以减少吻合口溃疡的发生。
【手术步骤】
常用的术式有以下几种:
1.Heineke-Mikulicz幽门成形术:以幽门前静脉作为标志,先行分离十二指肠至第二段。
用1号线于幽门上下缘各行浆肌层缝合一针做牵引线(图1)。
于幽门环的两侧,以幽门环为中心,纵行切开幽门全层,长约4cm(见图1)。
注意止血。
轻提两牵引线使纵切口成横切口,并用l号线间断全层横行缝合十二指肠和幽门处的胃壁(图2),针距要恰当,以免形成空隙。
用l号线间断水平褥式缝合浆肌层(图3),手术结束。
可用示拇指测试成形以后的幽门通畅情况和口径的大小。
2.Finney U形成形术:找到幽门,游离幽门和十二指肠第一、二段。
用1号线于幽门的中部浆肌层缝一针做标志
线(图4),然后于幽门近侧5cm的胃大弯和幽门以远5cm的十二指肠前内缘浆肌层缝一针作为第二标志线(图4)。
于大弯侧的边缘及十二指肠的前内侧缘,以两标志线为标志,用l 号线间断缝合两缘浆肌层(图4),然后自大弯开始绕过幽门中部至十二指肠做一U字形的切口(图4),用l号线间断缝合后壁全层(图5),再用1号线间断内翻缝合前壁,浆肌层行间断水平褥式缝合(图6)。
3.Jaboulay胃十二指肠吻合术:如果十二指肠部有溃疡或明显的炎症、瘢痕,不适合行幽门成形术,可行Jaboulay 手术。
游离十二指肠第二、三段,在保证血供的情况下游离十二指肠内侧,注意勿伤及结肠中血管。
游离幽门近侧胃大弯长6~8cm,使其能和十二指肠靠拢,于幽门的下方,靠近十二指肠的内侧缘和胃大弯相应部位浆肌层缝一针,作为标志线(图7)。
用1号线间断缝合十二指肠内侧缘和胃大弯处的浆肌层,距缝线0.5cm处,切开胃和十二指肠(图7),长约4cm。
用1号线间断缝合后壁全层,再用1号线间断内翻全层缝合前壁,浆肌层间断水平褥式缝合予以加强(图8)。
吻合以后,测试吻合口的大小和通畅情况,旷置幽门、十二指肠第一段。
Heineke-Mikulicz幽门成形术
图1 图2
图3
Finney U形成形术
图4
图5
图6
Jaboulay胃十二指肠吻使术
图7
图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