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园林-探幽(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87.50 KB
- 文档页数:4
《园林•探幽》导学案教材分析本课属于综合• 探索领域。
园林艺术浓缩了中国文化的精华,苏州园林成为中国私家园林的代表,其中蕴涵了建筑、园艺、风俗以及“诗情画意”的中国古代人文精神。
苏州园林试图在有限的内部空间里完美地再现外部世界的空间和结构。
园内庭台楼榭、游廊小径蜿蜒其间,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得以流畅、流通、流动。
透过格子窗,广阔的自然风光被浓缩成微型景观。
题词铭记无处不在,为园林平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
涓涓清流脚下而过,倒映出园中的景物,虚实交错,把观赏者从可触摸的真实世界带入无限的梦幻空间。
可谓“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 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
教学中探求苏州园林的“精、巧、灵、雅、意、美”是课程的重心,建筑技巧和造园手法则是支撑园林精髓的基石。
2. 课时本课课时为3 课时,第一课时以江南园林中的审美节点展开,探求以点及面地层层深入。
以江南园林中的一个点进入,如漏窗、假山、回廊等,以点及面展现园林中的“精、细、巧、雅”。
第二课时从江南园林中的中国绘画的审美再造谈起,将造园中的布局、营造和中国绘画中的写意、情境相对应,建立对江南园林中审美元素的认知。
第三课时从造园者和居住者的角度进入,探寻江南园林中深层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体验江南园林中的“意和美”。
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从苏州园林的造园元素中体验江南园林的艺术品质,了解园林的基本建造技巧和建造法则。
技能目标:能够从审美的角度对苏州园林有新的认识。
情感目标:体验江南园林中所蕴含的人文气息和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难点对苏州园林多重艺术风貌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相关的园林、苏州园林、皇家园林、西方园林的各类图片资料。
其中以苏州园林的图片资料为主,包括漏窗、题咏、砖雕、植物、花窗的局部图片。
教学过程与方法一、探索与查阅查阅和了解江南私家园林中著名园林的艺术特色,比较皇家园林,了解江南园林中的布局、建筑、山水、植物等重要造园元素的特点。
了解不同时期江南园林造园时的社会风尚和人文环境,体验这些因素对江南园林的影响。
淮安市南陈集中学八年级美术教案主备人:李朝英审核人:彭娴第5课《园林•探幽》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从苏州园林的造园元素中体验江南园林的艺术品质,了解园林的基本建造技巧和建造法则。
技能目标:能够从审美的角度对苏州园林有新的认识。
情感目标:体验江南园林中所蕴含的人文气息和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难点对苏州园林多重艺术风貌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相关的园林、苏州园林、皇家园林、西方园林的各类图片资料。
其中以苏州园林的图片资料为主,包括漏窗、题咏、砖雕、植物、花窗的局部图片。
第一课时:从漏窗说起一、教学目标1. 完成园林中漏窗的创作草图。
2. 充分认识园林中漏窗的图案元素。
3. 漏窗与造园艺术的关系。
4. 完成漏窗的雕刻制作。
二、教学要点1. 漏窗在园林(苏州园林)中主要出现在什么建筑上?2. 漏窗的形式和内容各有哪些?3. 比较有漏窗的建筑和没有漏窗的建筑在艺术上视觉上的不同。
4. 漏窗上的图案内容和园林中中国古代文人精神有怎样的联系?5. 列举苏州园林中的漏窗图片并建议讨论说明。
三、创作思考1. 要求学生了解和欣赏漏窗并设计一幅漏窗草图。
2. 示范并解读设计制作要点。
3. 漏窗规格:40 厘米×40 厘米、30 厘米×30 厘米、20 厘米×20 厘米。
学生创意草图。
4. 展示“琴、棋、书、画”漏窗,要求学生欣赏并思考:①这组漏窗在苏州的哪座园林?②造园的人想告诉我们什么?5. 漏窗和园林建筑相结合会产生怎样的视觉效果?四、课后延展1. 今天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的漏窗,都来自什么建筑群呢?2. 课后思考漏窗在园林中的作用。
第二课时:园林中的元素再造一、教学目标1. 园林中建筑与园艺植物、山水的韵律与写意。
2.中国画中水墨与写意的艺术表现形式。
3. 基本完成与漏窗相结合的整体装置的创作。
二、教学要点1. 为什么苏州园林又被称作是“山水园林”?2. 山水在中国绘画中有哪些表现形式?3. 为什么山水画的形式会表现在苏州园林的园林建筑设计中?(精神因素和客观因素)4. 造园者又是通过哪些造园元素将中国绘画的形式表现在园林建筑中的呢?5. 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三、创作思考1. 叠山、理水、种树、植花,因势利导的园林建筑中有着怎样的中国写意绘画的神韵,怎样通过一个局部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呢?2. 植物的选择在苏州园林中有何意义,人文的情怀和国画写意表现有怎样的联系?3. 中国写意绘画中“墨色”是如何应用的?4. 要求找出透过漏窗所看见的一个片段,运用水墨写意的方式,画一幅山水花鸟的局部写意作品。
园林探幽教案教案标题:园林探幽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园林探幽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园林探幽的基本技巧和方法;3.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力和欣赏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案步骤:引入:1. 通过图片、视频或实地参观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园林探幽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主体: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列举出他们认为的园林探幽的特点和要素。
3. 教师讲解: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对园林探幽的特点和要素进行详细讲解,并提供相关案例进行展示。
4. 技巧指导:向学生介绍园林探幽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利用景观、石材、水池等元素进行布局和创造幽静的环境。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校园或社区的园林中寻找并记录园林探幽的案例,包括景观布局、植物选择等方面。
6. 分享和讨论:学生展示他们找到的园林探幽案例,并进行分享和讨论,交流彼此的观点和体会。
总结:7. 教师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园林探幽的重要性和意义。
8. 作业布置:布置学生的作业,要求他们在家中或周边环境中寻找并记录更多的园林探幽案例,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9. 反馈与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进一步提高。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或实地参观等介绍园林探幽的资源;2. 相关案例和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教学评估:1. 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展示表现;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观察和记录能力;3. 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质量。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名胜古迹或著名园林,进一步了解和体验园林探幽的魅力;2. 引导学生设计和创建自己的园林探幽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3. 开展园林探幽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如园林摄影比赛、园林设计大赛等。
希望以上教案建议和指导对你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欢迎进一步讨论和提问。
园林探幽——水墨园林写生创作单元【单元内容分析】中国画单元整合了苏少版八年级下册第3课《笔情墨意抒胸臆》、第4课《水墨交融写青山》第5课《园林探幽》三课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这一模块《园林·探幽——处处是画意》中园林写生创作单元,园林中可写生创作的题材很多,主要分山水(建筑)和花鸟两部分,第一部分重点放在以山石、树木、建筑为主的园林创作,《园林写生创作——以山石、树木为主》这一单元又分成了四个环节:1、临摹画家园林写生作品2、评价临摹作品中存在的得与失(用笔、用墨、构图)3、借鉴画家作品学习构图4、对景写生完成创作,大约需3-4课时,以园林作为一个表现对象进入,通过园林中的元素、特征:山水、花鸟、建筑、漏窗、回廊等,运用国画的笔、墨来表现园林中的“意和美”。
【学情分析】学生在园林写生创作之前,进行了一单元4节课用笔用墨的练习,通过临摹传统文人山水画中的山石、树木来体悟国画中的用笔、用墨及构图。
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来进行园林写生创作,学生更能得心应手。
笔墨当随时代,这一模块中学生从临摹传统文人画到现代水墨画等山水画家作品中来学习笔墨、构图,最后通过写生、直接写生或者间接写生的形式来运用所来进行表达,感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追求以形写神、气韵生动,注重笔墨和意境,甚至突破时空限制。
【单元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组织欣赏视频及园林图片,感受园林的意境美,引导欣赏现代表现园林画家的作品,并从画家的作品中汲取取景与构图知识,学会运用墨的浓、淡、干、湿以及用笔的勾、点、皴、擦,染画出园林景物的特征,完成一件水墨园林写生创作。
过程与方法:学生临摹画家李可染、周京新、谢士强、孙宽、周尊圣等画家画园林的作品,分析每件作品表现园林的特点、笔墨、构图。
感受艺术创作的魅力。
启发学生构思,从眼中园林到心中园林,引导学生用水墨的形式来表现园林。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园林写生创作的完整过程,以及在这过程中感悟到园林的幽、雅、闲、文等意境美,通过画面的构图、笔墨把个人的情感和意境联系起来。
园林探幽教案(五篇)第一篇:园林探幽教案《园林•探幽》——漏窗导学案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从苏州园林的造园元素中体验江南园林的艺术品质,了解园林的基本建造技巧和建造法则。
技能目标:能够从审美的角度对苏州园林有新的认识。
情感目标:体验江南园林中所蕴含的人文气息和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难点对苏州园林多重艺术风貌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相关的园林、苏州园林、皇家园林、西方园林的各类图片资料。
其中以苏州园林的图片资料为主,包括漏窗、题咏、砖雕、植物、花窗的局部图片。
教学过程与方法:一、教学目标1.完成园林中漏窗的创作草图。
2.充分认识园林中漏窗的图案元素。
3.漏窗与造园艺术的关系。
4.完成漏窗的雕刻制作。
二、教学要点1.漏窗在园林(苏州园林)中主要出现在什么建筑上?2.漏窗的形式和内容各有哪些?3.比较有漏窗的建筑和没有漏窗的建筑在艺术上视觉上的不同。
4.漏窗上的图案内容和园林中中国古代文人精神有怎样的联系?5.列举苏州园林中的漏窗图片并建议讨论说明。
三、创作思考1.要求学生了解和欣赏漏窗并设计一幅漏窗草图。
2.示范并解读设计制作要点。
3.漏窗规格:40 厘米×40 厘米、30 厘米×30 厘米、20 厘米×20 厘米。
学生创意草图。
4.展示“琴、棋、书、画”漏窗,要求学生欣赏并思考:①这组漏窗在苏州的哪座园林?5.漏窗和园林建筑相结合会产生怎样的视觉效果?四、课后延展1.今天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的漏窗,都来自什么建筑群呢?2.课后思考漏窗在园林中的作用。
第二篇:歌剧探幽完整教案歌剧探幽——走进中国歌剧执教:潜江市刘岭中学颜娟兰教学年级:九年级课型: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教学内容:一、欣赏歌剧《白毛女》唱腔选段:《北风吹》、《红头绳》、《恨似高山仇似海》;二、欣赏歌剧《洪湖赤卫队》唱腔选段:《没有眼泪,没有悲伤》;三、欣赏并跟唱歌剧《江姐》主题歌:《红梅赞》。
教学目标:一、能认真听赏本课的歌剧选段,能对歌剧选段的音乐(声乐和器乐)进行简单的评述;二、能结合听赏,简要叙述本课歌剧选段的故事情节和内容;三、在听赏歌剧选段《红梅赞》时,能随音乐哼唱,并体验其情感;四、能够在欣赏过程中增强对歌剧艺术的了解与喜爱。
园林,探幽教材分析:本课属于苏少版八年级下册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美术课程标准对于综合探索领域提出了了解美术各学习领域的联系,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认识美术与文化与自然与生活的关系,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
教材以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为切入点,引出对园林艺术的探究。
园林艺术浓缩了建筑、绘画、雕塑、戏剧、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不仅是传统艺术文化的产物,同时折射出中国古代取法自然又超越自然、寄情山林、大隐隐于市的人文精神。
本课在全册中的编辑排版别具园林特色,以一幅海棠花型洞门框景,左右分别简介苏州四大园林,而折页打开,又有移步换景之妙,一步一景,散点式构图一样编排着园林的四季美景,不仅渗透了造园美学、中国画意境也给学生较强的视觉感受。
全课以“文人的巧思、借鉴与模仿、处处是画意”三大部分展开,其中“文人的巧思”主要简述造园元素:建筑、山水、植物、门洞、花窗、铺地、陈设等,这些元素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代表着园林主人、造园者、文人“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设计理念,可游,可居、可赏的完美结合形成以山水为中心,粉墙黛瓦、曲径通幽、随形而变的“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园林特色。
“借鉴与模仿”主要以园林中的花窗门洞进行深入探究,设计应用园林建筑中的装饰图案,从而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空间美化生活。
“处处是画意”引出园林的布局、造景中充满写意的中国画意境,同时画家、文人对造园的介入更强化了人文气息,是一座文人的写意山水园。
本课之前的造型表现领域以中国画系列展开,为理解本课的中国画的意境做了铺垫,七年级上册的设计应用领域的图案装饰变化也为本课的花窗建筑图案之美做了铺垫。
以此来看,本课承前启后,可选择的切入点很多,综合探索性强,正如课标中对综合探索领域目标的描述逐步让学生学会以议题为中心,将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融会贯通的方法,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美术学科素养,本课教学目标着重在美术表现(水墨造型)、创意实践(花窗图案设计)、文化理解(园林文人气息)三方面开展,以此达到立足当下,着眼未来以美育育人的目的。
初中美术教案《园林探幽》课程名称:初中美术课程类型:专题课程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知识,包括园林的起源、发展、分类和艺术特点等。
2. 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山水、植物等元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力。
3. 通过对园林的实地考察和创作实践,提高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理解和感悟,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1. 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知识2.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山水、植物等元素3. 园林的实地考察和创作实践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园林艺术的重要性和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园林的认知和印象,激发学习兴趣。
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如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等。
2. 分析园林中的建筑、山水、植物等元素的特点和作用,如厅堂、楼阁、亭台轩馆等建筑形式,假山、池沼、花木等山水元素。
三、案例欣赏(15分钟)1. 教师展示经典园林案例,如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等,引导学生从建筑、山水、植物等方面欣赏和分析园林的美。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和感悟。
四、实地考察(课后自主进行)1. 教师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园林实地考察,要求学生记录园林中的建筑、山水、植物等元素的特点和组合方式。
2. 学生结合实地考察,完成考察报告。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考察报告(10分钟)1. 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园林的基本知识和元素。
2. 学生展示自己的考察报告,分享考察心得。
二、创作实践(15分钟)1. 教师提出创作要求,如设计一个具有园林特色的景观,包括建筑、山水、植物等元素。
2. 学生动手创作,发挥创新意识和想象力,完成自己的园林作品。
三、作品展示与评价(1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思路和感受。
第5课《园林·探幽——漏窗之美》教学设计
《园林·探幽——漏窗之美》是选自苏少版美术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课的学习内容改编而成。
对于“综合·探究”的学习领域,笔者以最有代表性的园林漏窗艺术文化工艺美术为入手,从而达到以点盖面,画龙点睛之作用。
本课主要通过赏析感悟、尝试设计和制作等环节,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里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典范工艺美术,进而让初中生掌握设计和制作的表现技法,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参与动作能力,在无形中激发学生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艺术遗产。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但缺乏系统知识学习和文艺知识的积淀。
对知识的提炼加工能力还很欠缺,特别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内涵的理解较为浅薄。
为此要帮助学生构建美术知识的能力,重视国学的修养,从学生实际出发,同时结合教材联系生活确立本课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感受园林艺术文化,了解园林漏窗之美,体验设计与制作之快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园林漏窗艺术的魅力,再通过老师带领学生参与设计制作分享喜悦的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中国独特的园林漏窗艺术的魔力,体验人与自然统一和谐的传统思想,驱使学生积极的参与设计与制作。
使得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提升。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漏窗的形状构成、纹样寓意、视觉审美作用,针对造园一个小要素漏窗进行随堂设计与练习。
难点:对漏窗视觉审美作用的理解,突破局限的设计思维创造新作品。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设计与制作材料。
学具:卡纸、剪刀刻刀等相关材料。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和突破重难点采用:
1、情景体验法
以视频素材导入,轻松愉快的让学习感知苏州园林漏窗之美。
2、教授归纳法
3、演示法
以小见大,演示中国传统纹样图案的设计制作,让学生感受到设计意识。
学法指导
1、欣赏体验法
通过欣赏,身临其境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
从身边最熟悉的窗花设计入手,分组体验设计元素带来的乐趣。
2、自主探究法
设计一件具有中国元素的艺术作品,鼓励大胆创新。
教学流程
依据美术新课标的理念来组织课堂教学。
我的过程设置如下:
导入新课——鉴赏——教授新课——教授示范——学生体验——作业展评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老师带什么来了?对是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有关窗的艺术。
出示
课题“”。
1、想一想这些典雅、古朴、精美的窗在什么地方出现?——园林。
同学们你们了解园林艺术吗?知道苏州园林吗?他们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如果你去过这些园林,会留意园林里那些有趣的漏窗吗?也许你还不太明白漏窗是什么,没关系,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欣赏苏州园林漏窗视频】。
31秒欣赏完,哪位同学说说,短片讲述了什么?
——尤其是漏窗是园林创作点睛之笔。
——对于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对于房子,窗户是建筑灵魂的眼睛。
——窗子绝不是为了透光和通风,一个好的窗子应当是一个好的画框。
——这些漏窗具有什么特性?(实用性和装饰性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2、同学们我们欣赏了美丽的园林风景,下来就让我们仔细观察,一些来自园林的漏窗,想一想,他们有什么特点,用在什么地方,起着什么作用?
老师请一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漏窗。
漏窗何物,它是建筑构建,也是建筑技艺,镶在墙壁间,惹人端详,费人思索,借隔空间。
切换主题的是墙的处理,而乖巧的漏窗,悄悄透露墙后的风景,为的是因残健全,以小见大。
这似隔非隔,予以环线的滋味,只有游园人晓得呀!它源于自然,质地朴素,砖瓦竹木,皆可为之。
道法自然,一贯自然。
它气象万千,寓意吉祥,虚直规矩,花鸟鱼虫,高山流水,琴棋书画,戏文小说,神仙菩萨,一应俱全,赏心悦目,其前,光影浮动,其后,红翠风光,今天传承祖先技艺的我们也要用巧手,雕琢我们,包罗万象,无限创意的漏窗。
(欣赏图片学生解说)2分10秒
二、深入欣赏,交流讨论
欣赏完苏州园林里的漏窗和听完这位同学有声有色的介绍,哪——
1、何为漏窗?
请同学们说说。
同学甲:墙壁上挂的一张画。
同学乙: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贝律铭说过,在西方,窗户就是窗户,它放进光线和新鲜的空气,但对中国人来说,它是一个画框,花园永远在它外头。
同学丙:“园林的墙壁上有各式镂空图案,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叶圣陶)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
据统计苏州园林共有漏窗400余例【其中沧浪亭的108式漏窗,留园289……图案花纹构作精巧,变化多端,无一雷同】
三、学习新知,掌握技艺
1、漏窗的造型:
外形多样:几何形式,八角,六角,三角,四方,半圆,椭圆……
内饰纹样:动植物纹样,字形,几何纹样,冰裂……
【这些纹样有相互交错,衍生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意态缤纷,气象万千,组成了无数种寓意吉祥如意的图案样式。
】
2、漏窗图案基本类型
自然符号:拟日纹、卍字纹、冰纹、八卦图纹
动物符号:龙纹、九子纹、蝙蝠纹、蝴蝶纹、鱼纹、龟背纹
植物符号:牡丹、荷花、贝叶、向日葵、海棠、梅花、橄榄纹花、蔓草
器物符号:灯笼纹、花瓶纹、书卷等
文字符号:福、禄、寿、囍、财
组合符号:植物组合、动植物组合
3、材料:石、竹木、砖、瓦……
4、采用手法:砌、拼合、雕刻、铸造……
5.图案:单独图案、二方、四方连续图案。
四、尝试制作,体验探究
同学们漏窗是一项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传统建筑工艺,为了继承和发扬这样的传统文化,我们能不能用我们的双手,来设计制作一个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漏窗模型呢?
1.工具材料:白色KT板或白纸11*11CM,其次准备好这些工具,铅笔,圆珠笔,美工刀,橡皮,绘图尺子,胶带。
为了保护桌子我们准备玻璃垫板。
①设计
我们开发新品需要工程师设计图纸
②设计方法
为了帮助同学们设计漏窗图纸老师创作了一首小诗:叫做漏窗设计
要法,诗文是,围绕中心有对称,线线相连仿逼真。
刚柔虚实配和谐,
图案吉祥寓意深。
同学们把设计要法记在心里,去指导我们的实践,相信你一定能够
成功。
2.刻纸形式漏窗:
接下来我们做哪些工序,请同学们观看老师的分步演示;第1取来一张合乎要求尺寸的白纸;2,将正方形对折,起到辅助线作用3使用铅笔设计,并加粗线条4用美工刀,刻。
设计二方图案与四方纹样,
同学们你能尝试二方或四方纹样图案吗?那就赶快行动吧!
3.做一做:
设计一个漏窗图案
技术提示:线条要相互连接,线条宽度要均匀
安全警示:使用刀具要注意安全
四、互动展示,分享成果
总结:在我们付出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之后一个个精美的漏窗在我们的手下诞生了,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五、总结归纳,拓展延伸
同学们,漏窗不仅是园林的窗户,也是我们每一位设计者和制作者心灵的窗户,透过漏窗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桃红柳绿,莺飞草长的迷你风景,而且看到了我们锲而不舍,精雕细琢劳动热情。
让我们感受诗情画意,让我们的小手去雕琢小中间大,无限创意的漏窗吧!
其它方式设计制作方式
(1)剪纸
(2)捏塑
(3)电脑设计(3D打印)
(4)雕刻
六、设计反思
苏州古典园林是中国古建筑中的一支奇葩,而苏州的漏窗则是这支奇葩上的一朵美丽的花,传承和弘扬需要我们这一代不懈努力。
园林探幽(一课一名师)课堂实录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