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84.50 KB
- 文档页数:8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字,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 )A、條倍脩休B、特牧福祈C、盆簋益孟D、颖颍顿颈2、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阿)A 说——悦B 矜——鳏C 歌——謌D 昏——婚3、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A )A 遁——遯B 脩——修C 辟——避D 罢——疲4、下列句子,有疑问代词做介词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 C )A 姜氏何厌之有?B 敢问何谓也?C 谁为为之?孰令听之?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5、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D)A 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B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C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D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A )A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 从左右,皆肘之。
C 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
D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7、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B)A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B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C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D 盍各言尔志?8、下列句子,“于”为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B )A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B 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C 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D 百里奚举于市。
9、下列句子为判断句的一句是(D)A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B 是非君子之言也。
C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10、下列句子,属于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工具的一句是(A)A 惠等哭,舆归营。
B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C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 君为我呼入,吾将兄事之。
11、下列各组汉字,都是形声字并且具有相同义符的一组是(C )A、陣都鄙隣B、树析休栔C、修脩儵倏D、胃肺膾炙12、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一组是(D )A、暱——昵B、翦——剪C、桀——揭D、赴——讣13 下列各组字,关系为通假字的一组是(A)A、知——智B、昏——婚C、雕——彫D、襍——雜14 下列句子,属于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B )A 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B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属于古代汉语的“六书”之一?A. 指事B. 象形C. 形声D. 拟声答案:C2. 以下哪个朝代的汉语语法研究最为发达?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答案:B3. 以下哪项不属于古代汉语的句式特点?A. 主谓宾B. 定语后置C. 状语前置D. 宾语前置答案:C4. 《诗经》中,以下哪一项不是“赋”的表现手法?A. 比兴B. 拟人C. 夸张D. 对仗答案:C5. 以下哪项属于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A. 拟声B. 比喻C. 倒装D. 对仗答案:B6. 以下哪个字属于古代汉语的“六书”中的“会意”字?A. 日B. 月C. 明D. 星答案:C7. 以下哪个词是古代汉语中的副词?A. 之B. 也C. 焉D. 乎答案:C8. 以下哪个字是古代汉语中的助词?A. 之B. 也C. 焉D. 乎答案:B9. 以下哪个词是古代汉语中的连词?A. 之B. 而C. 焉D. 乎答案:B10. 以下哪个词是古代汉语中的介词?A. 以B. 与C. 在D. 从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______。
答案:字典12. 《说文解字》的作者是______。
答案:许慎13. 古代汉语的“六书”包括:象形、指事、______、形声、转注、假借。
答案:会意14. 《诗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
答案:风、雅、颂15. 古代汉语中的“四声”包括:平声、上声、______、______。
答案:去声、入声16. 《史记》的作者是______。
答案:司马迁17. 古代汉语中的“使动用法”是指______。
答案:动词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或状态18. 古代汉语中的“意动用法”是指______。
答案:动词表示主语的心理活动或感情19. 古代汉语中的“被字句”是指______。
答案:以“被”为标志的被动句20. 古代汉语中的“为字句”是指______。
1、《康熙字典》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经传释词》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假借4、会意字:友、及、伐、取5、古今字:错措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D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
B“无”与“勿”是古今字。
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
D两个“之”用法不同。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D )A段玉裁 B桂馥 C王筠 D朱骏声1、《说文解字》作者是东汉许慎。
这是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收字93532个,另有重文1163个。
2《诗词曲语辞汇释》由近人张相所著,这是一部研究诗词曲中特殊语辞的一部专著。
3、形声字“裁”的意符为衣,声符为“裁”无“衣”。
4、文字学家辨别本义主要是凭字形,如“叔”的本义是手拾。
5、“以劝事君者”中,“劝”的意义为勉励。
1、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
成熟2、亟请於武公,公弗许。
屡次3、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安抚4、晋不可启,寇不可翫。
放松警惕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外交使节6、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咨询,征求意见7、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劳苦8、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拜访9、师进次于陉。
临时驻扎10、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秦军引而去。
向后退11、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足12、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犯错误13、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通“馈”,赠送、窥探14、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于三子者之撰。
”站起来、才干1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语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矣。
陕西师范大学中文专业古代汉语复习题(二)一、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亦诚羊都刃伐盥矢上壶十指步鼎鱼视帛下至末载牧寸防舂网甘朝手莫徒问既采马础鹿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二、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1、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2、每闻琴瑟之音,则应节.起舞。
3、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4、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5、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6、堂上不粪.,则郊草不芸。
7、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8、其御之妻自门间.而窥其夫。
9、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10、不愤不启,不诽不发.。
11、吾力足以举.百钧。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并说明古今义的差异。
1、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2、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3、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5、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6、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7、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8、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9、孟孙才其母死,哭泣无涕.,中心不戚。
10、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11、皮.之不存,毛将焉傅?四、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及意义。
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2、宦官惧其毁己也,皆共目之。
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4、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5、(冯谖)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6、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7、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8、驴不胜怒,蹄之。
9、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0、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
11、齐威王欲将孙膑。
五、简答题。
1、举例说明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
2、举例说明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六、标出下首律诗的平仄并指出拗救。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古代汉语一、单项选择题:1.“六书”名称最早见于 [ ]A.《左传》B.《汉书》C.《周礼》D.《说文解字》2.作为书面语的文言文,其基础是 [ ]A.先秦口语B.两汉口语C.先秦书面语D.两汉书面语3. 专门收集唐代以前各种古书注释的大型工具书是 [ ]A.《康熙字典》B.《经籍籑诂》C.《辞源》D.《词诠》4.列出“六书”细目,并且下了定义,做出了界说的是 [ ]A.《周礼注》B.《汉书》C.《左传》D.《说文解字》5.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考求本义的字典是 [ ]A.《康熙字典》B.《说文解字》C.《尔雅》D.《正字通》6.《诗词曲语辞汇释》的作者是 [ ]A.杨树达B.张相C.朱起凤D.符定一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指事字的一组是 [ ]A.亦寸甘下B.犬上本州C.夕末刃及D.朱又曰目8.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衬体象形字的一组是 [ ]A.页须瓜果B.犬牢本州C.夕末刃文D.聿眉曰目9.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 ]A.亦降甘下B.犬信本州C.牧末刃及D.敝寇逐取10.下面几个部首,可以表示房屋意义的是 [ ]A.宀B.厂C.示D.邑11.下列为古今字的一组是 [ ]A.泪淚B.早蚤C.後后D.责债12.“夫寒之于衣,不待輕煖”中“煖”是“暖”的异体字,其结构上的差别是 [ ]A.一为会意字,一为形声字B.同是会意字,成分不同C.同是形声字,形符不同D.同是形声字,声符不同13.下列为通假字的一组是 [ ]A.寶宝B.村邨C.无毋D.竟境14.汉字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主持推行的规范化字体是 [ ]A.小篆B.楷书C.大篆D.隶书15.被称为古汉字与今汉字分水岭的是 [ ]A.楷书B.隶书C.大篆D.小篆16.“缤纷”一词是 [ ]A.叠韵联绵词B.双声联绵词C.双声叠韵联绵词D.音译外来词17.下列四句中有偏义复词的是 [ ]A.苟富贵,无相忘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从左右,皆肘之D.无羽毛以御寒暑18.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 [ ]A.色:臉色—颜色B.汤:开水—菜汤C.狱:案件—监狱D.子:子女—儿子19.“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句中“莫”的詞性是 [ ]A.副词B.名词C.形容词D.无定代词20.下面各句,“之”是结构助且用于主谓之间的是 [ ]A.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B.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乎C.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D.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21.下列句子,含有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的一句是 [ ]A.修道而不贰,则天下能祸 C.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C.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D.沛公旦欲从百余骑来见项王22.“陵迟而至于二世,天下土崩。
”中“土”作状语,所起的作用是 [ ]A.表示对人的态度B.表示方位处所C.表示动作进行的状态D.表示工具或依据23.下列句子中,属于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 ]A.許子奚爲不自織B.沛公安在C.且焉置土石D.臣實不才,又誰敢怨24.下列句子,具有意动用法的一句是 [ ]A.管仲,世所谓贤臣,而孔子小之B.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C.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D.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25.一首五言律诗的首句的平仄格式是“平平仄仄平”,那么它的第六句应该是 [ ]A.平平平仄仄B.仄仄平平仄C.仄仄仄平平D.平平仄仄平二、判断题:1.所谓黏,就是下联出句第二个字的平仄要跟上联对句第二个字的平仄相反。
[ ]2.由连词“而”连接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 ]3.反切法是用两个汉字合注一个字的音,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
[ ]4.异体字就是形体不同的字。
[ ]5.形容词放在名词前面则活用为动词。
[ ]6.“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
”中“妻子”是偏义复词。
[ ]7.作后置定语的词或词组,一般只能是表示修饰意义的。
[ ]8.隶书是汉字发展演变史第一次由政府推行的规范化字体。
[ ]9.异体字就是形体不同的字。
[ ]10.“犹”“谓”都是古人用于注音的术语。
[ ]11.“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中“兄”是名词,在句中作宾语。
[ ]12.上古汉语中代词“是”作宾语一般要前置。
[ ]三、名词解释:1.《说文解字》 2.《经传释词》 3.指事 4.异体字 5.通假 6.隶书7.连绵词 8.偏义复词 9.使动用法 10.意动用法 11.反切 12.义疏四、词语解释:1.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揭:2.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
恨:3.衣缺不补则日以甚,防.漏不塞则日以滋。
防:4.今子爱谗以自危也,甚矣其.惑也!其:5.姜氏何厌之有....?何厌之有:6.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
贱:贵:7.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或:8.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死:9.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斃.于车中。
斃:10.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弟:11.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焉:12.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
稍:13.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
鱼肉:14.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爱:1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行李:16.晋居深山,戎狄之与邻.....,而远于王室。
戎狄之与邻:17. 我君景公引领..西望。
”引领:18.昼夜勤.作息。
勤:19.公孙鞅曰:“……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
”之:20.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
颇:21.臣实不才,又谁敢怨...?谁敢怨:22.中郎将苏武使匈奴,见留..二十年。
见留:23.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之:24.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骨肉:25.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劝:26.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抢:27.故兵出粮给.而财有余。
给:28.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感激:29.谨守成皋,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
则:30.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归:31.今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我若求之,其与我乎?不我与:32.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然而:33.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加:34.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有其实。
”徒:35.乃以齐王田荣反,书.告项王。
书:36.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
息:37.之.二虫又何知?之:38.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39.丽山之徒数十万人,布皆与其徒长豪杰交通..。
交通:40.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寡人是征。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是:41.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
但:42.自兵兴六十余日,战所杀害仅.十万人。
仅:43.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微独:44.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
哀:45.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卑鄙:五、标点翻译题:1.韩厥梦子舆谓己曰旦辟左右故中御而从齐侯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斃于车中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韩厥俛定其右2.庄宗好畋猎猎于中牟践民田中牟县令当马切谏为民请庄宗怒叱县令去将杀之伶人敬新磨知其不可乃率诸伶走追县令擒至马前责之曰汝为县令独不知吾天子好猎邪奈何纵民稼穑以供税赋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以备吾天子之驰骋汝罪当死因前请亟行刑诸伶共唱和之庄宗大笑县令乃得免去3.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身体强良思虑徇通欲使随而学子墨子曰姑学乎吾将仕子劝于善言而学其年而责仕于子墨子子墨子曰不仕子子亦闻夫鲁语乎鲁有昆弟五人者其父死其长子嗜酒而不葬其四弟曰子与我葬当为子沽酒劝于善言而葬已葬而责酒于其四弟四弟曰吾未予子酒矣子葬子父我葬吾父岂独吾父哉子不葬则人将笑子故劝子葬也今子为义我亦为义岂独我义也哉子不学则人将笑子故劝子于学4.张丑为质于燕燕王欲杀之走且出境境吏得丑丑曰燕王所为将杀我者人有言我有宝珠也王欲得之今我已亡矣而燕王不我信今子且致我我且言子之夺我珠而吞之燕王必当杀子刳子腹及子之肠矣夫欲得之君不可说以利吾要且死子肠亦且寸绝境吏恐而赦之5.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6.昔鲁人秋胡娶妻三月而游宦三年休还家其妇采桑于郊胡至郊而不识其妻也见而悦之乃遗黄金一镒妻曰妾有夫游宦不返幽闺独处三年于兹未有被辱如今日也采不顾胡惭而退至家问家人妻何在曰行采桑于郊未返及还乃向所挑之妇也夫妻并惭妻赴沂水而死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A3.B4.D5.B6.B7.A8.A9.D 10.A 11.D 12.C 13.C 14.A 15.B16.C 17.D 18.D 19.D 20.C 21.C 22.C 23.A 24.A 25.C二、判断题:1.×2.√3.√4.×5.×6.×7.√8.×9.× 10.× 11.× 12.√三、名词解释:1.《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撰写的文字学著作。
本书收录篆文9353个,按照部首排列,共540部首。
综合研究了小篆、籀文和古文的形体结构,因形见义。
总结了汉代训诂学家对经传文字的训释。
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考求本义的字典。
2.《经传释词》是清代王引之所著的虚词著作。
本书收录虚词一百六十个,按照守温三十六字母排列。
本书只从西汉及其以前的古籍中选取例句。
对於虚词的一般用法,解释从略;对於虚词的特殊用法,旁征博引,反覆求证,详加阐述,颇有创见。
查阅它,可以了解虚词在两汉及其以前时期不同语言环境中的特殊用法。
3.所谓指事,就是运用象征性符号来表达抽象概念或在象形字基础上加指示性符号指称物体中的一部分的造字方法。
4.两个或两个以上形体不同而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代的字,叫做异体字。
如:岳嶽、体體、仙僊、杯盃、绔袴。
5.在古代书面语言中,有本字不用,而用一个与本字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这种现象叫做通假。
因为通假是以古音的相同或相近为前提的,所以又叫“古音通假”。
在通假中,用来替代本字的字叫做通假字,被借用的字叫做本字或正字。
如:“蚤”与“早”,常通假,“蚤”是通假字,“早”是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