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性肺炎的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984.50 KB
- 文档页数:17
卧床老人吸入性肺炎的护理吸入性肺炎是一种肺部疾病,在中国古代重度吸入性肺炎都可以称之为绝症,但是现在不同,吸入性肺炎已经可以很好的治愈。
吸入性肺炎的概念食物残渣、口咽部分泌物或胃内容物被误吸进入下呼吸道后导致的肺部炎症。
吸入性肺炎导致的后果L加重患者的病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2.增加患者的痛苦;3.不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4.住院时间的延长;5.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等。
吸入性肺炎的病因1.细菌在口咽部寄植是引起吸入性肺炎的重要因素;2.患者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3.未进行吞咽困难筛查,未及时置胃管而发生误吸;4.胃管鼻饲返流误吸;5.患者意识障碍,神经功能异常;6.机械通气;7.患者家属遵医性差等。
吸入性肺炎的临床表现①典型症状:以寒战、发热、胸痛、咳嗽为典型呼吸道症状。
部分老年患者仅表现咳嗽,咳痰,有痰不易咳出,为白痰或脓痰,形成肺脓肿后咳大量脓臭痰(提示合并厌氧菌感染)。
高热者极少,多表现为低热,一般T:38。
C以下,发生寒战、胸痛、咯血少见,铁锈色痰极少见。
②不典型症状:食欲不振、厌食、倦怠不适、活动能力下降、急性意识障碍、恶心、呕吐、体重减轻,尿便失禁甚至精神错乱等。
或仅表现为原有基础疾病的恶化或恢复缓慢,如老年人最早出现的症状常为呼吸加快,心动过速(30%-60%),呼吸困难常比其他临床表现早出现3~4天,故老年肺炎的发病时间和持续时间很难确定。
③另有少数表现胃肠道症状,如呕吐、腹泻、腹胀等或与呼吸道症状伴发。
吸入性肺炎的体征①典型的肺实变体征少见,病变部出现语颤增强,叩诊实音。
②25%的病例可听到肺部湿啰音,更多(49%)听不到湿啰音。
③部分可听到干鸣音。
④无异常体征的占1/4。
⑤出现脓胸时可呈胸腔积液体征。
吸入性肺炎的并发症1.呼吸衰竭(居首);2.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3.意识障碍;4,心律失常;5.休克;6.败血症及脓毒血症;7.心衰;8.多脏器功能衰竭等。
引起上述并发症的原因a.老年人各脏器功能储备减弱,代偿力或修复功能差;b.原有慢性疾病,器官功能衰退;c.感染进一步加剧器官功能的衰退;d.部分器官平时就处于衰竭的边缘,在某些诱因的激惹下,迅速出现更多器官受累或衰竭,其中以慢支,肺气肿,高血压,心脏病,心律失常等多见。
吸入性肺炎的护理吸入性肺炎的护理吸入性肺炎(aspiration pneumonitis)系吸入酸性物质、动物脂肪。
如食物、胃容的碳氢化合物后,引起的化学性肺炎。
严重者可发生呼吸衰竭或呼吸窘迫综合征。
常见的症状为发绀,支气管痉挛,发热,往往有粉红色泡沫状痰。
如由于气管-食管瘘引起的吸入性肺炎,则每于进食后有痉挛性咳嗽、气急。
在神志不清情况下,吸入时常无明显症状,但1~2小时后可突然发生呼吸困难,迅速出现紫绀和低血压,常咳出浆液性泡沫状痰,可带血。
两肺闻及湿罗音,可伴哮鸣音。
严重者可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
胸部X线检查均显示有浸润,常累及一侧或两侧肺下叶。
动脉血气分析显示有低氧血症。
最重要的治疗办法是呼吸支持,通常采用气管插管和正压通气。
气管吸引的目的是把已吸入的颗粒性物质从气道中清除出去。
笔者收集199份病历,其中置胃管20例,脑梗塞116例,帕金森病5例,老年痴呆30例,口腔肿瘤1例,口腔干燥1例,长期卧床 9例,服用镇静剂10例,睡眠时胃食管返流5例,进食时食物进入气1/ 14管呛死1例,放置胃管时误入气管1例.临床上吸入胃内容物,由于胃酸引起的肺炎较吸入碳氢化合物液体为多见,且更为重要。
煤油、汽油、干洗剂、傢具上光剂等有时可误吸,多见于儿童。
正常人由于喉保护性反射和吞咽的协同作用,一般食物和异物不易进入下呼吸道,即使误吸少量液体,亦可通过咳嗽排出。
在神志不清时如全身麻醉、脑血管意外、癫痫发作、酒精中毒、麻醉过量或服镇静剂后,防御功能减弱或消失,异物即可吸入气管;食管病变如食管失驰缓症、食管上段癌肿、Zenker食管憩室,食管下咽不能全部入胃、反流入气管;各种原因引起的气管食管瘘,食物可经食管直接进入气管内;医源性因素如胃管刺激咽部引起呕吐;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影响喉功能,抑制正常咽部运动,可将呕吐物吸入气道。
老年人反应性差更易发生吸入性肺炎。
吸入胃容物后,胃酸可立即引起气道和肺部化学性灼伤。
刺激支气管引起管壁强烈痉挛,随后产生支气管上皮的急性炎症反应和支气管周围炎性浸润。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护理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是如今很多儿童高发的疾病,新生儿父母一定要更加的小心护理,而且新生儿爸妈要了解正确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护理方法,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如何护理。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护理有效方法:一、科学护理1、正常的健康新生儿。
一般健康新生儿吞咽反射会比较好,不会因为呛奶而引发肺部感染,但是要不要忽视护理。
对策:(1)不要让宝宝吞咽不急而呛奶,要检查一下宝宝奶嘴上面的孔是否过大,将奶瓶倒过来检查奶水流速是否过快。
(2)喂完奶后要轻拍宝宝背部让他打嗝,排出气体减少吐奶的次数。
(3)为了防止溢奶时无法吐出反而吸入气管,喂完奶睡觉时让宝宝侧躺。
(4)为了避免感染,一旦发现新生儿脐炎、皮肤感染时要立即去医院。
2、早产儿和低体重儿。
对容易患上吸入性肺炎的新生儿需要更加细心地照顾。
对策:(1)为了帮助宝宝克服吞咽困难,喂奶时妈妈的姿势要正确。
(2)如用奶瓶喂奶,可多试验不同的奶嘴,找到最合适的那只。
二、营造健康环境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对预防新生儿肺炎也有积极意义。
对策:(1)如果新生儿患有呼吸道疾病,家属要尽量少探望新生儿。
(2)新生儿的房间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紧闭门窗的做法是错误的,应该每天开窗透气。
(3)房间内需保持一定的湿度,太干燥的空气对新生儿的呼吸道没有好处。
看了以上内容我们了解到了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护理的方法。
而且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护理方法有很多,我们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如果想了解更多咨询专业专家。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是如今很多儿童高发的疾病,新生儿父母一定要更加的小心护理,而且新生儿爸妈要了解正确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护理方法,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如何护理。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护理有效方法:一、科学护理1、正常的健康新生儿。
一般健康新生儿吞咽反射会比较好,不会因为呛奶而引发肺部感染,但是要不要忽视护理。
对策:(1)不要让宝宝吞咽不急而呛奶,要检查一下宝宝奶嘴上面的孔是否过大,将奶瓶倒过来检查奶水流速是否过快。
吸入性肺炎的护理吸入性肺炎是由于各种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引起的炎症反应,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吸入性肺炎的护理主要包括早期预防、护理干预、药物治疗和康复护理等方面,下面将详细介绍吸入性肺炎的护理措施。
1.早期预防:-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通风换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手部接触口鼻;-避免与呼吸道感染患者密切接触;-注意营养均衡,合理膳食,增强身体抵抗力;-避免烟草和其他刺激性物质的暴露。
2.护理干预:-定期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呼吸、心率等,随时观察患者的呼吸困难情况和病情变化;-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保持气道湿润,预防黏痰;-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如胸闷、胸痛等;-给予足够的液体,保持患者的水分平衡;-卧床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加强身体抵抗力;-避免交叉感染,保持患者病区的清洁和卫生。
3.药物治疗:-根据病原体的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治疗,对于病毒性肺炎,可使用抗病毒药物;-注意药物的剂量、给药间隔和疗程,严格按医嘱用药;-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4.康复护理:-进行病情观察,随时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康复情况;-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有气功、呼吸肌锻炼等;-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增强患者的身体抵抗力;-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感;-定期复查,观察并监测患者的肺功能,评估康复效果。
总体来说,吸入性肺炎的护理要注重早期预防、护理干预、药物治疗和康复护理等方面,通过综合护理措施的应用,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情,促进早日康复。
在实际护理中,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求进行个体化护理,注重患者的心理需求和家庭支持,以提高护理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吸入性肺炎护理查房吸入性肺炎是指由各种细菌、病毒、真菌或其他病原微生物通过吸入途径侵入呼吸道引起的肺部感染。
其病情轻重可因病原体种类、感染途径、感染部位和宿主免疫状态等因素而异。
正确的护理查房对于吸入性肺炎患者的恢复和病情进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份1200字以上的吸入性肺炎护理查房报告。
患者基本情况:患者姓名:XXX性别:XX年龄:XX岁住院号:XXXXX主诉:发热、咳嗽、咳痰伴咳血痰、气急入院日期:XXXX年XX月XX日病情观察:1.患者一般情况:患者目前有无发热、头痛、寒战、盗汗、乏力等症状。
2.呼吸系统观察:观察患者呼吸频率、呼吸节奏、呼吸深浅、呼吸困难等症状。
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正常,有无干湿性罗音、哮鸣音等。
3.气管插管观察:若患者有气管插管,请观察气管插管是否固定、是否有脱落、有无污秽、有无患者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4.气道护理:评估患者的气道通畅情况,是否有分泌物潴留、咽喉红肿等情况,是否需要进行吸痰或吸氧治疗。
5.体征观察:检查患者的皮肤湿润程度、皮肤颜色、是否有发绀等情况。
观察患者是否有肌肉萎缩、乏力、体重下降等表现。
病情评估:1.放射学检查:了解患者是否进行了胸部X线、CT扫描等检查,观察是否存在肺部炎症病变。
2.实验室检查:了解患者的血常规、痰培养以及其他可能相关的检查结果,判断病原体种类和感染程度。
3.患者的症状变化:观察患者痰的性质(黏稠、有无脓血)、咳嗽咳痰的频率、呼吸困难等情况是否有改善或加重。
4.营养状况评估: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了解患者的饮食摄入情况、体重变化等,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
护理措施:1.气道护理:定时进行吸痰,保持气道通畅,防止呼吸道分泌物潴留。
2.给予足够待休息: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减少呼吸困难和乏力。
3.给予适量液体:保持患者的水分平衡,预防脱水。
4.给予抗生素: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原体的敏感性,适当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5.定期更换体位:帮助患者改变体位,促进气道引流和肺部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