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无创通气(修改稿)南京-肖志辉
- 格式:pdf
- 大小:842.93 KB
- 文档页数:44
学术会议新闻稿2017导读:本文学术会议新闻稿2017 ,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学术会议新闻稿【一】11 月25 日,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职业心理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暨2017 中国心理管理实践论坛在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盛大召开。
来自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国家发改委、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社科院、中科院心理所等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政府机关、军队、公安、信访、妇联以及石油、电信、金融等机构的职业心理健康管理研究和实践领域的近百名嘉宾出席了会议。
国务院参事、中央联席办副主任王石奇、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马辛、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直属党委副书记段世民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本届论坛由专委会主办,中国石油中心医院独家承办,格略集团心理管理研究院提供智力支持。
论坛以“职业心理健康管理——经典研究与标杆实践的对接与引领”为主旨,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共同探讨在这个组织转型已成常态、竞争压力与日俱增的今天,心理管理如何满足实际需求与实际,对接学术发展前沿,引领组织和员工健康和谐发展。
开幕式上,专委会授予中国石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中心“中国石油心理管理研训中心”称号,并向其赠送了《心理管理——体系与技能》套书。
该书围绕当前国内逐渐兴起的员工帮助计划EAP 存在的缺乏正确的理念、成熟的模式、规范的机制、系统的策略、科学的工具和专业的技能六大问题,科学、系统地阐述了心理管理体系如何在各级组织中构建并有效运行。
会上同时还发布了职业心理健康促进知识普及平台——**网和中国**网,并启动了中国职业心理健康促进百名专家巡讲、百佳实践推广“双百”计划。
论坛期间,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教授时勘、中石油首席职业心理专家檀培芳等十三位专家学者分别做了《产业转型升级视角下的组织心理建设》、《情绪劳动者的行为特征及抗逆力模型研究》和《石油行业跨文化管理的心理建设》等主题报告,就心理管理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进行了交流与分享。
咖啡因治疗与早产儿无创辅助正压通气撤机时间的关联发表时间:2016-01-28T15:39:30.427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1期供稿作者:楚雪[导读]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早产儿呼吸时间超过20秒,而且心率逐渐减慢到每分钟低于100次的时候。
楚雪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210000【摘要】:目的:观察使用枸橼酸咖啡因治疗与早产儿无创辅助正压通气撤机时间的关联。
方法:选择妊振 32周内出生、出生后使用无创辅助正压通气的早产儿40例,按床位位先后顺序分为2组,枸橼酸咖啡因组(观察组)20例,采用负荷量20 mg/kg(相当于咖啡因碱基10mg/kg)静脉滴注(30 min), 24 h后给予5 mg-10mg/( kg.d)「相当于咖啡因碱基2. 5-5 mg/( kg.d)静脉滴注或口服;氨茶碱组(对照组)20例,剂5. 0 mg/kg静脉滴注,间隔12 h后给予1次1.5-2.5mg/kg,q12h,治疗。
结果:观察组治疗方案在无创辅助正压通气撤机时间方面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
结论:静脉注射枸橼酸咖啡因20 mg/kg(相当于咖啡因碱基10 mg/kg),对缩短妊振32周内的早产儿无创辅助正压通气撤机时间有效。
【关键词】:枸橡酸咖啡因;无创辅助正压通气撤机时间;氨茶碱早产儿呼吸时间超过20秒,而且心率逐渐减慢到每分钟低于100次的时候,除此情况外还出现了肌张力低下,青紫以及血氧饱和度降低的情况下,发生这种现象的时候我们一般称为早产儿呼吸暂停新生儿呼吸暂停是指早产儿呼吸停止超过20秒,足月小儿呼吸停止超过15秒;或呼吸停止不超过15~20秒,但伴有心跳减慢,皮肤青紫或苍白,肌肉张力减低。
如果呼吸停止5~10秒以后又出现呼吸,不伴有心跳减慢、皮肤青紫或苍白等表现称为周期性呼吸。
周期性呼吸是良性的,因呼吸停止时间短,故不影响气体交换。
而呼吸暂停是一种严重现象,如不及时处理,长时间缺氧,可引起脑损害,对将来小儿智力发育有影响。
早产儿呼吸支持治疗的最新进展引言:早产儿是指在孕期36周之前出生的婴儿,由于其肺功能不完善,常需要呼吸支持治疗。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早产儿呼吸支持治疗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近年来关于早产儿呼吸支持治疗的最新进展。
一、无创通气技术的应用无创通气技术越来越被广泛应用于早产儿呼吸支持治疗中。
与传统有创通气相比,无创通气具有采用面罩或鼻塞等非侵入性方式进行通气,减少患者对机械设备依赖和并发症风险低等优点。
目前最为常见的无创通气技术包括鼻插管辅助通气(NIPPV)和连续性正压呼吸道压力(CPAP)。
NIPPV是一种有效改善呼吸功能方法,通过在自主呼吸基础上加强压力供给以提高肺泡内压力,有助于保持肺通气和防止呼吸暂停。
研究发现,与传统机械通气相比,NIPPV在降低早产儿并发症风险、减少BPD(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的发生率方面具有优势。
CPAP是通过正压将氧气输送进入婴儿的肺部,使其保持开放状态。
对于轻度呼吸窘迫的早产儿,采用CPAP可以减少有创通气的需要并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
此外,一些研究还表明,在近期出生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中使用提前使用CPAP可以显著降低早期死亡率。
二、支持性喷雾治疗支持性喷雾治疗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辅助治疗方法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该技术通过向婴儿提供含有特定药物或生理盐水溶液的微小颗粒来改善呼吸功能。
其中最常见且被广泛应用的是表面活性物质(Surfactant)喷雾治疗。
表面活性物质是一种由肺泡上皮细胞分泌的物质,它能降低肺泡毛细血管的表面张力,防止肺塌陷。
传统上,给予早产儿表面活性物质通常需要有创操作,但随着喷雾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无创方式进行支持性喷雾治疗。
近期研究显示,使用喷雾方式给予早产儿表面活性物质能有效减少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和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三、床旁超声引导下插管在早产儿呼吸支持治疗领域中,床旁超声引导下插管技术是另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进展。
会议新闻通稿范文8篇Model text of conference press release会议新闻通稿范文8篇小泰温馨提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符号以记述的方式反映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实现交流沟通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
本文档根据写作活动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会议新闻通稿范文2、篇章2:会议新闻通稿范文3、篇章3:会议新闻通稿范文4、篇章4:工作会议通讯稿文档5、篇章5:教研室会议通讯稿文档6、篇章6:学术会议新闻稿范文7、篇章7:学术会议新闻稿范文8、篇章8:学术会议新闻稿范文会议、尤其是政府部门的会议,之前会给记者发一份通稿,那么会议的新闻通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小泰给大家介绍关于会议新闻通稿范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章1:会议新闻通稿范文20XX年1月6日,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举办的20XX(第七届)中国互联网产业年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
协会领导、嘉宾会员及媒体界的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xxx有限公司总经理廖家全代表公司作为协会会员及互联网与法治工作委员会成员出席了本次会议。
在本次会议上,中国互联网协会卢卫秘书长发表了《20XX年中国互联网产业综述与20XX年发展趋势》,报告指出我国互联网产业在引领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创新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互联网用户和市场规模庞大,互联网科技成果惠及百姓民生。
20XX年我国互联网事业突飞猛进,取得了巨大而具突破性的成就;20XX年,互联网将继续以其独特的优越性,在经济发展、民生服务、安全治理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法研堂代表在会议期间与参会领导、与会嘉宾及各会员单位进行了深入系统的交流,分析了中国互联网行业在20XX 年的发展态势,展望了行业20XX年的发展前景,并结合自身工作的特点,深入研究了“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现状与发展未来。
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30例朱怀芳;肖志辉;朱雪萍【期刊名称】《铁道医学》【年(卷),期】2001(29)6【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机械通气方式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效果。
方法 30例新生儿 ,13例选用常频机械通气(CMV)的为CMV组 ,17例选用高频震荡通气(HFOV)的为HFOV组 ,比较两组使用呼吸器 6h后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存活率及并发症。
结果HFOV组在治疗后 6h动脉血气值尤其血PaO2 较CMV组明显改善 ,两种通气方式所需时间相似 ,但HFOV组存活率明显提高 ,并减少了治疗过程中因通气过度及压力性肺损伤等引起的并发症。
结论HFOV是治疗生新儿尤其是早产儿呼吸衰竭有效和安全的一种通气方式。
【总页数】2页(P401-402)【关键词】新生儿;呼吸衰竭;机械通气;高频震荡通气【作者】朱怀芳;肖志辉;朱雪萍【作者单位】武进市人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638;R459.6【相关文献】1.高频振荡通气法与机械通气法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比较 [J], 韩昌2.比较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与常频机械通气(CMV)联合吸入一氧化氮(NO)治疗重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致难治性呼吸衰竭的疗效 [J], 谷丽丽3.肺保护性机械通气和传统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临床观察 [J], 周贻荣;周小坚;李昌崇4.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J], 薛明飞5.机械通气撤机后序贯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在新生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疗效差异 [J], 何焱志;李艳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生儿机械通气新模式及其临床应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柳国胜INSURE 模式在早产儿的应用•INSURE:Intubation-Surfactant-Extubation•INSURE后结合无创通气治疗RDS •1990 由Victorin 等提出•后来许多研究证实在改善早产儿预后方面有积极作用尤其是减少BPD的发生的应用•125例早产儿分为3组:•30(24%)MV•75(60%)INSURE•20(16%)NCPAP•68例(91%)INSURE成功的应用•INSURE治疗成功组与失败组相比:•严重的RDS发生率少•败血症发生率少•气胸发生率低•存活率高•住院时间短INSURE 在胎龄小于30周早产儿的应用•INSURE 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出生体重小于750g •PO 2/FiO 2小于218(第一次血气)•a/A PO 2 小于0.44(第一次血气)神经电生理调节辅助通气(Neurally Adjusted Ventilatory Assist,NAVA)•Servo-I ventilator(MAQUET,Solna,Sweden)•用膈肌肌电信号•机械呼吸和膈肌肌电活动同步•电极安在鼻饲管内放置在膈肌水平神经电生理调节辅助通气(Neurally Adjusted Ventilatory Assist,NAVA)•电极持续探测膈肌电活动的频率、幅度和持时情况,并传送这些信号给呼吸机•呼吸机的触发和终止取决于膈肌电活动的变化•呼吸机给予的PIP与膈肌电活动的变化成比例•RR、TV、PIP、MAP、Ti和Te由患儿决定神经电生理调节辅助通气(Neurally Adjusted Ventilatory Assist,NAVA)•目的:报道NAVA在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临床应用经验•设计:回顾分析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52例由传统机械通气转换为NAVA,比较呼吸机参数、血气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使用NAVA可降低PIP和FiO2,改善pH和pCO2Neurally Adjusted Ventilatory Assist(NAVA)NAVA在早产儿应用的随机对照研究。
无创辅助通气在新生儿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后的应用价值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在新生儿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后应用无创辅助通气对新生儿的治疗效果。
方法:研究时间从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研究对象为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后新生儿,在我院收治的新生儿中纳入40例作为研究样本,对新生儿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后予以无创辅助通气,研究新生儿血气指标(PaO2、PaCO2等)、并发症发生率(气胸、肺部感染、撤机失败等)。
结果:无创辅助通气过渡过程中PaCO2、PaO2等血气指标仍可维持正常,新生儿撤机后并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低。
结论:在新生儿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后应用无创辅助通气治疗的效果显著,能维持新生儿的血气指标,降低撤机失败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无创辅助通气;新生儿;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后;治疗效果新生儿呼吸困难、呼吸窘迫是临床较常见的表现,呼吸窘迫综合症比较常见于早产儿当中,是导致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会对患儿采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等方法进行干预,可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1]。
但是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这一治疗方法也有一定缺陷,可能会造成多种并发症,严重危害到患儿的健康,可能会出现新生儿撤机失败。
撤机后予以患儿无创辅助通气进行过渡治疗,则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降低撤机失败率。
本文主要分析在新生儿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后予以无创辅助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样本:于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接收的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后新生儿,共随机抽取40例,所有新生儿撤机后均接受无创辅助通气治疗,一般资料如下:新生儿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新生儿的胎龄为29周~38周,平均胎龄(32.46±3.04)周;出生体重0.94~3.6kg,平均体重(2.21±0.36)kg。
1.2方法新生儿入院经诊断之后需要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以及抗感染等治疗,病情好转,撤机之后予以新生儿无创辅助通气治疗,包括NCPAP、BiPAP、NIPPV、HHHFNC等,并根据病情发展情况合理调整呼吸机相关参数,保持新生儿的SpO2介于50mmHg~80mmHg之间,PaCO2介于40mmHg~50mmHg之间。
临床探索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的价值评价王依依1,姚文秀2 (1.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000;2.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河北秦皇岛 066000)摘要:目的:分析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的临床价值。
方法:将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新生儿科确诊为呼吸暂停的新生儿176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88例。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氧合指数(OI)、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呼吸暂停患儿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改善OI、PH值、PaO2、PaCO2,且安全性高。
关键词:呼吸暂停;新生儿;无创正压通气新生儿呼吸暂停是指新生儿的呼吸停止时间≥20 s,出现或者没有出现心率减慢,但是出现面色发绀、苍白、肌张力减退等表现[1]。
呼吸暂停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因素,若不及时干预,脑部持续处于缺氧状态,会导致脑部损伤和其他后遗症发生。
本研究主要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的临床价值。
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新生儿科确诊为呼吸暂停的新生儿176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88例。
研究组男46例,女42例;平均产前应用激素时间(26.39±2.16) h;平均胎龄(32.58±2.04)周;平均体质量(1563.26±382.53) g;平均胎膜早破时间(18.15±1.50) h。
对照组男44例,女44例;平均产前应用激素时间(26.48±2.14) h;平均胎龄(32.50±2.10)周;平均体质量(1571.37±382.70) g;平均胎膜早破时间(18.10±1.45)h。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无创通气治疗的研究进展摘要】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原因之一,给新生儿带来严重的危害,针对NRDS的治疗有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以及机械通气,但有创机械通气可能会造成多种并发症,诸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漏等,给患儿带来严重的危害。
无创通气的应用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现就无创通气治疗NRDS的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无创通气;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9-0006-02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又称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主要是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使得肺泡进行性萎陷而在生后4~6小时内引发呼吸困难、发绀、吸气三凹征等,严重者可引发呼吸衰竭,危及患儿的生命。
该种疾病多数发生于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尤其是早产儿其发病率与胎龄有关,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病死率越高,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式主要为无创通气模式,包括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加热加湿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HFNC)、无创高频振荡通气以及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等,前三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而后两种尚需更多的临床实践。
本文就NRDS无创通气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NRDS多发生于早产儿,患儿在刚出生时哭声正常,一般4-6h后出现呼吸困难,呈逐渐加重趋势;呼吸不规则,偶有呼吸暂停;患儿的面色灰白或青灰,严重者四肢张力低下;查体显示:鼻翼煽动,胸廓初始隆起,随着肺不张加重,胸廓出现下陷;肺部呼吸音减低,吸气时可听到细湿罗音。
胸部X线征象具有特征性,其依据肺泡萎陷程度分为4级:Ⅰ级为肺内可见广泛细颗粒影,以下肺野较为常见;Ⅱ级为肺野内均匀分为网点影、透光度减低,出现支气管充血征;Ⅲ级为肺内颗粒影增大,边界模糊,肺野透光度明显下降,支气管充气征更为广泛,心脏、横隔边界模糊不清;Ⅳ级为肺野一片增白,呈现“白肺”,心脏、横隔边缘不易辨认,支气管充血征明显或消失,如消失则可能合并水肿和肺出血。
有创-无创序贯性通气对呼吸衰竭新生儿撤机成功率、用氧时间及并发症的影响程淑一【摘要】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性通气对呼吸衰竭新生儿撤机成功率、用氧时间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呼吸衰竭新生儿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有创通气治疗,观察组应用有创-无创序贯性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撤机成功率、用氧时间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在撤机成功率、用氧时间及并发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性通气对呼吸衰竭新生儿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可在改善氧合功能、促进恢复的同时,有效预防并发症,减轻痛苦.【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7(030)004【总页数】2页(P572-573)【关键词】有创-无创序贯性通气;呼吸衰竭;新生儿;机械通气【作者】程淑一【作者单位】河南省泌阳县人民医院儿科 463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1呼吸衰竭可由肺实质、呼吸道、呼吸泵等病变引起,由于新生儿肺功能未发育成熟,代偿功能薄弱,发病时易产生呼吸衰竭[1]。
有研究表明[2],呼吸衰竭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患儿一旦发病,快速采取纠正缺氧等手段,以终止病理损害显得尤为关键。
机械通气是一种利用机械装置以改变、控制甚至替代自主呼吸的通气方式,已成为减少患儿脏器功能衰竭、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手段[3]。
但随着呼吸机的长时间应用,即使已消除原发病因,呼吸机的撤离仍是重要难题。
本文采用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性治疗,旨在改善撤机成功率、以免发生过多的并发症,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
新生儿呼吸衰竭多由各种原因或围产期窒息引起羊水或胎粪吸入性肺炎及综合征所致,具有较多的并发症及较高的致死率[4]。
目前,临床尚缺乏治疗该病的统一方案,多数医者提出在对原发病及并发症治疗的同时,采用机械通气进行治疗,从而纠正炎性反应,改善血管通透性,起到纠正缺氧的作用[5]。
新生儿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及其预防
肖志辉
【期刊名称】《苏州医学》
【年(卷),期】2003(026)002
【摘要】正确地使用呼吸机能明显改善患儿的肺功能,增加肺血氧合,是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抢救危重新生儿生命的重要手段。
目前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生存率已有很大的提高,其中呼吸机的应用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但呼吸机应用毕竟是一种非生理性的侵袭性操作,如呼吸机使用不当,将会导致各种并发症而降低治疗效果,甚至可能危及患儿的生命。
【总页数】3页(P61-63)
【作者】肖志辉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15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6
【相关文献】
1.预防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症的护理 [J], 吴金凤
2.预防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症的护理 [J], 吴金凤
3.不同吸痰深度对密闭式吸痰管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吸痰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 [J], 王其锋
4.回顾分析无创机械通气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效果及并
发症影响 [J], 王婧;徐谚秋;李小倩;郑强
5.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常频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及预防策略 [J], 杨晓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