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无创通气CPAP合理应用
- 格式:pptx
- 大小:5.24 MB
- 文档页数:54
全国小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高级研修班2006年7月15日无创呼吸支持-持续气道正压(CPAP)在儿科临床应用北京儿童医院陈贤楠一、概述1、概念:CPAP是一种正压呼吸支持方法,也可视为正压给氧的一种方法。
它可作为无创(鼻塞面罩鼻罩等)或有创(气管插管)呼吸支持的一种通气模式。
2、历史:持续气道正压作为机械通气模式应用始于上世纪30年代,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nCPAP)在小婴儿应用开始于70年代。
目前在呼吸、新生儿和ICU专业获得较广泛应用。
3、特点和现状:无创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支持和给氧具有设备较简单、价廉;操作简便;副作用小等优点。
鼻塞CPAP尤其适合新生儿、婴幼儿,作为给氧或呼吸支持方法已在儿科或得较多应用,适应症也在扩大。
近20年来在CPAP设备(系统顺应性、正压伐和鼻塞等)、作用机制(心肺功能的支持作用等)和临床应用策略指征均有所进展4、CPAP装置简介:供氧、供气的气源、氧气混合气和气流量计、加温湿化器、连接管道、硅胶鼻塞和面罩、正压调节伐或水封瓶。
二、方法:1 .途径:鼻塞CPAP,鼻罩、面罩、经气管插管通气CPAP。
2 ..参数调节:小婴儿气流量常需要8~12 L/分,根据水封瓶气泡酌情进行调节。
压力通常是4~6cmH2O,最高10cmH2O。
持续吸入氧浓度以<50%为宜。
节:CPAP流量与压力的选择。
注意事项(主要针对小婴儿)。
1、清洁鼻腔,保持气道通畅。
2、固定鼻塞位置,头两侧用沙袋固定。
3、保持正确体位,头高约30°。
4、需用胃管喂养者,胃管号需偏小。
5、如CPAP使用不成功,需检查是否为应用不当而造成,再决定是否停止使用。
6、保持镇静。
三、PAP的治疗作用和副作用(一)治疗作用1、改善肺氧合:机制是恢复和增加功能残气量,防止肺泡萎陷,减少肺内动静脉分流,纠正低氧血症,减少呼吸功。
2、对通气功能的作用:传统观点认为,CPAP使呼气阻力增加,导致CO2储留。
目前认为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而定。
山东省第四批适宜卫生技术推广项目之十三可控鼓泡式正压呼吸支持装置在新生儿疾病中的应用持续气道正压(CPAP)是在自主呼吸条件下,提供一定的压力水平,使整个呼吸周期内气道均保持正压的通气方式。
CPAP可以抵抗上气道塌陷,保持气道通畅,增加功能残气量、防止肺不张,改善通气/血流比例,改善肺部氧合,增加肺顺应性,降低呼吸功。
作为无创通气的常用手段,经过数十年的临床应用证实,效果良好。
可控鼓泡式正压呼吸支持装置,所需部件均可在市场上可以购得:空氧混合器、流量计、气体管道、加温湿化器、鼻塞和玻璃瓶。
空气和氧气气源,连接空氧混合器,然后通过流量计调节流量后经过加温湿化器,充分加温湿化的气体通过气体管道连接鼻塞向患儿输送气体,鼻塞的另一端与带刻度的气体管道相连接插入装有水的玻璃瓶中,整套装置为单回路。
本装置可以精确调节氧气浓度为21%~100%、流量为1~18L/min、持续气道正压PEEP为0~15cmH2O,无级自动温度控制(30℃~75℃),同时氧气充分湿化,可以满足无创通气、序惯机械通气要求,实验证实效果良好、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同时价格低廉,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一、CPAP的目的1.减轻呼吸功减少膈肌和辅助呼吸肌做功,从而减少氧消耗。
降低呼吸频率。
稳定胸廓减轻塌陷回缩。
2.改善通气增加潮气量和每分钟通气量,从而降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3.增加功能残气量防止肺不张,降低内源性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降低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
4.保持上气道通畅减少阻塞性呼吸暂停的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
5.减轻肺水肿气道持续正压可减轻肺泡毛细血管淤血并减少渗出,使肺动脉血流量减少。
二、适应证1.有肺部疾病,如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重症肺炎、湿肺、喘憋型肺炎、哮喘,先天性心脏病肺炎和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需要进行初步呼吸支持的新生儿及婴幼儿。
2.有创通气撤机过程中,一些有创通气患儿符合拔管标准,但拔管后再次发生呼吸衰竭,对这些患儿应用CPAP可明显改善其呼吸困难症状和气体交换,避免再次插管。
新生儿cpap呼吸机使用有些宝宝出生后会因为很多原因而引起呼吸衰竭,宝宝呼吸衰竭如果治疗不及时,就会危及生命。
所以,宝宝出现呼吸衰竭时就需要及时使用cpap呼吸机,以便能确保宝宝的生命安全。
那么,新生儿cpap呼吸机使用方法是怎么样的?新生儿cpap呼吸机使用方法是怎么样的?1、准备CPAP呼吸机仪器将CPAP呼吸机装置安装好,检查管道连接、气源连接、加温湿化。
2、与调参数初调压力一般为0.39~0.59kpa,供气流量应大于通气量的3倍,即6~8mL/kg×呼吸次数/min×3,一般供气流量为5-7min,FiO可与给CPAP呼吸机前后相同。
10-15min后测定血气,同时监测生命体征及观察病体变化。
3、调节方法用CPAP呼吸机后Pa(O2)仍低,可逐渐增加压力,每次以0.098-0.196kPa的梯度增高,最高压力不宜超过0.785kPa,同时可按0.05-0.10的幅度提高FiO2。
也可将压力保持在0.49-0.59kPa 不变,仅提高FiO2,使Pa(O2)达到6.7-10.6kPa。
若Pa(O2)不能维持在6.7kPa以上,需改用机械通气。
若Pa(O2)持续稳定,应逐渐降低FiO2,每次递减0.05.当FiO2 0.3时,Pa(O2)仍维持在6.7-10.6kPa,可按每次0.098kPa的梯度递减压力,直至降低到0.196-0.294kPa.4、撤离CPAP呼吸机当CPAP呼吸机压力为0.196-0.294kPa,病情稳定及血气保持正常,可撤离CPAP呼吸机,改用头罩吸氧,FiO2调高0.05-0.10,以维持正常功能残气量和防止Pa(O2)降低。
根据患儿病情及血气情况,缓慢降低FiO2直至呼吸空气后,撤去头罩。
CPAP呼吸机适用症有哪些凡符合以下条件,可应用CPAP呼吸机:1、患儿有自主呼吸,呼吸频率增快、三凹征、呻吟、发绀。
2、在FiO2 0.4~0.5的情况下,Pa(O2) 6.67kPa,Pa(CO2) 7033kPa。
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中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CPAP)的临床应用分析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CPAP)可以使肺泡在呼气末保持一定的压力,避免肺泡发生萎陷问题,起到有效改善通气与换气功能的作用。
对于新生儿来说,如果一旦出现了呼吸困难、两肺充气不良的问题时就可以应用CPAP,适应症主要包括新生儿湿肺、早产儿呼吸暂停或者是早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等。
CPAP 作为一种鼻塞法,能够起到有效减少机械通气的作用,是一种适宜于应用在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呼吸支持技术。
标签: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临床应用对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来说,无论是其肺容量还是功能残气量都非常小,致使患儿特别容易产生呼吸困难、呻吟、呼吸衰竭等问题。
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CPAP)指的就是为有自主呼吸的患儿在其整个呼吸中,为其吸气与呼气提供一定的正压,增强功能残气量,确保在呼气的状态下呼吸道与肺泡处于扩张的状态,避免发生肺泡萎陷的问题,以此来增强肺顺应性以及通气/血流比值(V/Q)。
如果在患病早期就使用CPAP还能够有效避免气管插管。
它的简便性也使其成为在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中最普遍应用的呼吸管理技术[1]。
1.CPAP的适应症及其临床应用分析1.1CPAP的适应症第一,患儿胸部X线所显现出的弥散性透亮度不高,呈现出多发性肺不张、肺水肿、支气管充气征等问题;第二,在FiO2>0.4-0.5的基础上,Pa(O2)<6.67kPa,Pa(CO2)<7.33kPa的情况;第三,患儿有自主呼吸,但是存在呻吟、呼吸频率加快、发绀、三凹征的问题。
1.2CAPA的临床应用1.2.1NRDSNRDS,即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是由于早产儿PS缺乏而引发的肺顺应性能降低,继而引发肺泡萎陷问题,Pa(O2)降低以及功能残气量的降低。
将CPAP应用其中,可以促使肺泡的稳定扩张,增加肺功能残气量,起到改善氧合的作用[2]。
对于NRDS不甚严重的患儿来说,可以先使用CPAP,压力控制在0.38-0.59kPa左右,或者根据病情的要求进行相应调整,但是最高不宜超过0.78kPa。
无创CPAP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分析目的研究无创持续气道正压呼吸(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5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
A组25例,早期采用盐酸氨溴索联合NCPAP,B组25例,单用盐酸氨溴索。
所有患儿于治疗后24、48、72h行血气分析,并观察氧合情况;另外记录并发症情况,比较组间差异。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儿PaO2和a/APO2均逐步升高,PaCO2、OI逐步降低,经F检验,P<0.05。
治疗后24 h开始,A组PaO2和a/APO2显著高于B组,PaCO2、OI显著低于B组。
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显著低于B组的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NCPAP应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临床治疗中,效果肯定,可有效改善患儿氧合功能,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NCPAP;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指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呼气性呻吟、吸气性三凹征及呼吸衰竭[1]。
以早产儿多见,是致使早产儿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其发生与早产儿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产生进行性肺不张有直接关系。
该类患儿常需要配合机械通气或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
笔者旨在通过将NCPAP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以观察其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2014年1月~2015年10月所收治的5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
A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平均体重(3105±631)g。
B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平均体重(3117±627)g。
两组患儿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心电监护、经皮血样饱和度监测、K1注射防出血等治疗。
新生儿CPAP 的使用点击添加标题内容采用气管插管的间歇正压通气一直是新生儿危重症的呼吸支持的主要手段 , 但同时也有很多副作用 , 如声门下的狭窄、气管损伤及感染等。
随着新生儿机械通气学的发展及有创通气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 , 医学专家一直致力于寻找一种对患者创伤较小同时又能够达到治疗效果的另一种机械通气治疗方式 , 这对于早产儿来说尤为重要。
到 20 世纪 60 年代末期及 70 年代早期无创通气有了较大的发展 , 而临床上证明最有效的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 (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CPAP) 和鼻塞间歇正压通气 (nasal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ilation, NIPPV) 。
点击添加标题内容早在 1971 年 Gregory 首次描述了 CPAP 在危重 RDS 早产儿中的有效应用。
近年来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辅助通气疗法 (heated 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cannula,HHHFNC) 是新生儿无创通气的一种新型的重要手段 , 尤其是随着近年来气体加温、加湿技术的提高 , 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更是得到新生儿医疗界的关注。
无创正压通气模式NCPAP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2. NIPPV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SNIPPV (同步经鼻间歇正压通气)4.HFNC (经鼻高流量氧疗) 1.3.CPAP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的作用机制是指有自主呼吸的患儿在整个呼吸周期中接受高于大气压的气体。
由于呼气末增加了气体存留,功能残气量增加,防止了呼气末肺泡萎陷,从而提高肺氧合及减少肺内分流。
CPAP 的连接界面CPAP 可通过鼻塞、鼻罩、鼻咽管、面罩等方式进行辅助呼吸。
最常用的是鼻塞。
CPAP 的应用指征1.有自主呼吸的极早产儿 ( 出生胎龄 25~28 周 ) ,产房早期预防性应用 ;2.可能发生 RDS 的高危早产儿如胎龄 <30 周不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者 );3.当鼻导管、面罩或头罩吸氧时需 Fi02>0.3 时 ,Pa02<50mmHg 或Sp02<90%;4.早产儿呼吸暂停 ;5.RDS 患儿使用 Ps 后病情稳定,拨出气管导管后 ;6.常频或高频机械通气撤机后,出现明显的三凹征和 ( 或 ) 呼吸窘迫。
CPAP儿童无创正压通气实施流程背景CPAP(连续正压通气)是一种常见的呼吸支持治疗方法,用于治疗儿童失效呼吸。
本文档旨在提供CPAP儿童无创正压通气实施的详细流程。
实施流程步骤一:准备设备和环境1. 确保CPAP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检查管路、面罩/鼻罩、压力控制以及滤芯等元件的完整性。
2. 检查监护仪和监测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包括呼吸频率、心跳、氧饱和度等参数的准备。
3. 清洁并准备婴儿尿不湿,保持患儿的整洁。
步骤二:评估患儿状态1. 评估患儿的病情和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频率、氧饱和度等。
2. 确定患儿是否适合接受CPAP治疗,如年龄、体重等因素。
3. 评估患儿有无上气道梗阻、肺病等基础疾病。
步骤三:进行儿童无创正压通气1. 穿戴好手套,为患儿选择合适的面罩/鼻罩尺寸,并保持其清洁。
2. 保持CPAP设备在稳定位置,避免拉扯导致面罩/鼻罩脱落。
3. 将面罩/鼻罩置于患儿脸部,确保与面部贴合良好。
4. 调整CPAP设备的压力,根据医嘱进行设定。
5. 确保设备的管路联接紧密,无泄漏现象。
6. 开启设备,观察患儿的反应,确保CPAP正常运行。
7. 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频率、氧饱和度等。
步骤四:监测和调整1. 持续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和CPAP治疗效果。
2. 根据患儿的病情和临床表现,调整CPAP设备的压力和氧浓度,以达到治疗效果。
3. 定期评估患儿的舒适度和吸气阻力,进行必要的调整。
步骤五:记录和沟通1. 记录患儿接受CPAP治疗的相关信息,包括治疗开始和结束时间、所用压力等。
2. 注意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任何不适或并发症,并及时汇报给医疗团队。
3. 与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解释治疗目的、效果和可能的风险,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结束本文档详细介绍了CPAP儿童无创正压通气的实施流程,包括准备设备和环境、评估患儿状态、实施无创正压通气、监测和调整以及记录和沟通等步骤。
以下实施流程旨在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提高患儿的舒适度和康复效果。
CPAP儿童非侵入性正压通气步骤引言CPAP是一种非侵入性正压通气技术,常用于儿童呼吸不畅或睡眠时出现呼吸暂停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儿童CPAP的步骤和操作要点。
步骤1. 确认患儿适合使用CPAP在开始使用CPAP之前,医生需要对患儿进行适当的评估。
确定患儿是否符合以下条件:- 年龄在28天至18岁之间- 呼吸不畅或出现呼吸暂停- 没有气道或呼吸道梗阻等禁忌症2. 准备设备- 确保CPAP设备处于工作状态,通气设定值在适当范围内。
- 检查面罩或鼻罩的完整性和适合度,确保与患儿的脸部和鼻部贴合良好。
- 准备带子来固定设备和面罩。
3. 教育患儿及家人在使用CPAP之前,医生或护士需要向患儿及其家人提供必要的教育:- 介绍CPAP的原理和作用,以及使用的好处。
- 演示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步骤。
- 解答患儿和家人可能有的疑问和担忧。
4. 让患儿适应CPAP- 让患儿熟悉CPAP设备和面罩,可以先在无通气压力的情况下佩戴几分钟,逐渐增加通气压力。
- 调整设备的通气压力和流量,根据患儿的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 监测患儿的呼吸状况和舒适度,确保他们适应CPAP的使用。
5. 监测和调整- 定期监测患儿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指标,确保CPAP治疗的有效性。
- 如有需要,根据患儿的状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包括通气压力、流量和面罩的适合度等。
6. 维护设备- 定期清洁和消毒CPAP设备和面罩,避免细菌感染。
- 检查设备和面罩的完整性,如有损坏或老化,及时更换。
结论通过正确的步骤和操作,儿童CPAP的非侵入性正压通气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呼吸状况,提高其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医护人员应充分了解CPAP的使用方法,并对患儿及其家人进行必要的教育和指导。
CPAP儿童无创正压通气实施步骤摘要本文档旨在介绍儿童无创正压通气(CPAP)的实施步骤。
CPAP是一种通过面罩或鼻罩提供连续气道正压的治疗方法,用于改善儿童呼吸功能。
正确的实施步骤可以确保治疗效果达到最佳,同时保证儿童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介绍CPAP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儿童呼吸治疗的方法。
它通过持续向儿童的气道提供正压,防止气道塌陷,提高呼吸机械效应和氧合水平。
CPAP适用于各种呼吸不足的情况,如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
实施步骤以下是CPAP儿童无创正压通气的实施步骤:1. 确定治疗设备:选择适合儿童的CPAP设备,包括呼吸机、面罩或鼻罩、管道和水平器等。
2. 准备工作:检查设备是否完好,并进行必要的清洁和消毒。
准备所需的配件,如面罩尺寸适配器、固定带等。
3. 安装设备:将CPAP设备连接到气源和电源。
根据医生的建议,设置适当的气压和流量。
4. 选择合适的面罩或鼻罩:根据孩子的年龄、面部尺寸和病情选择合适的面罩或鼻罩。
确保面罩或鼻罩能够紧密贴合面部,同时保持孩子的舒适度。
5. 置入面罩或鼻罩:将面罩或鼻罩卸下进行清洁,并将其正确放置在孩子的面部。
注意调整固定带,确保适度紧固但不勒紧。
6. 启动设备:将设备开启,并观察气流是否正常。
确保气压和流量调至适合孩子的水平。
7. 监测和调整:定期监测孩子的呼吸和氧合情况。
根据孩子的病情调整气压和流量,并确保面罩或鼻罩的贴合度。
8. 培训和教育:向家长或护理人员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教育,包括设备使用和维护、面罩或鼻罩的正确佩戴和调整等。
9. 定期评估治疗效果:定期评估CPAP治疗的效果,包括呼吸、氧合和病情的变化。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结论通过正确的实施步骤,儿童无创正压通气(CPAP)可以有效地改善儿童的呼吸功能。
医护人员在实施CPAP治疗时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步骤进行,确保治疗效果最佳,同时保证儿童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以上是CPAP儿童无创正压通气的实施步骤,希望可以对您有所帮助。
无创呼吸机(CPAP)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分析目的总结无创呼吸机(CPAP)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中的效果,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思路。
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科于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60例ARDS患儿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样本,采用便利抽样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头罩吸氧治疗,观察组则采用CPAP治疗;分别于治疗24 h后对比两组患儿的各项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情况,并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①观察组中,显效11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中,显效6例,有效1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6.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②经对症治疗后,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观察组的呼吸频率为(18.86±2.13)次/min,动脉血pH值为(7.68±0.37),PaO2为(79.23±4.86)mmHg,PaCO2为(51.27±7.75)mmHg,SaO2为(94.26±1.53)%,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ARDS患儿的治疗中开展CPAP治疗,可以迅速纠正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改善呼吸肌功能,减少对气管的创伤。
标签:无创呼吸机(CPAP);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新生儿;呼吸衰竭新生儿ARDS的特点以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主,死亡率非常高,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
大量报道称[1]早期开展机械通气,同时配合抗炎、液体复苏、禁食、胃肠减压、降腹压、应用生长抑素和胰岛素等对症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但是机械通气对患儿呼吸系统的损伤较为严重,会增加感染的发生,不利于治疗的进展。
本文中将总结CPAP在新生儿ARDS 治疗中的效果,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思路,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新生儿科于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ARDS患儿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样本,采用便利抽样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