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清朝前期的兴盛
- 格式:docx
- 大小:767.34 KB
- 文档页数:2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通过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了解这一时期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与带来的问题。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索清朝前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之间的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正确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指导学生通过研读史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清朝前期农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带来的问题。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盛世滋生图》等内容)【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图片:《盛世滋生图》局部。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内容,提取反映盛世景象的相关信息。
师:盛世的局面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清前期,经过了三位皇帝的共同努力。
(出示康熙、雍正、乾隆像)。
在他们的励精图治下,清朝国家统一、人丁兴旺、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中国进入了长达百余年的“康雍乾盛世”,简称“康乾盛世”。
出示:谢和耐《中国社会史》::“中国18世纪进入了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这应归功于其农业、手工业和贸易的史无前例的发展高潮。
它以其生产以及内部交易的数额之巨而身居世界诸民族的首位。
”引出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二、讲授新课(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出示:提出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回答。
追问:假如你是当时的皇帝,面对这种状况,你会如何做?学生: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发展经济,发展农业…师:清朝统治者认识到发展经济的重要性,并把农业发展作为国之大计。
说到农业,中国历朝历代帝王都很重视农业发展,并把农业作为国之根本。
我们通过两个例子感受一下农业的重要性。
2、出示:“江山社稷”。
社稷坛图片。
教师:古代帝王长把国家称为“江山社稷”,哪位同学了解社稷二字的含义呢?总结: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古代帝王每年都会去社稷坛这类地方进行祭拜,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收。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标要求通过清朝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事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史实;掌握清朝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基本史实;理解清朝人口的增长的原因和表现;通过对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相关知识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相关史事》《耕织图》(局部)、《清代纺织图》和观看《清朝人口增长的原因》视频资料||,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概况||,感受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通过问题探究||,分析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通过查阅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受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了解自然环境、社会发展与人口增长的辩证关系;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人口增长、康乾盛世的关系||,培养学生从经济角度(生产力)入手分析新的社会现象(生产关系)的能力||。
重点:清朝经济发展的表现和作用||。
难点:晋商徽商||。
情景导入多媒体播放《清朝人口增长的原因》视频||。
师:清朝对当代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人口迅速增长是重要表现||。
中国人口曾经在北宋超过1亿||,之后到明朝晚期又达到1亿至2亿之间||。
明末清初||,中国人口又一次的急速下降||。
经历康乾盛世||,清朝人口的增长一反中国人口过去的波浪式增长型态||,呈现斜线上升||,人口数量也达到了封建社会的最高峰||。
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背景:明末清初的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大破坏||,人口锐减与经济凋敝||。
明末人口为一亿||,到清世祖(顺治皇帝)时全国人口只剩下1400万人了||,锐减了80%多||,损失人口8000多万||。
2、原因:(1)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
第19课清朝前期的兴盛
导学提纲
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1.农业:
(1)条件: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农业生产,面积大幅度增加。
(2)表现: 等粮食产量显著提高;甘薯和普遍推广和种植;棉花、烟草、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更广泛。
2.手工业:
(1)条件:随着农业的发展,手工业也得到进一步发展;手工业有一定程度的改进。
(2)表现:生产技术提高、扩大、生产分工更加细密;制瓷业中心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瓷器制作的工艺水平也有了新的突破; 成为丝织业中心;松江、生产的棉布畅销各地等。
二、商业的繁荣
1.条件: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的流通,使商业更加繁荣。
2.表现:在农村,快速发展;在城镇,不仅有各种各样的集市,还有林立的店铺,商品种类繁多,交易活跃。
3.代表:北京、、、佛山是清朝前期的四大商业城市,号称“天下四聚”。
三、人口的增长
1.原因:国力强盛,社会稳定,耕地面积扩大,的广泛种植,加之清政府推行
“,”的政策。
2.影响:人口的增长有利于生产的发展,但快速的大幅度增长也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四、康乾盛世
1.时间:清朝至乾隆年间(1684—1795)。
2.措施:统治者调整政策,使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
3.结果:国家巩固,社会相对稳定,史书称这一时期为“”或“康雍乾盛世”。
巩固训练
1.在清朝统治初期,统治者采取的主要措施是()C
A.引进新的农产品
B.大力兴修水利
C.增加耕地面积
D.研发新的农业生产丁具
2.清朝农业发展的表现不包括()D
A.耕地面积扩大
B.水稻等粮食产量提高
C.推广高产作物种植
D.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3.瓷器凝聚了中国古代高超的科技智慧与东方民族精湛的审美意趣。
清朝时期中国著名的制瓷中心是()D
A.南京
B.松江
C.广州
D.景德镇
4.下列哪些地方生产的棉布畅销各地()D
①南京②苏州③无锡④松江⑤杭州
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
5.清朝商业繁荣的表现不包括()D
A.新丝外销日本及欧洲
B.兴起了许多商业城镇
C.店铺林立
D.资本主义诞生
6.在清朝时期,人口有重大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B
A.国力强盛,社会稳定
B.耕地面积扩大,种植高产作物
C.推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等政策
D.康雍乾的有效政策
7.“康乾盛世”时在位的皇帝有()B
①顺治帝②康熙帝③乾隆帝④雍正帝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8.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材料二:湖广熟,天下足。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说说清朝统治者是如何重视农业生产的?清朝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是什么?
扩大耕地面积。
全国的耕地面积有了明显增长;水稻产量显著提高;经济作物和高产作物的种植得到推广。
(2)读材料二,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一情况?有何影响?
耕地面积的扩大;推广高产农作物;经济作物的种植更加广泛。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材料三
(3)材料三反映了商业的繁荣,在清朝,商业繁荣的表现有哪些?商业繁荣的基础是什么?
在农村,集市贸易快速发展,在城镇,不仅有各种各样的集市,还有林立的店铺;北京、汉口、苏州、佛山是清朝前期的四大商业城市,号称“天下四聚”。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材料四:康熙时期,全国人口总数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4)清朝人口大量增加的原因是什么?带来了哪些影响?
由于国力强盛,社会稳定,耕地面积扩大,高产作物的广泛种植,加之清政府推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等政策,人口迅速增长。
人口的增长有利于生产的发展,但快速的大幅度增长也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