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平等的追求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22.50 KB
- 文档页数:4
自由平等的追求-部编五·四学制版八年级下册教案概述本教案设计依据人文主义思想,引导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理解自由与平等的概念,探究自由与平等的内在关系,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与他人,促进其个人价值的全面发展。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理解自由、平等的概念和内涵。
•掌握人权、公民权利的基本概念。
•了解个体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形成珍视自由平等、尊重他人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自由与平等的内在关系。
•民主、人权和公民权利的基本概念。
•珍视自由平等、尊重他人的思想意识。
教学难点•自由与平等的概念、内涵的理解与运用。
•公民权利的认识与价值的反思。
学时安排•总课时:6学时,每学时为45分钟。
•学时内容具体安排如下:学时教学内容1 自由、平等的概念2 自由、平等之间的关系3 公民权利、人权的概念4 个体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5 积极主动追求自由平等6 总结、检验与反思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20分钟)•教师介绍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自由和平等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调查学生对自由和平等的理解,挑选几位学生发表看法,为后续步骤做好铺垫。
第二步:自由与平等(60分钟)•课堂分组对话:让学生分组进行对话,讨论自由和平等的内涵、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小组汇报: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进行汇报、总结和展示。
第三步:社会与公民权利(60分钟)•应用案例讨论个体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重要性。
•引出公民、人权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其基本内涵,并启发学生对属于公民权利的概念箴言进行思考。
第四步:积极主动追求自由平等(60分钟)•引导学生进行个人思考,自我评价珍视自由平等、尊重他人的思想意识。
•引导学生通过行动和言语,积极追求自由平等,尊重他人,倡导平等互助精神。
第五步:总结反思(20分钟)•教师进行总结反思,通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程度和教学效果进行检验,发掘问题,探讨经验。
教学评价•通过平时对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参与、思考等方面的表现,给予不同层次的评分。
部编版中学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课题尊重自由平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自由和平等的含义,懂得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道理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案例理解法治与自由的关系,在生活中能做到平等处事、待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自由观和平等观,做一个富有法治精神的人教学重点自由的意义、平等的含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教学难点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自由平等的真谛导入一、导入新课(阅读教材第90页“运用你的经验”)问题:结合三名同学的观点,说说你对自由的认识。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教师总结:小蕊的观点是错误的。
自由不是为所欲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大海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自由是有限制的,无限制的自由只会产生混乱。
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阿梅的观点是正确的。
自由就是做法律不禁止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新课教学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无法治不自由活动一:小故事——断线的风筝(阅读教材第91页的第一个“探究与分享”)1.思考:(1)挣脱了束缚的风筝为什么“无力回天”?(2)如何理解自由应受到必要的限制?少数民族代表出席全国人大会议学生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1.问题:结合上图,请用身边的实例与同学分享自己对平等的认识。
提示:如整合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让农民和城市居民享受一样的待遇。
2.教师讲解:平等具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其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3.教师补充: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活动五:查资料——男女平等4.问题:请你列举我国法律保障男女平等的事例。
提示:在宪法第二章权利与义务的第四十八条第1款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自由平等的追求
一、导入新课
环节一:小组合作讨论,课本
八年级学生田某
小结:田某的言行是错误的,是对自由的错误认识。
法治与自
可分割。
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法治也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二、法眼看平等(板书)
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
急剧恶化生
我们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则落
、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制不平等。
自由平等的追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自由的含义,认识到自由是社会进步的基础。
2. 让学生了解平等的概念,认识到平等是社会公正的体现。
3. 培养学生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自由的含义与价值2. 自由的边界与责任3. 平等的概念与原则4. 平等的实践与挑战5. 自由平等的追求与社会主义价值观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由的含义与价值、平等的概念与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自由平等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自由平等的实践与挑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情景剧表演法:让学生编排情景剧,展示自由平等的追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演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包括自由的含义与价值、平等的概念与原则等内容。
2. 收集自由平等的相关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3. 准备情景剧的剧本模板,供学生创作使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自由的含义与价值、平等的概念与原则。
2. 讲解自由平等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由平等是社会进步的基石。
3. 分析自由平等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自由平等的内涵。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自由平等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与挑战。
5. 学生分组编排情景剧,展示自由平等的追求。
6. 课堂总结,强调自由平等的追求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契合。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情景剧表演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交流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景剧表演评估:评价学生剧本创作、表演技巧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纪念馆或人权组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自由平等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2. 邀请社会人士或有相关经验的人士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对于自由平等的追求和经历。
3. 开展自由平等主题的班会或校园活动,鼓励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和校园环境中。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第2课时自由平等的追求学习目标课标要求理解法律是实现和维护公平正义的基本途径。
课时目标1.知道如何珍视自由和践行平等。
2.理解依法行使权利的意义,能够自觉在社会生活中践行平等。
3.正确认识自由和平等,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平等观,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
思维导图课前预学一、珍视自由1.如何珍视自由?(1)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
(2)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二、践行平等2.如何践行平等?(1)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
所谓特权,就是法律、制度规定之外的特殊权利。
特权是平等的大敌。
(2)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
(3)践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不平等现象损害了公民的人格尊严,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我们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
(4)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
课中研学材料:2023年5月22日,在从广州南站开往普宁站的C6317次列车上,一名男子手持无座车票强行霸占他人座位,该男子却说:“我花钱买了票,坐哪个位置是我的自由!”最终,该男子被处以行政拘留七日的处罚。
请从自由和平等的角度,谈谈材料中的男子为什么受到法律的制裁。
(4分)①该男子强行霸占他人座位是不珍视自由的行为,不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没有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
②该男子的行为是不平等对待他人权利的行为,他没有尊重其他乘客的权利。
(4分)[易错提示]1.珍视自由,必须维护自己的权利。
(×)珍视自由,要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2.生活中有人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这是一种不平等。
(×)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
课堂过关一、选择题1.下列行为中属于珍视自由的是( C )①红红在学校,老师上课时遵规守纪,自习课时交头接耳②观看演出时,同学们都很安静,演出结束后都站起来向表演者鼓掌致谢,退场时秩序井然③小华所在小区的业主都自觉遵守小区停车公约④过马路时,车辆多的时候不能闯红灯,车辆少或者没有车的时候可以闯红灯。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自由平等的追求》优教教案《自由平等的追求》优教教案【核心素养】法制意识【教材分析】《自由平等的追求》是本教材第四单元第七课的第二框内容,本框与第一框内容相衔接依旧是讲述自由与平等的内容。
本框主要涵盖的内容有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学会依法行使权力,树立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
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培养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完成课标要求。
【学情分析】学生在经过前面的研究之后,了解到自由与平等的含义,但是对于究竟该如何珍视自由、践行平等并不清楚。
本节课主要探讨如何实现自由平等的追求,从“权利”的依法正确行使的角度进行立意和阐述,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尊重自由平等的意识。
【课程标准】本节课对应的课程标准为“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在集体中成长”和“权利与义务”,具体的内容标准为“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富有正义感。
”以及“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案例,知道珍视自由、践行平等的具体做法或要求。
2、通过案例法律面前没有特权一律同等,理解反对特权的意义,能够自觉在社会生活中反对特权、践行同等。
3、通过研究珍视自在、践行同等的要求,懂得尊重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建立同等意识,增强法治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珍视自在、践行同等的具体做法或要求。
难点:理解特权的含义及表现。
【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复导入上节课我们研究了自由与平等,现在请同学们回答“什么是自由?什么是平等?”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自由是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驶的各项权利。
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自由平等的追求》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具体的学生特点,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核心素养目标确定如下:政治认同:学会珍视自由,并能依法行使自由和权利道德修养: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法治观念:必须依法行使权利,树立尊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责任意识:践行平等观念,共同构建自由平等的社会二、教学重难点本着新课标,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珍视自由、践行平等教学难点:践行平等三、教法学法在教学中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学法:教法上:我采用多媒体演示法和点拨探究法。
学法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法,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推动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环节1:导入新课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播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童谣”,引起学生的注意,我便提问:社会自由大家爱,人民权利要平等,那么我们该如何去珍视自由和践行平等呢?学生纷纷回答后,课堂气氛得到了活跃,我便由此导入本课的学习。
环节2:梳理知识,掌握重难点(二)讲授新课,由虚拟人物田一的一天,生活中的四个情景进行逐一展开。
追求第一站:珍视自由情景一:展示田一我的“自由”事件设问:请你对田一的言行进行评价?情景二:买鞋风波设问:①田一的行为对吗?②如果你是田一,你会怎么做?通过学生能真实感受到的生活事件设置情景,让学生讨论回答,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体现道德与法治课的实践性,同时也突出本课的重点。
珍视自由:就应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并依法行使权利。
过渡:当然,我们珍视自由的同时。
还要遵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点评并小结: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二)追求第二站:践行平等。
PPT展示情景三:田一插队事件面对田一插队,我们一位同学说:“凭什么你有特权?”那同学们,什么是特权呢?引出特权的含义PPT展示漫画:身边的特权现象。
第2课时自由平等的追求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如何珍视自由和如何践行平等
能力目标理解依法行使权利的意义,能够自觉在社会生活中践行平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自由和平等,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平等观,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构建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教学难点:践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八年级学生田某经常上学迟到,不按时完成作业,老师督促他,他却说:“什么时间上学、做不做作业是我的自由。
”田某有时抽烟喝酒,强行向同学索要财物,老师批评教育他,他振振有词:“这是我在校外的活动,是我的自由。
”
问题:结合田某的言行,说说自由与法律的关系。
提示:田某的言行是错误的,是对自由的错误认识。
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法治也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
行使自由权利,不得超越法定范围和界限,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珍视自由
活动:活动讲法
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律知识讲座《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知识讲座
1.思考: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有什么意义?
提示:让人们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更加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
2.活动:材料分析
日前,德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接到市民举报,在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很多骑行爱好者不但频繁闯红灯,更是成群结队的在机动车道上快速骑行,俨然把公路当成了赛车场。
交警随机调取了2017年7月12日到17日多个路口卡口监控,这群骑行者都是从早上5时30分集体出发,一路旁若无人的狂野骑行,见灯就闯,路过的机动车只能纷纷避让。
3.思考:骑行爱好者的做法为什么不对?
4.教师讲述:作为公民,应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权利,不得超越法定范围和界限,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
5.归纳总结:
珍视自由
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
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目标导学二:践行平等
活动:故事展现
(阅读教材第97页的第一个“探究与分享”)
1.思考:陈云的言行对于我们践行平等有什么教育意义?
提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
2.教师讲解:所谓特权,就是法律、制度规定之外的特殊权利。
特权是平等的大敌。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或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或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或利用社会关系追逐一己之利,并想方设法逃避法律制裁。
然而,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不容侵犯,任何践踏法律的行为必将受到制裁和惩罚。
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
活动:支教活动显平等
2017年5月27日上午,中国平安在其位于北京市房山的希望小学启动2017支教活动之时,宣布向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赠1000万元,用于2017年平安支教行动升级,为平
安希望小学搭建远程支教平台,输送优质课程。
而“爱不孤读”系平安2017年支教主题,旨在号召公众一起陪伴乡村孩子读书。
3.思考:“爱不孤读”平安2017年支教主题体现了什么道理?
提示:每个人都有平等的生存权利、发展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我们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活动:探究就业不平等行为
(阅读教材第97—98页“探究与分享”)
4.问题:结合三幅图片,与同学交流生活中存在的就业歧视的事例。
提示:某劳务公司在某同城网站上发布招聘信息,标题为“招快递员3千加计件”,任职资格:男。
邓某某在线投递简历申请该职位,于2014年9月25日到某快递公司面试,试干两天后,双方达成于10月8日签约意向,但最终双方并未签约。
10月19日邓某某给对方负责人李某打电话询问不能签合同的原因,李某确认因为邓某某是女性所以某快递公司不批准签合同。
邓某某称其应聘的快递员一职并不属于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岗位,但某快递公司、某劳务公司仅因为邓某某是女性就表示不予考虑,导致邓某某受到了就业性别歧视。
法院支持了邓某某的诉讼请求。
5.归纳总结: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珍视自由,一是要了解自己的权利的价值,二是要依法行使权利;知道了如何践行平等,一是要反对特权,二是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三是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3 板书设计
自由平等的追求⎩⎪⎨⎪⎧珍视自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必须依法行使权利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
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4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