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案:自由平等的追求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29 MB
- 文档页数:3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第2课时自由平等的追求知识目标知道如何珍视自由和如何践行平等能力目标理解依法行使权利的意义,能够自觉在社会生活中践行平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自由和平等,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平等观,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构建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教学难点:践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八年级学生田某经常上学迟到,不按时完成作业,老师督促他,他却说:“什么时间上学、做不做作业是我的自由。
”田某有时抽烟喝酒,强行向同学索要财物,老师批评教育他,他振振有词:“这是我在校外的活动,是我的自由。
”问题:结合田某的言行,说说自由与法律的关系。
提示:田某的言行是错误的,是对自由的错误认识。
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法治也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
行使自由权利,不得超越法定范围和界限,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珍视自由活动一:活动讲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律知识讲座《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知识讲座1.思考: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有什么意义?提示:让人们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更加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
活动二:探究守法与违法图一图二图三图四2.思考:上述图片带给我们哪些启示?提示:作为公民,应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活动三:材料分析日前,德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接到市民举报,在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很多骑行爱好者不但频繁闯红灯,更是成群结队的在机动车道上快速骑行,俨然把公路当成了赛车场。
交警随机调取了2017年7月12日到17日多个路口卡口监控,这群骑行者都是从早上5时30分集体出发,一路旁若无人的狂野骑行,见灯就闯,路过的机动车只能纷纷避让。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7.2《自由平等的追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7.2《自由平等的追求》一课,主要让学生理解自由和平等的概念,认识到自由和平等是人的基本权利,是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让学生了解自由和平等的内涵,理解自由和平等的意义,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对自由和平等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自由和平等的理解还比较肤浅,容易把自由和平等理解为无限制的自由和平等。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由和平等的内涵,理解自由和平等是相对的,是在法律范围内的自由和平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自由和平等的概念,认识到自由和平等是人的基本权利,是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自由和平等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自由和平等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自由和平等的概念,自由和平等的内涵。
2.难点:自由和平等的相对性,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自由和平等。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自由和平等的内涵。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主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2.案例材料:与自由平等相关的案例。
3.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与自由平等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自由?什么是平等?为什么说自由和平等是人的基本权利?2.呈现(15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阅读案例,了解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追求自由和平等的。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讨论自由和平等的内涵。
八下7.2 自由平等的追求教案一、教学目标责任意识:正确认识自由和平等,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平等观,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构建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
知道如何珍视自由和如何践行平等。
道德修养:理解依法行使权利的意义,能够自觉在社会生活中践行平等。
政治认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和生活活动中自觉践行。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 增强平等意识和珍视自由的意识,树立自由平等的理念。
2.教学难点: 践行平等,反对特权。
教学过程(一)智慧导入:视频:用AI打开巴黎秦朗作业事件猜一猜这个故事是真实的吗?今天我们通过网红来学习“自由平等的追求”(二)智慧碰撞:议题1:4000万粉丝网红“猫一杯”被封的原因分析—理解如何珍视自由视频:我在 5:20 巴黎作业丢到了厕所里投影展示:一个虚构编造的段子可能带来多大的损失?4月12日,杭州警方发布警情通报,称今年2月自媒体账号“Thurman猫一杯”发布的“在法国巴黎拾到小学生秦朗丢失的作业本”的视频涉嫌传播网络谣言,公安机关对网红博主徐某艺、编导薛某以及涉事公司处以行政处罚。
随后,其账号被全网多个平台封禁。
背后MCN 或面临平台清退。
截至被封前,“猫一杯”在全网粉丝约4000万,其中,其抖音粉丝量为1910万、快手583万、小红书697.5万、B站481万、微博121.4万,视频号粉丝预估几百万。
据其有关公司公布信息显示,其全网年变现额过亿。
头部网红一夜消失,为MCN机构的“剧本创作”“虚假人设”敲响了警钟。
在监管趋严的当下,猫一杯不会是最后一个塌房者。
问题1:请你评论“Thurman猫一杯”的言行。
问题2:如果你是“Thurman猫一杯”,面对流量的诱惑你会怎么做?投影展示:打击网络谣言:哪些法律做了规定,如何惩治问题1:请你评论“Thurman猫一杯”的言行。
“Thurman猫一杯”的言行是不道德的违法行为。
公民有言论自由权,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
自由与平等的追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自由与平等,梳理正确的权力观和平等观,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构建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
能力目标:在日常生活中增强依法行使权利的意识以及与不平等的行为作斗争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如何珍视自由、践行平等教学重点: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教学难点:践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教学方法:情境体验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案例视频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年的春节对于每一个人都是不平凡的,因为引擎我们失去了出行的自由,因为疫情也让我们慢下来脚步思考,思考生命、健康等问题。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围绕疫情探讨自由与平等的追求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出示课件武汉封城,面对武汉封城你是选择留守还是逃离?活动一:小小辩论会正方:武汉封城,选择留守反方:武汉封城,选择逃离学生自由交流,陈述观点,展开辩论。
学生根据双方辩论内容进行总结发言:你认为如何追求自由才是合理的?教师作补充,并板书。
过渡:在这里我们为武汉留守的人点赞,为他们选择追求自由的正确方式而点赞,而逃离武汉的人他们在路途中会接触到哪些人,我们不得而知。
为此全国进入了全面防疫抗疫中,但是河北石家庄深泽县一少年不仅不配合防疫工作人员的安排还破坏防疫关卡,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材料),无独有偶,另一少年在微博上发表了这样一个炫耀贴(出示材料),思考:一种怎样的思想深深地根植于两个少年的内心里?学生回答:特权教师讲解:特权的含义、表现、危害,引出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
过渡:全国人民共同努力,武汉于4月8日凌晨解封,70多天的封锁,70多天的与世隔绝,终于解封了,解封之后的武汉人民见面临什么,我们一起来看段新闻(播放新闻)活动二:思考:1.请对南方部门的做法进行评价。
2.如果你是武汉一家人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引导得出结论:践行平等就要平等的对待他们合法的权利,抵制不平等行为。
教学设计
内容及
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实 施 目 标
二、自主预习 梳理新知 ※ 怎样珍视自由?
※ 珍视自由,需要我们树立什么法治意识? ※ 怎样践行平等? ※ 什么是特权?
※ 面对不平等现象,我们应怎样做?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目标导学一:珍视自由 活动一:出示下列组图:
思考:(1)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有什么意义?
提示:让人们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更加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
(2)左图反映了什么现象?你怎样看等跳广场舞拢民事件? 现象:广场舞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老年性质的娱乐活动,大叔大妈纷纷走出家门一起合着音乐的街拍起舞。
当时这些大妈们完全只是追求自己的快乐,忘记了给别人带去的痛苦。
跳广场舞本身并不违法,但如果制造的噪音造成了对周边人正常生活休息的侵犯,那么便构成违法行为。
法律链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五条禁止任何单位、个人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设物集中区域内使用高音广播喇叭。
在城市市区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可能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过大音量的,必须遵守当地公安机关的规定。
教师讲述:作为公民,应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权利,不得超越法定范围和界限,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
归纳总结:
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5、我们应该如何践行平等?
板书设计。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自由平等的追求》优教教案《自由平等的追求》优教教案【核心素养】法制意识【教材分析】《自由平等的追求》是本教材第四单元第七课的第二框内容,本框与第一框内容相衔接依旧是讲述自由与平等的内容。
本框主要涵盖的内容有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学会依法行使权力,树立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
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培养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完成课标要求。
【学情分析】学生在经过前面的研究之后,了解到自由与平等的含义,但是对于究竟该如何珍视自由、践行平等并不清楚。
本节课主要探讨如何实现自由平等的追求,从“权利”的依法正确行使的角度进行立意和阐述,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尊重自由平等的意识。
【课程标准】本节课对应的课程标准为“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在集体中成长”和“权利与义务”,具体的内容标准为“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富有正义感。
”以及“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案例,知道珍视自由、践行平等的具体做法或要求。
2、通过案例法律面前没有特权一律同等,理解反对特权的意义,能够自觉在社会生活中反对特权、践行同等。
3、通过研究珍视自在、践行同等的要求,懂得尊重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建立同等意识,增强法治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珍视自在、践行同等的具体做法或要求。
难点:理解特权的含义及表现。
【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复导入上节课我们研究了自由与平等,现在请同学们回答“什么是自由?什么是平等?”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自由是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驶的各项权利。
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自由平等的追求》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具体的学生特点,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核心素养目标确定如下:政治认同:学会珍视自由,并能依法行使自由和权利道德修养: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法治观念:必须依法行使权利,树立尊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责任意识:践行平等观念,共同构建自由平等的社会二、教学重难点本着新课标,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珍视自由、践行平等教学难点:践行平等三、教法学法在教学中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学法:教法上:我采用多媒体演示法和点拨探究法。
学法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法,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推动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环节1:导入新课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播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童谣”,引起学生的注意,我便提问:社会自由大家爱,人民权利要平等,那么我们该如何去珍视自由和践行平等呢?学生纷纷回答后,课堂气氛得到了活跃,我便由此导入本课的学习。
环节2:梳理知识,掌握重难点(二)讲授新课,由虚拟人物田一的一天,生活中的四个情景进行逐一展开。
追求第一站:珍视自由情景一:展示田一我的“自由”事件设问:请你对田一的言行进行评价?情景二:买鞋风波设问:①田一的行为对吗?②如果你是田一,你会怎么做?通过学生能真实感受到的生活事件设置情景,让学生讨论回答,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体现道德与法治课的实践性,同时也突出本课的重点。
珍视自由:就应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并依法行使权利。
过渡:当然,我们珍视自由的同时。
还要遵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点评并小结: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二)追求第二站:践行平等。
PPT展示情景三:田一插队事件面对田一插队,我们一位同学说:“凭什么你有特权?”那同学们,什么是特权呢?引出特权的含义PPT展示漫画:身边的特权现象。
自由平等的追求教学设计一、导入:看视频为了寻找适合中国的路,为了让人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平等,一代代先辈始终在路上,这节课我们踏着先辈的步伐,一起追求新时代的自由与平等。
板书课题二、学习目标政治认同:通过中国自古以来对自由平等的追求,认同并自觉践行自由平等法治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坚定对我国法治建设的信心。
道德修养:从道德的角度,以生活经验为基础,能够辨别生活事件的责任与后果,自觉抵制不平等行为。
法治观念:从法律的角度,认识到要依法行使权利。
树立法治意识,用法律维护自由与平等的权利。
责任意识:在理解认同自由平等的基础,认识到实现自由平等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并自觉在生活中践行自由平等的要求和方法,成为法治建设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三、主议题:追求自由平等(一)子议题一:如何珍视自由1.八年级学生田田经常上学迟到,不按时完成作业,老师督促他,他却说:“什么时间上学、做不做作业是我的自由。
”田某有时抽烟喝酒,强行向同学索要财物,师批评教育他,他振振有词:“这是我在校外的活动,是我的自由。
”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相关规定,对田某的言行进行评价。
结论: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
2.结合对“权利义务”的学习,说说如何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学生回顾知识,屏幕展示3.田某在网上发表一首七律,网友关某读后提出意见,称田某的七律“格律不对”,招致田某不满。
田某回帖辱骂关某,并虚构了关某行为不检的诸多事例。
该回复在网上被大量转发,关某以侵害名誉权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法院判决田某向关某公开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
众多网友跟帖评论田某“网上回帖骂人”事件。
网友 1:田某虽能逞一时口舌之快,但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
网友2:言论自由必须以尊重和不侵害他人名誉权为前提,田某咎由自取!网友3:言论自由一旦超越法律边界就是对自由的滥用,行为人要承担法律后果。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7.2 《自由平等的追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自由平等的追求》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自由平等的概念,理解自由平等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追求自由平等。
教材通过理论阐述和实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自由平等的价值,培养学生的自由平等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由平等观念,但对其内涵和价值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由平等的内涵,提高他们的自由平等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自由平等的概念和价值。
2.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追求自由平等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自由平等的概念和价值。
2.如何在生活中追求自由平等。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自由平等的内涵。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
2.设计讨论问题和引导问题。
3.准备PPT等教学辅助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关于自由平等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自由平等?为什么我们要追求自由平等?2.呈现(10分钟)呈现准备好的案例材料,让学生了解自由平等的具体表现。
案例材料可以包括社会现象、历史事件等。
3.操练(10分钟)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让他们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追求自由平等的,并总结出一些追求自由平等的方法。
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然后进行总结,强调自由平等的重要性,并指出在生活中如何追求自由平等。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在追求自由平等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强调自由平等的价值,并提醒学生在生活中要时刻追求自由平等。
自由平等的追求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教学难点:践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此活动的设计,旨在剖析田某“自由”行为的危害性,指出这种不珍惜受教育权利以及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的不良行为,实质就是不珍视自由的行为。
1.阅读教材第101页“运用你的经验”栏目。
2.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相关规定,对田某的言行进行评价。
提示:田某的言行是错误的,也是违法的,如果不悬崖勒马,发展下去可能会导致犯罪。
我们应该远离不良行为,珍惜受教育权利,做珍惜自由的典范。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珍视自由
活动一:活动讲法
妇女儿童权益保护
法律知识讲座 预防未成年人犯
罪法律知识讲座
思考: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有什么意义?
提示:让人们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更加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
活动二:探究守法与违法
图一 图二
图三图四
思考:上述图片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提示:作为公民,应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活动三:材料分析
德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接到市民举报,在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很多骑行爱好者不但频繁闯红灯,更是成群结队的在机动车道上快速骑行,俨然把公路当成了赛车场。
交警随机调取了2017年7月12日到17日多个路口卡口监控,这群骑行者都是从早上5时30分集体出发,一路旁若无人地狂野骑行,见灯就闯,路过的机动车只能纷纷避让。
思考:骑行爱好者的做法为什么不对?
教师讲述:作为公民,应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权利,不得超越法定范围和界限,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
目标导学二:践行平等
活动四:故事展现
设计意图:设置此栏目,旨在通过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的言行,指引我们要反对特权,用实际行动践行平等。
1.阅读教材第103页的第一个“探究与分享”栏目。
2.陈云的言行对于我们践行平等有什么教育意义?
提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
教师讲解:所谓特权,就是法律、制度规定之外的特殊权利。
特权是平等的大敌。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或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或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或利用社会关系追逐一己之利,并想方设法逃避法律制裁。
然而,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不容侵犯,任何践踏法律的行为必将受到制裁和惩罚。
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
活动五:支教活动显平等
2017年5月27日上午,中国平安在其位于北京市房山的希望小学启动2017年支教活动之时,宣布向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赠1000万元,用于2017年平安支教行动升级,为平安希望小学搭建远程支教平台,输送优质课
程。
而“爱不孤读”平安2017年支教主题,旨在号召公众一起陪伴乡村孩子读书。
思考:“爱不孤读”平安2017年支教主题体现了什么道理?
提示:每个人都有平等的生存权利、发展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我们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活动六:探究就业不平等行为
设计意图:此活动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直面社会现实中存在的身高歧视、性别歧视、学历歧视等就业歧视行为,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1.阅读教材第103—104页的第二个“探究与分享”栏目。
2.结合三幅图片,与同学交流生活中存在的就业歧视的事例。
提示:某劳务公司在某同城网站上发布招聘信息,标题为“招快递员3千加计件”,任职资格:男。
邓某某在线投递简历申请该职位,于2014年9月25日到某快递公司面试,试干两天后,双方达成于10月8日签约意向,但最终双方并未签约。
10月19日邓某某给对方负责人李某打电话询问不能签合同的原因,李某确认是因为邓某某是女性所以某快递公司不批准签合同。
邓某某称其应聘的快递员一职并不属于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岗位,但某快递公司、某劳务公司仅因为邓某某是女性就表示不予考虑,导致邓某某受到了就业性别歧视。
法院支持了邓某某的诉讼请求。
归纳总结: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珍视自由,一是要了解自己的权利的价值,二是要依法行使权利;知道了如何践行平等,一是要反对特权,二是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三是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3 板书设计
自由平等的追求珍视自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
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践行平等要反对特权
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
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不多也不难理解,主要探讨了两个方面的问题。
关于珍视自由,就是要了解自己的权利,学会依法行使权利,结合具体例子较容易理解;关于践行平等,知识的理解较为容易,难的是如何做到。
另外,关于反对特权,对于学生来说,还不太好理解,正确认识社会中不平等现象也需要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