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自由平等的追求》
- 格式:doc
- 大小:2.10 MB
- 文档页数:3
《自由平等的追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自由和平等,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平等观,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构建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
方法目标:在日常生活中增强已发行使权利的意识以及与不平等行为做斗争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如何珍视自由和如何践行平等。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教学难点:践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三、教法、学法教法:案例分析法和情境教学法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和自主学习法四、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播放视频:五四运动视频节选提出问题:同学们,这是什么运动呀?学生回答老师:这些国人发起这场五四运动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回答老师:对,他们发起五四运动是为了保卫祖国,保护人明,更是为了能在当时积贫积弱的年代,为祖国和人民争取自由与平等的权利。
自由与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内涵,也是祖国和民族一直追求的目标。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进入今天的课程《自由平等的追求》(二)板书课题,讲授新课[环节一]自主学习发放导学案使学生明确本课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并独立完成本课导学案中的问题。
学生阅读并完成导学案,发表自己观点教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一起来检视一下他们的答案。
[环节二]珍视自由活动一:讨论分析展示课件:周强起诉面馆的案例提出问题:1.如果你是周强,你该怎么办呢?2.在此案例中,周强是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的?学生回答老师:我们作为公民有行使权利的自由也有维护自身权利的自由。
所以,当自身权利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合理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利。
因此,珍视自由我们首先要做到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其次要做到依法行使权利。
展示课件:知识梳理 1.如何珍视自由[环节三]践行平等活动二:合作探究多媒体展示漫画:人大代表vs酒驾、有钱就可以超生、干部病房大楼、违反疫情防控等。
提出问题:这些漫画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学生思考回答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特权?特权有哪些表现呢?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讨论,教师进行指导。
自由平等的追求-部编五·四学制版八年级下册教案概述本教案设计依据人文主义思想,引导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理解自由与平等的概念,探究自由与平等的内在关系,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与他人,促进其个人价值的全面发展。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理解自由、平等的概念和内涵。
•掌握人权、公民权利的基本概念。
•了解个体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形成珍视自由平等、尊重他人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自由与平等的内在关系。
•民主、人权和公民权利的基本概念。
•珍视自由平等、尊重他人的思想意识。
教学难点•自由与平等的概念、内涵的理解与运用。
•公民权利的认识与价值的反思。
学时安排•总课时:6学时,每学时为45分钟。
•学时内容具体安排如下:学时教学内容1 自由、平等的概念2 自由、平等之间的关系3 公民权利、人权的概念4 个体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5 积极主动追求自由平等6 总结、检验与反思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20分钟)•教师介绍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自由和平等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调查学生对自由和平等的理解,挑选几位学生发表看法,为后续步骤做好铺垫。
第二步:自由与平等(60分钟)•课堂分组对话:让学生分组进行对话,讨论自由和平等的内涵、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小组汇报: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进行汇报、总结和展示。
第三步:社会与公民权利(60分钟)•应用案例讨论个体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重要性。
•引出公民、人权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其基本内涵,并启发学生对属于公民权利的概念箴言进行思考。
第四步:积极主动追求自由平等(60分钟)•引导学生进行个人思考,自我评价珍视自由平等、尊重他人的思想意识。
•引导学生通过行动和言语,积极追求自由平等,尊重他人,倡导平等互助精神。
第五步:总结反思(20分钟)•教师进行总结反思,通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程度和教学效果进行检验,发掘问题,探讨经验。
教学评价•通过平时对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参与、思考等方面的表现,给予不同层次的评分。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自由平等的追求》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自由平等的追求》是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过程中的重要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自由和平等的概念,了解我国宪法对自由和平等的保障,以及公民如何正确行使自由和平等的权利。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自由和平等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对抽象的概念进行理解和分析。
但是,对于自由和平等这样的抽象概念,仍然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情境来进行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宪法和法律的知识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加强对宪法和法律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自由和平等的概念,了解我国宪法对自由和平等的保障,以及公民如何正确行使自由和平等的权利。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自由和平等的概念理解。
2.我国宪法对自由和平等的保障。
3.公民如何正确行使自由和平等的权利。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2.相关案例材料。
3.投影仪和电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自由平等的短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自由和平等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阅读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追求自由和平等的,以及他们是如何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利的。
3.操练(2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回答。
通过讨论和回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自由和平等的概念,以及如何正确行使自由和平等的权利。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些关于自由平等的知识点,让学生进行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八年级统编版道德与法治《自由平等的追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明确珍视自由、践行平等的具体要求。
理解自由和平等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案例分析,提高运用珍视自由、践行平等原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在生活中依法维护自身自由平等权利的能力,以及尊重他人自由平等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积极追求自由和平等的信念,培养平等意识和公平正义感。
增强在实践中落实自由平等价值的责任感,做自由平等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珍视自由的具体要求,包括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依法行使权利等。
践行平等的主要内容,如反对特权、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等。
2.教学难点在复杂的社会情境中,准确把握珍视自由和践行平等的尺度和方法。
引导学生将珍视自由、践行平等的理念内化为自觉行动,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情境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些社会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如人们在合法范围内自由创业、在公共场合中平等对待不同身份的人,以及一些侵犯他人自由和平等权利的现象(如就业歧视、侵犯他人言论自由等),引导学生思考在面对这些情况时应该怎么做,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自由平等的追求。
(二)讲授新课1.珍视自由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讲解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广泛的自由和权利,这些权利是我们追求自由的保障。
例如,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受教育权等,都是我们应该珍惜的权利。
通过案例分析,如某贫困地区孩子克服困难珍惜受教育权的故事,让学生理解珍惜权利的重要性。
依法行使权利:强调自由的实现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为代价。
我们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结合一些因非法行使权利而受到法律制裁的案例,如在网络上恶意造谣、随意泄露他人隐私等,分析依法行使权利的必要性。
讲解在行使权利时要遵循正当程序,如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时要通过合法的途径,像申诉、控告、诉讼等。
自由与平等的追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自由与平等,梳理正确的权力观和平等观,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构建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
能力目标:在日常生活中增强依法行使权利的意识以及与不平等的行为作斗争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如何珍视自由、践行平等教学重点: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教学难点:践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教学方法:情境体验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案例视频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年的春节对于每一个人都是不平凡的,因为引擎我们失去了出行的自由,因为疫情也让我们慢下来脚步思考,思考生命、健康等问题。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围绕疫情探讨自由与平等的追求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出示课件武汉封城,面对武汉封城你是选择留守还是逃离?活动一:小小辩论会正方:武汉封城,选择留守反方:武汉封城,选择逃离学生自由交流,陈述观点,展开辩论。
学生根据双方辩论内容进行总结发言:你认为如何追求自由才是合理的?教师作补充,并板书。
过渡:在这里我们为武汉留守的人点赞,为他们选择追求自由的正确方式而点赞,而逃离武汉的人他们在路途中会接触到哪些人,我们不得而知。
为此全国进入了全面防疫抗疫中,但是河北石家庄深泽县一少年不仅不配合防疫工作人员的安排还破坏防疫关卡,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材料),无独有偶,另一少年在微博上发表了这样一个炫耀贴(出示材料),思考:一种怎样的思想深深地根植于两个少年的内心里?学生回答:特权教师讲解:特权的含义、表现、危害,引出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
过渡:全国人民共同努力,武汉于4月8日凌晨解封,70多天的封锁,70多天的与世隔绝,终于解封了,解封之后的武汉人民见面临什么,我们一起来看段新闻(播放新闻)活动二:思考:1.请对南方部门的做法进行评价。
2.如果你是武汉一家人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引导得出结论:践行平等就要平等的对待他们合法的权利,抵制不平等行为。
《自由平等的追求》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具体的学生特点,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核心素养目标确定如下:政治认同:学会珍视自由,并能依法行使自由和权利道德修养: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法治观念:必须依法行使权利,树立尊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责任意识:践行平等观念,共同构建自由平等的社会二、教学重难点本着新课标,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珍视自由、践行平等教学难点:践行平等三、教法学法在教学中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学法:教法上:我采用多媒体演示法和点拨探究法。
学法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法,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推动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环节1:导入新课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播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童谣”,引起学生的注意,我便提问:社会自由大家爱,人民权利要平等,那么我们该如何去珍视自由和践行平等呢?学生纷纷回答后,课堂气氛得到了活跃,我便由此导入本课的学习。
环节2:梳理知识,掌握重难点(二)讲授新课,由虚拟人物田一的一天,生活中的四个情景进行逐一展开。
追求第一站:珍视自由情景一:展示田一我的“自由”事件设问:请你对田一的言行进行评价?情景二:买鞋风波设问:①田一的行为对吗?②如果你是田一,你会怎么做?通过学生能真实感受到的生活事件设置情景,让学生讨论回答,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体现道德与法治课的实践性,同时也突出本课的重点。
珍视自由:就应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并依法行使权利。
过渡:当然,我们珍视自由的同时。
还要遵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点评并小结: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二)追求第二站:践行平等。
PPT展示情景三:田一插队事件面对田一插队,我们一位同学说:“凭什么你有特权?”那同学们,什么是特权呢?引出特权的含义PPT展示漫画:身边的特权现象。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7.2 《自由平等的追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自由平等的追求》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自由平等的概念,理解自由平等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追求自由平等。
教材通过理论阐述和实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自由平等的价值,培养学生的自由平等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由平等观念,但对其内涵和价值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由平等的内涵,提高他们的自由平等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自由平等的概念和价值。
2.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追求自由平等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自由平等的概念和价值。
2.如何在生活中追求自由平等。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自由平等的内涵。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
2.设计讨论问题和引导问题。
3.准备PPT等教学辅助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关于自由平等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自由平等?为什么我们要追求自由平等?2.呈现(10分钟)呈现准备好的案例材料,让学生了解自由平等的具体表现。
案例材料可以包括社会现象、历史事件等。
3.操练(10分钟)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让他们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追求自由平等的,并总结出一些追求自由平等的方法。
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然后进行总结,强调自由平等的重要性,并指出在生活中如何追求自由平等。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在追求自由平等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强调自由平等的价值,并提醒学生在生活中要时刻追求自由平等。
自由平等的追求-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自由和平等的含义及其重要性;2.掌握追求自由和平等的方法及其意义;3.培养学生注重自身品德修养,努力追求自由和平等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自由和平等的含义及其现实意义;2.追求自由和平等的方法及其重要性。
教学难点1.突破学生对自由和平等的概念认识的局限性;2.帮助学生理解并放宽对不同追求自由和平等的方式的限制性思维。
教学过程一、引入(10分钟)通过提问,引出课题:现实中,大家都想要自由和平等,我们为什么要追求自由和平等呢?自由和平等应该如何追求呢?二、讲授(30分钟)1. 自由和平等的概念•自由:指人在思想、言论、信仰、组织、迁徙等方面不受不合理限制,有权利和能力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而不受强迫、恐吓、打击、监视和干扰等侵犯。
•平等:指在法律、政治和经济等方面享有同样的权利和机会,不论种族、性别、宗教、社会地位等因素都不应对其造成不公平的待遇和限制。
2. 自由和平等的重要性自由和平等是人类追求幸福和自由的不竭动力,是保障人类尊严和权利的重要保障。
缺乏自由和平等的国家和社会,往往会陷入动荡、不稳定甚至迫害的状态,人民的生活和权利得不到充分保障,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也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追求自由和平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追求自由和平等的方法•通过教育提高自身素质;•通过民主参与,了解并提出自身需求;•通过自主思考,发现自由和平等不足的问题并作出改变;•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利;•通过社会实践,增加生活经验。
三、实例分析(15分钟)采用案例教学法,随机选择一些意义深远的事件作为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追求自由和平等的方法和意义。
例如:在体育比赛中,A队一直处于劣势,但在比赛快结束时,B队员突然暴力攻击了A队员,导致A队员受伤,裁判在没有做出裁决的情况下结束比赛。
这种情况下,A队员要如何维护自身权益和追求自由和平等呢?四、小结(5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自由和平等的含义和重要性,掌握追求自由和平等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反思自身存在的不足,为追求自由和平等提供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广阔的视野。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7.2《自由平等的追求》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自由平等的追求》是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节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自由的含义与价值、法治与自由的关系、平等的含义与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自由、平等的概念,并认识法治对自由、平等的重要保障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由、平等观念,但对自由、平等的含义和价值以及法治与自由、平等的关系的理解还不是很深入。
此外,学生对现实生活中自由、平等的体现和存在的问题有一定的了解,但分析问题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自由的含义与价值,认识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掌握平等的含义与要求,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平等相处的道德观念,增强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自由的含义与价值,法治与自由的关系,平等的含义与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2.教学难点:自由与法治的关系,平等观念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分析问题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材料、讨论题等,辅助教学,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身边的案例,引发学生对自由、平等的思考,导入新课。
2.自由的概念与价值:讲解自由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自由的含义与价值。
3.法治与自由的关系:分析法治对自由的重要保障作用,引导学生认识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4.平等的含义与要求:讲解平等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平等的含义与要求。
5.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讲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引导学生了解平等在法律中的体现。
第2课时自由平等的追求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如何珍视自由和如何践行平等
能力目标理解依法行使权利的意义,能够自觉在社会生活中践行平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自由和平等,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平等观,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构建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教学难点:践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八年级学生田某经常上学迟到,不按时完成作业,老师督促他,他却说:“什么时间上学、做不做作业是我的自由。
”田某有时抽烟喝酒,强行向同学索要财物,老师批评教育他,他振振有词:“这是我在校外的活动,是我的自由。
”
问题:结合田某的言行,说说自由与法律的关系。
提示:田某的言行是错误的,是对自由的错误认识。
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法治也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
行使自由权利,不得超越法定范围和界限,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珍视自由
活动一:活动讲法
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律知识讲座《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知识讲座
1.思考: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有什么意义?
提示:让人们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更加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
活动二:探究守法与违法
图一图二
图三图四
2.思考:上述图片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提示:作为公民,应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活动三:材料分析
日前,德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接到市民举报,在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很多骑行爱好者不但频繁闯红灯,更是成群结队的在机动车道上快速骑行,俨然把公路当成了赛车场。
交警随机调取了2017年7月12日到17日多个路口卡口监控,这群骑行者都是从早上5时30分集体出发,一路旁若无人的狂野骑行,见灯就闯,路过的机动车只能纷纷避让。
3.思考:骑行爱好者的做法为什么不对?
4.教师讲述:作为公民,应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权利,不得超越法定范围和界限,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
5.归纳总结:
珍视自由
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
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目标导学二:践行平等
活动四:故事展现
(阅读教材第97页的第一个“探究与分享”)
1.思考:陈云的言行对于我们践行平等有什么教育意义?
提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
2.教师讲解:所谓特权,就是法律、制度规定之外的特殊权利。
特权是平等的大敌。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或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或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或利用社会关系追逐一己之利,并想方设法逃避法律制裁。
然而,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不容侵犯,任何践踏法律的行为必将受到制裁和惩罚。
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
活动五:支教活动显平等
2017年5月27日上午,中国平安在其位于北京市房山的希望小学启动2017支教活动
之时,宣布向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赠1000万元,用于2017年平安支教行动升级,为平安希望小学搭建远程支教平台,输送优质课程。
而“爱不孤读”系平安2017年支教主题,旨在号召公众一起陪伴乡村孩子读书。
3.思考:“爱不孤读”平安2017年支教主题体现了什么道理?
提示:每个人都有平等的生存权利、发展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我们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活动六:探究就业不平等行为
(阅读教材第97—98页“探究与分享”)
4.问题:结合三幅图片,与同学交流生活中存在的就业歧视的事例。
提示:某劳务公司在某同城网站上发布招聘信息,标题为“招快递员3千加计件”,任职资格:男。
邓某某在线投递简历申请该职位,于2014年9月25日到某快递公司面试,试干两天后,双方达成于10月8日签约意向,但最终双方并未签约。
10月19日邓某某给对方负责人李某打电话询问不能签合同的原因,李某确认因为邓某某是女性所以某快递公司不批准签合同。
邓某某称其应聘的快递员一职并不属于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岗位,但某快递公司、某劳务公司仅因为邓某某是女性就表示不予考虑,导致邓某某受到了就业性别歧视。
法院支持了邓某某的诉讼请求。
5.归纳总结: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珍视自由,一是要了解自己的权利的价值,二是要依法行使权利;知道了如何践行平等,一是要反对特权,二是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三是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3 板书设计
自由平等的追求⎩⎪⎨⎪⎧珍视自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必须依法行使权利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不多也不难理解,主要探讨了两个方面的问题。
关于珍视自由,就是要了解自己的权利,学会依法行使权利,结合具体例子较容易理解;关于践行平等,知识的理解较为容易,难的是如何做到。
关于反对特权,对于学生来说,还不太好理解,正确认识社会中不平等现象也需要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