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信息处理设施维护管理程序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系统硬件维护管理制度第一部分:维护管理概述为了保证系统硬件设备的稳定运行和安全性,制定系统硬件维护管理制度。
该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硬件设备的维护管理,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电脑等硬件设备。
制度的主要目的是规范硬件设备的维护工作流程,促进硬件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第二部分:维护管理责任1.公司领导责任:公司领导要高度重视硬件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确保硬件设备的正常运行。
领导要为维护管理制度的执行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2.部门主管责任:各部门主管要负责本部门硬件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确保硬件设备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部门主管要定期检查和评估部门硬件设备的维护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3.维护人员责任:维护人员要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标准进行硬件设备的维护工作,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维护人员要定期检查和维护硬件设备,及时处理设备故障。
第三部分:维护管理流程1.硬件设备定期检查:每周对硬件设备进行一次定期检查,包括检查设备连接是否松动,设备是否有异响等现象。
2.硬件设备清洁:定期对硬件设备进行清洁,清理设备表面的灰尘和污垢,保持设备通风良好。
3.备份数据:定期对硬件设备中的重要数据进行备份,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
4.硬件设备维修:对于出现硬件设备故障的情况,及时联系维修人员进行处理,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
第四部分:维护管理标准1.硬件设备使用标准:使用硬件设备时要按照操作手册进行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硬件设备损坏。
2.维护记录标准:维护人员要做好维护记录,记录每次维护的时间、内容和维护后的效果,为下一次维护工作提供参考。
3.紧急处理标准:对于出现紧急故障的硬件设备,要立即联系维修人员进行处理,确保设备尽快恢复正常运行。
第五部分:维护管理考核1.硬件设备维护考核:定期对硬件设备的维护情况进行考核,评估维护人员的维护工作是否规范和有效。
2.维护管理改进建议:根据考核结果提出维护管理改进建议,进一步改进硬件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
通讯、监控设备维护作业程序范本一、背景介绍本文档旨在制定通讯、监控设备维护作业程序范本,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工作的高效进行。
二、作业准备1. 确保维护人员具备相关维护技能和知识;2. 准备维护所需的工具和设备;3. 了解每个设备的维护要求和步骤;4. 制定维护计划,并确定维护的优先级。
三、作业步骤1. 设备巡检在进行维护之前,首先需要对设备进行巡检,以了解设备的整体情况。
巡检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检查设备的外观是否完好;- 检查设备的连接是否稳固;- 检查设备的显示屏是否正常;- 检查设备的各个按钮和控制功能是否正常。
2. 清洁设备清洁设备是保持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步骤之一。
清洁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用干净的布或纸巾擦拭设备的外壳和显示屏;- 使用吹风机或气压喷嘴清除设备内部的灰尘和杂质;- 清除设备上的饮料、食物残渣等污垢。
3. 检查设备的电源和连接设备的电源和连接是设备正常运行的保障。
在维护过程中,需要进行以下检查:- 检查设备的电源线是否损坏或松动;- 检查设备的接口和线缆连接是否牢固;- 使用测试仪器测试设备的电源和连接是否正常。
4. 软件系统维护设备的软件系统是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础。
维护过程中,需要进行以下操作:- 检查设备的软件版本,是否需要更新;- 更新设备的软件系统和补丁;- 检查设备的配置文件,确保设备的配置正确;- 清理设备的缓存和临时文件。
5. 功能测试维护过程中,需要对设备的功能进行测试,确保设备的功能正常。
功能测试包括以下内容:- 检查设备的各个按钮和控制功能是否正常;- 检查设备的声音、显示屏等输出功能是否正常;- 检查设备的通信功能是否正常。
6. 故障排除在维护过程中,如果发现设备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需要进行故障排除。
故障排除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设备的报错信息和异常表现,确定故障的原因;- 根据故障原因,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测试解决措施,确认故障是否解决。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及安全管理规定一、系统运行与维护1.1 硬件维护1.所有硬件设备要定期进行维护,例如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和电脑等设备。
2.管理员应安排定期检测硬件设备和备份重要数据,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3.出现故障时,管理员需要及时处理,保证故障不会对系统运行造成过大的影响。
1.2 软件维护1.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安全软件要及时更新至最新版本。
2.管理员应定期检测系统、应用程序和安全软件是否存在漏洞,并及时修补。
3.禁止将未经许可的软件安装到系统中,以免出现安全漏洞。
1.3 数据库维护1.定期备份数据库,防止数据丢失。
2.管理员应检测数据库的性能并进行优化,确保系统能够处理大量数据。
二、系统安全管理2.1 系统安全策略1.制定完整的系统安全策略,确保各种安全措施全面实施。
2.对系统中的所有敏感数据进行分类,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以保护敏感数据的安全性。
3.对所有系统用户进行身份验证,确保系统仅为授权用户提供服务。
2.2 网络安全1.管理员应对网络进行加密,防止黑客入侵。
2.安装防火墙,阻止未授权的访问,保护系统的安全性。
3.定期检测网络中的漏洞并及时修补,防止黑客利用漏洞攻击系统。
2.3 病毒防范1.管理员应更新最新的病毒库,确保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并杀毒。
2.为系统和网站设置安全策略,防止恶意文件和病毒进入系统。
3.对所有上传的文件进行病毒扫描,杜绝病毒入侵。
2.4 安全审计1.对系统进行安全审计,记录所有系统操作,并对日志进行定期审计。
2.系统审计应包括安全授权、系统访问记录、配置变更以及安全事件等全部内容。
三、总则1.所有用户都应遵守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及安全管理规定,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
2.管理员应定期对规定进行修改和更新,以确保其及时适应不断变化的安全形势。
3.对于任何未规定的问题,应按照公司的安全规定进行处理。
以上是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及安全管理规定的内容,每一项都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硬件维护还是系统安全管理都不容忽视。
XX局信息化系统运维服务方案目录1概述 21.1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 21.2服务目标 22系统现状 22.1网络架构 22.2设备清单 52.3应用系统 62.4存储系统102.5备份系统113服务方案113.1系统日常维护113.2信息系统安全服务213.3系统设备维修及保养服务233.4软件系统升级及维保服务254服务要求254.1基本要求254.2服务队伍要求274.3服务流程要求274.4服务响应要求284.5服务报告要求294.6运维保障资源库建设要求304.7项目管理要求314.8质量管理要求314.9技术交流及培训315经费预算311概述1.1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本次服务范围为XX局信息化系统硬件及应用系统,各类软硬件均位于XX局第一办公区内,主要包括计算机终端、打印机、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安全)设备以及应用系统。
服务内容包括日常运维服务(驻场服务)、专业安全服务、主要硬件设备维保服务、主要应用软件系统维保服务、信息化建设咨询服务等。
1.2服务目标保障软硬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障软硬件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故障的及时响应与修复;硬件设备的维修服务;人员的技术培训服务;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制定等咨询服务。
2系统现状2.1网络系统XX局计算机网络包括市电子政务外网(简称外网)、市电子政务内网(简称内网)以及全国政府系统电子政务专网(简称专网)三部分。
内网、外网、专网所有硬件设备集中于XX局机房各个独立区域,互相物理隔离。
外网与互联网逻辑隔离,主要为市人大建议提案网上办理、XX局政务公开等应用系统提供网络平台,为市领导及XX局各处室提供互联网服务。
外网安全加固措施:WSUS服务器、瑞星杀毒软件服务器为各联网终端提供系统补丁分发和瑞星杀毒软件管理服务,建立IPS、防火墙等基本网络安全措施。
内网与外网和互联网物理隔离,为XX局日常公文流转、公文处理等信息化系统提供基础网络平台。
内网安全加固措施:WSUS服务器、瑞星杀毒软件服务器为各联网终端提供系统补丁分发和瑞星杀毒软件管理服务;配备防火墙实现内网中服务器区域间的逻辑隔离及安全区域间的访问控制,重点划分服务器区,实现相应的访问控制策略。
明珠学校技防设施日常维修制度一、维修原则1. 维修工作遵循设备优先原则,首先保证学校技防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2. 维修工作按照及时、高效、安全的原则进行,保证维修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3. 维修工作要遵循统一的管理和协调机制,确保维修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维修流程1. 提交维修申请学校各部门在发现技防设施存在故障或需要维修时,应立即向维修部门提交维修申请。
维修申请应包括故障描述、维修需求和联系方式等信息。
2. 维修调度维修部门收到维修申请后,将根据设备故障的紧急程度和维修工作的优先级进行调度。
紧急情况下,将立即派遣维修人员前往现场处理;非紧急情况下,将综合考虑设备的重要性和维修人员的工作安排进行调度。
3. 维修执行维修人员接到维修任务后,将根据维修计划和工作安排,前往故障现场进行维修工作。
维修人员应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诊断设备故障、有效修复问题。
4. 维修记录维修人员在维修过程中,应详细记录每次维修的情况,包括故障描述、维修方法和维修结果等信息。
维修记录应及时上报给维修部门,供后期维修工作的参考和分析。
5. 维修验收维修工作完成后,维修人员将与申请维修的部门进行验收。
验收过程中,申请维修的部门将检查维修结果是否符合预期效果,并确认维修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三、维修要求1. 维修人员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运用常规维修工具和设备,保证维修工作的质量。
2. 维修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维修工作,确保工作安全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3. 维修人员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能够与申请维修的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保证维修工作的顺利进行。
4. 维修人员要定期参加维修培训和技术交流,不断提升维修技能和知识水平。
四、维修结果评估1. 维修部门将定期评估维修工作的结果和效果,对维修工作进行总结和改进。
2. 维修部门要及时反馈评估结果给申请维修的部门,以便改进和调整维修工作。
3. 维修部门要与设备供应商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及时获取设备的维修信息和技术支持。
全面设备维护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效率和安全性,确保生产顺利进行,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所有相关人员必须遵守执行。
三、设备管理责任1. 公司设备管理人员负责全面协调设备的维护工作,包括设备的安装、运行、维护、检修、更新等。
2. 各部门及岗位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定期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及时处理设备故障。
3. 设备操作人员负责按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设备,定期进行设备保养,及时上报设备故障。
四、设备维护管理程序1. 设备维护计划制定:设备管理人员在设备投入使用前应制定设备维护计划,明确设备的维护周期、内容和方法。
2. 设备维护记录:每台设备应建立维护档案,记录设备的安装日期、保养情况、维修记录等。
3. 设备定期检查:设备管理人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 设备操作规范:设备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设备,严禁超负荷操作。
5. 设备故障处理:设备发生故障时,设备操作人员应及时上报,设备管理人员应尽快调查原因并及时修复。
6. 设备更新更换:设备管理人员应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和技术更新需要,及时更新更换设备。
五、设备维护管理考核1. 公司设备管理人员应定期对设备维护工作进行考核,评选出维护较好的部门和个人。
2. 对于设备维护管理工作不力的部门和个人,公司应及时进行督促和培训,确保设备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设备维护安全1. 设备维护工作应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保障维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2. 设备维护过程中,必须戴好防护装备,确保自己的安全。
3. 设备维护人员必须熟悉设备维护知识和技能,确保维护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七、设备维护管理制度的追溯与修订1. 公司设备管理人员应定期对设备维护管理制度进行追溯,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订完善。
2. 对于设备维护管理制度的修订,应进行适当的宣传培训,确保全体员工遵守执行。
目录
目录 (1)
1 目的 (2)
2 目的 (2)
3 职责 (2)
4 相关文件 (2)
5 程序 (2)
6 记录 (4)
1 目的
为对适用范围内的设备的维护过程实施有效控制,确保其连续的可用性和完整性,特制定本程序。
2 目的
本程序适用于本组织各类信息处理设施(包括传输线路)的维护管理。
3 职责
3.1 技术部
负责测试用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3.2 技术部
负责组织内办公用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4 相关文件
《信息安全管理手册》
5 程序
5.1 信息设备的分类
办公用计算机设备,包括所有技术部、会议室内的计算机、打印机,域控制涉密电脑,DNS涉密电脑、EMAIL涉密电脑、程控交换机等。
开发测试用计算机设备,包括所有研发测试工作使用的计算机、涉密电脑、小型机、磁盘阵列、光纤交换机、工控机等。
网络设备,包括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
其它办公设备,包括电话设备、复印机、传真机等。
5.2 计算机、网络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计算机、网络设备应进行日常点检。
日常点检的目的是确认系统硬件是否运行良好,有无硬件及程序上的报警,备份是否正常进行等。
5.3 维修服务的外包安全控制
组织应与厂商签订设备维护(维修)服务合同,合同应包含信息安全方面的特殊条款,例如签订保密协议。
合同须明确服务的时间、范围、内容和记录保存条款。
对厂商现场维护有特殊安全要求时应填写《第三方物理访问申请授权表》,由相关人员陪同方可进入。
5.4 资料的保存
办公用设备的技术资料由技术部保存并建立《设备技术资料清单》,以备日后查阅。
设备厂商对设备进行维修后提供的维修(维护)记录单,由技术部保存,以备日后查询。
测试用设备的技术资料由技术部保存并建立《设备技术资料清单》,以备日后查阅。
设备厂商对设备进行维修后提供的维修(维护)记录单,由技术部保存,以备日后查询。
5.5 设备的迁移与报废
设备的迁移与报废依照本组织《变更管理程序》执行。
特别的,如报废设备中存有秘密信息,必须予以清除并在《设施报废记录》中予以说明。
5.6 系统故障处理
系统发生故障时,维护人员应按照各系统的点检业务手册进行及时的处理,故障发生的原因、处理结果应按照点检业务手册的要求予以记录。
5.7 容量管理
定期监控信息处理设施的容量,包括设备的数量、性能、线路、磁盘容量等,每年根据各技术部门的需要,制定计划。
5.8 技术脆弱性管理及扫描工具的安全使用
定期发现信息系统中的技术脆弱性,可以通过自动化工具进行扫描,包括网络、涉密电脑、应用程序及网站,形成分析报告,对发现的高风险漏洞进行处置。
对网络扫描工具的使用,必须得到经理的授权,并保存使用的记录。
5.9 设备转移
机房内的设备,包括网络设备、涉密电脑、UPS、空调不得移出机房。
工作用的PC机不得随便移动。
PC机的转移统一由技术部执行,各部门如因工作需要必须要转移PC 机,由个人填写《信息设备转移单》,并清除秘密信息,交由部门经理审核批准后,再向技术部申请,经审核批准后,技术部管理人员负责PC机的转移。
电话、座椅的转移流程与5.8.2相同。
5.10 信息设施的时钟同步
Internet时钟涉密电脑为时钟同步涉密电脑,系统自动与时钟同步涉密电脑进行对时。
6 记录
设备报废记录
设备技术资料清单
信息安全设施日常检查记录表信息设备转移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