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交流控制程序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5
信息交流控制程序1 目的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渠道,确保公司部门之间、公司与外部相关方之间及时互通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的有关信息,确保体系有效运行。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内部、外部有关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的信息交流与沟通。
3 术语和定义本程序采用GB/T19000-2000、GB/T24001-2004、GB/T28001-2001标准及公司《管理手册》中的有关术语和定义。
4 职责4.1 管理者代表负责对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重大信息处理结果的审批,并与总经理对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交流。
4.2 办公室负责公司决定、通知、指示、决策的传达,上级机构的转发以及外来人员的接待、咨询和答复等方面的信息传递。
4.3质检部负责公司产品质量信息的接收和处理、生产技术部负责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信息的接收和处理,办公室负责公司法律法规要求信息的传递。
4.4车间负责生产过程的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信息以及相关方信息的接收和传递。
4.5相关部门负责本部门责任范围内的信息接收、传递和处理。
4.6员工代表协助相关部门处理来公司内部员工合理的报怨和要求。
5 程序5.1 内部信息的交流与协商5.1.1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对管理体系工作的指示、决定、要求等,由办公室形成会议纪要、公文、通知等形式向相关部门传达。
5.1.2各相关部门在体系运行过程中向公司其他主管部门反馈的信息可以使用常规报表、报告等形式,对于体系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异常信息,一般在二天内填写《信息反馈单》进行传递。
5.1.3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方针、要求、知识,生产技术部、办公室可用多种形式发到各相关部门,并负责解释。
5.1.4员工可通过员工代表反映合理的报怨、建议。
员工代表接到员工的报怨和建议后,应立即记录在《信息反馈单》中,并于七日内与有关部门进行协商,将处理结果及时传达至员工。
5.1.5车间生产过程中对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方面的信息可以通过技术交底、班前班后会、安全例会等形式进行传达,车间做好相应的会议记录。
信息交流控制程序1、目的确保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及处理有关信息,以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沟通。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内部信息交流以及于顾客的信息交流。
3.职责3.1 各部门负责各自工作范围内的信息(包括非体系运行信息)的收集、传递与处理。
3.2 供应销售部负责与顾客的信息联络与处理。
4.工作程序4.1 内部信息交流4.1.1 对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行时所产生的各种信息,如管理评审记录、设计和开发记录、监视和测量记录等,各部门直接按照体系文件的规定收集、传递并处理。
4.1.2 对于体系文件未明确做出规定的信息的处理由相关部门以《信息联络处理单》的形式或其他适当的形式传递到与之相关的部门以做适当的处理,必要时需报告管理层予以协调解决。
4.1.3当出现各种紧急、意外、矛盾或意见不一等情况而导致不能按正常体系文件规定执行时,可由有关部门迅速以《信息联络处理单》的形式传递至管理层,由管理层予以协调解决。
4.1.4 信息可采用面谈、会议、通讯设施、声像设备、电子媒体及布告栏、内刊、简报等各种书面资料等方式予以传递。
4.2 与顾客的信息交流4.2.1供应销售部负责接收顾客有关产品要求的信息,并按《产品要求确定与评审程序》的要求将其传递到相关部门,在按上述程序初步明确了产品要求并经评审后由供应销售部负责与顾客联络以最终确认产品要求。
当顾客对产品要求提出变更时,亦由供应销售部予以接收,经评审后再由供应销售部负责与顾客确认并传递到相关部门。
当本公司对产品要求提出变更时,则由供应销售部负责与顾客联络,征得顾客同意后,再由相关部门组织评审,并由供应销售部回复顾客并传递到相关部门。
4.2.2供应销售部应通过问卷调查、主动拜访、收集情报、查阅资料等各种方式主动了解潜在顾客的需求,把握市场动向,并将得到的有关信息汇总整理,向管理层报告,以有利于准确识别顾客的需求与期望,为新产品开发指明方向。
4.2.3供应销售部应礼貌地接待顾客以各种方式所进行的问询、拜访等活动,热心解答顾客的各种问题,并就有关信息积极向管理层报告。
信息交流控制程序1、目的为了确保公司一体化信息的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及反馈,作好信息的管理工作,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内部信息的传递与处理,以及与外部各方的信息交流。
3、职责3.1 管理者代表负责本程序的归口管理。
3.2 市场部负责统筹公司对内、对外有关质量、环境的信息收集、传递和处理。
3.3 各部门负责与其上级主管部门的信息交流及内部员工反映问题的反馈工作。
4、工作程序4.1 信息的分类4.1.1 外部信息4.1.1.1地方监测站、环保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地方劳动部门、总工会、消防局、当地政府、认证机构网上,购买公司产品的顾客等监测或检查的结果及反馈的信息;4.1.1.2 政策法规标准类信息,如环境法律法规、条例、产品标准等;4.1.1.3 相关方反馈的信息及其投诉等,相关方指顾客、供应商、废物收购方、社区居民、员工家属等;4.1.1.4 其他外部信息,如各部门直接从外部获取的有关环境、质量技术等管理方面的信息。
4.1.2 内部信息4.1.2.1 正常信息,如方针目标、绩效测量和监视记录、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报告以及体系正常运行时的其他记录等;4.1.2.2 (潜在)不符合信息,如体系内部审核的不合格报告,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等;4.1.2.3 紧急信息,如出现火灾等情况下的信息与记录;4.1.2.4 其他内部信息(如员工的建议等)。
4.2 信息的收集与处理信息可采用书面资料、记录、讨论交流、电子媒体、声像设备、通讯等方式予以传递。
4.2.1 外部信息的收集与处理4.2.1.1 各部门负责与地方监测站、环保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地方劳动部门、总工会、消防局、当地政府、认证机构等监测、检查结果及反馈信息的收集,由公司相关部门传递到有关部门,当监测或检查结果出现不符合情况时,按照相关程序文件的要求进行处理。
4.2.1.2 各相关部门按其业务范围将收到的上级主管部门文件呈报部门主管后做出相应的处理,若直接从外部获取的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等管理信息时,应在一周内以《信息联络处理单》反馈到市场部,由其负责分类、整理,根据需要传递到相关部门。
信息交流控制程序(ISO9001/ISO14001-2015/QC080000-2017)1.0目的为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及反馈有关信息,作好信息的管理,确保内部沟通与外部沟通的有效性。
2.0适用范围适用本公司内、外部沟通及信息交流。
3.0引用文件3.1《纠正及预防措施程序》3.2《文件系统控制程序》3.3《记录控制程序》3.4《环境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程序》4.0定义:无5.0权责见程序要求6.0程序6.1信息分类及对应窗口6.1.1外部信息a).环境法律、法规、行政管理条例及产品标准信息等------环境推行小组;b).环境申报、商检局、认证机构、环保局、监测站等监测或检查结果及反馈的信息------环境推行小组;C).市场方面环境要求,(如:客户问询、合同订单处理、满意抱怨沟通等)------业务部、营业部;d).行业组织-------品质部;e).相关方:供应商------采购部、货仓部工程合同方、运输公司-------行政部废物收购方、消防局/防疫站的紧急通知等------后勤部相关方投诉及要求(社区、邻居、劳动局)-------环境推行小组6.1.2内部信息及对应窗口a).系统正常运作时过程中的信息:环境方针为公众所获取------环境推行小组指标、检验、监测记录、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环境信息、产品符合性信息------各部门主管b).其它内部信息如:员工建议。
6.2信息收集及处理6.2.1外部信息收集,除公司管理系统规定以外,各部门可根据需要收集相关信息。
并作如下要求:a).营业/业务部、品质部为客户沟通的主要部门。
必要时,经业务部经理级以上同意或授权可由相关部门直接向客户沟通。
当出现环境方面的信息时,须通知环境推行小组协助处理。
b).采购部为与供方沟通的主要部门,并对供方施加环境影响。
必要时,货仓部、也可直接与供方沟通。
c).客户投诉、客户满意度分析、退货等品质事故由营业部、业务部与客户进行沟通处理。
信息交流控制程序1.目的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机制,保证员工充分参与质量、食品安全事务的管理,保证公司内外部质量、食品安全信息得到及时、有效的交流。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内外部质量、食品安全信息交流的管理。
3.职责3.1品牌宣传部对信息的传递和处理进行监督。
3.2质量技术部负责质量、食品安全内外部信息的传递、处理、并做好信息的汇总、保存工作。
3.3 企业管理部负责紧急信息,如火灾、伤亡、环保设施失灵等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等工作。
3.4各部门负责工作范围内对应相关方的信息传递和收集。
4.工作程序4.1信息分类4.1.1外部信息(1)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产品检查机构、质量技术监督局、检验检疫局、认证机构等检查或检测的结果及反馈的信息。
(2)市场动态:顾客(包括经销商)的要求(包括与顾客沟通产品信息、顾客抱怨的处理、合同订单的处理);同行业技术信息和专业会议信息(包括竞争对手的产品信息和技术信息)。
(3)相关方反馈的信息及其投诉。
相关方指顾客、供应商、物流公司、社区居民、媒体等。
(4)政策法规、标准类信息(如法律、法规、条例、标准等)。
(5)其他外部信息,如各部门直接从外部获取的有关质量、食品安全等方面的信息。
4.1.2内部信息4.1.2.1内部日常信息,指正常情况下的各类信息,包括各类变更。
4.1.2.2内部异常突发信息,指活动中发生偏离的信息,如不符合信息。
4.1.2.3紧急信息,如火灾、伤亡、环保设施失灵、食品召回等紧急情况。
4.1.2.4下列变更信息应及时传递给质量技术部,以便将这些信息体现在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更新上,以保持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这些变更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产品或新产品(2)原料、辅料和服务(3)生产场所、设备位置、周边环境(4)清洁和卫生方案(5)包装、贮存和分销系统(6)与食品安全危害和控制措施有关的知识(7)组织遵守的顾客、行业和其他要求(8)来自外部相关方的有关问询(9)表明与产品有关的食品安全危害的抱怨(10)法律法规要求、职责和权限的分配(11)影响食品安全的其他条件(12)财务纳税及合同履约的情况(13)其他内部信息(如员工的建议)4.2信息的交流4.2.1信息交流的渠道与方式(1)内部信息交流主要通过文件发放(如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发放及各类文件信息的网发)、电话、传真、邮件、会议(如晨会、员工大会等)、公告、意见箱、公司多媒体平台等方式。
信息沟通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及反馈与产品质量安全有关的信息,做好信息的管理,特制订本程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部信息的传递与处理,以及与外部各方面的信息交流。
3.职责
3.1 管理者代表负责本程序的归口管理。
3.2 管理部负责统筹公司对内、对外有关产品质量、安全的信息收集、传递和处理,负责与其上级主管部门的信息交流及内部员工反映问题的反馈工作。
4.工作程序
4.1 信息的分类
4.1.1 外部信息沟通事项、时机、对象、方式、负责部门、沟通评审及输
(1)质量技术监督局、环保局、认证机构等监测或检查的结果及反馈的信
息;
(2)政策法规标准类信息,如食品安全卫生、食品法律法规、条例、标准等;
(3)来自顾客和供方与产品质量安全有关的信息等。
4.1.2 内部信息沟通事项、时机、对象、方式、负责部门、沟通评审及输。
制订部门: 业务部
发行时间: 2014年9月15日
一、目的
1.1 本程序为了收集、处理本公司内部质量/环保信息和来自外部相关方面的信
息,保证信息渠道畅通,使质量体系及环境有害物质管理体系能有效运行而制定。
二、适用范围
2.1 适用于本公司内部质量/环保信息和来自外部相关方面的信息以及对这些
信息的处理。
三、职责
3.1业务课:作为公司内外信息接受、处理的中枢,应及时对所接受或收集到
的内外部信息,按有关的程序进行处理或传递。
3.2 品管课:公司质量/环保信息处理中心,应及时对所接受或收集到的内外
部信息,按有关的程序进行处理或传递。
3.3 各部门:按有关程序或作业指导书的规定,及时传递和处理信息。
四、参考文件
4.1《文件与资料控制程序》
4.2《记录控制程序》
4.3《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4.4《题案活动管理规程》(WI-QD-010)
五、定义(无)
六、流程图(无)
七、程序说明
7.1信息的分类:
7.1.1外部信息:
A、质量技术监督局、认证机构等监测或检查的结果及其反馈的信息。
B、法律、法规、标准类信息,如条例、产品标准等。
C、相关方反馈的信息及其投诉(相关方指顾客、供应商)。
D、其它外部信息,如各部门直接从外部获取的有关质量技术、质量管理、
环保技术、环保管理等方面的信息。
7.1.2内部信息:
A、信息,如方针、目标、检验监测记录、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报告以及
体系正常运行时的其它记录。
B、(潜在)不符合信息,如体系内部审核的不合格报告、纠正和预防措施
处理单等。
7.2 信息的收集与处理:信息可采用书面资料、记录、会议、讨论交流、通讯等
方式加以传递。
7.2.1外部信息的收集与处理。
7.2.1.1业务课负责7.1.1中A、B、C项内容进行信息的收集,并传递到公
司的相关部门,当监测或检查结果出现不符合情况时,按照《纠正和预
防措施控制程序》和《文件与资料控制程序》的要求进行处理。
7.2.1.2业务课、品管课负责与7.1.1中C项内容相关方的信息。
联络以满
足顾客要求,对来自上述相关方投诉的处理详见《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
程序》顾客抱怨处理控制程序。
7.2.1.3各部门负责7.1.1中D项内容,以《联络单》传递到相关部门。
7.2.2内部信息的收集与处理
7.2.2.1正常信息的处理:各部门依据相关文件的规定直接收集并传递日常
信息。
7.2.2.2(潜在)不符合信息的处理详见《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7.2.2.3由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发出的质量信息,通过“公司会议”的形式
进行传达,建立《会议记录》,由相关部门落实和处理。
7.2.2.4公司总经理召集按排各部门负责人每月召开生产、质量例会,建立
《会议记录》,根据有关工序、操作、特采、质量记录、返工报告重大生
产品质问题、产品合格率、产能、客户投诉率等信息以探测、分析生产
品质趋势,确定潜在生产品质问题。
7.2.2.5总经理、课长必要时召开公司例会,讨论公司的所有行政、业务、
生产、质量等事务,并建立《会议记录》。
7.2.2.6部门负责人每月至少一次不定期召开部门例会,讨论部门内部工作
事项,并作记录,由管理者代表进行跟踪。
7.2.2.7品管课每周将质量状况统计分析,将信息汇报给管理者代表,课长
或总经理并通报给相关部门。
7.2.2.8 各班/组或部门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召开早会,可不用记录。
7.2.2.9凡形成会议记录的会议,在会议开始之前均要参会人员签《会议签到
表》。
7.2.2.10 相关事务的联络,尽量以书面形式反馈,书面沟通以《联络单》方
式进行,相关部门应主动的解决问题。
7.2.2.11 信息交流的总体目的是确保信息沟通畅通,总经理、管理者代表的
信息沟通以不定时的,每月度总经理或课长以不定时的沟通方式同公司
各级员工进行有效沟通,员工或以建议的方式反馈相关人员或总经理。
7.2.2.12 公司为便于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特设立提案箱,并制定相关管理
流程,进行管理,具体操作按《题案活动管理规程》实施。
7.3 信息的记录和保管
7.3.1信息的记录和保管按《记录控制程序》实施。
八、记录
8.1《联络单》
8.2《会议记录》
8.3《会议签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