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期鼻咽癌调强放疗联合TP、PF方案同期化疗的疗效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79.22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癌症杂志》2018年第28卷第8期 CHINA ONCOLOGY 2018 Vol.28 No.8602·论 著·欢迎关注本刊公众号通信作者:胡超苏 E-mail :hucsu62@GP、PF及TPF方案化疗联合调强适形放疗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杨佑琦,区晓敏,周 鑫,史 琪,邢 星,胡超苏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 200032[摘要] 背景与目的:诱导化疗联合放疗及辅助化疗治疗鼻咽癌的疗效目前尚未明确,本研究旨在比较GP (吉西他滨+顺铂)方案、PF (顺铂+氟尿嘧啶)方案及TPF (多西他赛+顺铂+氟尿嘧啶)方案化疗联合调强适形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IMRT )在无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接受诱导化疗联合IMRT 及辅助化疗的134例无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
GP 组(吉西他滨1 000 mg/m 2,第1、8天+顺铂25 mg/m 2,第1~3天)、PF 组(顺铂25 mg/m 2,第1~3天+氟尿嘧啶500 mg/m 2,第1~5天,持续静脉滴注)及TPF 组(多西他赛75 mg/m 2,第1天+顺铂25 mg/m 2,第1~3天+氟尿嘧啶500 mg/m 2,第1~5天,持续静脉滴注)分别纳入55、20和59例患者。
诱导化疗每21 d 重复,2~3个疗程后行IMRT 。
原发灶及阳性淋巴结的大体肿瘤靶区(gross tumor volume ,GTV )的处方剂量分别为(66.0~70.4)Gy/(30~32)次和66.0 Gy/(30~32)次。
放疗结束28 d 后行辅助化疗2~3个疗程,方案与之前接受的诱导化疗方案相同。
随访并比较3组不同的诱导化疗联合放疗及辅助化疗方案的患者5年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 )、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 ,DFS )及局部无复发生存期(local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 LRFS )情况。
诱导联合同期调强放化疗与单纯同期调强放化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对比研究局部晚期鼻咽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主要发病部位为鼻咽部,具有隐匿性、易复发和远处转移的特点,常常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威胁。
目前,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而鼻咽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往往也与治疗方案的选择密切相关。
近年来,诱导联合同期调强放化疗与单纯同期调强放化疗两种治疗方案备受关注,其疗效和安全性一直存有争议。
本研究旨在探讨诱导联合同期调强放化疗与单纯同期调强放化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方面的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300例。
2.分组设计:将3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
实验组患者接受诱导联合同期调强放化疗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同期调强放化疗治疗。
3.观察指标: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症状缓解情况、生存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生活质量等指标。
【结果】1.症状缓解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生存期:实验组患者的总生存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不良反应程度较轻。
4.生活质量: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疾病对其生活的影响较小。
【讨论】诱导联合同期调强放化疗与单纯同期调强放化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诱导联合治疗方案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总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这表明,诱导联合治疗方案具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NP与FP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中的对比分析目的:对比分析NP与FP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统计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8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NP组和FP组,每组各40例。
结果:NP组患者的3~4级恶心呕吐、黏膜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F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NP与FP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中临床疗效相似,但NP组方案具有较低的毒性不良反应,患者可耐受,具有较好依从性。
本研究对本院2010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8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对比分析了NP与FP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8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证实为鼻咽癌,预计生存期均在3个月以上,均具有正常的肝肾及血液系统功能,均知情同意;将接受过化疗、放疗、分子靶向治疗等、有显著异常的心电图等的患者排除在外[1]。
其中男58例,女22例,年龄18~80岁,平均(49.6±10.2)岁。
在临床分期方面,52例患者为Ⅲ期,18例患者为Ⅳa期,10例患者为Ⅳb期;在KPS评分方面,66例患者≥70分,14例患者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1.2.1 诱导化疗化疗前对两组患者的血常规、心电图等进行认真检查。
给予NP组患者静脉滴注25 mg/m2,d1、d8长春瑞滨+25 mg/m2,d1-3顺铂,给予FP组患者静脉滴注500 mg/m2,d1-5氟尿嘧啶+25 mg/m2,d1-3顺铂。
化疗期间为两组患者止吐,对其消化道黏膜进行切实有效的保护,对其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等。
定期重复化疗,每3周1次,两周后对两组患者的原发灶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疗效进行有效评价,并在完成诱导化疗后3周进行同期放化疗。
不同化疗方案联合调强放疗对鼻咽癌预后的效果比较鼻咽癌是发生在鼻咽(也称鼻咽部或鼻咽腔)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多以中年男性为主。
鼻咽癌在我国南方地区发病率非常高,且常常以晚期为主要形式。
由于该病的粘膜浸润性生长、早期转移性和放化疗抵抗性,单纯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长期以来,放化疗和综合治疗已成为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
放化疗联合治疗是目前鼻咽癌的常规治疗,也是治疗该病最有望取得突破的方向。
不同治疗方案之间的疗效差异尚未完全明确,因此本文旨在比较不同化疗方案联合调强放疗对鼻咽癌预后的效果。
我们将分析并比较两个常用的化疗方案:TP方案和PF方案。
TP方案指的是紫杉醇和顺铂的联合方案,而PF方案指的是顺铂和氟尿嘧啶的联合方案。
这两个方案的主要区别在于药物的组合,剂量和给药时间。
一项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实验的方法比较了TP方案和PF方案在鼻咽癌患者中的疗效。
结果显示,两个方案在总体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和远处转移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TP方案在中低风险患者中的疗效优于PF方案,而在高风险患者中两者的疗效相当。
TP方案还能显著降低治疗相关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放疗方面,调强放疗是一种精确度更高的放疗技术,能够更好地保护正常组织,同时提高肿瘤的控制率。
一项临床研究比较了调强放疗和传统放疗在鼻咽癌患者中的疗效。
结果显示,调强放疗组的总体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明显高于传统放疗组。
调强放疗组的放疗相关毒副作用也明显减少。
综合分析上述两个方面的研究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TP方案在中低风险鼻咽癌患者中的疗效优于PF方案,而在高风险患者中两者的疗效相当。
2. TP方案能够显著降低治疗相关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调强放疗在鼻咽癌患者中的疗效优于传统放疗,能够提高总体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
不同化疗方案联合调强放疗对鼻咽癌的预后效果可能是最佳的治疗策略。
还需要进行更多的临床研究来确认这个结论,并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改善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TPF、PF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比较发表时间:2016-06-06T17:03:59.630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2月第3期作者:李定安[导读] 研究表明,多西他赛能使肿瘤细胞同步于G2/M期,有利于射线杀灭肿瘤细胞,具有放射增敏作用。
李定安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放疗科 230000【摘要】目的比较TPF、PF方案在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中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
方法将50例Ⅱb-Ⅳb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TPF组(治疗组)、PF组(对照组),于治疗完成后12周评估近期疗效,并观察放化疗期间的毒副反应。
结果治疗组CR率为92%、PR为8%,有效率为100%,对照组CR率为68%、PR为28%,有效率96%,两组之间近期疗效有统计学差别;治疗组毒副反应较对照组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TPF方案在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中的近期疗效优于PF方案,毒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
【关键词】鼻咽癌;放射治疗;化疗【中图分类号】 R730.55 【文献标识码】 A大约80%的鼻咽癌患者就诊时已是局部晚期,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标准治疗模式是含铂方案的同步放化疗,其中最常用的同步化疗方案是PF方案,约有50%~80%的缓解率。
目前多项研究表明在头颈部肿瘤的化疗中TPF方案的疗效优于PF方案[1,2.3],而在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中TPF方案的报道较少,故我科从2012年5月至2015年6月在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的化疗方案中分别选择TPF、PF方案化疗,比较两者疗效,观察两者毒副作用,现将结果汇报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入组标准(1)取得病理并明确诊断的鼻咽鳞癌或未分化癌;依据2002 AJCC分期标准为Ⅱb至Ⅳb期,没有发生远处脏器或淋巴结转移;(2)既往未接受过手术、放疗、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等抗肿瘤治疗; (3)ECOG评分<2;(4)年龄20~70岁;(5)无明显放化疗禁忌症; (6)对患者行告知义务,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调强放疗结合诱导化疗或同期加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比较丘文泽;黄培钰;施君理;夏海群;赵充;曹卡加【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年(卷),期】2015(42)4【摘要】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induction chemotherapy (IC) plus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IMRT) with that of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CCRT) plus adjuvant chemotherapy (AC) for patients with loco-regionally advanced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Methods:Data of 240 patients with loco-regionally advanced NPC were reviewed. These patients were admitted to the Sun Yat-sen University Cancer Center between January 2004 and December 2008. Among the 240 patients, 117 under-went the IC+IMRT and 123 were treated with the CCRT+AC. The IC+IMRT group received a regimen including cisplatin and 5-fluoro-uracil (5-FU). The CCRT+AC group received cisplatin concurrently with radiotherapy and subsequently received adjuvant cisplatin and 5-FU. The survival rates of the patients were assessed by Kaplan-Meier analysis, and the survival curves were compared by Log-rank test. Multivariat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using Cox proportional hazard regression model. Results:The 5-year overall survival (OS), disease-free survival, distant metastasis-free survival, local relapse-free survival, and the nodal relapse-free survival were 78.0%versus 78.7%, 68.9%versus 67.5%, 79.0%versus77.0%, 91.6%versus 91.0%, and 95.3%versus 93.7%in the IC+IMRT and CCRT+AC groups, respectively. The survival between the two groups exhibit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Higher rates of Grades 3 to 4 nau-sea-vomiting (8.1%vs. 1.7%, P=0.023) and leukopenia (9.7%vs. 0.9%, P=0.006) were observed in the CCRT+AC group. Multivariate analysis revealed thatN stage and age were significant prognostic factors for the OS of the patients with loco-regionally advanced NPC. Conclusion:The treatment outcomes of IC+IMRT and CCRT+AC were similar. Distant metastasis remained as the predominant mode of treatment failure.%目的:比较诱导化疗加调强放疗和同期放化疗加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
TP方案诱导化疗联合调强同期放化疗治疗Ⅲ、Ⅳ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研究进展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由于其病理学特征、解剖位置和临床症状的非特异性[1],约有50~6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是局部晚期(III~IVa 期),单纯放射性治疗不能良好的控制局部病灶,减少潜在的转移风险,然而采用放化疗相结合的治疗模式,特别是同期放化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局部控制率转化为长期生存[2]。
近年来,调强放射治疗由于放射生物效应方面的优势正逐渐替代传统放疗,成为鼻咽癌放射治疗的首选,使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局部控制得到进一步提高[3],而远处转移则成为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4]。
因此,如何优化放化疗联合治疗模式,提高治疗效果,许多学者正在进行着不断的尝试。
一、调强放疗调强放射技术(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是放疗技术的一次重要变革。
由于其更加完美的剂量学优势,比二维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更多的应用于临床[5-6]。
另外,它的优势还体现在:⑴取野时可以将原发病灶区、亚临床病灶区和淋巴引流区作为整体设野,从而避免了照射野衔接处剂量的不均衡,克服了由常规放疗引起的重叠或漏照;⑵在同次治疗中,IMRT 可给予不同区域不同剂量,在给予肿瘤区更高剂量照射同时给予预防区传统剂量照射,即同步加速放疗,以获得更佳的放射生物学效应;⑶由于鼻咽癌局部疗效与放射剂量呈正相关,IMRT 可更大限度的保证局部放疗剂量,而尽量避免对周围紧邻重要正常组织(如:脑干、脊髓、视交叉等)的损害。
此外,由于鼻咽癌解剖位置的固定,无器官运动,使得体位固定和重复性较好。
多项研究提示IMRT对鼻咽癌局部控制率、区域控制率大多在90%以上,总生存率也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7]在2006应用单纯根治性IMRT治疗122例鼻咽癌患者也取得较高的局部区域控制率,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3年局部区域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93.6%、85.1%和 85.6%。
不同化疗方案联合调强放疗对鼻咽癌预后的效果比较鼻咽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发病率在世界各地都相对较低,但在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发病率则较高。
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放疗和化疗。
因此,本文将对不同化疗方案联合调强放疗对鼻咽癌预后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一、前沿化疗前沿化疗是指在放疗之前或同时进行化疗。
该方案可以提高放疗的疗效,减轻治疗过程中的不适感,同时可以减少放疗所导致的不良反应。
目前,前沿化疗作为鼻咽癌治疗的重要方法已得到广泛应用。
研究显示,前沿化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并且减少治疗后的复发风险。
二、顺序化疗顺序化疗是指在放疗之后进行化疗的治疗方法。
该方案主要是为了消灭残余肿瘤细胞,防止肿瘤复发。
经过顺序化疗的患者复发的风险减少,但该方案治疗效果不如前沿化疗。
因此,该方案需要患者具有较高的药物耐受性。
三、强化化疗强化化疗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以较高剂量的化疗药物来进行治疗。
强化化疗的目的是消灭全身的肿瘤细胞,预防肿瘤的复发和扩散。
强化化疗并非所有患者都适用,该方案需要患者具有较好的身体条件和耐受性。
四、调强放疗调强放疗是指使用计算机技术和放射生物学知识精确计算患者体内肿瘤的分布,制定个性化的放疗方案。
调强放疗可以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同时提高照射区域中的剂量,提高疗效。
与传统放疗相比,调强放疗的疗效更好,但需要昂贵的设备和专业的医疗人员。
1、顺序化疗联合调强放疗顺序化疗联合调强放疗可以消灭残余肿瘤细胞,预防肿瘤复发。
研究表明,顺序化疗联合调强放疗可以提高鼻咽癌患者的总生存率,同时降低肺毒性和肝毒性的发生率。
但是,该方案需要患者具有较高的药物耐受性,并且治疗过程中的不适感较为明显。
六、结论不同化疗方案联合调强放疗对鼻咽癌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前沿化疗联合调强放疗是目前用于治疗鼻咽癌的主要方案,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并且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放疗所导致的不良反应。
顺序化疗联合调强放疗可以消灭残余肿瘤细胞,预防肿瘤复发,但该方案需要患者具有较高的药物耐受性,并且治疗过程中的不适感较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