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课 自然博览会
- 格式:docx
- 大小:79.75 KB
- 文档页数:1
苏少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5课自然现象》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第15课自然现象》这一课是苏少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教材以自然现象为主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自然现象的图片,以及绘画和创作的方法指导。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自然现象的描绘方法,提高自己的美术表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他们对自然现象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但是,对于如何通过绘画来表现自然现象,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指导他们如何通过绘画来表现自然现象,同时,也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自然现象的描绘方法,通过绘画表现自然现象。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的过程,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培养对自然现象的热爱和尊重,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自然现象的描绘方法,通过绘画表现自然现象。
2.难点:学生能够创造性地表现自然现象,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思考、实践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思考如何表现自然现象,并通过实践来描绘自然现象。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自然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同时,通过示范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绘画技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指导: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指导学生如何通过绘画表现自然现象。
3.学生创作:学生根据观察和思考的结果,进行绘画创作。
4.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他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课题《自然现象》、自然现象的描绘方法、创作步骤等内容。
人教新课标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15课《自然博览会观赏与评价》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选自人教新课标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15课《自然博览会观赏与评价》。
本课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自然景观进行观赏与评价。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利用互联网搜集自然景观图片的方法,学会使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图片编辑,以及利用文字处理软件撰写评价文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能熟练操作计算机,使用网络进行信息搜索。
但他们在图像处理和文字处理方面还需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对自然景观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可能缺乏对景观评价的方法和技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利用互联网搜集自然景观图片的方法。
2.学会使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图片编辑。
3.学会利用文字处理软件撰写评价文章。
4.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利用互联网搜集自然景观图片,使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图片编辑,利用文字处理软件撰写评价文章。
2.难点:对自然景观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引导学生掌握相关技能。
2.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的自然景观图片和评价文章,让学生从中学习技巧。
3.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自然景观的图片和评价文章,用于案例分析。
2.确保每台计算机都安装了图像处理软件和文字处理软件。
3.准备网络环境,以便学生可以上网搜索相关信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组美丽的自然景观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优秀的自然景观图片和评价文章,让学生初步了解如何观赏和评价自然景观。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观图片,并学会使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简单的编辑。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编辑的图片,尝试撰写一篇简单的自然景观评价文章。
苏少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5课自然现象》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第15课自然现象》这一课是苏少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教材以自然现象为主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技巧。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自然现象的分类、自然现象的描绘方法等,旨在让学生了解自然现象的多样性和美丽,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绘画基础,他们对于自然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深入的观察和思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自然现象,并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一些复杂的自然现象描绘起来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我在教学中给予适当的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然现象的分类和特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然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3.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环保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观察到自然现象的细节,并能够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复杂自然现象的描绘和表现,以及如何通过绘画表达出自然现象的特点和美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观察法: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并发现自然现象的特点。
2.绘画法:引导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
3.讨论法: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作品和感受,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现象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现象的分类和特点。
2.观察与分析:学生走出教室,观察自然现象,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并发现自然现象的特点。
3.绘画指导:给学生发放绘画材料,引导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自然现象。
在绘画过程中,我会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绘画中的困难。
4.作品展示与讨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作品和感受。
5.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观察和绘画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和改进。
教学设计方案专题教育并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
第四十一条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网络运营者不得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并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与用户的约定,处理其保存的个人信息。
第四十二条网络运营者不得泄露、篡改、毁损其收集的个人信息;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但是,经过处理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的除外。
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其收集的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毁损、丢失。
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个人信息泄露、毁损、丢失的情况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按照规定及时告知用户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第四十三条个人发现网络运营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或者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其个人信息的,有权要求网络运营者删除其个人信息;发现网络运营者收集、存储的其个人信息有错误的,有权要求网络运营者予以更正。
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措施予以删除或者更正。
第四十四条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第四十五条依法负有网络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对在履行职责中知悉的个人信息、隐私和商业秘密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第四十六条任何个人和组织应当对其使用网络的行为负责,不得设立用于实施诈骗,传授犯罪方法,制作或者销售违禁物品、管制物品等违法犯罪活动的网站、通讯群组,不得利用网络发布涉及实施诈骗,制作或者销售违禁物品、管制物品以及其他违法犯罪活动的信息。
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上网方法并教育他们正确上网,如何保护自己不被不健康的网络思想毒害。
小学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最新版)第一学期五年级信息技术教案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一、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对学习计算机有一定的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比较理想,但大部分学生在计算机的应用方面还嫌狭窄,学生对于网络都比较好奇,本学期在继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基础上,着重讲解powerpoint的应用,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为下阶段的计算机学习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采用的是新疆青少年出版社的五年级上册教材,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主要内容是网络搜索,共2课,通过利用文字讲授与活动相结合,要让学生对网络的信息获取有一个整体印象,掌握相应的技能。
第2-4单元主要内容是多媒体设计,共13课,通过ppt软件,完成一些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联的任务,进而掌握完成这些任务所需要的操作技能。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要求掌握的具体知识点如下:认识网络,熟悉网络浏览、下载等技能,认识ppt软件,熟悉界面,页面设置,移动、复制、删除幻灯片、插入声音、视频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internet的发展及信息技术应用对人类生活的深远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的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四、教学措施教学中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在开学初定出可行的教学计划,认真落实“五认真”具体措施:1.认真备课:钻研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备好每一课。
2.认真上课:以启发式教学为原则,以操作训练强化概念,形成技能、技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3.认真设计任务: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任务,强化技能。
4.认真组织信息技术操作考核,及时分析、指正。
5.认真辅导,采用优带差,互帮模式,教师个别指导。
五、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单元 2课时第二单元 3课时第三单元 4课时第四单元 6课时具体见下表教学进度表授课教师:赵会梅第一课互联网中的体育运动教学内容:p2-7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悉掌握有关文件夹的操作并且能够在网上搜索相关的体育运动的资料。
第15课自然现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不同自然现象的表现形式;
2.学习使用不同的色彩和线条表现自然现象;
3.提高学生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分辨不同自然现象的表现形式;
2.运用不同的色彩和线条表现自然现象;
3.提高学生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
1.谈论如何画出一幅漂亮的风景画,引出自然现象的表现;
2.导入不同自然现象的名称和表现形式,如云、雨、雪、阳光等;
3.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加深学生对不同自然现象的印象。
2. 演示
1.教师演示不同自然现象的画法和表现形式;
2.引导学生观察,并逐步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表现形式的认识和感受。
3. 画画
1.学生分组进行练习;
2.老师通过实地辅导,指导学生运用不同色彩和线条去表现不同自然现象;
3.教师要督促学生关注自己所画的自然现象和自己表现的重点。
4. 互评
1.学生分组评选自己组内最好的幅作品;
2.学生和教师一起评选最好的作品,并展示给全班同学欣赏;
3.评选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进行交流讲解,加深学生对自然现象表现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
1.学生能够正确分辨不同自然现象的表现形式;
2.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不同的色彩和线条表现不同自然现象;
3.学生能够表现出自己对自然现象的个人感受;
4.学生的观察和表现能力得到了提高。
五、课后作业
1.让孩子在家和家人一起观察不同的自然现象;
2.要求孩子完整地表现自己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包括不同的色彩和线条;
3.孩子完成作业后,可自行在班内展示。
第15课自然现象(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认识和理解自然现象的概念;•能够识别、表达、描绘各种自然现象的特点和规律;•能够利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和技法,创造表现自然现象的画面。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联想思维,使他们能够发现自然现象中蕴含的美感;•能够运用所学的美术技能,表现自然现象,形成个人审美和创造技能;•能够培养学生的知识追求和审美情趣,积极探索美的世界。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描绘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增强对美的敏感性,提高审美情趣;•给学生创造自由、富有创意的绘画环境,培养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化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点•认识自然现象的概念和特点;•描绘自然现象的特点与美感。
三、教学难点•利用绘画材料和技法,创造具有个人风格的表现自然现象的画面。
四、教学准备•画架、画板、画纸、画笔、水彩颜料、颜色笔等画具;•课前准备1张未涂色的大海、1张未涂色的干旱沙漠作品示范、1份小石子制成的小山丘、1份水彩颜料和1份颜色笔。
五、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请学生看老师给出的示范作品,让学生谈谈他们看到的特点,并引导学生联想,感受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比如:蓝天、白云、河流、树木等。
2.提高兴趣(10分钟)让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草坪上欣赏大自然的美景,鼓励学生细心观察,注意一些与生活相关的自然现象,如昆虫、花草、小蚂蚁等。
3.讲授自然现象的特点(15分钟)介绍自然现象的概念及其表现的特点,如颜色、形状、光影等,教师可以讲述蓝天的颜色和洁白云朵的形状,山的轮廓等。
然后,教师通过展示示范作品,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并认识自然现象的美。
以刚才欣赏的an形象为基础,对一张大海作品,进行解说,讲述海浪和白沫的特点与韵律感。
有些生源地干旱,苏老师可以在讲解完大海作品后,给出一张未涂色的沙漠作品。
与学生讨论它与大海的异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学习静心思考。
教学设计课程名称: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课程内容:第15课自然现象教材版本:苏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界中的一些基本自然现象,如风、雨、雷、电等,并能够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进行描绘。
2. 通过观察和描绘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学习自然界中的一些基本自然现象,如风、雨、雷、电等。
2. 学习如何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描绘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3. 欣赏和分析一些优秀的自然现象描绘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界中的一些基本自然现象,并能够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进行描绘。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绘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2. 学具:绘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自然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自然界中的一些基本自然现象,如风、雨、雷、电等,并通过图片和文字进行讲解。
3. 示范演示:教师展示如何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描绘自然现象,边演示边讲解,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
4.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内容,自己动手描绘一种自然现象,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指导。
5. 作品欣赏: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自然现象描绘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可以采用图示、列表等形式展示。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和描绘一种自然现象,可以是风雨雷电,也可以是日月星辰,要求画面生动有趣,富有表现力。
2.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家人和朋友,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苏少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15自然现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5自然现象》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界中的一些基本现象,如天气变化、四季交替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观察和感受自然现象,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自然现象有了初步的观察和体验,他们对天气变化、四季交替等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这些现象的本质和原因不够清楚,需要通过课堂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对绘画和创作的热情较高,可以借此机会培养他们的美术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界中的基本现象,如天气变化、四季交替等。
2.培养学生观察、感受自然现象的能力,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3.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培养他们的美术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自然现象的本质和原因。
2.培养学生观察、感受自然现象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自然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因,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自然界中的自然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绘画,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
4.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展示和讲解自然现象。
2.准备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等。
3.准备课堂用的课件,包括自然现象的图片、文字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自然界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如雨、雪、风、四季交替等。
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自然现象的美丽和神奇。
2.呈现(10分钟)讲解自然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因,如天气变化、四季交替等。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自然现象的本质。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自己身边的自然现象,如天气变化、植物生长等。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