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细胞病毒感染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1.80 MB
- 文档页数:51
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诊治常规巨细胞病毒感染是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所致的一种全身性感染综合征,也称巨细胞包涵体病。
多为宫内感染,亦可经性接触传染,本病可引起胎儿严重的先天性畸形,尚能使儿童及成年人致病。
(一)流行病学L流行情况上海的产妇感染率为92%,沈阳达99%o由于长期密切的宿主-寄生关系,导致数以千计不同的遗传种属CMV株的出现。
免疫缺陷者和艾滋病患者的CMV感染发病率高。
2.传播途径病毒存在于乳汁、唾液及粪尿中,无症状患者可间歇排毒数月至数年。
围生期传播:孕妇CMV能经胎盘传给胎儿,分娩时经产道和通过哺乳传播。
性接触传播:精液及子宫颈分泌物中含有CMV o输血和器官移植、医源性传播:经医务人员手或污染物传播。
偶尔接触不易传播,长期密切接触则易于传播,一旦感染将终身携带CMV。
(二)临床表现1.先天生感染约有5%的CMV感染胎儿及几乎所有初次感染CMV的孕妇所生的胎儿可发生本病,重症病例可于数日或数周内死亡,另有5%为非典型表现,其余90%为亚临床型。
最常见表现为瘀点、黄疸、肝脾大、宫内生长缓慢和早熟、小头畸形、脑室周围钙化、钙络膜视网膜炎、视神经萎缩及腹沟疝。
2.后天性获得性感染儿童和成年人受染,可发生肝脾大,肝功能受损。
也可表现为类似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但较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轻。
(三)诊断诊断需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病毒,同时血清抗体呈现4倍以上增加或持续抗体滴度升高、DNA探讨、PCR检测,有助于诊断。
(四)治疗L更昔洛韦,每次5mg∕kg,静脉注射,每12hl次,1个疗程14d o3.瞬甲酸钠、阿昔洛韦(AeV)、齐多夫定(叠氮胸昔,AZT)都有抗CMV作用。
4.联合治疗:大剂量CMV免疫球蛋白加更昔洛韦治疗,显著优于单用更昔洛韦。
(五)预防孕妇受染者应中止妊娠;避免性乱交;围生期及医源性传播预防;筛查血制品,去除抗体阳性的血液。
器官移植预防;CMV免疫球蛋白可预防CMV感染。
巨细胞病毒感染诊疗指南【概述】巨细胞病毒感染(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CMV)是由人巨细胞病毒引起的先天性或后天获得性感染,人群普遍易感。
主要通过母婴及水平传播。
本病基本病理特征为受染的细胞体积增大,胞核和胞浆内出现包涵体。
大多数感染者没有症状或亚临床表现。
但在先天感染、免疫缺陷、器官和骨髓移植患儿中可引起严重感染,甚至危及生命。
【病史要点】1.流行病学资料询问母亲在妊娠期间有无CMV原发感染或再发感染。
有无输血和输血液制品病史。
有无器官和骨髓移植病史。
有无免疫缺陷病史。
2.临床表现1)先天性感染①肝炎表现:有无黄疸,出现时间、程度、进展与否,有无白陶土粪便。
有无鼻衄、皮肤、注射部位出血倾向(警惕肝功能衰竭)。
是否伴食欲减退、腹泻、呕吐等症状。
②肺炎表现:有无咳嗽、呛奶、呼吸困难、气急、青紫、伴或不伴发热(先天感染多伴有严重肺炎)。
抗生素治疗后有无好转。
③神经系统症状:有无小头畸形、智力低下、视力障碍、脑瘫、抽搐及神经性耳聋(主要见于先天感染)。
2)获得性感染①婴儿感染:重点询问黄疸及其程度,有无肝功能异常。
有无咳嗽、气急、青紫(该年龄段可以并发肺炎)。
②儿童期感染:重点询问有无发热、皮疹、伴有黄疸或无黄疸,肝功能有无异常(多数感染CMV后没有症状)。
③免疫缺陷者感染(包括原发性免疫缺陷、艾滋病、器官及骨髓移植):重点询问有无肺炎、肝炎、脑炎、视网膜炎、胃溃疡、糖尿病等多器官受累相应临床表现。
【体检要点】1.体检皮肤巩膜有无黄疸,程度(轻、中、重),有无肝脾肿大,肿大程度、质地、边缘,有无腹部膨隆,腹壁静脉怒张,有无移动性浊音,是否伴有皮肤的出血点、浅表淋巴结肿大、浮肿。
2.体检智力发育及体格发育有无落后,有无小头畸形、视力减退、听力损害等。
3.注意有无气急、紫绀、呼吸困难、肺部啰音。
【辅助检查】1.病毒分离或巨细胞包涵体的检测病毒分离或巨细胞包涵体的检测的传统方法是从血、尿、唾液、脐血等受检标本中培养出病毒,若呈阳性即可确诊。
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产前诊断、治疗及管理刘丽欣 周希亚(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产科中心/国家妇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北京 100730)·专题笔谈·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是一种普遍存在的DNA疱疹病毒,CMV感染最常见的是胎儿病毒感染,是新生儿感觉神经性听力减退和智力低下的主要感染性病因[1]。
发达国家婴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congenital cytomegalovirus,cCMV)感染的发生率为0.2%~2.4%,其中10%~15%的婴儿在出生时表现出症状。
cCMV感染的临床表现包括胎儿生长受限、低出生体重以及脑部和多脏器受累,出生时有以上临床症状的新生儿死亡率为20%~30%,存活婴儿中约90%存在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此外,无症状cCMV感染的新生儿中有10%~15%会形成长期后遗症,例如感觉神经性听力损失和精神运动发育延迟[2]。
由于cCMV感染的危害严重,其产前诊断、治疗和管理受到了普遍关注,本文将从CMV感染的流行病学、孕妇感染及诊断、胎儿感染及诊断、胎儿感染的管理、筛查及预防等方面进行综述。
1 CMV感染的流行病学 cCMV感染在全世界的出生患病率为0.7%。
非洲和亚洲国家的出生患病率>1%,欧洲国家的出生患病率约为0.4%[2]。
据报道,我国北京地区cCMV感染率为0.23%[3];2010年至2012年江苏常州地区新生儿cCMV感染率为1.59%;2001年至2014年南京及周边地区因胎儿严重畸形而终止妊娠的436例孕妇中,存在cCMV感染率为1.6%[4]。
2 孕妇感染CMV及诊断 对于育龄妇女而言,接触年幼儿童的尿液和唾液可能是CMV感染的最大危险因素[5]。
母体CMV原发性感染造成其先天性感染的风险为30%~40%,而非原发性感染仅为1.1%~1.7%[6-7]。
原发性感染发生在CMV血清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患者中,孕期初次感染。
巨细胞病毒治疗方案简介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感染,属于疱疹病毒科。
它会引起巨细胞病毒感染,可对免疫力较低的患者造成严重影响,包括器官移植耐受性降低、艾滋病毒感染患者的并发症等。
本文将介绍巨细胞病毒治疗方案的一般原则和常用方法。
一般治疗原则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一般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患者免疫状态:巨细胞病毒感染主要发生在免疫功能较低的患者身上,因此首先要评估患者的免疫状态,包括原发性CMV感染还是复发感染、免疫抑制状态等。
2.确定感染严重程度: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严重程度较大程度上决定了治疗的策略和药物选择,因此要评估感染的范围和严重程度。
3.考虑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用于控制症状,减轻病情和预防并发症。
4.综合治疗方法: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治疗应采用综合治疗方法,针对不同的患者和不同的临床症状采用相应的治疗策略。
常用治疗方法1. 抗病毒药物治疗目前,常用的抗巨细胞病毒药物主要包括:•磷酸永定胞苷(Ganciclovir):磷酸永定胞苷是巨细胞病毒抑制剂,可抑制巨细胞病毒DNA合成,从而阻断病毒复制。
其副作用包括骨髓抑制和肾脏毒性等。
•磷酸立昔洛韦(Valganciclovir):磷酸立昔洛韦是磷酸永定胞苷的口服前体,经代谢后转化为活性药物。
与磷酸永定胞苷相比,磷酸立昔洛韦具有生物利用度高、方便用药等优点。
•磷酸西地那韦(Cidofovir):磷酸西地那韦是一种巨细胞病毒DNA 聚合酶抑制剂,可直接抑制巨细胞病毒DNA的合成,从而阻断病毒复制。
其主要副作用包括肾毒性和骨髓抑制等。
2. 免疫增强治疗对于免疫力较低的患者,如器官移植和艾滋病毒感染患者,可以采用免疫增强治疗。
免疫增强治疗的方法包括:•干扰素:干扰素能够增强宿主细胞对巨细胞病毒的免疫应答,从而抑制病毒复制和传播。
•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能够提供CMV特异性抗体,增强宿主细胞对巨细胞病毒的抵抗力。
《中国实体器官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感染诊疗指南》要点—、前言巨细胞病毒(CMV )感染是实体器官移植(SOT )术后最为常见的病毒感染,临床表现多样。
未采取预防措施的SOT受者CMV感染率较高,在不同移植类型和不同患者人群中也存在明显差异。
CM V侵入人体成为CMV 感染,可为静止性感染或活动性感染。
CMV侵袭肺、肝脏、胃肠道、肾上腺、中枢神经系统以及骨髓等多种器官组织并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称为CMV病。
CMV感染可对移植受者造成多方面损害,包括移植物功能丧失、受者死亡或医疗成本増加。
CMV感染与移植物急性排斥反应互有促进作用;并可增加或加重移植受者各种机会性感染,如CMV肺炎。
二SOT受者CMV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一)供、受者血清CM V状况接受血清CMV阳性供者的器官移植的CMV阴性受者(供者阳性/受者阴性,D+/R-)应视为CMV感染极高风险人群。
相对而言,D-/R-移植受者CMV感染的发生率最低(<5%\(二)移植器官的种类CMV感染风险与移植器官的种类相关:肺、小肠、胰腺移植受者比肾、肝移植受者危险性更高。
(三)其他危险因素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受者的免疫力低下、合并其他病毒感染、急性排斥反应、高龄和器官移植物功能不全等;供者在重症监护病房(ICU )监护时间较长,面临多重感染的风险,移植后也可造成受者获得性感染风险增加。
推荐意见:1. 推荐所有器官移植供、受者术前均进行CMV血清学检测,参考风险分层,指导制定预防策略(I-BL2. 建议术后对受者进行CMV-IgG血清学检测(I-B)O抗CMV-IgG 阳性或抗CMV-IgG呈4倍以上增高者为高危纟吉果为临界值或不确定时, 可按阳性考虑(2-C L3. ABO血型不合器官移植、接受淋巴细胞清除性抗体治疗以及术前存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受者均可视为高危患者(I-B)O三、实验室诊断推荐意见:1. CMV的早期快速诊断,推荐外周血及尿液的CMV DNA核酸定量(QNAT )检测,或间接免疫荧光法(IFA )外周血白细胞的CMV-PP65抗原检测(I-A)t> CMV DNA病毒载量> 103拷贝/ml为病毒复制阳性,CMV-PP65抗原一个以上细胞阳性即可报告阳性。
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治疗指南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是人类疱疹病毒属中的一种双链DNA病毒,其种属特异性高,即人类CMV只能感染人。
不同种属病毒很少发生交叉反应,但人类CMV各株之间可有广泛交叉反应。
在正常人群中CMV感染的发生率很高,但很少引起临床症状,而将带有CMV的血液及血液制品输给早产儿、骨髓移植、组织器官移植、恶性肿瘤、AIDS等免疫功能缺陷或抑制的受者,即可引起输血后CMV感染的临床症状,甚至可成为致死的原因。
(—) 流行病学世界各国或各地区献血者CMV抗体阳性率差异较大,流行病学资料表明:CMV抗体阳性率在发达国家(如美国、西欧和澳洲)的献血者中为40%~70%,在欠发达国家高达81%—100%。
女性献血者的CMV抗体的阳性率较同年龄的男性献血者高。
CMV抗体阳性,不仅表示曾有过CMV感染,还存在病毒再活化的可能性,因为CMV以一种或多种形式在白细胞内成潜伏状态。
实验证明抗CMV阳性献血者中约6%~12%献血者白细胞中有CMV,也有人发现50%献血者带有CMV,所以认为所有CMV抗体阳性的献血者,都可能具有传染CMV的危险。
由于人们对输血后CMV感染危害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减少输注新鲜血,减步输血总量和去除血液中白细胞方法的改进等,使输血后CMV感染率逐年下降。
(二)输血相关性CMV感染类型l. 初次感染 CMV抗体阴性受血者,接受潜伏性或活动性CMV惑染的献血者血液,而引起输血后CMV感染。
血液中出现CMV或CMV抗体阳性。
2. 再活化的感染 CMV抗体阳性的受血者,在输血前CMV呈潜伏状态,当输入CMV阳性或CMV阴性血液后,由于血液中的白细胞引起同种异体免疫反应,使受血者原来潜伏的CMV被活化,而引起输血后CMV感染。
3. 再感染这与再活化的感染不易区别,因为二者都是受血者在输血前CMV抗体阳性。
再感染时献血者血液中的CMV与受血者原先感染的病毒株不同,可引起强烈的CMV抗体反应。
小儿巨细胞病毒肺炎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小儿巨细胞病毒肺炎的治疗方法,治疗小儿巨细胞病毒肺炎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小儿巨细胞病毒肺炎应该吃什么药。
*小儿巨细胞病毒肺炎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阿昔洛韦(无环鸟苷)为核苷类似物,在体内经病毒胸苷激酶和细胞激酶转变为三磷酸型而活化,竞争性抑制病毒DNA多聚酶。
阿昔洛韦(无环鸟苷)、阿糖胞苷和干扰素防治CMV感染,有一定的降低病毒效价和抑制病毒繁殖的作用,但并不理想。
更昔洛韦(Ganciclovir,GCV,丙氧鸟苷)是阿昔洛韦(无环鸟苷)的衍生物,是脱氧核糖核苷的开环类似物,体外实验中证实其抗CMV作用是阿昔洛韦(无环鸟苷)的10倍,对CMV间质性肺炎有效。
GCV 为儿童严重CMV感染的一线用药。
儿科静脉用药尚少大样本报告,多参照成人的治疗方案:1.诱导治疗通常采用5mg/kg,每12小时1次(以恒定速度静滴1h以上),持续2~3周。
2.维持治疗剂量5mg/kg,1次/d,连续5~7天。
若维持治疗期间疾病进展,可考虑再次诱导治疗。
有肾损害的患者应减量,主要的副作用有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用药期间,应监测血常规,若血小板和粒细胞分别下降至25 109/L和0.5 109/L 或减少至用药前水平的50%则应停药。
3.免疫治疗 CMV-免疫球蛋白是目前较常用的治疗CMV间质性肺炎的免疫球蛋白,目前多主张联合用药治疗CMV间质性肺炎,将更昔洛韦与大剂量静脉内免疫球蛋白联合治疗有良好的效果。
*2、预后CMV感染的预后取决于CMV的全身症状,如新生儿或婴儿患本病时,一旦出现典型症状者,预后较差,2/3以上病例多在发病后1个月内死亡,少数病例可表现为急症。
幸存者也可能遗有严重后遗症,特别是神经系统损害严重者预后差,间质性肺炎者预后多不良。
*温馨提示:上面就是对于小儿巨细胞病毒肺炎怎么治疗,小儿巨细胞病毒肺炎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更详尽的有关小儿巨细胞病毒肺炎方面的知识,请关注疾病库,也可以在站内搜索“小儿巨细胞病毒肺炎”找到更多扩展资料,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