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母螺栓焊接强度检验控制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103.00 KB
- 文档页数: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GB/T 1231—20061.本标准规定了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及连接副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及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铁路和公路桥梁、锅炉钢结构、工业厂房、高层民用建筑、塔桅结构、起重机械及其他钢结构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4.4 连接副扭矩系数试验4.4.1 连接副的扭矩系数试验在轴力计上进行,每一连接副只能试验一次,不得重复使用。
扭矩系数计算公式如下:TKP d式中:K一扭矩系数;T——施拧扭矩(峰值),单位为牛米(N·m);P——螺栓预拉力(峰值),单位为千牛(kN);d——螺栓的螺纹公称直径,单位为毫米(mm)。
4.4.2 施拧扭矩T是施加于螺母上的扭矩,其误差不得大于测试扭矩值的2%。
使用的扭矩扳手准确度级别应不低于JJG 707—2003中规定的2级。
4.4.3 螺栓预拉力P用轴力计测定,其误差不得大于测定螺栓预拉力的2%。
轴力计的最小示值应在1 kN以下。
4.4.4 进行连接副扭矩系数试验时,螺栓预拉力值P应控制在表8所规定的范围内,超出该范围者,所测得扭矩系数无效。
发生转动,否则试验无效。
4.4.6 进行连接副扭矩系数试验时,应同时记录环境温度。
试验所用的机具、仪表及连接副均应放置在该环境内至少2 h以上。
5 检验规则5.1 出厂检验按批进行。
同一性能等级、材料、炉号、螺纹规格、长度(当螺栓长度≤100 mm 时,长度相差≤15 mm;螺栓长度>100mm时,长度相差≤20 mm,可视为同一长度)、机械加工、热处理工艺、表面处理工艺的螺栓为同批;同一性能等级、材料、炉号、螺纹规格、机械加工、热处理工艺、表面处理工艺的螺母为同批;同一性能等级、材料、炉号、规格、机械加工、热处理工艺、表面处理工艺的垫圈为同批。
分别由同批螺栓、螺母、垫圈组成的连接副为同批连接副。
螺母螺栓焊接强度检验控制方法1.螺母螺栓来件检查1.1由操作者负责螺母螺栓来件检查,并在焊接之前实施。
1.2检查内容及频率1.2.1螺母螺栓外观检查(首先检查外观)焊接前,对螺母螺栓的外观进行100%的目视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清洁度、锈蚀、外形、焊脚及丝牙。
若发现不良品,立即通知品检确认处理。
1.2.2螺纹的通过性检查对来件进行每批次20颗的抽检,采用通止规检查通过性。
若发现有不能通过者,立即通知品检确认处理。
2. 钣件来件检查焊接前由操作者目视全检钣件外观,焊接面是否清洁,底孔是否有毛刺,或进行必要的清洁清除。
发现不良,应立即通知品检处理。
3.电极的点检3.1 由操作者负责电极的点检工作,品检巡查。
3.2 电极点检内容及方法3.2.1螺母电极的点检电极是否漏、渗水;螺纹是否滑牙;电极头是否达到寿命限;绝缘垫片及绝缘衬套是否被烧坏失去绝缘效果;弹簧是否失效;电极头端面是否水平;上下电极是否对正。
3.2.2螺栓电极的点检电极是否漏、渗水;螺纹是否滑牙;电极头是否达到寿命限;绝缘胶木是否破损或烧损失去绝缘效果;电极内孔深度是否满足螺栓的长度。
4.核对参数特别提醒应核对焊接参数,包括减压阀指针是否指向所需要压力值或电子比例阀是否显示所需压力值,其余参数通过编程器核对。
各种螺母螺栓的焊接参数参考表一至表四。
表一三凸点或四凸点螺母焊接参数参考表表二环形焊脚螺母焊接参数参考表表三三凸点或四凸点螺栓焊接参数参考表表四环形焊脚螺栓焊接参数参考表表一至表四仅为经验参考值,实际生产时,应以作业指导书为准。
5.螺母螺栓焊接强度的全破坏检验5.1全破坏方法敲击法:对于焊接螺母,用螺栓带入焊接螺母,垂直敲击螺栓至螺母脱落,观察焊点断裂情况来判断焊接强度;对于焊接螺栓,直接敲击螺栓至脱落来判断焊接强度。
压溃试验:使用WE300液压式万能试验机对螺母或螺栓进行压溃,通过压溃力大小判断焊接强度。
调试时可以以试片替代零件做测试作为参考,调试后正式生产前必须以实际零件测试结果为准。
各类高强度螺栓的相应规范与验收方法一、主控项目内容:1、钢结构制作和安装单位应按《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按规定分别进行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试验和复验,现场处理的构件摩擦面应单独进行摩擦面抗滑移系数试验,其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见《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检验方法:检查摩擦面抗滑移系数试验报告和复验报告。
2、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终拧完成1h后、48h内应进行终拧扭矩检查,检查结果应符合《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节点数抽查10%,且不应少于10个;每个被抽查节点按螺栓数抽查10%,且不应少于两个。
检验方法:按《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3、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终拧后,除因构造原因无法使用专用扳手终拧掉梅花头之外,未在终拧中拧掉梅花头的螺栓数不应大于该节点螺栓数的5%。
对所有梅花头未拧掉的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应采用扭矩法或转角法进行终拧并作标记,且按第二条的规定进行终拧扭矩检查。
检查数量:按节点数抽查10%,但不应少于10个节点,被抽查节点中梅花头未拧掉的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全数进行终拧扭矩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及按《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二、一般项目:1、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施拧顺序和初拧、复拧扭矩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行业标准《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的规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资料。
检验方法:检查扭矩扳手标定记录和螺栓施工记录。
2、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终拧后,螺栓螺纹外露应为2~3扣,其中允许有10%的螺栓螺纹外露1扣或4扣。
检查数量:按节点数抽查5%,且不应少于10个。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3、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应保持干燥、整洁,不应有飞边、毛刺、焊接飞溅物、焊疤、氧化铁皮、污垢等,除设计要求外摩擦面不应涂漆。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4、高强度螺栓应自由穿入螺栓孔。
高强度螺栓孔不应采用气割扩孔,扩孔数量应征得设计同意,扩孔后的孔径不应超过1.2d(d为螺栓直径)。
高强螺栓检测的相关标准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GB/T 1231—20061.本标准规定了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及连接副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及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铁路和公路桥梁、锅炉钢结构、工业厂房、高层民用建筑、塔桅结构、起重机械及其他钢结构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连接副扭矩系数试验4.4.1 连接副的扭矩系数试验在轴力计上进行,每一连接副只能试验一次,不得重复使用。
扭矩系数计算公式如下:式中:K一扭矩系数;T——施拧扭矩(峰值),单位为牛米(N·m);P——螺栓预拉力(峰值),单位为千牛(kN);d——螺栓的螺纹公称直径,单位为毫米(mm)。
4.4.2 施拧扭矩T是施加于螺母上的扭矩,其误差不得大于测试扭矩值的2%。
使用的扭矩扳手准确度级别应不低于JJG 707—2003中规定的2级。
4.4.3 螺栓预拉力P用轴力计测定,其误差不得大于测定螺栓预拉力的2%。
轴力计的最小示值应在1 kN以下。
4.4.4 进行连接副扭矩系数试验时,螺栓预拉力值P应控制在表8所规定的范围内,超出该范围者,所测得扭矩系数无效。
时,垫圈不得发生转动,否则试验无效。
4.4.6 进行连接副扭矩系数试验时,应同时记录环境温度。
试验所用的机具、仪表及连接副均应放置在该环境内至少2 h以上。
5 检验规则出厂检验按批进行。
同一性能等级、材料、炉号、螺纹规格、长度(当螺栓长度≤100 mm时,长度相差≤15 mm;螺栓长度>100mm时,长度相差≤20 mm,可视为同一长度)、机械加工、热处理工艺、表面处理工艺的螺栓为同批;同一性能等级、材料、炉号、螺纹规格、机械加工、热处理工艺、表面处理工艺的螺母为同批;同一性能等级、材料、炉号、规格、机械加工、热处理工艺、表面处理工艺的垫圈为同批。
螺母焊接规范一、螺母形状和评定工程备注:抗拉荷重测试应优先与抗扭力荷重和焊核直径测量。
1.1测量螺母形状,抗拉荷重测量应优先。
1.2螺纹精度应满足焊接前要求。
1.3保证载荷应满足焊接前的规范。
1.4抗拉荷重应根据规定测试,焊接螺母上焊接部位不能有裂痕。
二、抗拉荷重单位:KN二、焊核直径备注:1、凸焊所允许的最小焊核直径应为3mm或3mm以上。
2、直径计算方法3、焊核直径是参照钢板搭接处或螺母凸缘处分离实验拔出的孔洞形成的。
三、抗扭矩单位:N.M螺母规格M4、5 M6 M8 M10 M12 抗扭矩12.7 15.5 20.5 37.3 42.2 备注:抗扭矩按要求测试后,螺母焊接部位不能有分离和裂痕。
三、测试方法1、抗拉实验2、抗扭力荷重螺栓焊接规范一、螺栓种类二、螺栓种类对应的评价工程种类评价工程等级1 外观螺纹精度抗压荷重,密封性能等级2 抗压荷重,焊核直径1、外观通过目测来评定,不能有变形和表面不能有污物。
2、螺栓的螺纹精度应满足焊接前的要求。
3、螺栓保证载荷应满足焊接前的要求。
三、压溃实验备注:括号中的值时凸点的数量和直径四、焊核直径备注:1、焊核的测量2、是在搭接处由撕裂实验造成孔的大小,当搭接处的厚度为1.4mm或以上时,应满足表中焊核直径和高度。
3、焊核高度是三个焊点中最小的。
五、压溃实验方法点焊质量规范一、不良1、虚焊或漏焊:不能满足焊核直径和焊核高度的情况。
较薄板的厚度mm 最小焊核尺寸或断裂面直径mm0.5-0.790.8-0.991.0-1.241.25-1.591.6-1.992.0-2.492.5-3.143.15-3.543.55-3.993.64.04.55.05.66.37.18.08.52、边焊:a)点焊的凹陷处在边缘外的情况。
如图1b)焊点凹陷处在边线之外但在被挤压变形的钣件之内,需要进行表面处理的情况。
如图23、以下情况不认为是边焊a)表面不需要作外观处理,焊点凹陷处在边缘或焊点凹陷处在中间夹层钢板边缘内的情况。
高强螺栓检测的相关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GB/T 1231—20061.本标准规定了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及连接副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及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铁路和公路桥梁、锅炉钢结构、工业厂房、高层民用建筑、塔桅结构、起重机械及其他钢结构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4.4 连接副扭矩系数试验4.4.1 连接副的扭矩系数试验在轴力计上进行,每一连接副只能试验一次,不得重复使用。
扭矩系数计算公式如下:TKP d式中:K一扭矩系数;T——施拧扭矩(峰值),单位为牛米(N·m);P——螺栓预拉力(峰值),单位为千牛(kN);d——螺栓的螺纹公称直径,单位为毫米(mm)。
4.4.2 施拧扭矩T是施加于螺母上的扭矩,其误差不得大于测试扭矩值的2%。
使用的扭矩扳手准确度级别应不低于JJG 707—2003中规定的2级。
4.4.3 螺栓预拉力P用轴力计测定,其误差不得大于测定螺栓预拉力的2%。
轴力计的最小示值应在1 kN以下。
4.4.4 进行连接副扭矩系数试验时,螺栓预拉力值P应控制在表8所规定的范围内,超出该范围者,所测得扭矩系数无效。
表84.4.5 组装连接副时,螺母下的垫圈有倒角的一侧应朝向螺母支承面。
试验时,垫圈不得发生转动,否则试验无效。
4.4.6 进行连接副扭矩系数试验时,应同时记录环境温度。
试验所用的机具、仪表及连接副均应放置在该环境内至少2 h以上。
5 检验规则5.1 出厂检验按批进行。
同一性能等级、材料、炉号、螺纹规格、长度(当螺栓长度≤100 mm时,长度相差≤15 mm;螺栓长度>100mm时,长度相差≤20 mm,可视为同一长度)、机械加工、热处理工艺、表面处理工艺的螺栓为同批;同一性能等级、材料、炉号、螺纹规格、机械加工、热处理工艺、表面处理工艺的螺母为同批;同一性能等级、材料、炉号、规格、机械加工、热处理工艺、表面处理工艺的垫圈为同批。
螺母/螺栓检验规范(IATF16949/ISO9001-2015)1.0目的为检验员提供检验规则和检验方法,保证螺母/螺栓满足客户的要求。
2.0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螺母/螺栓的检验。
3.0作业内容3.1 测量工具:图纸、卡尺、螺纹样板、胶纸、十六格刀片、NacL、纯净水、量杯、硬度测试仪。
3.2 缺陷分类及定义:A类:单位产品的极重要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
B类:单位产品的一般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
3.3判定依据:抽样检验依《抽样方案表》。
3.4不合格制品按《不合格品管理控制程序》、《原材料不合格处理流程》执行。
3.5 检验项目、标准、缺陷分类一览表# 检验项目验收标准检验方法及工具 A B 备注1 洛氏硬度图纸方法:GB/T 3098.1工具:硬度测试仪2外观表面参照《电镀件检验参照《电镀件检验作业指导书》电镀层表面划伤尘点(凸点、麻点)作业指导书》3性能附着力测试参照《电镀件检验作业指导书》参照《电镀件检验作业指导书》盐雾测试4 尺寸图纸要求方法:测绘法工具:游标卡尺5 结构图纸要求方法:测绘法工具:游标卡尺4.0相关文件4.1 《产品规格书》4.2《不合格品管理控制程序》4.3《原材料不合格处理流程》5.0记录表格5.1 《抽样方案表》5.2 《螺母/螺栓检验报告表》螺母/螺栓检验报告表来料批次制品型号质检员外协单位检验日期检验项目标准要求实测值单项结论洛氏硬度图纸外观表面电镀良好,光泽均匀、无发黑、发黄现象表面划伤长度≤20m m,宽度≤0.2mm,深度≤0.1mm,数量≤4尘点(凸点、麻点)直径≤0.3mm,距离>20mm,数量≤4性能附着力测试脱落总面积≤0.05盐雾测试表面无锈蚀、变色及镀层脱落尺寸图纸要求结构图纸要求其它要求:备注:。
螺母螺栓焊接强度检验控制方法螺母螺栓焊接是一种常用的连接方法,用于在结构工程、机械工程和汽车制造等领域中连接金属构件。
焊接强度是螺母螺栓连接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对于确保连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因此,采用适当的检验和控制方法对螺母螺栓焊接强度进行检验和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1.定义焊接强度标准和要求首先,需要制定螺母螺栓焊接强度的标准和要求。
这包括定义强度的具体指标和数值要求,例如抗拉强度、抗剪强度等。
标准和要求应该基于专业知识和实验数据,确保焊接连接具备足够强度和可靠性。
2.确定焊接工艺参数焊接工艺参数对焊接强度有重要影响。
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焊接材料的特性,确定合适的焊接工艺参数,包括焊接电压、电流、焊接速度、电弧长度等。
理论计算和实验方法可以用于确定最佳焊接工艺参数,以获得最佳的焊接强度。
3.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焊接材料的选择对焊接强度有直接影响。
选取合适的焊接材料,包括焊丝和保护气体,以满足焊接连接的强度要求。
焊接材料的强度和化学成分需要与连接材料相匹配,以确保焊接连接的强度和可靠性。
4.建立焊接工艺评估方法建立适当的焊接工艺评估方法,用于评估焊接连接的强度。
这可以包括非破坏性检测方法,如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等,以及破坏性检测方法,如拉伸试验、剪切试验等。
通过对焊接连接进行这些测试,可以准确评估焊接连接的强度,并判断是否满足标准和要求。
5.实施焊接连接质量控制实施焊接连接质量控制措施,确保焊接连接的强度满足标准和要求。
这包括对焊接工艺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以确保焊接连接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同时,进行焊接连接的外观检查和尺寸检查,以确保焊接连接的质量和符合要求。
6.进行焊接连接强度统计分析对焊接连接的强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检查焊接强度的分布情况和性能优劣。
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评估焊接连接的可靠性和强度的稳定性,发现潜在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改进和控制措施。
总之,螺母螺栓焊接强度的检验和控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标准和要求的确定、焊接工艺参数的确定、焊接材料的选择、工艺评估方法的建立、质量控制措施的实施和强度统计分析等。
螺母、螺栓与螺柱焊接质量检验1. 引言螺母、螺栓与螺柱是常用的连接元件,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和结构中。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增加连接的强度和稳定性,需要对螺母、螺栓与螺柱进行焊接。
焊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连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因此,螺母、螺栓与螺柱的焊接质量检验显得尤为重要。
2. 焊接前准备工作在进行螺母、螺栓与螺柱焊接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焊接质量。
2.1 材料准备选择合适的螺母、螺栓和螺柱材料,要求符合设计要求,并具备良好的可焊性。
常见的材料有碳钢、不锈钢等。
2.2 设备准备确保焊接设备完好,并经过检测和校准。
常用的设备有电弧焊机、气体保护焊机等。
2.3 焊接工艺准备根据焊接材料和连接要求,确定焊接工艺参数,包括焊接电流、电压、预热温度等。
同时,准备好所需的焊接辅助材料,如焊接剂等。
3. 螺母、螺栓与螺柱焊接质量检验螺母、螺栓与螺柱焊接质量的检验主要包括外观检验和力学性能检验两个方面。
3.1 外观检验外观检验是通过目测或借助特定的工具对焊缝外观进行检查,以判断焊接质量的好坏。
主要检查项包括焊缝的连续性、均匀性、平整度和焊接缺陷等。
3.1.1 焊缝的连续性焊缝的连续性是指焊缝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焊缝应该没有断裂、裂纹等缺陷,焊接点应与物体表面紧密结合。
3.1.2 焊缝的均匀性焊缝的均匀性是指焊接过程中焊缝的宽度和高度是否均匀。
焊缝的宽度和高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并且在整个焊接过程中保持一定的一致性。
3.1.3 焊缝的平整度焊缝的平整度是指焊缝的表面平整度。
焊缝的表面应该光滑平整,无凹陷、凸起等缺陷。
3.1.4 焊接缺陷焊接缺陷是指焊接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情况,如气孔、夹渣、未熔透等。
焊接缺陷对焊接质量和连接强度均有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及时发现并进行修复。
3.2 力学性能检验力学性能检验是通过对焊接连接进行一系列力学性能测试,以评估焊接质量的好坏。
常见的力学性能检验项目包括拉伸试验、扭转试验和冲击试验等。
螺母螺栓焊接强度检验控制方法
1.螺母螺栓来件检查
1.1由操作者负责螺母螺栓来件检查,并在焊接之前实施。
1.2检查内容及频率
1.2.1螺母螺栓外观检查(首先检查外观)
焊接前,对螺母螺栓的外观进行100%的目视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清洁度、锈蚀、外形、焊脚及丝牙。
若发现不良品,立即通知品检确认处理。
螺纹的通过性检查
对来件进行每批次20颗的抽检,采用通止规检查通过性。
若发现有不能通过者,立即通知品检确认处理。
2. 钣件来件检查
焊接前由操作者目视全检钣件外观,焊接面是否清洁,底孔是否有毛刺,或进行必要的清洁清除。
发现不良,应立即通知品检处理。
3.电极的点检
由操作者负责电极的点检工作,品检巡查。
电极点检内容及方法
螺母电极的点检
电极是否漏、渗水;螺纹是否滑牙;电极头是否达到寿命限;绝缘垫片及绝缘衬套是否被烧坏失去绝缘效果;弹簧是否失效;电极头端面是否水平;上下电极是否对正。
螺栓电极的点检
电极是否漏、渗水;螺纹是否滑牙;电极头是否达到寿命限;绝缘胶木是否破损或烧损失去绝缘效果;电极内孔深度是否满足螺栓的长度。
4.核对参数
特别提醒应核对焊接参数,包括减压阀指针是否指向所需要压力值或电子比例阀是否显示所需压力值,其余参数通过编程器核对。
各种螺母螺栓的焊接参数参考表一至表四。
表一三凸点或四凸点螺母焊接参数参考表
表一至表四仅为经验参考值,实际生产时,应以作业指导书为准。
5.螺母螺栓焊接强度的全破坏检验
全破坏方法
敲击法:对于焊接螺母,用螺栓带入焊接螺母,垂直敲击螺栓至螺母脱落,观察焊点断裂情况来判断焊接强度;对于焊接螺栓,直接敲击螺栓至脱落来判断焊接强度。
压溃试验:使用WE300液压式万能试验机对螺母或螺栓进行压溃,通过压溃力大小判断焊接强度。
调试时可以以试片替代零
件做测试作为参考,调试后正式生产前必须以实际零件测试结果为准。
压溃力参考标准详见表五、表六。
全破坏时机
人,机,料,法,环,测等任一因素发生变更时,需重新做全破坏进行强度评估。
日常生产时,螺母原则上只打扭力来判断焊接强度,一般不做全破坏试验,但无法打扭力的或高风险零件需用试片做全破坏;螺栓首件生产时,以试片做全破坏试验,并用胶榔头敲击零件半破坏来判断焊接强度。
表五螺栓压溃力参考标准MES CH 401D 单位: N(kgf)
表六螺母压溃力参考标准MES CH 400F或MES CH 400G (单位:KN)
6.螺母扭力检验
扭力检测时机
日常生产的首中末件;更换操作者时;更换新的电极时;设备故障维修后;或应品质检测临时
需要时。
职责
原则上由品检人员实施扭力检测和判定。
实际操作可由操作者实行螺母扭力自主检查,品检人员对扭力实行有针对性的抽检。
扭力检测对象
原则上采用生产的零件进行检测,检测后需增加保护焊对检测过的螺母进行加固。
扭力检测参考标准MES CH 400E 见表七
表七螺母扭力检测参考标准MES CH 400E单位: N·cm {kgf·cm}
7.螺栓半破坏敲检试验
螺栓半破坏敲检时机
日常生产时的首中末件,通过外观判定可能强度不够时,设备故障维修后,操作者更换后,电极更换后。
检测对象
原则上采用生产的零件进行检测,检测后需增加保护焊对检测过的螺栓进行加固。
职责
操作员工负责按要求生产用于半破坏敲检的零件,由品检人员实施敲检检测和判定。
螺栓半破坏敲检方法
用橡胶榔头垂直敲击焊后的螺栓,橡胶被扎坏或有橡胶脱落,但螺栓焊点未产生断裂或
脱落判定为焊接强度合格。
8.焊后螺纹通过性检验
当工艺条件改变时,要求每班次焊接的前100颗螺母(螺栓)进行全检螺纹通过性,并至少持续3个班次的相同频率的螺纹通过性检验。
若发现有不能通过者,则全检该班次生产零件,并通知工艺人员对焊接条件进行优化。
日常生产除首末件必须做螺纹通过性检查外,规定电极修磨前一件必须做螺纹通过性检查。
9.植钉的检测
外观检查
植钉根部四周与钣材熔接均匀,不单边,焊缝无气孔裂口,钣材无焊穿,焊瘤高度不超过螺纹两牙高度,植钉应垂直钣件焊接面(倾斜度不超过5度)。
强度检测标准强度检测标准参考表八,表九,表十。
表八 M5植钉的焊接强度参考值
表九 M6植钉(不带盘)的焊接强度参考值
表十 M6植钉(带盘)的焊接强度参考值
10.压溃力标准作为螺母螺栓第一焊接强度标准,扭力或敲检作为第二焊接强度标准,第二焊接强度标准服从于第一焊接强度标准。
会签:
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