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静电植绒工艺(精)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7
静电植绒原理的应用范围
1. 服装行业
•植绒技术在服装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可以为服装增添立体感和质感。
•通过静电植绒技术,可以将细绒粘附在服装表面,形成图案、纹理等装饰效果。
•植绒技术可以用于制作毛衣、围巾、帽子等服装配件,增加保暖性。
2. 家居装饰
•静电植绒技术可以为家居装饰品增添独特的质感和艺术效果。
•可以用静电植绒将细绒粘附在家居装饰品表面,增加触感和视觉效果。
•静电植绒可以用于制作地毯、沙发套、靠垫等家居用品,提升整体装饰效果。
3. 广告宣传
•静电植绒技术可以为广告宣传材料带来更加生动鲜明的效果,增强观赏性和记忆性。
•可以通过静电植绒将细绒粘附在宣传材料上,形成立体感的图案和文字。
•植绒技术适用于制作海报、展板、折页等各类宣传材料,吸引眼球,提升宣传效果。
4. 包装行业
•静电植绒技术可以为包装产品带来独特的触感和外观效果,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可以通过静电植绒将细绒粘附在包装盒、袋等包装材料上,形成图案、字母等装饰效果。
•植绒技术适用于高档礼品包装、化妆品包装等领域,提升产品形象,增加销售吸引力。
5. 汽车内饰
•静电植绒技术可以为汽车内饰带来舒适感和豪华感。
•可以通过静电植绒在汽车座椅、仪表板、门板等部位增加绒毛贴饰,提升汽车内饰档次。
•植绒技术可以用于高端汽车以及定制车型的内饰装饰,为用户提供更加舒适的驾驶体验。
以上仅为静电植绒原理应用范围的一部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静电植绒技术将有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由于静电植绒技术的便捷性和效果的独特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行业应用该技术,以达到创新、差异化的目的。
塑料植绒工艺一、植绒工艺的基本概念植绒是一种通过特殊的生产工艺将纤维或毛线固定在面料上形成毛绒的加工技术。
塑料植绒是指将塑料颗粒经过熔融、挤出、拉丝等多道工序,制成具有毛绒感的塑料产品。
二、塑料植绒工艺的材料准备1. 塑料颗粒:选择合适的塑料颗粒,一般选用聚酯类、聚丙烯类等耐高温、耐磨损的材质。
2. 染色剂:根据需要进行染色处理,使得塑料颗粒具有所需颜色。
3. 防静电剂:为了避免静电对生产造成干扰,需要添加适量防静电剂。
4. 润滑剂:添加润滑剂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能耗。
三、塑料植绒工艺的生产流程1. 填充颗粒:将预先准备好的塑料颗粒填充到挤出机中。
2. 加热融化:启动挤出机,将塑料颗粒加热融化。
3. 挤出成型:将熔融的塑料颗粒通过挤压头挤出成型,形成具有一定形状的塑料毛绒。
4. 冷却固化:将挤出的毛绒经过冷却处理,使其固化定型。
5. 剪切整理:对固化后的毛绒进行剪切整理,使其达到所需长度和密度。
6. 表面处理:根据需要进行表面处理,如打磨、抛光等。
7. 包装出货:对成品进行包装和出货处理。
四、塑料植绒工艺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 温度控制: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避免塑料颗粒过度加热或不足加热导致产品质量下降。
2. 压力控制:挤出机中的压力需要适当调整,以保证产品质量稳定。
3. 润滑剂添加量控制:润滑剂添加量过多会影响产品质量,过少则会增加生产能耗。
需要根据生产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润滑剂添加量。
4. 剪切整理:剪切整理的过程需要严格控制,以保证产品长度和密度的稳定性。
五、塑料植绒工艺的应用领域1. 家居用品:如地毯、浴垫等。
2. 汽车内饰:如汽车座椅套、方向盘套等。
3. 玩具制品:如毛绒玩具等。
4. 服装饰品:如围巾、帽子等。
六、结语塑料植绒工艺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加工技术,可以制作出具有毛绒感的塑料制品。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温度、压力和润滑剂添加量等问题,以保证产品质量稳定。
塑料植绒工艺广泛应用于家居用品、汽车内饰、玩具制品和服装饰品等领域。
植绒工艺详细介绍(一)植绒的概念:将纤维粉末(由废纤维通过磨碎或切断得到的短纤维,长度一般为0.03~0.5厘米)垂直固定于涂有胶粘剂的物体或基材上(如塑料、木材、橡胶、皮革、纸张、布匹等),这种将短纤维固定的方法称为植绒。
工业上采用的主要有机械、静电二种,目前以静电植绒为主。
静电植绒是棒状的短纤维绒毛在电场中的一个电极上由于静电效应得到一个电荷后,会移动到相对应的极上,由于偶极特性,绒毛会按照电力线的方向排列成行,并且垂直于相对应的基材表面,借助于胶粘剂而粘接并固定。
静电植绒工艺,早在中世纪时代就有人进行了试验,开始时是将纤维粉末靠自然缓慢地自行降落在涂有粘性的树脂的基材上,,结果绒毛并没有直立,只能‘躺’在基材表面上,试验没有成功无法进行生产。
在美国,从1926年起,在Behr-Manning公司制造砂纸时,为了使磨粒的尖端向上以提高磨擦的研磨效果的试验中发现了电沉积栽植的作用,进而一步一步地发展演变而成为今天的静电植绒。
1929年,由法国人雷纲.拉欧苏瓦在英国提出了制造天鹅绒类制品的专利,这可能是有关植绒最早的文献了。
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在德国出现静电植绒技术,到了六十年代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在七十年代中期,一度停滞不前,但伴随着植绒技术向衣着面料应用方向开拓时,植绒工业又有了新的突破。
据说,在国外市场上,植绒产品是相当高档的。
已故的英国王妃戴安娜结婚时穿的晚礼服,就是用植绒产品制作的。
当前在德国、意大利、日本、美国等都处于领先地位。
我国目前也有百余家企业从事静电植绒生产,其中大、中型企业有五十多个。
较大的厂家如常州市新绅植绒有限公司、广州健业植绒公司等,他们的产品不仅销往国内市场,还把自己的植绒新品推向了国外,在国际上争得一席之地。
此外,哈尔滨东方照相器材厂是一家以丝网印刷和静电植绒相结合的,专门生产摄影棚中背景布的专业厂,背景布可达3m×3m,可谓国内之首。
静电植绒在纺织行业也称为静电纺织,和传统中的老法立体效应织物生产相比,具有生产工艺简单、速度快、生产成本低、花色品种多、适应性广等优点,为植绒产品展现出无限广阔的前途和很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静电植绒技术静电植绒就是利用高压静电电场的静电感应原理,将各种颜色的绒毛植到各种物体的表面。
植绒产品色彩鲜艳,手感柔和,立体感强,颜色和图案可多达百余种,漂亮迷人。
且吸音、防潮、无毒无味、使用寿命长。
通过植绒机可对各种墙面、地面、天花板、木竹纸张、布匹、塑料、玻璃、陶瓷等物体表面进行大面积的植绒装饰。
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工艺美术、产品包装以及建筑装饰装璜等行业。
1.植绒绒毛的选择(1)要选择锦纶绒、腈纶绒绒毛,绒毛的长度最好在0.3-0.6毫米之间。
(2)绒毛受潮会严重影响植绒效果,在购买时一定要选择干燥新鲜的绒毛,并要存方在通风、干燥的场所。
2.植绒胶粘剂的选配(1)5011脲醛树脂胶(nq-20)胶)(2)309胶,加粗苯(稀料40%左右,稀释后涂刷,此胶防水效果好。
(3)ex-1,zr-961静电植绒粘合剂:(1)配胶:将40%的氨水加入乳液中调节粘度使乳液增稠至10帕.秒-20帕.秒。
(2)涂胶量:200克/平方米-300克/平方米。
(3)固化条件:温度90-100摄氏度,需15-20分钟。
(4)特点:防水性能好,粘接强度高。
3.植绒方法在要植绒的物体表面(或局部)涂刷一层胶粘剂,把外购的小型植绒机接上电源,彩色绒毛放入植绒机的容器内,这时植绒机产生数万伏的高压静电,并输出到工作喷头内,喷头内放的彩色绒毛带上正电荷,绒毛即在静电高压电场的电力作用下,垂直植粘于被植物体表面。
待胶粘剂固化后就成为静电植绒产品。
植绒机的使用操作可参看随机带的说明书。
[技术]静电植绒工艺简介静电植绒是利用电荷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物理特性 , 使绒毛带上负电荷 , 把需要植绒的物体放在零电位或接地条件下 , 绒毛受到异电位被植物体的吸引 , 呈垂直状加速飞升到需要植绒的物体表面上 , 由于被植物体涂有胶粘剂 , 绒毛就被垂直粘在被植物体上 , 因此静电植绒是利用电荷的自然特性产生的一种生产新工艺 .根据植绒产品的不同 , 选择适当的植绒方式 , 一般分为三种:1 植绒机流水线式植绒:该植绒流水线可实现从物品的上胶、植绒、烘干、浮绒清除一次样全自动完成,如:植绒布、革、纸、无纺布、 PVC 、吸塑片、海绵、各种工艺品、玩具、汽车塑料件、储物箱、汽车密封胶条、饰条、吸塑盒、卡纸、挂历、对联、年画、包装礼品盒的植绒印花。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彩色静电植绒印花工艺的五个方法
一.热升华染色法热升华染色法是依靠热升华染料受热变成气态对绒毛纤维具有扩散和亲和力的作用,来完成着色的一种染色工艺。
其方法是将升华染料加在植绒粘合剂中,在植绒上胶时,染料也随胶涂布在基材上,待植绒后焙烘时,固化与染色同时完成。
染料从粘合剂中升华为气态而逸出,转移至绒毛上。
工艺流程为:对基布进行套色刷胶植绒烘干焙烘染色工艺要点:
(1)选择在高温下,升华性能好的染料,拼色时,各色染料应具备近
似的升华性能。
(2)染料对绒毛的新和力应大于对基布、粘合剂等的亲和力。
(3)选用无色绒毛,经焙烘、染料正常发色后,纤维色泽鲜艳。
(4)若采用有色绒毛可根据拼色原理进行拼色植绒,如基布底浆为蓝
色染料,绒毛为黄色则焙烘后最终可得到绿色绒毛。
(5)对基布选择也很重要,若为棉布,升华染料对棉布不染色只是沾色,染料大部分上染绒毛上,绒毛得色较深且浓艳;若基布为涤纶织物,染料对绒毛和基布均都上染,因此,绒毛得色量减少,得色相对较浅。
(6)大多数丝网印刷企业的设备都可使用,减少资金投入。
二.热转印法此法是采用全面积植入无色绒毛,然后用分散染料进行
热转印。
转移印花的基本生产方法是先将适用的染料制成色墨,然后印制成花纸,再将花纸与植好的绒毛重叠在一起加热加压或减压,纸上的图形内所含的染料就会升华成气相状态转移到绒毛上。
所需转印纸可从市场购买也可自行印制。
工艺流程:对基布全面积植入无色绒毛烘干印制转移印花纸带绒毛基布与印花纸重叠加热加压揭去印花纸印花完成工艺要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静电植绒印花的特点及操作技术2007-02-06 10:09静电植绒印花的特点及操作技术静电植绒是目前纺织行业新兴的利用高压静电场在坯布上面栽植短纤维的高新技术。
静电植绒产品具有立体感强、耐磨、阻燃、隔音、保暖等特点,且应用的原材料无异味,无污染,因此对人体无毒无害,是一种风格独特、手感柔软、色泽艳丽的绒毛制品。
静电植绒工艺简单、成本低,已广泛应用在橡胶、塑料、人造革、装饰产品上,特别是对于小批量的旅游产品更显示出它无比的优越性。
在鞋帽、童装、商标、服饰、沙发、地毯、壁纸上采用植绒图案装饰,风格独特。
近年来,随着丝网印刷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已开发出将转移印刷和植绒印刷复合在一起的转印式植绒印刷品,使工艺更加简便,应用更为广泛。
如用于工艺美术制品方面的牌匾、广告、壁挂等,可随心所欲,千变万化;用于生活日用品方面的窗帘、床罩、沙发巾,以及服装上图案、商标的植绒装饰等,比普通印花、绣花更具特色,更富有立体感。
此外,随着高压静电加工方法的工业化和高分子化学的发展,植绒加工用的树脂粘合材料得到迅速改良,产品质量日益提高,大面积植绒加工工艺已开始向衣料等方面发展,其用途将日益拓展,非常广泛。
植绒厂的静电危害和静电消除现代工业生产中的静电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因为,工业生产免不了加工材料与加工机械的相互接触、相互运动,各种力、热、声、光、电的物理条件都可能成为产生静电的因素。
静电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如同一切事物一样也是一分为二,有利也有害。
静电植绒、静电纺纱、静电除尘、静电喷涂、静电复印以及驻极体等为工业生产提供了许多新的工艺、新的技术和新的设备,给生产和建设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
但是静电很多时候对生产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植绒厂就是一边利用静电来植绒,一边又因为静电在捣乱影响生产。
这里我就对植绒厂静电的危害及其对策讲一点认识。
一.关于静电的危害所谓静电危害是指由于静电现象所引起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损害,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静电火花放电所引起的突然性爆炸事件,他一旦发生,往往造成一次性巨大损失。
植绒印刷工艺流程和发展前景植绒工艺简单的说,就是在需要植绒的物体(布料、玩具、陶瓷、塑料、金属等)上先做处理、然后涂上胶水,再用植绒机器将绒毛喷到胶层上,接着进行烘干,最后清除浮绒,大概就是这个流程,是个生产加工的过程。
它跟丝网工艺流程基本上是一样的,只是油墨改为胶粘剂而已了,然后经过烘干,在然后在经过热转印机将植绒纸的表面植上一层绒毛植在承印物上,比丝网印刷就多了后面的工程。
从广义上说植绒的原理是利用电荷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物理特性 ,使绒毛带上负电荷 , 把需要植绒的物体放在零电位或接地条件下 , 绒毛受到异电位被植物体的吸引 , 呈垂直状加速飞升到需要植绒的物体表面上 , 由于被植物体涂有胶粘剂 , 绒毛就被垂直粘在被植物体上 , 静电植绒是利用电荷的自然特性产生的一种生产新工艺。
这种产品主要用于工艺品、包装盒、年画、对联、圣诞节用品、文具、礼品上。
在纸张植绒的作用,有的是起装饰作用,有的是起防震作用,也有的是因为植绒特柔顺的手感而用。
一航纸品植绒厂长期接洽纸品纸张植绒加工业务,在这方面有较好的技术力量,价格优惠,出货快捷,引进国内先进的流水线生产,质量稳定。
植绒基本工艺流程,一般要经过原稿的选择或设计、原版制作、印版晒制、印刷、印后加工等五个工艺过程。
也就是说,首先选择或设计适合印刷的原稿,然后对原稿的图文信息进行处理,制作出供晒版或雕刻印版的原版(一般叫阳图或阴图底片),再用原版制出供印刷用的印版,最后把印版安装在印刷机上,利用输胶黏剂统将胶涂敷在印版表面,由压力机械加压,胶黏剂便从印版转移到承印物上,如此复制的大量印张,经印后加工,便成了适应各种使用目的成品。
现在,人们常常把原稿的设计、图文信息处理、制版统称为印前处理,而把印版上的胶黏剂向承印物上转移的过程叫做印刷,这样一件印刷品的完成需要经过印前处理、印刷、印后加工等过程。
原稿设计就是自己想做的主题,然后用硫酸纸打印出来。
包括理念:所用的材料,油墨的选择,后期的加工。
解析植绒印花技术原材料及工艺原理植绒印花(静电植绒)是目前纺织行业正在兴起的新技术。
它是利用高压静电场在坯布上面栽植了短纤维的一种产品。
植绒产品工艺简单、立体感强、成本低,因此广泛应用在橡胶、塑料、人造革、装饰产品上,特别是对于小批量的旅游产品更显示出它无比的优越性。
在鞋帽、童装、商标、服饰上采用植绒图案装饰,会使其风貌别具一格。
随着高压静电加工方法的工业化和高分子化学的发展,植绒加工用的树脂黏合材料得到迅速改良,产品质量得到提高,大面积植绒加工工艺也开始向衣料方面发展。
其用途非常广泛。
植绒印花工艺原理植绒印花是在承印物表面上印涂黏合层,并植上纤维绒毛使之与黏合层黏合,获得平绒织物样印刷品的一种工艺方法。
这种工艺在印染工艺中很具特色。
静电植绒是根据在一个电场中,两个带有不同电荷的物体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而设计的一种工艺。
静电发生器生成的高压静电场,一端接装在有绒毛的金属网上,一端接在涂有黏合剂的植绒坯布的地极上。
在金属网上的绒毛带有负电荷,由于受带正电的接地电极所吸引,便垂直加速植到涂过黏合剂的坯布上,如果绒毛没有被植上,由于受电场影响而带正电,那就会被吸引回金属网上。
绒毛将在静电场内不停地跳动,直到坯布上均匀地植满绒为止。
静电植绒的原理虽比较简单,但静电植绒的技术对于我国来说,尚属起步阶段。
要求把电学、化学、纤维、机械四方面的技术配合起来,才能加工出独特的植绒产品。
植绒原料静电植绒的三种基本材料是绒毛、坯布、黏合剂。
(1)绒毛种类:目前,用于植绒印花的纤维最为普遍的是黏胶、锦纶、腈纶、涤纶4种纤维。
植绒厂可根据产品需要来选择纤维绒毛,需耐磨的产品可选用锦纶或涤纶,成本低廉的可采用黏胶纤维。
规格:绒毛的规格是指绒毛的长度和细度。
两者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如果这种比例关系失调,就难以植出合格的产品。
如绒毛太细长,则容易产生缠绕,植绒时难以在黏合剂层上扎深。
反之绒毛太细短,植绒表面粗糙,失去风格。
塑料静电植绒工艺印花工艺:PVC的主要缺点是热稳定性差, 受热易降解, 软制品有增塑剂外迁之弊。
对应变敏感, 变形后不能完全复原, 且在低温下易变硬等, 但是随着PVC深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 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1,2] 。
本文将详细介绍PVC薄膜静电植绒的工艺及控制要点, 并对产品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解决。
1 静电植绒原理及其工艺流程静电植绒工艺可分成绒毛的前期准备和静电植毛两个阶段。
其主要工艺流程如下2 绒毛生产的控制要点及注意事项2.1 绒毛的剪切及水分要求绒毛剪切时, 要求长度均等,刀片锋利, 切断而非折断绒毛,折断的绒毛不易分散,影响植绒品质。
水分子是极性分子, 在植毛操作时, 起诱导绒毛植到基材上的作用。
在一定的静电压条件下, 水分偏多, 绒毛易结在一起, 产生斑点; 水分偏少, 绒毛极性不够, 不易植到PVC上, 植毛厚度低、密度差。
通常尼龙毛水分控制在6%左右, 人造丝水分控制在20%左右为宜。
因尼龙本身极性比人造丝高, 含水量少就可以得到同样的植毛效果。
人造丝水分低于13%,绒毛不易植上去。
2.2 绒毛的染色绒毛染色主要使用反应性染料、直接性染料和酸性染料。
反应性染料分子结构中有反应基因, 染色时与纤维分子中的碱基、氨基发生反应而上染; 直接性染料能不借媒染剂的作用使棉纤维直接染色, 在中性或微碱性的染浴中和元明粉的下, 煮沸直接上染。
直接染色虽然方便, 但耐洗耐晒牢度差; 酸性染料是在酸性条件下, 染料阴离子与纤维上氨基结合上染。
如尼龙66, 用醋酸调pH至4~6,醋酸起促染作用, 牢度较前者好。
以尼龙为例,常用的染色助剂如表1。
在100份水中,加入上表比例的EDTA、平平加- O,用醋酸调节pH值至4~6, 升温至50℃,加入染料(品种、用量根据颜色而定;继续升温至60℃,加入剪切好的绒毛,在30min内升温至90~95℃,恒温搅拌30min。
排去部分废液,用冷水补充至原量, 调整液温至55~60℃;加入固色剂,再恒温搅拌25min,再排去废液,水洗,脱水。
静电植绒产品技术条件Technic specification for electrostatic flocking product目次前言 (II)l范围.. (1)2 规范性弓I用文件.. (1)3 术语定义.. (1)4 技术要求.. (1)5 试验方法 (2)6 检验规则 (3)7 标识、包装、运输及贮存 (4)8 质量保证 (5)`' Ii::::::i本标准由*****汽车发展有限公司塑料件开发中心提出。
本标准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标准化部归口。
本标准山*****汽车发展有限公司朔料件开发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静电植绒产品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内饰静电植绒产品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所有汽车内饰静电植绒产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千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50—2008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B/T 251—2008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GB/T 7141—2008 塑料热老化试验方法Q C/T 804—2008 乘用车仪表板Q C/T 711—2004 汽车密封条植绒耐磨性试验方法Q/CC 007—2012 汽车产品标识规定Q/CC JTlOO—2010 汽车内饰件用聚丙烯材料Q/CC JT116—2010 聚丙烯材料Q/CC SY335—2012 汽车非金属部件及材料氝灯加速老化测试方法3 术语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千本标准。
3.1静电植绒electrostatic flocking利用电荷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物理特性,使绒毛带上负电荷,把需要植绒的物体放在零电位或接地条件下,绒毛受到异电位被植物体的吸引,呈垂直状加速飞升到需要植绒的物体表面上,由千被植物体涂有胶粘剂,绒毛就被垂直粘在被植物体上,因此静电植绒是利用电荷的自然特性产生的一种生产新工艺。
塑料静电植绒工艺
印花工艺:PVC的主要缺点是热稳定性差,受热易降解,软制品有增塑剂外迁之弊。
对应变敏感,变形后不能完全复原,且在低温下易变硬等,但是随着PVC深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1,2]。
本文将详细介绍PVC薄膜静电植绒的工艺及控制要点,并对产品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解决。
1 静电植绒原理及其工艺流程
静电植绒工艺可分成绒毛的前期准备和静电植毛两个阶段。
其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2 绒毛生产的控制要点及注意事项
2.1 绒毛的剪切及水分要求
绒毛剪切时,要求长度均等,刀片锋利,切断而非折断绒毛,折断的绒毛不易分散,影响植绒品质。
水分子是极性分子,在植毛操作时,起诱导绒毛植到基材上的作用。
在一定的静电压条件下,水分偏多,绒毛易结在一起,产生斑点;水分偏少,绒毛极性不够,不易植到PVC上,植毛厚度低、密度差。
通常尼龙毛水分控制在6%左右,人造丝水分控制在20%左右为宜。
因尼龙本身极性比人造丝高,含水量少就可以得到同样的植毛效果。
人造丝水分低于13%,绒毛不易植上去。
2.2 绒毛的染色
绒毛染色主要使用反应性染料、直接性染料和酸性染料。
反应性染料分子结构中有反应基因,染色时与纤维分子中的碱基、氨基发生反应而上染;直接性染料能不借媒染剂的作用使棉纤维直接染色,在中性或微碱性的染浴中和元明粉的下,煮沸直接上染。
直接染色虽然方便,但耐洗耐晒牢度差;酸性染料是在酸性条件下,染料阴离子与纤维上氨基结合上染。
如尼龙66,用醋酸调pH至4~6,醋酸起促染作用,牢度较前者好。
以尼龙为例,常用的染色助剂如表1。
在100份水中,加入上表比例的EDTA、平平加-O,用醋酸调节pH值至4~6,升温至50℃,加入染料(品种、用量根据颜色而定;继续升温至60℃,加入剪切好的绒毛,在30min内升温至90~95℃,恒温搅拌30min。
排去部分废液,用冷水补充至原量,调整液温至55~60℃;加入固色剂,再恒温搅拌25min,再排去废液,水洗,脱水。
2.3 绒毛的电着处理
2.3.1 电着处理配方
以尼龙(1 5D×0 5mm为例,浴比为1:12,具体配方见表2。
S-30主要作用是吸附在绒毛与水的界面上,降低界面自由能,使绒毛能均匀地分散在液体中,不会重新聚集在一起。
A-100主要作用是吸附在绒毛上,诱发绒毛的电极性,使其在静电场中容易植上基材。
2.3.2 操作规程
放水入电着缸至标线,把离心脱水后的绒毛投入电着缸;在搅拌下加入一定比例的电着剂,每加入一种药剂必须搅拌均匀后,方可加入另一种药剂。
保温45℃,电着处理20min。
把电着后的绒毛放入离心机脱水,水含量控制在尼龙35%~40%,人造纤维50%~55%;烘干后水含量控制在尼龙的8%~10%,人造纤维16%~20%。
3 静电植毛的控制要点及注意事项
3 1 胶布上糊
3.1.1 常用植绒糊剂配方
3.1.2 糊剂的配制及注意事项
先把丙烯酸乳液用150目筛过滤,严格按配方比例称量。
边搅拌边依次加入三聚氰胺树脂、有机胺盐、增稠剂、防水剂,搅拌时间分别为5min、1min、1min、2min;用NH4OH调pH值至6.5~7.5,粘度0.3~0.4Pa·s即可。
增粘剂不宜加得太快,否则容易出现结块。
搅拌时速度要慢,注意不要产生太多泡沫,糊剂配制后必须在24h内用完。
3.1.3 糊剂粘度控制
糊剂的粘度直接影响到上糊量,从而间接影响到植绒牢度。
粘度高,牢度增大,但是粘度太高,涂布不易均匀,引起牢度差异。
严重时形成厚度差,产品有压纹感。
高周波熔接时,若压在薄弱的地方,绒毛会开裂。
理想状态是在进入植毛室前,糊剂能铺平基材,粘度在0.3~0.35Pa·s为佳。
在生产时,糊剂用到桶底,注意粘度增高现象。
3.1.4 上糊量的控制
上糊通常采用轮裱方式,即上糊轮凹槽粘上糊剂,经刮刀后,转移到PVC基材上,如同凹版印刷。
因此上糊量与上糊轮凹槽的容积、刮刀角度、糊剂粘度、上糊轮转速、基材线速有关。
若上糊量太少,绒毛植上后牢度差、不垂直;若上糊量太多,糊剂膜易与PVC基材分离,整层膜被剥离。
通常上糊轮直径为5cm,转速为66r/min,上糊量控制在65g/m2。
3.2 植毛操作条件
3.2.1 静电控制
静电网的正负极应相互平行,保持静电场强度均匀。
静电网的距离小,静电场强度增大,植
毛厚度也大。
静电压大,静电场增强,绒毛的植上速度快;同样的基材线速下,植毛厚度大;反之
亦然。
通常静电压控制在60kV。
基材线速为8~10m/min。
3.2.2 下毛量的选择
下毛量应与基材线速匹配,以出植毛室时,仅有少量回收毛为佳。
绒毛在植毛室内要得到充分扩散飞升,左中右均匀。
否则绒毛会积于静电网上,呈挂网状,使产品产生斑点。
为此,每8h要定时清理三次。
若下毛量偏多,绒毛飞升分散差,影响植毛均匀度,回收毛增多;若下毛量偏少,植毛密度不足。
通常下毛轮(亦称毛梳轮转速控制在第一下毛箱250r/min,第二下毛箱125r/min。
3.2.3 烘干温度控制
植毛机限于烘箱长度和糊剂固化时间的限制,通常最高基材线速不超过12m/min。
采
用四阶段烘干固化,其烘干温度采用梯度递增(145℃、148℃、150℃、155℃的方法进行,以利
于糊剂的固化。
4 植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 胶裂
1糊剂成份不足,导致上糊层与胶布粘接力差,受压或摩擦后出现胶裂(俗称倒毛;2固化时间、温度不够,基材线速过快,导致固化不完全,植毛牢度差而产生胶裂。
正常的固化温度为135~150℃,固化时间为3min;3糊剂配制用量不准或搅拌不均,导致上糊不匀,局部位置出现胶裂;4固化未完全,受潮引起胶裂。
糊剂层与胶布间的附着主要依靠界面间的化学力作用,受潮后水分子渗透入界面,发生水解,产生胶裂。
因此防水剂的选择和用量至关重要;5糊剂分子链偏长,糊剂偏硬,延伸性差,经高频熔接后易产生胶裂。
4.2 烧焦
1材质含有导电杂质,在植毛过程中易产生烧焦。
如绒毛在电着处理时,添加了多种助剂,一旦浓度过高,未溶解的电解质附于绒毛上,就有可能引起烧焦;2由于植毛不匀导致植毛后的胶布产生厚度差。
在后继加工中,因不同部位耗电不一样而发生击穿烧焦;3植毛过程中,若发生静电网局部漏压,则会产生烧焦现象;4尼龙植毛时易产生烧焦现象,可以适当添加人造棉来改善。
5 结论
静电植毛的发展,扩展了胶布的应用领域。
但是由于静电植毛工艺的控制要素较多,如绒毛的电着处理、植毛糊剂的选择、静电控制条件的选用等。
在实际生产中,需要综合考虑各要素间的相互匹配,以达到最佳的植毛效果。
要求产品的植毛强度好、绒毛均匀、外观无斑点,手感好。
本文仅对塑料的静电植毛技术进行了介绍,其它基材的静电植毛技术也在发展之中,选用不同的糊剂,不同的控制条件,同样可以达到极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