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的生产性能测定
- 格式:ppt
- 大小:692.08 KB
- 文档页数:34
B半同胞:同父异母,同母异父的子女保种:遗传资源保护,保护现有家畜品种,使之不遭混杂和灭绝标准乳:用4%乳脂率的奶作为标准乳(0.4+15*乳脂率)*产奶量BLUP:最佳线性无偏估计半致死基因:引起幼畜出生后不久死亡的基因,如导致大脑发育不全的基因表型标准差:表型标准差改变的是性状在群体中的变异程度,同样的留种率,标准差大的性状,选择差就大本品种选育:在同一品种内,通过选种选配、品系繁育、改善培育条件等方式提高品种性能的培育方法表型:个体某一性状观测得到的种类或度量所得的数值闭锁群:对于长期不引进种畜、且采用随机交配的闭锁群体,平均近交系数为FC成年当量:为了使不同产犊年龄的泌乳期产奶量具有可比性,需要将产犊奶牛年龄进行标准化,通常的做法是将各个产犊年龄的泌乳期产奶量矫正到成年时期的产奶量。
抽样测定:从参加测定的每个品种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个体在相同的环境中进行性能测定重复力:同一数量性状在同一体多次度量值间的相关程度纯种繁育:简称纯繁,在同一种群范围内,通过选种选配、品系繁育、改善培育条件等措施,以提高种群性能的一种方法次级性状:在育种中具有较高经济意义,而本身遗传力偏低的一类性状纯种繁育:在本种群范围内,通过选配选配、品系繁育、改善培育条件等措施,以提高种群性能的一种方法D大群测定:对种畜群中所有符合条件的个体都进行测定顶交:用近交系的公畜与无亲缘关系的非近交系母畜交配单系:指来源于同一头系祖,并且具有与系祖相似的外貌特征和生产性能的畜群地方品系:在品种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各地的自然条件和饲养管理条件不尽相同,各地社会经济条件不一致,导致人们对家畜的要求和种畜的选留存在差异, 在品种内部就出现了一些具有不同特点的畜群动物转基因技术:将外源DNA导入性细胞或胚胎细胞并生产出带有外源DNA片段动物的一种技术多性状的选择方法:顺序选择法、独立淘汰法、综合选择(选择指数)法、多性状BLUP法独立淘汰法:也称独立水平法。
第四章生产性能测定在家畜育种中,生产性能测定(performance testing)是指确定家畜个体在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性状上的表型值的育种措施,其目的在于:①为家畜个体遗传评定提供信息;②为估计群体遗传参数提供信息;③为评价畜群的生产水平提供信息;④为畜牧场的经营管理提供信息;⑤为评价不同的杂交组合提供信息。
生产性能测定是家畜育种中最基本的工作,它是其他一切育种工作的基础,没有性能测定,就无从获得上述各项工作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家畜育种就变得毫无意义。
而如果性能测定不是严格按照科学、系统、规范化规程去实施,所得到的信息的全面性和可靠性就无从保证,其价值就大打折扣,进而影响其他育种工作的效率,有时甚至会对其他育种工作产生误导。
有鉴于此,世界各国,尤其是畜牧业发达的国家,都十分重视生产性能测定工作,并逐渐形成了对各个畜种的科学、系统、规范化的性能测定系统。
我国的家畜育种工作的总体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严格、科学和规范的生产性能测定,它严重影响了其他育种工作的开展和效率,因而需要格外引起重视。
第一节生产性能测定的一般原则生产性能测定包括测定性状的选择、测定方法的确定、测定结果的记录和管理以及测定的实施四个方面,在这四个方面所要掌握的一般原则如下。
1、测定性状的选择(1)所测定的性状应具有足够的经济意义。
家畜育种的目的是要通过对畜群的遗传改良使生产者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因而选择测定性状时也要有一定的经济学观点。
同时还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一个性状是否有经济意义,有的性状虽然目前的经济价值不大,但以后可能会有重要经济价值,如肉质性状,过去消费者对它并不关心,也就没有什么经济价值,但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肉的质量也越来越关心,其经济价值也就越来越高。
因而,如果条件允许,对这些性状也应进行测定,虽然测定所得的数据目前不一定能用上,但可为今后的育种工作奠定基础。
动物育种学-题库1、家畜和野生动物的区别与联系?答案:家畜和野生动物的区别体现在:生存方式,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人类的依赖程度,选择对体型外貌、生产性能和生活习性的影响,自然选择,人工选择;家畜和野生动物的联系体现在:各种家畜都由野生动物驯化而来,属于同一物种的野生和家养动物的遗传差异不大。
解析:2、家畜体尺测量注意事项?答案:答:(1)测定前必须校正测量工具;(2)待测家畜站在平坦开阔的地方;(3)保定好待测家畜;(4)测量工具紧贴被测部位表面,防止悬空或勒得太紧。
3、缩短世代间隔的育种措施?答案:答:(1)尽可能缩短种畜的使用年限,由于遗传评定,使种畜耽搁了一些时间,因此种畜使用时应尽可能缩短使用期限;(2)挑选世代间隔较短的选种方法,例如:猪繁殖率高,大部生产性状的表现不受性别限制,因此猪遗传评定一般不使用耗时长的后裔测定;(3)实施早期选种措施,在家畜个体尚未表现生产性状,或尚未完成性状的表现时,实施的辅助选择措施。
标记辅助选择的目的之一是实现早期选种,缩短世代间隔。
4、MBLUP法的优点?答案:答:⑴ 分子遗传标记优点:多态性丰富、检测效率高,且不受年龄、性别限制等;⑵ MBLUP法改善和提高了畜禽遗传评定的效率和准确性;⑶ 尤其是对限性性状、低遗传力性状及难以度量性状的遗传评定上具有较大优势。
5、群体遗传平衡定律的要点?答:Hardy与Weinberg(1908)分别推导出随机交配群体的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变化规律--遗传平衡定律(哈德-温伯格定律),其主要内容包括:(1)在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干扰(选择、迁移、突变和遗传漂变),群体将是一个平衡群体;(2)在任何大群体中,不论初始基因频率如何,只要经过一个世代的随机交配,一对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就可达到平衡状态,在没有其他因素影响时,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以后的连续世代随机交配情况下保持平衡状态;非平衡大群体(D≠p2,H≠2pq,R≠q2)只要经过一代随机交配,就可达到群体平衡。
家畜饲养中的生产性能评估家畜饲养是农牧业中重要的一环,对于家畜的生产性能评估不仅能够提高饲养效益,还能够为家畜选种、饲养管理以及繁殖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饲养环境、饲料利用率和生长发育情况三个方面,对家畜饲养中的生产性能评估进行深入探讨。
一、饲养环境评估饲养环境是影响家畜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饲养环境评估中,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温度和湿度:温度和湿度直接影响家畜的食欲和体温调节,因此需要合理控制饲养环境的温湿度,确保家畜处于适宜的生活环境中。
2. 空气质量: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和异味物质对家畜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有着直接影响。
通过定期检测空气质量,排除有害气体和异味物质,有助于提高家畜的生产性能。
3. 噪音和光照:噪音和光照对家畜的生活行为和生产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需要设计合理的隔音措施和提供适宜的光照条件,以减少对家畜的干扰,保障其正常的生产活动。
二、饲料利用率评估饲料利用率是评估家畜饲养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饲料利用率评估中,需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饲料成分:家畜饲料需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包括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等。
通过对饲料成分的分析,了解家畜摄取的营养物质是否达到需求,评估饲料的质量。
2. 饲料消耗量:评估家畜的饲料消耗量能够准确了解家畜的进食情况和食欲状态,进而调整饲养管理措施和饲料供给量,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3. 饲料转化率:饲料转化率是评估饲料利用效率的关键指标,其计算公式为“饲料消耗量 ÷增重量”。
通过对饲料转化率的评估,可以判断家畜对饲料的利用效率以及繁殖效益。
三、生长发育情况评估生长发育情况评估是对家畜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
下面是一些评估指标及其意义:1. 平均日增重:平均日增重是评估家畜生长发育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直观地了解家畜的生长速度和发育潜力。
2. 肌肉和脂肪含量:通过测定家畜的肌肉和脂肪含量,可以了解其膘情和肉质品质,为选种和精细化管理提供依据。
绪论家畜育种:利用现有畜禽资源,采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改进家畜的遗传素质,以期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数量多、质量高的畜产品。
第一章1.品种:是指具有特定生物学特性、主要性状的遗传性相对一致和稳定、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家畜类群。
2.品系:狭义的品系是指来源于同一头卓越公畜(系主)、具有与该公畜(系主)类似的体质和生产力的种用高产畜群。
广义的品系是指具有独特优点、彼此间有一定亲缘关系、遗传上有相应的稳定性、育种上有较高种用价值的群体。
同一品种不同品系间维持一定的异质性,因而有人称品系为小品种。
3.品种应具备的条件①来源相同。
②性状及适应性相似。
③遗传性稳定,种用价值高。
④有一定的结构。
⑤有足够的数量。
⑥被政府或品种协会所承认。
4.品种的分类按改良程度划分1)地方品种(原始品种)2)培育品种第二章1.生长:指家畜经过机体的同化作用进行物质积累,细胞数量增多和组织器官体积增大,从而使家畜整体的体积及其重量都增长的过程。
即生长是以细胞分裂为基础的同类细胞的增加或体积的增大的量变过程。
2.发育:指由受精卵分化出新的不同的组织器官,进而产生不同的体态结构和机能的过程。
发育是生长的发展与转化,是以细胞分化为基础的质变过程。
3.生长与发育的关系:生长与发育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不可分割的过程。
生长是发育的基础,发育又反过来促进生长并决定生长的发展与方向。
发育具有阶段性,而生长具有不平衡性。
4.生长的计算与分析方法:(1)累积生长:对家畜的某次测定以前的生长发育的累积结果。
(2)绝对生长:家畜某器官或组织在一段特定时间内的增长量。
反应家畜在该时间内生长发育的绝对速度。
其计算公式为:G=W W T T 10 10--(3)相对生长:考虑家畜某器官或组织的测定起始值的作用而求得的生长速度可反应该测定时间段内的相对生长强度。
其计算公式为:R=(W1-W0)/W1*100%(4)分化生长:也称为相关生长或异速生长,是指家畜个别部分与整体相对生长间的相互关系。
畜禽各项生产^能指标测定大全及指标测定的意义目录:一、生产性能指标二、屠宰测定指标及含义表三、肉品质测定指标四、血液生理生化五、免疫指标六、屠宰工艺指标一、生产性能指标目的和作用:为平价畜群的生产水平提供信息;为家畜个体遗传评定提供信息;为估计群体遗传参数提供信息;为评价不同杂交组合提供信息.主要指标:活重:屠宰前停料24小时后的体重.体长:由肩端至坐骨结节后端的直线距离.胸围:由肩胛骨后缘绕胸1周的长度.胸深:由看甲最高点到胸骨底面的距离.胸宽:由肩胛骨后端的左右肋骨间的宽度.二、屠宰测定指标及含义表宰前重:宰前绝食24h后的活重.宰后重:屠宰放血以后的体重.血重:宰时所放出的血液重量,或宰前重减宰后重的重量差. 酮体重:放血后出去头、尾、皮、蹄〔肢下局部〕和内脏所余体躯局部的重量.净体重:除去胃肠及膀胱的内容物后的总体重.酮体骨重:酮体重所有骨骼剥离后的骨重.酮体脂肪:酮体内、外侧外表及肌肉块间可剥离的脂肪总重量.净肉重:酮体除去剥离的骨、脂后,所余局部的重量.背膘厚:第五~第六胸椎间离背中线3~5cm.腰膘厚:第十二~十三胸椎间离背中线3~5cm.眼肌面积:第十二~十三间眼肌的横切面积〔cm〕2.三、肉品质肉品质:肉品质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没有单一的定义,它是鲜肉或深加工肉的外观、适口性、营养价值等各方面理化性质的综合.肉质主要用感观特征、技术质量、营养价值、卫生质量和平安性四个方面来评价.因此,分析肉质的评价指标,研究影响肉质的营养因素,探索提升肉质的方法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对于养殖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肉品质指标肉色〔meat color〕:肌红蛋白〔Mb〕和血红蛋白〔Hb〕是构成肉色的主要物质,起主要作用的是Mb,它与氧的结合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肉色,且与肌肉的PH值有关, 其遗传力约为0.30.肉色的评定方法很多,目前使用的主要有两大类:主观评定和客观评定.主观评定:依据标准的图板进行5分制的比色评定:在猪宰后1-2小时,取胸腰椎接合处背最长肌横断面,放在4℃左右的冰箱里存放24 小时,1分为灰白色〔PSE肉色〕,2分为轻度灰白色〔倾向PSE肉色〕,3分为鲜红色〔正常肉色〕,4分为灰白色〔正常肉色倾向DFD肉色〕,5分为按褐色〔DFD肉色〕.客观评定:利用仪器设备进行测定,目前使用较多的是色值测定、色素测定和总色素测定等,评定时间和部位与主观评定一致,将肉样切成约1cm厚的肉片,放置在仪器的测定台上,按读数键即可读出响应的色值.一般认为色值越高,肌肉的颜色越苍白;色值越底,肌肉的颜色越暗,正常的色值一般在15-25,色值与评分的关系是:2分:25-35, 3分:15-24, 4 分:10-16.系水力:研究说明肌肉中水分约占70%,其遗传力为0.65, 测定方法如下:重量加压法:在宰后2小时内,取第一、二腰椎处背最长肌, 切成1cm厚的薄片,用天平称压前肉样重,然后把肉样放在加压器上加压去水,并保持5分钟,撤除压力后立即称量压后肉样重.结果计算:失水率=〔压前肉样重一压后肉样重〕♦压前肉样重X 100系水力=1-〔失水率♦该肉样水分含量〕滴水损失法:在宰后2-3小时,取第二、三腰椎处背最长肌, 顺肉样肌纤维方向切成2cm厚的肉片,修成长5cm、宽3cm 的长条称重,用细铁丝钩住肉条的一端,使肌纤维垂直向下, 悬吊于塑料袋中〔肉样不得于戴壁接触〕,扎好袋口后吊挂于4℃左右的冰箱条件下保持24小时,取出肉样称重计算.滴水损失〔%〕=〔吊挂前肉条重一吊挂后肉条重〕・吊挂前肉条重X 100无论是失水率还是滴水损失,其值越高,那么系水力越差.熟肉率:宰后2小时内取腰大肌中段约100g肉样,称蒸前重,然后置于锅蒸屉上用沸水蒸30分钟.蒸后取出吊挂于室内阴凉处冷却15-20分钟后称重,并按下式计算熟肉率:熟肉率〔%〕=〔蒸后重♦蒸前重〕X 100%PH值〔PH值-Value〕:宰后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主要依赖于糖元和磷酸肌酸的分解,二者的产物分别是乳酸和磷酸及肌酸,这些酸性物质在肌肉内储积,导致肌肉PH值从活体时7.3左右开始下降,肌肉酸度的测定最简单快速的方法仍是PH值测定法.一般采用酸度计.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肌内脂肪主要以甘油脂、游离脂肪酸及游离甘油等形式存在于肌纤维、肌原纤维内或它们之间,其含量及分布因品种、年龄及肌群部位等因素而异. 其遗传力约为0.40.大理石纹评定:取最末胸椎与第一腰结合处背最长肌横断面, 在0-4℃的冰箱中存放24小时,与肉色评分同时进行.对照大理石纹标准评分图进行评定:1分脂肪呈痕迹量分布,2 分脂肪呈微量分布,3分脂肪呈少量分布,4分脂肪呈适量分布〔理想分布〕,5分脂肪呈过量分布.两分之间允许评0.5分,结果用平均值表示.客观评定-索氏测定脂肪含量.肌肉嫩度(tenderness):肌肉中的蛋白质大致可分为肌浆蛋白质、结缔组织蛋白质和肌原纤维蛋白质等的三大类.其中结缔组织蛋白质和肌原纤蛋白质对肌肉嫩度后较大的影响, 嫩度的评定方法主要有客观评定和主观评定,影响肌肉嫩度的因素主要有遗传因素、营养因素和年龄等,其遗传力约为0.4.肉样的制备:取宰后2小时内或熟化24小时以上,第6-10胸椎处的背最长肌,顺肌纤维走向切成厚2cm的肉片, 并修成长5cm,宽2cm的长条,将肉条装入塑料袋中,隔水煮约45分钟(肉条中央的温度达80℃即可),迅速冷却至室温后编号.主观评定就是人对评定的肉进、口感评定.客观评定,剪切值测定法将522的长条顺肌纤维走向修成511的长条后,置剪切仪的剪切台上按向下键剪切肉条,每个长条切4次,每个肉样切5个长条,用平均值表示, 剪切值越小,嫩度越好.胃肠发育及生长性能:就是脏器质量和体重的比值,反应药物对脏器的影响或者初步的毒性判断.四、血液生理生化血红蛋白:血常规中的一项指标,红细胞内含大量血红蛋白(Hb),红细胞的机能主要由血红蛋白完成.血红蛋白除作为血液缓冲物质而发挥作用外,其主要功能在于携带氧气(O2) 和二氧化碳(CO2).其病理性升高常见于大面积烧伤、严重腹泻、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肺疾病、血管畸形等疾病.红细胞计数: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数目,对于提示累及红细胞系统的疾病有重要意义.红细胞压积(PCV):现在称红细胞比容(Hct),是指一定量的抗凝全血经离心沉淀后,测得下沉的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比, 是一种间接反映红细胞数量大小及体积的简单方法.结合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可计算红细胞平均值,有助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血清白蛋白:是血清总蛋白的主要蛋白质成分,由肝脏合成. 是脊椎动物血浆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它在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体内代谢物质运输、营养等方面均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肝脏疾患时常血清白蛋白常检测血清白蛋白含量来协助诊断,判断预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旧称谷草转氨酶(GOT):在肝功能检查中,谷丙转氨酶是反映肝细胞受损的指标的,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是反映肝细胞坏死的标准.对于肝硬化、肝纤维化、肝癌的检测非常准确.可以和谷丙转氨酶结合起来反映肝功能的状况,比方谷丙转氨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均在1.0以下为肝硬化或早期肝硬化患者.丙氨酸转移酶:转氨酶升高临床意义就在于对急性乙型肝炎、慢性肝炎、HBV携带者、重型肝炎以及肝硬化、肝癌等一系列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分析,ALT的升高只表示肝脏可能受到了损害.除了肝炎,其他很多疾病都能引起谷丙转氨酶转氨酶升高.碱性磷酸酶:临床上测定ALP主要用于骨骼、肝胆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尤其是黄疸的鉴别诊断.对于不明原因的高ALP血清水平,可测定同工酶以协助明确其器官来源.乳酸脱氢酶:是一种糖酵解酶.乳酸脱氢酶存在于机体所有组织细胞的胞质内,其中以肾脏含量较高.乳酸脱氢酶是能催化丙酮酸生成乳酸的酶,几乎存在于所有组织中.心肌酶释放入血那么LDH1〉LDH2,利用此指标可以观察诊断心肌疾病.尿素氮:是人体蛋白质代谢的主要终末产物,是肾功能主要检测指标之一.所以尿素氮的变化对非蛋白氮数值的影响较大.临床上常选用尿素氮的检测来代替非蛋白氮的测定. 升高,氮血症、尿毒症、肾脏病、心脏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症、脱水、休克.降低,肝门脉分流、脂肪肝、急性肝衰竭.血液乳酸:乳酸是体内糖代谢的中间产物,主要由红细胞、横纹肌和脑组织产生,血液中的乳酸浓度主要取决于肝脏及肾脏的合成速度和代谢率.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呼吸衰竭或循环衰竭时〕,可引起组织缺氧,由于缺氧可引起体内乳酸升高.另外,体内葡萄糖代谢过程中,如糖酵解速度增加, 剧烈运动、脱水时,也可引起体内乳酸升高.体内乳酸升高可引起乳酸中毒.检查血乳酸水平,可提示潜在疾病的严重程度.血清脂肪酶:是血清及尿淀粉酶来自胰腺和唾液腺的分泌, 对于诊断急性胰腺炎很有价值.五、免疫指标免疫器官指数:胸腺和脾脏指数是每10g体重脏器的重量(mg),其上下取决于其中淋巴细胞增殖的程度,可粗略估计免疫功能的强弱,是一个粗浅和滞后的指标.胸腺的主要功能是产生T 淋巴细胞和分泌胸腺素,主要参与细胞免疫;脾脏中有丰富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但B淋巴细胞比例较大,因此与体液免疫关系更为密切.其重量与其功能以及其中免疫细胞数量有关.血清白蛋白:是血清总蛋白的主要蛋白质成分,由肝脏合成. 是脊椎动物血浆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它在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体内代谢物质运输、营养等方面均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肝脏疾患时常血清白蛋白常检测血清白蛋白含量来协助诊断,判断预后.血清酶:酶是一种特殊蛋白质,由活细胞制造,具有极高效能的催化剂.肝脏是人体含酶最丰富的脏器.在肝有实质性损伤时,有些酶从中逸出,如ALT等.有些酶因肝功能不良而留滞血中,如ALP等.有些酶在肝细胞病变时生成减少, 加胆碱酯酶.有些酶在病变情况下生成增加,如单胺氧化酶等.因此血清酶的活性变化有助于反映肝的病理状态、是肝功能检查常用方法之一.白细胞分类:是在进行血液显微镜检察时,将白细胞分类计数的一种医学检测法.血液中的白细胞共有五种,即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它们各有其生理功能.长期接触铅、汞、苯、放射线等可引起白细胞总数及白细胞分类的改变.在环境医学研究中白细胞分类是一项重要的指标.六、屠宰工艺成熟时间对屠宰系水力的影响:宰后成熟时间对肉各项理化指标都有较为显著的影响,成熟时间越长,变化越显著.证明要提升肉的质量,生产出优质肉类,宰后成熟是关键环节之一.主要测试屠宰1、3和7天的指标pH值、剪切力值、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胶原含量及肌原纤维微观结构的变化.。
畜禽各项生产性能指标测定大全及指标测定的意义目录:一、生产性能指标二、屠宰测定指标及含义表三、肉品质测定指标四、血液生理生化五、免疫指标六、屠宰工艺指标一、生产性能指标目的和作用:为平价畜群的生产水平提供信息;为家畜个体遗传评定提供信息;为估计群体遗传参数提供信息;为评价不同杂交组合提供信息。
主要指标:活重:屠宰前停料24小时后的体重。
体长:由肩端至坐骨结节后端的直线距离。
胸围:由肩胛骨后缘绕胸1周的长度。
胸深:由看甲最高点到胸骨底面的距离。
胸宽:由肩胛骨后端的左右肋骨间的宽度。
二、屠宰测定指标及含义表宰前重:宰前绝食24h后的活重。
宰后重:屠宰放血以后的体重。
血重:宰时所放出的血液重量,或宰前重减宰后重的重量差。
酮体重:放血后出去头、尾、皮、蹄(肢下部分)和内脏所余体躯部分的重量。
净体重:除去胃肠及膀胱的内容物后的总体重。
酮体骨重:酮体重所有骨骼剥离后的骨重。
酮体脂肪:酮体内、外侧表面及肌肉块间可剥离的脂肪总重量。
净肉重:酮体除去剥离的骨、脂后,所余部分的重量。
背膘厚:第五~第六胸椎间离背中线3~5cm。
腰膘厚:第十二~十三胸椎间离背中线3~5cm。
眼肌面积:第十二~十三间眼肌的横切面积(cm)2。
三、肉品质肉品质:肉品质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没有单一的定义,它是鲜肉或深加工肉的外观、适口性、营养价值等各方面理化性质的综合。
肉质主要用感观特征、技术质量、营养价值、卫生质量和安全性四个方面来评价。
因此,分析肉质的评价指标,研究影响肉质的营养因素,探索提高肉质的方法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对于养殖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肉品质指标肉色(meat color) :肌红蛋白(Mb)和血红蛋白(Hb)是构成肉色的主要物质,起主要作用的是Mb,它与氧的结合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肉色,且与肌肉的PH值有关,其遗传力约为0.30。
肉色的评定方法很多,目前使用的主要有两大类:主观评定和客观评定。
主观评定:依据标准的图板进行5分制的比色评定:在猪宰后1-2小时,取胸腰椎接合处背最长肌横断面,放在4℃左右的冰箱里存放24小时,1分为灰白色(PSE肉色),2分为轻度灰白色(倾向PSE肉色),3分为鲜红色(正常肉色),4分为灰白色(正常肉色倾向DFD肉色),5分为按褐色(DFD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