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镜治疗145例胆管残余结石患者的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292.60 KB
- 文档页数:4
45例胆道结石患者采用胆道镜治疗的临床体会【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我院45例胆道结石患者采用胆道镜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4月至2013年2月间收治的45例胆道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例为肝外胆管结石,37例为肝内胆管结石。
结果:经胆道镜治疗后,8例肝内胆管结石,结石取净6例,取石率为75%;37例肝外胆管结石,结石取净35例,取石率为94.5%。
结论:胆道结石应用胆道镜治疗后,使手术残石率大大降低,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胆道结石的多次手术,同时,胆道镜以其安全高效,直观、具有诊断治疗双重作用,而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关键词】胆道结石;胆道镜;临床在临床中,胆管结石常以排石不通、发病率高、溶石困难等[1]为特点,而由于胆道镜可直视胆道内部,并可取石、治疗狭窄胆管及做组织学检查等,在胆道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被人们所普遍接受,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下面就我院于2012年4月至2013年2月间收治的45例胆道结石患者应用胆道镜治疗的临床效果做一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4月至2013年2月间收治的45例胆道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龄24-57岁,平均40.5岁。
45例胆道结石患者中,8例为肝外胆管结石,37例为肝内胆管结石。
来院就诊时,大多数患者都表现为剧烈的上腹部疼痛,经检查,肝区压痛和叩击痛明显,肝脏呈不对称性肿大并有压痛,31例患者有低蛋白血症,14例患者经诊断有明显贫血症状。
1.2 治疗方法在行手术前,先用2%戊二醛将胆道镜浸泡灭菌消毒,再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
肝实质切开处、胆总管切开处、胆肠吻合空肠端、肝切除断面的肝胆管、胆囊管等为术中胆道镜入路。
胆道镜经剑突下孔进镜法探查胆道。
一般的检查顺序为先检查肝总管、左右肝管及分支,然后检查胆总管。
各级胆管腔仔细检查结石有无残余、扩张及狭窄,在粘膜表面有无水肿、糜烂、赘生物,充血及出血,有无脓液、蛔虫、“慧星征”及团块状絮状物[2]。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效果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对胆总管结石患者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进行手术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胆总管结石患,并以此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而研究组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措施进行治疗。
通过分析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指标、疼痛度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研究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术后,研究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
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整体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能够减轻患者痛苦,且并发症较少。
关键词: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效果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内镜和药物治疗。
手术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方法,包括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手术等。
内镜治疗包括ERCP和EPBD等,可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药物溶解结石或控制症状。
然而,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仍存在一定的挑战,如并发症的发生和结石复发。
因此,通过回顾性分析对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效果进行探讨。
1.研究资料与方法1.1研究资料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胆总管结石患,并以此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研究组患者男性28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龄20~66岁;患者病程 1~7年;患者结石直径0.76~1.54cm。
对照组患者男性27例,女性23例;患者年龄20~68岁;患者病程2~8年;患者结石直径0.82~1.66 cm。
研究中,两组患者知情并自愿参与,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