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再生新技术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8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环保技术创新案例分享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运输需求的不断增长,沥青混凝土路面广泛应用于公路、高速公路以及城市道路等交通建设领域。
然而,传统的沥青混凝土施工方式存在着环境污染、能源浪费等问题。
为了推动绿色环保的路面施工技术创新,许多企业和研究机构积极探索并应用各类环保技术,下面将分享其中几个成功案例。
1. 冷拌技术传统沥青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热能来加热沥青,这不仅对环境造成了污染,还浪费了许多能源。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冷拌技术应运而生。
冷拌技术使用冷水和其他添加剂,使得沥青在低温条件下也能充分发挥粘结性能,从而实现路面施工的目的。
这种技术不仅减少了能源消耗,还降低了施工过程中的甲醛等有害气体的排放,对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 绿色添加剂在传统的沥青混凝土中,为了改善其性能,常常需要添加各种化学添加剂。
然而,这些添加剂常常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施工人员也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绿色添加剂的概念。
绿色添加剂一般采用天然材料,如生物柴油、植物纤维等,替代传统的有机添加剂。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达到同样的改性目的,还能够对环境产生更小的影响,提升施工过程的绿色性能。
3. 微波加热技术在沥青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加热沥青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
然而,传统的加热方式需要大量的热能,既浪费能源又造成环境污染。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新技术——微波加热技术应运而生。
微波加热技术利用微波能量通过振动沥青分子而产生热量,使得沥青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所需的温度。
相较于传统加热方式,微波加热技术更加高效、能源消耗更少,并且减少了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对环境具有更好的保护效果。
4. 再生沥青利用随着城市道路的不断扩建和更新改造,大量的道路建筑废弃物被产生出来。
这些废弃物中的沥青混凝土可以被回收再利用,从而减少新材料的消耗和环境压力。
通过将废弃的沥青混凝土碎石进行回收、筛分和加热处理,再生沥青可以得到再利用。
路面再生新技术一、前言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强度高、刚度大、荷载扩散能力强、稳定性好等特点,与沥青路面相比,其施工简单、取材方便、性价比高。
因此,在我国高等级公路、干线公路,尤其是地方道路得到广泛应用,但其致命弱点是损坏后修复困难。
由于路基、路面受力体系的特殊性,传统的修补方法或加铺技术已不能很好的解决旧路面面临的复杂结构问题。
在路面维修处理中,往往是投入大、成效小,存在环境影响、交通干扰、工效低、经济性差和社会影响大等严重问题。
二、旧路面常用的处理方法与沥青路面相比,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修复比较困难,常用的方法包括“路面快速修补法”、“局部挖除补强法”、“直接加铺罩面法”和“挖除换填法”等。
路面快速修补法该方法利用快凝材料对路面破损部位进行局部快速修补,适用于局部或表面损坏的修理。
主要方法包括浇筑修补法、灌缝密封法、压浆灌注法、板下封堵法等。
其特点是一次性造价低,适应临时性养护需要。
局部挖除补强法该方法主要是针对水泥板断裂而采用的补救措施。
该方法是将破损的水泥板挖除,处理基层后,重新铺筑水泥面板。
其特点是适用于局部修理,整体效果差、寿命短。
直接加铺罩面法该方法为路面“白”改“黑”的主要方法,它是将原有水泥路面经过局部处理作为基层,直接加铺沥青混凝土上面层。
其特点是加铺速度快基层强度高,整体效果好。
缺点是裂缝反射快、使用寿命短。
挖除换填法作底基层,然后重新加铺面层。
该方法改造较为彻底,但对交通干扰大、工效低、环境污染大、造价高。
三、碎石化再生利用技术的应用目的及范围、意义(1)目的1、清除水泥混凝土路面;2、分离路面中的钢筋;3、通过完全破坏原有板块来更有效地消除沥青覆盖层中的反射裂缝,提高加铺路面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2)应用范围1、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改造;2、高等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改造;3、港口码头水泥混凝土地面的改造;4、飞机场水泥混凝土跑道的改造;5、广场水泥混凝土地面的改造。
(3)意义1、水泥混凝土碎石化再生利用技术符合节约型社会的发展需要、工程造价低。
沥青混凝土路面现场热再生施工工艺及工程实例一、概况介绍目前我国的公路建设飞速发展,每年投资规模已超过2000亿元。
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陆续建成的高速公路已进入大、中修期,大量的翻挖、铣刨沥青混合料被废弃,一方面造成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对于我国这种优质沥青极为缺乏的国家来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而且大量的使用新石料、开采石矿会导致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等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
就地热再生:这种再生法就是利用沥青路面热再生联合机组来就地完成沥青路面的热再生修复。
原有路面材料100%地利用,不需要搬运废料及废弃物堆放场地,可减少环境污染;能够改变个别的混合料成分,以便给定沥青混合料的最佳配比;可以快速就地再生,并随着工程进度开放道路交通,对交通干扰最小,现在国外应用很广。
沥青路面的现场热再生就是原有沥青路面再生100%在现场完成,我单位WIRTGEN现场热再生设备最大处理深度为6cm;通常处理范围为2cm~5cm。
该法先加热软化原沥青路面以便于耙松,然后将耙松的沥青路面充分拌和,随后进行摊铺碾压。
沥青路面的老化主要是其沥青中轻质组分减少,石料的少量损失,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通过添加再生剂调节旧沥青路面中老化沥青的化学组分,来恢复老化沥青的性能,同时补充少量新拌沥青混合料来调整原有沥青混合料级配,以达到沥青路面再生效果。
新沥青混合料和再生剂按需要比例加入。
通常新沥青混合料控制在再生混合料质量的30%以内。
各种材料的添加率根据原沥青路面性能分析及其实验室配合比设计,并符合相应的混合料规范而确定。
依据所使用的工艺可将现场热再生细分为三种,即耙松整形再生、重铺再生和复拌再生。
1、耙松整形再生:先用加热设备把沥青路面烤热软化,然后用设备本身自带的耙松装置将路面耙松整形,同时添加再生剂,然后用压路机碾实。
2、重铺再生:先用加热设备把沥青路面烤热软化,接着铣刨旧沥青层,不同的是将铣刨下来的沥青料直接进行摊铺,紧接着在其上面再摊铺一层新的沥青混合料,然后用压路机碾实。
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6月18日,沪宁高速公路上海段大中修工程首次采用国际先进的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进行表面作业,该设备和技术由上海浦东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耗巨资从国外引进,并于去年年底在浦东的几条主要公路上得到了成功应用。
据悉,采用国际先进的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设备和技术对高等级公路进行大面积表面再生作业,在国内尚属首次。
沪宁高速是京沪高速公路的一部分,是国内道路交通的黄金通道,保证它的高效安全运行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意义。
沪宁高速公路自1996年建成通车以来,其交通流量不断增大。
目前,沪宁高速公路的日交通流量已达5万辆,大大超过了其设计通行能力。
而且,在沪宁高速公路上通行的超载车辆越来越多,加之该路段又处于长江三角洲降水较多地区,道路受水损破坏较为严重。
沪宁高速公路上海段,出现了车辙、裂缝、麻面、泛油、坑槽、松散、沉陷、翻浆等病害,严重影响了行车速度和安全,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
为改善现状,上海浦东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根据上海市市政工程局和上海市公路管理处大力推行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的要求,对沪宁高速上海段的病害路面采用国际先进的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进行修复,全面恢复病害路面的外观和路用性能。
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利用技术是浦东路桥公司耗巨资从国外引进的一种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等级沥青路面养护技术,它经济、高效、快速、环保、节约,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当沥青路面表面层出现裂缝、泛油、磨损、车辙、坑槽等病害或路用性能下降时,使用先进的现场热再生机组,就地加热旧路面,耙松、收集旧料(RAP),增加适当的新拌沥青混合料、再生剂进行机内热搅拌,随即摊铺,熨平,辗压,即可快速开放交通,是一种连续式的现场热再生作业方式。
在沪宁高速上海段施工现场看到,浦东路桥先进的热再生机组以每分钟3米的速度缓缓驶过待维修的旧沥青路面后,一条崭新的路面就呈现在我们面前,两小时后就可以开放交通。
浦东路桥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机组的工作方法为加热软化、耙松原有的旧沥青路面,同时加入适当比例的再生剂或改性沥青,收集到搅拌锅中,同时添加部分新拌沥青混合料,拌和均匀,然后使再生机按照路面高程设计要求进行摊铺,最后由压路机组对铺摊后路面进行压实,使再生路面的路用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路面工程绿色低碳施工案例一、工程背景。
在某个小县城,要新修一条连接县城和周边几个村庄的公路。
以前这种工程啊,可能就是一股脑儿按照传统方法来,不过现在大家都讲究绿色低碳啦,这个工程也不例外。
二、绿色低碳措施在这个工程中的体现。
1. 材料方面。
再生材料的使用。
工程团队就像一群超级节约的小能手。
他们发现县城周边有一些废弃的混凝土块,这些原本是建筑垃圾,只能在角落里吃灰。
但是呢,施工团队可不会放过这些“宝贝”。
他们把废弃混凝土块收集起来,经过特殊的加工处理,变成了再生骨料。
这些再生骨料就像重生的小战士,被重新应用到路面基层的铺设中。
这样做,不仅减少了对天然石料的开采,保护了山里的石头小伙伴,还大大降低了工程成本呢。
据不完全统计,再生骨料的使用量占基层材料总量的30%左右,这可真是一笔不小的节约。
环保型沥青的采用。
在铺设路面的沥青选择上,也很有讲究。
传统沥青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释放一些不太友好的气体,就像一个爱抽烟的老烟枪,对环境和施工人员的健康都有点小危害。
于是,施工团队选用了一种新型的环保型沥青。
这种沥青就像是一个清新的小天使,它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很少,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它的耐久性还很不错。
在炎热的夏天,普通沥青路面可能会因为高温变得软趴趴的,而这种环保型沥青路面却能保持良好的状态,减少了后期维修的次数,这也是一种低碳的体现呢,毕竟维修少了,设备和材料的消耗就少了。
2. 施工工艺方面。
温拌沥青技术。
以前在铺设沥青路面的时候,那可是个大火炉似的场景。
热拌沥青需要很高的温度,就像在烤一个超级大的蛋糕,要把烤箱温度开得很高很高。
这样不仅消耗大量的能源,还会因为高温产生更多的温室气体排放。
但是这个工程就不一样啦,他们采用了温拌沥青技术。
这种技术就像是给烤箱装了一个智能温度调节器。
温拌沥青技术可以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进行沥青的搅拌和铺设,能降低能源消耗30% 50%左右呢。
而且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烟雾和有害气体也少了很多,施工现场的空气都变得清新了不少,就像从烟雾缭绕的战场变成了一个小清新的花园。
沥青路面温拌再生技术及工程应用说起沥青路面,大家一定不陌生。
你走过的每一条马路,几乎都是沥青铺设的。
走起来顺滑,开车也舒服,尤其是夏天,路面温暖得很。
可这些路面随着时间推移,不免有点“老态龙钟”了,起伏不平,坑坑洼洼,甚至开车一不小心就掉进个大坑里,真是让人心疼。
这时候,咱们就得想办法修补,甚至重新铺设。
可是,重新铺设新沥青可不便宜,而且还得“浪费”掉老旧沥青。
你说这不是很浪费吗?但幸运的是,科技在进步,新的技术也在不断涌现,尤其是这项——沥青路面温拌再生技术,简直是为大家省心又省钱的一剂良方。
先别着急,温拌再生到底是个啥?简单来说,它就是利用一种特别的技术,把旧的沥青路面拿回来“再生”一遍。
通常来说,修路需要高温加热,沥青一加热,那些原本硬邦邦的旧沥青就能变得像新沥青一样柔软。
但传统的方法需要非常高的温度,得几百度,结果把环境搞得热气腾腾,空气中还满是尘土,既浪费能源又污染空气。
可是温拌再生不一样,它采用的技术能在相对低的温度下进行,再生的过程更环保,对环境的影响小多了。
简直是给地球“减负”呢。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想,温拌再生有这么多好处,那是不是做出来的路面不如新铺的沥青那么坚固?别急,告诉你,温拌再生后的路面,质量一点不比新沥青差,甚至还比很多传统的路面更耐用。
为什么呢?因为再生过程中,路面原材料和新沥青进行了优化组合,混合得非常均匀,强度也更高。
就像是咱们给老路面做了个“美容”手术,重焕青春,质量一等一的好。
不仅如此,温拌再生技术的一个大优势是能节省大量的费用和资源。
你想啊,咱们不需要拆掉老路面再铺设新的,省了运费和施工时间,再加上那些原本要丢弃的沥青还可以再利用,算下来这可是大大的“划算”。
你看,路面一修好,不仅省钱,还能减少资源浪费,做到了环保和经济的双赢。
这种技术简直可以说是“你做我做大家做”,让每个人都能受益。
现在,温拌再生技术在很多地方的道路施工中都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效果也不容小觑。
路面再生新技术
一、前言
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强度高、刚度大、荷载扩散能力强、稳定性好等特点,与沥青路面相比,其施工简单、取材方便、性价比高。
因此,在我国高等级公路、干线公路,尤其是地方道路得到广泛应用,但其致命弱点是损坏后修复困难。
由于路基、路面受力体系的特殊性,传统的修补方法或加铺技术已不能很好的解决旧路面面临的复杂结构问题。
在路面维修处理中,往往是投入大、成效小,存在环境影响、交通干扰、工效低、经济性差和社会影响大等严重问题。
二、旧路面常用的处理方法
与沥青路面相比,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修复比较困难,常用的方法包括“路面快速修补法”、“局部挖除补强法”、“直接加铺罩面法”和“挖除换填法”等。
路面快速修补法
该方法利用快凝材料对路面破损部位进行局部快速修补,适用于局部或表面损坏的修理。
主要方法包括浇筑修补法、灌缝密封法、压浆灌注法、板下封堵法等。
其特点是一次性造价低,适应临时性养护需要。
局部挖除补强法
该方法主要是针对水泥板断裂而采用的补救措施。
该方法是将破损的水泥板挖除,处理基层后,重新铺筑水泥面板。
其特点是适用于局部修理,整体效果差、寿命短。
直接加铺罩面法
该方法为路面“白”改“黑”的主要方法,它是将原有水泥路面经过局部处理作为基层,直接加铺沥青混凝土上面层。
其特点是加铺速度快基层强度高,整体效果好。
缺点是裂缝反射快、使用寿命短。
挖除换填法
作底基层,然后重新加铺面层。
该方法改造较为彻底,但对交通干扰大、工效低、环境污染大、造价高。
三、碎石化再生利用技术的应用目的及范围、意义
(1)目的
1、清除水泥混凝土路面;
2、分离路面中的钢筋;
3、通过完全破坏原有板块来更有效地消除沥青覆盖层中的反射裂缝,提高加铺路面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2)应用范围
1、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改造;
2、高等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改造;
3、港口码头水泥混凝土地面的改造;
4、飞机场水泥混凝土跑道的改造;
5、广场水泥混凝土地面的改造。
(3)意义
1、水泥混凝土碎石化再生利用技术符合节约型社会的发展需要、工程造价低。
经过碎石化技术改造的旧水泥混凝土不需清除,可以直接用做新路的基层,既节约了基层的材料,又节约了资金,减少了浪费,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
2、符合环境保护的发展需要。
经过碎石化改造的水泥混凝土不需清除,避免了
大量白色垃圾的产生,避免了沿途植被的破坏,有利于保护沿途的生态平衡;
3、符合以人为本的理念与传统的旧路改造技术相比,具有施工周期短、交通封
闭时间短,把影响人们的通行减小到最底程度。
(4)DBL 指数与破碎后混凝土路面与原基层强度的影响
1、基层强度损失随断板率的增大先减小,在断板率为47 时达到极值,随着断板率的进一步增大,基层强度的损失开始增大;
2、基层强度损失随断板率的变化十分稳定,断板率从1 变化到100,强度损失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仅相差4%。
3、在路面状况较好的情况下(DBL≤30),碎石化层顶面承载能力的均匀性随随断板率的增大而变差;
4、在路面状况较差的情况下,当30≤DBL≤59 时,碎石化层顶面承载能力的均匀性随断板率的增大先逐步好转;而当DBL≥59时,随着断板率的持续增大,碎石化层顶面承载能力的均匀性反而开始变差;
5、在路面破损状况不是特别严重的情况下(DBL≤77),碎石化层顶面承载能力都具有良好的均匀性。
6、碎石化层顶面回弹弯沉随着断板率的增大而增大,也即原路面基层顶面强度随断板率的增大而减小;
7、原路面基层顶面强度随断板率的变化而变化的幅度不大,当断板率从0 变化到100,碎石化层顶面的回弹弯沉仅增大了22%。
四、加铺路面结构组合确定
旧水泥混凝土碎石化后一般采用沥青混凝土。
如果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则需要将碎石化层作为底基层,然后加铺适当的无机结合料稳定层或以沥青为粘结剂的封层。
沥青加铺层可能采用如下四种方式:
1)直接加铺上、中、下面层的沥青混凝土;
2)加铺沥青稳定碎石基层(主要是开级配沥青碎石基层),然后采用两层面层的型式;
3)加铺抗疲劳层后,再加铺沥青面层;
4)加铺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然后加铺沥青面层。
上述四种基本沥青路面加铺结构分别将碎石化层作为:基层和底基层。
无论何种结构,与碎石化层相接的结构层底面的拉应力或拉应变都是关键的控制因素。
前三种结构相对而言更充分地利用了碎石化层的强度,将其作为承重的主要结构层,承担传递自面层的竖向荷载。
可按表7-1 标准选取结构组合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