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路面再生技术080804

路面再生技术080804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概述利用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概述利用 沥青路面再生利用,能够节约大量的沥青、砂石等原材料,同时有利于处理废料、保护环境。本文根据国内外沥青再生技术的发展应用情况,介绍了旧沥青路面再生施工的几种常用方法,并重点阐述目前应用较多的现场热再生技术的特点和施工工艺。 沥青路面的再生技术,是将旧沥青路面经过翻挖、回收、破碎、筛分后,与再生剂、新沥青材料、新集料等按一定比例重新拌和混合料,使之能够满足一定的路用性能并用其重新铺筑路面的一套工艺技术。 目前我国的公路建设飞速发展,每年投资规模已经超过2000亿元。在90年代以后陆续建成的高速公路已进入大、中修期,大量的翻挖、铣刨沥青混合料被废弃,一方面造成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对于我国这种优质沥青极为匮乏国家来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而且大量的使用新石料,开采石矿会导致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等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按照沥青的设计寿命(15-20年),从现在起,每年有12%的沥青路面需要翻修,旧沥青废弃量将达到每年220万吨之巨,如能加以利用,每年可节省材料费3.5亿人民币,而这个数字是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的。10年以后,沥青路面的大、中修产生的旧沥青混合料将达到1000万吨,届时通过再生利用每年可节约材料费15亿元。否则这些为数巨大的沥青混凝土层翻挖后只能白白的废弃掉,不仅浪费了资源,也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沥青再生技术的研究、推广和相关专用设备的开发,对降低建设成本、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对我们国家的公路建设都有极大的意义,随着我国高等级沥青路面维修养护量不断增加,对沥青路面再生技术有必要加强理论研究,开发合适的再生剂和机械设备,为再生旧料在实际工程中的大量应用奠定基础。 1 国内外研究概况 国外对沥青路面再生利用研究,最早从1915年在美国开始的,但由于以后大规模的公路建设而忽视了对该技术的研究。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后美国对这项技术才引起重视,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广泛研究,到八十年代末美国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用量几乎为全部路用沥青混合料的一半,并且在再生剂开发、再生混合料的设计、施工设备等方面的研究也日趋深入。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在美国已是常规实践,目前其重复利用率高达80%。 西欧国家也十分重视这项技术,联邦德国是最早将再生料应用于高速公路路面养护的国家,1978年就将全部废弃沥青路面材料加以回收利用。芬兰几乎所有的城镇都组织旧路面材料的收集和储存工作。法国现在也已开始在高速公路和一些重交通道路的路面修复工程中推广应用这项技术。 2 旧沥青路面材料的性能 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粘结力较强的沥青材料作结合料,大大增强了矿料间的粘结力,提高了混合

路面再生新技术案例

路面再生新技术 一、前言 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强度高、刚度大、荷载扩散能力强、稳定性好等特点,与沥青路面相比,其施工简单、取材方便、性价比高。因此,在我国高等级公路、干线公路,尤其是地方道路得到广泛应用,但其致命弱点是损坏后修复困难。由于路基、路面受力体系的特殊性,传统的修补方法或加铺技术已不能很好的解决旧路面面临的复杂结构问题。在路面维修处理中,往往是投入大、成效小,存在环境影响、交通干扰、工效低、经济性差和社会影响大等严重问题。 二、旧路面常用的处理方法 与沥青路面相比,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修复比较困难,常用的方法包括“路面快速修补法”、“局部挖除补强法”、“直接加铺罩面法”和“挖除换填法”等。 路面快速修补法 该方法利用快凝材料对路面破损部位进行局部快速修补,适用于局部或表面损坏的修理。主要方法包括浇筑修补法、灌缝密封法、压浆灌注法、板下封堵法等。其特点是一次性造价低,适应临时性养护需要。 局部挖除补强法 该方法主要是针对水泥板断裂而采用的补救措施。该方法是将破损的水泥板挖除,处理基层后,重新铺筑水泥面板。其特点是适用于局部修理,整体效果差、寿命短。 直接加铺罩面法 该方法为路面“白”改“黑”的主要方法,它是将原有水泥路面经过局部处理作为基层,直接加铺沥青混凝土上面层。其特点是加铺速度快基层强度高,整体效果好。缺点是裂缝反射快、使用寿命短。 挖除换填法 作底基层,然后重新加铺面层。该方法改造较为彻底,但对交通干扰大、工效低、环境污染大、造价高。

三、碎石化再生利用技术的应用目的及范围、意义 (1)目的 1、清除水泥混凝土路面; 2、分离路面中的钢筋; 3、通过完全破坏原有板块来更有效地消除沥青覆盖层中的反射裂缝,提高加铺路面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2)应用范围 1、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改造; 2、高等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改造; 3、港口码头水泥混凝土地面的改造; 4、飞机场水泥混凝土跑道的改造; 5、广场水泥混凝土地面的改造。 (3)意义 1、水泥混凝土碎石化再生利用技术符合节约型社会的发展需要、工程造价低。 经过碎石化技术改造的旧水泥混凝土不需清除,可以直接用做新路的基层,既节约了基层的材料,又节约了资金,减少了浪费,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 2、符合环境保护的发展需要。经过碎石化改造的水泥混凝土不需清除,避免了 大量白色垃圾的产生,避免了沿途植被的破坏,有利于保护沿途的生态平衡; 3、符合以人为本的理念与传统的旧路改造技术相比,具有施工周期短、交通封 闭时间短,把影响人们的通行减小到最底程度。 (4)DBL 指数与破碎后混凝土路面与原基层强度的影响 1、基层强度损失随断板率的增大先减小,在断板率为47 时达到极值,随着断板率的进一步增大,基层强度的损失开始增大;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再生利用技术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再生利用技术 一、沥青的老化和再生 再生剂用量的确定应考虑下列因素:旧沥青的黏度、再生沥青的黏度、再生剂的黏度。 目前再生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方法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 再生沥青混合料试验指标有:空隙率、矿料间隙率、饱和度、马歇尔稳定度、流值等。 再生沥青混合料检测项目有: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残留马歇尔稳定度、冻融劈裂抗拉强度比等。 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 掌握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构造特点 一、路基 高液限黏土、高液限粉土及含有机质细粒土,不适用做路基填料。

岩石或填石路基顶面应铺设整平层。整平层可采用未筛分碎石和石屑或低剂量水泥稳定粒料,其厚度视路基顶面不平整程度而定,一般100~150mm. 二、垫层 1.在基层下设置垫层的条件 在季节性冰冻地区,道路结构设计总厚度小于最小防冻厚度要求时,根据路基干湿类型和路基填料的特点设置垫层。 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土质路堑,路基土湿度较大时,宜设置排水垫层; 路基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或不均匀变形时,宜加设半刚性垫层。 2.垫层的宽度应与路基宽度相同,其最小厚度为150mm. 3.防冻垫层和排水垫层宜采用砂、砂砾等颗粒材料。半刚性垫层宜采用低剂量水泥、石灰等无机结合稳定粒料或土类材料。

三、基层 基层应具有足够的抗冲刷能力和较大的刚度,抗变形能力强,坚实、平整、整体性好。 1.基层的作用: ①防止或减轻由于唧泥产生板底脱空和错台等病害; ②与垫层共同作用,可控制或减少路基不均匀冻胀或体积变形对混凝土面层产生的不利影响; ③为混凝土面层施工提供稳定而坚实的工作面,并改善接缝的传荷能力。 2.基层材料的选用原则: 特重交通宜选用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 重交通道路宜选用水泥稳定粒料或沥青稳定碎石; 中、轻交通道路宜选择水泥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或级配粒料。 湿润和多雨地区,繁重交通路段宜采用排水基层。

路基路面实训心得体会

路基路面施工技术实训心得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们两年的大学生活即将告一段落,而在最后的这一个半月里迎来了我们充实而又忙碌的实训。在前面的两周我们实训了桥涵工程及公路与桥梁检测技术,而这周在陈老师和两位王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实训了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虽然才短短的一周,也使我受益匪浅。我体会到每一次实训学到的东西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有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在这为期一周的实训当中,我们对实训路基路面几何尺寸测试方法、路面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回弹仪测定水泥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贝克曼梁测路基路面回弹弯沉试验方法与三米直尺测定平整度试验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充分的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理。在实训期间,不懂得地方有很多,但是在陈老师和王老师仔细讲解下,也都能听懂。虽然有时候有点儿累,但是这种生活真的很充实,有时候我们这组的同学之间互相开点儿玩笑也是一种乐趣,每一次实训也增进了我们之间的友谊。也让我明白了课本上的东西理论性很强,有些地方似懂非懂,而当我们真正的处于实际应用当中过后,在很多的地方就不攻自破,也大大的加深了我们的记忆。然而每一次实训最重要的我觉得不是书本上的知识,而是教会了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我深刻的体会到要想在这个社会上跟好的生存,光凭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的,必须要有团队精神,让我明白一个人的力量再大,有些事情注定不可能完成。 通过对这课程的学习,我对我们长走的路面有了新的认识。也明 白了万事应打好基础,只有牢固的基础,才有强大支撑力量,坚强的后盾。从这门课程我们学会了怎样去更好的设计路基和路面,该如何合理安排它们每层的厚度。怎样把路基路面的排水系统设计好。学习了这门课程后,对路面出现的裂缝也表现出了极大地兴趣。对修筑道路的大概过程有所了解,这些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打下了牢固的理论基础。 而通过这次外业的道路实习,使我们对公路的路基、路面的设计与施工有了一次比较全面的感性认识,进一步理解接受课堂上的知识,使理论在实际的生产中得到了运用。近年来,我国的公路事业特别是高速公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且其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对于从事道路的工作者来说,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 总而言之,作为将要走出学校的学生来说,更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加强实践和设计能力,这样更有利于将来的发展,使自己在此领域内也有所作为! 2010级道桥3班 王润林篇二:路基路面实习报告 班级: 06201 姓名:张文金 专业: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指导老师:武心婷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公路工程系 实习的目的和任务 (一)目的 公路施工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根据该课程的特点专门安排了施工现场实习。通过公路施工现场的感性认识,增进对公路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的理解;通过对施工现场的新技、新工艺、新材料的认识,补充丰富课堂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施工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更重要的是,希望能够通过实习,激发学生对公路桥梁工程专业的热爱,为将来投身到路桥建设的浪潮中做好准备。 (二)任务 实习过程中要求认真听施工技术人员和教师的讲解,结合课堂学习的知识,理论联系实践,积极地提出疑问,主动地向现场施工人员请教,及时记录和整理当天的所见所闻及所感。要求每一位学生详细记录实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极其自己对实习的思考和体会,并整理成实习报告。要求实习报告的条理清楚、字迹工整,并能明确地反映本次实习的收获。 英达热再生公司—沥青路面热再生技术特点、施工工艺

现场冷再生技术在公路沥青路面中的应用

现场冷再生技术在公路沥青路面中的应用 摘要:近几年,我国公路事业快速发展,新建改建公路通车里程逐年递增,随着公路使用年限延长,路面破损、承载力不足等问题逐渐加重,旧路面的大中修护工作已刻不容缓地摆在公路养护部门的面前。本文结合现阶段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应用前景,重点对沥青路面的现场冷再生技术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冷再生技术;施工程序;配合比设计;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事业的发展,公路养护维修也渐进高潮,沥青路面再生利用问题日渐受到重视,成为研究热点。现场冷再生技术具有施工简便、降低工程造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优点,在养护改造工程中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1路面再生利用技术的意义及应用前景 进入新的世纪以来,我国公路发展和建设突飞猛进,每年以2000亿元的投资规模飞速发展,新建道路的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随着交通运输负荷的增加,一些路面相继出现了变形、车辙、磨损、裂纹等病害,其危害是普遍的,代价是高昂和危险的,对于这样一些路况老化、恶化严重的路面进行维修改造迫在眉睫。 按照我国目前传统的重建翻新道路的方法,一方面把废弃的沥青混合料或水泥混凝土废料从工地运出去,到指定地点进行填埋和堆放,反过来又从各处把新材料运到施工现场,不仅浪费材料也耗费运输资金,尤其在城市道路重建翻新中,由于交通堵塞,即使是市内近距离进行材料运输也十分昂贵。 同时从环保方面考虑,废弃材料的处理也是一个耗费资金并且十分困难的问题。而采用路面再生技术翻新路面,可以快速经济地完成重新改造任务,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解决公路交通自身的环境问题,还可以利用大量的废弃材料,保存资源,节省运输成本和费用,一举数得,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和发展前景。 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研究、推广与应用被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成为公路建设的一个新热点。 2沥青路面现场冷再生技术 2.1现场冷再生技术的适用条件和要求 1)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可以用于旧有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大中修工程。 2)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只适合在路基未被破坏的路面结构改造中

浅析公路路面材料的循环利用再生技术1

浅析公路路面材料的循环利用再生技术 南京市溧水区公路管理站杨和华 摘要:随着我国公路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在90年代以后陆续建成的高速公路已进入大、中修期,在维修过程中废弃的混合料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的浪费。再生技术将废弃材料重新再生利用,可以变废为宝,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优化路面组合形式,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关键词:路面材料再生技术 2012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410万公里。工程施工过程中占用大量土地、污染周边环境,资源吉大浪费,采用再生技术,使旧料重新利用,保护环境。 1.国内外路面材料的循环利用研究现状 20世纪初在国外就有大量的学者对路面再生技术进行了相关研究。70年代中期,德国就已经将路面废料全部加以利用。美国先后出版了《路面再生指南》、《沥青路面再生基础手册》,苏联先后出版了《沥青混合料废料再生利用技术》、《旧沥青混合料废料再生利用技术准则》、《再生路用沥青混凝土》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也已经对路面再生技术进行了相关研究,利用废料来修便道、人行道。1983年建设部下达了“废旧沥青混合料再生利用”课题。2008年出版了《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近年来我国多条高速公路采用热再生技术,并对冷再生技术展开了研究和应用。 2.公路路面材料的循环利用技术 2.1冷再生技术 冷再生技术是常温下连续完成旧路(面层和基层)铣刨、破碎、添加再生材料、拌合、摊铺、碾压等作业过程,重新形成具有一定承载能力的结构层的一种工艺。冷再生技术能够节省能源、较环保、路面结构改善效果好、对现有交通影响较小、经济效益高。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是一种新型环保型筑路技术,在常温下充分利用原有路面材料对路面进行大修改造,已达到减少对新的筑路材料的需求和能源消耗,节约投资的目的。

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

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 6月18日,沪宁高速公路上海段大中修工程首次采用国际先进的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进行表面作业,该设备和技术由上海浦东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耗巨资从国外引进,并于去年年底在浦东的几条主要公路上得到了成功应用。据悉,采用国际先进的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设备和技术对高等级公路进行大面积表面再生作业,在国内尚属首次。 沪宁高速是京沪高速公路的一部分,是国内道路交通的黄金通道,保证它的高效安全运行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意义。沪宁高速公路自1996年建成通车以来,其交通流量不断增大。目前,沪宁高速公路的日交通流量已达5万辆,大大超过了其设计通行能力。而且,在沪宁高速公路上通行的超载车辆越来越多,加之该路段又处于长江三角洲降水较多地区,道路受水损破坏较为严重。沪宁高速公路上海段,出现了车辙、裂缝、麻面、泛油、坑槽、松散、沉陷、翻浆等病害,严重影响了行车速度和安全,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为改善现状,上海浦东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根据上海市市政工程局和上海市公路管理处大力推行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的要求,对沪宁高速上海段的病害路面采用国际先进的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进行修复,全面恢复病害路面的外观和路用性能。 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利用技术是浦东路桥公司耗巨资从国外引进的一种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等级沥青路面养护技术,它经济、高效、快速、环保、节约,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沥青路面表面层出现裂缝、泛油、磨损、车辙、坑槽等病害或路用性能下降时,使用先进的现场热再生机组,就地加热旧路面,耙松、收集旧料(RAP),增加适当的新拌沥青混合料、再生剂进行机内热搅拌,随即摊铺,熨平,辗压,即可快速开放交通,是一种连续式的现场热再生作业方式。在沪宁高速上海段施工现场看到,浦东路桥先进的热再生机组以每分钟3米的速度缓缓驶过待维修的旧沥青路面后,一条崭新的路面就呈现在我们面前,两小时后就可以开放交通。 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的优点在于:能保存骨料的的完好,保留沥青的组成及性能,100%地利用旧料。而传统的工厂再生法只能利用40—50%旧料。先

就地冷再生技术优点 (2)

就地冷再生技术优点 2013-3-18 15:47:08 浏览:4次就地冷再生施工技术具有诸多优点,概括起来可归纳为以下5点: (1)成本低道路就地冷再生由于全部利用了旧的铺层材料,从而减少了道路维修或改造时旧铺层材料的挖起运输、废置和新材料的购置,节约能源,从而导致成本大幅度下降。据国外施工资料介绍,与在旧铺层上加铺新料的维修方法相比,浅层就地再生约可降低成本20,深层就地冷再生约可降低成本46; (2)效率高道路就地冷再生机械施工一次性可以完成铣刨、破碎、添加、拌和及摊铺,从而简化了施工程序,缩短施工工期。使用就地冷再生机械,每天施工可完成5000~8000m2的工作量。创造了道路改造快速施工的一里程碑; (3)质量好就地冷再生可以根据不同道路旧铺层材料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选择不同的添加剂,配比准确,可以保证再生材料的优秀品质和施工质量,形成施工成型厚而均匀的粘结层,从而保证了维修后道路的使用期限,使再生后的沥青路面与新铺沥青路面性能基本相当。同时由于对旧材料进行重复利用,施工过程中路面的几何线形及厚度能得到很好地保持; (4)污染少使用传统的道路维修方法,沥青路面废弃量十分巨大,对环境造成污染大量新材料的开采,也会造成资源减少和环境的破坏。采用冷再生技术则可完全避免上述问题。由于旧料得以充分再生利用,从而大大减少了新筑路材料的开采量;也不存在旧料的运输与存放问题,是一项绿色环保技术。它不仅可以节约大量投资,更有利于环境保护,因此被人们称之为“绿色”施工技术; (5)干扰低冷再生施工的特点是大型机械,密集施工,将因施工而造成的交通干扰降到了最低。该机械具有封闭式自动控制添加系统,可以防止粉尘飞扬,有利于文明施工。不像新建道路施工项目那样,许多施工可在整个工地同时进行,冷再生施工只是集中在一定特定的区域。整个冷再生机械组合可以处于同一条车道内,不影响另一条车道车辆通行,可进行开放式施工,特别适用于交通量较大或路宽较窄情况下的道路的施工。 就地冷再生技术的优越性,必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会越来越大。它的发展空间也会非常巨大。这种客观实际的存在是使得就地冷再生技术受到认同并且得到快速发展的原始动力 沥青路面再生利用,能够节约大量的沥青、砂石等原材料,同时有利于处理废料、保护环境。本文根据国内外沥青再生技术的发展应用情况,介绍了旧沥青路面再生施工的几种常用方法,并重点阐述目前应用较多的现场热再生技术的特点和施工工艺。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 介绍了国内外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应用SLY,从材料和机械设备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各种再生方式特点,并对各种再生方式的适用性和应用细节进行了评价;进一步分析了再生技术的应用方案及发展趋势;总结了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应用的关键点,提出应当结合路面管理系统和其它养护技术进行再生技术的有效实施,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符合中国道路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通过重复利用沥青混合料,达到节约资源、降低工程造价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并还能彻底消除原有路面的拥包、车辙和松散等病害对上层沥青混凝土的影响,还可以对基层病害进行适当处理。根据世界银行的调查,路面质量下降40%时需花费1美元进行修复,若因为修复不及时而导致路面质量损失了80%,此时需要花费4~5美元进行修复,路面状况与时间的关系。为了使路面保持在良好的路用性能状态,必须及时进行修复以保持路面在一个特定的状况。 路面再生的种类很多,根据沥青再生和回收协会ARRA (Asphalt Recycling and Reclaiming Associ-ation)的定义,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可分五种方法:(1)厂拌热再生(Hot Recycling); (2)就地热再生(Hot In-place Recycling); (3)冷再生(Cold Recycling);(4)全深度再生(Full Depth Reclamation); (5)冷铣刨(Cold Milling)。通常按照再生方式和地点的不同分为: (1)厂拌热再生(Hot In-plant Recy-cling); (2)就地热再生(Hot In-place Recycling);(3)厂拌冷再生(Cold In-plant Recycling); (4)就地冷再生(Cold In-0place Recycling)。 1 国内外再生技术应用现状 1.1国外再生技术应用现状 国外对沥青路面再生利用研究,最早是从1915年在美国开始的,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后美国对这项技术才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迅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至80年代底美国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用量几乎为全部路用沥青混合料的一半,并且在再生剂开发、再生混合料设计、施工设备等方面的研究也日趋深入,

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简介

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简介 沥青道路就地冷再生属于道路维修、改造的范畴,它主要解决沥青路面面层和基层破损的问题。具体讲,道路冷再生是指充分利用现有沥青道路旧铺层材料(面层与基层)必要时加入部分新骨料,并按比例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水泥、泡沫沥青、乳化沥青、石灰、粉煤灰等)在自然环境温度下就地连续地完成材料的铣刨、破碎、拌和、整平及压实成型,从而修筑出具有所需性能质量的新底面层或新基层的作业过程。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就地冷再生具有诸多的优点: 1、工序简单。由于原有旧路面的材料全部被就地利用,省略了挖掘、外运、场内加工及回填等一系列工作,使得施工工序简化。 2、可以不中断交通。由于就地冷再生工序简单,投入现场的施工设施较少,对交通干扰反应不敏感,故可以分车道施工。 3、成本较低。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由于旧的道路材料得以全部利用,随着再生层厚度的不同,大致可以降低成本20%~46%。 4、生产效率高。就地冷再生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除了个别严重的坑槽需要简单的预处理外,其余路面均不需要任何处理。充分地利用了作业时间,因此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经过我们的实地测定,一台维特根再生机,在组织合理的情况下,每天可以再生路面5000㎡以上。 5、质量控制精准。含水量由冷再生机电脑自动控制,能够在最佳含水量的情况下压实,达到最佳密实效果。 6、工艺先进。泡沫沥青提高了剪切强度,降低了水敏感性。强度特征接近半钢性材料,但又具有柔性性质和良好的抗疲劳特性,有效地减少反射裂缝。

7、行业标准明确。交通部已于2008年7月1日施行《公路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规范》。这为今后沥青路面冷再生的施工提供了指导性依据和检测标准。 8、保护环境和资源。因为旧料得以全部就地利用,减少了新材料的开采,也不存在旧料运输和废料随意弃放的问题,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因此被人们称之为绿色施工技术。 就地冷再生技术的主要施工机具为集铣刨破碎与拌和为一体的冷再生机。市公路管理处分别于2002年、 2005年引进了当时世界范围内最先进的德国维特根WR2500冷再生机和CR2200冷再生机各一台,并计划于今年5月购臵WR20 00冷再生机一台。自2002年至今我单位累计完成水泥冷再生280万㎡,泡沫沥青冷再生1.5万㎡。通过近八年的冷再生施工作业,我们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施工工艺,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上始终走在同行业的前列。由于沥青路面冷再生节约了大量的建设和养护资金,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在强调可持续发展及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公路的今天,进一步推广路面冷再生技术,对我国公路的建设发展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冷再生工艺的优越性,必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会越来越显著,它的发展空间也会非常巨大。

浅述沥青路面的就地冷再生技术

浅述沥青路面的就地冷再生技术 摘要:沥青路面的就地冷再生技术通过重复利用原路面基层与面层材料,可达到缩短工期、节俭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降低工程造价的目标。随着人们对环保、社会效益的关注及技术的进步,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将牢固立足于公路施工工艺的竞争行列之中。 关键词: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意义施工工艺优缺点 随着公路事业的飞速发展,已有公路等级的升级改造与沥青路面维修养护量的不断增加,国家对环境污染、再生资源的重视与利用,公路建设已经开始由原来的建设为主的发展阶段步入建养并重的发展阶段,建设、维修、重建和升级改造的任务交织在一起。就地冷再生作为一种新兴的施工技术,近几年来,在我国推广普及速度很快,但由于目前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及科学的设计方法和机械设备的支持,我国再生旧料并没有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大量应用。新时期公路建设提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注重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并举以及使公路发展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新理念,所以有必要对沥青路面旧料实用再生技术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将针对就地冷再生技术的施工工艺、优缺点及发展意义进行探讨。 一、就地冷再生技术的施工工艺 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是利用现有旧路面层和部分基层的材料,按照新的设计要求,选择性地掺入适量的骨料,遵照一定比例加入水泥、石灰、粉煤灰、泡沫沥青和乳化沥青等添加剂和适量的水,在自然环境状态下就地连续地完成旧沥青路面的铣刨、破碎、拌和和摊铺,然后进行找平及压实,最终形成一种特别级配的道路基层或底基层的技术。施工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专用再生机械在就地铣刨、破碎、加入新料(包括乳化沥青或其它再生剂、稳定剂,必要时还要加入集料)、拌和、摊铺和预压,再由压路机进一步压实。这种再生路面主要用于低等级公路路面和高等级公路路面基层(但将会提高路面高程),不适用于高级路面的面层,一般用于二级以下的公路。另一种方式是在旧路面上洒布再生剂封层,再生剂能渗入路面5~6mm,恢复表层被氧化沥青的活性,并形成抵抗燃油泄漏的封层,可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2~3年。这种再生方式其实属于道路维修、改造的范畴,不仅适用于高等级公路的维修与改造,也适用于一般道路及乡村道路的维修与改造,它主要解决沥青路面上基层破损的问题。 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⑴水泥用量和混合料级配按设计要求控制准确。要准确控制水及水泥剂量和拌和均匀性,确保其强度和稳定性。加水量应根据试验混合料含水量确定,含水量一般不宜大于最佳含水量。 (2)原路面初步整平与整修,施工前需将原路面清扫干净,破碎深度为设计厚度的3/4,。对于高出原路面设计标高5cm以上的拥包、波浪等部位要进行

国外 沥青路面再生 研究现状

国外沥青路面再生研究现状 废旧沥青路面材料再生利用的试验研究,最早是1915年在美国 开始进行的,但以后由于大规模的新路建设,对这项技术没有引 起足够的重视,故早期进展缓慢。1973年由于石油危机的爆发,燃油供应困难,而且由于严格的环保法制,又使砂石材料的生产 受到限制,导致了建设资金的减少和筑路材料的供应不足。作为 解决上述问题和困难的一个重要对策,废旧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 利用才又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其后,随着铣刨机械与鼓筒式拌和 装置等筑路机械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沥青再生技术研究与应用 发展很快,国外开始大规模推广应用沥青再生技术。至20世纪 80年代,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技术已趋于成熟,美、德、日、英等国相继颁发了一系列的技术手册、指南和规范,并出版了大量 研究成果。20世纪90年代后,沥青再生技术进一步发展,在亚 太地区也得到普遍应用。根据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统计,到 1995年25个州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用量就达到近2亿吨,差不 多为全国路用沥青混合料的一半。1981年美国交通运输研究委 员会编制出版了《路面废料再生指南》,同年美国沥青协会出版 了《沥青路面热再生技术手册》,1983年又出版了《沥青路面 冷拌再生技术手册》。这表明美国的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己经达到 了相当成熟的地步。美国现在每年约有3.2~7.8亿吨的废料在公路工程中通过取代筑路新材料得到了再利用,而在上世纪90年 代中期这一数字仅为3.175亿吨,而且其中2.9亿吨是作为回用骨料,非骨料废料回用量很小。在过去十年里,美国政府和公路 部门为提高再生材料的利用水平采取了不少措施。美国联邦政府 环境会议的决议鼓励各州政府在利益互惠的原则下,就公路建设 中使用再生材料开展洲际合作,联邦公路局参加了国际经合组织" 道路工程再生材料战略计划"的工作,它还支持了若干个这方面的 研究项目,如"废料与工业副产品在工作建设中的应用指南","废 料与再生材料资源数据库"等。美国国家环保局决定,在联邦政府 的政策指导下,全面地拓展如煤渣、粉煤灰、矿山粉屑、工业炉

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经验

精心整理 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 6月18日,沪宁高速公路上海段大中修工程首次采用国际先进的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进行表面作业,该设备和技术由上海浦东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耗巨资从国外引进,并于去年年底在浦东的几条主要公路上得到了成功应用。据悉,采用国际先进的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设备和技术对高等级公路进行大面积表面再生作业,在国内尚属首次。 沪宁高速是京沪高速公路的一部分,是国内道路交通的黄金通道,保证它的高效安全运行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意义。沪宁高速公路自1996年建成通车以来,其交通流量不断增大。目前,沪宁高速公路的日交通流量已达5万辆,大大超过了其设计通行能力。而且,在沪宁高速公路上通行的超载车辆越来越多,加之该路段又处于长江三角洲降水较多地区,道路受水损破坏较为严重。沪宁高速公路上海段,出现了车辙、裂缝、麻面、泛油、坑槽、松散、沉陷、翻浆等病害,严重影响了行车速度和安全,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为改善现状,上海浦东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根据上海市市政工程局和上海市公路管理处大力推行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的要求,对沪宁高速上海段的病害路面采用国际先进的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进行修复,全面恢复病害路面的外观和路用性能。 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利用技术是浦东路桥公司耗巨资从国外引进的一种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等级沥青路面养护技术,它经济、高效、快速、环保、节约,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沥青路面表面层出现裂缝、泛油、磨损、车辙、坑槽等病害或路用性能下降时,使用先进的现场热再生机组,就地加热旧路面,耙松、收集旧料(RAP),增加适当的新拌沥青混合料、再生剂进行机内热搅拌,随即摊铺,熨平,辗压,即可快速开放交通,是一种连续式的现场热再生作业方式。在沪宁高速上海段施工现场看到,浦东路桥先进的热再生机组以每分钟3米的速度缓缓驶过待维修的旧沥青路面后,一条崭新的路面就呈现在我们面前,两小时后就可以开放交通。 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的优点在于:能保存骨料的的完好,保留沥青的组成及性能,100%地利

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终审稿)

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技 术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 6月18日,沪宁高速公路上海段大中修工程首次采用国际先进的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进行表面作业,该设备和技术由上海浦东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耗巨资从国外引进,并于去年年底在浦东的几条主要公路上得到了成功应用。据悉,采用国际先进的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设备和技术对高等级公路进行大面积表面再生作业,在国内尚属首次。 沪宁高速是京沪高速公路的一部分,是国内道路交通的黄金通道,保证它的高效安全运行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意义。沪宁高速公路自1996年建成通车以来,其交通流量不断增大。目前,沪宁高速公路的日交通流量已达5万辆,大大超过了其设计通行能力。而且,在沪宁高速公路上通行的超载车辆越来越多,加之该路段又处于长江三角洲降水较多地区,道路受水损破坏较为严重。沪宁高速公路上海段,出现了车辙、裂缝、麻面、泛油、坑槽、松散、沉陷、翻浆等病害,严重影响了行车速度和安全,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为改善现状,上海浦东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根据上海市市政工程局和上海市公路管理处大力推行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的要求,对沪宁高速上海段的病害路面采用国际先进的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进行修复,全面恢复病害路面的外观和路用性能。 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利用技术是浦东路桥公司耗巨资从国外引进的一种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等级沥青路面养护技术,它经济、高效、快速、环保、节约,具有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沥青路面表面层出现裂缝、泛油、磨损、车辙、坑槽等病害或路用性能下降时,使用先进的现场热再生机组,就地加热旧路面,耙松、收集旧料(RAP),增加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 介绍了国外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应用SLY,从材料和机械设备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各种再生方式特点,并对各种再生方式的适用性和应用细节进行了评价;进一步分析了再生技术的应用方案及发展趋势;总结了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应用的关键点,提出应当结合路面管理系统和其它养护技术进行再生技术的有效实施,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符合中国道路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通过重复利用沥青混合料,达到节约资源、降低工程造价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并还能彻底消除原有路面的拥包、车辙和松散等病害对上层沥青混凝土的影响,还可以对基层病害进行适当处理。根据世界银行的调查,路面质量下降40%时需花费1美元进行修复,若因为修复不及时而导致路面质量损失了80%,此时需要花费4~5美元进行修复,路面状况与时间的关系。为了使路面保持在良好的路用性能状态,必须及时进行修复以保持路面在一个特定的状况。 路面再生的种类很多,根据沥青再生和回收协会ARRA (Asphalt Recycling and Reclaiming Associ-ation)的定义,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可分五种方法:(1)厂拌热再生(Hot Recycling); (2)就地热再生(Hot In-place Recycling); (3)冷再生(Cold Recycling);(4)全深度再生(Full Depth Reclamation); (5)冷铣刨(Cold Milling)。通常按照再生方式和地点的不同分为: (1)厂拌热再生(Hot In-plant Recy-cling); (2)就地热再生(Hot In-place Recycling);(3)厂拌冷再生(Cold In-plant Recycling); (4)就地冷再生(Cold In-0place Recycling)。 1 国外再生技术应用现状 1.1国外再生技术应用现状 国外对沥青路面再生利用研究,最早是从1915年在美国开始的,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后美国对这项技术才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迅速在全国围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至80年代底美国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用量几乎为全部路用沥青混合料的一半,并且在再生剂开发、再生混合料设计、施工设备等方面的研究也日趋深入,

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技术(多锤头破碎)

目录 一、前言 (1) 二、旧路面的破损分析 (2) 三、旧路面常用的处理方法 (3) 四、旧水泥路面破碎及再生利用技术方案 (4) 五、旧水泥路面效益分析 (7) 六、应用案例 (8)

一、前言 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强度高、刚度大、荷载扩散能力强、稳定性好等特点,与沥青路面相比,其施工简单、取材方便、性价比高。因此,在我国高等级公路、干线公路,尤其是地方道路得到广泛应用,但其致命弱点是损坏后修复困难。由于路基、路面受力体系的特殊性,传统的修补方法或加铺技术已不能很好的解决旧路面面临的负责结构问题。在路面维修处理中,往往投入大、成效小,存在环境影响、交通干扰、工效低、经济性差和社会影响大等严重问题。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和再生利用技术汇集了交通运输部重点科研项目《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自主研发了多锤头和门板式破碎设备,为解决水泥混凝土路面复杂的结构和受力问题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典型病害图例及说明 断板: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施工养生期或正常使用过程中在无切缝处产生裂缝,经发展使整块混凝土板块断裂形成两块或两块以上不规则的现象。 纵缝:路面沿着公路纵向产生裂缝的现象。 角损:路面面板边角处损坏的现象。 错台:面板接缝处相邻两块板垂直高差在8mm 以上出现的竖向相对位移的现象。 沉降:路面连续数块板下沉,低于相邻路面板平面的,深度在3cm 以上 的 断板 纵缝 角损 错台 网裂 脱空 剥蚀 沉降

下沉。 网裂:路面表面产生纵横交错呈网状的较小裂缝。 脱空:基层材料形成泥浆从接缝处或板边缘挤出,板底出现脱空的现象。 剥蚀:路面由于车辆碾压、风化、侵蚀等原因使面板剥落的现象。 路面破损后的影响 路面平整度降低,影响行车舒适性; 消弱公路整体强度,诱发其它病害; 面板渗水,导致路基毁损,缩短公路使用寿命; 路面坑洼不平,影响车辆操纵稳定性和行车安全。 二、旧路面的破损分析 旧路面的破损类型主要有:面板破碎、裂缝类;变形类;接缝损坏类;表面损坏类。其中多是由水泥混凝土面板和路基特性引起的。水泥混凝土面板破裂或断裂的主要是早期干缩裂缝和后期温胀、荷载等应力作用导致的疲劳或拉裂破损不断延伸所致。 干缩与早期裂缝的关系 由于水泥稳定特性,在早期(养生期)水泥强度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到28天后达到最大。而收缩张拉应力则快速增长并很快达到最大。一般来说,水泥混凝土面板干缩裂缝主要产生在养生期间,而面板后期裂缝主要是温度变化和荷载作用所引起的裂缝。 温胀与面板裂缝的关系 面板受温度变化会产生热胀冷缩,相邻板与路基间会产生不同步的位移和应力作用,受变形空间和应力集中的影响可导致面板的拉裂或隆起。当温度降低所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原理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原理 旧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就是将旧沥青路面经过路面再生专用设备的 翻挖、回收、加热、破碎、筛分后,与再生剂、新沥青、新集料等按一定 比例重新拌和成混合料,满足一定的路用性能并重新铺筑于路面的一整套 工艺。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分类 1、再生技术按温度要求可分为冷再生和热再生。 2、热再生又可分为就地热再生、厂拌热再生。 3、冷再生又可分为厂拌冷再生、就地冷再生、全深式再生。 厂拌热再生Hot Recycling 厂拌热再生技术是将旧沥青混凝土路面铣刨后运到沥青混合料拌 和场(厂),通过破碎、筛分(必要时),并根据旧料中沥青含量、沥青老 化程度、集料级配等情况,掺入一定数量的新集料、新沥青、再生剂(必 要时)等进行热态拌和,使混合料达到规定的各项指标,并按热拌沥青混 合料的施工工艺重新铺筑路面。 就地热再生 Hot In-Place Recycling 就地热再生技术(?就地热再生)是指利用专用的就地热再生设备, 对沥青路面进行现场加热、翻松,掺入一定数量的新集料、新沥青、再生 剂等,经混拌、摊铺、碾压等工序, 一次性实现对表面一定深度范围内(一 般不超过6cm)的旧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的一种技术。 场(厂)拌冷再生 Cold Recycling 场拌冷再生技术是将旧沥青路面铣刨后运到沥青混合料拌和场(厂) , 通过破碎、筛分(必要时) , 并根据旧料中沥青含量、沥青老化度、集料 级配等指标, 掺入一定数量的新集料、再生结合料(乳化沥青、泡沫沥青等)、再生剂(必要时)进行常温拌和,使混合料达到规定的各项指标,

按常温沥青混凝土的施工工艺重新铺筑,形成路面基层或者下面层的一种技术。 就地冷再生 Cold In-PlaceRecycling 就地冷再生技术是指利用专用的就地冷再生设备,对沥青路面进行现场冷铣刨,掺入一定数量的新集料、再生结合料(乳化沥青、泡沫沥青、水泥、消石灰等)、再生剂(必要时),经混拌、摊铺、碾压等工序, 一次性实现对表面一定深度范围内的旧沥青路面再生,形成路面基层或下面层的一种技术。 全深式再生 Full Depth Reclamation 将沥青层和部分基层材料同时进行就地冷再生,形成路面基层的一种技术。全深式再生实际上是就地冷再生的一种,只不过是再生厚度范围内包含了部分基层。国内全深式再生工程的再生结合料绝大部分采用水泥,个别采用乳化沥青和泡沫沥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