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归脾汤的功效与作用
- 格式:docx
- 大小:18.75 KB
- 文档页数:10
龙源期刊网 归脾汤:益气养血,健脾养心作者:代晓琴来源:《大众健康》2018年第10期失眠、工作压力大、月经不调、健忘、全身不适、情绪低落等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问题。
除了自身心理调节以外,有良方一剂可帮患者解决烦恼和担忧。
归脾汤,最先是南宋医家严用和提出的,其为南宋庐山人,宝佑元年(1253年),集临证三十余年之经验,著成《济生方》十卷,刊刻于世。
但是严用和的归脾丸、汤的方子并不完整,到了明代的时候,太医薛立斋又增加了两味药:当归和远志,从而组成了我们今天见到的归脾汤。
举个例子读者可能就会比较直观地认识这个方剂。
某男性患者,34岁,出现不明原因头晕1个多月,没有感冒以及高血压、心脏病的病史。
头颅影像学检查也无异常。
医生查体见患者面色萎黄,舌质淡;诊脉,脉细无力,不像一个壮年男性的脉象。
后家属表示,患者极其敏感,经常胡思乱想,甚至影响睡眠,食欲也差。
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统血,思虑过度,心脾气血暗耗,脾气亏虚则体倦、食少;心血不足则见面色黄,舌质淡、脉细均属气血不足之象。
上述诸症虽属心脾两虚,却是以脾虚为核心,气血亏虚为基础。
脾为营卫气血生化之源,面色萎黄提示这是脾血亏虚之像。
那么,什么药物可以滋养脾血呢?当属归脾汤。
医生给予患者归脾汤为主方7剂。
患者二次就诊时,面色较前大有好转,且自诉基本无头晕现象,睡眠情况也有改善。
家属对患者的改变表示很惊讶,且患者愿意跟家人互动与交流,性情较前开朗。
这当属于归脾汤的功劳,因为它具有治疗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的功效。
在中医里面,脾的功能很多。
第一,脾具有对各种食物的消化吸收、谷食精气的转运输送及转化作用。
简单说就是帮助吸收食物精微物质。
第二,脾主统血,指脾有统摄血液在脉中正。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归脾汤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导语:归脾汤是一种中药,也是一种养生食物,往往在服用归脾汤的时候,可能会加入大枣,或者是加入生姜。
归脾汤这种中药,最主要的功效就是健脾养归脾汤是一种中药,也是一种养生食物,往往在服用归脾汤的时候,可能会加入大枣,或者是加入生姜。
归脾汤这种中药,最主要的功效就是健脾养心以及益气补血。
有的朋友可能晚上睡觉失眠,还有的朋友容易忘事情,或者平时身体感觉到倦怠,食欲不好,这个时候就可以服用归脾汤来缓解症状。
下面来介绍一下归脾汤的功效和作用。
归脾汤是一种常用中成药,由党参、白术、黄芪、龙眼肉、酸枣仁、木香、当归、远志、甘草、茯苓、大枣、生姜共12味中药组成。
具有健脾养心、益气补血的功效,适用于食少体倦、面色萎黄、健忘失眠、心悸及各种出血等症。
经常被用于治疗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等。
近年来发现,归脾汤还有不少新用途。
神经衰弱。
归脾汤治疗气血两虚的神经衰弱,耳鸣、失眠及精神倦怠等症状明显得到改善。
窦性心动过缓及阵发性心动过速。
归脾汤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双向调节效应,可治疗气血两虚窦性心动过缓及阵发性心动过速。
更年期综合征。
用归脾汤治疗气血两虚的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有显着疗效。
脑外伤综合征。
以归脾汤为主辅以西药,治疗脑外伤综合征。
其实归脾汤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养心安神,当然兼具有其补气补血的作用。
比如有的人气血亏虚,或者是平时经常劳累,精力不是特别好,亦或者是,平时心情很烦躁,总是思虑过度,这个时候服用归脾汤,能够让我们很快地焕发出精神和活力。
归脾汤加减方有哪些?归脾汤名医心悟与加减经验归脾汤归脾汤用术参,归草茯神远志随;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性粹健忘便可却,肠风炉漏总能匪。
(一)归脾汤的组成与功效归脾汤由黄芪、酸枣仁、龙眼肉各12克,白术、茯神、当归各9克,人参、木香、远志各6克,炙甘草3克,大枣5枚,生姜3片组成。
水煎服。
本方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效。
是主治心(血)脾(气)两虚症的首选方剂。
临床应用以心悸怔忡、健忘失眠、面色萎黄、便血及崩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为其辨治之要点。
但邪热内伏及阴虚脉数者忌用。
凡属心脾气血两虚和脾不统血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神经衰弱、心脏病、失眠、头晕、白细胞减少、脑外伤后遗症、脱发、特发性水肿等病症,用治有效。
(二)加减方法①用于崩漏下血而偏寒者,加艾叶炭、炮姜炭,以温经止血。
②若崩漏下血而偏热者,加生地炭、阿胶珠、棕榈炭,以清热止血。
③月经淋漓不止,加山萸肉、五味子,以养肝收涩止血。
④严重失眠,加磁石、龙骨,以重镇安神。
(三)名中医用方心悟雍履平(安徽天长市中医院主任医师)余取归脾汤(太子参30克,黄芪、当归、白术、茯神各15克,酸枣仁20克,甘草、远志、龙眼肉各10克,木香6克)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加熟地黄30克,麦冬10克,滋阴补精,加菖蒲、制胆南星各6克,郁金10克,丹参20克,生龙骨、生牡蛎各20克,以增强化痰祛淤,安魂定魄之力。
临床用于治疗抑郁性神经症,奏效颇佳(摘自《临证验方治疗疑难病》第74页)。
陈泽霖(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另一体会为不能用当归,当归虽说能引血归经,但因其气味辛温,用后反增出血,故以不用为好。
对于月经持续不断漏下,常用归脾汤去当归,酌加益母草、仙鹤草,有的只需服用1~2剂,即可止血,在临床上不妨一试(摘自《名医特色经验精华》第223页)。
刘炳凡(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研究员)对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过多,形成崩漏,腹痛有凝块,淋漓不断,或经期延长出现气血两虚症状),以归脾汤为主,加蒲黄炭、五灵脂炭各10克,荆芥炭5克。
归脾汤出处原文
摘要:
1.归脾汤的出处
2.归脾汤的组成
3.归脾汤的功效
4.归脾汤的应用
正文:
归脾汤是中医学中一种非常著名的汤剂,其出处可追溯到明朝的《景岳全书》。
这本书由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所著,其中记载了归脾汤的配方和功效。
归脾汤的组成主要由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等药材组成。
这些药材的组合,旨在通过益气健脾、养心安神的作用,达到治疗心脾两虚的目的。
归脾汤的功效主要体现在治疗心悸、失眠、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在中医理论中,心脾两虚会导致上述症状的出现,而归脾汤正是针对这一病理机制而设。
归脾汤的应用主要针对心脾两虚的病人,这类病人通常会出现心悸、失眠、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对归脾汤进行适当的加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加味归脾汤的标准配方
归脾汤主要由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炒)、远志,以及龙眼肉、酸枣仁(炒)、人参、木香、甘草这几味中药材组成,还可加入生姜、大枣等一同煎服。
归脾汤中人参、黄芪、白术和甘草均为甘温之品,可以补脾益气以生血,使气血旺而血生。
当归、龙眼肉甘温补血养心;茯苓、酸枣仁、远志可以宁心安神;木香辛香而散,可理气醒脾,与大量益气健脾药配伍。
搭配生姜、大枣可调和脾胃,以资化源。
此类药物共同作用可益气补血、健脾养血,常可用于健忘失眠、盗汗、面色萎黄等心脾气血两虚之证。
此外,当患者出现便血、崩漏、脉细弱等脾不统血证时,也可以使用该汤剂进行调理。
但建议日常避免盲目服用归脾汤,以免药物剂量掌握不当,危害机体健康。
应用归脾汤时应注意合理饮食,避免摄入辛辣、寒凉之物,如辣椒、冰淇淋等,以免影响药效。
归脾汤的功能主治介绍归脾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由多种中草药组成。
它在中医理论中被广泛应用于调理脾胃的功能,具有多种主治功效。
功能主治以下是归脾汤的功能主治:1.补脾益气:归脾汤具有补益脾气的作用,可以改善脾胃功能不足的症状。
脾胃功能不足常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归脾汤可以通过增强脾胃的功能来改善这些症状。
2.健脾和胃:归脾汤对脾胃功能的调理效果非常显著,可以帮助消化和吸收食物,增强身体的营养吸收能力。
3.益气养血:归脾汤中含有一些具有补血作用的中草药,可以增加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改善贫血症状。
4.疏肝理气:归脾汤也有舒缓肝气的作用,可以缓解因肝气不舒导致的脾胃不和的症状,如腹胀、不眠、情绪烦躁等。
5.宁心安神:归脾汤中的某些成分可以起到安神和镇静的作用,可以帮助缓解因脾胃不和引起的烦躁不安、失眠等症状。
6.润肤养颜:归脾汤中的一些中草药对皮肤有滋养和保湿的作用,可以改善皮肤干燥、粗糙等问题。
7.养肝明目:归脾汤中的一些成分对肝脏和眼睛有滋养作用,可以改善因脾胃功能不好而引起的眼睛干涩、视力下降等问题。
8.调节免疫系统:归脾汤中的一些成分对免疫系统有调节作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9.抗衰老:归脾汤中的一些中草药富含抗氧化物质,可以减缓细胞老化的速度,延缓衰老过程。
10.强健脾胃:归脾汤有助于增强脾胃的功能,可以改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增强身体的健康状况。
使用方法根据中医理论,归脾汤一般需要由中医师根据个体情况开方,需要根据身体情况和病症来进行具体调理。
一般情况下,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使用。
注意事项1.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归脾汤。
2.对归脾汤或其中任何成分过敏的人禁止使用。
3.使用归脾汤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剂量和使用频率。
4.如果在使用归脾汤期间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的意见。
以上是归脾汤的功能主治及相关注意事项。
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或医生的意见,以确保正确的使用和疗效。
加味归脾汤的标准配方摘要:1.概述加味归脾汤2.加味归脾汤的配方3.加味归脾汤的功效4.加味归脾汤的应用和注意事项正文:一、概述加味归脾汤加味归脾汤,又称加味归脾丸,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起源于明朝著名医学家李时中的《千金翼方》。
它是在归脾丸的基础上加味而成,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功效,适用于治疗心脾两虚、气血不足等病症。
二、加味归脾汤的配方加味归脾汤的配方如下:1.白术(炒)15 克2.当归(酒炒)15 克3.茯神15 克4.黄芪(蜜炙)15 克5.远志(去心,甘草水泡)15 克6.酸枣仁(炒)15 克7.龙眼肉15 克8.木香15 克9.大枣(去核)15 克10.甘草(炙)15 克三、加味归脾汤的功效加味归脾汤具有以下功效:1.补益心脾:方中白术、黄芪、炙甘草等药材能健脾益气,使脾气充实,恢复运化功能。
2.养血安神:当归、酸枣仁、龙眼肉等药材能养血安神,改善心血不足所致的失眠、心悸等症状。
3.益智养心:茯神、远志能益智养心,提高心神安定,有助于改善心慌、健忘等症状。
4.调理气血:全方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作用,从而达到调理气血的目的。
四、加味归脾汤的应用和注意事项1.应用:加味归脾汤主要用于治疗心脾两虚、气血不足等病症,如心悸、失眠、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2.注意事项:在使用加味归脾汤时,应注意以下几点:a.孕妇慎用。
b.感冒发热期间暂停使用。
c.长期服用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药物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e.儿童用量请咨询医师。
总之,加味归脾汤是一种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等作用的中药方剂,适用于治疗心脾两虚、气血不足等病症。
归脾汤功效与作用归脾汤是一种非常常用的中草药方剂,被广泛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这个方剂主要由白术、茯苓、甘草和炙甘草等成分组成,具有调和脾胃、健脾益气的功效。
归脾汤的作用非常广泛,包括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疲劳乏力等症状。
它还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对于许多疾病的防治都有很大的帮助。
本文将详细介绍归脾汤的功效与作用。
一、调和脾胃脾胃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主要负责消化食物、吸收营养、产生能量等功能。
如果脾胃功能紊乱或虚弱,就会出现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
归脾汤中的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可以调和脾胃功能,促进食欲,改善消化不良的情况。
二、健脾益气归脾汤主要以白术为主药,白术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
白术能够增强脾胃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增加体力和能量。
它还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加抵抗力,预防感冒和各种疾病。
三、改善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可以导致腹胀、胃痛、食欲不振等不适症状。
归脾汤中的白术和茯苓都有促进消化的作用,可以改善消化不良的症状。
茯苓还具有利尿作用,可以排除体内的废物和毒素,保持身体的健康。
四、增加体力和能量归脾汤中的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可以增加体力和能量。
体力和能量是维持身体健康和活力的重要因素,对于体力消耗较大的人群,如上班族、学生、运动员等,常常感到疲劳乏力,饮用归脾汤可以补充体力和能量,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五、抗炎作用归脾汤中的甘草和炙甘草具有抗炎作用。
炎症是许多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如风湿性关节炎、肠炎、胃炎等。
甘草和炙甘草可以减轻炎症的症状,缓解疼痛和不适感,促进炎症的愈合和恢复。
六、抗氧化作用归脾汤中的成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氧化是细胞和组织老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许多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如心血管疾病、癌症等。
归脾汤中的成分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反应的产生,延缓细胞和组织的老化,保护身体免受疾病的侵害。
七、抗肿瘤作用归脾汤中的白术具有抗肿瘤作用。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加减归脾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养生的重要性了,生活中养生的方法有很多,而中药的方剂可以说就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下面为大家介绍一种叫做加减归脾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养生的重要性了,生活中养生的方法有很多,而中药的方剂可以说就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下面为大家介绍一种叫做加减归脾汤的方剂。
【处方】人参3钱,当归3钱,茯苓3钱,白术3钱,白芍3钱,甘草5分,半夏5分,川芎2钱,白豆蔻1粒,柴胡1钱,远志1钱,枣仁1钱,麦冬5钱。
【功能主治】劳倦伤脾,色白神怯,秋间发热头痛,吐泻食少,两目喜闭,喉哑昏昧,粥饮有碍,手常揾住阴囊。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九
【处方】人参、黄耆、枣仁(炒)、归身少许、白茯苓、木香少许、白芍(炒)、百合。
【功能主治】胎元不足,面白心慌,或泄泻盗汗。
【用法用量】大枣1枚为引,水煎服。
【摘录】《幼科直言》卷五
【处方】炙绵黄耆3钱,白术1钱5分,炙甘草5分,枣仁(炒)
1钱,远志肉(炒)8分,广木香8分,归身3钱,茯神3钱,党参3钱,煅龙骨2钱,乌贼骨1钱。
【功能主治】白淫、白淋、白带。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方简义》卷五
生活常识分享。
归脾汤标准配方归脾汤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汤剂,具有健脾益气、补血止血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所致的乏力、食欲不振、脾胃虚弱、贫血等症状。
下面将介绍归脾汤的标准配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归脾汤的标准配方包括,黄芪3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甘草6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炙甘草6克。
首先,黄芪,味甘、甜,性平。
具有益气固表、扶正固脱的功效。
其次,白术,味甘、苦,性温。
具有健脾胃、益气止泻的功效。
再次,茯苓,味甘、淡,性平。
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的功效。
甘草,味甘,性平。
具有益气养血、和中止痛的功效。
当归,味甘、辛,性温。
具有活血调经、养血益气的功效。
川芎,味辛、苦,性温。
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
炙甘草,味甘,性平。
具有益气养阴、和中止痛的功效。
制作归脾汤的方法如下,将以上药物配比按照标准配方称量好,加水煎煮,煎至药液呈棕红色时即可。
每次服用200毫升,分2次温热服用。
归脾汤的适用人群主要包括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所致的乏力、食欲不振、脾胃虚弱、贫血等症状。
但是,孕妇、儿童、感冒发热、腹泻、高热、高血压、低血糖等患者不宜服用。
在服用归脾汤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饮食调理,避免生冷油腻食物,多食用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
同时,需要定期复诊,根据医生建议进行调整用药剂量和疗程。
总之,归脾汤是一种具有益气健脾、补血止血功效的中药汤剂,标准配方包括黄芪、白术、茯苓、甘草、当归、川芎、炙甘草。
在使用时需要遵医嘱,注意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
归脾汤的功能主治与用量功能主治归脾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具有多种功能与主治,适用于很多人群。
下面是归脾汤的功能主治:1.调和脾胃:归脾汤可以帮助调理脾胃功能,缓解脾胃虚弱所引起的消化不良、胃口不振等问题。
2.益气健脾:这个方剂可以帮助增强体内的气血运行,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机体抵抗力。
3.改善脾肾虚弱:对于脾肾虚弱引起的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等症状,归脾汤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4.调节经脉:归脾汤还能调节人体的经脉,改善经络系统的运行,对于经络不畅所引起的各种疼痛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用量归脾汤的用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以下是一般情况下的用量范围:•成人:一次煎煮约10克至15克的药材,每日2次,可根据需要适量增减药材的用量。
•儿童:根据儿童年龄、体重和病情轻重等情况酌情调整用量,一般每次煎煮用量减半。
需要注意的是,服用中药方剂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能自行调节用量和服用时间。
归脾汤的配伍药物归脾汤的配伍药物是非常关键的,下面是归脾汤的配伍药物:1.归脾汤的主要药物包括:黄芪、白术、陈皮、党参和茯苓等,这些药物可以共同发挥调理脾胃的作用。
2.黄芪是归脾汤的主药,具有补气、健脾、益肺等功效。
3.白术是归脾汤的辅助药物,具有健脾开胃、益肺止泻等作用。
4.陈皮可以疏散湿气、调理气机。
5.党参有益气健脾、补脾护胃的作用。
6.茯苓有利湿渗透、益气健脾的功效。
这些药物的组合可以达到归脾汤的期望效果,但具体配伍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归脾汤的禁忌与注意事项在服用归脾汤时,有一些禁忌与注意事项需要特别注意,包括:1.过敏反应:如果对归脾汤中的任何成分过敏,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2.孕妇与哺乳期妇女: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避免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
3.用量控制:一定要按照医生或中药师的建议使用,不要超量服用,以免引起中药中毒或其他不良反应。
4.药物相互作用:如果正在使用其他药物,请告知医生,以避免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
归脾汤的功能主治与主治功能主治:•调理脾胃功能•润肺止咳•缓解疲劳主治:1. 调理脾胃功能:归脾汤主要起到调理和滋养脾胃功能的作用。
脾胃是人体消化和吸收食物的重要器官,若脾胃功能紊乱,就会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或便秘等问题。
归脾汤中的药物具有健脾益气、健脾和胃的作用,能够增强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改善脾胃功能失调引起的症状。
2. 润肺止咳:归脾汤中的一些中药药材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
在秋冬季节,很多人会出现干燥咳嗽的情况,这是由于天气干燥、体质虚弱等因素导致的。
归脾汤中的药材中含有一些润肺的草药,可以起到润肺止咳的作用,缓解咳嗽症状。
3. 缓解疲劳:归脾汤还具有一定的祛疲劳作用。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容易出现疲劳的情况。
归脾汤中的一些药物具有补益气血、调理五脏的作用,能够改善机体的疲劳状态,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制作归脾汤的方法:1.准备好归脾汤的配方,包括黄耆、白术、茯苓、甘草、淮山药等。
2.将配方中的药材洗净。
3.准备一锅清水,将药材加入水中。
4.文火煮沸后改小火慢慢炖煮约1小时。
5.炖煮完成后,将药渣过滤。
可以饮用药汤,也可将渣滓压出药浆。
6.归脾汤可盛入瓶子中密封保存,每次饮用时可适当加热。
注意事项:•妇女孕妇、哺乳期妇女、小儿禁用。
•忌食辛辣刺激食物,避免油腻食物。
•饭后半小时内饮用效果更佳。
以上就是归脾汤的功能主治与主治的相关内容。
归脾汤作为一种中药汤剂,具有调理脾胃功能、润肺止咳和缓解疲劳的作用。
制作和饮用归脾汤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安全和效果的发挥。
饮用中药时,建议在医生或中药师的指导下进行。
归脾汤治疗郁证心脾两虚证归脾汤《重订严氏济生方》:归脾汤处方白术茯神(去木)黄耆(去芦)龙眼肉酸枣仁(炒,去壳)各30克人参木香(不见火)各15克甘草(炙)7.5克制法上哎咀。
功能主治健脾益气,补血养心。
治思虑过多,劳伤心脾,健忘怔忡。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枣子1枚,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正体类要》卷下:归脾汤拼音Guī Pí Tāng别名加味归脾汤(《古今医鉴》卷十一)、归脾养营汤(《疡科心得集》)、归脾丸(<<中国医学大辞典》)。
处方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耆(炙)龙眼肉远志酸枣仁(炒)各3克木香1.5克甘草(炙)0.9克人参3克功能主治健脾养心,益气补血。
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发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以及脾不统血所致便血,妇女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者。
现用于心脏病,神经衰弱,贫血,功能性子宫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属心脾气血两虚者。
用法用量上药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备注本方是在严氏《济生方》归脾汤的基础上加当归、远志而成,主治心脾气血两虚之证。
方中以参、耆、术、甘草温补气健脾;当归、龙眼肉补血养心,酸枣仁、茯苓、远志宁心安神;更以木香理气醒脾,以防补益气血药腻滞碍胃。
组合成方,心脾兼顾,气血双补。
摘录《正体类要》卷下《济生》卷四:归脾汤处方白术1两,茯苓1两(去木),黄耆1两(去芦),龙眼肉1两,酸枣仁(炒,去壳)1两,人参半两,木香(不见火)半两,甘草(炙)2钱半。
功能主治解郁,养脾阴。
主思虑伤脾。
健忘怔忡,吐血下血。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
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
大枣1枚,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各家论述《医碥》:脾气虚寒,不能运血归经,故用参、耆、术、草以补脾,又用木香引之;气虚则易散,故用枣仁以敛肝;血不归经则心失所养而不宁,故用圆眼肉、茯神以补心。
归脾汤加减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压波动的价值体会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群中患有高血压的情况逐渐增多,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不小的负担。
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药在治疗上有着独特的优势。
归脾汤作为中医经典方剂之一,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归脾汤加减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对血压波动的价值进行探讨。
我们来介绍一下归脾汤的基本组成和功效。
归脾汤以白术、茯苓、人参、甘草为主要药物,具有健脾益气、和中止血的功效。
在治疗高血压患者时,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加减。
一般常见的加味有黄芪、山药、酸枣仁等,减味有茯苓、人参等。
归脾汤加减后,可起到平血压、调节体内阴阳平衡的作用。
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归脾汤加减具有一定的应用效果。
老年患者因年龄增大,血管弹性减弱、动脉硬化等原因,对降压药物的耐受性不佳,且易出现多种合并症。
而归脾汤具有温中健脾、益气养血的功效,有助于改善老年患者的脾胃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从而达到调节血压的目的。
与西药治疗相比,归脾汤加减不仅疗效温和,而且减少了对肾脏和其他脏器的损伤,更适合老年人长期服用。
除了治疗效果之外,归脾汤加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老年高血压患者往往伴有血压波动大的情况,早晨起床时血压偏高,傍晚血压又明显升高。
而归脾汤加减可调节患者的身体阳气,开窍活血,有助于平稳血压,减少血压波动的情况。
研究表明,归脾汤加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晨昏血压差异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且长期服用可稳定血压,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归脾汤加减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并且对血压波动有一定的调节价值。
在应用过程中仍需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归脾汤加减作为传统中医药方剂,还需要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和验证,探索其更广泛的应用价值,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
希望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能够为老年高血压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加味归脾汤加穴位敷贴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失眠加味归脾汤加穴位敷贴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失眠缺血性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发病因素是脑血管痉挛或阻塞,导致脑部受损。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缺血性中风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进步。
然而,即使是在治疗成功的病例中,许多患者仍然面临着失眠等症状的困扰。
为了探索缺血性中风后失眠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开始运用加味归脾汤加穴位敷贴的中医治疗方法。
加味归脾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由炙黄芪、炙白术、炙茯苓、秦皮、白芍、黄连、川寻、枳壳、炙甘草组成。
此方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清热除湿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失眠症状。
根据中医理论,中风后失眠与脾胃的功能紊乱有关。
脾胃为后天之本,能转化吸收水谷精气,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能量和养分。
因此,脾胃虚弱会导致气血不足,影响脑部神经的正常功能,进而引发失眠等症状。
加味归脾汤中的黄芪、白术等成分能够增强脾胃的功能,提高消化吸收能力,从而改善失眠症状。
此外,中医治疗中风后失眠还注重穴位疗法的应用。
穴位敷贴是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促进血液循环和神经恢复的目的。
常用的穴位包括风池穴、颔强骨穴、百会穴等。
按摩这些穴位有助于缓解精神压力,放松身心,进而改善失眠症状。
在临床实践中,加味归脾汤加穴位敷贴的中医治疗方法在一些脑血管疾病后出现失眠的患者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项小规模研究调查了50名缺血性中风患者。
他们被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接受了加味归脾汤加穴位敷贴的中医治疗,另一组则接受常规治疗。
治疗周期为4周。
结果显示,接受中医治疗的患者在失眠程度、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方面均有显著改善,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
虽然这项研究结果仅仅是一个初步的阶段,仍然需要更多大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其有效性。
但这个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向,以便在中风后处理失眠问题。
针对缺血性中风后失眠患者的治疗,中医治疗方法是一个有前景的选择。
通过加味归脾汤加穴位敷贴来改善脾胃功能,调节气血运行,对于缓解失眠症状有一定的作用。
归脾汤标准配方
归脾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汤剂,具有益气健脾、补血止血的功效。
它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贫血等症状。
归脾汤的配方经过千百年的实践验证,具有较好的疗效,受到了广大患者的青睐。
下面介绍归脾汤的标准配方及使用方法。
一、归脾汤的标准配方。
1. 归脾汤的原料包括:
当归10克。
白术10克。
茯苓10克。
炙甘草6克。
生姜3片。
2. 制作方法:
将上述原料加水煎煮,煎煮后去渣,分两次服用。
二、归脾汤的使用方法。
1. 服用剂量:
成人每次服用一剂,分两次服用,每日一剂。
2. 使用注意事项:
在服用归脾汤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若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三、归脾汤的药理作用。
归脾汤的主要原料当归、白术、茯苓等具有益气健脾、补血止血的功效。
当归具有活血调经、补血养血的作用,适用于血虚引起
的头晕、月经不调等症状;白术具有健脾胃、利湿化痰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茯苓具有利水渗湿、益气健脾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水肿等症状。
炙甘草具有和中健脾、缓急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胃痛等症状。
综上所述,归脾汤是一种具有较好疗效的中药汤剂,适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贫血等症状的患者。
在使用归脾汤时,应按照标准配方和使用方法进行制作和服用,同时注意使用注意事项,以确保药效和安全。
希望本文对您了解归脾汤的标准配方和使用方法有所帮助。
加味归脾汤的功效与作用
人的身体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系统,如果生病,就会影响身体健康。
中药方剂恰恰可以在治愈病症的同时顺带调理修复其它受损的
器官机能,是很多患者的福音,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加味归脾汤这种中药方剂。
【处方】
人参黄耆(炒)茯神(去木)各60克甘草(炒)白术(炒)各30克木香1.5克远志(去心)酸枣仁龙眼肉当归牡丹皮山栀(炒)各3克
【功能主治】
治小儿因乳母忧思郁怒,胸胁作痛,或肝脾经分患疮疡;或寒热惊悸无寐,或便血盗汗,疮口不敛。
【用法用量】
上药水煎,乳母服,儿亦服之。
【摘录】
《保婴撮要》卷十三
【处方】
人参炙黄耆白术当归茯苓酸枣仁各4.5克远志肉2.4克木香甘草大枣
【功能主治】
补益心脾。
治心虚悸动而痛。
【用法用量】
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食后服。
【摘录】
《医宗必读》卷八
【处方】
当归3克,茯苓3克,白术3克,炙黄芪3克,龙眼肉3克,远志3克,炒酸枣仁3克,木香1.5克,炙甘草0.9克,人参3克,柴胡2克,山栀2克。
【功能主治】
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兼清肝热。
主气血虚弱,心脾郁结。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
《正体类要》卷下
【处方】
归脾汤加朱砂、龙齿。
【功能主治】
妇人产后,忧愁思虑伤心脾,惊悸恍惚者。
【摘录】
《金鉴》卷四十八
【处方】
归脾汤加柴胡、山栀。
【功能主治】
妇人血虚,心脾郁结,经闭发热,产门不闭,及乳岩初起;脾经血虚发热;因肝脾二脏郁怒,气血亏损者,伴有内热,夜热,五心发热,肢体倦瘦,月经不调。
【摘录】
《正体类要》卷下
【处方】
归脾汤加柴胡、丹皮、山栀。
【功能主治】
思虑动脾火,元气损伤,体倦发热,饮食不思,失血牙痛,思虑之过,血伤火动,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口齿类要》
【处方】
潞党参3钱,炙黄耆3钱,生晒术3钱,茯神3钱,归身3钱,枣仁2钱,远志2钱,阿胶1钱,焦山栀1钱,丹皮1钱,清炙草5分,广木香5分,龙眼肉5枚。
【功能主治】
补脾养阴。
主夹血伤寒后期,出血已止,阴液亏虚者。
【摘录】
《重订通俗伤寒论》
【处方】
白术(炒)1钱,人参1钱,茯苓1钱,柴胡5分,川芎5分,山栀(炒)5分,芍药(炒)5分,甘草(炒)5分,熟地黄8两,当归8两。
【功能主治】
内消乳岩。
主妇人乳岩初起。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医部全录》卷三九九引《薛氏医案》
【处方】
人参1钱,黄耆1钱半(炒),白术1钱(炒),茯神3钱,枣仁2钱(炒),远志1钱半(炒),甘草5分,当归1钱半,麻黄根
2钱,牡蛎3钱,红枣3枚,浮麦3钱。
【功能主治】
自汗,盗汗。
【摘录】
《疫疹一得》卷下
【处方】
人参、白术(炒)、茯神(去皮木)、当归(去尾)、枣仁(去壳,炒)、莲肉(去心)、黄耆(蜜炙)、远志、木香。
【功能主治】
子肿,血少气滞者。
【用法用量】
远志辛散而上升,不宜多用,四五分足矣。
【摘录】
《盘珠集》卷上
【处方】
人参、黄耆、当归、白术、枣仁、志肉、茯神、甘草、川郁金、香附、木香、牛膝。
【功能主治】
脱疽脾虚,兼郁火下注,饮食减少。
【摘录】
《一盘珠》卷五
【处方】
人参2钱,黄耆2钱,白术(蜜炙)2钱,茯苓2钱,枣仁2钱,远志(制)1钱,当归1钱,柴胡8分,山栀仁8分,枳壳(麸炒)8分,木香(不见火)5分,炙甘草5分。
【功能主治】
子悬。
妊娠4-5月,因脾郁而致胎气不和,逆上心胸,胀满疼痛不安者。
【用法用量】
加龙眼肉7枚,水2钟,煎7分,空腹服。
【摘录】
《叶氏女科》卷二
【处方】
归脾汤加伏龙肝。
【功能主治】
妇人心、脾伤损,每交接辄出血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金鉴》卷四十九
【处方】
人参1钱,黄耆1钱,茯神(去木)1钱,甘草1钱,白术(炒)1钱,木香5分,远志(去心)1钱,酸枣仁1钱,龙眼肉1钱,当归1钱,牡丹皮1钱,山栀(炒)1钱。
【功能主治】
乳母忧思伤脾,以致小儿血虚发热,腹痛发抽,怔忡失眠,自汗盗汗,口舌生疮;及妊娠吐衄;因乳母郁怒积热,婴儿腹痛发搐
者;小儿因乳母忧思郁怒,胸胁作痛,或肝脾经分患疮疡之证,或寒热惊悸无寐,或便血盗汗,口疮不敛。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婴儿为患者,令子母俱服之。
【临床应用】
1.内钓:一小儿因乳母怀抱郁结,腹痛发搐,久而不愈,用加味归脾汤加漏芦,母子并服渐愈。
【摘录】
《保婴撮要》卷三
【处方】
归脾汤加辰砂、琥珀末。
【功能主治】
妇人七情内伤,心脾亏损,神无所护,致夜梦鬼交,独笑独悲。
【用法用量】
上将归脾汤水煎,调辰砂、斛珀末服之。
【摘录】
《金鉴》卷四十九
怎么样?今天介绍的关于加味归脾汤的相关知识大家都记住了吗?日常生活中也要多加注意这些好处多多的中药方剂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