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汤
- 格式:pptx
- 大小:1.81 MB
- 文档页数:10
真武汤治疗下焦湿热医案
摘要:
一、下焦湿热的概念与症状
二、真武汤的药物组成与作用
三、真武汤治疗下焦湿热的医案分析
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五、结论
正文:
一、下焦湿热的概念与症状
下焦湿热是中医常见的证候之一,主要表现为小便短赤、尿频、尿急、尿痛、腰酸背痛、口干口苦、身体困重、舌质红苔黄腻等症状。
下焦湿热常常由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累过度等因素引起。
二、真武汤的药物组成与作用
真武汤是中医经典《伤寒论》中的一个方剂,主要用于治疗下焦湿热。
其药物组成包括:茯苓、白术、泽泻、甘草、干姜、附子等。
真武汤具有清热利湿、温阳祛寒、健脾化湿等功效。
三、真武汤治疗下焦湿热的医案分析
在某中医诊所,一名患者因下焦湿热就诊。
症状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腰酸背痛、口干口苦等。
医生经过辨证施治,开处方为真武汤加减。
患者服用数剂后,症状明显改善。
这表明真武汤对下焦湿热的治疗效果显著。
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患者在服用真武汤治疗下焦湿热期间,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
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适当进行运动和锻炼。
同时,患者应遵医嘱,不可自行停药或调整药方。
五、结论
真武汤是治疗下焦湿热的有效方剂。
通过清热利湿、温阳祛寒、健脾化湿等作用,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身体状况。
桂枝汤合真武汤方解
桂枝汤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常用的一种方剂,主要用于治疗风寒表邪引发的感冒发热、头痛等症状。
而真武汤则是古代名医张仲景根据桂枝汤加减而成,用于治疗风寒郁结、表里不和所引起的高热、寒战等症状。
本文将详细介绍桂枝汤合真武汤的方解、药性及作用。
方解:
桂枝汤合真武汤的组成主要包括桂枝、白芷、生姜、大枣、甘草、茅根等中草药。
这六味药物相互配伍,具有清热解表、祛风散寒的功效。
桂枝具有发散表邪、温经止血的作用;白芷能开窍散逆、辛温解表;生姜具有温中散寒、解表止呕的作用;大枣和甘草有调理脾胃、和解药性的作用;茅根能祛风散寒、解毒散结。
药性:
桂枝汤合真武汤具有辛温开散、祛风解表、和解药性的特点。
在治疗风寒表邪引发的症状时,可以迅速发散邪气、恢复气机,从而达到解表清热、祛风散寒的效果。
同时,它还能调和脾胃、协调表里关系,有助于整体疗效的提升。
作用:
桂枝汤合真武汤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感冒、流感、风寒引起的发热、寒战、头痛、鼻塞、咽痛等症状。
它能迅速发散邪气,缓解症状,恢复体内正常气机,达到治疗目的。
同时,它还具有调和脾胃、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对身体调理有一定帮助。
总之,桂枝汤合真武汤方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对于风寒引发的感冒发热、头痛等症状有良好的疗效。
在使用时,应根据具体病情和医师指导进行合理用药,避免不良反应。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桂枝汤合真武汤方剂的特点和作用。
真武汤的药性及功能主治1. 真武汤的药性真武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由多种草本植物组成,具有多种药性。
•祛风散寒:真武汤中的药材可以祛除体内的风寒湿邪,缓解风寒引起的各种不适症状。
•温阳散寒:真武汤中的一些温性药材可以提高体内的阳气,减轻寒邪对身体的影响。
•活血化瘀:真武汤中的部分药材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排除体内淤血。
2. 真武汤的功能主治真武汤在中医理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被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2.1 治疗风寒感冒真武汤具有祛风散寒的作用,适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头痛、鼻塞、咳嗽等症状。
同时,真武汤还可以提高体内的阳气,帮助体温恢复正常。
2.2 缓解风湿关节痛真武汤中的药材可以祛风散寒湿,对于风湿关节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风湿关节痛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真武汤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
2.3 舒缓肌肉疼痛真武汤中的一些药材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缓解肌肉疼痛。
例如,对于肌肉拉伤、扭伤等症状,真武汤可以促进血流,减轻疼痛,加速肌肉恢复。
2.4 改善月经不调真武汤对于一些月经不调引起的症状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中药认为,月经不调多为寒凝或湿邪所致,真武汤可以祛风散寒湿,改善体内循环,调理月经。
2.5 辅助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真武汤可以辅助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真武汤可以缓解炎症,改善关节状况。
3. 是否适合每个人使用尽管真武汤具有多种药性和功能主治,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使用。
由于真武汤中的药材含有一定的药性,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来说可能会产生不适或有潜在的风险。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这些人群身体比较敏感,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真武汤。
•过敏体质人群:对于草本植物过敏的人群,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或者加重过敏症状。
•薏苡仁过敏者:真武汤中的薏苡仁可能引发对该药物过敏的人群。
因此,在使用真武汤之前,最好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确保自己适合使用真武汤,并遵循医生的用药指导。
真武汤的组成配方真武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汤剂,由多种药物熬制而成,其配方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总结和改进,具有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的功效。
下面将介绍真武汤的具体组成配方及各种药物的功效和作用。
真武汤的主要成分及功效1.黄芪:–作用:益气健脾,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
2.白术:–作用:健脾胃,补益气血,增强消化功能。
3.茯苓:–作用:利水消肿,健脾祛湿,有助于保持体内水平衡。
4.甘草:–作用:调和药物之间的配伍,增加药物的功效,有助于平衡体内阴阳。
5.桂枝:–作用:温阳化湿,活血通络,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和身体微循环。
真武汤的制作方法1.将以上药物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好,通常比例为黄芪、白术、茯苓各10克,甘草、桂枝各5克。
2.将药物加入适量清水,煎煮约30分钟,直至颜色变成淡黄色,取汁。
3.汁液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蜂蜜或其他调味剂,以增加口感。
4.成品汁液可根据需要分次饮用,每次饮用量根据个人体质而定,通常每日一剂。
真武汤的食用方法1.温服,一般建议空腹或饭后30分钟饮用。
2.饮用时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添加适量温水稀释,以调整浓度。
3.每日饮用量根据个人需要,可酌情增加或减少。
注意事项1.制作真武汤时,应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以及药量的准确掌握,避免过量或不足。
2.饮用真武汤时,应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3.儿童、孕妇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在饮用前应咨询医生意见。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了解了真武汤的成分配方及制作方法,希望可以对您有所帮助,祝您健康!。
真武汤经典医案、⽅论[⽅剂组成]茯苓三两(9克),芍药三两(9克),⽣姜切,三两(9克),⽩术⼆两(6克),附⼦炮,去⽪,破⼋⽚,⼀枚(5克)[服⽤⽅法]上五味,以⽔⼋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三服。
若咳者,加五味⼦半升,细⾟、⼲姜各⼀两;若⼩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姜⼆两;若呕者,去附⼦,加⽣姜⾜前为半⽄。
[治则⽅解]病机:肾阳虚衰,⽔⽓内停。
治则:温阳化⽓⾏⽔。
⽅义:⽅⽤附⼦⾟热以壮肾阳,使⽔有所主。
⽩术健脾燥湿,使⽔有所制。
⽣姜佐附⼦助阳,宣散⽔⽓,主⽔之中有散⽔之意。
茯苓淡渗利⽔,制⽔之中有利⽔之功。
芍药敛阴和营,制姜附刚燥之性。
[辨证要点]真武汤功能温阳散寒,化⽓⾏⽔。
《伤寒论》⽤本⽅治疗肾阳虚⽽⽔泛之证。
其要点在于阳虚与饮停并存。
若仅有阳虚⽽⽆停饮,或仅有停饮⽽⽆阳虚,皆⾮本⽅的对之证。
病位⽅⾯,以肾为主,兼及⼼脾。
本⽅与苓桂术⽢汤均可治疗⾝体振颤⽽不能⾃持者。
苓桂术⽢汤主治脾虚⽔停证,病以脾虚不能制⽔,⽽见胃脘逆满,⽓上冲胸,头眩为主要特点,重以健脾利⽔;真武汤主治⼼肾阳虚⽔⽓证,病以⼼肾阳虚所致之四肢沉重或⽔肿,⼼悸等为特点,重在温肾阳,利⽔⽓。
真武汤与五苓散均能治⽔,真武汤治阳虚⽔泛之证,五苓散治太阳蓄⽔证。
治疗上真武汤扶肾阳⽽治⽔,五苓散通阳化⽓以利⽔。
临床上真武汤脉见沉迟、沉紧,或阳虚肢冷。
五苓散则见脉浮或⼝渴,关键是三焦⽓化不利。
[仲景⽅论]《伤寒论》第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仍发热,⼼下悸,头眩,⾝觸动,振振欲瓣地者,真武汤主之。
《伤寒论》第316条:少阴病⼆三⽇不已,⾄四五⽇,腹痛,⼩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下利者,此为有⽔⽓,其⼈或咳,或⼩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注家⽅论]1.成⽆⼰《伤寒明理论》:真武,北⽅⽔神也,⽽属肾,⽤以治⽔焉。
⽔⽓在⼼下,外带表⽽属阳,必应发散,故治以真武汤。
青龙汤主太阳病,真武汤主少阴病。
少阴,肾⽔也,此汤可以和之,真武之名得矣。
肾衰的好方——真武汤肾衰的好方——真武汤有一个中医朋友写了自己用真武汤治疗肾病的感受与体验,引人深思:真武汤是个好药方,我经常用。
用起来经常是立杆见影,因为这个药方实在很强大。
真武汤只有五味药,附子,白术,茯苓,生姜,白芍。
其中白术茯苓两味药是作用在脾胃中焦,一般人生病,还没病入下焦,只停留在中焦的话,用白术茯苓两位药就可以健脾祛湿利水。
白术加强肠胃蠕动,促进消化。
身体虚的人如果大便不好,用大剂量的白术就能够帮助大便。
最近治一位朋友,药方里加大了苍术的分量,朋友吃药后对我说,她觉得药物在她腹部好像一根铁棍一样强力推动,大便的量也增加了不少。
茯苓去旧水,生新水。
意思就是把停留在身体内已经不参加循环的多余的水分排掉。
很多人身体很胖,松松垮垮的,像个水袋子,却总是口焦舌燥,要喝很多水,单单一味茯苓都可以止渴。
我四月底回国探亲,发现国内的女人很多脸上都长着褐斑,比美国明显多很多,其实这就是体内的水液代谢出现障碍,水淤积在皮下,太阳一晒就变成水垢。
这种情况用一味茯苓就能够解决。
这消息透露出去估计美容院要减少一大半生意。
生姜的做用是发散水气和止呕,体内太多水的人,很容易会呕或者恶心,那么用生姜一味就可以解决。
白芍有人说是为了反佐附子的辛热,这当然有道理,但这不是主要的。
主要的是为了止痛。
日本人把体内多余的水称为水毒,可见水太多真的是毒,因为它会成为滋长其他细菌病毒的媒介。
一长东西,肚子就会痛,所以白芍就是用来止痛的。
经方里有个方子叫当归芍药散,就是专门治妇人腹中绞痛。
其中芍药用一斤,最大量,因为主要就是靠这白芍止痛。
妇人宫外孕,胎儿堵在输卵管里不上不下,痛得要生要死,西医就要动手术把胎儿拿掉。
中医就是用这当归芍药散把输卵管疏通,让胎儿顺利下到子宫那里。
比利时一位网友,还没见过面,两星期药就帮她怀上小孩。
后来她怀孕7个月的时候想回国,但是腿部有静脉曲张,做痛。
当地的西医要求她打针把这血块去掉才能坐飞机,否则在飞机上狭窄空间坐十多个小时会很危险。
中药真武汤配方与方解
真武汤,是一款常用的中药汤剂,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的功效。
其配方主
要包含黄芩、半夏、黄连、木通、红花等中药材。
以下是真武汤的配方及方解:
配方
1.黄芩(15g):清热泻火,宣肺降逆。
2.半夏(10g):降逆止呕,化痰止咳。
3.黄连(10g):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4.木通(5g):通利水道,消肿散结。
5.红花(3g):活血化瘀,舒筋通络。
方解
真武汤的主治病症为热毒壅滞引起的痰热阻肺,表现为喉痒咳嗽、咽喉疼痛、
口干口渴等症状。
配方中的黄芩和黄连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清除体内的热毒邪邪气;半夏和木通则能疏通水道,化解痰浊;红花活血消肿,有助于改善局部的炎症和充血。
真武汤的用法为将以上药材加水煎煮,取汁饮服。
一般每日1剂,分2次服用。
在服用过程中,应遵医嘱,并避免油腻、刺激性食物,保持充足休息。
各种中药的搭配与使用要谨慎,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不宜自行调配药材。
如
出现过敏反应或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总之,真武汤是一款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功效的中药汤剂,配方中的药材
相辅相成,能有效缓解热毒引起的咳嗽、咽痛等症状。
在使用过程中需谨慎遵医嘱,切忌滥用。
真武汤的配方与功效
真武汤是中医药领域中一种古老而珍贵的药物配方,起源于古代传说。
根据《本草纲目》记载,真武汤是由明代医学家张景明创制的,主要用于治疗体弱、乏力、风寒引起的头痛、发热等症状,具有温补、祛风、散寒的功效。
配方
真武汤的主要成分包括当归、黄芪、白术、党参等中草药。
这些药材经过科学搭配后,相辅相成,具有增强免疫力、调节气血、提高机体抵抗力的作用。
1.当归
–味苦、辛、温;性温
–具有活血、调经、养血作用
2.黄芪
–味甘、微苦;性平
–具有益气、健脾、益血作用
3.白术
–味苦、甘;性温
–具有健脾、燥湿、止泻作用
4.党参
–味甘、微苦;性平
–具有益气、养阴、健脾作用
功效
真武汤具有多种功效,主要包括:
1.温补作用
–当归、黄芪等药材具有温补作用,可帮助调理体内阳气,增强体质。
2.祛风散寒
–真武汤中的药材有澄湿祛风的功效,适用于风寒引起的头痛、发热等症状。
3.增强免疫力
–当归、黄芪等药材有益气、调理气血的作用,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止感冒等疾病。
总之,真武汤是一种非常珍贵的药物配方,具有温补、祛风、增强免疫力等多种功效,适用于体弱、乏力、风寒引起的头痛、发热等症状。
在使用时,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情况进行合理搭配和服用,避免过量或未经专业医师指导的使用。
真武汤用法用量
真武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汤剂,起源于中国古代,具有温中散寒、祛瘀止痛的功效。
在中医治疗中,真武汤常用于调理脾胃功能、改善消化不良等症状。
下面将介绍真武汤的用法用量。
用法
真武汤通常以煎服的方式服用。
具体步骤如下: 1. 将真武汤中药配方按照处方
要求取出,并清洗干净。
2. 将清洗后的中药配方放入煎药壶中,加入适量清水浸
泡片刻。
3. 放入煎药壶中,加入适量水,煎煮出汁液。
4. 熄火后待冷至适宜温度,过滤出药汁。
5. 分次服用,一般每日2次,每次服用量根据医师建议调整。
用量
真武汤的用量需根据个体情况、病情严重程度和医师处方来决定。
一般情况下,成人每次服用约15-30ml为宜,儿童用量会相应减少。
需要注意的是,用药前一
定要咨询医师或中医师的建议,严格按照医师的处方来使用。
注意事项
1.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和老年人在使用真武汤前应咨询医师的指导。
2.在使用真武汤期间,如出现过敏反应、不适感等症状,应立即停止使
用,并咨询医师意见。
3.避免和其他药物同时使用,以免出现药物相互作用。
4.存储真武汤时,需放置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总的来说,真武汤是一味中药汤剂,对于一些脾胃功能失调、消化不良等症状
有一定的调理作用,但用药前一定要根据医师的建议来确定用法用量,并严格遵照医嘱使用,以确保安全有效地治疗。
脾、肾阳虚——真武汤【来源】《伤寒论》。
【组成】茯苓12g,炒芍药、炒白术、附子各6g,生姜10g。
【用法】水煎,3次分服,每日1剂。
【方解】本方为治疗脾肾阳虚,水气内停的主要方剂。
肾为水火之脏,主化气而利水,肾阳不足,则气不化水,故恶寒而小便不利,不渴苔白,脉象沉细。
水气内停,则腹痛下利;溢于表,则四肢疼重,或肢体浮肿。
寒水内动,上凌心肺,下犯清阳则心悸,头眩。
如此种种,虽成因见证各有不同,但都与阳气衰微,水气内停有关,故立温阳利水法以治其本。
方中附子大辛大热,温肾阳,祛寒邪之水,为主药;茯苓甘淡渗利,健脾渗湿,以利水邪,生姜辛温,既助附子之温阳祛寒,又伍茯苓以温散水气,均为辅药;白术健脾渗湿,以扶脾之运化;其用白芍者,一是取其利小便,一是取其缓急止腹痛,《本草经》称芍药“主邪气腹痛……止痛,利小便”,或取其敛阴缓急,以解身之眶动,为佐药。
综观全方,温中有散,利中有化,脾肾双补,阴水得制,故为脾肾阳虚,寒水为病的有效之剂。
【功效】温阳利水。
【主治】1.肾阳衰微,水气内停。
见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恶寒腹痛,或肢体水肿,或咳嗽,或呕吐,或下利;口不渴,苔白滑,脉沉细者。
2.表证过汗,阳气衰微,寒水内动,见心悸,头眩,身润动,振振欲擗地,口不渴,苔白滑,脉沉小者。
【加减】本方为治疗阳气衰微、寒水内停之证的一首良方,在临床应用时,如兼咳嗽者,加干姜、细辛、五味子以温肺化饮兼以敛;兼下利者,去白芍,加干姜以温运脾阳,兼腹胀者加厚朴、草豆、泽泻以行气利水;若呕吐者,去附子,加重生姜用量,以温胃散水止呕。
【禁忌与注意事项】1.方中生姜宜按比例使用,不可忽略作药引而用量不足。
2.真武汤与附子汤药虽只差一味,主治大有不同。
真武汤意有温肾以祛在里水气,适用于阳虚水气内停、水肿、心悸、头眩之证;附子汤意在温补以祛经络寒湿,适用于阳虚寒湿侵犯经络,肢体关节疼痛之证。
临床医生在临证时,须加以注意。
现代应用1.产后泄泻运用真武汤加减治疗产后泄泻,疗效满意。
真武汤古代水气病的用方,经典的温阳利水方,适用于以精神萎靡、畏寒肢冷、脉沉细无力、浮肿为特征的疾病。
【经典配方】茯苓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白术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
温服七合,日三服。
(《伤寒论》)【常用剂量】茯苓20g,白芍或赤芍20g,生姜15g或干姜10g,白术15g,制附子15g。
【煎服法】以水1500ml先煎附子30分钟,再放入其他药物,煮沸后再煎40分钟后,得汤药300ml,分2~3次温服。
【经典方证】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潤动,振振欲僻地者。
(82)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或下利,或呕者。
(316)【体质要求】精神萎靡,畏寒肢冷,脉沉细,舌胖大苔滑。
或浮肿,或腹泻,或小便不利,或心悸震颤,或头晕欲倒等。
舌胖大苔滑,齿痕。
脉沉无力。
大多患有大病重症,重要脏器功能常有损害。
【适用疾病】慢性充血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贫血、低蛋白血症、肾上腺皮质激素副作用、甲状腺功能低下、梅尼埃综合征、肝硬化腹水、胃下垂的胃液潴留、更年期综合征、慢性盆腔炎的盆腔积液、带下过多、风湿性关节炎的关节积液、肾盂积水、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高血压病、低血压、一氧化碳中毒后眩晕、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震荡后遗症、老年性震颤、摆头运动症、肌束颤动症、大量氯丙嗪所致的椎体外系症状、面肌痉挛、长期使用皮质激素导致的手抖、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股骨头坏死、三叉神经痛等。
【加减法】口渴、小便不利、浮肿,合五苓散;自汗,合并糖尿病者,合黄芪桂枝五物汤;腰痛、下肢浮肿,合济生肾气丸;甲减、腹胀、畏寒,加麻黄、甘草。
【注意事项】皮肤黯黑者、黄肿者、满面红光者慎用。
真武汤最大剂量开多大
真武汤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方,具有疏风清热、解毒通经的功效。
在使用真武汤时,剂量的控制非常重要,过高的剂量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甚至中毒。
那么,真武汤最大剂量应该开多大呢?
真武汤的成分与功效
真武汤是以薄荷、连翘、生地黄、黄芩等中草药为主要成分制成的中药方剂。
这些草药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散瘀、通经止痛的功效,适用于热毒痈肿、风热感冒、疮疖等症状的治疗。
真武汤的用法与剂量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真武汤的剂量会有所不同。
一般情况下,成人每次饭
前饮用,每天2次,每次服用药液150毫升,饭前半小时服用。
在医生的指导下,剂量有时会有所调整,但绝不能随意增加剂量,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真武汤的最大剂量
真武汤的最大剂量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来确定,一般情况下不建议超过
每日300毫升的剂量,以免引起中毒等严重后果。
如果患者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真武汤,并及时就医。
注意事项
1.真武汤属于中药,患者在服用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
影响药效。
2.患者在服用真武汤期间应避免饮酒,以免影响药物的疗效。
3.如果患者出现过敏反应、严重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并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真武汤。
结语
在使用真武汤时,剂量控制至关重要。
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严格控制剂量,避免造成不良后果。
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以保障身体健康。
真武汤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仍需谨慎使用,保持科学用药的原则。
真武汤的配方剂量各多少克
真武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咳嗽等症状。
其配方中包含多种草药,每味药的用量都非常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真武汤的配方及各草药的用量。
真武汤的配方
1.桂枝 9克
2.葛根 9克
3.大枣 5枚
4.生姜 3片
5.知母 12克
6.半夏 9克
7.炙甘草 3克
8.栝柏子 3克
各药用量的作用
1.桂枝:温经散寒,解表散寒,适用于风寒感冒。
2.葛根:解表发汗,清热解毒,适用于风热感冒。
3.大枣:调和其他草药作用,增加口感。
4.生姜:温中解表,适用于寒邪入侵。
5.知母:清热润肺,适用于肺热咳嗽。
6.半夏:降逆止呕,适用于呕吐反胃。
7.炙甘草:调和药性,增加口感。
8.栝柏子:润燥宽中,适用于燥热咳嗽。
真武汤的用法
1.将上述草药按照配方比例称取好。
2.将桂枝、葛根、大枣、生姜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后转小
火煎煮30分钟。
3.加入知母、半夏、炙甘草、栝柏子,继续煮沸15分钟。
4.过滤药渣,取药液调味,分两次服用。
真武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药性温和而有效。
正确使用真武汤可以帮助缓解感冒、咳嗽等症状,但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咨询专业医生,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一、[名家名案]1、头痛:刘渡舟先生曾治疗一李姓中年男子。
患者为汽车司机,夏日开车时,经常在休息空闲畅饮大量冰水或啤酒。
熟料进入秋季便发头痛。
每于夜间加重。
发则需用拳掌捶击或服些止痛药方能缓解。
本人甚为痛苦。
伴有视物昏花,病程已一个多月。
望其人面色黧黑,舌质淡嫩,苔水滑,脉沉弦而缓。
辩为阳虚水泛,浊阴上窜,清阳被蒙之证。
附子12克 茯苓18克 白术9克 生姜12克 白芍9克 桂枝6克 炙甘草6克服药6剂后,头痛明显减轻,改服苓桂术甘汤4剂而愈。
按本证多是肾阳不足肝失温煦阳虚水泛。
寒邪内生循肝经上犯巅顶之证。
2、胁痛:黎庇留先生曾治里海吉源坊潭平端之母。
病左季胁满痛,上冲左胁,迫心部,苦不能耐,古朗余云初,医治已两月矣:香砂、陈皮,六君子汤,服至七十余剂,非不温也,其病有加无减。
嗣延黎先生诊治:见面黄暗唇白,舌上苔滑,脉沉弦而迟。
弦为水,沉为里,迟为寒。
肾中生阳不能水之主;则阴寒挟水邪,迫于心部。
遂定真武汤原方,无加无减。
平端谓:“方中各味,皆已备尝之矣”。
先生言:“备尝之乎?诸药分别用之,则既不成方,亦安能有效?此方名真武者,盖取意于镇水之神。
先圣制方,命名自非无因。
夫经方苟能对症,固捷如桴鼓之相应也。
”次早,平端来告曰:“服方后,得熟睡,是前月来所无者!今晨,痛已不知消散何处矣。
凡七十余日治之不验者,竟一日而廓清之”!相约午刻往诊。
比至,患者头束布带,语曰:“胁痛若失,兹者,转觉头痛若破”。
先生脉后告曰“此元阳虚损也。
头为诸阳之首,阳虚不能贯顶,脑髓空虚,故尔”。
该用吴茱萸汤,头痛寻愈。
次日复诊,脉象沉迟,而周身疼痛。
作桂枝新加汤服之,身痛又止。
再诊,只云胃呆,余无所苦。
拟理中汤,俾理中健胃。
连服十余剂,以善其后。
3、心动过缓:陈瑞春老师曾治王某,自觉头晕、胸闷,精神疲乏,睡眠不宁,容易惊醒。
经多方检查,确认为心动过缓。
舌淡润,脉缓两尺弱。
用桂枝甘草汤温阳益气。
十剂后,脉搏稍有力。
但早起心跳仍只有45次/分钟左右,精神不振,食纳量少,睡眠不实,面色恍白,大便偏软,小便清长,舌白润,脉缓弱两尺无力。
刘渡舟用经方:真武汤证(1)头痛案李某,男,32岁。
患者为汽车司机,夏日开车时,因天气炎热,常在休息时畅饮冰镇啤酒或汽水,每日无度。
至秋即觉头痛,每每在夜晚发作,疼痛剧烈,必须以拳击其头部,或服止痛药片始能缓解。
伴有视物昏花,病程已一月多。
望其人面色黧黑,舌质淡嫩,苔水滑,脉沉弦而缓。
此属阳虚水泛,浊阴上窜,清阳被蒙之证。
附子12克茯苓18克白术9克生姜12克白芍9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服药六剂后,头痛明显减缓,改服苓桂术甘汤四剂而愈。
(2)房劳伤饮案郝某,男,30岁。
夏月行房事后,因觉燥热而饮凉啤酒近一升,至黎明时忽觉少腹疼痛拘急,不一会疼痛加剧,四肢头面冷汗淋漓,其妻陪同急请中医诊治。
其人面色苍白,询知小便短少色清。
两手脉皆沉,尺部脉尤甚,舌苔白润。
此乃少阴阳虚寒证,水邪不化为病。
附子12克生姜12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白芍10克服药一剂而安。
(3)腹痛腹泻案孙某,女,60岁。
左上腹部隐隐冷痛如掌大,每于子夜时分疼痛发作,丑时腹泻,完谷不化,有黏液如涕,或如烂柿,腹中雷鸣,出冷汗,纳食减少。
经服胃舒平、酵母片及温胃理气等中药无效。
病程已有三个多月,询知病证起于天寒食冷,因体阳虚弱,以致脾肾俱寒。
先用附子粳米汤,服二剂后胃痛、肠鸣减轻。
再诊时告知后背恶寒而疼痛,改用真武汤温阳利水,以治寒邪。
附子15克生姜15克白芍10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二剂后腹背疼痛止,恶寒轻,腹泻未作。
因左胁有时作疼,是寒邪犯于厥阴,于上方中加人吴茱萸15克,又服一剂而证消。
[解说]真武汤,又称玄武汤。
玄武为北方镇水之神,因本方有扶阳祛寒镇水之功,所以名为真武汤,用于少阴阳虚有寒,水气不化等证。
《伤寒论》说:“腹痛,小便不利......为有水气”,指出了本证的病机关键所在。
阴虚阳亢者多动风,而阳衰阴盛者每多动水,这是疾病发生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
阳虚动水,一般用苓桂剂进行治疗,如果病及于肾,阳气虚衰,心悸头眩,站立不稳,振振欲擗地,则必须用真武汤治疗。
真武汤的方剂用量
真武汤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药方剂,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咳嗽等疾病。
它
由黄芪、炮地黄、白术、茯苓、诃子、桔梗、甘草等药物组成,具有补气养血、清热解毒的功效。
正确的用量对于发挥真武汤的疗效至关重要。
真武汤的用量
根据传统的中医理论,真武汤的用量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可按
照以下方法进行调配:
1.成人用量:一剂真武汤的原始量为每味药各15克,共计105克。
成
人患者每次可口服一剂,每日1次。
2.儿童用量:儿童用量应根据年龄和体重适当调整。
一般情况下,儿
童用量可按照成人用量的减量比例来调整,具体使用时建议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3.用法:将真武汤药材放入炖药煲中,加水适量煎煮,待煎煮30分钟
后去渣取汁,分两次服用。
注意事项
1.用药须谨慎:在使用真武汤前,应咨询专业医生指导,了解患者的
具体情况,并确保患者无对真武汤中任何成分的过敏反应。
2.不宜过量:严禁超量使用真武汤,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3.饮食调节:在用药期间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清淡易消化的
食物。
4.不良反应:在用药过程中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使用真武汤,
并向医生寻求帮助。
经过科学的用量和合理使用,真武汤可以有效缓解感冒、发热、咳嗽等症状,
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为了达到最佳疗效,患者在服用真武汤时一定要严格控制用量,并遵循医生的建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