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砂六君子汤——六君十木香、砂仁——益气 健脾,行气温中——脾胃气虚,痰阻气滞。
保元汤—参草十肉桂、黄芪、生姜—益气温 阳—元气不足,虚劳诸证。
【比较】 四君子汤——参术苓草——益气健脾—
中焦气虚 。 理中汤——参术姜草——温中健脾——
中焦虚寒腹痛吐泻。
参苓白术散——四君子加味——①益气 健脾,渗湿止泻。②培土生金——①脾 虚挟湿泄泻。②肺损虚劳诸证。
要点:带下色白,清稀如涕,量多,肢倦体 乏,舌淡苔白,脉缓或濡弱。
【功用】补脾舒肝,化湿止带
【方解】 君:白术、山药——健脾祛湿,山药还可固肾 臣:人参——补中益气
苍术——燥湿健脾
酒炒白芍—祛其寒性,柔肝理脾,利水湿
佐:陈皮——理气醒脾,行气化湿,补而不滞 车前子----祛湿利水 柴胡 、芥穗——合白术升发脾阳,合白 芍疏肝解郁。芥穗炒黑入血,且 有收敛之性,祛风胜湿以止带。
补中益气汤《脾胃论》李东垣
【主治】 ①脾胃气虚证:气虚。 ②气虚下陷证:气虚十脏器下垂,或久泻,久
痢,崩漏等。 ③气虚发热:气虚证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 【组成】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陈皮、
当归、升麻、柴胡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虚则补之,陷
者升之,甘温除热)
【方解】 参、芪(重用30—60g)、术、草——补中
使:甘草——调和补
【特点】①重用白术、山药,轻用柴胡、芥穗。 ②配伍特点:重在健脾祛湿,舒肝止带。寓补于 散之中,寄消于升提之内,培土抑木,祛湿化浊。 ③为除带的专方,基础方。凡脾虚有湿,不论有 无肝郁,皆可使用。
【比较】治带方 完带汤——脾虚湿胜——清稀量多,色白,兼脾虚
龙胆泻肝汤——肝胆湿热下注──黄稠,量多, 兼肝经湿热。
多以寒证为主要表现,故方入温里剂) 6.阴阳并补——阴阳两虚证(肝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