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水谷化生轻清阳气)
(3)气虚发热
补气· 补中益气汤
补 益 剂
主证分析:
脾不升清:食少便溏,少气懒言, 体倦肢软,面色萎白,头 晕目眩,视物昏花,耳鸣耳聋。 气陷:脱肛,子宫脱垂, 久泻久痢,崩漏 气虚发热(阴火):清阳下陷, 郁遏不达则发热,热不盛,时轻
补气· 补中益气汤
分
1.补气剂
述
补 益 剂
2.补血剂 4.补阴剂 5.补阳剂
3.气血双补剂 6.阴阳并补剂
分述· 补气
补 益 剂
适应证:
气虚(脾、肺)证
临床表现:
肢体倦怠,短气乏力, 动则气促,声低懒言, 面色萎白,食欲不振, 舌淡苔白,脉弱或虚弱
分述· 补气
补 益 剂
配伍用药:
以补气药为主, 配伍行气药;祛湿药; 升阳举陷药;补血药及 敛阴生津药等
补气升阳;甘温除 热
证治要点:
少气懒言,体倦乏力 或脏器下垂, 舌淡苔白,脉虚软无力。
补气· 补中益气汤
补 益 剂
随证加减:
头痛加蔓荆子、川芎;
腹痛加白芍;
兼气滞,加木香、枳壳;
虚人感冒,加苏叶少许;
小便不利,加泽泻、车前子;
补气· 补中益气汤
补 益 剂
使用注意:
(1)方中黄芪宜重用, 升麻、柴胡用量宜轻; (2)阴虚发热及内热炽盛者禁用
生脉散
金元· 张元素《医学启源》
组
成 人参五分(9g) 麦门冬五分(9g)
五味子七粒(6g)
水煎服
功 用
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主治
补 益 剂
方解: 一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君:黄芪—— 二补肺实为卫,固表止汗 臣:人参、白术——益气健脾 佐:当归——养血补虚(气虚日久致血 虚) 陈皮——理气和胃,使补而不滞 升麻、柴胡——升阳举陷 佐使:甘草——和中,调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