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学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555.00 KB
- 文档页数:12
868机械设计参考书目机械设计是一门关于机械制造与设计原理的学科,其涉及广泛且深入。
在进行机械设计时,可以参考大量的优质书籍,这些书籍涵盖了从基础知识到高级应用的各个方面。
本文将为您推荐一些值得参考的机械设计书目,这些书籍不仅内容生动,全面,而且带有指导意义,对机械设计的学习和实践非常有帮助。
1.《机械零件设计手册》这本书是机械设计学习的必备工具之一。
它详细介绍了各种常见的机械零件的设计原则,包括轴、轴承、联接件等。
此外,该书还涵盖了零件尺寸和公差的优化设计方法,提供了实用的工程案例和经验分享。
2.《机械设计基础》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它深入浅出地解释了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材料选择、零件设计及装配原则等。
此外,该书还包含了机械设计中常用的计算方法和软件应用,并配有实例和习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机械设计手册》这本书是机械设计领域的权威参考书。
它包含了广泛的机械设计知识,从一般设计原则到具体的机械系统设计,如传动装置、液压与气压系统、传感器和执行器等。
书中还提供了丰富的图表、公式和实例,方便读者理解和应用。
4.《机械设计实例与原理》该书以实例为基础,详细介绍了机械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它包含了多个实际工程案例,如机械结构设计、机械传动设计等,并结合原理和理论进行详细讲解。
通过学习这些实例,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机械设计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5.《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与应用》这本书是一本应用型机械设计指导书。
它结合实际工程需求和机械设计理论,介绍了机械设计的全过程,并提供了大量的实例和案例供读者练习。
同时,该书还描述了机械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如强度计算、零件制造和装配等。
这些书籍不仅内容生动有趣,而且全面深入,涵盖了机械设计的方方面面。
无论是机械设计的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经验的从业者,阅读这些书籍都能够提高自己的机械设计能力,并在实践中得到指导和启发。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程项目中,这些参考书目都是不可缺少的资源,对于培养一流的机械设计专业人才起到了积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pdf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力学分析、材料选择、结构设计等;2. 学习并运用机械设计的相关软件工具,如CAD、SolidWorks等,进行三维建模和工程图绘制;3. 掌握机械设备的传动系统、控制系统及传感器的选型和设计原则。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机械部件的设计与计算,包括但不限于齿轮、轴、联轴器等;2. 能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的设计、制作和调试,提高动手实践和问题解决能力;3. 能够运用机械设计软件进行模型的构建,提升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形成积极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2. 通过课程学习,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理解机械设计在工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培养社会责任感;3. 增强团队协作意识,理解团队合作在机械设计过程中的必要性,培养沟通与协作能力。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操作,将知识内化为具体的设计能力。
目标设定既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也关注学生创新能力及合作精神的培养,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本理论:包括机械设计概述、设计原则与步骤、力学分析基础、材料力学性质及选用;教材章节:第一章 机械设计概述,第二章 机械设计原理与步骤,第三章 力学分析基础,第四章 材料力学。
2. 机械设计常用软件工具:介绍CAD、SolidWorks等软件的基本操作,进行三维建模和工程图绘制;教材章节:第五章 计算机辅助设计,第六章 三维建模与工程图绘制。
3. 机械传动系统设计:包括齿轮、蜗轮、带传动、链传动的设计与计算;教材章节:第七章 传动系统设计,第八章 齿轮设计,第九章 蜗轮设计,第十章 带传动与链传动。
4. 控制系统及传感器设计:介绍控制系统原理,传感器选型及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教材章节:第十一章 控制系统,第十二章 传感器及其应用。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对简单的机械系统进行设计和分析。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2.掌握常用的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
3.熟悉机械系统的性能评价和优化。
4.能够运用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进行简单机械系统的设计和分析。
5.能够使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机械设计的辅助计算和绘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2.常用的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如力学分析、运动学分析、动力学分析等。
3.机械系统的性能评价和优化方法,如效率、精度、稳定性等。
具体的教学大纲如下:1.引言:介绍机械设计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3.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讲解常用的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4.机械系统的性能评价和优化:讲解机械系统的性能评价和优化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实际应用和挑战。
3.实验法:通过实验和实践,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实际操作和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机械设计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和教学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4.实验设备:准备适当的实验设备,进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其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机械设计基础》作为近机械类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通过本课程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技能,设计简单机构和简单传动装置的能力;具有通过实验和观察去识别常用机构组成、工作特性和通用机械零件结构特点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1.绪论内容:机械设计基础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的学习方法;机械设计概述。
2.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内容:机构的组成;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平面机构的自由度;速度瞬心和其应用。
3.平面连杆机构内容:平面连杆机构的特点及应用;平面四杆机构的组成、基本形式及其演化;平面四杆机构的特性;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4.凸轮机构内容:凸轮机构的组成、类型、特点及应用;常用从动件的运动规律;盘形凸轮轮廓的设计;凸轮机构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5.齿轮传动内容:齿轮传动的特点和基本类型;渐开线齿轮的齿廓及传动比;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渐开线齿轮的加工方法;渐开线齿廓的根切现象与标准齿轮不发生根切的最少齿数;齿轮常见的失效形式与设计准则;齿轮的常用材料及许用应力;齿轮传动的精度;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直齿圆锥齿轮传动;齿轮的结构设计及齿轮传动的润滑。
6.其他常用机构内容:螺旋机构;棘轮机构;槽轮机构;其他间歇运动机构;7.蜗杆传动内容:蜗杆传动的类型和特点;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蜗杆传动的材料和结构;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蜗杆传动的效率、润滑及热平衡计算。
8.轮系内容: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行星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混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轮系的应用。
9.带传动和链传动内容:带传动的类型、特点及应用;V带和V带轮的结构;带传动的工作能力分析;V带传动的设计;带传动的张紧、安装与维护;链传动的类型、特点及应用;滚子链的结构及标淮;链传动的运动特性;滚子链传动的设计方法;链传动的布置、张紧及润滑。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原始资料一、设计题目热处理车间零件输送设备的传动装备二、运动简图图11—电动机2—V带3—齿轮减速器4—联轴器5—滚筒6—输送带三、工作条件该装置单向传送,载荷平稳,空载起动,两班制工作,使用期限5年(每年按300天计算),输送带的速度容许误差为±5%.四、原始数据滚筒直径D(mm):320运输带速度V(m/s):0.75滚筒轴转矩T(N·m):900五、设计工作量1减速器总装配图一张2齿轮、轴零件图各一张3设计说明书一份六、设计说明书内容1. 运动简图和原始数据2. 电动机选择3. 主要参数计算4. 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5. 减速器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6. 机座结构尺寸计算7. 轴的设计计算8. 键、联轴器等的选择和校核9. 滚动轴承及密封的选择和校核10. 润滑材料及齿轮、轴承的润滑方法11. 齿轮、轴承配合的选择12. 参考文献七、设计要求1. 各设计阶段完成后,需经指导老师审阅同意后方能进行下阶段的设计;2. 在指定的教室内进行设计.一. 电动机的选择一、电动机输入功率w P60600.75244.785/min 22 3.140.32w v n r Rn π⨯⨯===⨯⨯90044.785 4.21995509550w w Tn P kw ⨯===二、电动机输出功率d P其中总效率为32320.960.990.970.990.960.833v ηηηηηη=⨯⨯⨯⨯=⨯⨯⨯⨯=带轴承齿轮联轴滚筒4.2195.0830.833wd P P kw η=== 查表可得Y132S-4符合要求,故选用它。
Y132S-4(同步转速1440min r ,4极)的相关参数 表1二. 主要参数的计算一、确定总传动比和分配各级传动比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144032.1544.785m w n i n ===总查表可得V 带传动单级传动比常用值2~4,圆柱齿轮传动单级传动比常用值为3~5,展开式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121.3~1.5i i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整体设计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涉及机械原理、机械零件设计和机械系统设计等多个方面的重要课程,对于培养机械工程相关专业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具有关键作用。
以下将对这门课程进行整体设计。
一、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应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流程,包括机械传动、常用机构、机械零件的设计与计算等方面的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具备机械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机械设计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工程思维、团队协作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内容1、机械原理部分(1)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包括机构的组成、运动副的类型和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2)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与分析,如四杆机构的类型、特性和设计方法。
(3)凸轮机构的设计,包括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和运动规律的选择。
(4)齿轮机构的设计与计算,如齿轮的参数计算、传动比的确定和齿轮的强度校核。
2、机械零件部分(1)连接零件,如螺纹连接、键连接和销连接的设计与选用。
(2)传动零件,如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和蜗杆传动的设计与计算。
(3)轴系零件,如轴的设计、轴承的选择和计算以及联轴器和离合器的选用。
3、机械系统设计部分(1)简单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包括功能分析、运动方案拟定和机构组合。
(2)机械系统的动力计算和传动比分配。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多媒体课件、模型和实物展示等方式,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建立起系统的知识框架。
2、案例分析引入实际工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实验教学安排机械零件的测绘实验和机构运动方案的创新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4、课程设计组织学生进行机械系统的课程设计,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个小型机械系统的设计任务,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选择内容全面、深入浅出、案例丰富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姓名班级学号时间年月指导教师第一章概论一.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继机械原理课程的课堂理论教学之后,面向学生设置的一项实践性教学环节。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以机械制图、数学、物理、理论力学、金属工艺学、计算机语言等先修课和金工实习为基础,在机械原理课程所探讨的常用机构的分析、综合基本理论方法指导下,采取教师引导与学生个人独立思考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整部机器的运动和动力学设计的训练,以期达到下述几项主要目的:1)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各学科理论,进行机器工作原理设计,机构选型和机器总体设计的能力。
2)提高学生在机构的分析与综合方面的熟练程度。
3)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的能力。
4)让学生接触机械设计方面的感性知识,使他们对机械设计的一般过程和步骤有初步的了解。
5)提高学生计算、绘图、使用技术资料和计算机的熟练程度;锻炼他们独立工作,了解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内容和方法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内容为培养具有独立设计能力的人才创造条件,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内容应包括:机械传动方案的选择与设计;机械的运动分析与设计;机械的动力分析与设计三个方面,所以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选题应当注意到:一定程度的综合性和完整性——应包括三种基本机构(如连杆机械、凸轮机构、齿轮机构)的分析与综合;一定程度的自动化——应具有多个执行机构的运动配合关系,包括运动循环图的分析与设计;一定程度的深度和广度——应较全面而综合地应用机械原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使学生在机械设计技术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开发创造能力方面受到初步实践性的训练。
2.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方法课程设计的方法原则上可分为两大类:(1)图解法运用基本理论中的基本关系式,用图解的方法将其结果确定出来,并清晰地以线图的形式表现在图纸上,有直观、简单、可检查解析计算正确与否等特点,对于简单机构的分析与综合问题,其优点更为明显。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包括机械零件的选型、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等。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和计算公式,了解机械设计中的标准和规范。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机械设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独立完成简单机械零件的设计和计算,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机械设计的定义、目的和意义,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讲解齿轮、轴承、联轴器等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和计算公式。
3.机械设计中的标准和规范:介绍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讲解机械设计中常用的公差、配合和表面粗糙度等。
4.机械设计实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的机械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机械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安排课后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机械设计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推荐相关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生动展示机械设计的相关概念和实例。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实践。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相应的表现评价。
南京工业大学机械设计根底课程设计计算讲明书设计题目系〔院〕班级设计者指导教师年月日名目1:课程设计任务书。
12:课程设计方案选择。
23:电动机的选择。
34:计算总传动比和分配各级传动比。
45: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56:减速器传动零件的设计与计算(1)V带的设计与计算。
8(2)齿轮的设计与计算。
13 (3)轴的设计与计算。
177:键的选择与校核。
268:联轴器的设计。
289:润滑和密封。
2910:铸铁减速器箱体要紧结构设计。
30 11:感想与参考文献。
32 一、设计任务书①设计条件设计带式输送机的传动系统,采纳带传动和一级圆柱出论减速器②原始数据输送带有效拉力F=5000N输送带工作速度V=m/s输送带滚筒直径d=450mm③工作条件两班制工作,空载起动载荷平稳,常温下连续〔单向〕运转,工作环境多尘;三相交流电源,电压为380/220V。
④使用期限及检修间隔工作期限:8年,大修期限:4年。
二.传功方案的选择带式输送机传动系统方案如如下面图:〔画方案图〕带式输送机由电动机驱动。
电动机1将动力传到带传动2,再由带传动传进一级减速器3,再经联轴器4将动力传至输送机滚筒5,带动输送带6工作。
传动系统中采纳带传动及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采纳直齿圆柱齿轮传动。
三.计算及讲明计算及讲明计算结果⑴电动机的选择①电动机类型与结构形式的选择对一般的机械运输,选用Y 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 安装形式为卧式,机座带底足,电压380V 。
②电动机型号的选择 ⒈电动机的功率依据条件由计算得知工作机所需有效功率44610610 1.772.19450w w V n D ππ===⨯⨯⨯⨯⨯r/min 72.19w n =因:0.94w η=,那么5000 1.79.0410*******.94w w w w F V p η⨯===⨯kwr/min 设:η1-联轴器效率=0.98〔由表1-7〕;9.04w p = ηkw η ηη-传动装置的总效率 P w -工作机所需输进功率由电动机至运输带的传动总效率为那么工作机实际需要的电动机输出功率为010.11P =09.0410.110.894wP P KW η===kw计算及讲明计算结果依据P 0选取电动机的额定功率P m ,使()01~1.310.11~13.14m P P ==kw⒉电动机的转速44610610 1.772.19450w w V n D ππ===⨯⨯⨯⨯⨯r/min 72.19w n =因为V 带传动比b i 2~4=,齿轮传动比i 3~5g =,那么r/min(6~20)(433.14~1443.8)m w b g w w in i i n n n ====kw由上述P m ,n m 查表12-1得:选用P m =11kw ,n m =970r/minY160L-6 电动机的型号为:Y160L-6型电动机 ⑵计算总传动比和分配各级传动比① 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 n m :电动机的满载转速 n w :工作机的转速 ② 分配各级传动比 依据设计要求:i b <i g 故取i b =3.5,那么i b =⑶传动系统的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传动装置从电动机到工作机有三轴,分不为Ⅰ、 Ⅱ、Ⅲ、Ⅳ轴,传动系统各轴的转速、功率和转矩计 计算及讲明计算结果 算如下:① Ⅰ轴〔电动机轴〕 ② Ⅱ轴〔减速器高速轴〕 ③ Ⅲ轴〔减速器低速轴〕 ④Ⅳ轴〔输送机滚筒轴〕将计算结果和传动比及传动效率汇总如表1-1表1-1传动系统的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及讲明计算结果⑷减速器传动零件的设计与计算 ① V 带的设计与计算 ⒈计算功率P C1.21113.2c A k p p ==⨯=kwK A :工况系数,查表的K A = P :电动机额定功率⒉选取V 带型号依据13.2c p =kw 和小带轮转速1970/min n r =,由 图8-10可知,工作点处于B,C 型相邻区域,取 C 型带。
包装机械结构与设计课程设计题目:间歇双端扭结式裹包机扭结手设计说明书学号:姓名:专业:完成时间:目录1简介 (2)1.1 糖果包装机的优点 (2)1.2 几种典型糖果包装机 (3)2设计目的与任务 (3)2.1 目的 (3)2.2 内容 (3)2.3 主要技术参数 (4)3.间歇双端扭结式糖果包装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4)3.1 间歇双端扭结式糖果包装机的组成 (4)3.2 扭结手运动与结构分析 (6)4总体设计 (8)4.1 扭结包装机类型的确定 (8)4.2 包装工艺流程、工艺路线和工位数的确定 (9)4.3 扭结手结构 (9)5总结 (10)间歇双端扭结式裹包机扭结手设计1简介随着我国轻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产品包装已逐步实现自动化和机械化随之出现了生产率比一般工作机高得多的自动机械,现在糖果包装机有了很大的发展,我国已能生产多种型号的糖果包装机,大、中型糖果厂已实现了糖果的机械化包装,一些工厂还装备有保温、匀条、成型及包装一体化的糖果生产流水线。
但是,我国糖果包装机械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因此,必须加速提高糖果包装机械化的水平。
1.1糖果包装机的优点(1)自动化程度高糖果包装机一般都是自动包装机,其结构复杂,自动化程度高。
它可以使送纸、切纸、抄纸、理糖、裹包及打糖过程自动完成。
(2)易于调节糖块的形状、大小及包装纸的性能。
为使糖果包装机能可靠地工作,糖果包装机都有调节系统和一定范围内的无极变速装置。
(3)消耗的功率小糖果包装机的包装对象(糖块)的质量小(一般不超过20g),机器的功率主要用于克服摩擦力,所以功率消耗小,一般电动机功率都在2kW一下。
(4)卫生要求高糖果包装机必须保证糖果的卫生质量。
直接和糖块接触的构件应符合食品卫生要求,且能迅速地分解和组合,形状简单,便于洗涤。
糖果包装机属于食品类产品包装机,按照包装的形式有折叠式包裹、扭结式包裹两大类。
这种包装机一般采用卷盘式包装材料,在主机上实现包装材料分切、包裹及封口工序。
糖果包装机属于食品类产品包装机,按照包装的形式有折叠式包裹、扭结式包裹两大类。
这种包装机一般采用卷盘式包装材料,在主机上实现包装材料分切、包裹及封口工序。
1.2几种典型糖果包装机2设计目的与任务2.1目的(1) 包装机械课程设计是该课程的延续,通过设计实践,进一步学习掌握包装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
(2)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进行有效结合的能力。
(3) 培养综合运用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等相关知识进行工程设计的能力。
(4) 培养使用手册、图册、有关资料及设计标准规范的能力。
(5) 提高技术总结及编制技术文件的能力。
(6) 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为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实施奠定基础。
2.2内容(1) 参数设计根据课题设计任务,确定糖果包装机扭结手主要构件(例如滑移齿轮、凸轮)的结构形式与尺寸参数、运动参数。
(2) 方案设计根据糖果包装机扭结手的结构形式、性质及运动参数,拟定扭结手的机械传动链、运动系统图、工作循环图。
计算并确定各级传动的传动比,齿轮传动、凸轮传动等传动构件的结构参数及尺寸,拟定扭结手的结构方案图。
(3) 结构设计根据结构方案图,在正式图纸上拟定传动构件与执行构件的位置。
2.3主要技术参数(1) 生产能力 200~350块/min(2) 糖块规格圆柱形(直径×长度) 13~32长方形(长×宽×高) 27×16×11(3) 包装纸规格商标纸宽90 ,内衬纸宽30(4) 电机理糖电机 0.37kW,主电机 0.75kW(5) 外形尺寸 1450×650×16203.间歇双端扭结式糖果包装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3.1 间歇双端扭结式糖果包装机的组成间歇双端扭结式糖果包装机主要由料斗、理糖部件、送纸部件、工序盘以及传动操作系统等组成。
可完成单层或双层包装材料的双端扭结裹包。
其包装工艺流程图如图1所示。
包装机工作时,主传送机构带动工序盘2作间歇转动,如图2所示,随着工序盘2的转动,分别完成对糖果的四边裹包及双端扭结。
在第1工位,工序盘2停歇时,送糖杆7、接糖杆5将糖果9和包装纸6一起送入工序盘上的一对糖钳手内,并被夹持形成U形状。
然后,活动折纸板4将下部伸出的包装纸(U形的一边)向上折叠。
当工序盘转动到第Ⅱ工位时,固定折纸板10已将上部伸出的包装纸 (U形的另一边)向下折叠成筒状。
固定折纸板10沿圆周方向一直延续到第Ⅳ工位。
在第Ⅳ工位,连续回转的两只扭结手夹紧糖果两端的包装纸,并且完成扭结。
在第Ⅵ工位,钳手张开,打糖杆3将已完成裹包的糖果成品打出,裹包过程全部结束。
图1 包装工艺流程图1-送糖;2-糖钳手张开、送纸;3-夹糖;4-切纸;5-纸、糖送入糖钳手;6-接、送糖杆离开;7-下折纸;8-上折纸;9-扭结;10-打糖图2 包装扭结工艺路线图1-扭结手;2-工序盘;3-打糖杆;4-活动折纸板;5-接糖杆;6-包装纸;7-送糖杆;8-输送带;9-糖果;10-固定折纸板包装机传动系统由主传动系统和理糖供送系统两部分组成。
图3所示为间歇双端扭结糖果包装机主传动系统图。
主电机经机械式无级变速器、轴I将运动传递给分配轴Ⅱ,分配轴Ⅱ将运动平行进行分配。
经齿轮、马氏盘将运动传递给轴Ⅲ,带动工序盘间歇转动,轴Ⅲ每转动一圈,工序盘转动一个工位(60°)。
另一传动路线为经齿轮传动带动轴V、Ⅵ转动,从而带动扭结手完成扭结动作。
轴V经链传动、齿轮传动带动供纸辊及切刀运动,实现包装纸的供送及切断。
分配轴Ⅱ上的偏心轮(1)带动送糖杆送糖;偏心轮(2)带动钳手开、合;偏心轮(3) 带动活动折纸板完成下折纸;偏心凸轮(4)带动接糖杆和打糖杆分别完成接糖和打糖动作。
包装机正常工作之前,通过转动调试手轮对包装机进行调试。
主机采用机械式无级调速,生产能力连续可调,能适应不同的包装纸和糖果的变化。
由于采用马氏机构,该机不宜高速运转。
图3 间歇双端扭结糖果包装机主传动系统图3.2 扭结手运动与结构分析糖果经包装纸四面裹包后,两端需扭结封闭。
扭结机构由左右对称两部分组成,图4为单端扭结手机构的传动示意图,主要由扭结手、槽凸轮、摆杆、拨轮、齿轮及传动轴等组成,图5是扭结手的空间立体图。
为满足包装纸扭结的要求,扭结机构在扭结过程中完成扭结手的转动、轴向移动和扭结手的张开、闭合等三种运动。
输入轴1的运动经齿轮4、5、6、7传动后,带动扭结手2实现扭结转动;输入轴1的运动经齿轮4、5带动槽凸轮12转动,经过摆杆10、拨轮8、伞齿轮齿条3带动扭结手的张、合运动;输入轴1的运动经齿轮4、5带动槽凸轮12转动,经过摆杆10、拨轮9实现扭结手的轴向位移运动。
扭结手张开和闭合的角度大小与进退距离的协调,由槽凸轮12的曲线保证。
齿轮5、齿轮6的齿数分别为60和24,齿数比为2.5,保证扭结手每张、合一次,扭结手旋转2.5圈。
根据包装机各执行机构的运动规律及其动作配合要求,可绘制出包装机的工作循环图。
当工序盘携带糖块及包装纸旋转至扭结工位时,扭结手进行张合、旋转和轴向位移,完成扭结工序,其工作循环图如图6。
图4 扭结手机构示意图1-输入轴 2-扭结手 3-伞齿轮齿条 4、5、6、7、13、14-齿轮8、9-拨轮 10-摆杆 11-弹簧 12-凸轮 15-手盘 16-调节螺杆图5 扭结手的空间立体图图6 扭结手工作循环图图7为扭结手机构的装配简图。
左右扭结手之间的距离及对称度的调节,通过转动手轮20来实现。
转动手轮20旋转,带动滑座23左右移动,改变摆杆12的下支点位置,实现扭结手产生轴向位移。
图7 扭结手结构装配简图1-扭结手 2-套轴 3-扭结手轴 4、13、16-齿轮 5-螺母6-拨轮 7-弹簧 812-摆杆 9、15-销 10-槽凸轮 11-凸轮轴14-输入轴 17-滑块 18-滑块轴 19-滚子轴 20-手轮 21-固定板22-调节螺杆 23-滑座 24-螺栓 25-箱体4总体设计4.1 扭结包装机类型的确定扭结式糖果裹包机有间歇运动和连续运动两种类型。
连续运动型一般用于一层纸包装,包装速度较间歇运动型要快。
但它如果用两层纸包装糖果时要求内衬纸与外商标纸一样宽,这样会造成内衬纸的很大浪费。
间歇运动型既可用于一层纸包装,也可用于两层纸包装,用两层纸时内衬纸和外商标纸可以不一样宽,这样可以节约成本。
根据本次课题的设计要求选用间歇运动型包装机。
又由于糖果生产批量大,扭结式裹包动作也较多,故选用多工位裹包机。
4.2 包装工艺流程、工艺路线和工位数的确定(1)包装程序和工艺流程图:如图1.(2)包装扭结工艺路线图:如图2.(3)工位数及描述从上图2.的扭结工艺路线图分析,糖果需经过夹持、下折纸、上折纸、扭结、打糖这几个阶段,为了减少工位数可将扭结和成品输出分别安排在工位Ⅲ、Ⅳ完成,这样只需四个工位即可。
但为改善槽轮机构的动力特性,并使总体布局合理,扭结和成品输出还是分别布置在工位Ⅳ、Ⅵ为佳,这样可简化传动,并且操作人员还可兼顾成品装盒工作。
如图2.所示,在第Ⅰ工位,送糖杆7、接糖杆5将糖果9和包装纸一起送入工序盘上的一对糖钳手内,并被夹持形成“U”形。
然后,活动折纸板4将下部伸出的包装纸(U形的一边)向上折叠。
当工序盘转到第Ⅱ工位时,固定折纸板10已将上部伸出的包装纸(U形的另一边)向下折叠成筒状。
固定折纸板10沿圆周方向一直延续到第Ⅳ工位。
在第Ⅳ工位,连续回转的两只扭结手夹紧糖果两端的包装纸,并完成扭结,在第Ⅵ工位,钳手张开,打糖杆3将已完成裹包的糖果成品打出,裹包过程全部结束。
4.3扭结手结构糖果经包装纸四面裹包后,两端需扭结封闭。
扭结机构由左右对称两部分组成,图4为单端扭结手机构的传动示意图:它主要由扭结手、槽凸轮、摆杆、拨轮、齿轮及传动轴等组成。
为满足包装纸扭结的要求,扭结机构在扭结过程中完成扭结手的转动、轴向移动和扭结手的张开、闭合等三种运动。
输入轴1的运动经齿轮4、5、6、7传动后,带动扭结手2实现扭结转动;输入轴1的运动经齿轮4、5带动槽凸轮12转动,经过摆杆10、拨轮8、伞齿轮齿条3带动扭结手的张、合运动;输入轴1的运动经齿轮4、5带动槽凸轮12转动,经过摆杆10、拨轮9实现扭结手的轴向位移运动。
扭结手张开和闭合的角度大小与进退距离的协调,由槽凸轮12的曲线保证。
齿轮5、齿轮6的齿数分别为60和24,齿数比为2.5,保证扭结手每张、合一次,扭结手旋转2.5圈。
根据包装机各执行机构的运动规律及其动作配合要求,当工序盘携带糖块及包装纸旋转至扭结工位时,扭结手进行张合、旋转和轴向位移,完成扭结工序。
5.总结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有了综合的掌握,锻炼了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掌握了更多的画图方法,更加熟练了办公软件的应用,是对本学期学习的最好总结,为以后学习包装机械方面的知识打下了基础,更为毕业论文设计做下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