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进补的大好时节
- 格式:pdf
- 大小:363.85 KB
- 文档页数:2
冬季养生重在补肾暖背立冬后,大自然开始天寒地冻,阳气闭藏。
人体阳气也随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养生应顺其自然规律,养阳护阳、补肾藏精、养精蓄锐。
冬令进补,先做引补中医认为,冬天是进补的大好时节,民间有“冬季进补,开春打虎”的谚语。
冬令进补从而扶正固本,增强抵抗力,并因冬天天冷,多吃些温补之物,不容易上火。
冬季进补前,最好先做引补,即给身体先打好底子,使肠胃慢慢适应,以防发生“虚不受补”的情况。
尤其是脾胃虚寒且湿重者要先健脾胃,可在进补前食用淮山芡实瘦肉汤、花生黄豆煲猪脚汤等。
一般来说,引补应在立冬后至冬至前进行,选用芡实炖牛肉、羊肉生姜大枣汤或芡实、红枣、花生仁加红糖炖服,以调整脾胃功能。
做好引补,接下来就可滋补了。
中医所说的进补是一种针对虚证的治疗方法,即补充人体不足。
现代人多不缺乏营养,真正“虚”的不多,失调更为严重。
而失调的调整,一年四季均可。
因此冬令进补要视机体的阴阳盛衰而有的放矢,不可盲目进补,最好在有经验的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避寒就温,保护阳气长江以南冬季气温比北方温和,进补应以平补为主,可适当增加鸡、鸭、鱼类。
平补有两种意义:一种是应用不热不寒、性质平和的食物,如粳米、玉米、水果、蔬菜,部分禽、蛋、肉、乳类、扁豆、白菜、鹌鹑、牛奶等。
一种是应用既能补气又能补阴的食物,如山药、蜂蜜等,以及既能补阳又能补阴的食物,如枸杞子。
这些食物适用于普通人保健。
此外,南方气候湿热,舌苔是能反映湿热的指标,黄苔一般代表热,厚白苔则表示湿,此时不宜进补,而应先清热除湿,或好好运动出一身大汗。
对于食补,应尽量利用当地、当令的特产发挥功效。
食补贵在持久,一次进补量不可过大,更不应急于求成,这样才能做到进补得当,补出真正的好身体。
立冬之后,阴气渐盛,人体就应把身体的大门关得严实点,避寒就温,以保护阳气。
许多人单纯地认为,立冬后就应穿得很多,尤其是老人和孩子,有的家里室温很高,其实这样不对。
如果穿得太多,皮肤为了散热汗腺大开,此时出门,室内外温差大,就易外感风寒。
冬至传统中药调理身体的最佳时机冬至,也被称为“寒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
这一节气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开始,也代表着阴阳交替、万物休养生息的时刻。
在冬至这一特殊的日子里,人们有着许多传统习俗和特殊的饮食安排。
而在中医中,冬至也被认为是调理身体的最佳时机。
通过合理搭配传统中药,我们可以更好地抵御寒冷、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冬至传统中药调理身体的最佳时机和方式。
首先,传统中药中的一些温补药材在冬至这个时候具有特别的功效。
冬至时节,天气寒冷,阳气逐渐收敛,人体的阳气也相应减少。
因此,我们应该选择具有温补效果的中药来调理身体。
例如,人参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补气药物,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
黄芪则被认为具有补气养血的作用,可以预防和改善贫血等问题。
冬至这个时候使用这些药材,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适应寒冷的气候,增强体力和抵抗力。
其次,冬至时节的饮食习惯也给了我们更好地调理身体的机会。
根据中医理论,冬季是进补的最佳时机,而冬至则是进补的关键节点。
在这一天,我们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温热的食物,如红枣、桂圆、杞子等,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和能量。
此外,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也是冬至时节的好选择,如橙子、柚子等,可以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和其他呼吸道疾病。
此外,冬至也是调理肾脏的好时机。
在中医理论中,冬至与肾脏有着紧密的关系。
肾脏被认为是人体的主要储存器官,具有掌控人体生长发育、生殖功能等重要作用。
而冬至这个时候,正是肾脏最为旺盛的时候,也是最适合进行肾脏保养的时机。
中医认为,黑色食物对肾脏有益,例如黑豆、黑米、黑木耳等。
可以在冬至这一天,食用一些黑色食物来滋补肾脏,促进肾脏功能的恢复和调理。
最后,冬至时节也是身体排毒的好时机。
冬季气候干燥,人体容易积累毒素,影响身体健康。
因此,冬至这个节气可以借助传统中药来进行身体的排毒和清理。
柴胡、黄芩等草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帮助身体排除积累的毒素,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中医详解十二月养生进补好时节导语:冬季养生,大家都会着重性的吃一些羊肉、萝卜等进补的蔬菜和肉类,尤其在十二月这个月里,有冬至和大雪两个节气,人们更是会找理由和接口,冬季养生,大家都会着重性的吃一些羊肉、萝卜等进补的蔬菜和肉类,尤其在十二月这个月里,有冬至和大雪两个节气,人们更是会找理由和接口,为自己和家人补充营养。
其实,很多人虽然重视养生,但养生和进步的方法却不当。
因此,在抓住养生的好时机的同时,要注重科学。
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医详解十二月养生、进补好时节。
为什么说十二月是养生和进补的好时节呢?其实,要说养生和进补,整个冬天都不应该错过,然而,中医为何要强调是十二月呢?那是因为十二月是一年的最后一个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在这个月里,包含了两个节气,一个是大雪,一个是冬至,因此,中医认为,十二月是养生和进补的好时节。
大雪相对小雪而言,是个比小雪更加严寒的节气。
此时我国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呈现一派万里雪飘、银装素裹的迷人景象,如果大雪节气当天下雪,则预示着来年定是丰收年,也就是“瑞雪兆丰年”的好兆头。
而冬至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这一天白昼最短,夜晚最长。
民间以“冬节”、“至节”、“亚节”、“长节”称呼。
冬至也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长起来。
中医阴阳学观点认为,冬至到来是阴气盛极而衰,阳气开始回升的节气,“冬至”以后气温下降明显,天寒地冻。
十二月养生计划:中医养生认为,十二月已到了“进补”的大好时节。
说到进补,很多人都理解为吃营养价值高的“好吃的”。
其实进补是有讲究的,要“因人、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冬至是进补好时节冬至吃什么进补好?冬至是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气,冬至这一天饮食风俗有吃水饺、汤圆、喝羊肉汤等等,人们对冬至非常重视,更有冬至补一补,一年精气足的盛传说法。
那么冬至为什么要进补?吃什么进补?冬至为什么进补?冬至进补,是我国传统风俗,俗语云: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夏养三伏,冬补三九;冬至补一补,一年精气足。
一年之中,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天进补不容易上火,中医理论上有天人相应之说,人应该顺应季节而调整自己的生活。
道家认为冬至阴极一阳生,是养生的大好时节,认为阳气初生时,要精心调养,使其逐渐壮大。
中国人冬至进补,就是这个道理,因为这时消化力特别强,补品吃进去,营养容易吸收。
冬至吃什么进补?宜于冬至进补的食物不少,大致可分为平补、温补、滋补三大类。
一般说来,温补宜用热性食物,用于气虚;滋补宜用寒性食物,用于血虚;无气虚血虚则宜用平性食物,是谓平补。
平补:猪肉及其肝、肾、肺等,蛋类、母鸡、鸭、豆腐等,芹菜、萝卜、桂圆、蘑菇类,蜂蜜、蜂乳等。
滋补:甲鱼、鲫鱼、淡菜、海带、海蜇、梨、橘、苹果、香蕉、百合、芝麻、绿豆、赤豆、豌豆、黄花菜、银耳、燕窝等。
温补:羊肉、牛肉及二者的内脏,狗肉,公鸡,鹅,海参,乌贼,鹿肉,大枣、核桃、扁豆,薯芋类,葱、蒜、韭、姜,蚕豆,小麦粉,酒类等。
冬至进补原则1.食物足量、营养均衡冬季天气寒冷,生活在北方的居民,有供暖设施,虽然在室外活动倍感寒冷,但室内温暖如春。
但在南方,室内没有集中供暖设施,室内室外温度一个样,甚至室内还比室外冷,人体对能量的需要增加,需要注意能量的充足供应。
保证足够量的主食,建议每天吃半斤-八两的谷类食物,除了馒头、米饭、窝头等,可以“软硬兼施”,经常喝粥。
动物性食物不仅含蛋白质丰富,还含有一定量的脂肪,可增强身体免疫力,提高抗寒防病能力。
每天应该有3两-半斤的动物性食物,可以包括瘦肉、蛋、禽、鱼或奶等,经常变换种类。
2.少吃生冷、多喝粥汤冬季食用生冷食物,容易刺激肠胃,造成腹痛、腹泻等。
今天冬至!冬至补对一天,身体进步整年,一个最被人忽视的重要日子!天祥菩提精舍今天是冬至啦!冬至,在古代是最重要的一天。
因为这一天,自然界的阴气已经隆盛到了巅峰开始走下坡路,阳气也low 到了最低点开始触底反弹。
这种“阴阳大变身”的时候可是养生的关键时刻,把握好了,就意味着身体在未来的一年内的走势,一天顺则一年顺,亲们快来看看怎样养生吧。
清内火冬天是“上火”的高发期。
吃了过多的热性食物,积聚在消化道内,就会导致上火,称为“食火”。
经常贪玩或加班熬夜,尤其是晚11 点~ 凌晨1 点不睡,容易导致体内的阳气持续亢奋,引发内脏出现上火症状,称为“情绪火”。
饮大麦茶清食火冬至季节由于体内阳气开始萌动,容易上火,所以很多人过了冬至可能有很多不适。
大麦茶刚好有清火功效,可以清除体内积累阳气转变成的火气。
每天3 杯大麦茶,饮食之火会渐消渐退。
饮合欢花茶清情绪火中医认为我们日常的情绪都可以引起“上火”,当喜怒忧思过度时,就产生了“情绪火”。
这种内火出现后,脾气会变得非常烦躁,此时一盏解郁怡情的合欢花茶是很有必要的,合欢花是中医化解不良情绪的第一食材。
每天20 朵,泡在茶饮中,一天都会情绪愉悦。
通肠道如果你经常精神不振,尤其每到下午三四点体力下降很快,到了夜晚却烦躁、疲劳不易入睡,这是因为体内痰湿代谢废物太多,需要“通肠道”。
我们说的可不是简单的“排宿便”,而是一种促进肠道内新陈代谢的方法,有利于深冬季节的体内储备更新和增加,不论是否有便秘都可以用。
吃黑木耳餐通畅肠道中医认为,木耳具有很好的“刮肠”作用,包括宿便、各种有毒有害物质,都会在木耳的包裹和刮除作用下排出体外。
无毒一身轻,新陈代谢好了,我们身体就会更好。
木耳最好选择背面是灰白色的木耳,俗称“白背黑木耳”,它们属于木耳中的优品,每天食用50g 即可。
喝黄芪碧螺春茶化解毒素黄芪会增加肠道的免疫力,增加肠道对不良物质的抵抗力,促进肠道蠕动的动力,茶叶也有很好的解毒功能。
冬至养生有哪些饮食宜忌冬至养生饮食宜忌适宜吃什么:1、此时是冬补的好时机,可适当选用补冬的药材以达到防病强身的保健作用,如当归、地黄、枸杞、芍药、白术、茯苓、大枣、莲子、芡实、山药、川芎、人参、田七、杜仲、何首乌、紫河车、冬虫夏草等2、宜常吃芝麻、胡桃、牛肚、羊肚、羊骨、鸡肉、蛇肉、鱼肉、龙眼、荔枝、栗子、花生、羊奶、豆浆等。
禁忌吃什么:1、少食性寒凉的中药,如金银花、薄荷、菊花、罗汉果、胖大海、决明子、白茅根等。
2、少食寒凉食物及冷饮,如蚬、蚌、螃蟹、田螺、绿豆、绿豆芽、生藕、生冷瓜果、冰啤酒等。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
在冬季如果能恰当选择既美味,而又具有补益身体的食物)为什么要在冬至进补冬至进补,是我国传统风俗,俗语云: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夏养三伏,冬补三九。
l冬至补一补,一年精气足。
道家十分注重冬至养生,认为冬至阴极一阳生,是养生的大好时节,认为阳气初生时,要精心调养,使其逐渐壮大。
道理在哪里呢?到了十一月,阳气重新生起来。
中国人冬至进补,就是这个道理,因为这时消化力特别强,补品吃进去,营养容易吸收。
一年之中,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天进补不容易上火,中医理论上有天人相应之说,人应该顺应季节而调整自己的生活。
立冬是冬天的起始阶段,冬天是中医认为属于“闭藏”的时节,这个时候中医理论认为人应该多藏一些东西,才能保证第二年有足够的精气来驱动第二年的活动,所以冬季进补是为严冬做准备。
冬至进补有四忌一忌盲目食狗肉。
一些体质虚弱和患有关节炎等病的人,在严冬季节,多吃些狗肉是有好处的。
但不宜盲目食狗肉,以免食用狂犬肉,染上狂犬病。
吃狗肉后不要喝茶,这是因为茶叶中的鞣酸与狗肉中的蛋白质结合,会生成一种物质。
这种物质具有一定的收敛作用,可使肠蠕动减弱,大便里的水分减少。
二忌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
虚则补,不虚则正常饮食就可以了。
专家认为,进补主要作用是“补虚益损”,而虚又分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四种,各有各不同的补法。
2022.1218祝您健康冬至进补须知“养藏之道”◎ 张 明 南京市中医院12月22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冬至。
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冬至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最寒冷的阶段,俗语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至正是进补的好时节,冬季闭藏,万物休整,神志深藏于内。
“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南京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余波主任表示此时的养生滋补核心在于一个“藏”字,需要多“储蓄”、少“透支”。
〇 滋阴潜阳的食物要多吃冬季的养生饮食可以选择多吃一些高热能、滋阴潜阳的食物,比如狗肉、虾、鱼、禽蛋等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比如新鲜的蔬菜、水果,多食豆类、黑木耳、香菇、核桃、大枣等食物,或者喝一些营养丰富的汤类。
余主任建议,还可选用山药、栗子、枸杞子、核桃仁等食物,同时配以甘润生津的果蔬,如梨、冬枣、柑橘等。
另外,羊肉性温热,冬季食用益气补虚、抗寒,可提高免疫力,尤其适合瘦弱、怕冷虚寒体质的人,经常感觉体力不支、疲劳感重的人也可以适当补一补。
〇 黏硬、生冷食物要少食中医认为,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肾主咸,心主苦,因此余主任建议,冬天要少食咸味食品,余 波 南京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中医师,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治未病委员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委员、治未病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全国青年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委员。
擅长更年期综合征、脾胃病、自汗盗汗、失眠、痛风、慢性盆腔炎、痛经、便秘、高脂血症、肿瘤术后体质调养以及疲劳综合征、亚健康等疾病诊治;利用中医理论的整体观、辨证观,发挥中医的三因制宜的个性化诊疗优势;运用中药膏方对慢性病患者、亚健康人群进行针对性调理。
专家介绍以防肾水过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补益心脏,增强肾脏功能,如芹菜、橘子、生菜、莴苣等。
总之,在饮食养生方面,要谨记“增苦减咸”的原则。
黏硬和生冷食物多属阴,冬季进食这类食物2022.1219祝您健康容易损伤脾胃,致使阳气受损。
54
Y
养生餐谱
YANGSHENGCANPU
55
Y
养生餐谱
YANGSHENGCANPU
责任编辑/刘思蘩
葱油黄花鱼
黄花鱼,性味甘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对人体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它肉质鲜美,呈蒜瓣状,非常容易消化吸收。
对体质虚弱者和中老年人来说,经常食用黄花鱼会收到很好的食疗效果。
用料:
黄花鱼1条,红辣椒1/2个,盐、白酒、蒸鱼豉油、食用油、葱、姜、蒜各适量。
做法:
1.黄花鱼清洗干净,在鱼身两侧打斜花刀,均匀撒上盐和白酒,腌制半小时。
葱、姜和辣椒切丝,蒜切末儿。
2.取一鱼盘,铺一层葱、姜丝,将鱼放上,涂抹蒸鱼豉油,再在鱼身正面也铺满葱、姜丝。
3.锅中加水大火烧开,将鱼放入,中大火蒸15分钟,即可出锅。
4.在鱼身上再铺一层蒜末儿和葱、姜丝,撒上辣椒丝,炒勺里一大勺油烧至滚热,均匀浇在鱼身上,即成。
冬至注意事项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
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长,标志着寒冷季节的正式开始。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有很多需要我们注意的事项,以确保身体健康、生活舒适。
首先,饮食方面要格外留意。
冬至时节,天气寒冷,人体需要更多的能量来抵御寒冷,因此可以适当多吃一些温热性的食物,比如羊肉、牛肉、鸡肉等。
这些肉类富含蛋白质和脂肪,能够为身体提供充足的热量。
不过,食用肉类也要适量,避免过度摄入导致消化不良。
此外,冬至也是进补的好时机,但进补也要因人而异。
对于体质虚弱的人,可以选择一些滋补的中药材,如人参、黄芪、当归等,与食物一起炖煮,以增强体质。
但对于身体较为健康的人,过度进补反而可能会给身体带来负担。
在饮食的搭配上,要注意营养均衡。
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同时,也要注意多喝水,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防止因干燥而引发的上火、便秘等问题。
其次,保暖是冬至的关键。
寒冷的天气容易导致感冒、关节炎等疾病的发作,所以一定要做好保暖措施。
出门时要穿上足够厚的棉衣、羽绒服,戴上帽子、围巾、手套等,保护好头部、颈部和手部。
在家里,也要注意室内的温度,不要为了节省能源而把温度调得过低。
可以使用暖气、空调等设备来保持室内温暖,但要注意室内外温差不要过大,以免进出时冷热交替导致感冒。
特别要提醒的是,脚部的保暖尤为重要。
因为脚部离心脏较远,血液循环相对较差,容易受寒。
睡前可以用热水泡泡脚,不仅能驱寒保暖,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睡眠质量。
再者,运动也不能忽视。
虽然天气寒冷,但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提高抗寒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在冬季进行的运动,如慢跑、太极拳、瑜伽等。
运动的时间最好选择在阳光充足的时候,比如上午十点到下午四点之间。
运动前要做好热身准备,避免受伤。
运动强度也要适中,不要过度劳累,以免给身体带来损伤。
另外,在冬至期间,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
冬至!一年中最好的补阳时节!冬至(WinterSolstice),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交冬”、“亚岁”等。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2016年冬至时间是12月21日18:44:07,农历十一月廿三。
冬至意味着进入数九天,迎来最寒冷的天气,《易经》中有“冬至阳生”的说法。
这是因为节气运行到冬至这一天,阴极阳生,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
可见,冬至前后人们开始进补是最好时间。
冬至遵循3个基本原则起居冬令气候趋寒,天地阳气潜藏,应之人体,冬季亦为人体养精蓄锐的最佳时段。
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
有晨练习惯的人群应注意,晨练时间不宜过早,以免诱发呼吸道及脑血管疾病,或使原有疾病复发。
药补在这个阶段,有些人喜欢药物的冬令进补。
比如膏方。
膏方中加入不少甘甜滋润补养药物,服用时感滑润爽口,既能进补,又能治病。
有病治病,无病防病,所以冬季进补膏方在有些地方成为一种时尚。
食补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
在冬季如果能恰当选择既美味又具有补益身体的食物,无疑会让大家接受。
防心脑血管疾病在冬天,老年人对寒冷刺激的适应性相对较差,因此也是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
由于本身的衰老,血管出现硬化,弹性变差,寒冷、劳累、情绪变化都可能使血管突然收缩,导致供血不足,大脑出现缺氧状况,发生脑出血或脑栓塞。
所以,老年人一定要注意温度变化,注意保暖。
如果要锻炼最好听从医生的建议,循序渐进,而且不要从事太过剧烈的运动。
运动要适量,而且要持之以恒。
同时,要保持心态平和,情绪的波动也是心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但不要过于顾忌这类疾病,有的老人怕自己患这类疾病,反而吃不好、睡不好,结果更容易发病防肾病加重冬至,天气严寒,寒气通于肾,所以冬至前后,肾病易加重。
穿衣要注意腰部避免受寒,裤子不可过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