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库区时代的旧城中心区控规编制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区域综合规划方案的编制要点一、引言区域综合规划方案的编制是为了统筹区域内各项资源的利用和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本文将从目标确定、基础调研、问题分析、规划编制等几个方面探讨区域综合规划方案的编制要点。
二、目标确定在区域综合规划方案的编制过程中,首先要明确规划的目标和任务。
目标的确定应综合考虑区域的地理、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规划目标应与国家、地方的发展战略相衔接,确保规划的有效性。
三、基础调研基础调研是区域综合规划方案编制的基础,也是决策的依据。
在进行基础调研时,需要全面了解区域的自然地理、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情况,掌握区域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此外,还需要调研相关政策法规、规划纲要等,为规划编制提供参考和指导。
四、问题分析问题分析是区域综合规划方案编制的核心环节。
通过对基础调研的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为规划编制提供依据。
问题分析应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和原因,为规划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五、规划编制规划编制是区域综合规划方案的核心内容,也是实现规划目标的具体措施。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区域的发展需求、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等因素,科学合理地确定规划的内容和布局。
1. 经济布局经济布局是区域综合规划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经济布局中,应考虑区域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和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同时,还需要充分发挥区域的优势资源,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 社会布局社会布局是区域综合规划方案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社会布局中,应考虑人口分布、教育医疗、公共服务设施等因素,提高社会服务水平,改善民生福祉。
同时,还需要关注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 环境布局环境布局是区域综合规划方案的重要考虑因素。
在环境布局中,应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推动绿色发展。
同时,还需要考虑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因素,提高区域的适应能力和抵御能力。
住建部令7号:城镇控规编制审批办法(2011010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7号《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经第64次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一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审批,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规划行政许可、实施规划管理的依据。
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划拨、出让应当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四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应当按照《城乡规划法》第六条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服从规划管理,并有权就涉及其利害关系的建设活动是否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查询。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或者控告违反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行为。
第二章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第六条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其他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第七条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镇人民政府(以下统称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规划编制单位承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具体编制工作。
第八条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综合考虑当地资源条件、环境状况、历史文化遗产、公共安全以及土地权属等因素,满足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需要,妥善处理近期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第九条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依据经批准的城市、镇总体规划,遵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资料。
第十条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基本内容:(一)土地使用性质及其兼容性等用地功能控制要求;(二)容积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绿地率等用地指标;(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安全设施的用地规模、范围及具体控制要求,地下管线控制要求;(四)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黄线)、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绿线)、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紫线)、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蓝线)等“四线”及控制要求。
对老城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法的思考刘理红【摘要】以淮南市谢家集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针对老城中心区在城市化进程中一些控制性规划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和深入探讨,在地块划分和指标控制等方面提出一些思路和方法,以期使老城中心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3(039)003【总页数】3页(P16-18)【关键词】老城;中心区;控制性规划;编制方法【作者】刘理红【作者单位】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合肥2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1 规划概况谢家集区是淮南市西部城区重要组成部分,南与长丰县接壤,西与寿县毗邻,是淮南市西部城区。
区境面积275.7 km2,城市建成区面积约20 km2,总人口33.5万人。
规划区处在谢家集城区中心地段,其北至谢三路,南到规划的夏郢孜路、唐家山路、桂山路,西临规划的卧园路,东靠西张铁路线,规划用地面积为442 hm2,现状居住人口约6.9万人。
现状东部为旧城区,西部为新建区,土地利用性质主要有:行政办公、商贸金融、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居住、市政公用和交通设施等。
现状土地权属分为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
包含有淮南矿业集团、煤机厂、唐山镇以及谢区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和谢区居住小区用地。
除部分新建建筑区和部分保留改造的老建筑区,可开发建设用地约331 hm2。
2 发展特征2.1 良好的区域发展条件谢家集区位于淮南市西部,紧邻合淮阜高速公路和S102省道,是构建和支撑淮南市中心城区发展框架的重要一极,随着合淮同城化发展战略的逐步实施,合肥—淮南经济走廊的建设,合淮之间未来发展具有一定潜力,在淮南市西部极有可能出现新的经济发展空间。
经济的发展带来城市规模的扩大,对老城更新改造产生推动力。
2.2 优越的城市生态环境谢家集区区域依山傍水,生态环境优美,呈现出三山两水的山水环境特征。
卧龙山、唐家山、舜耕山自北向南分列其中;瓦埠湖、十涧湖镶嵌两翼。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控规)第一篇: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控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二十四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文件和图纸。
(-)控制性详细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附件,规划说明及基础资料收入附件。
规划文本中应当包括规划范围内土地使用及建筑管理规定;(二)控制性详细规划图纸包括:规划地区现状图、控制性详细规划图纸。
图纸比例为 1/l 000~1/2000。
第二十五条对于当前要进行建设的地区,应当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
第二十六条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二)作出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三)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四)绿地系统规划设计;(五)工程管线规划设计;(六)竖向规划设计;(七)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第二十七条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文件和图纸(-)修建性详细规划文件为规划设计说明书;(二)修建性详细规划图纸包括:规划地区现状图、规划总平面图、各项专业规划图、反映规划设计意图的透视图。
图纸比例为1/500~l/2000。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第六章修建性详细规划第三十一条修建性详细规划需收集的基础资料,除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资料外,还应增加:(一)控制性详细规划对本规划地段的要求;(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资料;(三)各类建设工程造价等资料。
第三十二条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规划说明书1.现状条件分析;2.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思;3.用地布局;4.空间组织和景观特色要求;5.道路和绿地系统规划;6.各项专业工程规划及管网综合;7.竖向规划;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般应包括以下各项:l)总用地面积;2)总建筑面积;3)住宅建筑总面积,平均层数;4)容积率、建筑密度;5)住宅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6)绿地率。
9.工程量及投资估算。
(二)图纸1.规划地段位置图。
标明规划地段在城市的位置以及和周围地区的关系;2.规划地段现状图。
《城市更新背景下的控规编制方法研究——以北京回龙观、天通苑地区街区控规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更新成为提升城市品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的重要手段。
作为首都的北京,其回龙观、天通苑等地区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节点,其控规编制工作的有效实施对于推动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更新背景下的控规编制方法,并以北京回龙观、天通苑地区街区控规为例,分析其编制过程中的实际操作与策略。
二、城市更新的背景与意义城市更新是针对城市中陈旧、落后、不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区域进行改造和更新的过程。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更新对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北京的回龙观、天通苑地区作为城市扩张的重要区域,其控规编制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直接关系到区域乃至整个城市的未来发展。
三、控规编制的总体思路与方法控规编制的核心在于对区域的空间布局、交通组织、功能定位、环境优化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与规划。
具体而言,控规编制应遵循以下步骤:1. 空间布局规划:根据区域的地形地貌、历史文化、人口分布等因素,合理规划空间布局,确保空间利用的合理性与高效性。
2. 交通组织优化:通过科学规划道路交通系统,优化交通流线,提高交通效率,缓解交通压力。
3. 功能定位明确:根据区域的发展需求与定位,明确各功能区的功能定位,实现区域内的功能互补与协同发展。
4. 环境优化措施:注重区域内的绿化建设、环境整治等措施,提升区域的环境品质。
四、北京回龙观、天通苑地区街区控规编制实例分析以北京回龙观、天通苑地区为例,控规编制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以下方面:1. 地域特色融入:在控规编制中,应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将历史文化元素融入空间布局中,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空间形态。
2. 人口与产业协同:根据区域的人口结构与产业发展需求,合理规划居住区与产业区的布局,实现人口与产业的协同发展。
3. 绿色交通体系建设: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包括步行道、自行车道、公共交通等,提高区域的交通可达性与便捷性。
编制片区规划方案引言编制片区规划方案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目的是规划一个区域内的城市发展,包括土地利用、交通、居住、商业等基础设施的规划。
本文将介绍编制片区规划方案的基本流程以及关键问题。
基本流程编制片区规划方案的基本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确定规划的范围和目标在开始编制片区规划方案之前,需要明确规划的范围和目标。
范围通常指在城市规划中划分的行政区域,而目标则是基于城市发展的需求和规划的方向。
步骤二: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编制片区规划方案的重要环节。
这步工作包括对地形、气候、土地利用、交通、经济、人口等各种数据进行分析,以便为后续制定规划提供数据支持。
步骤三:制定规划的基本理念和框架规划的基本理念和框架是对方案的核心思想和架构进行确定,它强调的是规划理念的创新和可行性,以及明确规划的方向和规划结构。
步骤四:细化规划方案在确定规划的基本理念和框架之后,需要对规划进行细化。
这个过程中,将对不同领域的规划进行详细的设计和具体的计划,并形成明确的实施方案。
步骤五:方案评估和反馈方案评估和反馈是规划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个过程中将对已制定的规划进行审查和评估,以了解是否符合当地市场需求和规划方向。
同时,这个过程需要对具体方案进行修订,以便为实施提供更优秀的方案。
关键问题在制定编制片区规划方案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关键问题一:城市空间的平衡城市空间的平衡是规划的核心问题。
这个问题关系到城市空间的利用和分配,包括道路、规划建筑用地、交通枢纽和公共空间等的设计和规划。
关键问题二: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规划的重要考虑因素,它强调的是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平衡。
这个问题需要考虑城市的功能、资源分配、环保问题以及人口质量等方面。
关键问题三:社区自治社区自治是城市规划的新思想,它关注的是社区形态的变化,既包括新建社区的规划设计,又包括老旧社区的改造提升。
这个问题需要考虑到社区内部关系,包括社区管理和民主参与等。
城市(镇)总体规划编制的方法与程序总体规划编制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编制内容、编制程序、成果要求。
1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内容:总体规划从内容上可分为:城镇体系规划,中心城区规划,近期建设规划,专项规划四个组成部分。
2城市整体规划的编制方法与程序:总体规划编制从工作阶段上可以分为总体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总体规划纲要的编制、总体规划技术成果的编制三个阶段。
(1)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1)基础资料的收集与调研对城市现状基础资料的收集与调研,是整个总体规划编制的基础工作。
需要通过文献、访谈、现场勘探等多种方法,对城市的区域、社会、经济、自然、历史环境等展开全面和细致的调研。
在收集与调研的过程中,对城市建设用地的调查是一项重要内容。
要对城市存量建设用地的数量和用地性质进行核查和分析,切实掌握土地使用的真实状况和效益,分析人均用地水平、用地结构和区域建设用地分配等资料。
通过对城市建设用地现状的全面和细致的掌握,为提出合理、高效的土地使用策略提供依据。
调查和研究的成果形成城市基础资料汇编,包括城市现状图和一套完整的现状基础资料报告。
2)规划编制的前期研究在前期研究工作中,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评价和战略问题的前瞻性研究是两项重要的工作内容。
A现行城市总体规划评价:首先要系统的回顾历版城市规划的编制工作和技术内容,研究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把握好城市发展的自身规律。
特别是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各项专项规划的实施情况和遗留的问题要进行认真的总结,对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和建设条件作出评价,在此前提下,对总体规划编制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B战略问题的前瞻性研究:深入分析和总结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城市现状问题和新的发展趋势,从落实土地、水、能源和环境等影响城市长期发展保障要素,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等前提出发,依据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前瞻性的研究城市的发展条件和动力机制,科学合理的研究城市的定位、发展目标、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等战略问题,为总体规划的修编提供依据。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法(程序、内容、深度、要求)基础资料搜集的基本内容已经批准(或正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与分区规划的技术文件及相关规划成果;规划范围已经编制完成的各类详细规划及专项规划的技术文件;地方城市规划编制实施细则、管理技术规定、统一技术措施等规划编制和管理文件,地方规划与建筑管理相关标准,如居住区配套、配建停车、公共安全防护、城市形象与风貌管理等系列规范与准则;准确反映近期现状的地形图(1:1000~1:2000),相关遥感信息地图和影像图;规划范围现状人口详细资料,包括人口密度、人口分布、人口构成等;土地利用现状资料(1:1000~1:2000),规划范围及周遍用地情况,土地产权与地籍资料,包括城市中划拨用地、已批在建用地等资料,现有重要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重要企、事业单位、历史保护、风景名胜等资料;道路交通(道路定线、交通设施、交通流量调查、公共交通、步行交通等)现状资料及相关规划资料;市政工程管线(市政源点、现状管网、路由等)现状资料及相关规划资料;公共安全及地下空间利用现状资料;建筑现状(各类建筑类型与分布、建筑面积、密度、质量、层数、性质、体量以及建筑建筑特色等)资料;土地经济(土地级差、地价等级、开发方式、房地产指数)等现状资料;其它相关(城市环境、自然条件、历史人文、地质灾害等)现状资料。
规划调研资料汇总形成基础资料汇编。
调研与分析的基本要求在详尽的现状调研基础上,梳理地区现状特征和规划建设情况,发现存在问题并分析其成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相关规划建议。
从内因、外因两方面分析地区发展的优势条件与制约因素,分析可能存在的威胁与机遇。
对现有重要城市公共设施、基础设施、重要企、事业单位等用地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可能的规划调整动因、机会和方式。
基本分析内容应包括:区位分析、人口分布与密度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建筑现状分析、交通条件与影响分析、城市设计系统分析、现状场地要素分析、土地经济分析等,根据规划地区的建设特点可适当增减分析内容,并根据地方实际需求,在必要的条件下针对重点内容进行专题研究。
高密度旧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法探讨——以惠阳老城区控规为例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汽车时代的消费模式,原有旧城区的道路空间狭窄、环境品质下滑,公共配套缺乏,商业业态零散和旧城文化保护压力,导致了旧城项目建设,注重近期实施,造成就事论事,缺乏系统、全局的考虑,缺乏长远控制。
此外旧城内部交通不畅,内外部交通混杂和交通瞬时吸引点集中布局,城市用地与交通组织不匹配,停车设施不足等原因造成老城区的交通拥堵。
规划试图从老城区的问题导向的思路,探讨高密度老城区规划编制的方法和侧重点,便于更好的解决高密度旧城区的现实问题和存量用地的规划引导关键词:高密度、旧城区、规划一、老城区的发展现状1.1旧城改造中的拆与建,文化传承不足二、控规技术层面存在问题2.1控规编制中的不确定性①指标制定方法的局限性;②规划方案的前瞻性不足;③上层次规划变动;④大型项目的实施;⑤政府的招商引资;⑥开发利益。
2.2控规的覆盖范围往往会有很多用地超出规划编制范围,临时编制。
2.3现状调查环节现场踏勘的深度不够。
2.4用地性质及分类旧城区权属复杂,用地性质复杂。
三、老城区控规的规划编制方法3.1划定五大类导控分区单元:考虑邻里单元范围,以及功能完整性,道路自然山体河流分割,进行导控分区划定;划分为13个导控分区,其中:——历史街区单元1个——局部改造单元4个——局部新建单元4个——综合整治单元3个——整体改造单元1个3.2 制定三大总体发展策略规划以老城区商业中心、历史街区和滨水带三大典型资源为抓手,实现商业、旅游、生态的互动效应,积极引导规划区的休闲服务业发展,具体为以下三大总体策略:一主、两副发展带:开城大道商业发展主轴,打造容购物、休闲娱乐、餐饮文化、酒店住宿等于一体的商业发展集聚带,鼓励其沿线通过改造、整治等方式,引进商业综合体、精品店、品牌专卖店等业态,促进片区活力再造;白云路、爱民东路产业拓展带,重点承接白云新城、南站新城城市功能拓展,引导沿线发展商务办公、商住、酒店等功能集聚区。
后库区时代的旧城中心区控规编制方法摘要:本文以在三峡库区具有很强代表性的万州高笋塘中心区控规编制为例,探讨了针对三峡库区城市旧城中心区控规编制的一般性方法。
关键词:近郊型小城市城市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c)-0191-02
1 项目背景
三峡移民搬迁至今已有近二十年历史,高笋塘片区作为万州区现状城市中心,其城市建设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在三峡库区城市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高笋塘城市中心区是在现状城市旧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先天条件不足。
建设时受制于万州当时欠发达的经济条件、移民搬迁工期要求等诸多因素,留下了很多遗憾。
城市现状存在的人口密度、局部建设强度过大、交通拥堵、公共绿地奇缺、教育配套不足、商业服务水平不高、城市风貌特色缺失等方面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总体特色风貌及宜居程度。
面对市民要求提升城市品质的强烈愿望,万州区政府曾多次邀请国内知名设计单位开展该片区的控规编制工作,均因编制所涉及的问题矛盾过大而未完成。
2008年,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接了此项工作,规划于同年年底获得通过,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与会专家认为:该规划现状问题分析准确,技术思路清晰、巧妙,规划结论说服力强,规划成果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对同类型的三峡库区旧城中心区的控规编
制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
2 规划构思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规划编制抓住所有城市建设存在问题中,局部开发强度过大这一关键性问题,兼顾宜居城市打造与城市经济开发两方面需求,合理确定规划区宜居开发总量,划定保留区域与改造区域,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加强开发强度分区布局研究和控规中的城市设计引导,以此一系列规划措施破解高笋塘片区建设发展的难题。
3 主要内容
3.1 规划范围与规模
本次规划区位于万州主城区八大组团城市结构中的高笋塘组团,分为ⅰ、ⅱ两个管理单元,规划用地总面积约为761.35公顷,规划人口20.8万人(如图1)。
3.2 规划目标
在项目开展之初,规划确立改善城市形象、用地功能调整、基础设施完善、增绿留白减密度、实施可操作性五大目标。
3.3 规划建设总量
通过宜居环境开发强度案例对比和按小康人均居住标准、上位规划给定的高笋塘组团规划人口倒推规划区建设总量两种方法,判断规划区适宜的建设总量约为1350万平方米。
在此基础上,合理确定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数量。
3.4 规划改造区域
依据规划目标,规划按迫切需要改造和具有改造可能两项标准,划定沿长江滨江区域、功能置换改造区域、功能强化改造区域、城市景观改造区域、设施完善改造区域范围(如图2)。
3.5 交通规划
规划区内现状地形和建设情况复杂,路网系统性、线型差,道路等级低,场站设施严重缺乏。
规划通过对路网系统的梳理,采用增设高架桥、隧道等方式,打通新城路、王牌路等多个交通瓶颈,新增四处公交站场、四处公交首末站和七处社会停车场,并布局发达的步行道系统。
4 创新与特色
4.1 分析问题,抓住要害
规划区现状城市建设矛盾较为突出,规划编制面对政府、市场、市民等多方利益诉求主体,处于增量、减量皆难的境地之下。
在纷繁复杂的问题中,本次规划抓住提高“城市宜居度”这一要害问题,提出建设量、用地量适当增加,人口及开发强度降低的规划思路,并通过控制合理的规划建设总量方式加以总体把握。
4.2 应对措施,针对性强
高笋塘作为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传承和城市风貌特点的旧城城市中心,规划针对其现状存在的问题,在城市功能提升、城市风貌保护、人居环境改善、交通系统组织、公共空间营造、公共配套服务水平提高等方面提出应对措施。
在形成规划应对措施过程中,突出了案例对比分析、定量分析方法的重要作用。
4.3 总量控制,方法独特
本次规划主要通过案例分析山水环境相似的主城滨江地区合理开发强度的角度入手,推导规划区适宜的开发建设总量,得出结论的方式较为直观和独特,说服力强(如图3)。
4.4 指标控制,技术创新
本次规划中的容积率指标控制,摒弃了传统控规编制中仅按技术规范规定或者编制者个人经验进行地块容积率赋值的方式,利用强大的gis地理信息分析平台,通过对交通、地价、城市风貌、历史文化、景观视线等多因子叠加分析,得出合理的容积率强度等级分区,在建设总量控制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地块容积率赋值(如图4)。
4.5 城市设计,积极探索
规划中的城市设计内容不流于形式,通过gis三维视线分析的方式进行建筑限高控制,在充分尊重城市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传承的基础上,提出江城门户、山城步道、太白听涛、西山晚钟、天仙烟影、平湖观月、城市阳台、城市客厅八大城市设计要素(如图5)。
4.6 公交优先,重视分流
本次规划采用公交优先的设计理念,重视公交配套设施的布局,有效引导公交出行。
在用地紧张的中心区域,通过复合开发、立体建设等手段,新增白岩路首末站、国本路站场等公交场站设施。
为有效分流机动出行,在现状步道基础上,共布置三十一条步行道,对于坡度较大的路段,规划预留设置电动扶梯的可能性,以此提高
步行舒适度。
5 项目实施情况说明
万州区人民政府万州府函[2008]221号文件批复了该规划。
规划自实施以来,填补了万州区建委在该片区规划管理依据方面的空白,有效指导了高笋塘片区的建设发展,对旧城保留区进行了有效管控,对改造区的公共空间打造、街景立面整治、城市品质提升发挥了有效作用。
规划管理部门在规划实施和规划管理中严格执行批准的控规,并结合控规组织完成了《万州滨江环湖地区城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