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与女性主义(电影理论课程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51
凝视的性别属性——女性主义电影理论之女性观看方式研究凝视的性别属性——女性主义电影理论之女性观看方式研究引言:电影一直以来是我们理解和塑造社会现象的重要媒介之一。
作为影像艺术的一种形式,电影不仅呈现了多元化的故事和角色,也代表了社会对于性别和身份认同的审视。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通过对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性观看方式的研究,探讨了女性群体在电影中的地位和表述,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和理论,进一步推动了电影领域的性别平等和女性主义的发展。
本文将以女性观看方式为角度,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进行研究,并探讨女性主义电影的进展和潜在的挑战。
一、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发展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以女性学家和电影评论家们对电影的批判性阐述为主线。
从对女性在电影中形象的揭示与修正出发,女性主义电影理论逐渐演变为一种关注女性主体性别观看方式的理论体系。
其中,论述最为广泛的两种女性观看方式理论分别是“男性凝视”和“女性凝视”。
二、男性凝视的性别属性“男性凝视”理论最早由女性学者劳拉·穆尔维利于1975年提出,该理论主要描述了电影在制作和观看过程中存在的一种以男性为中心的视觉惯性。
根据劳拉·穆尔维利的观点,男性凝视具有主动性、权力性和定向性特征。
男性凝视通过电影摄影机的视角和镜头语言,无形中将女性物化为男性所期望和追求的对象,从而限制了女性在电影中的表达和自主性。
三、女性凝视的出现和内涵“女性凝视”理论是对男性凝视的反思和回应。
女性凝视主张观看的权力不仅属于男性,女性同样具有自主思考和解读电影的能力。
女性凝视强调多元的女性经验和视角,关注女性的情感、欲望和日常生活,从而突破了传统的男性视觉框架。
女性凝视的出现对于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为女性群体在电影领域争取更多话语权提供了理论支持。
四、女性观看方式的研究与实践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对女性观看方式的研究主要包括对电影细节的解读和名称,以及对女性主体在电影中的表达和解放的探讨。
《电影理论基础》阅读笔记(上)第二章电影与心理三、米特里米特里的理论试图在蒙太奇理论和纪实理论之间做出调和,认为影像的价值并不是单一的,而是真实性和形式感兼具的。
经典电影理论在本体研究上的纷争至此平息。
米特里使古典电影理论的终结者和电影理论新时代的开辟者。
米特里提出电影基本结构的几大要素:影像,画框,运动和蒙太奇效果。
节奏、空间构成和声音是源于影像的有助于电影经验的次级形式。
电影经验的基本结构和次级形式界定了电影的心理学基础,并可以作为“电影化”的界定标准,即能够利用和依靠这些结构形式来表达意义的作品就是电影化的作品。
第三章电影与现实(上)蒙太奇与形式主义、长镜头与写实主义,分别代表了分解/重构与纪录/写实这两种对于电影与现实之间关系的不同认知。
一、蒙太奇与苏联蒙太奇学派古典悲剧:三一律;《党同伐异》:三多样律。
二、维尔托夫电影眼睛=电影视觉(我通过摄影机看)+电影写作(我用摄影机在电影胶片上写)+电影组织(我剪辑)。
维尔托夫认为场面调度、演员、摄影棚之类都是资产阶级的发明物,应该排斥。
应采取实况拍摄的方法,即纪录片和新闻片的方法。
“把摄影机当成比肉眼更完美的眼睛来使用,以探索充塞空间的那些混沌的视觉现象。
”(≪电影眼睛人:一场革命≫)他们认为电影艺术只存在于解说词和蒙太奇之中。
三、库里肖夫原来“创造性地理”(1920年)也叫“库里肖夫效应”的一种。
库里肖夫还有“电影模特儿”理论,认为“电影演员和画家面前的模特差不多,只不过是按照规定好的动作活动起来而已。
”四、普多夫金普多夫金认为蒙太奇就是通过明确的选择和组合来强制性的支配观众的思想与联想,这是普多夫金在蒙太奇理论方面向前迈出的一大步。
——这一句没有明白,库里肖夫不是已经做到了么?普多夫金《母亲》中“囚人的喜悦”一段是用非文字语言、纯视觉形式表达情感的典型案例。
可以在讲课中作为例子援引。
五、爱森斯坦爱森斯坦受≪党同伐异≫的影响由戏剧转向电影,贾樟柯因为≪黄土地≫的感召决心投身电影。
第六章女性主义和电影一、这是一个男权社会男权主义:男子在家庭﹑社会中的支配性特权。
男性中心:注意的中心在于男性及其活动。
男权制就是将男性身体和生活模式视为正式和理想的社会组织形式。
男权主义的表现第一,男性统治:在一个社会中,无论在政治、经济、法律、宗教、教育、军事、家庭领域中,所有权威的位置都保留给男性。
用男性的标准评价女性强调男性统治的自然基础,认为男女的差别是自然的,因此男性的统治也是自然的。
第二,男性认同:核心文化观念关于什么是好的、值得向往的、值得追求的或正常的,总是同男性和男性气质理想联系在一起的。
如:定义事业;定义奉献第三,将女性客体化。
在男性事务和交易中将女性用作客体。
限制和阻碍女性的创造力。
不让女性接触社会知识和文化成就的很多领域。
社会上常见的文化意识形态和信息总是将女性摆在次等的地位,贬低女性的角色,女性的工作、产品和社会环境均低于男性。
各类传媒中的符号设计暗含对女性的贬低。
社会结构安排从社会最高权力机制上排斥女性。
第四,男权制的思维模式。
两分思维,即非此即彼的思考方式,将所有的事物分为黑白两极,忽略中间状态。
例如:阳刚与阴柔、主体与客体、浅肤色与深肤色、理智与感情、心灵与肉体、善与恶。
线性思维:时间和历史都依线性前进,忽略了循环。
等级思维:忽略了只是不同没有高低之分的事物。
崇尚直线发展型模式:认为现在永远优于过去。
广告中的女性刻板形象以广告为例,女性主义认为,在广告中女性已经全面类型化,并且在此基础上全面商品化。
从某种角度而言,女性已经成为一种消费对象。
在女性被偷窥被消费的同时,广告又偷梁换柱的借助他人的视角使人们——男性——消费者消解掉在偷窥时有可能产生的罪恶感;或者借助电影黑暗的观影环境,使消费者显得心安理得。
女性的话语权女性主义研究认为,在长期的社会“规则”下,女性不应该是威胁的,而应该是以“淑女”的形象出现。
否则她就要被消灭或者被教训。
女人不应该是自我行为的发出者,他们没有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