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型数据控制图要点
- 格式:ppt
- 大小:947.00 KB
- 文档页数:56
计量型控制图详细概述1. 引言计量型控制图是质量管理中常用的工具,用来监控和改善过程的稳定性和能力。
它通过对过程数据的分析和图形展示,帮助管理者判断过程是否受到特殊原因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来提高过程的稳定性和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计量型控制图的概念、分类、构建方法和应用。
2. 计量型控制图的概念和分类计量型控制图是一种统计工具,用于监控和改善过程的稳定性和能力。
它通过显示观测值的变化情况,帮助判断过程是否在可接受的变异范围内,并及时发现并处理不正常的变异,以确保产品或服务质量的稳定性。
根据所监控的数据性质和分布情况,计量型控制图可以分为两类:变量型控制图和属性型控制图。
2.1 变量型控制图变量型控制图适用于连续型数据,比如长度、重量、温度等等。
常用的变量型控制图有:X-条图、R-条图、S-条图、X-R图、X-S图等。
其中,X-条图用来监控过程均值的变化情况,R-条图用来监控过程的离散程度,S-条图也常用于监控过程的离散程度。
2.2 属性型控制图属性型控制图适用于离散型数据,比如数量、比例、缺陷等等。
常用的属性型控制图有:p-条图、np-条图、c-条图、u-条图等。
其中,p-条图用来监控过程的不良品比例,np-条图适用于不良品数量的控制,c-条图适用于不良品数量的计数,u-条图用来监控过程的不良品密度。
3. 构建计量型控制图的方法构建计量型控制图主要包括数据收集、计算统计指标、确定控制限和绘制控制图四个步骤。
3.1 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构建计量型控制图的基础,需要收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过程数据。
收集的数据应包括时间信息和观测值。
3.2 计算统计指标根据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计算一系列统计指标,以用于构建控制图。
常用的统计指标有样本均值、样本标准差、样本范围等。
3.3 确定控制限控制限是控制图的核心内容,用于判断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
一般情况下,控制限包括中心线、上控制限和下控制限。
中心线通常是样本统计指标的均值,上下控制限的确定则要根据过程的特点和控制图的要求。
计量型控制图讲义1. 概述计量型控制图是一种统计工具,用于监控和管理过程中的计量型数据。
它可以帮助识别过程中的变异,并提供数据稳定性的监控。
2. 为什么使用计量型控制图计量型控制图的主要目的是监控和管理过程中的变异。
通过使用控制图,我们可以识别过程中发生的异常事件,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以保持过程的稳定性。
控制图还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过程的有效性,并提供过程改进的方向。
使用计量型控制图的好处包括:•监控和管理过程中的变异•及时发现异常事件•提高过程稳定性•确定过程有效性3. 常用的计量型控制图常用的计量型控制图主要有以下几种:3.1 均值-范围控制图均值-范围控制图是一种常见的控制图,用于监控过程中的平均值和范围。
均值控制图用于检测过程中的偏差,范围控制图用于检测过程中的变异性。
3.2 X-条控制图X-条控制图也是一种常见的控制图,用于监控过程中的平均值。
它更适用于样本容量较大的情况。
3.3 移动平均控制图移动平均控制图是一种基于移动平均的控制图,用于平滑数据并识别趋势。
它适用于周期性变动的数据。
3.4 EWMA控制图EWMA控制图是指数加权移动平均控制图的简称,它更加灵敏地反映过程中的变化。
它适用于需要及时发现和纠正变化的情况。
4. 控制图的使用方法使用计量型控制图的基本步骤如下:1.收集过程数据:收集过程中的计量型数据,并记录下来。
2.计算统计指标:根据收集的数据,计算出所需的统计指标,如平均值、范围等。
3.绘制控制图:根据计算得到的统计指标,绘制相应的控制图。
可以使用统计软件或者手动绘制。
4.分析控制图:分析控制图中的模式和趋势,判断过程的稳定性和异常事件。
5.采取措施:根据控制图的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以维持过程的稳定性。
6.继续监控:不断地收集数据并绘制控制图,维持过程的稳定性,并及时调整控制图的参数和规格。
5. 控制图的解读控制图中的异常事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点在控制限之外:如果有超过控制限的点出现,说明过程中发生了特殊原因的变异。
计量型与计数型两种管制图的优缺点
摘要:管制图是用来监控生产过程的关键特性是否处理控制状态的一种管理工具,其中根据统计数据的类型不同,控制图可分为:计量控制图和计数控制图两种。
下面主要针对这两者控制图的使用优缺点进行介绍。
常规管制图的种类
∙计量型管制图包括:
* IX-MR(单值移动极差图)
* Xbar-R(均值极差图)
* Xbar-s(均值标准差图)
∙计数型管制图包括:
* P图(用于可变样本量的不合格品率)
* Np(用于固定样本量的不合格品数)
* u(用于可变样本量的单位缺陷数)
* c(用于固定样本量的缺陷数)
计量值管制图的优缺点
∙优点:
a)用于制程管制十分灵敏,容易探测出出制程中的变异,因此可以用来预测将要发生的不良状况。
b)能帮助及时并正确地找出不良原因,使品质稳定受控,是最优良的管制工具。
∙缺点:
a)在制造过程中,需要经常抽样并予以测量以及计算,需要点上管制图,较为麻烦。
计数值管制图的优缺点
∙优点:
a)只在生产完成后才抽样样本,将区分为良品与不良品,所需数据能以简单方法获得。
b)对工厂整个品质情况了解非常方便。
∙缺点:
a)只靠此种管制图,有时无法寻找到不良的真正原因,不能及时采取处理措施而延误时机。
b)较计量值管制图需要更多的样本。
计量型控制图的选用及运用步骤
摘要:控制图是对过程质量特性值进行测定、记录、评估,从而监察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的一种用统计方法设计的图。
其中控制图根据统计数据的类型不同分为计量型控制图与计数型控图,下面我们针对计量型控制图进行介绍。
计量型控制图的分类及选用方法
其中计量型控制图包括:
●Xbar-R chart均值-极差控制图
●Xbar-S chart均值-标准差控制图
●X-MR chart 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
计量型控制图的控制界限及应用说明
说明:
1.Xbar-R chart均值-极差控制图:对于计量数据而言,这是常用最基本的控
制图。
它的控制对象为长度、重量、纯度、时间和生产量等计量值的场合,这时的样本数≤10。
2.Xbar-S chart均值-标准差控制图:当样本容量大小n>10时,这时应用极差
估计总体标准差的效率降低,需要用S图来代替R图。
3.X-MR chart 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适合于只能取一个值的控制(如化工等
气体与液体流程式过程,产品均匀的场合,因此它判断过程变化的灵敏度也要差一些)
控制图运用步骤
计量型控制图是可以用量具、仪表等进行测量而得出的连续性数值,可以出现小数。
常用的计量值控制图有:均值-极差控制图、均值-标准差控制图、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其中尤以X-R控制图用得最多,它对加工工序有很强的控制能力,是控制产品质量最实用有效的一种工具。
一般按产品的生产顺序或测定顺序,排列数据;3).将收集数据分组并记入表中(提供控制图常用表格)4).计算平均值(X)、极差(R)总平均值(X)平均极差(R)5).计算控制界限CLx、UCLx、LCLx CLR UCLR LCLR6).绘制控制界限7).点图8).控制图分析4、控制限分析:1).所有的控制点均在控制界限内随机分布,则可以作为控制界限。
2).某些控制点超出控制界限,则应对异常原因进行调查,并加以消除。
然后利用剩余的数据重新计算控制界限。
3).虽有控制点超出控制界限,但原因不明,或已查明原因但无法消除,则这些点无需剔除。
4).如果所有的控制点均在控制界限内随机分布则可以以此作为控制过程的控制图5).与现有规格作为比较a.如果控制界限在规格范围内,且分布中心与规格中心基本重合,可认为过程能力可以满足规格的要求,以此作为正常生产控制用控制图b.如果各控制点都在控制界限内且呈随机分布可以判定过程在受控状态6).如果有超出控制界限点时,则应作以下工作:a.对此异常点进行分析并加以处置,并要有预防措施b.均值控制图有超界限点时,表示过程平均发生变化或变异增大c.极差控制图有超界限时,表示过程变异增大。
7).如果过程控制要项发生变化。
如设备、人员、原料等因素,此时应对控制界限重新进行计算。
重新收集数据进行计算,找出客观的控制界限。
5、均值-标准差控制图(x - S)将均值控制图与标准差控制图联合使用的一种控制图形式。
其中:均值为样本均值,标准差为样本标准差S。
均值控制图的控制界限的计算公式:CL=X UCL=X+A3S LCL=X-A3S标准差控制图控制界限的计算公式:CL=S UCL=B8 S LCL= B7 S绘制均值与标准差控制图制内容与均值-极差控制图(X-R)内容基本相同6、中位数-极差控制图(x - R)将中位数控制图与极差控制图联合使用的一种控制图形式。
每抽到一个样本,将数据均以“o”的符号记在控制图上,同时将中位数以“•”打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