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事件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5
从2010年1月23日凌晨开始,一名年仅19岁的河南小伙子从富士康观澜分厂一跃而下,随后几个月内,相继有13名富士康员工跳楼自杀,最年轻的只有18岁。
随后在2012年,武汉富士康150名职工一起站在科技园区的楼顶集体呐喊,抗议公司临时反悔曾许下赔偿的承诺,意图跳楼自杀。
在2018年,同样是一位郑州富士康员工,因拿不到劳务公司的返费,从12楼一跃而下,当场去世。
一位从富士康离职的管理层员工,在博客中透露出了富士康的几种变相裁员的招术:1.无薪长假,无薪调休。
2.无薪教育训练,无偿占用员工时间,如军训、做操、开早会等。
3.试用员工无论绩效如何,全部辞退。
4.将员工调离熟悉的环境,迫使员工自己辞职。
5.进行加班管控,减少当月收入。
6.取消或减少当月收入。
7.进行学历、经历、资格再查,借机解雇员工。
8.纪律考核动辄记大过、处分。
9.减少其他福利。
10.其他手段,如请假不批等。
富士康作为一家世界知名的代工企业,仅仅龙华园区就有30万员工,如果按照每个月流失5%的员工来计算的话,那就是15000人,这甚至相当于一家大公司的员工总数。
在富士通生产线上有一个最普通的工序就是贴胶纸。
在一个主板上,工人要贴上18条这样的小胶带纸,在两分钟之内完成。
像一个普通的工人,每天要完成220个主板。
他们每天的10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就是在这种简单而又重复的劳动中渡过的。
记者采访个别员工她说:工作久了,自己也会觉得累。
乐观开朗的她,遇到烦心事或者太累了的时候,她会选择听听音乐、或者跟别人聊聊天,让自己得到放松。
提及接连发生的员工跳楼事件,他们既觉得惋惜,也觉得不理解。
我觉得他们太轻生了,有好多事情,我感觉没有那么多事情想不开的,那样一跳都把所有的人,大部分人的希望都给跳没了。
实际上是经济社会所付出的一种代价,帮助他们卸掉这些负担,企业的责任不容推卸,政府和社会也都有一份应尽的义务。
如果漠视这些无形的社会成本,任何经济发展都换不回真正的幸福指数。
2024年1月,中国发生了一起代表劳动阶级利益的典型劳动争议案例,富士康郑州工厂十三连跳事件。
这起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被视为中国劳动争议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标志性事件之一、下面将对这起案例进行解读。
富士康郑州工厂十三连跳事件起因于一连串员工跳楼自杀事件。
2024年初,该公司郑州工厂发生了12名员工纷纷跳楼自杀的连串事件,随后又有一名员工在12月也选择了自杀逃离生活的困境。
这些事件引起了全国各地和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质疑,媒体和公众开始探讨中国劳工权益和劳动环境的问题。
这起事件的背后是富士康郑州工厂极端严苛的劳动条件和管理方式。
富士康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制造服务供应商之一,生产了全球知名电子产品,员工主要是年轻的农民工,他们通过长时间的劳动换取微薄的工资。
他们被迫连续加班,住在拥挤的集体宿舍中,工作环境恶劣且精神压力巨大。
工人们表示,他们长时间工作没有休息日,疲劳过度,得不到相应的经济和心理支持,因此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和绝望,选择了以自杀方式表达他们的苦楚和抗议。
这起事件揭示了中国劳动阶级面临的重大问题。
首先,这次事件暴露出劳动法律保护的严重缺失。
尽管中国有法规规定每周工作时间不应超过48小时,但富士康工人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2小时,包括加班工时,甚至还有强迫员工加班的情况。
此外,劳动合同缺乏具体保障措施,很多工人签订了临时合同或者没有签订合同,使工人的劳动权益缺乏保障。
这体现了劳动法律实施的不力和对企业的监管不足。
其次,富士康案例也凸显了劳动关系的不平等和劳动阶级的无助。
富士康是中国最大的制造业企业之一,有着巨大的市场和经济影响力。
而工人们的阶级地位和社会资源相对较弱,受制于资本和需求方的压力。
富士康在这起事件中选择维护自身的声誉和利益,而忽略了员工的生命和权益。
这种劳动关系的不平等给劳动阶级带来了巨大的不公平和困境,劳动者的权益保护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最后,这次事件也反映出工人阶级意识觉醒的重要性。
2008年深圳龙华富士康合同(原创实用版)目录1.2008 年深圳龙华富士康合同事件背景2.事件的起因和经过3.事件的影响和后果4.我国政府和富士康的处理措施5.对劳动者权益的启示和建议正文【2008 年深圳龙华富士康合同事件背景】2008 年,位于深圳龙华的富士康科技集团发生一起严重的合同纠纷事件。
富士康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商,其背后的劳工权益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而在这次事件中,富士康与部分员工签订的合同被曝光,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事件的起因和经过】事件的起因是部分富士康员工不满公司与他们签订的合同内容,认为合同中有许多不合理之处,如工作时间过长、工资待遇偏低、福利待遇差等。
这些员工在网络上曝光了富士康的合同,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随着事件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富士康员工加入到抗议的行列,要求富士康改善劳动条件和待遇。
【事件的影响和后果】这次事件不仅引起了社会对富士康劳动权益问题的关注,还引发了对我国劳动法规和劳动者权益保护机制的深入讨论。
许多专家和学者纷纷提出建议,希望政府加强对企业的监管,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在舆论压力下,富士康公司与我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对合同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提高了员工的工资待遇和福利。
同时,我国政府也加强了对企业的劳动保障监察,对违法行为进行了严厉查处。
【我国政府和富士康的处理措施】我国政府在此次事件中,积极履行职责,加强对企业的监管,确保劳动者的权益得到保障。
同时,政府也加强了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了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
富士康公司在事件发生后,也迅速采取措施,对合同进行了修订,提高了员工的工资待遇和福利。
此外,富士康还加强了对员工的关爱和心理疏导,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
【对劳动者权益的启示和建议】这次事件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劳动者在维护自己权益时,要增强法律意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知道自己的权益。
同时,政府和企业也要加强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让劳动者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
富士康“14连跳”背后的用工问题思考富士康“14连跳”事件虽然已经过去两年多了,但这次事件留给我们的启示和思考却历久弥新。
本文首先回顾了这一事件的具体概况,然后从管理、心理和企业文化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较为深刻地剖析,希望其他企业在自身的快速发展过程中能够注意类似的问题,并避免重蹈富士康连跳事件的覆辙,实现真正地健康稳定发展。
标签:人性管理;员工心理;企业文化一、案例概述富士康科技集团创立于1974年,是专业从事电脑、通讯、消费电子等6C 产业的高新科技企业。
2005年,富士康以371名的身份挤入世界500强企业。
这样一个看起来风光无限的企业,却在2010年1月至2010年11月的9个月中,接连发生了14起员工跳楼事件,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
事件中的14名自杀员工都是“80”、“90”的年轻人,而且都来自农村,入职时间较短。
曾有报道称“14连跳”的主要原因是富士康压抑的工作氛围使这些心理素质相对薄弱的青年一代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加之这种压力无处发泄,积累成疾,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经过实际调查,虽然富士康工资支付及时、职工社会福利较为完善,但其工作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却存在非人性化的因素。
比如在深圳地区的富士康,40多万员工就挤在不到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下班时的拥挤状况远超过深圳最繁华的街区。
对于工作的要求,富士康讲的是“速度”和“效率”。
在生产线上,员工不能随意说话、不能接听手机、无人顶替不能离岗,而且不少基层管理人员态度恶劣、很不客气。
有些时候,工人如果稍有不服从,就可能遭遇或打或骂的对待。
车间里到处贴着“虎与狐”、“鬼与魔”之类的标语,通过这种文化薰陶,把职工当做魔鬼训练,以便让职工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这里的工人平均每天加班四个小时,也就是每天需要工作十二小时,而这种每天十二小时简单工作的重复,让相当多的工人成为不会交流的机器,有时甚至同一个宿舍的职工也难得见上一面。
工人想什么、需要什么、喜欢什么大都变成了潜意识。
富士康自杀事件浅析2010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连续13起的富士康自杀事件,是值得每个人深思的问题,在这个拥有80万员工,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代工企业里,这13个人是80万分之十三——比例寻常,但密度惊人,这13个人注定作为一个群体,为这个时代画上一个巨大的问号。
一、事件1.2010年5月27日,25岁青年员工欲跳楼,被制止后回到宿舍割脉2. 2010年3月17日,富士康龙华园区,新进女员工田玉从三楼宿舍跳下,跌落在一楼受伤;3.2010年3月29日,龙华厂区,一男性员工从宿舍楼上坠下,当场死亡,23岁;4.2010年4月6日,观澜C8栋宿舍女工饶淑琴坠楼,仍在医院治疗,18岁;5. 2010年4月7日,观澜厂区外宿舍,宁姓女员工坠楼身亡,18岁;6.2010年4月7日,观澜樟阁村,富士康男员工身亡,22岁;7. 2010年5月6日,龙华厂区男工卢新从阳台纵身跳下身亡,24岁;8. 2010年5月11日,龙华厂区女工祝晨明从9楼出租屋跳楼身亡,24岁;9.2010年5月14日,龙华厂区福华宿舍安徽籍梁姓男员工跳楼,21岁;10.2010年5月21日,富士康龙华园区一名男性员工坠楼身亡,21岁;11. 2010年5月25日,富士康观澜园区一名男性员工坠楼身亡,19岁;12.2010年5月26日,富士康深圳龙华厂区大润发商场前一男性员工坠楼身亡;13.2010年5月27日,25岁青年员工欲跳楼,被制止后回到宿舍割脉。
二、原因分析1、高强度的工作及苛刻的管理制度2010年5月25日,18岁的李海因不堪高强度的工作,在富士康科技集团观澜园区华南培训中心C栋404房间跳楼身亡,就在2个月之强,同样不堪工作辛苦与近乎苛刻的管理的田玉,在富士康龙华园区宿舍楼跳下,却自杀未遂。
富士康的工作对很多人来讲,陌生而残酷,富士康声称从不强迫工人加班,但事实上,为了丰厚的加班费,工人不得不加班,富士康内部管理人员,在每个月开始,就要求员工签订一个加班契约,同意则每次都必须来加班,不同意则一个小时的加班都没有,只能获得基本工资900元,加班则高达两千多元。
一、十二连跳的事件简介2010年5月26据台湾中天电视台消息,深圳富士康26日晚发生第12起跳楼自杀。
2010年5月27日凌晨又有一位员工自杀,其后据证实:“关於第13起富士康职工跳楼自杀的说法,鸿海公司发言人副总丁祈安在27日中午驳斥这项说法。
不过根据香港大公网报道,经过查证,确有1名约20岁男性职工凌晨4时左右,在富士康鸿泰职工宿舍区,用割腕方案自杀。
这名职工经送龙华人民医院紧急抢救後,已无生命危险”。
2010年5月26日晚11点富士康深圳龙华厂区大润[1]发商场前发生第12起员工跳楼事件,现场尚存血迹。
死者是C2宿舍一位男性。
RTHK引述新华社报道,称2010年5月26日晚11时32分接到富士康一叶姓员工电话,称其10分钟前在富士康龙华园区D2宿舍楼宿管办门口,见到一男子倒于地上,现场已被封锁。
富士康媒体办向记者证实,富士康当晚确有一名员工坠楼身亡。
2010年5月25日凌晨,富士康科技集团观澜园区华南培训中心一名员工坠楼死亡。
这是今年以来该集团第11宗员工坠楼事件,共造成9死2重伤。
2010年5月21日4时50分富士康发生今年“第10跳”,死者为21岁男性员工。
2010年5月14日,在深圳富士康龙华厂区北大门附近的福华宿舍,晚间富士康一名梁姓员工坠楼身亡,安徽籍,21岁。
这是今年以来该集团第九名坠楼员工,共造成7死2伤。
现场发现一把带血匕首,死者身上有四处刀伤。
警方已经介入调查。
2010年5月11日晚上7时许,在深圳宝安区龙华街道水斗富豪新村11巷某栋住宅楼,一名租住在该楼的女子突然爬到8楼的楼顶,然后一声不吭地就往下跳,摔到地上一动不动,后经赶来的120急救人员现场确认,该女子已经死亡。
2010年5月6日凌晨4时30分,富士康再现跳楼悲剧。
一名年仅24岁入职不到一年的男性员工从富士康龙华总部招待所6楼房间阳台纵身跳下,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2010年4月7日下午5时30分许,富士康观澜工厂一名18岁云南籍宁姓女工从厂外宿舍楼坠亡,目前厂方已报警并通知家属。
富士康13跳富士康跳楼事件富士康第13跳员工已经获救,正式脱离危险。
事实上,称其为13跳并不准确,因为该员工选择的方式为割腕,富士康为此专门辟谣。
但,这是第13起自杀事件不容置疑。
【12】2010年5月26日23时27分在深圳市龙华街道富士康科技园C2宿舍楼有人跳楼。
经查,死者贺某,男,汉族,23岁,甘肃省庆城市人,未婚,住龙华街道富士康厂区C2宿舍A栋311室。
贺某于2009年6月18日进入富士康工作。
【11】2010年5月25日早上6.20在华南富士康观兰分厂,观兰镇樟坑径村一男子坠楼,.当场死亡,据悉死者叫李海,精加厂员工。
【10】2010年5月21日早晨5时许,深圳龙华富士康员工宿舍发生一名男子坠楼事件,该男子经送医院抢救,于5点40宣布无效死亡,这是今年来的第十起事故该员工21岁,姓南。
同年同月同日早晨七点十五分左右,广东工业大学一位已签约富士康的大四男学生,通宵喝酒狂欢后,从宿舍七楼走廊护栏处坠下一楼身亡。
【9】2010年5月14日,在深圳富士康龙华厂区北大门附近的福华宿舍,晚间富士康一名梁姓员工坠楼身亡,安徽籍,21岁。
这是今年以来该集团第九名坠楼员工,共造成7死2伤。
现场发现一把带血匕首,死者身上有四处刀伤。
警方已经介入调查。
【8】2010年5月11日,24岁的河南许昌姑娘祝晨明在宝安区龙华街道水斗富豪新村11巷某栋住宅楼9楼楼顶跳楼自杀身亡。
【7】2010年5月6日,龙华厂区男工卢新从阳台纵身跳下身亡24岁。
【6】2010年4月7日,观澜厂区外宿舍,宁姓女员工坠楼身亡,18岁。
同时当天租住在观澜樟阁村的一位22岁湖北籍富士康男员工被和他一起住的父母发现不省人事,后抢救无效死亡。
【5】2010年4月6日,观澜C8栋宿舍饶姓女工坠楼,仍在医院治疗,18岁。
【4】2010年3月29日,龙华厂区,一男性员工从宿舍楼上坠下,当场死亡,2 3岁【3】2010年3月17日上午8时,富士康龙华园区一名田姓女子从宿舍楼跳下摔伤,其本人表示跳楼原因为“活着太累”。
富士康13连跳的原因事件回顾:不堪忍受富士康重压多名员工相继跳楼从2007年始,富士康非正常死亡的员工达到了13例,仅2010年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就有10多位员工选择了以自杀这样的极端方式,告别这个曾经让他们满怀希望的地方。
回望30年,中国的经济成就离不开对于人口红利的依赖,而富士康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的得益者。
中国南方城市大量廉价和过剩的农民工劳动力,为跨国公司的工厂转移提供了低廉的生产成本,而代工企业是最典型的依赖成本优势模式的类型公司。
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进这样诚实地解释过公司的发家秘密:富士康的高速成长,靠的是“四流人才,三流管理,二流设备,一流客户”。
然而,时过境迁,这一成本模式连同国家命运一起,正在经受严峻考验。
富士康员工真实生活状态:平日最怕挨骂“我们是10小时工作制,两班倒,白班为早上8点上班,晚上8点半下班,其中中午和傍晚分别有一小时吃饭时间;晚班是晚上8点半开始上班,第二天早上8点半下班,凌晨一两点的时候会有休息时间。
平时加班并不算加班费,只有周末加班才算加班费。
”“我是新手,在流水线上做得比较慢,组长经常会凶我。
富士康保安打员工是家常便饭“千万别得罪富士康的保安,不然吃不了兜着走。
”一名富士康员工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富士康保安整一名员工办法之多、手法之厉害。
每个员工进厂出厂都要过安检,保安随时可以对进出员工进行扣留质询,拖延时间。
而如果迟到,生产车间的管理员是不会讲任何理由的,只看结果。
富士康与员工签“不自杀协议”几天前富士康的深圳厂房第十名员工跳楼,政府及厂方都声称已采取一系列防范措施,正当各界以为悲剧可停止之际,昨晨又传来第十一个员工坠楼身亡的消息。
跳楼事件愈演愈烈,富士康员工人心惶惶,连日来遭受抨击的公司董事长郭台铭已前往深圳坐镇。
为了撇清关系,昨天有员工透露,富士康要求全体员工签署协议,同意日后有自杀之事概与公司无关。
富士康股价一泻千里业绩及管理同受质疑富士康最近因其员工坠楼事件而备受社会关注,就在死亡事故如传染病一样笼罩富士康的同时,旗下公司股价也如洪水决堤般一泻千里。
2008年深圳龙华富士康合同摘要:1.引言2.深圳龙华富士康简介3.2008 年深圳龙华富士康合同事件背景4.事件经过5.社会各界的反应6.事件的解决与影响7.结论正文:1.引言2008 年深圳龙华富士康合同事件,是一起在我国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事件。
该事件涉及到劳动者的权益保护、企业的社会责任以及政府对企业的监管等多方面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2.深圳龙华富士康简介深圳龙华富士康,全名为富士康科技集团龙华园区,位于深圳市龙华区。
它是富士康科技集团在大陆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主要生产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
3.2008 年深圳龙华富士康合同事件背景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我国沿海地区的很多企业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其中包括深圳龙华富士康。
在这一背景下,富士康开始寻求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途径,其中包括与员工签订新的劳动合同。
4.事件经过2008 年底,深圳龙华富士康要求员工重新签订劳动合同。
在新的劳动合同中,富士康规定员工的工作时间、加班时间、工资待遇等方面做出了更为严格的规定。
这一举措引发了员工的不满,他们认为这是富士康在利用金融危机的机会,降低员工的待遇。
2009 年初,一些员工开始在网络上揭露富士康的这一行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此后的几个月里,越来越多的员工参与到抗议活动中,富士康的声誉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5.社会各界的反应事件发生后,社会各方对此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有人认为富士康的做法是违法的,侵犯了员工的权益;也有人认为这是企业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合理举措。
政府对此事件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对富士康进行了调查。
最终,富士康被认定存在违规行为,被要求整改。
6.事件的解决与影响在政府的干预下,富士康最终与员工达成了和解,新的劳动合同也被取消。
这一事件对富士康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不仅使得富士康的声誉受到了影响,也使得社会对劳动者的权益保护问题更加关注。
7.结论2008 年深圳龙华富士康合同事件,是企业在应对金融危机时,劳动者权益保护的一个典型案例。
富士康毁坏物品罪案例这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主题,关于富士康毁坏物品罪案例的故事不仅对于法律与道德的辨析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涉及到劳工权益与企业责任的问题。
本文将采用扎实的调查研究和深入的分析思考,希望能带领读者一同探寻这个案例背后的深层含义。
一、案例背景1. 事发背景与经过富士康毁坏物品罪案例发生于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
案例中,一批员工在宿舍内发生了激烈的争斗,导致部分物品被破坏。
该事件在当地社交媒体上引起了轰动,大量的评论和讨论涌现出来。
2. 涉及的法律与道德问题案件抛出了一系列的法律与道德问题,其中包括但不限于:a. 职场暴力与纪律问题:员工之间争执导致斗殴是一种违反职业道德与公司纪律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了公司的形象,也对员工之间的工作关系造成了严重的破裂。
b. 财产权与责任问题:物品被破坏涉及到财产权的问题,包括物业所有权与公共财产的权益保护。
c. 劳工权益问题:案例中员工之间的冲突可能与劳工权益问题有关。
劳工权益受到保护不仅仅是一种道义上的责任,也是法律赋予的权利。
二、深度分析与思考1. 法律与道德的辨析富士康毁坏物品罪案例中,法律与道德的辨析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法律来说,员工之间的争斗和对物品的破坏行为都是违法的,应该受到相应的处罚。
而道德上来说,员工之间的争执和暴力行为则需要从人性、社会环境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
2. 企业责任与劳工权益富士康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制造服务公司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的社会责任。
该案例反映了企业在保护员工权益和秉持道德价值观方面的不足。
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和教育,同时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与福利待遇,以减少员工之间的冲突和纠纷。
三、个人观点与理解作为一个自由撰稿人,我对富士康毁坏物品罪案例有着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理解。
在我看来,案件的背后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紧张性。
我们应该关注员工的工作条件、薪酬水平以及福利待遇,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与支持。
富士康15跳事件案例分析第1跳:2010年1月23日,凌晨4时许,富士康员工马向前(19岁)坠楼,死亡。
原因:警方调查,马向前系“生前高坠死亡”。
其室友蒙景迪透露,马向前出事前,曾在宿舍床上躺了三天,没有人过问。
有人看见他大把吃药,但也没有问过为何吃药。
司法鉴定结果显示,马向前尸体内检验出精神类药物残留物。
马向前死后,其姐姐稍早曾在央视节目上表示,富士康基层干部不尊重员工自尊心,员工被训练成一台机器,工作十分辛苦。
富士康5月26日上午首度开放全球媒体进入深圳龙华厂采访,年初死亡员工马向前的家属突然出现在厂区门口跪地陈情喊冤,称“马向前死的不明不白,警方至今仍未说明死亡原因,家属也还没有收到赔偿”。
媒体一涌而上采访,场面十分混乱。
第2跳2010年3月17日,富士康龙华园区,女工田玉从3楼宿舍跳下,跌落在一楼受伤。
原因:3月17日上午8时,富士康龙华园区女工宿舍一名姓田的女工从宿舍楼跳下,跌在地面摔伤。
她表示生活压力较大。
第3跳:2010年3月29日,龙华厂区,一男性员工(23岁)从宿舍楼上坠下,死亡。
原因:3月29日凌晨3时左右,富士康科技集团龙华厂区的一名湖南籍男性员工从宿舍楼上坠下,当场死亡。
该男子坠下楼时,身上穿着工厂的衬衫,下身只穿一条底裤。
富士康方面表示,该员工是去年进入公司的储备干部,富士康对其死亡表示痛心,将全力配合警方进行调查。
内部后勤人员反应:2010年3月29日凌晨3时,富士康龙华园区一名从湘潭大学毕业的23岁湖南籍男工,被发现死在宿舍楼J1楼一楼过道,后被警方认定为“生前高坠死亡. 在外人看来警察说怎么死就怎么死的、真的是这样吗?你们太小看富士康了、这个人是被活活打死的、不因别的、就是学历高、来这里觉得高人一等所以调子也高、保安看不顺眼、就把人给活活打死了第4跳:2010年4月6日,观澜C8栋宿舍女工饶淑琴(18岁)坠楼,在医院治疗中。
原因:4月6日下午3点半左右,富士康观澜工厂C8栋宿舍,江西籍女工饶乐琴从宿舍楼7楼坠楼,因在空中被树枝阻挡,得以幸存。
作文素材大派送:富士康“跳楼门”事件解读【事件回放】5月25日凌晨,富士康深圳观澜园区华南培训中心19岁的员工李海跳楼身亡,这是今年以来该集团第11宗员工坠楼事件,共造成9死两重伤。
事件发生后,富士康科技集团总裁郭台铭于5月26日中午亲赴深圳,邀请境内外近300名媒体记者参观此前高度封闭的富士康工厂,并面对公众三鞠躬致歉。
可是,鞠躬和道歉并没有阻止悲剧继续上演,当天晚上(26日23时左右),富士康深圳龙华园区D2宿舍楼再度发生跳楼事件,一男性员工当场死亡;27日凌晨4时左右,又有一位20岁左右男性员工在富士康鸿泰职工宿舍区割腕自杀,送龙华人民医院紧急抢救后,已无生命危险。
富士康连续跳楼事件,引起政府高度重视。
中央领导和广东省委、省政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深圳市为此成立了主要领导挂帅的专门工作小组。
国台办发言人杨毅则在5月26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对富士康接连发生员工坠楼事件深表遗憾和痛惜,希望相关企业更多地关心员工。
5月27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亲自带队,前往深圳就富士康员工接连跳楼事件展开为期一周的调查。
5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深圳主持召开座谈会,分析富士康事故频发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
5月30日下午,汪洋专程来到深圳龙华的富士康调研,指导处置员工连续跳楼事件。
【相关链接】一、富士康公司简介富士康科技集团创立于1974年,是专业从事电脑、通讯、消费电子、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通路等6C产业的高新科技企业。
凭借扎根科技、专业制造和前瞻决策,自1974年在台湾肇基,特别是1988年在深圳地区建厂以来,富士康迅速发展壮大,拥有80余万员工及全球顶尖IT客户群,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专业制造商。
2008年富士康依然保持强劲发展、逆势成长,出口总额达556亿美元,占中国大陆出口总额的3.9%,连续7年雄居大陆出口200强榜首;跃居《财富》2009年全球企业500强第109位。
富士康跳楼事件分析事件介绍:2010年5月21日,男工南钢从楼顶跳下身亡。
年仅21岁。
2010年5月14日,梁超从楼顶跳下,不幸身亡。
21岁。
2010年5月11日,祝晨明从租住房屋的楼顶跳下,身亡。
24岁。
2010年5月6日,卢新从阳台纵身跳下,不幸身亡。
2010年4月7日,观澜厂区外宿舍,宁姓女员工坠楼身亡,18岁。
2010年3月29日,龙华厂区,一男性员工从宿舍楼上坠下,当场死亡,23岁。
2010年3月17日,富士康龙华园区,新进女员工田玉从3楼宿舍跳下,跌落在一楼受伤。
2010年11月5日,富士康深圳园区一名23岁男性工人跳楼自杀……富士康一共发生了13起跳楼事件,造成10死2重伤的严重后果,在百度搜索引擎中可以查找到500万条“富士康跳楼事件”的相关新闻这在中国企业界、社会甚至国际上都引起来了强大的反响。
一些媒体纷纷指责.怒骂富士康的残忍和不人道,相关部门一开始对富士康展开调查。
富士康科技集团创立于1974年,是专业从事电脑、通讯、消费电子、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通路等6C产业的高新科技企业。
凭借扎根科技、专业制造和前瞻决策,自1974年在台湾肇基,特别是1988年在深圳地区建厂以来,富士康迅速发展壮大,拥有60余万员工及全球顶尖IT客户群,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专业制造商。
2008年富士康依然保持强劲发展、逆势成长,出口总额达556亿美元,占中国大陆出口总额的%,连续7年雄居大陆出口200强榜首;跃居《财富》2009年全球企业500强第109位。
分析:一、政府在事件中没有很好的发挥应有的作用。
政府的作用:政政府有权修改劳动关系的各项制度,担任保护者、促进者、调停者、规划者的角色。
政府在处理产业冲突中的角色政府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控制许多公共部门。
政府对不同经济和社会问题采取的方针、政策和行动为管理方和工会之间的集体谈判创造了宏观环境。
富士康的员工超过国家法律规定每月上限36小时的加班,员工动辄得咎,但面对这样的情况,相关部门的监管是否到位了?长达5个月时间里,当地政府部门是否实施了足够有效的防范措施,或对富士康进行调查?事实是,报道称,由深圳市政府相关部门联合组成的专题调查组日前已进入富士康――而就在调查组进驻之后,“十连跳”又发生了。
2010年4月6日下午3时许,富士康观澜工厂C8栋宿舍一名未满19岁的江西籍饶姓女工从宿舍楼7楼坠楼,目前仍在医院治疗
2010年3月29日凌晨3时,富士康龙华园区一名从湘潭大学毕业的23岁湖南籍男工,被发现死在宿舍楼J1楼一楼过道,后被警方认定为“生前高坠死亡”。
2010年3月17日上午8时,富士康龙华园区一名田姓女子从宿舍楼跳下摔伤。
2010年3月11日晚9时30分,富士康龙华基地一名20多岁的李姓男工在生活区C2宿舍楼5楼坠亡。
2010年1月23日,19岁的员工马向前在富士康华南培训处的宿舍死亡。
2012年9月12日上午,富士康深圳观澜厂区一名22岁男子高坠身亡。
事件应对
控制
是笨办法,但也要尽力去阻止。
目前,二楼宿舍阳台全部装上密集的不锈钢网,厂方称会在更多楼层安装全封闭的铁网
危机描述:
减压
2.为员工祈福
请来五台山高僧做法,为员工祈福。
3.安顿家属
危机描述
/a/20100527/007592.htm 跳楼事件影响
1.员工辞职
“十三连跳”的大背景下,也有大批富士康员工选择了辞职。
富士康平均每月要流失员工几万人,而在跳楼事件频发的近3个月,每月竟然高达5万人以上。
据悉,因为流失率太高,人力严重不足,导致生产线上的人均劳动强度比以前增大。
而随着“跳楼事件”的接连发生,在招聘点周围,悄然聚集起了一批算命先生。
“富士康人员流失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是缺乏归属感、缺乏凝聚力。
”王亮指出。
2.社会舆论
“精神血汗工厂”等名词出现在境外媒体上。
连续的自杀现象,还让苹果、惠普等全球知名IT企业发表声明,可以说,富士康“11连跳”事件已经成为境内外舆论所广泛关注和探讨的话题。
(一般而言,血汗工厂是指一间工厂的环境恐怖,工人在危险和困苦的环境工作,包括与有害物质、高热、低温、辐射为伍,兼且工时长、工资低等。
如果是在工作上精神压力大,管理上存在一些非人性化做法,就是“精神层面上的血汗工厂”称为精神血汗工厂。
)
3公司利益受损
事件及外围股市影响,台湾鸿海集团股价下挫4.9%,收报126元新台币,而富士康国际股价全日,更重挫近一成,收报5.31港元,全日跌幅达9.69%,成交4100万股。
若计及鸿海系股票,集团单日总市值蒸发913亿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195亿元)。
截止5月27日收盘,鸿海股价收报128.5元新台币,全日微跌0.39%。
而富士康国际股价,周四跟随恒指升势,收报5.93港元,全日上扬4.22%,已返回并超过25日剧挫前水平。
事件只是有损公司的形象,故对股价影响不会太大。
然而,中长期而言,其代工客户苹果、惠普、戴尔等,经过此次事件,尤其是就此次事件所承受的国际舆论及品牌负面影响,一定会仔细考虑和研判,可能中长期会考虑撤走鸿海及富士康的部分订单。
联想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罗瑞德(Rory Read)27日下午在香港举行的股东大会后回应说,联想历来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公司一直和供应商保持沟通,来确保员工的工作环境符合行业标准。
“关于富士康的特定事件,现在并不掌握太多细节。
但富士康确实为联想代工电路板,不过比例很少”。
鸿海精密及其子公司2010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5440亿元新台币,净利润约180亿元新台币,同比增长35%,环比减少38%。
公司最新发布的4月份非合并单月营收报告显示,4月份营业收入为1538.6亿元新台币,较去年同期相比上升63%,而去今年3月份数据相比,则略降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