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 格式:docx
- 大小:36.45 KB
- 文档页数:1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考试试题库试题范围:《ISO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SO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一、填空题1. ISO9001:2000主要由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五大部分组成。
2. 用于证实组织具有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的标准是《ISO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3. 用于组织内部业绩改进,使顾客及其他相关方满意的标准是《ISO9004:2000 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
4.质量目标是指:关于质量的所追求的目的;家用空调事业部质量目标:产品目标:产品年平均维修率每年递减10%(相对)。
5.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的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包括满足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
质量目标应是可测量的,并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
6. 最高管理者应以增强顾客满意为目的,确保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得以满足。
7. 管理者代表由最高管理者指定。
8.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的措施: a)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b)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 c)资源需求。
9. 人员能力需求包括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
10.测量和监控主要包括顾客满意、内部审核、过程的监视和测量、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11.纠正措施指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12.预防措施指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13.ISO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由技术委员会通过的国际标准草案提交各成员团体表决,需取得至少75%参加表决的成员团体的同意,才能作为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14.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帮助组织增进顾客满意。
质量管理体系方法鼓励组织分析顾客要求,规定相关的过程,并使其持续受控,以实现顾客能接受的产品。
15.过程是指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16.PDCA循环:P是指策划(PLAN),D是指实施(DO),C是指检查(CHECK),A是指处置(ACTION)。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前言本标准等同采纳ISO9001:2000《质量治理体系要求》。
本标准是GB/T19000族标准之一。
标准中的“应”(shall)表示要求,“应当”(should)仅起指导作用。
本标准对GB/T19001-1994、GB/T19002-1994和GB/T19003-1994作了技术性修订,故本标准公布时,代替GB/T19001-1994 、GB/T19002-1994和GB/T19003-1994。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质量治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SBTS/TC15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研究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研究中心、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赛宝认证中心、深圳质量认证中心、中国进出口质量认证中心、中国标准化协会、国家电力公司西北电力设计院、青岛海尔集团。
GB/T19001-2000ISO引言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的联合会。
制定国际标准工作通常由ISO的技术委员会完成。
各成员团体若对某技术委员会确定的项目感爱好,均有权参委员会的工作。
与I SO保持联系的各国国家组织(官方的和非官方的)也可参加有关工作。
IS 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电工技术标准化方面保持紧密合作的关系。
国际标准遵照ISO/ IEC导则第3部分的规则进行起草。
由技术委员会通过的国际标准草案提交各国成员团体投票表决,需取得了至少75%参加表决的成员团体的同意,才能作为国际标准正式公布。
本标准中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一些专利权咨询题,对此应引起注意,ISO不负责识别任何如此的专利权咨询题。
国际标准ISO9001由ISO/TC176/SC2质量治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质量体系分委会制定。
ISO9001第三版代替第二版ISO9001:1994以及ISO9002:1994和IS O9003:1994,包括对这些文件的技术性修订。
xx国家标准GB/T19000-2000Idt 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Fundamentals and Vocabulary前言本标准等同采用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本标准是GB/T19000族标准之一。
标准中的“应”(shall)表示要求,“应当”(should)仅起指导作用。
由于两种语言上的差异,术语3.1.5 capability与3.1.5能力(capability)特指组织、体系或过程的“能力”,而某些定义下面所加的“注”,是为英文版国际标准的使用者所提供的附加信息(如3.2.6中的“注”,3.6.l中的“注2”,3.6.13中的“注”和3.7.2中的“注2”),为等同采用国际标准,本标准仍保留了这些内容。
本标准对GB/T6583-1994作了技术性修订,故本标准发布时,代替GB/T6583一1994。
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SBTS/T C15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xx标准研究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研究中心、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上海市标准化研究院,航天科技集团七O八研究所、中国船级社、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天辰化学工程公司、中国新时代质量体系证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镜、徐有刚、陆关新、郭瑞霞、顾作甫、李溯、乔悦生、郑燕。
ISO前言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联合会。
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通常由ISO的技术委员会完成,各成员团体若对某技术委员会确立的项目感兴趣,均有权参加该委员会的工作。
与ISO保持联系的各国际组织(官方的或非官方的)也可参加有关工作。
在电工技术标准化方面,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保持密切合作关系。
国际标准遵照ISO/IEC导则第3部分给出的规则起草。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考试试题库试题范围:《ISO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SO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一、填空题1。
ISO9001:2000主要由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五大部分组成。
2。
用于证实组织具有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的标准是《ISO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3. 用于组织内部业绩改进,使顾客及其他相关方满意的标准是《ISO9004:2000 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
4.质量目标是指:关于质量的所追求的目的 ; 家用空调事业部质量目标:产品目标:产品年平均维修率每年递减10%(相对)。
5.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的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包括满足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
质量目标应是可测量的,并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
6. 最高管理者应以增强顾客满意为目的,确保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得以满足。
7。
管理者代表由最高管理者指定。
8.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的措施: a)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b)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 c)资源需求。
9. 人员能力需求包括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
10.测量和监控主要包括顾客满意、内部审核、过程的监视和测量、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11。
纠正措施指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12.预防措施指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13。
ISO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由技术委员会通过的国际标准草案提交各成员团体表决,需取得至少75%参加表决的成员团体的同意,才能作为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14.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帮助组织增进顾客满意。
质量管理体系方法鼓励组织分析顾客要求,规定相关的过程,并使其持续受控,以实现顾客能接受的产品。
15.过程是指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16.PDCA循环:P是指策划(PLAN),D是指实施(DO),C是指检查(CHECK),A是指处置(ACTION)。
2000版ISO9000族标准的构成及其核心标准(一)2000版ISO9000系列标准的构成2000版ISO9000系列标准对原有的标准有四种处置方式:并入新的标准;以技术报告(TR)或技术规范(TS)的形式发布;以小册子的形式出版发行;转入其他技术委员会(TC)。
该标准的文件结构如下:1.核心标准核心标准有4个: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ISO19011《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2.其他标准ISO10012《测量控制系统》。
3. 技术报告现已列入计划的有:ISO/TR10006《项目管理指南》;ISO/TR10007《技术状态管理指南》;ISO/TR10013《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指南》;ISO/TR10014《质量经济性管理指南》;ISO/TR10015《教育和培训指南》;ISO/TR10017《统计技术指南》。
4.小册子现已列入计划的有《质量管理原理》、《选择和使用指南》、《小型企业的应用》。
另外,为防止将ISO9000系列标准发展为质量管理的百科全书,ISO/TC176将与其他委员会或相关行业合作,以扩大ISO9000系列标准的使用范围。
例如,ISO /TC176与国际汽车行业合作,制订了汽车行业的国际标准ISO/DTR16949《质量体系——汽车业供应方》(草案),以取代美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汽车行业标准QS9000、VD-6.1、EA QF和A VSQ。
ISO/TC176和医学行业合作制定的ISO/FDIS13485《质量体系——ISO9001在医疗器械中的应用》等国际标准也即将发布。
(二)2000版ISO9000的核心标准1. 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该标准取代1994版ISO8402和ISO9000-1两个标准。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家标准GB/T19001—2000(idt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目录前言ISO前言0 引言1 范围1.1 总则1.2 应用2 引用标准3 术语和定义4 质量管理体系4.1 总要求4.2 文件要求5 管理职责5.1 管理承诺5.2 以顾客为中心5.3 质量方针5.4 策划5.5 职责、权限与沟通5.6 管理评审6 资源管理6.1 资源的提供6.2 人力资源6.3 基础设施6.4 工作环境7 产品实现7.1 产品实现的策划7.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7.3 设计和开发7.4 采购7.5 生产和服务提供7.6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8 测量、分析和改进8.1 总则8.2 监视和测量8.3 不合格品的控制8.4 数据分析8.5 改进前言本标准等同采用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本标准是GB/T19000族标准之一。
标准中的“应”(shall)表示要求,“应当”(should)仅起指导作用。
本标准对GB/T19001-1994、GB/T19002-1994和GB/T19003-1994作了技术性修订,故本标准发布时,取代GB/T19001-1994、GB/T19002-1994和GB/T19003-1994。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SBTS/TC15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研究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略)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略)ISO前言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的联合会,制定国际标准工作通常由ISO的技术委员会完成。
各成员团体若对某技术委员会确定的项目感兴趣,均有权参加该委员会的工作。
与ISO保持联系的各国际组织(官方的或非官方的)也可参加有关工作。
ISO与国际电工技术标准化方面保持密切合作的关系。
各种国际标准(Category of Standards)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其他标准ISO 9000基本原理和术语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 9004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ISO 19011质量和环境审核指南ISO 9000标准产生于80年代后期的西方,其质量管理经历了从针对产品、以层层把关为主的检验质量管理,到针对工序、以预防为主的统计质量管理和针对体系、以不断改进为目的的全面质量管理的三个阶段,发展到ISO 9000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
ISO9000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176)经多年努力,总结归纳了工业发达国家百年管理之经验,融汇提升而成的一套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质量管理标准。
贯彻了ISO9000标准,建立并保持了一个质量管理体系, 导入了一种新的理念,引用和转换了一种和发达国家等同的行之有效的以顾客为中心、质量为核心的过程导向管理模式;建立和有效实施ISO9000标准,可确保影响产品质量的诸因素处于有序的受控状态,以经济有效的方式和持续改进的原理达到顾客的满意,为企业带来有别于传统管理方法的优势和好处:与国际先进管理惯例接轨,一步到位融入一体化的经济和贸易;增强质量管理的稳定性,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优化质量成本,减少质量损失,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能力,提高市场占有份额;规范内部管理,增强员工质量意识,提高运行效率和整体业绩;全面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
GB/T19000-ISO9000族标准是指我国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9000族标准(有关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所有国家标准。
等同采用就是把ISO9000系列标准的原文翻译过来直接作为国家标准,一般不作任何变动,故GB/T19000-ISO9000是ISO9000的译文。
我国目前大力推行ISO 9000标准,为实现企业机制的转型,树立主动的质量意识,不仅要学到ISO 9000的形式,如制定质量方针,编写质量体系文件,保存质量记录等,而且要掌握ISO 9000标准的真谛,体现程序性、记录性、全员性和自我完善性的管理思想,最终全面满足顾客的需要,提高认证的有效性。
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国际标准,旨在帮助组织建立和
维护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这个标准于2000年发布,取代了此前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ISO9000:2000标准主要关注于组织的质量管
理体系的运作方式,而不是产品或服务本身的质量。
1.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文件化:
2.管理责任:
3.资源管理:
4.产品/服务的实现:
5.测量、分析和改进:
6.客户满意度:
通过遵循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组织可以获得许多好处。
这些包括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组织
的竞争力等。
总之,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帮助组
织建立和维护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通过遵循这个标准,组织可以实
现质量管理的一致性和连续改进,从而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