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书写质量的模糊分析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988.38 KB
- 文档页数:6
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分析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来中国进行学习和深造,学习中文是他们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由于汉字的复杂性和独特性,留学生在书写汉字的过程中常常存在偏误。
这些偏误不仅影响了他们的汉语书写水平,也可能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文旨在分析留学生在汉字书写中的常见偏误,并探讨其产生的原因,以期为他们的汉语学习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常见偏误类型1. 笔画顺序错误笔画顺序是汉字书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字形的美观和书写的规范性。
许多留学生在书写汉字时往往忽视了笔画顺序的重要性,随意变换顺序甚至直接错位书写,导致汉字的外形杂乱不堪,严重影响了书写的效果。
2. 汉字结构混淆由于留学生对汉字的笔画和结构不够熟悉,所以在书写的过程中常常出现结构混淆的情况。
将“石”写成“矢”,将“目”写成“日”等,这些都是由于留学生对汉字结构不够敏感而导致的书写错误。
3. 字形误认由于汉字的形态复杂,一些留学生在书写时往往将相似的汉字形态混淆,导致字形误认的情况。
将“天”写成“夭”,将“口”写成“囗”等,都是常见的字形误认的表现。
4. 汉字笔画过于生硬由于留学生在学习汉字时缺乏对笔画的理解,他们在书写汉字时往往过于生硬,笔画之间的连贯性差,显得生硬刻板。
这样不仅影响了汉字的整体美感,也影响了汉字书写的规范性。
二、偏误产生的原因1. 文化背景差异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他们的文化背景和书写习惯存在着不小的差异。
特别是对于拉丁字母文字习惯的留学生来说,他们对于汉字的书写和结构并不敏感,因而容易出现书写偏误。
2. 语音与形旁声旁歧义汉字的发音与形旁声旁结构是比较复杂的,一些留学生由于对这方面的了解不够,往往会出现声旁歧义的情况。
比如将“官”写成“宀”、“一”、“木”、“一”,将“医”写成“匚”、“矢”、“一”等。
3. 缺乏书写训练在一些国家,学生对于书写的训练可能并不够充分,或者书写的规范性要求并不高。
小学生汉字书写常见问题分析汉字书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项必修课,也是他们学习语文的关键之一。
然而,在小学生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书写问题。
本文将针对小学生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汉字书写技巧。
首先,小学生在书写汉字时经常出现的问题之一是字形不准确。
由于汉字的字形繁多,各有特点,不少小学生在书写时容易出现偏差。
比如,在写“人”字时,有些学生容易把横画写得太长,使整个字形失去平衡感。
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培养学生观察细节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比较字形、通过拼音、笔画数等方式,引导学生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从而提高书写准确度。
其次,小学生还存在字体不规范的问题。
在初学阶段,学生往往无法掌握汉字的规整排列以及笔画的流畅连接。
例如,在写“日”字时,有些学生会把“匚”写成横丨一一,这样就破坏了字的整体美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反复练习笔画的顺序和排列,引导学生书写整齐美观的字体。
同时,教师还可以使用一些描红书籍或者工具,让学生模仿字体的规范书写,培养他们的字形意识。
另外,小学生还容易出现书写速度过快的问题。
在追求写字速度的过程中,学生常常忽略了每一个字的书写细节。
这样,容易出现字形模糊不清、笔画连接不流畅等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稳定的笔画控制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渐进式练习,如宣纸练习、慢速书写、用纸板挡住部分字来锻炼学生的笔画控制能力。
同时,也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识字量,提高他们的字写识字速度。
此外,小学生还存在书写习惯不良的问题。
许多小学生在写字时容易形成不正确的姿势,例如,握笔不正确、用力过猛或者太轻等。
这样不仅容易造成书写困难,还会给手部带来压力和不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正确的握笔方法和姿势,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
同时,教师还可以进行一些手部放松运动,缓解学生的手部紧张感,提高书写的舒适度。
综上所述,小学生在书写汉字时常常遇到一些问题,如字形不准确、字体不规范、书写速度过快以及书写习惯不良等。
初中学生书写潦草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目前,初中学生汉字书写潦草问题已经相当严重。
打开学生的作业本,已很难见到写得很工整且字形漂亮的书写了。
许多学生“龙飞凤舞”的书写简直令人头疼不已,作业里很多字甚至难以辨认,要靠教师联系上下文意去猜。
学生不良的书写已成为了一种习惯,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成绩,更影响到学生对汉字的使用,久而久之还会影响到汉字的审美价值。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汉字作为我国的基本通用文字,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历经演变,早已成为既能准确表现汉语言的发音和表意又具有其独特结构和艺术魅力的文字。
因此,指导学生写好汉字不仅是语言记录和表述的基本需要,而且可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写字技能的提高,也有利于对中华文化的传承。
但是,当前的学生们普遍把汉字书写得非常潦草,甚至在学校教育中对汉字书写的教学及要求重视程度也很不够。
这显然已不仅是影响学生个体的学习成绩的小问题,而是影响对汉字的传承问题。
笔者对当前中学生的汉字书写问题关注已久,为了分析学生汉字书写潦草的原因并找到解决对策,在自己任教的学校牵头组织了课题组开展了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首先针对学生汉字书写潦草的现状设计了调查问卷。
问卷旨在调查汉字书写状况,问卷共设计24项问题。
问题涉及可能影响学生书写的几项因素,如学生的教师影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本人汉字书写经历及对汉字书写的认识等方面。
通过认真分析学生的问卷,归纳出了影响学生书写的几项因素:(1)学生的语文教师:通过调查,学生的语文教师的汉字书写好与差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影响,在问卷中,发现学生过去的语文教师汉字写得漂亮的,他(她)的学生汉字书写比汉字书写随意的语文教师的学生汉字书写的要工整一些。
(2)学生的家庭教育:本次调查的七年级216名学生全部是农村学生,其中97%的家长的受教育程度都在初中以下。
在对学生的汉子书写是否重视一项上,发现有35%的学生家长能够经常督促学生写好字,另有41%的学生家长能偶尔督促学生写好汉字,有24%的家长从来不过问学生的汉字的书写问题。
触摸屏手写汉字笔画的笔力模糊评价樊亮;戴永;覃冰梅【摘要】该文以触摸屏手写汉字为例,提出了一种分析手写汉字笔力的模糊方法,并通过笔力分析实现对触摸屏上手写汉字的书写质量评价.该方法首先通过提取手写模板字中笔画的关键点信息进行隶属度计算,建立模糊模板矩阵,然后将实写汉字的隶属度与模板隶属度数据进行贴近度计算得出综合的笔力评价.实验表明,该方法的评价效果具有较强客观性、鲁棒性,也可推广到其他文种.%Taking the writing of Chinese character on touch screen for example, we proposed a fuzzy method to analyze the stroke force of writing, and predict the writing quality according to this analysis, the proposed method first detects the key points from the characters' strokes and set up the matrix of fuzzy template. Then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real writing and template are estimated. The experiment shows that the method is feasible, robust, as well as language independent.【期刊名称】《中文信息学报》【年(卷),期】2013(027)002【总页数】7页(P91-97)【关键词】触摸屏;手写汉字;质量评价;笔力分析;模糊方法【作者】樊亮;戴永;覃冰梅【作者单位】湘潭大学智能计算与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湘潭 4111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11 前言利用触摸屏代替纸张书写文字已是大势所趋。
浅谈小学生汉字书写水平差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摘要:小学生书写水平差的原因:超前教育、重视不够、缺乏写字方面系统指导。
解决方法:养成正确书写习惯、重视教师榜样作用、取得家长支持、激发学生写字兴趣。
关键词:小学生;写字差;形成原因;解决方法我从事小学教学工作二十多年,发现小学生的汉字书写差一直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特别是近几年教低年级,更感到孩子们写字水平的欠缺。
下面就自己多年来在工作中的观察、分析、整理,谈一下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一、“超前教育”是重要原因现在的家长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被送入学前班学知识。
大多数学前班也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很早就开设了文化课,让几乎还握不牢物体的孩子握笔写字。
殊不知,正是这种“超前教育”妨碍了孩子写字能力的发展。
从心理方面讲,游戏是幼儿期儿童教育的重要手段,孩子们从游戏中认识事物,感知事物。
这个阶段孩子的专注时间保持得很短,如果课堂上老师没有重视孩子的坐姿和专注习惯的养成教育,不仅孩子不良坐姿形成了,也养成了孩子不专注的学习习惯。
从生理方面来说,四、五岁的孩子身体各种关节灵活度和协调性还不完善,特别是手指及腕部、肘部的各个关节还不是很灵活,让这么小的孩子写字,那细小的铅笔在这些小孩子手中犹如大木棍一样难以操纵,于是就出现了不正确的执笔方式。
二、“重视不够”也是重要原因1.学校方面在许多人看来,学生写字好不好,是语文老师的事儿。
可是,现在的语文课程内容深,识字量较大,课堂上,语文老师要按照教学要求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课后还要批改各种作业,还要辅导所谓的“学困生”,这些也是造成学生写不好字的原因之一。
2.家庭方面现在的孩子多数入学早,加之从小娇生惯养,家长舍不得管也管不住自己的孩子,于是自己辅导不了孩子的功课,于是就把孩子送到校外的各类补习班里,由别人看护完成作业。
孩子究竟写得如何,他们几乎不过问。
3.社会方面现代社会科技发达,手机、电脑都有书写功能,省事省力又省纸笔,于是许多人都不重视手写了。
一、汉字书写的现状及成因分析多项调查表明,目前国人汉字书写的质量实在令人担忧,从小学生到大学生,从体力劳动者到脑力劳动者,再到各级各类学校的老师,汉字书写的质量明显呈急剧下降趋势,主要表现在:成人提笔忘字、字迹潦草;中小学生涂改字迹数量繁多、错别字频率增加、执笔姿势及坐姿严重不科学;汉字书写离楷书、行书规范越来越遥远。
2008年12月,我校组织了首届小学生汉字书写星级评定,首次的评定实为对我校全体学生的书写状况做真实的普查,调查结果令人大为堪忧,如:坐姿合格率仅为16%,执笔姿势合格率为35%,书写达标率也仅为41%。
关于汉字的书写质量和技能的下降,我想老师们的感触最深、最直接的莫过于毛笔字了:现在我们身边还有多少人能写出几个像样的毛笔字?十一年前我刚教书的时候,高年级的大部分学生还知道怎么拿毛笔,到了今年,我所到的学校已经没有一名学生能正确执笔了!老师们不要忘了,不管是以前的《语文教学大纲》,还是现在的《语文课程标准》,都对学生书写硬笔字和毛笔字有明确具体的要求,我们现在就来回顾一下:《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对书写的总要求:“在识字的过程中重视写字的指导,把识字和写字结合起来。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
从一年级开始就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
在写字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教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怎样执笔、运笔,使学生掌握汉字的笔画、偏旁、结构的书写方法。
逐步做到铅笔字、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要重视毛笔字的教学,切实加强书写指导。
从描红、仿影到临帖,逐步做到写得匀称,纸面干净。
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写字和爱惜写字用具的习惯。
笔迹鉴定之笔迹特征及鉴定方法笔迹鉴定是指通过对文本内容、笔画、字形、书写风格、纸张特征等因素进行分析,辨认出某篇文本的真假或作者身份的过程。
笔迹特征及鉴定方法是笔迹鉴定的核心内容,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一、笔迹特征1.字形特征字形特征是指笔画、笔势、字形的形态、大小、方向、粗细、运笔及连线的方式等特征。
识别某个人的笔迹是否真实,就要比较该笔迹的每一个字和原笔迹中该字的笔画、笔顺、得分等。
同时,也需要比较每个字的视觉效果、整体布局、末偏初偏等。
2.书写习惯每个人的书写习惯都具有固定性,例如节数、字距、黑度、动态、离散度等规律化方法。
如果比较匹配,就可以确定笔迹真实性。
在书写中,一些个体倾向也可以体现出来,例如斜率、局部决策、结尾、断字等。
3.套路特征套路特征是指笔试者在日常书写中表现出的一些固定的书写习惯和个人的写作风格。
例如,有些人写字可能总是比较歪,有些人写字时可能颇有特色,而有些人则比较干练且流畅。
笔迹鉴定的核心就是通过找到这些套路特征,以此来判断笔迹的真实性。
4.轨迹特征轨迹特征是指在书写时所形成的笔迹轨迹,包括运笔是否敦厚、笔划如何延伸、书写的质地等。
轨迹的上,中,下部分提供了可以对比的信息,可以帮助鉴定者进行判断。
二、鉴定方法1.细节比较法细节比较法是指对两个文本的笔画、笔划、笔势、笔迹大小、字间距等进行比较,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帮助鉴定者寻找套路和瑕疵,有可能会发现细微的差异,从而得出笔迹的真实性与否。
2.综合判断法综合判断法是指将多种笔记特征结合起来进行刻画,通过比较文本笔画、字形轨迹等方面的数据,来得出笔迹的真实性。
这种方法需要特别的经验,但一旦熟练掌握后,可以非常准确地判断出笔迹的真实性。
3.专家鉴定法专家鉴定法是指通过对于鉴定笔迹有专门知识的专业人员的鉴定。
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发现一定的套路特征,并可以根据整体上的表现来作出较好的判断。
总之,笔迹鉴定之笔迹特征及鉴定方法是进行笔迹鉴定的重要手段。
学生书写失误的透析与对策语文教学历来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大能力,“听读”是吸收,“说写”是表达。
具体而言,“说”,用普通话表达,“写”,用汉字书面表达。
这些年由于政府、学校与社会的共同努力,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普遍有了显著提高,但是,藉以书面表达的汉字书写却差得令人不敢相信。
一个学生从进小学门到初中,其间有近十年的写字经历,其汉字的书写应该达到“书写纯熟自如,字体端正,美观大方”的标准。
但现实却完全不是这样。
绝大部分学生的字迹仅能让人辨认而已,相当一部分学生执笔姿势不正确,字迹极不端正,笔画不到位,不少人甚至连基本的笔画、笔顺都写错。
此外用字不规范,平时的作业与试卷上夹杂繁体字和被政府明令废弃的简化字,甚至是一些自己编造的字。
寻究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源,语文老师固然难辞其咎,但一味地归罪语文老师失职是不公正的,因为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观念问题。
多年来应试教育模式的禁锢越来越严重:列入考试范围的,加班加点,拼命操练;未列入考试范围的,思想上轻视,行动上忽视。
翻阅历来的中考各科试卷,只有语文试卷才可能看到附带式地对卷面书写的考查要求,且分值不多。
试想,整个考试中仅限于对作文的书写有考查要求,而且分值相对于一百五十分的试题总分而言,比重又如此微不足道,这样的考试怎能引起学生对书写质量的重视。
此外,近几年随着电脑的推广使用,电脑走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悄悄改变着人们的书写方式,同时也误导了人们思想认识,以为将来的时代随着电脑技术的更加发达,办公、写作等完全由电脑来完成,根本用不着笔了。
电脑操作简单,速度快,而且打出来的字远比高明的写手写得标准,整齐,清秀,因而下功夫练字就显得多余,甚至可笑了,还会有多少人不辞辛劳练字呢?第二,缺乏一个明确的、可供操作的写字教学与考核的标准,教学者与考核者心中无数,无法把握。
我们一直习惯于用“规范端正,卷面整洁”来作书写的标准。
但这八个字的要求实在有些抽象模糊,一个字乃至一幅字怎样书写才够得上“规范端正,卷面整洁”,的确很难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