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宁波大学部分)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2
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奖奖励办法(试行)(浙教高科[2001]82号)第一条为充分发挥我省高等学校教师和科技人员从事教育和科研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我省经济、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表彰在科学研究及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中作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奖励范围:一、具体实用性和先进性的科技成果,包括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和生物新品种等;二、学术水平高的自然科学理论成果和应用前景好的软科学成果;三、优秀的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四、在推广、转让、应用已有的先进科学成果中,取得明显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成果。
第三条成果形式:公开发表的论文,正式出版的专著,鉴定或评审的成果。
第四条几个单位或多人合作完成的项目,其第一完成单位或第一完成人必须属我省高校。
第五条“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奖”每年评审一次,对上三年的成果进行奖励。
第六条“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奖”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不辅。
奖励分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三个等级,由省教育厅授予奖励证书和奖金。
第七条奖励证书的归属和奖金分配:一、由单位提供工作条件的获奖项目,奖励证书授予所在单位。
保证所得奖金额的80%以上按贡献大小分配给项目完成人。
二、单位末提供工作条件,由个人努力所取得的获奖项目,奖励证书和奖金属个人。
三、获奖项目的奖金不得重复发放。
如获奖项目又获其它奖励,只补发超过原奖奖金的部分,其余部分奖金作为学校科研奖励基金。
第八条评奖程序:一、凡符合本办法规定的科研成果,填写申请书,经院(系)推荐,由学校初审合格后填写初审意见和申请等级上报。
二、设立“浙江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奖”评审委员会,负责评奖工作。
评审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设在省教育厅高校科研师资处。
三、经评审委员会审定的授奖项目和奖励等级,报省教育厅批准后授奖。
第九条凡已获政府厅(局)级及其以上部门奖励的项目,有争议末解决的项目和末按规定交给评审费的项目,均不评审。
第十条科研成果奖励工作必须促进高等学校科研战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反对争名夺利、沽名钓誉的思想和作风。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第六届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
奖获奖项目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
•【公布日期】2009.09.19
•【字号】浙教高教〔2009〕153号
•【施行日期】2009.09.1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高等教育
正文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第六届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获奖
项目的通知
浙教高教〔2009〕153号
各高等学校:
根据第六届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评审办法,经学校推荐,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评审,网上公示,并报经省政府批准,评定浙江大学“多学科融合国际化拓展――生物系统工程专业创建与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等80项成果为省级一等奖,浙江大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和整体性教学改革的创新实践”等120项成果为省级二等奖,现予以公布(名单附后)。
望各高等学校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学习、借鉴和应用这些获奖成果,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和造就更多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专门人才。
附件:第六届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
浙江省教育厅
二○○九年九月十九日。
附件:2005年度宁波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获奖名单一等奖(共26项,排名不分主次)1.普通高中开设“智能机器人”选修课的实践与研究宁波三中张曦等2.走班制+导师制:特长生和谐发展的双翼宁波万里国际学校中学王平杰等3.小学英语跨文化交际启蒙教学的实践研究宁波市实验小学戚昆仑等4.新课程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与研究宁波市东恩中学任善亮等5.基于家庭(社区)、学校互动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的研究海曙区镇明中心小学金莹等6.小蜜蜂在行动——“拓宽阅读实践平台创新阅读评价机制”的实践研究江东区福明中心学校徐惠芬等7.“教师进修券”机制在校本研修中的运用研究江北区洪塘中心小学郭菊英等8.主题性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与研究北仑区柴桥中学陈振民等9.生活化剪纸促进幼儿发展北仑区新蕾幼儿园乐志红等10.开发商帮文化为资源,开展高中生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镇海区中兴中学朱继幸等11.彰显《品德与生活》教学童趣性的探索镇海区精英小学周薇娓等12.为了每一位教师的发展——新课程教师培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慈溪市教育局张幸华等13.“先会后懂,六步循环”电子专业技能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余姚市成职教中心陈雅萍等14.农村高中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奉化市江口中学胡寅辉等15.快乐的篮球快乐的教育——小学特色教育实践与研究奉化市西坞中心小学徐军琪等16.农村小学校园危机事件应急管理的研究鄞州区集士港镇中心小学钟辉等17.“小留学制”的研究与实践鄞州区雅戈尔小学赵利兵等18.建构有意义的美术课堂——以有意义学习优化美术教学的研究与实践鄞州区塘溪镇中心小学周信达等19.中小学生违法犯罪预警机制的构建与实践宁海县教育局应小星等20.学校团支部建在生活区的实践与研究宁海县知恩中学孙培丰等21.“立三”精神与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象山县第二中学王文伟等22.职业学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有效形式象山县职业高级中学陈林德等23.青少年学生品德不良行为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宁波大学教育学院陈传锋等24.高校学校申诉制度的实践与研究宁波大学学生处张小芳等25.教育管理审美价值伦(专著)宁波大学教育学院孙玉丽等26.高校选修课教学规律及教学方法研究宁波工程学院郭学勤等二等奖(共40项,排名不分主次)1.聋哑学生社会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和实践模式宁波市聋哑学校陈志军等2.注重培养数学语言能力,提高学习质量宁波市联丰中学戴健等3.让教师生成教育的智慧——立足课堂的教师自主反思行动研究宁波市李兴贵中学郭裕源等4.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宁波市爱菊艺术学校俞莉莉等5.主体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宁波市明楼中学赵春海等6.关注成长细节刻录童年风采——小学生“成长足迹”档案电子化评价的实践与探索江东第二实验小学陈伟忠等7.0—3岁婴幼儿亲子早教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江东区李惠利幼儿园林红等8.构建图书银行,激励小学生自主读书的实践研究江北区慈城中心小学毛乖婷等9.数码艺术促进小学生个性发展的研究和探索北仑区淮河小学刘景豪等10.阅读成就智慧心灵研究构建书香九峰北仑区九峰小学李海达等11.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的行动研究北仑区明港中学金敏瑛等12. 新课程条件下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镇海区中心学校张卓燕等13.文化:在实践活动中延伸慈溪市庵东镇中心小学屠世法等14.高中数学“四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慈溪市杨贤江中学滕莹等15.高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慈溪中学叶全浩等16.构建学校德育“宽带网”的研究与实践余姚市江南新城小学张兴法等17.培养小学低段儿童数学应用意识的实践与研究余姚市东风小学柴利波等18.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条件研究余姚市教师进修学校朱祖益等19.革命根据地红色教育资源开发的实践与研究余姚市梁辉中学张天幸等20.初中语文新课程实施中弘扬民族文化的研究余姚市阳明中学鲁纪权等21.走进“河姆渡”提升学生写作水平——高中生自主作文的实践与研究余姚市高风中学罗志康等22.转制民办学校校本管理机制的实践研究余姚四中郑伟大等23.小学生个性化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鄞州区宋诏桥小学方世海等24.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创新的实践研究鄞州区姜山镇朝阳小学沈斌等25.重点高中美术教育教学创新实践的发展性研究鄞州中学刘海等26.农村职高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研究奉化市职业教育中心竺辉等27.小学语文“一体两翼”探究式学习的研究与实践宁海县实验第二小学杨亚雯等28.小学起始年级快速识字教学的动态研究与实践宁海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西校区潘善飞等29.小学“真情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宁海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南校区杨春丽等30.以问题为纽带的数学教学研究宁海县力洋中心小学李幸潭等31.破译教师专业成长的密码——不同层次幼儿教师专业引领的策略研究宁海县实验托儿所王秀玲等32.“幼儿成长助教团”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象山县机关幼儿园陈女等33.以抄代写以仿促写——中学作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象山县教科研中心韩国存等34.弘扬宁波帮精神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研究宁波大学校办孔晓虹等35.浙东学者——蔡元培主体性教育思想初探宁波大学教育学院陈聪诚等36.宁波高等教育发展研究宁波大学余斌等37.论民办高校的定位与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宁波工程学院王培英等38.基于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宁波教育学院柳国梁等39.《实用组网技术》课程建设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鞠洪尧等40.会计综合模拟实验模式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杨光等三等奖(共69项,排名不分主次)1.构建“开放”的职校语文课堂宁波市职教中心学校张国方等2.职校就业指导教育实践研究——分散式实习管理、质量监控实践研究宁波市大红鹰职业技术学校李元益等3.德育生活化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渗透研究宁波市十五中学吴小平等4.家校互动、多元参与的现代学校教师评价机制的探索海曙区实验学校钱希有等5.学校德育与社区未成年人道德建设整合的实践研究海曙区偃月街小学孙幼波等6.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互动的法制教育新范式海曙区翠柏小学宋飞等7.立足发展,关注过程,体验成功——少先队XTC评价制度的研究与实践海曙区孝闻街小学陈有海等8.在幼儿园中渗透国学启蒙教育的实践与思考宁波市第一幼儿园沈清等9.主题融合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宁波市第二幼儿园胡剑红等10.幼儿园多元文化教育内容与途径的探索研究宁波市宝韵音乐幼儿园马春玉等11.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实践研究宁波市四眼碶中学郑学基等12.运用行为改变技术办法矫治初中生学习问题行为的研究探索宁波市曙光中学崔景刚等13.促进小学生自主管理策略的研究江东区中心小学谢凤多等14.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的研究江东区实验小学刘光霞等15.构建“问题行为学生”健康成长教育机制的研究江东区白鹤小学陈亚莉等16.小甲A足球校本课程的实践江东区太古小学叶强等17.中学开展“机器人”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江北区洪塘中学刘宏中等18.网络环境下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江北区实验小学费海明等19.诗的教学诗的校园诗的生活——“诗教”理论在构建新型校园文化中的实践研究江北区中心小学陆依布等20.农村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生态构建北仑区蔚斗小学严雪霞等21.新课程中缓解学生两级分化现象的研究北仑区长江小学李玲仙等22.艺术教育校本化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研究北仑区绍成小学王剑波等23.“问题学生”心智协和发展的教育研究北仑区实验小学虞静波等24.应用“多元智能理论”促进“学困生”转化行动研究镇海区骆驼中学唐国强等25.高中生物“助导建构”课堂研究镇海区龙赛中学沈建华等26.小学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研究镇海区庄市中心学校周伟庆等27.小学学科开放性作业的整合与联动策略研究镇海区张和祥小学盛其仁等28.培养幼儿回报意识培养的实践研究镇海区招宝山中心幼儿园焦江云等29.“体验型德育”实践研究慈溪阳光实验学校施国柱等30.“借鉴洋思经验提高农村初中教学效益”的实践研究慈溪市龙南初级中学高国万等31.创儿童漫画特色促校园文化发展慈溪市天元镇潭北小学张建银等32.小学业生“绿色3+X”综合发展性评价的实践研究慈溪市实验小学陈新等33.外来民工子女思想品德教育研究报告慈溪市天元镇潭南小学黄华师等34.开展礼仪教育培养和谐社会小主人——幼儿园礼仪课程的研究与实践慈溪市实验幼儿园陈家行等35.基于校本的促进教师全面发展的实践研究余姚市子陵中学董家文等36.农村初中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良性互动的实践研究余姚市历山中学吴建岳等37.小学生发展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余姚市长安小学赵建庆等38.完善心育网络构建和谐校园余姚市实验学校余如玉等39.职高校园绿色梯次网吧的实践与研究余姚市四职校姚坚平等40.小学生反思性学习研究与实践余姚市阳明小学裘明耀等41.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短剧化的实践研究奉化市教师进修学校杨安芬等42.终身教育视野下的小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研究奉化市居敬小学李和平等43.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奉化市实验小学李蓉等44.小学“专题式”作文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东钱湖中心小学徐斌等45.在剪纸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研究与实践鄞州区钟公庙中心中学何贤顺等46.高中物理自我监控能力的研究与实践鄞州区同济中学张国昌等47.中小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现状与策略研究鄞州区教师进修学校屠浩龙等48.商贸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养成的研究与实践宁波东钱湖旅游学校楼梦红等49.点石成金以育美人——农村小学创建美术特色学校的实践研究鄞州区东吴镇中心小学张惠杰等50.小学语文“情境——生成”式阅读教学探究鄞州区实验小学薛飞智等51.“情感体验、活动践行、价值辨析”三步进阶——培养外儿童关爱品质的研究鄞州区古林布政小学严文若等52.初中英语多课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宁海县跃龙中学陈模连等53.初中毕业生“职业援助”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宁海县第一职高应龙泉等54.小学开展“节日道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宁海县华山小学胡家好等55.“小手拉大手”德育系列活动研究——构建和谐教育的实践探索宁海县前童中心小学吴昌流等56.实施“三百工程”,构建校企互动育人机制的研究和实践象山县技工学校韩晓东等57.城郊社区少先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研究象山县城南学校蒋成俊等58.让爱的阳光普照所有花朵——平等接纳外来务工子弟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与探索象山县爵溪小学罗昌岳等59.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改革研究宁波大学督导办朱作宾等60.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宁波大学科技学院杨相生等61.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哲学思考及走向宁波大学港澳台办黄映芳等62.高等工科院校加强数控技术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宁波工程学院陈廉清等63.宁波市中小学教师多媒体技术及教学应用现状研究宁波教育学院肖国群等64.宁波市学生心理问题与师德建设相关研究宁波教育学院王晶晶等65.脱钩理论在浙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的运用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王明霞等66.基于ISO9000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研究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陈伟国等67.综合职业能力转化为职业教育课程的研究和实践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高振强等68.全球化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内涵与途径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傅晓宇等69.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王晶等主题词:教育科研成果获奖通知宁波市教育局办公室 2006年11月20日印发。
宁波大学核心期刊目录(2006版)一、国内一级学术期刊目录注:带*号的学术期刊为人文社科权威级学术期刊二、国内二级学术期刊目录三、国内一级出版社目录1 科学出版社2 高等教育出版社3 机械工业出版社4 电子工业出版社5 中国农业出版社6 人民邮电出版社7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8 人民卫生出版社9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0 中华书局 11 化学工业出版社12 石油工业出版社13 法律出版社 14 国防工业出版社15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6 外文出版社 17 中国电力出版社 18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 经济科学出版社2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2 人民文学出版社23 人民出版社 24 地质出版社25 海洋出版社26 气象出版社27 冶金工业出版社28 作家出版社29 商务印书馆 30 人民体育出版社31 兵器工业出版社32 航空工业出版社33 语文出版社34 人民音乐出版社 35 中国计量出版社 36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原名:中国审计出版社)37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38 地震出版社39 军事科学出版社40 原子能出版社41 中国文学出版社 42 宇航出版社43 外国文学出版社 44 清华大学出版社 45北京大学出版社46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7复旦大学出版社 48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49浙江大学出版社关于核心期刊目录的说明1、本目录以《浙江大学国内一、二级学术期刊目录(2005版)》为基础,浙大目录中规定的国内学报级学术期刊统一列入本目录中国内二级学术期刊。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增列为国内二级学术期刊。
一级学术期刊341种,二级学术期刊1411 种。
2、人文社科期刊增设权威级,这是考虑到SSCI与A&HCI收录我国论文较少,选定19种权威级期刊作为弥补,其论文与SSCI、A&HCI论文同等对待。
3、国内出版的英文期刊,除个别特定的以外,与同名(或实质同名)的中文期刊同等对待。
宁波市第六届高校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公示
根据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波市教学成果奖励办法的通知》(甬政发〔1998〕127号)精神,经个人申报、学校推荐、市高校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专家评审、市教育局审核,拟确定宁波市第五届高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6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21项,予以公示。
现就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1、在公示期限内,任何部门、单位、学校和个人对公示的教学成果的权属等问题有异议,均可来人、来电、来信向宁波市教育局反映。
2、反映情况要实事求是,有明确的具体内容,反对借机诽谤诬告。
为便于调查核实,来信请署名、来电请说明真实身份及联系电话(对提出异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保密)。
3、本公示时间为一周(五个工作日),从2009年3月9日起到2009年3月15日止。
4、联系地址及受理电话:
宁波市教育服务中心,电话:87191191
宁波市教育局监察审计室,电话:87183357
宁波市教育局高教处,电话:87183372,Email:gshichu@
地址:宁波市解放北路91号,邮政编码:315000
二○○九年三月九日
宁波市第六届高校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
一等奖(16项)
二等奖(24项)
三等奖(2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