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思想品德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公开课课
- 格式:ppt
- 大小:1.46 MB
- 文档页数:23
第5课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不一样的节日,同样的喜庆》目标:1、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逐步树立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2、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多节日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感情这些节日的意义。
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中国主要民族分布图,民族名称卡片,藏族、蒙古族等民族节日的图片、声像资料等。
2、学生收集有关民族节日的资料。
活动过程:1、导入:同学们,今年的春节你们是怎样度过的?(生答),有这么多的喜庆内容啊!是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和感受其他民族传统节日吧。
2、板书课题:不一样的节日,同样的喜庆3、出示课件:①藏历新年②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摔跤、赛马③彝族的火把节学生看完后齐读每幅图边的介绍,了解节日的内涵。
4、学生活动①分小组交流的有关资料②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师板书重点:藏族新年——藏族人民的节日那达慕大会——蒙古族人民的节日火把节——彝族人民的节日歌婆节——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5、教师讲一个“刘三姐”的传说6、请学生补充自己知道的有关故事或传说7、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火把节”的传说8、两人一组,谈论商量完成教科书第32页的活动,“民族节日大搜索”表格填写9、教师总结:“不一样的节日,同样的喜庆”这反映了党和政府对各族人民的关怀和尊重,同时也说明民族不分大小都有自己的风俗、节日的喜庆。
板书设计:春节——汉族传统节日藏族新年——藏族人民的节日不一样的节日,同样的喜庆那达慕大会——蒙古族人民的节日火把节——彝族人民的节日歌婆节——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不一样的礼仪习俗,同样值得尊重学习目标:1、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独特的风土人情;2、理解、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3、为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感到自豪,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独特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自主探究。
教学难点: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独特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自主探究。
多彩的民族风情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独特的风土人情。
2、体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搜集、运用资料及小组合作的能力。
3、理解、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为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感到骄傲,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懂得理解、尊重各民族的朋友和他们的风俗习惯。
教学难点:1、我们面对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汉族人,对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较陌生,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我国民族众多,而且都有独特的民族风情。
教学准备:一、学生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采用不同方式搜集有关民族饮食、服饰、节日的文字、图片资料2、搜集一些实物资料如少数民族的食品、服饰等。
并准备解说词。
二、教师准备1、教师制作关于民族饮食、节日、服饰的课件2、视频《孔雀舞》、《爱我中华》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首先请大家欣赏一段舞蹈,出示傣族的孔雀舞,舞蹈欣赏完了,你有什么感受,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舞吗?它是哪个民族的?这就是我国少数民族的风情,真是太美了,让我们都深深地陶醉了。
其实在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古老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习俗,像一颗颗闪亮的明珠,镶嵌成中华民族五彩缤纷的文化宝库。
今天,我们就走近这多彩的民族风情,进行一次全方位的了解,相信一定会让你流连往返。
(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究,走进地理(一)汇报展示,丰富认识1、准备“民族风情展示会”课前老师已经让同学们去搜集有关民族风情的资料了,你们都搜集到了哪些?学生说老师概括。
老师发现同学们课前搜集的资料非常丰富,大约有民族饮食、民族服饰、民族节日三个方面的资料。
为了更深入地感受各民族独特的民俗风情,一会儿我们要举行一个“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个小组的同学讨论一下用怎样的方式展示出来。
(板书服饰、饮食、住房、节日)2、民族风情展示会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民族大家庭,感受他们各自迷人的风采吧!A、民族服饰大舞台同学们讨论的可真热烈,哪个小组先来展示呢?民族服饰小组在他们展示的时候其他组同学要认真听,也可以进行补充。
五年级下册品德教案《12.多彩的民族风情》∣人民未来版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各民族衣食住行的特点及丰富多彩节日的学习,初步了解其多彩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
2、了解各民族习俗、禁忌,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文化。
3、知道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增进民族团结。
教学重难点:了解我国各民族衣食住行的特点,初步了解其多彩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文化。
[来源:ZXXK]教学准备:1、搜集关于各民族衣食住行的相关资料,包括:形成原因、主要特点、实物图片。
[来源:学.科.网Z.X.X.K]2、搜集感兴趣的食物、食品。
3、搜集有关民族节日的传说和小故事。
(关于民族图腾的来历、民族英雄的传说和历史故事、民族聚居地的美丽传说、民族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的故事、民族节日的来历和美丽传说等。
)教学过程:一、关于衣食住行的探究性学习1、展示学生搜集的不同民族衣食住行的资料。
2、小组交流搜集道德资料。
3、小组派代表向全班介绍搜集到的民族资料。
探究内容:衣:1、各民族服饰中与生活习惯关联大的有哪些?2、各民族服饰中与图腾文化关联大的有哪些?3、各民族服饰中与传统习俗关联大的有哪些?食:1、各民族饮食口味的探究:他们喜欢吃甜的、辣的、酸的还是咸的?2、各民族的饮食口味和什么有关?住:1、各民族习惯住在什么环境中?山区、水边、森林、平原、草原还是戈壁?2、他们的居住和什么有关?行:1、调查哪些民族喜欢骑马?哪些民族善于弄舟?哪些民族的交通工具最有特色?2、这些各具特色的交通工具和什么有关?二、故事会1、把搜集到的关于民族节日的传说、故事向同学们讲一讲。
2、根据故事内容和演讲表现,评选出本班级的“故事大王”。
三、图片展[来源:学&科&网Z&X&X&K]1、根据学生的兴趣及关注内容,将班级同学分成若干组。
2、每个小组将学习的成果、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
3、将全班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到一起,根据不同的版块设计一期“民族风情”图片展。
《多彩的民族风情》教案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教学目标: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1、了解我国各民族衣食住行的特点及丰富多彩节日的学习,初步了解其多彩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是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的一个课题,本课题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和民族特色,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动的图片、文字和案例,展示了我国各民族的独特风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认知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了解到了我国的一些民族特色,但对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仍有很大的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和了解各民族的风土人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和民族特色,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和民族特色。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文化,提高民族团结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音频、视频等,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民族特色。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讨论法: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学习任务单,明确学习目标。
3.准备好教学板书,规划好板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音频或视频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民族特色,引导学生关注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民族特色。
《多彩的民族风情》主题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简析】
本节课是未来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各族人民一家亲》中的第二个内容《多彩的民族风情》主题一,主要是对不同民族不同的衣食住行特征的学习和了解。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民族的衣食住行特征。
2.理解不同民族的民族风情与当地的环境和生产有关。
3.激发学生理解民族风情的兴趣,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感到
骄傲。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不同民族不同的衣食住行特征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介绍各少数民族的视频引入,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领略多彩的民族风情
二、新授
A活动一:1、展示苗族、蒙古族、维族的衣食住行资料,让学生观看,了解三个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
2、阅读课本资料,了解其他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
交流
3、你还了解哪些民族的民族风情?说一说
B活动二:1、播放介绍回族服饰及饮食的视频,组织学生观看
2、回族歌曲《花儿》欣赏
C 讨论:各民族的服饰、住房、食品和交通工具与当地的环境和生产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
三、总结
看到我国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你有什么感受?
四、活动三:播放民族舞蹈串烧,跟着音乐和视频跳舞
五、作业
调查和采访其他少数民族的衣食住行情况以及其盛大的节日。
《多彩的民族风情》教学设计华严镇中心小学郭显丽一、教材分析《多彩的民族风情》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五单元《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下的第二个主题。
本主题旨在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不同民族在生活习惯、风土人情等方面存在的差异,通过课前收集资料、课堂探究活动、多媒体图片展示等教学手段,让学生懂得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民族风情,增进民族团结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1、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学生生活实际离少数民族的生活较远,对少数民族的风情了解不多。
2、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学生对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很感兴趣,有一些粗浅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民族的服饰、饮食习俗、工艺品、节日,感受我国多彩的民族风情。
2.过程与方法理解、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逐步树立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为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感到骄傲,激发民族自豪感。
四、重点难点了解不同民族的饮食习俗、服饰、工艺品、节日,感受多彩的民族风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
逐步树立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五、课前准备学生:有特色的民族食品、部分民族服装、手工材料、绘画工具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教案等。
六、教学过程(一)、欣赏歌曲,激情导入(课件1)播放《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过渡:孩子们,我们的生活之所以这么幸福,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多民族大家庭里。
(课件2)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个大家庭不同的饮食习俗、五彩的民族服装和精湛的工艺品吧!(二)、感受多彩的民族风情1、有趣的饮食习俗师:首先是有趣的饮食习俗(板书)孩子们,我们通过教材64页,可以感受到最有特色的民族食品。
(课件3)它们分别是新疆的——(生)(羊肉串)草原上的——(生)(奶茶)!师:还有……(生1)藏族的酥油茶!(生2)哈萨克族的手抓羊肉!(生3)苗族的酸鱼、酸肉!过渡:真好!今天我们太开心了,恨不得把自己收集到的特色食品图片给大家分享呢,一起来看看吧!(课件)活动一:学生展示并交流收集到的民族特色食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