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景阳冈》公开课教案(推荐)
- 格式:docx
- 大小:16.84 KB
- 文档页数:5
五年级语文《景阳冈》教案优秀6篇五年级语文《景阳冈》教案篇一一、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
二、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写有“思考,练习”2的小黑板及绘有武松打虎场景的挂图。
四、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重点理解武松打虎部分。
教学过程:一、听写词语抵御、推辞。
侮辱、拒绝、和氏壁、绝口不提(听写后,同座同学相互检查批改)二、启发谈话,导人新课前面学过的两篇课文,讲的都是我国古代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的“景阳冈”讲的也是我国古代的故事。
课文是根据明代小说《水浒传》中的片段改写的。
(板书:景阳冈) 提问:哪位同学能把《水浒传》向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景阳冈》讲的是谁的`事?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1.提出自学要求::用比较快的速度把课文默读一遍,按照事情经过把课文分成四段,再做“思考·练习”1的填空题。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分段的,每段讲的是什么。
(2)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填写“思考·练习”1的。
四、抓住重点,进一步理解课文1.各自朗读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部分,想象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打虎的经过。
(1)、原来大虫抓人,只有一扑、二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就泄了一半。
指导学生理解:‘般’是什么意思,大虫抓人只有哪“三般”?为什么“三般”都抓不住武松?在学生理解语句意思的基础上,(适当演示一下,以加深理解。
)(2)、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指导学生理解:“就势”是什么意思?武松是“就”着什么“势”把大虫揪住的?五、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
六、布置作业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死猛虎这一部分。
五年级下册语文《景阳冈》教案优秀4篇《景阳冈》教案篇一教学目标:I.训练快速默读,初步理解课文内窖,整体感知武松形象。
2.学会13个生字,理解古文词语。
初步理解课文内窖,整体感知武松形象。
理解古文词语。
教学准备: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教学过程:1.揭题定向。
揭题,简介、景阳冈、〈水浒传〉。
讲清本节课教学目标。
2.训练默读。
(1)学习单元“学习提示”。
个别读--自由读--全班议。
默读得快:明确问题,按行阅读,边读边想边记。
(2)用5秒钟默读第1白举段。
读前先出示问题:这自然段写谁?写什么事?(3)3分钟默读全文,先读问题(灯片出示)。
①课文写武松什么事?②武松在小店喝了几碗酒?③武松用什么打死老虎?④印象最深刻的是哪部分?⑤你觉得武松是怎样一个人?3.自学质疑。
(1)自读课文,学会生字词。
音重点:肋lèi不读là;踉跄liàngqiàng不读liángcāng。
形重点:“晌”不写为“响”;“肋”不写作“胁‘’;”锤“注意右半边的书写顺序,第8画是竖。
自读--互查--练习(作业本第1题)--检查。
(2)划找问题,,梳理重点。
读课文,边读边议,做作业本第2题换词作业。
梳理学生的问题。
4,分段判断。
(1)按”喝酒--上冈--打虎一下冈“的顺序默读分段。
(2)统一分段,确定重点段。
5.作业练习。
(1)修改作业本1、2题。
(2)选字填空。
鬼诡:神出()没阴谋()计渴喝歇:()酒饥()停()棒捧:()橛吹()哨()榜傍:()晚,()文()样响晌:()午()亮回()景阳冈教案篇二课型:略读教材分析:《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
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敢无畏、机智敏捷的性格。
全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在这四部分中,第三部分打虎是重点,前两个部分,即武松喝酒和上冈,不仅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而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勇敢无畏,机智敏捷的英雄气概,为写他勇打猛虎作了很好的铺垫。
新统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6《景阳冈》优质精品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景阳冈》是一篇五年级下的课文,选自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梁山好汉武松打虎的故事,通过描绘武松在景阳冈醉酒后打死老虎的英勇事迹,表现了他的英勇无畏和神勇有力。
这篇课文内容生动有趣,情节紧张刺激,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同时,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对于故事性的课文,他们通常比较感兴趣。
但是,由于《水浒传》是古代文学作品,学生可能对一些词语和句式不太理解,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可能对武松打虎的故事比较熟悉,但可能没有深入思考过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和价值观。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武松的英雄形象。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式。
3.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的魅力。
4.能够思考和讨论课文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和道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武松的英雄形象。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式,思考其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和道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武松打虎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其中的价值观和道理。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图片、音乐等。
2.课文翻译:准备课文的精译版本,用于学生参考和理解。
3.讨论问题:准备一些关于课文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回顾《水浒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课件,呈现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文中人物的动作和语言。
新统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6《景阳冈》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景阳冈》是一篇五年级下的课文,讲述了中国古代著名的英雄武松在景阳冈醉酒后打死一只伤害人命的猛虎的故事。
这篇课文既有生动的描述,又有激烈的战斗场面,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篇佳作。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英雄文化,增强自己的民族自豪感。
同时,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语言表达方式,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但是对古代文化和语言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中国古代的英雄文化,增强自己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2.难点:对课文中的古代文化和语言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故事情节;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课文动画视频3.生字词卡片4.分组合作学习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氛围。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课文动画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故事情节。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人物和场景,提问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录音带中的语音语调。
教师纠正学生的发音,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景阳冈教案(优选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景阳冈》,本节课主要学习课文内容,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文讲述了武松在景阳冈打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的英勇无畏、机智勇敢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
3.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机智勇敢”造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难点: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机智勇敢”造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播放景阳冈打虎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关注武松的动作、神态、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读课文(5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清故事情节,了解武松的性格特点。
3. 讲解课文(15分钟)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武松在故事中的表现,引导学生体会武松的英勇无畏、机智勇敢品质。
4. 学习生字词(5分钟)学生跟读生字词,教师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生字词。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完成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6. 课堂小结(3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景阳冈板书内容:武松英勇无畏机智勇敢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2. 结合课文内容,用“机智勇敢”造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让学生体会武松的英勇无畏、机智勇敢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作业设计方面,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用“机智勇敢”造句,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水浒传》其他故事,了解武松的其他事迹,进一步感受武松的英勇无畏、机智勇敢品质。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6《景阳冈》优质示范课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景阳冈》是一篇古代白话文,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梁山好汉武松一人醉打蒋门神,夜走景阳冈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展现了武松勇敢、机智、豪爽的性格特点。
课文语言生动,情节紧凑,富有戏剧性,是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彩课文。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古代白话文有一定的接受程度。
但文中一些词语和句式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比较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讲解和引导。
学生对英雄人物有一定的崇拜心理,对武松这个人物形象会产生浓厚兴趣。
此外,学生对于故事情节的把握和人物性格的分析还需要教师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武松的性格特点;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情节,理解人物性格;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英雄人物的崇拜和尊敬之情,培养勇敢、机智、豪爽的品格。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
3.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性和戏剧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便于学生跟读和理解课文内容。
2.PPT:展示课文重点内容、生字词、图片等。
3.黑板:用于板书重点知识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频播放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发音。
随后,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武松为什么要在景阳冈上打虎?”学生分小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景阳冈》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景阳冈》,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课文解析、文学鉴赏。
具体章节为第二单元《名著之旅》中的《景阳冈》。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水浒传》中武松的形象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掌握生字词,提高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课堂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文学形象,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水浒传》中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感受武松的形象特点。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掌握字音、字形、词义。
4.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武松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5.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经典语句,进行文学鉴赏分析。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课文中的其他人物形象。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课文《景阳冈》2. 生字词:武松、景阳冈、打虎、豪杰、英勇、智勇双全3. 课文结构:起因、经过、结果4. 重点句子:武松打虎、武松斗虎、武松醉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武松的形象特点。
(2)分析课文中的经典句子,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2. 答案:(1)武松形象特点:英勇善战、智勇双全、豪爽直率。
(2)经典句子分析:武松打虎、武松斗虎、武松醉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1)推荐阅读:《水浒传》其他故事,深入了解名著。
(2)课后讨论:对比其他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武松的独特之处。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景阳冈》教案教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景阳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景阳冈》。
本课主要内容是讲述了武松在景阳冈上勇斗猛虎的故事,展示了武松勇敢、机智、坚韧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了解武松勇斗猛虎的过程,体会武松勇敢、机智、坚韧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理解武松勇斗猛虎的过程,体会武松勇敢、机智、坚韧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课件。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景引入:讲述一个有关勇敢的故事,引导学生谈论勇敢的品质。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武松吗?他有什么样的品质?”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画出生字词,并尝试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画的生字词,互相帮助理解,教师巡回指导。
4. 精讲点拨讲解生字词,重点讲解“冈、勇、猛、智、勇、略”等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5. 实践演练用生字词造句,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景阳冈勇斗猛虎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并复述课文内容。
2. 抄写生字词,并造句。
3. 思考:你认为武松具备哪些品质?请举例说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精讲点拨等环节,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实践演练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对武松勇敢、机智、坚韧的品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下搜集有关武松的其他故事,下节课分享,进一步了解武松的品质,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景阳冈》公开课教案(下载)《景阳冈》公开课教案 1【学习目标】1、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
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学习难点】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明确阅读要求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让我们再来读读节选自名著的文章。
(板书:20、景阳冈)1、你们了解《水浒传》吗?认识武松吗?知道的请举手,说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全班交流。
一起读文后的“资料袋”。
)2、指名读课文前的导语,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导语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
(小黑板出示)⑴认真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局部多读几遍。
⑵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⑶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3、学习方法交流: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三个问题?⑴理清课文思路,了解段与段的联系。
⑵通过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感受人物的形象。
二、根据阅读要求,自读自悟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由于课文一些语句的意思或用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老师适当做一些提示。
如,“这酒真有气力”──这酒很有劲;“筛一碗酒”──倒一碗酒;“吃酒”──喝酒;“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武松只顾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乱踢。
2、老师巡视,指导同学养成一边读书一边考虑批注的好习惯。
3、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三、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1、学习汇报: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武松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找出相关段落。
(课文的8~13自然段写“武松打虎”,除此之外,1~4自然段主要写武松在酒店喝酒,5~7自然段写武松上景阳冈。
)2、抽查四人小组读“武松打虎”段落。
3、在描写“武松打虎”的段落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读后有什么感受?⑴引导同学抓住武松打老虎的几个回合里,描写双方动作的词句进行比较体会。
五年级语文《景阳冈》教学设计(精选15篇)五年级语文《景阳冈》篇1学习目标:1.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
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学习难点: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明确阅读要求1、(播放《好汉歌》,由电视剧主题曲导出名著《水浒传》。
)2、请一名学生来介绍《水浒传》。
3、《水浒传》中有一百零八条好汉,你认识几个?(引出武松,揭示课题,板书:20.景阳冈。
)4、指名读课文前的导语,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导语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
(屏幕出示)(1)认真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
(2)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3)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二、根据阅读要求,自读自悟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提示:“这酒真有气力”──这酒很有劲;“筛一碗酒”──倒一碗酒;“吃酒”──喝酒;“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武松只顾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乱踢。
2.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批注的好习惯。
三、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1.学习汇报: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武松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找出相关段落。
(课文的8~12自然段写“武松打虎”,除此之外,1~4自然段主要写武松在酒店喝酒,5~7自然段写武松上景阳冈。
)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引导学生抓住武松打老虎的几个回合里,描写双方动作的词句进行比较体会。
①男生读老虎,女生读武松,看看老虎怎样,武松又怎样。
一人一句对读。
边读边画出描写武松动作的词和句子。
适时板书:扑——闪掀——闪剪——闪刚才这一段谁比较厉害?(老虎)②请左边这两组读老虎,右边这两组读武松,看看这回谁厉害?适时板书:兜——抡劈扑——跳退搭——揪按挣——按踢刚才这一段谁比较厉害?(势均力敌)③最后谁占上风了?(男生读武松,女生读老虎)。
部编人教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景阳冈》教案设计一. 教材分析《景阳冈》是一篇古代文学作品,选自《水浒传》。
故事讲述了武松在景阳冈醉酒后,徒手打死猛虎的英雄事迹。
这篇课文内容生动有趣,情节紧凑,富有悬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感受英雄主义精神,同时培养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古代文学作品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品中所展现的英雄主义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品中所展现的英雄主义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品中所展现的英雄主义精神。
2.难点:分析武松的人物形象,理解课文中所展现的英雄主义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品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内容,提高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视频:准备与课文相关的视频资料,用于情境教学。
3.作业:提前准备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资料,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出课文内容。
简要介绍《水浒传》背景及武松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受故事情节。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武松在故事中的英勇表现,分析他的人物形象。
五年级下册语文《景阳冈》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武松的倔强豪放、机智勇武的性格。
3.激发与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武松打虎一部分内容。
难点:感悟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具准备:小黑板,DVD,电视机。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看过电视剧《水浒传》吗?谈一谈你对《水浒传》的了解。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景阳冈》,去认识打虎英雄--武松吧。
板书课题:景阳冈(解题)参照“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⑴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
⑵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它们与打虎有关系吗?⑶武松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把字音读准确,不懂的字词可查阅工具书进行解决。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⑴小黑板出示:吓唬、诡计、踉踉跄跄、腰胯等词语。
⑵指名朗读。
⑶重点指导个别字词的音、形、义。
⑷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重点写了哪些内容?(板书:喝酒,上冈,打虎,下冈)三、再读课文,重点研读“打虎”片段。
1细读打虎的内容,说说老虎和武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用横线画下来品析。
3展示交流打虎:⑴引导学生抓住老虎伤人的三招以及武松对付老虎的三闪来学习。
老虎:一扑一掀一剪武松:闪在青石旁闪在大虫背后又闪在一边)⑵武松的这一系列的“闪”能否换成“躲”,说说理由。
⑶找出武松打虎的动作描写(抡劈揪按踢提打),感受武松的英勇无畏。
⑷让学生试着表演武松打虎的精彩过程,师生共同点评。
⑸请同学们欣赏一下电视剧《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精彩片段,再次感受武松的机智勇敢和打虎时惊心动魄的场面。
⑹有感情地朗读。
读出老虎的凶猛,读出武松的机智勇武。
⑺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
喝酒:⑴引导学生抓住武松喝酒时的语言与动作描写来学习。
⑵感受到武松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倔强豪放)4.教师小结过渡:刚才我们重点交流了打虎和喝酒两个部分,已深切感悟了武松的倔强豪放与英勇无畏。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6《景阳冈》优质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景阳冈》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武松在景阳冈醉酒后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机敏的性格特征。
本课的生字新词较多,语言优美,情节生动,富有童趣,对学生有很强烈的吸引力。
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主人公的英勇行为和豪迈气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在逐步提高。
但学生在理解文中细腻的描绘和情感表达上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他们深入理解文本,感受主人公的英勇形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地形、壮汉、安排、迎接”等词语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主人公的英勇行为和豪迈气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新词的学习。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主人公的英勇行为和豪迈气概。
3.想象画面,感受文本描绘的生动形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图片、生字词、重点句子等。
2.教案:准备详细的教学过程和活动设计。
3.学生作业:提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武松打虎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景阳冈”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和字形。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和语调。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景阳冈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景阳冈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
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3、学习阅读小说、感悟人物形象的一般方法,并在阅读实践中学习应用。
教学过程:一、揭题:1、同学们,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想来大家都比较熟悉,关于《水浒传》,你有哪些了解?(生自由回答)2、其中有一位家喻户晓的英雄好汉——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了一只老虎,被传为佳话。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板书:武松打虎)3、课文就是从《水浒传》的第23回节选的,稍稍作了改动,题目就是:(板书:景阳冈)4、课文既然写的是“武松打虎”的故事,题目为什么叫《景阳冈》而不叫《武松打虎》呢?(学生自由思考,回答)5、总结:其实,两者都可以用,但《景阳冈》更好些,因为围绕景阳冈课文还写了另外的几件事。
6、哪几件事?分别是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喝酒(1-4)——上冈(5-7)——打虎(8-12)——下冈(13)7、其实,在原著中,这一回的题目叫《横海郡柴进留客景阳冈武松打虎》,把“景阳冈”和“武松打虎”这两个题目连在一起的,倒是在这一回中还有其他的内容,那就是“横海郡柴进留客”。
二、细读文本,研读人物形象。
1、在小说中,最突出的特点是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在这篇课文中,梁山好汉武松的形象也深入人心。
我们今天就细细研读课文,来谈谈你对武松这位英雄好汉的感觉。
(学生深入研读课文)2、作为英雄好汉,在他身上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请你细读感悟,做做批注,我们一会儿来交流。
3、学生读文、批注。
4、交流、板书、评价。
5、武松毕竟不是神通广大神仙,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人。
课文花了那么多的笔墨来描写他作为英雄好汉的特点,但还是可以看到他作为普通人的蛛丝马迹。
你能找到他真的不是神仙,只是个普通人的依据吗?(学生划找课文内容,批注,交流。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景阳冈》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景阳冈》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英雄人物武松在景阳冈醉打蒋门神的故事。
这篇课文内容生动,情节紧凑,富有悬念,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时,课文中的主人公武松勇敢、正义、机智、坚韧的品质也值得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理解其中的主要内容。
但是,对于文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古代背景,学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帮助。
此外,学生对于英雄人物的理解和认识也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的勇敢和正义品质。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词汇和古代背景的理解。
2.对武松勇敢和正义品质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和相关背景资料。
2.生字词卡片。
3.分组讨论的道具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武松和景阳冈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分发课文原文,让学生独立阅读,遇到生僻词汇可以举手提问。
教师讲解生僻词汇和古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教师指导并纠正读音和表情。
4.巩固(10分钟)学生回答关于课文的问题,如武松为什么要在景阳冈醉打蒋门神?武松的勇敢和正义品质体现在哪里?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果你遇到类似武松遇到的情况,你会如何应对?每组选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武松的勇敢和正义品质。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讲述武松在景阳冈醉打蒋门神的故事,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6《景阳冈》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景阳冈》的背景故事;2.熟悉《景阳冈》的情节及人物形象;3.理解《景阳冈》中的主题和寓意。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景阳冈》的背景故事和主要情节;2.《景阳冈》中人物形象的描绘和意义;3.《景阳冈》中的主题和寓意。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景阳冈》的深层内涵;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故事的理解与感悟。
四、教学准备1.教材《景阳冈》教科书和教师用书;2.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3.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工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景阳冈的图片,鼓励学生叙述自己对景阳冈的印象,并引导学生猜测本课故事的主题。
第二步:学习1.教师讲述《景阳冈》的背景故事;2.学生分组阅读教材,理解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3.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步:探究1.引导学生讨论《景阳冈》中的主题和寓意;2.学生展示分析成果,教师引导深入探究。
第四步:展示1.学生制作展示海报,呈现《景阳冈》故事内容和自己的理解;2.学生团队展示,相互评价。
第五步:总结1.教师总结本堂课的到学成果,再次强调《景阳冈》对学生的重要性;2.学生自我总结,回顾学习过程,提出问题和建议。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带有思想性的《景阳冈》故事,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仅能够获得知识技能,还能够得到道德教化。
七、延伸阅读1.《水浒传》2.《红楼梦》3.《三国演义》通过《景阳冈》故事的学习,学生可以拓展对经典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范围。
五年级下册语文《景阳冈》教案一、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语文《景阳冈》教案,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8课《景阳冈》。
本课主要内容是讲述了武松在景阳冈打虎的故事。
通过故事,展现了武松勇敢、机智、坚毅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武松打虎的故事情节;能够默写课文重点句子。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机智、坚毅的品质,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故事情节理解。
难点:课文重点句子理解、武松人物形象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朗读录音。
2. 学具:课文原文、生字词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有关武松打虎的民间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2. 自读课文: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故事大意。
3. 学习生字词:学生互相交流生字词,教师重点讲解难点生字词。
4. 分析故事情节: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理解武松的人物形象。
5. 学习课文重点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重点句子,解释句子中的关键词语。
6. 课堂练习:学生默写课文重点句子,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板书景阳冈板书内容:武松打虎勇敢、机智、坚毅七、作业设计(1)景阳冈上,武松遇到了________。
(2)武松_________地走上了景阳冈。
(3)在_________的帮助下,武松成功打死了猛虎。
2. 作业答案:(1)猛虎(2)毫不犹豫(3)酒家老板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武松打虎的故事,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武松的人物形象,使学生认识到勇敢、机智、坚毅的品质的重要性。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下搜集更多关于武松的故事,下节课分享,以此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景阳冈》公开课教
案(推荐)
《景阳冈》公开课教案 1
【学习目标】
1、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
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学习难点】
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阅读要求
前面俺们已经学习了两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让俺们再来读读节选自名著的文章。
(板书:20、景阳冈)1、你们了解《水浒传》吗?认知武松吗?知道的请举手,说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全班交流。
一起读文后的“资料袋”。
)
2、指名读课文前的导语,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导语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
(小黑板出示)
⑴认真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局部多读几遍。
⑵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⑶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3、学习方法交流: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三个问题?
⑴理清课文思路,了解段与段的联系。
⑵通过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感受人物的形象。
二、根据阅读要求,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由于课文一些语句的意思或用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老师适当做一些提示。
如,“这酒真有气力”──这酒很有劲;“筛一碗酒”──倒一碗酒;“吃酒”──喝酒;“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武松只顾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乱踢。
2、老师巡视,指导同学养成一边读书一边考虑批注的好习惯。
3、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三、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
1、学习汇报: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武松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找出相关段落。
(课文的8~13自然段写“武松打虎”,除此之外,1~4自然段主要写武松在酒店喝酒,5~7自然段写武松上景阳冈。
)
2、抽查四人小组读“武松打虎”段落。
3、在描写“武松打虎”的段落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读后有什么感受?
⑴引导同学抓住武松打老虎的几个回合里,描写双方动作的词句进行比较体会。
突遇大虫的“一扑”、“一揪”、“一剪”,他的对策是“躲闪”、“闪在青石边”、“闪在大虫背后”、“闪在一边”……
一段话里连用了许多个“闪”字,能否换成“躲”字呢?
(“闪”既是天性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准确刻画了武松在遭到大虫的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的动作。
“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示人物的机警敏捷。
而“躲”却显得很被动。
这样,充沛说明了这一个连一个的“闪”字,绝不是重复、雷同,而凸现了武松的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
描写武松时,用“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过人的高大形象。
⑵根据交流,重点品读相关的句子:
①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武松打虎的语句,进一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
同学们可以自由发挥,你觉得怎么读像武松就怎么读(生有感情地朗读。
)
②谁愿意选择自身最拿手的一句读给同学们听?(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适时指导。
)
③比比看,谁最像武松。
4、“打虎”局部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突出了英雄形象。
你认为前面的内容与“打虎”内容有关吗?又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示人物形象的?
通过对武松的语言描写,感受到武松的性格特点。
“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体会出武松倔强、豪爽。
“就有大虫,俺也不怕”体会到武松很勇敢。
“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
俺怕什么!”能够体会出武松的勇敢。
通过对武松心里的描写,感受武松的内心变化,感受他的英雄气概。
如“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这里虽有犹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气。
当天将黑时,他见没有老虎,便“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身害怕了,不敢上山。
’”这是他在为自身壮胆,也很真实可信。
所以这
些内容看似与打虎无关,实际上与打虎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
5、武松在这些段落里,又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小结武松的人物形象:豪爽、神威、武艺高强、江湖阅历丰富……
四、自主探究、交流收获
1、本单元俺们共学习了三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你能说说对三部名著的初步印象吗?
2、小结:
《水浒传》就写了108条梁山好汉,就武松还有很多章节很多精彩的故事,李逵也是《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他也曾经打死过老虎,他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课后去阅读《水浒传》,你一定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五、课外拓展
1、阅读《水浒传》。
2、收集一个《水浒传》人物的故事讲给同学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