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第2章第五节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 格式:ppt
- 大小:1.37 MB
- 文档页数:45
《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讲义一、引入在电学的学习中,电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是描述电源特性的两个关键参数。
准确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对于我们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设计和优化电路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如何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二、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原理1、闭合电路欧姆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指出,闭合电路中的电流 I 与电源的电动势 E、内阻 r 以及外电路电阻 R 之间存在关系:I = E /(R + r) 。
通过这个定律,我们可以找到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
2、测量原理的推导假设我们有一个电源,其电动势为E,内阻为r,外电路电阻为R,电路中的电流为 I。
根据欧姆定律,外电路的电压 U = IR。
而电源的端电压 U' = E Ir。
当我们改变外电路电阻 R 的值,测量出对应的电流 I 和端电压 U',就可以得到多组数据。
然后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就能够求出电源的电动势 E 和内阻 r。
三、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方法(1)实验电路分为电流表外接法和电流表内接法。
电流表外接法:将电压表直接并联在电源两端,电流表测量通过电源和电阻的总电流。
这种方法适用于电源内阻较小的情况。
电流表内接法:电流表与电源串联,电压表测量电流表和电源两端的电压。
适用于电源内阻较大的情况。
(2)数据处理通过多次改变外电路电阻,记录对应的电流和电压值。
然后以 U 为纵坐标,I 为横坐标,作出 U I 图像。
图像与纵轴的交点为电源的电动势 E,图像的斜率的绝对值为电源的内阻 r。
2、伏阻法(1)实验电路将一个已知电阻 R0 与电源串联,用电压表分别测量电源的端电压U 和已知电阻 R0 两端的电压 U0。
(2)数据处理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I = U0 / R0,U = E Ir,即 U = E (U0 / R0) r。
通过测量多组 U 和 U0 的值,然后用数学方法进行处理,可以求出 E 和 r。
《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讲义一、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概念在学习电学的过程中,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电源的电动势,简单来说,就是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的大小。
它就好像是电源的“力气”,决定了电源能够提供多少电能。
比如常见的干电池,它的电动势通常是 15 伏,这就意味着它在理想情况下,能够提供 15 伏的电压。
而电源的内电阻呢,是指电源内部存在的电阻。
由于电源内部有各种物质和结构,电流在通过时会遇到阻力,这就是内电阻。
就好像是水流在管道中流动,管道内部的粗糙程度会对水流产生阻力一样。
二、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意义为什么要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呢?这对于我们理解和使用电源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知道了电动势和内电阻,我们就能更准确地了解电源的性能。
比如,在选择电源为某个电器供电时,如果电源的电动势不够大,或者内电阻过大,可能就无法满足电器的正常工作需求。
其次,通过测量和研究,我们可以判断电源的质量和老化程度。
新的电源通常电动势比较稳定,内电阻较小;而使用时间较长的电源,可能电动势会下降,内电阻会增大。
另外,在电路设计和分析中,准确掌握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可以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等参数,从而保证电路的正常运行和优化设计。
三、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方法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有哪些方法可以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1、伏安法伏安法是最常见的测量方法之一。
基本思路是通过改变外电路的电阻,测量出多组电源的路端电压和电流值,然后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来计算电动势和内电阻。
假设我们有一个电源,一个滑动变阻器,一个电流表和一个电压表。
将电源、滑动变阻器、电流表串联成一个回路,电压表并联在电源两端。
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记录下对应的电流和电压值。
一般来说,要多测几组数据,这样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E = U + Ir(其中 E 为电动势,U 为路端电压,I 为电流,r 为内电阻),我们可以得到一组方程。
《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讲义一、实验目的1、理解并掌握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基本原理。
2、学会使用相关实验仪器,如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等进行测量。
3、能够根据实验数据,运用恰当的方法处理数据,得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二、实验原理1、伏安法电源的电动势 E 和内阻 r 是电源的两个重要参数。
假设电源的电动势为 E,内阻为 r,外电路电阻为 R,电路中的电流为 I,路端电压为U。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 = U + Ir当外电路断路时,即 I = 0,此时路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动势,即 U = E。
当外电路短路时,即 R = 0,此时电流 I 达到最大值,I = E / r。
在实验中,我们改变外电路电阻 R,测量出多组电流 I 和路端电压U 的值,然后通过图像法或计算法求出电源的电动势 E 和内阻 r。
2、图像法以路端电压 U 为纵坐标,电流 I 为横坐标,根据上述公式画出 U I 图像。
图像是一条直线,其斜率等于电源内阻的负值,即 r,直线与纵轴的截距等于电源的电动势 E。
三、实验器材电源(干电池或蓄电池)、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若干、电阻箱(可选)。
四、实验步骤1、连接电路(1)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注意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选择要合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置于阻值最大处。
(2)将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用导线依次连接成串联电路。
2、测量数据(1)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流表和电压表有适当的示数,记录此时的电流 I 和电压 U。
(2)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重复上述步骤,多测量几组数据。
一般建议测量 5 8 组数据。
3、数据处理(1)计算法根据测量得到的多组 U 和 I 的值,列出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求出电源的电动势 E 和内阻 r。
(2)图像法以 I 为横坐标,U 为纵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
根据测量得到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然后用直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尽量让直线通过更多的点,不在直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
一、实验目的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二、实验原理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则路端电压。
由于电源电动势E和内阻r不随外电路负载变化而改变,如当外电路负载增大时,电路中电流减小,内电压减小,使路端电压增大,因此只要改变负载电阻,即可得到不同的路端电压。
在电路中接入的负载电阻分别是R1、R2时,对应的在电路中产生的电流为、,路端电压为U1、U2,则代入中,可获得一组方程,从而计算出E、r。
有、。
三、实验器材被测电池(干电池);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电键和导线四、实验步骤1、确定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按如图所示电路把器材连接好。
2、把变阻器的滑动片移到最右端。
3、闭合电键,调节变阻器,使电流表有明显示数,记录一组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用同样方法测量并记录几组、值。
4、断开电键,整理好器材。
5、数据处理,用原理中的方法计算或在—图中找出E、r。
五、注意事项1、使用内阻大些的干电池,在实验中不要将电流调得过大,每次读完、读数立即断电,以免干电池在大电流放电时极化现象过重,E、r明显变化。
2、在画—图像时,要使较多的点落在这条直线上或使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不用顾及个别离开较远的点,以减少偶然误差。
3、干电池内阻较小时,坐标系内大部分空间得不到利用,为此可使纵坐标不从零开始。
六、实验误差研究分析用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很简单,但系统误差较大,这主要是由于伏特表和安培表内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而造成的。
用这种方法测电动势可供选择的电路有两种,如图(甲)、(乙)所示。
当用甲图时,考虑电表内阻,从电路上分析,由于实验把变阻器的阻值R看成是外电路的电阻,因此伏特表应看成内电路的一部分,故实际测量出的是电池和伏特表这一整体的电动势和等效内阻,(如甲图中虚线框内所示)因为伏特表和电池并联,所以等效内阻r测应等于电池真实内阻值r真和伏特表电阻R v的并联值,即<r真. 此时如果断开外电路,则电压表两端电压U等于电动势测量值即U=E测,而此时伏特表构成回路,所以有U<E真,即E测<E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