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兽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67.51 KB
- 文档页数:6
兽医学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兽医学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兽医专业相关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先进的仪器设备从事科研工作,并具备良好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2. 研究方向:根据学科特点和学术发展需求,设立多个兽医学研究方向,如基础兽医学、临床兽医学、预防兽医学等。
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适合的研究方向。
3. 课程设置:研究生课程设置包括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研究方向课程和实践环节。
其中,实践环节包括实验室研究、临床实习和参与科研项目等,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4. 学术要求:研究生需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完成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并在学术期刊上发表。
同时,学生还需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提升学术素养和综合能力。
5. 职业发展:通过本培养方案的培养,学生将具备从事兽医相关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临床实践和教学等方面的工作能力,为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6. 评估与质量保障:建立完善的评估与质量保障体系,对研究生的培养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和评估,确保培养质量。
同时,定期开展教学和科研质量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总之,兽医学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较高的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以满足兽医领域的职业发展需求。
附件1预防兽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从事预防兽医学科教学、科研及其相关事业的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献身农业;治学态度严谨,作风扎实,有探索创新精神;服从国家需要,遵纪守法,品德优良,积极服务社会。
2、掌握预防兽医科学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能用一门外国语较熟练地阅读专业书刊和撰写论文摘要;初步具有独立从事和组织预防兽医学教学和科学研究能力,并进行具有一定创新内容的研究。
3、能用一门外国语较熟练地阅读专业书刊和撰写论文摘要;身体健康。
二、研究方向:本专业的研究方向目前有:1. 动物病原与分子生物学研究2. 动物寄生虫病研究3.动物传染病的诊断与防治研究三、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校学制一般为3年。
因客观原因,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研究生处审核,校长批准,可适当缩短(但不得少于两年半)或延长(全脱产硕士生学习年限最长原则上不超过3年半,在职硕士生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
四、培养方式:导师要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制定硕士生培养计划,或组成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对研究生进行具体的培养和指导。
1、思想政治工作硕士生除了学习必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外,还必须参加政治学习,形势与任务教育,公益劳动等活动。
要健全研究生管理制度,做好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导师负责制实行导师负责制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指导教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
指导教师应教书育人,关心研究生各方面的成长和进步,尤其在中期考核、论文答辩和授予学位等重要环节,指导教师具有一票否决权。
研究生要尊敬师长,虚心学习,积极进取,与导师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做到教学相长。
基础兽医方向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及创新能力探讨近年来,随着发展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动物保健事业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关注。
动物保健领域的发展需要大量优秀的基础兽医方向研究生,他们需要拥有深入的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以及高度敏感的创新能力。
因此,基础兽医方向的研究生人才培养应该抓紧,为可持续发展建设努力。
首先,基础兽医方向的研究生应该具备准确的基础理论知识,不仅要深入研究宠物的疾病诊治,而且还要掌握宠物健康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知识。
此外,研究生应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古典兽医、生物和药物学、数学、统计学等基本学科知识,并结合实际加强兽医学研究知识的更新。
其次,研究生应该形成一定的实践能力,能够熟练的运用基础理论,进行实验研究,实现数据的汇总和分析,并能对实验进行正确的控制,以及正确判断实验结果,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最后,研究生应该具备高度敏感的创新能力,及时发现和分析当前动物保健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把握未来发展动态,进行数据预测和分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了培养优秀的基础兽医方向研究生,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例如设立有关的实验室,组织专业教师培训,完善教学计划,加强研究成果的发布,活跃研究生团队。
另外,学校还可以与兽医诊断中心、实验室及动物保健机构等机构人员开展合作,共同开展动物保健研究,鼓励研究生在具体领域进行创新性的研究,以提高研究成果的保障度。
此外,学校还应该与各类动物保健专业机构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比如开展实习活动,经常参加行业研讨会和发表论文,实施科学研究项目,以此积累经验并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通过以上各方面针对性的措施,可以有效地帮助学校培养优秀的基础兽医方向研究生,为发展动物保健事业站台。
综上所述,基础兽医方向的研究生人才培养应该抓紧,让研究生具备充分的基础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以保证研究生能够实现真正的价值。
校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与有关机构开展合作,以鼓励研究生投身动物保健研究,实现可持续发展。
学号:硕士生姓名导师专业培养环节课程名称学时数学分考核方式公思想政治理论课 4 考试共英语 4 考试课医学统计学 3 考试医学进展 2生物信息学 3 考试SPSS软件应用 2 考试学医学信息检索 2 考试位课程基础与专业课专业()专业()专业()专业英语 1教学实践 (2 学分 )研究方向各学期工作内容及安排一二三四五六阅读文献、撰写综述、预备试验、开题报告、撰写学位论文,学进行课题研究研究计划、教位论文答辩学实践姓名职称培养任务导师指导小组成员导师签名教研室意见主管部门审批意见入学时间学制说明:1.本计划在硕士生入学一个月内,由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根据培养方案总体要求和本专业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结合硕士生的具体情况制订。
2.指导小组成员由2-3 名副教授及讲师担任(根据工作的需要,可跨学科、跨部门聘请)。
3.本计划一式四份(用 A4 纸打印):硕士生、导师、教研室、研究生主管部门各一份。
学术活动 (1 学分 )参加学术活动不少于30 次,英语作报告 1 次学位论文 (3 学分 )学位论文答辩 (1 学分 ) 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学号:硕士生姓名导师培养环节课程名称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英语课医学统计学医学进展生物信息学学SPSS软件应用医学信息检索位课基程础与专业课专业()专业()专业()专业英语轮转专科时间专业研究方向学时数学分考核各学期工作内容及安排方式一二三四五六4 撰写学位论文,学考试位论文答辩4考试3临床技能轮科训练 , 招生专科定考试2向培养;结合进行文献阅读和综述、预备实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与课题3 考试研究。
同时进行临床教学能力培养。
2考试2考试姓名职称培养任务导师指导小组成员导师签名附院科教科主管部门审批意见轮转专科时间入学时间学制说明:1.本计划在硕士生入学一个月内,由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 , 根据培养方案总体要求和本专业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结合硕士生的具体情况制订。
2.指导小组成员由 2-3 名副主任医师及主治医师担任(根据工作的需要,可跨学科、跨部门聘请)。
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引言畜牧兽医是与动物相关的重要学科领域,其培养出的专业人才在畜牧业和兽医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
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动物科学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畜牧兽医人才。
本文将对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一、培养目标1. 培养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并能灵活运用于实践的畜牧兽医人才;2. 培养具备良好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能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畜牧兽医人才;3. 培养具备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畜牧兽医人才;4. 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畜牧兽医人才。
二、培养内容1. 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动物解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营养学、畜牧遗传学等基础科学理论知识;2. 专业知识:包括畜禽繁殖与繁育管理、动物疾病防控技术、畜牧兽医药物学等专业知识;3. 实践操作技能:包括动物常规检测技术、动物疾病诊断与治疗技术、动物产品加工技术等实践操作技能;4. 科研能力培养:包括科学研究方法、科研论文写作与发表、学术会议交流等科研相关技能的培养。
三、培养模式1. 课堂教学:通过授课、讲座等形式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2. 实验实践:通过实验课、实习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3. 学术研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其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4. 现场实习:安排学生到养殖场、兽医门诊等实地实习,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 学术交流:组织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活动,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四、培养方式1. 本科教育:设立畜牧兽医本科专业,通过四年的学习,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2. 研究生教育:开设畜牧兽医相关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专业,通过深入研究与学术培养,培养高水平的畜牧兽医研究人员;3. 继续教育:定期开设畜牧兽医相关的继续教育培训班,满足行业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
五、教学资源支持1. 师资力量:增加畜牧兽医领域的专业教师,提高教学质量;2. 实验设施:投资建设现代化的实验室和教学实践基地,提供学生实践操作的场所;3. 图书资料:完善图书馆的畜牧兽医相关书籍和期刊,满足学生和教师的学术需求;4. 科研项目:加强与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争取更多的科研项目支持。
(22)全日制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09、2010、2011版)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特制订《全日制农业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1. 培养目标兽医硕士是面向现代大中型畜牧生产企业、动物检疫与防疫卫生事业、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兽医卫生监督、动物保健品生产与管理等部门,培养从事兽医技术监督、服务,市场开发和兽医业务与管理的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2. 培养要求(1)兽医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农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兽医现代化服务。
(2)兽医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本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熟悉我国兽医事业的现状,了解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技术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能够独立从事较高层次的兽医技术工作。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入学条件兽医硕士的招生对象主要为具有学士学位的应届、往届本科毕业生,或在职人员。
报考人员须参加全国统一入学考试和学校组织的复试。
复试重点考察考生的职业素质,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1.采取校内课程学习和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
在兽医实践基地进行实践研究累计不少于6个月。
2.学位论文实行导师负责制,鼓励由具有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能职称的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
3.全日制攻读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的学制一般为2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
四、课程学习及必修环节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应根据培养目标要求,突出专业技能及技术集成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应体现宽广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前沿性。
加强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在主干课中设置1门运用本领域的主要理论和技术解决兽医实践问题的案例研究课程;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6个月的实习实践训练。
青岛农业大学全日制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献身兽医事业的精神。
要求掌握兽医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宽广的相关学科知识,熟悉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法规,熟知国内兽医现状,了解国际兽医业发展动态和趋势,能独立担负兽医科技服务、技术监督、管理与开发、项目规划与实施等工作。
二、招生对象主要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学位(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或具有2年工作经历的专科毕业生。
三、学习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培养方式(1)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2)课程设置应体现厚基础、重应用的精神,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的设置。
(3)实践教学是全日制兽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学生应在兽医门诊、企业等单位参与实践活动,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实践教学时间不少于12个月。
(4)鼓励实行双导师制,其中一位导师来自培养单位,另一位导师来自生产一线的兽医专家。
(5)论文工作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
五、课程学习与必修环节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其中实习实践6学分,课程学分不少于26学分。
同等学力和跨专业入学的,须补修2门本科主干课程,成绩不计入总学分。
(1)课程设置(见附表)(2)必修课程(8门18学分)其中政治理论课(2学分);外国语(2学分);基础理论课(4学分);专业基础与专业类课(10学分)(3)选修课程(至少4门,共8学分)包括管理与法律类、动物及环境保护类及其他相关课程。
(4)文献阅读与专题报告(2学分)在学期间,研究生必须完成1次文献阅读报告和1次专题报告,经考核合格,各记1学分。
(5)兽医实践(6学分)在学期间应参加兽医实践,经考核合格,记6学分。
六、学位论文工作1. 学位论文选题:学位论文选题必须密切结合实际,注重应用。
针对具体的技术应用、技术服务、技术监督、业务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重要问题,或针对有重要应用价值或理论意义的问题进行选题,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
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和要求兽医硕士专业学位是面向各级畜牧兽医工作站、畜牧生产企业、国家动物卫生、兽医卫生监督、动物药品生产与管理、动物检疫等部门,培养从事兽医资源管理、技术监督、市场管理与开发、兽医临床工作和现代化兽医业务与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具体要求为:1.思想品德要求: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高尚,学风严学科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及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业务素质要求:(一)较好地掌握专业领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宽广的相关学科知识,熟悉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较熟练地阅读专业领域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
熟悉我国兽医事业的现状,了解国际兽医行业的发展动态和趋势。
(二)有较强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较强的统筹决策、组织管理和业务实施能力。
能独立担负兽医科技服务、技术监督、管理与开发、项目规划与实施等工作。
二、学习方式和学习年限兽医专业硕士研究生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实行学分制。
根据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情况可适当提前或延期毕业时间,但须按有关规定,经本人申请,导师及所在学科分委员会和学院领导同意,研究生部审核,报校长批准。
原则上提前或延期毕业时间不超过1年。
三、培养方式与管理培养环节采取全日制脱产学习方式,有课程学习、实践环节、学位论文研究三个主要环节组成。
1.课程学习:专业硕士研究生必须认真学习各门课程,打好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必要的研究方法及综合分析能力。
学习方式采取听课、讨论和自学相结合,要求既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实践环节:根据实习单位的具体条件,可参加实习单位课题研究。
基础兽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90601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兽医基础理论和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
1.思想品德要求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献身农牧业,品德高尚,学风严谨,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及艰苦奋斗的作风,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业务素质要求要求掌握动物生理、生化、病理、药理等畜牧兽医专业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科学的思维能力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先进的仪器设备从事科研工作,能用一门外国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和会话能力;在各项实践中坚持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精神;身心健康,能承受失败和挫折的压力。
3.身心健康二、研究方向根据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以及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特点和导师的专长,现阶段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如下:1.动物生理与生殖内分泌学动物生理以营养物质(包括生物活性物质)对动物的生长发育、生产性能、抗应激能力、抗疾病能力以及对一些疾病(包括人类常见疾病)的防治能力为主要研究内容,生殖内分泌以营养物质(包括生物活性物质)对动物的生殖机能、内分泌性能的影响为主要研究内容,这两方面都将对畜牧生产实践和人类的健康产生重要的指导意义。
2.动物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畜禽所需营养成分的代谢规律,与代谢有关的酶或蛋白质表达规律及活性调控,与生产性状密切相关基因的定位、克隆、表达与调控,蛋白质工程、基因工程在畜牧兽医中的应用。
3.兽医药理学和毒理学主要研究新药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理,并通过药代动力学的研究为临床合理用药奠定基础;应用先进的生物技术检测动物性食品中兽药的残留情况,以保障人类免受药残的危害。
兽医学一级学科(0906)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针,培养研究生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正确的政治立场,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创新精神,较高的专业素质,可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政府机关、企业和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生产、推广和管理工作。
1.思想品德和学术道德要求进一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献身农牧业,品德高尚,学风严谨,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团结协作精神及艰苦奋斗的作风,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崇尚科学精神,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尊重知识产权,杜绝一切学术不端行为。
2.业务素质要求要求掌握兽医专业相关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科学的思维能力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先进的仪器设备从事科研工作,能用一门外国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和会话能力;在各项实践中坚持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精神。
3. 学术素养及能力要求掌握本学科某一领域试验设计方法、试验技术及数据处理手段;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诚实工作的能力;具备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和获取知识能力;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技术实验等实践能力;善于与他人沟通与合作,遵守学术规范。
4. 身心素质具有能够承担本学科范围内各项专业工作的良好体魄。
二、学科方向1.基础兽医学主要开展动物生理学、兽医药理与毒理学、动物基因工程与生物信息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方向的研究,以生殖内分泌、端粒生物学与病毒性肿瘤发生机制、病原微生物耐药性与耐药机制、动物性食品中兽药的残留、地方家禽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为主,主要集中在以营养物质(包括生物活性物质)对动物的生殖机能、内分泌性能的影响,畜禽所需营养成分的代谢规律,与代谢有关的酶或蛋白质表达规律及活性调控,与生产性状密切相关基因的定位、克隆、表达与调控,蛋白质工程、基因工程在畜牧兽医中的应用。
基础兽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90601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兽医基础理论和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
1.思想品德要求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献身农牧业,品德高尚,学风严谨,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及艰苦奋斗的作风,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业务素质要求要求掌握动物生理、生化、病理、药理等畜牧兽医专业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科学的思维能力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先进的仪器设备从事科研工作,能用一门外国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和会话能力;在各项实践中坚持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精神;身心健康,能承受失败和挫折的压力。
3.身心健康二、研究方向根据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以及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特点和导师的专长,现阶段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如下:1.动物生理与生殖内分泌学动物生理以营养物质(包括生物活性物质)对动物的生长发育、生产性能、抗应激能力、抗疾病能力以及对一些疾病(包括人类常见疾病)的防治能力为主要研究内容,生殖内分泌以营养物质(包括生物活性物质)对动物的生殖机能、内分泌性能的影响为主要研究内容,这两方面都将对畜牧生产实践和人类的健康产生重要的指导意义。
2.动物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畜禽所需营养成分的代谢规律,与代谢有关的酶或蛋白质表达规律及活性调控,与生产性状密切相关基因的定位、克隆、表达与调控,蛋白质工程、基因工程在畜牧兽医中的应用。
3.兽医药理学和毒理学主要研究新药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理,并通过药代动力学的研究为临床合理用药奠定基础;应用先进的生物技术检测动物性食品中兽药的残留情况,以保障人类免受药残的危害。
4.动物基因工程与生物信息学本研究方向的重点是应用重组DNA 分子生物学技术与生物信息学等研究技术研究动物病毒性肿瘤的发生与防治、酶活性调控、动物遗传多样性等,为动物疾病的防治及动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依据。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全日制研究生一般为3 年。
根据研究生实际情况,经本人申请,导师及学科负责人同意,研究生部审核,校长批准,可适当提前或延期毕业时间均不超过 1 年。
四、培养方式1.实行导师负责制在以导师为主的同时,建立导师指导小组,小组成员可以是聘请校外的知名教授和专家,由导师和指导小组全面负责培养工作,包括思想教育、学风教育、培养计划的制定、学位论文的指导等。
入学三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个人培养计划并提交到研究生部。
2.课程学习为使研究生具有动物营养和饲料科学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较高的实验技能和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必须认真学好各门必修和选修课程。
学习方式采取听课、课堂讨论和在导师指导下自学指定书刊、写课程论文等方式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无论何种方式,都必须通过考试或考察。
成绩合格者方可获得学分。
3.文献综述与学术报告研究生必须参加本学科的学术活动,在阅读大量文献基础上,学习期间在本学科范围内做 2 次以上学术报告。
4.实践教育实践教育是全面提高硕士研究生质量的重要环节,它包括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
教学实践内容可以是本科教学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指导实验、辅导或协助指导本(专) 科生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
研究生必须参加社会实践,同时应参加公益劳动。
在完成实践教育环节后,填写《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实践教学表》。
实践环节总工作量不少于10 标准学时。
5.文体活动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坚持锻炼身体,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五、学分要求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要求总学分达到32 学分以上(不包含文献综述和教学实践等)。
课程分为学位课(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
跨专业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必须补修本科课程,家畜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兽医药理学、家畜解剖学 4 门课程考试及格,但不计算学分。
六、课程的类别及设置(一)学位课1.学位公共课(1)自然辩证法概论(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第一外国语2.学位专业课(1)高级动物生理学(2)动物生物化学专题(3)动物生理学研究技术(4)动物生物化学研究技术(5)研究生班讨论(6)硕士专业外语2.5 学分1.5 学分6 学分3 学分3 学分3 学分3 学分3 学分1 学分(二)选修课详见附表1。
(三)补修课跨专业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必须补修本科课程,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兽医药理学、家畜解剖学 4 门课程考试及格,但不计算学分。
七、考核方法1.课程考核研究生课程的考试采用不同的形式,一般以笔试为主,专业课根据授课教师的要求,可采用笔试和课程论文或专题学术报告相结合的方式,重在考核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能力及其应用基础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所有课程的成绩均采用百分制,60 分为及格。
2.开题报告研究生一般应于第三学期末之前提交书面文献综述(要有一定数量的外文资料)和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要求公开举行报告会,由学科组成员组成的评审小组对学生所做的开题报告进行评审。
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对研究内容、计划及其实施方案进行评价,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或意见。
开题报告不通过者可限期重做,仍不通过者终止培养。
3.中期考核研究生入学后第四学期初进行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课程学习、开题报告情况、学位论文选题和身体状况等。
具体办法按《沈阳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暂行规定》执行。
八、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
应引导研究生选择学科前沿领域课题或( 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作为其论文研究内容,学位论文应观点鲜明,理论 正确,思路清晰,突出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和先进性。
1.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实施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进行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和收集资料。
在 第二学期内确定论文选题。
学位论文要有创新性和先进性,选题力求与导师主持或参加的科 学研究项目、科技开发项目进行接轨。
同时研究生也可以跨学科或交叉学科自行选题。
研究 生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必须定期向导师提交阶段性报告,并取得导师或指导小组的帮助。
学位论文的主要工作,必须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研究工作必须坚持实验性原则,论 文内容必须以本人完成的第一手实验、观测或调查的材料为主。
论文应反映作者所查阅的大 量国内外文献资料,掌握的本领域科学动态,并能对本课题范围内的重要文献有全面的评述。
2.学位论文研究的实施时间研究生用于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少于 1.5 年。
即开题报告到论文答辩的时 间不少于 1.5 年)3.学位论文的撰写格式硕士学位论文必须严格按研究学术论文要求撰写,否则,不接受答辩。
撰写格式,一般 包括;中文封面,英文封面,目录,中文摘要,关键词,前言,材料和方法或调查过程,结 果与分析(中、英文对照表格和图的说明),结论和讨论,参考文献,附录,索引,英文摘要, 致谢等,按照《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格式要求》进行。
4.学位论文的质量要求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应在该领域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先进性,如新理论、新概念、新 方法、新技术等,同时也应重点表现出研究生对科学研究过程的把握和表达能力。
5.发表论文要求硕士研究生在毕业论文答辩前,至少发表 1 篇与毕业论文直接相关的研究性学术论文(综 述除外);具体要求详见《沈阳农业大学关于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的有关规定》。
6.学位论文提交的时间硕士研究生应在正式答辩 20 天之前,必须向本学科的学位分委员会和研究生部提交正式 论文。
九、答辩与学位授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沈阳农业大学硕士学位授予细则》的规定和要求, 学生在按规定修满学分,完成学位论文的全部工作后,需向所在学科的学位委员会和学校研 究生部提出答辩申请,经批准后,由学位分委员会组织论文评审和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 组成人员必须有 1 名以上外单位专家。
论文答辩要严肃认真,做到公正、公开、严格。
答辩 合格者经本学科学位分委会讨论通过,报校学位委员会批准,授予硕士学位。
附:本学科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著作:1. 刘耕陶主编,《当代药理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2. 张庆柱主编,《分子药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 刘凌云,薛绍白主编,《细胞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4 月4. 翟中和主编,《细胞生物学》,科学出版社,2003 年8 月5. 高志芹主编,《医学细胞生物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年12 月6. 王伯沄、李玉松、黄高昇、张远强主编,《病理学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年7. Samuel S.C. Yen, Robert B. Jaffe, Robert L.Barbieri 主编,《生殖内分泌学》,科学出版社,2000 年3 月,8. 张玉生、柳巨雄、刘娜主编,《动物生理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年7 月9. 胡仲明、柳巨雄主编,《动物生理学前沿》,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年8 月10. James G. 主编,《Textbook of Veterinary Physiology》,第三版11. C.W.迪芬巴赫、G.S 德维克斯勒主编,《PCR 技术实验指导》,科学出版社,2002 年12. 孙树汉主编,《基因工程原理与方法》,人们军医出版社,2001 年13. J. 萨姆布鲁克,D.W 拉塞尔主编,《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科学出版社,2002 年14. Benjamin Lewin 主编,《genes Ⅶ》,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nd Cell Press, 2002 年期刊:15. J Antimicrob Chemother16. Vet. Res.17. 药学学报18. 中国药学杂志19.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 VET RES21. VET MICROBIOL22. VIRUS GENES23. VIRUS GENES24. Animal Reproduction Science25. Biochemical Journal26. Biochemistry27.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zoology28. physiology research29. Veterinary Journal30. 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al Science附表 1 基础兽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