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装裱技术课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 格式:pdf
- 大小:184.15 KB
- 文档页数:2
《书画装裱—镜片》教案辽中县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陈俊钱20XX年4月《书画装裱—镜片》教案课题:书画装裱—镜片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书画装裱的基本过程,掌握现代装裱的新技法。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做事认真,勤于思考的生活态度,以及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书画装裱中的托心教学难点:压模的力度、方心和粘局条主要工具:电熨斗、剪刀、裁尺、裁刀、针锥、喷雾器等主要材料:胶纸、胶膜、花绫、色宣纸等多媒体:电脑(PPT、视频等)教学方法:演示指导教学过程:一、导言:同学们,大家好!首先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上级领导参加我们的活动。
说起书画大家一定不会陌生,不管是收藏,还是观赏、装饰,都是非常不错的艺术品。
从我们的家居到一个单位,甚至是中南海的会客厅,到处都有字画的身影。
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她了,老师手中拿着的字画,是上节课同学们的作品,怎样才能以最完美的形式展现给大家呢?(指名回答:装裱)对,好我们一起看一下视频(播放视频1)。
通过这段视频我们了解了书画装裱不但能使其美观,还能长时间保存和收藏。
大家想不想和老师一起体验一下书画装裱呢?二、装裱的具体方法:今天我们选择的装裱形式是镜片,那么什么是镜片呢?我们来认识一下(出示物品),镜片就是把书画作品装裱在镜框里的一种形式,它的结构这样的:最里面的称为画心,画心也叫裱件。
中间这条细线是距条,距条外边的是边条,也称镶料。
四周的木框是镜框。
采用的方法是书画快速装裱新技法,好我们看一下新技法的特点。
(视频播放)下面我说一下使用的工具和材料:(边说边出示物品)工具有1、电熨斗,用来提升胶膜的温度,使其产生粘性,它是新技法必备的工具。
2、裁尺,是裱件取直的常用工具。
3、剪刀,是辅助加工和修剪工具。
4、针锥,是对方裁镶料扎眼定位的工具。
5、喷雾器,用于给画心、花绫托裱时喷雾的工具。
6、锤子,是用来把裱件固定到镜框上的工具。
一、课程名称中国书画装裱艺术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书画装裱的历史、材料、工具及基本技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装裱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对象初中美术课程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装裱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 难点:掌握装裱过程中的细节处理和工具的使用。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书画作品、装裱工具(排笔、棕刷、浆糊、剪刀等)、辅助材料(宣纸、绫布等)。
2. 学生准备:画纸、剪刀、铅笔、胶水等。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幅精美的书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装裱形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中国书画装裱艺术。
2. 讲解知识(1)介绍中国书画装裱的历史和发展;(2)讲解装裱所需的材料、工具及基本技法;(3)分析装裱的审美标准。
3. 学生讨论分组讨论,探讨装裱在书画艺术中的重要性,以及装裱对书画作品保护的作用。
4. 实践操作(1)教师示范装裱过程,学生跟随学习;(2)学生分组进行装裱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内容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检查学生对装裱技法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装裱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
3.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装裱在书画艺术中的重要性。
4.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装裱,提高自己的装裱技艺。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装裱知识的掌握程度;2. 学生装裱作品的完成质量;3.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程度。
九、板书设计中国书画装裱艺术一、装裱的历史与发展二、装裱所需的材料与工具三、装裱的基本技法四、装裱的审美标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国书画装裱艺术的基本知识,掌握装裱的基本步骤和技巧,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一、课程名称:国画装裱课程二、课程目标:1. 了解国画装裱的历史、文化和基本技巧。
2. 学会使用装裱工具和材料,掌握国画装裱的基本步骤。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三、课程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国画装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中国画装裱的了解和看法。
二、讲解1. 国画装裱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
2. 国画装裱的工具和材料,如宣纸、绫布、绦带、毛笔、墨汁、胶水等。
3. 国画装裱的基本步骤:选画、清洗、裁剪、上浆、粘贴、缝制、修剪、压平、装框。
三、实践1. 学生分组,每组领取一套装裱工具和材料。
2. 教师示范国画装裱的整个过程,学生认真观察并记录。
3. 学生按照示范步骤进行装裱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教师提问并解答。
2. 学生展示自己的装裱作品,互相交流心得。
二、讲解1. 国画装裱的注意事项及常见问题。
2. 国画装裱的创意与个性化设计。
三、实践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个人喜好,进行个性化装裱设计。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装裱实践,强调细节处理和审美表现。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国画装裱的重要性和价值。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装裱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五、作业1. 学生课后继续练习国画装裱,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2. 学生收集有关国画装裱的资料,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六、课程评价1. 学生对国画装裱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装裱作品的完成质量和创意表现。
3.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注:本教案模板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以适应不同教学需求。
书画装裱教案教案标题:书画装裱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书画装裱的基本概念和技术要求。
2. 学习书画装裱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4. 提高学生的手工技能和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书画装裱的基本概念和技术要求。
2. 书画装裱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书画装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2. 学生对于书画装裱技术的掌握和运用。
教学准备:1. 书画装裱的相关材料和工具:装裱纸、胶水、刀具、尺子等。
2. 书画装裱的范例和教学示范作品。
3. 学生的书画作品。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介绍书画装裱的概念和意义,引发学生对于书画装裱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步骤二:讲解书画装裱的基本概念和技术要求(10分钟)1. 解释书画装裱的定义和作用。
2. 介绍书画装裱的材料和工具。
3. 讲解书画装裱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步骤三:示范书画装裱的过程(15分钟)老师进行书画装裱的示范,展示每个步骤的操作和技巧,并解释注意事项。
步骤四:学生实践操作(3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的书画装裱知识和技巧,选择自己的书画作品进行装裱。
老师在学生实践过程中进行指导和辅导。
步骤五:展示和评价(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装裱完成的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老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步骤六:拓展延伸(10分钟)介绍一些著名的书画装裱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风格和流派的装裱艺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步骤七: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完成书画装裱的作业,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画作品进行装裱,并写一份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到书画装裱的基本概念和技术要求,掌握书画装裱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和作品展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装裱方式和风格,培养他们对于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实习报告:字画装裱实习经历一、实习背景与目的作为一名热爱传统文化的学生,我一直对字画装裱艺术充满好奇。
此次实习报告主要围绕我在字画装裱店的实习经历展开,通过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字画装裱的历史、技艺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此次实习的目的在于提高我的动手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传统文化素养。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了解到字画装裱是一门细致严谨的手艺,需要掌握一定的装裱技巧。
为此,我提前学习了相关理论知识,并参观了多家字画装裱店,了解装裱工艺的发展历程和装裱技艺。
2. 实习过程(1)学习装裱基本技巧在实习过程中,我跟随导师学习了字画装裱的基本技巧,包括托心、上裱、打蜡、修边、镶嵌、挂轴等。
通过动手实践,我逐渐掌握了这些技巧,并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装裱工作。
(2)参与装裱项目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参与了多个装裱项目,包括对古代字画进行修复、为现代作品装裱 frame 等。
通过这些项目,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装裱技艺,还学会了如何保护字画,使其在装裱过程中不受损伤。
(3)学习审美鉴赏在实习过程中,我还有机会接触到各种字画作品,从而提高了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
通过对不同风格、流派和题材的字画作品进行观察和分析,我学会了如何评价一幅字画的美丑,并能够根据作品特点选择合适的装裱方式。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1. 实习收获(1)提高了装裱技艺:通过实习,我掌握了字画装裱的基本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装裱工作。
(2)增强了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对大量字画作品的观察和分析,我学会了如何评价一幅字画的美丑,并能够根据作品特点选择合适的装裱方式。
(3)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实习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字画装裱的历史、技艺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增强了自己的传统文化素养。
2. 实习反思虽然实习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认识到自己在装裱技艺和审美鉴赏方面仍有不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书画装裱的基本概念、历史渊源、工艺流程和装裱技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掌握书画装裱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一幅书画的装裱。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书画装裱的历史渊源2. 书画装裱的基本概念和分类3. 书画装裱的材料和工具4. 书画装裱的工艺流程5. 书画装裱的技法及注意事项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几幅精美的书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提出问题:“这些作品是如何保存至今的呢?”2.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书画作品需要经过装裱才能更好地保存和展示。
(二)讲授新课1. 书画装裱的历史渊源教师简要介绍书画装裱的历史发展,从唐宋时期的“卷轴”装,到明清时期的“册页”装,再到现代的“框装”。
2. 书画装裱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教师讲解书画装裱的基本概念,如“裱”、“装”、“裱画”等,并介绍常见的装裱形式,如卷轴装、册页装、框装等。
3. 书画装裱的材料和工具教师介绍装裱所需的材料,如宣纸、绢、绫、丝、绦、绦子、浆糊、剪刀、尺子、刷子等,并展示相关工具。
4. 书画装裱的工艺流程教师详细讲解装裱的工艺流程,包括:(1)清洗书画(2)托纸(3)托画(4)裁剪画心(5)粘贴画心(6)裁剪画边(7)粘贴画边(8)装裱完成5. 书画装裱的技法及注意事项教师演示装裱的技法,如裁剪、粘贴、刷浆等,并强调注意事项,如保持清洁、掌握适度、避免损坏书画等。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幅书画作品进行装裱。
2. 教师指导学生按照装裱工艺流程进行操作,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3. 学生完成装裱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书画装裱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装裱作品的完成质量。
3.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中国传统装裱艺术的起源、发展及特点。
- 掌握基本的装裱工具和材料。
- 熟悉装裱的基本流程和技巧。
2. 技能目标:- 能够独立完成一幅字画的简单装裱。
- 学会使用装裱工具,如裁纸刀、浆糊、画笔等。
- 能够根据字画尺寸和风格选择合适的装裱形式。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致的工作态度。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装裱艺术简介- 装裱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装裱艺术的特点与分类- 装裱艺术在文化中的地位2. 装裱工具与材料- 常用装裱工具:裁纸刀、浆糊、画笔、剪刀等 - 常用装裱材料:宣纸、绫绢、颜料、胶矾等3. 装裱流程与技巧- 裁剪:如何根据字画尺寸裁剪宣纸- 涂浆:如何均匀涂抹浆糊- 贴纸:如何将宣纸牢固地粘贴在画心上- 托底:如何制作和粘贴托底- 打磨:如何使装裱后的字画平整光滑4. 实践操作- 选择一幅适合装裱的字画- 根据字画风格和尺寸选择合适的装裱形式- 按照装裱流程进行操作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装裱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巧。
2. 示范法:教师现场示范装裱过程,使学生直观地学习装裱技巧。
3.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 讨论法:在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装裱技巧和心得体会。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精美的装裱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介绍中国传统装裱艺术的基本知识和装裱工具材料。
3. 示范:教师现场示范装裱流程,包括裁剪、涂浆、贴纸、托底、打磨等步骤。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 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心得体会。
6. 总结: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操作技巧和态度。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装裱的作品的质量和美观程度。
小学综合实践中国传统书画装裱托画心教案一、背景介绍综合实践课程是小学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中国传统书画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观察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
本教案旨在通过教授中国传统书画装裱托画心,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美学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造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书画的基本知识,包括笔墨纸砚、山水人物画、千里江山等。
2. 学习书画装裱托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作能力和美学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 中国传统书画基础知识a)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书法的起源和发展,以及主要艺术形式。
b) 分享经典的山水人物画,启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兴趣和认识。
2. 书画装裱托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a) 讲解书画装裱的基本概念,包括选材、剪裁和粘贴等基本流程。
b) 示范如何将画作固定在托画心上,并讲解保护画作的方法。
c)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选择一幅作品进行装裱。
3. 培养观察力和创作能力a) 给学生展示各种不同风格的书画作品,引导他们了解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
b)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鼓励他们进行写生和创作。
c) 分享学生的作品并进行展览,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创作热情。
4.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a) 分组让学生进行合作创作,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合作绘画。
b) 引导学生团队讨论,协调彼此的意见和创作方向,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c) 分享小组作品并进行班级展览,鼓励学生相互欣赏和学习。
四、教学评估方法1. 学生书写反思日记,记录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难。
2.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他们的创作能力和美学能力。
3. 学生展示的作品评选,评选出优秀作品,并给予肯定和奖励。
五、教学资源准备1. 书画装裱托画心,纸张、画笔和水墨等画画工具。
2. 经典的中国传统书画作品图片或书籍。
“书画装裱”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摘要:装裱书画,重要的是突出其美感,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正是由于装裱工艺,才使历代珍品保存完好至今日。
书画装裱作为艺术作品当中重要一环,难度相对较高且实践性较强。
在日常教学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创造性还应注重其实践性。
让学生充分了解书画装裱的步骤及工序,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给予其充分的发展空间并引导其实践。
关键词:书画装裱、教学方法探索、教学效果一、书画装裱技术的概况与起源装裱也叫"装磺、"装池"、"裱背",在中国是一种独有的保护和美化书画以及碑帖的技术,即以各种绫锦纸绢对古今纸绢质地的书画作品进行装裱美化或保护修复。
在宣纸和绢素上所作的书画,因其墨色的胶质作用,画面多折皱不平,易损坏,不便观赏、保存和收藏。
只有经过托裱画心,使之平贴,再依其画幅的长短、宽窄和色彩的浓淡、构图的简繁等情况,配以相应的绫锦纸绢,在修复古书画作品过程中,字画上的破洞要使用质地类似的材料修补,更为重要的是要将丝绢、纸张染上与破洞周围接近的颜色,这就是全色。
最终形成完美的艺术作品。
二、书画装裱技术的起源万事万物都是一个从无到有,由浅入深的过程,书画装裱也不例外。
据现存文书记载可推到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其中记录:“自晋代以前,装背不佳,宋时范晔始能装背。
”宋晔是我国装裱史上早期装裱名家。
后唐朝,由于唐太宗李世民迷恋收集王羲之相关字画,并指定专业的人员装裱,让王知敬监领。
同时,唐朝经济发达,日本使者前来我国学习时,奈良朝使臣向张彦远学习了相关装裱技艺,从此我国的装裱技艺打开了国外市场,在日本这片土壤中生根发芽。
战国五代时,装裱技术进一步发展。
等到了宋朝,宋徽宗设立了专门的书画院,设立了专门的官职,成为文思院六种代招之一。
当“宣和裱”格式的形成,则标志着中国装裱书画技艺流入民间。
在明清时期,装裱书画成为民间专门行业,在苏州、杭州和开封等地,相继出现了许多远近驰名的装裱店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