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与类比
- 格式:ppt
- 大小:2.26 MB
- 文档页数:44
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第三周归纳推理、类比推理一、归纳推理(一)归纳推理:以个别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
它包括完全归纳和不完全归纳,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考察了一类中的每一个对象,而后者只考察了一类中的部分对象。
其逻辑结构:S1是(不是)P S1是(或不是)PS2是(不是)P S2是(或不是)PS3是(不是)P S3是(或不是)P…………Sn是(不是)P Sn是(或不是)PS1、S2、S3……Sn是S类的全部对象S1、S2、S3……Sn是S类的部分对象所以,所有的S是(不是)P 所以,所有的S都是(或不是)P根据前提中是否考察了事物对象与其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完全归纳推理分为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
1.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又叫做简单枚举法,它是根据一类事物对象中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对象全体都具有(或不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
其逻辑形式是:S1是(不是)PS2是(不是)PS3是(不是)P……Sn是(不是)P(S1、S2、S3……Sn是S类的部分对象,并且没有出现反例)———————————————————————————所以,所有的S是(不是)P2.科学归纳法科学归纳推理又叫做科学归纳法,它是根据一类对象中的部分对象与其属性之间的联系具有必然性,推出该类对象的全部都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逻辑结构式S1是PS2是PS3是P……Sn是P(S1、S2、S3……Sn是S类的部分对象,并且S与p之间有必然联系)——————————————————所以,所有的S是P(二)因果联系: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因果联系的特征有:不能颠倒的先因后果、一个原因可以引起多个结果、一个结果也可以由不同原因引起。
求因果方法:五种基本方法。
1.求同法,即寻求被研究的事物现象出现在若干不同场合,是否具有某种共同原因的方法,其特点是异中求同。
形式结构:场合先行情况被研究现象(1) A、B、C a(2) A、D、E a(3) A、F、G a………………………————————————————所以,A与a有因果联系。
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异同点比较合情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过程,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情推理具有猜侧和发表结论,探索和提供思路的作用.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能力高考的要求下,推理方法就显得更加重要.在复习中要把推理方法形成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意识,使得问题的解决有章有法,得心应手.合情推理包括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一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的联系: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都是根据已有的事实,经过观察、分析、比较、联想,再进行归纳、类比,然后提出猜想的推理.由这两种推理得到的结论都不一定正确,其正确性有待进一步证明二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的区别:一归纳推理1归纳推理定义:由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简称归纳).简言之,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说明:归纳推理的思维过程大致如下:2归纳推理的特点:(1归纳推理的前提是几个已知的特殊现象,归纳所得的结论是尚属未知的一般现象,该结论超越了前提所包容的范围.2由归纳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猜测的性质,结论是否真实,还需经过逻辑证明和实践检验.因此,它不能作为数学证明的工具.3归纳推理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推理.通过归纳推理得到的猜想,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起点,帮助人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归纳推理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原理的一种推理模型,归纳推理包括不完全归纳法和完全归纳法3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①通过观察个别情况发现某些相同本质;②从已知的相同性质中推出一个明确表达的一般性命题.说明:归纳推理基于观察和实验,像“瑞雪兆丰年”等农谚一样,是人们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进行归纳的结果.物理学中的波义耳—马略特定律、化学中的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天文学中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等,也都是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归纳发现的.二类比推理(以下简称类比)1类比推理定义: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简称类比).简言之,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2类比推理的一般步骤:①找出两类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或一致性;②用一类事物的性质去推测另一类事物的性质,得出一个明确的命题(猜想).3说明:类比推理的思维过程大致如下图所示:类比推理是在两类不同的事物之间进行对比,找出若干相同或相似点之后,推测在其他方面也可以存在相同或相似之处的一种推理模式.类比推理不象归纳推理那样局限于同类事物,同时,类比推理比归纳推理更富于想像,因而也就更具有创造性人类在科学研究中建立的不少假说和教学中许多重要的定理,公式都是通过类比提出来的,工程技术中许多创造和发明也是在类比推理的启迪下而获得的.因此,类比推理已成为人类发现发明的重要工具例1如图,①,②,③,…是由花盆摆成的图案,根据图中花盆摆放的规律,第n个图形中的花盆数a n=.【答案】a n=3n2-3n1【解析】仔细观察发现:图案①的花盆数为:1个,a1=1;图案②的花盆中间数为3,上下两行都是2个,a2=232;图案③的花盆中间数为5,上面两行由下到上分别递减1个,而且关于中间行上下对称,a3=34543;……;可以猜想:第n个图形中的花盆中间数为2n-1,上面每行由下到上分别递减1个,最上面有n个,而且关于中间行上下对称,因此a n=nn1…2n-1…n1n=3n2-3n1【评析】上例是利用归纳推理解决问题的归纳推理分为完全归纳和不完全归纳,由归纳推理所得的结论虽然未必是可靠的,但它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功能,对科学的发现是十分有用的.观察、实验,对有限的资料作归纳整理,提出带有规律性的说法,乃是科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例2如图,过四面体V-ABC的底面上任一点O分别作OA1∥VA,OB1∥VB,OC1∥VC,A1,B1,C1分别是所作直线与侧面交点.求证:为定值.分析考虑平面上的类似命题:“过△ABC(底)边AB上任一点O分别作OA1∥AC,OB1∥BC,分别交BC、AC于A1、B1,求证为定值”.这一命题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质很容易推出其为定值1.另外,过A、O分别作BC垂线,过B、O分别作AC垂线,则用面积法也不难证明定值为1.于是类比到空间围形,也可用两种方法证明其定值为1.证明:如图,设平面OA1VA∩BC=M,平面OB1VB∩AC=N,平面OC1VC∩AB=L,则有△MOA1∽△MAV,△NOB1∽△NBV,△LOC1∽△LCV.得=。
归纳法:1.定义:从许多个别事例中获得一个较具概括性的规则。
这种方法主要从收集到既有的资料,加以抽丝剥茧地分析,最后得以做出一个概括性的结论。
2.特点:归纳法是依据若干已知的不完尽的现象推断上属未知的现象,因而结论具有猜测的性质;归纳法的前提是单个事实、特殊情陆,所以归纳是立足于观察、经验或实验的基础上的。
3.作用:归纳法在数学上是证明与自然数n有关的命题的以中国方法。
它包括两个步骤:(1)验证当n取第一个自然数值n=n1(n1=1,2或其他常数)时,命题正确;(2)假设当n取某一自然数k时命题正确,以此类推出当n=k+1时这个命题也正确。
从而就可断定命题对于从n1开始的所有自然数都成立。
类比法:1.定义:类比法是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方法。
它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方法,属于一种横向思维。
2.特点:类比法是“先比后推”。
“比”是类比的基础,“比”既要共同点也要“比”不同定。
对象之间的共同点是类比法是否能够施行的前提条件,没有共同的对象之间是无法进行类比推理的。
类比不仅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方法,也是一种探索解题思路、猜测问题答案或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
这对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作用:类比法的作用是“由此及彼”。
如果把“此”看作是前提,“彼”看作是结论,那么类比思维的过程就是一个推理过程。
古典类比法认为,如果我们在比较过程中发现被比较的对象有越来越多的共同点,并且知道其中一个对象有某种情况而另一个对象还没有发现这个情况。
这时候人们头脑就有理由进行类推。
由此认定另一对象也应有这个情况。
现代类比法认为,类比之所以能够“由此及彼”,之间是经过了一个归纳和演绎程序的即:从已知的某个或某些对象具有某情况,经过归纳得出某类所有对象都具有这情况,然后再经过一个演绎得出另一个对象也具有这个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