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南沿海日本鳗鲡幼体的发育时相及其迁徙路径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812.66 KB
- 文档页数:10
鳗鱼品种及洄游历史简介
哎,说起鳗鱼这玩意儿,咱得先从它那几个有名的品种聊起。
鳗鱼这东西,种类繁多,但咱这儿常提的就是那日本鳗和欧洲鳗。
日本鳗,顾名思义,主要产自咱们邻居日本,肉质细嫩,口感鲜美,是日料中的佼佼者。
欧洲鳗呢,别看名儿里有“欧洲”,其实咱国内也有,就是比较少见,它体型稍大,肉质厚实,适合炖煮。
再说说鳗鱼的洄游历史。
这鳗鱼啊,它可不是个安分的家伙,每年都得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在繁殖季节,成年的鳗鱼会游向深海,找个合适的海域产卵,等卵孵化成小鱼苗后,这些小家伙们就得开始漫长的洄游之旅了。
它们会顺着洋流,一路游回出生地,也就是那些淡水河流,去完成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这过程啊,说起来简单,但其中的艰辛,咱们这些没游过海的也想象不到。
总之啊,鳗鱼这东西,别看它平时在咱餐桌上看似普通,其实背后还有这么多有趣的故事呢。
这就是咱今天给您聊的鳗鱼品种及洄游历史简介,希望您能喜欢。
中国东南沿海日本鳗鲡幼体的日龄及其孵化时间郭弘艺;魏凯;谢正丽;唐文乔;吴嘉敏;陈文银【期刊名称】《水产学报》【年(卷),期】2011(35)7【摘要】测定了2008年1-3月采自中国广东至江苏沿海9个河口的538尾线鳗的体长和矢耳石长轴半径,分析了其中107尾线鳗矢耳石的日龄结构.结果表明,线鳗的体长在47.40-62.34mm,平均(54.77±2.21)mm,各采样点的平均体长存在极显著差异(ANOVA,P<0.001).矢耳石长轴半径为133.22-175.95μm,平均(154.55±9.09)μm,各采样点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线鳗的日龄为124-158d,平均(135.78±6.84)d,呈现出从南到北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最北部的大丰较最南部的新会大了15.9d.根据日龄和采集时间推断,这些标本的孵化时间在9月6日-10月20日,主要集中在10月中旬,85.98%个体符合孵化时间的新月假设.分析表明,孵化较早的个体到达河口的时间也较早,生长速度快的个体也比生长慢的个体到达河口的时间要早.%The Japanese eel, Anguilla japonica,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ultured species, widely distributed in rivers of the northeastern Asian countries' Taiwan, China, Korea and Japan. The spawning grounds were recently discovered in the North Equatorial Current west of the Mariana Islands, 15°N,140°E. From January to March 2008, there were 538 Japanese eel elvers collected from nine estuaries along Guangdong Province to Jiangsu Province which were measured on total length and long radius of sagitta otolith. Furthermore, observations were based on growth increments in sagittal otoliths of elvers collected at 9 sites. Theseresults indicated that total length of elvers were 47.40 mm to 62.43 mm,the average value was (54.77 ±2. 21) mm and the mean total length of each site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NOVA, P < 0.001). As for long radius of sagitta otolith,it was from 133. 22 |j,m to 175.95 p,m,the average value was (154.55 ±9. 09) μm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each site(ANOVA,P >0. 05). Daily age of elvers ranged from 124 d to 158 d and the average value was(135. 78 ±6. 84) d, indicating that migration of eel larvae from their oceanic spawning ground to the estuary requires 4 to 5 months. An obvious trend of daily age was increasing from southern to northern areas and the maximum difference was 15.9 d. Elver hatching dates, back-calculated from estimated daily ages, indicated that the spawning season lasted 2 months (from Sep. 6 to Oct. 20), mainly concentrated in middle of October and approximately 85. 98% samples accorded with New Moon Hypothesis. Finally,the inverse correlation between daily age and mean daily growth rates of fish length and otolith radius indicated that the time taken on migration from oceanic spawning ground to the estuary was shorter for fast-growing larvae than fast-growing elvers which arrived at the estuary earlier than slow-growing ones.【总页数】8页(P1050-1057)【作者】郭弘艺;魏凯;谢正丽;唐文乔;吴嘉敏;陈文银【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鱼类研究室,上海,201306;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鱼类研究室,上海,201306;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北京市水生野生动物救治中心,北京,102100;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鱼类研究室,上海,201306;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鱼类研究室,上海,201306;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鱼类研究室,上海,201306;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鱼类研究室,上海,201306;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17.4【相关文献】1.用DHP诱导日本鳗鲡排卵后受精率和孵化率与时间的变化 [J], 吴善2.中国东南沿海日本鳗鲡幼体的发育时相及其迁徙路径分析 [J], 郭弘艺;魏凯;唐文乔;李辉华;谢正丽;刘东;刘至治3.三种孵化介质对黄喉拟水龟卵孵化期、孵化成功率和孵出幼体特征的影响 [J], 郭捡红;赵伟华;魏成清;朱新平4.用DHP诱导日本鳗鲡排卵后受精率和孵化率与时间的变化 [J], 吴善5.日本鳗鲡补充群体的日龄,全长,出生时间及耳石生长的变化 [J], 李城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珠江口日本鳗鲡种苗资源状况研究帅方敏;李智泉;刘国文;李新辉;李跃飞;杨计平;李捷【摘要】We set the sampling sties along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from south Niwan Bridge,Jiwan Strict,Zhuhai,to Golden Beach tourist area,the eastern of Sanzhao airport to investigate the fishing status of Japanese eel( Anguilla japonica)and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eel fishing,the amount of resources and so on. The body length of eel collected was about 50 mm,transparent willow-like,be-tween willow eel and glass eel;the estimated amount of eel resources in Zhuhai was about 901. 22 × 104 ind. during 2011 ~2012, 893. 88 × 104 ind. during 2012~2013 and 3 487. 35 × 104 ind. during 2013~2014.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two years,a signifi-cant increase was found in the amount of resources during2013~2014. Besides,from 2011 to 2014,the time of peak amount occur-rence appeared backward year by year. The study helps to understand the dynamics of eel in Zhuhai,providing basic data for protec-tion of estuarine fishery resources. However,due to the limited monitoring years,the final variation still needs further observation.%以珠江口为研究区域,在珠海市金湾区泥湾门桥以南至三灶机场东侧金沙滩旅游区对开海区设置固定监测点,定点监测了日本鳗鲡( Anguilla japonica)种苗捕捞情况,对鳗苗捕捞情况与资源量的年际变化等进行了分析。
doi: 10.7541/2021.2020.003长江靖江段沿岸日本鳗鲡丰度的时间格局及生物学研究郭弘艺1刘 丽1唐文乔1刘 东1张 亚1倪健夫1沈林宏2(1.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动物系统分类与进化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1306; 2. 江苏省靖江市渔政管理站, 靖江 214500)摘要: 于2002—2017年在长江靖江段沿岸对日本鳗鲡资源量进行长期调查, 对其丰度的时间格局特征及环境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 在近16年519次调查中, 采集到日本鳗鲡137尾, 平均年龄(1.8±1.0)龄, 平均全长和体质量分别为(31.1±9.8) cm 和(57.64±91.94) g, 89.1%的个体未性成熟, 94.9%的个体处于黄鳗期。
全长与体质量关系式为: W =0.0002415×L3.483(r 2=0.9537, n =137)。
日本鳗鲡在靖江段渔获物中的数量百分比与重量百分比分别仅为0.08%和0.69%, 且丰度和出现率在年间均呈波动式递减趋势。
同时发现靖江段日本鳗鲡丰度年际波动与长江口鳗苗群体补充无关,其出现率受水温及水质因子氨氮和浑浊度的影响。
关键词: 日本鳗鲡; 丰度; 时间格局; 环境因子; 长江近口段中图分类号: S9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3207(2021)02-0397-08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 )是一种降海产卵洄游型(Catadromous)鱼类, 其产卵场位于西马里亚纳海脊附近[1—4]。
孵化后的柳叶鳗(Leptocephali)随北赤道流(North Equatorial Current)和黑潮暖流(Kuroshio Current)输送至中国、朝鲜和日本的大陆架, 变态为玻璃鳗(Glass eel), 并在河口水域变态为线鳗(Elver)[5]。
线鳗溯河至河川或滞留在河口成长为黄鳗(Yellow eel)。
鳗鱼的迁徙行为和环境适应性研究近些年来,鳗鱼的迁徙行为和环境适应性研究备受关注。
鳗鱼是一种生活在淡水和海洋中的捕食性鱼类,在全球范围内有数种不同的品种。
它们以其独特的迁徙方式和适应能力而著名,吸引了许多研究人员的关注。
首先,我们来谈谈鳗鱼的迁徙方式。
鳗鱼从雌鳗鱼繁殖的深海中孵化出来后,它们开始了自己的迁徙之旅。
在这个过程中,鳗鱼要经过一个独特的发育过程——先是作为“透明鳗鱼”生活在海洋中,之后成为淡水鳗鱼。
之后,又开始向海洋迁移,生活在海洋中的鳗鱼则会进行相反的过程。
在这个迁徙的过程中,鳗鱼面临许多挑战。
例如,淡水鳗鱼要克服水壶瀑布等多个水流险滩,而海水鳗鱼则要在广阔的海洋中前行。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鳗鱼身体上发生了很多变化。
它们的眼睛和鼻子变得越来越小,以减少拖累,而且它们自身也更具有适应性。
此外,环境因素也是影响鳗鱼迁徙的因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鳗鱼的迁徙会受到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水温、水位、水流和潮汐等。
然后,来自研究人员的研究表明,鳗鱼在环境压力和干扰下的表现也非常出色。
比如,鳗鱼可以根据水位高度以获得清晰的视野,从而在水流中更容易地游动,从而使鳗鱼能够更好地适应水流压力的变化。
最后,研究鳗鱼的生态学和行为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这些珍贵的水生动物。
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在全球范围内,鳗鱼的数量和生存状态受到威胁。
因此,开展全面的研究,了解鳗鱼的迁徙和生物学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如何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保护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生态系统。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生物的成长和分布已经受到了广泛关注,因此, 保护和研究鳗鱼的具体意义还是具有极高代表性和全球性。
总之,鳗鱼的迁徙和环境适应性研究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这些珍贵的水生动物、保护自然环境和人类的未来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我们需要重视这方面的研究,以便更好地为保护和应对生态环境的变化而做出努力。
鳗鲡【摘要】长江口是太平洋西岸最大的河口,它通江达海,外引内连,具有独特的水文和水质条件。
巨大的径流给长江带来了大量的泥沙,也输送了大量的营养,形成独特景观生态系统的同时,也为鱼类创造了重要的栖息地。
长江鱼类品种众多,其中不乏重要经济鱼类和珍稀濒危鱼类,此次,就鳗鲡进行简要介绍。
【关键词】鳗鲡日本鳗鲡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繁殖特征经济价值中文学名:鳗鲡地方名:鳗鱼、河鳗、白鳝等。
分类地位:脊椎动物门脊索动物亚门硬骨鱼纲幅鳍亚纲鳗鲡目鳗鲡科主要形态特征:体呈蛇形,前部圆筒状,后部侧扁。
头呈钝锥状,吻短而平扁,眼小,埋于皮下。
鼻孔两个,前鼻孔具短管,位于吻端;后鼻孔呈裂缝状,位于眼前缘稍前方。
口大,口裂倾斜或近水平状,后方伸达眼后缘下方。
上颌稍长于下颌。
两颌及犁骨均具牙,牙细小尖利如带状。
鳃孔位于胸鳍基部下方,左右分离。
肛门位于体的前半部。
鳞细小,埋于皮下。
侧线孔明显。
背鳍。
臀鳍低长,与尾鳍相连。
尾鳍钝圆或稍尖。
胸鳍短小,无腹鳍。
种类与分布:通过系统发生学和地理分布学的研究,学者普遍认为世界上鳗鲡属总共有19种(包括亚种)。
研究较多的只有两个:欧洲鳗鲡和日本鳗鲡。
我国的分布现状:在我国黄河、长江、闽江及珠江等流域,海南岛、台湾和东北等地均有分布。
生长史及生活习性:鳗鲡是一种降海洄游性鱼类,一生要栖息在海水和淡水两个完全不同的生活环境。
亲鳗产下卵后,子鳗要经过柳叶鳗前体、柳叶鳗、白仔、墨仔、稚鳗、成鳗的阶段。
受精卵孵化,白色透明的幼体破膜而出,此为柳叶鳗前体。
卵黄完全吸收后,逐渐变态为体呈扁长叶形的柳叶鳗。
柳叶鳗随海流分布开去,向陆地迁移,约半年或一年左右到达大陆沿岸接近河口,变态为半透明的玻璃鳗,又称白仔或鳗线。
白仔具有趋淡性,能感知离岸10n mile以外的淡水从何处入海,从而向河口聚集。
我国通常在长江口捕捞的鳗苗亦指白仔。
白仔经河口上溯,出现黑色素,背部变黑称之为黑仔。
黑仔在江河湖泊中栖息生长,当年可长成稚鳗(种鳗),到第二年秋长成成鳗。
日本鳗鲡人工繁殖的研究进展丘继新;方彰胜;谢骏;王广军;余德光;刘邦辉;高晓阳【摘要】对鳗鲡繁殖生物学的生殖生理、繁殖生态条件、人工催熟催产及孵化等关键因子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人工繁育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摆脱单纯依赖天然鳗苗、保护鳗鲡资源和全人工繁育提供理论参考.【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3(000)034【总页数】4页(P13269-13272)【关键词】日本鳗鲡;人工繁殖;研究进展【作者】丘继新;方彰胜;谢骏;王广军;余德光;刘邦辉;高晓阳【作者单位】广东省海洋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广东广州510320;广东省海洋工程技工学校,广东广州510320;广东省海洋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广东广州51032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热带亚热带水产资源利用与养殖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8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热带亚热带水产资源利用与养殖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8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热带亚热带水产资源利用与养殖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80;广东省海洋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广东广州51032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热带亚热带水产资源利用与养殖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80;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2103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5.223日本鳗鲡俗称白鳝、河鳗、鳗鱼、青鳗,为溯河洄游性鱼类,隶属鳗鲡目鳗鲡科鳗鲡属。
鳗鲡属共有16个种和3个亚种,在我国淡水水域分布有日本鳗鲡(Anguillajaponica)、双色鳗鲡(Anguillabicolor)和云纹鳗鲡(Anguillanebulosalabiata)和花鳗鲡(Anguillamarmorata)等4种,其中日本鳗鲡(Anguillajaponica)是我国鳗鲡养殖的主要品种。
20世纪80年代后,伴随着养鳗业迅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鳗鲡养殖产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但是养殖所需的苗种全部依靠天然捕捞,这种掠夺式的养殖方式致使天然鳗苗资源逐年下降。
中国东南沿海日本鳗幼体的发育时相及其迁徙路径分析郭弘艺1,唐文乔1,魏凯1,2,谢正丽1,李辉华1(1.上海海洋大学鱼类研究室,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2.北京市水生野生动物救治中心, 北京102100)摘要:对2008年1-3月采集自中国广东至江苏沿海9个河口538尾日本鳗幼体鉴定发育时相,并分析了其中104尾玻璃鳗的日龄、柳叶鳗龄和抵岸龄。
结果表明,幼鳗全长与体表色素阶段期呈负相关(r=-0.110,p=0.011<0.05),从色素阶段期V A~VI A2,幼鳗全长呈现递减趋势。
而耳石最长半径与采样点呈正相关(r=0.345,p=0.000<0.05),即呈现距离孵化场越远的河口捕获玻璃鳗耳石半径增大的趋势。
柳叶鳗龄在各采样点间有显著差异,呈现地域性的从南至北逐步增大的趋势。
Scheffe's多重比较显示,据柳叶鳗龄可将东南沿海9个采集点归为3个组,南方采样点新会和汕头(St.2、St.1)为第1组,柳叶鳗龄最小;位于中部的采样点St.3福清、St.4宁德、St.5温州、St.6台州为第2组;而北部采样点St.7、St.8和St.9为第3组,柳叶鳗龄最大。
同样,对采样点的R-聚类分析和对每尾个体的Q-聚类,均显示了一致的分组结果。
拟推测迁徙至中国东南沿海的幼鳗,根据变态早晚,分3个迁徙分支。
变态开始较早者,进入南方的水域,抵达南部的沿海河口;反之,较晚者,则被送到东部沿海河口;柳叶龄居中的抵达中间的河口,呈现地理性倾斜的现象。
最北部大丰(106.00±2.87 d)的平均柳叶鳗龄比最南部的新会(91.97±1.36 d)增加了14.03 d,柳叶鳗龄的南北差异与黑潮输送所推算的距离与鳗鱼南北分布的实际距离非常吻合。
黑潮在日本鳗的地理分布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耳石;玻璃鳗;变态;柳叶鳗龄;迁徙路径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降海洄游性鱼类(Catadromous fish),分布于中国、日本以及韩国等东南亚地区[2-10]。
日本鳗鲡循环水养殖技术及发展史作者:蔡雨来源:《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1年第12期摘要:日本鳗鲡,肉质鲜美、口感细嫩、富含脂肪和蛋白质,属于高级食用鱼类,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市场销量极好。
但是随着市场对鳗鲡需求量的增大,渔民过度捕捞鳗鲡苗,加之近海渔业资源的衰退,环境污染严重,严重阻碍了鳗鲡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日本鳗鲡循环水养殖技术成为鳗鲡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日本鳗鲡;养殖;发展史日本由于土地资源比较匮乏,鳗线的价格昂贵,传统的鳗鲡养殖方式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在现代的养鳗业中,开发了诸多的精养模式,其中日本鳗鲡循环水养殖技术凭借其自身的优势,深受鳗鱼养殖者的欢迎。
日本鳗鲡循环水养殖技术最大的优点是能够进行高密度的鳗苗培育,而且养殖环境是循环的水系统,水资源可循环利用,大大节约了水资源,增加了单位水体的出苗率,提高了鳗鲡的养殖量,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经济收益。
一、养殖设备选择循环水养殖技术的关键因素是养殖设备的配备。
养殖场的选址很重要,需要选择通风性好、远离污染源且交通便利的地区,方便鳗鲡的养殖和运输。
养殖场的面积要根据鳗鲡的养殖数量而定,不同规格的鳗鲡要分开养殖,因此要准备多个养鳗池。
通常,一般规模的养殖场要配备2个饲养鳗鱼苗的池子、2个饲养小规模鳗鱼的池子、2个饲养中等规格鳗鱼的池子、3个饲养商品规格鳗鱼的池子以及2个备用池。
为了方便池水的循环,养鳗池的形状最好修建成八角形状。
水泥是修建鳗鱼池的最佳材料,因为水泥池耐用、不易磨损,方便实用。
如果养殖资金有限,可以考虑选用聚乙烯膜池;或者池壁用水泥修筑、池底用泥底;或者选择传统掘泥建塘的方式。
不同类型的养鳗池规格不一样,其规格大小根据鳗鲡的大小逐级增大。
饲养鳗鱼苗的池子面积一般是30~40平方米,深度50~60厘米;饲养小规模鳗鱼的池子面积一般是100~150平方米,深度与饲养鳗鱼苗的池深一样;饲养中等规格鳗鱼和大规模鳗鱼池子的深度是一样的,都是90厘米左右,不過面积则不同,饲养大规模鳗鱼的池子面积一般是200~300平方米,饲养中规模鳗鱼的池面积一般是150~200平方米。
中国鳗鲡产业发展情况探析鳗鲡产业在我国水产养殖业中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介绍了我国鳗鲡产业现状及鳗鲡主要养殖模式,并就当前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未来应进一步加强鳗鲡苗种资源保护与管理,加强行业组织管理与建设,促进鳗鲡产业国内国际双循环及推进技术创新与标准化工作等思路对策,以期为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中国是世界鳗鲡养殖和出口的第一大国,除港澳台外,共有12个省从事鳗鲡的养殖生产。
鳗鲡产业主要位于广东省和福建省,并在江苏省、江西省等地也得到长足发展。
鳗鲡曾连续多年在我国出口创汇单一水产品中排名第一,年出口额可达10亿美元以上,在我国水产养殖业中具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在双循环经济驱动下,鳗鲡国内销售市场规模逐渐赶超国外市场。
同时,受环保要求约束等因素影响,鳗鲡产业正不断做出调整和升级,总体向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
一、产业现状综述(一)养殖情况1. 规模布局2021年,全国鳗鲡养殖产量25.53万t,比2020年增长1.82%。
其中,福建省11.10万t,广东省10.79万t,两省合计占比达86%;江西省鳗鲡养殖产量2.00万t,江苏省7956t,合计占比达11%,其他省份如浙江省、湖北省、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产量大多在一两千吨左右,合计约3%(数据来源:2022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见图1)。
中国大陆现有养鳗场1500多家,其中,日本鳗鲡主产区在广东省,美洲鳗鲡主产区在福建省、江西省,福建省亦有少量日本鳗鲡养殖。
广东省鳗鲡养殖区域面积约1万ha,以土池养鳗模式为主,主要集中在江门台山和佛山顺德。
其中,台山市养殖产量已占广东省鳗鲡养殖产量的50%,养殖面积达0.5万ha。
2020年,广东省鳗鲡养殖产量分布见图2。
福建省鳗鲡养殖面积约3269ha,有大小养鳗场800家~900家,以水泥池精养模式为主,土池养殖模式为补充。
由于城市建设、环境整治等原因,福建养鳗场比三年前减少了100多家,很多养鳗场由沿海地区转移到南平、三明、龙岩等内陆市。
第17卷第6期中国水产科学 Vol.17 No.62010年11月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 November 2010收稿日期: 2009-01-06; 修订日期: 2010-04-08.基金项目: 农业部公益性研究项目子课题 (nyhyzx07-043-16-02).作者简介: 翁幼竹(1968-), 女, 博士, 研究员. 主要从事鱼类繁殖生物学研究. E-mail: wengyz0592@ 通讯作者: 方永强, 研究员. Tel: 0592-*******; E-mail: fant98@日本鳗鲡产卵后生存及其繁育翁幼竹1, 方琼珊2, 宋海霞1, 王涵生2, 方永强1(1. 国家海洋局 第三海洋研究所, 福建 厦门 361005; 2.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 福建 厦门 361012)摘要: 为证明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 )生活史最后一步—产后鳗的命运, 本研究模拟产后的日本鳗鲡继续在海水中养殖, 观察其存活率及繁育情况。
结果表明, 产后鳗在海水中停食约18 d 后, 体能得到恢复, 部分亲鱼开始出现摄食, 1个月左右全部恢复摄食, 经244 d 养殖, 雌、雄鳗体质量增加, 存活率达94.6%。
随后, 给产后鳗注射外源性促性腺激素(鲤鱼脑垂体匀浆CPE 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后激发其退化的性腺(卵巢和精巢)重新发育(与当年银鳗作对照)。
通过性腺组织切片观察产后鳗和对照鳗性腺发育成熟的全过程及其差异, 发现产后鳗起初性腺发育比当年银鳗差, 但经多次注射激素后, 产后鳗性腺成熟与当年银鳗同步, 证明产后鳗生殖细胞对激素的敏感性高。
应用17α, 20β—双羟孕酮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3)使催熟的产后鳗和对照鳗均产卵和排精, 并孵化出仔鱼, 从而有力地证明, 鳗鲡产后虽体质弱, 但待体能恢复后能够继续生存和繁殖。
中国南方鳗鱼道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中国南方鳗鱼道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报告背景介绍南方鳗鱼是一种重要的渔业资源,是鳗鱼中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之一。
不过,近年来,因为水库和水电站的不断建设,南方鳗鱼的栖息生境受到了严重影响,导致南方鳗鱼种群数量锐减。
为了保护南方鳗鱼,各地相关部门和科研机构开始研究鳗鱼生态需求,设计合适的鳗鱼道,帮助鳗鱼回归其栖息地。
研究内容为了探究鳗鱼的洄游行为及其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科研人员研究了南方鳗鱼的游泳习惯、生态需求和栖息环境,以及鳗鱼在自然环境和鱼道中的生物力学行为。
其中鳗鱼的洄游行为主要受到水流平衡、流速和水深等因素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因素,科研人员在多个水库开展了南方鳗鱼道模型试验。
在试验中,科研人员通过测量水流的流速、流方向、水深等参数,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以了解南方鳗鱼如果在这样的环境中洄游,会遇到怎样的障碍和困境。
另一方面,他们还在这个模型中考虑了多种环境因素,如鳗鱼在洄游过程中会受到的捕食和温度等因素。
结合这些数据,他们设计出多种鳗鱼道模型,并进行实验验证。
此外,科研人员还通过计算机模拟,模拟了南方鳗鱼在鱼道中的游泳行为,以更好地了解鳗鱼在不同环境中的行为和生态需求。
研究结果通过对试验数据和模拟结果的分析,科研人员得出了以下结论:1. 水流对南方鳗鱼的游泳行为影响很大。
适中的水流可以帮助南方鳗鱼保持身体平衡,保证游泳速度和游泳方向的稳定性。
但过强的水流会让南方鳗鱼受到很大的阻碍,影响洄游效率;而过弱的水流则会让南方鳗鱼游泳困难,易受到捕食者攻击。
2. 水深是影响南方鳗鱼洄游的重要参数之一。
浅水区的水流速度较快,南方鳗鱼在洄游中易受到阻碍和伤害,因此南方鳗鱼会更愿意选择深水区进行洄游。
3. 鳗鱼道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南方鳗鱼洄游的生物行为特征。
例如,在鳗鱼道设计中加入有足够空间的鱼梯、保证水流均匀、水深适中、环境温度适宜等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南方鳗鱼的洄游。
日本鳗产卵场谜底揭开中日鳗苗全都来自关岛
无
【期刊名称】《水产科技》
【年(卷),期】2006(000)001
【摘要】日本鳗的产卵地究竟是何处?东京大学海洋研究所教授蒙本胜巳的研究
小组发现,日本和中国沿岸养殖用的鳗鱼苗,全都是从关岛海域“骏河海山”来的。
这项研究成果已经在英国科学杂志《自然》上发表。
专家表示,日本鳗一生洄游的路途长达数千公里,在南部海域出生的幼体鱼苗会因北赤道海流飘到西方,然后随著黑潮北上,历经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再游到日本、台湾、中国大陆等东亚海岸。
洄游期间内,日本鳗会从幼体鱼苗变成幼鳗。
【总页数】1页(P45)
【作者】无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5.223
【相关文献】
1.日本鳗苗资源管理现状及对我国鳗业发展的思考 [J], 孙有恒;肖乐;李颖
2.活鳗价格小幅回落日本已入池鳗苗7250kg [J], 鱼小民
3.鳗鱼出口活鳗价格平稳大陆入池日本鳗苗不足3吨 [J], 鱼小民
4.鳗鱼日本鳗价环比持平中日鳗苗流通透明化 [J], 鱼小民
5.鳗鱼日本鳗价环比持平中日韩入池鳗苗20吨 [J], 鱼小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