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剂颗粒剂专业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808.00 KB
- 文档页数:43
▲第五章散剂、颗粒剂、胶囊剂和丸剂1、常用的固体制剂包括: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滴丸剂、膜剂。
2、固体制剂的共性:(1)物理、化学稳定性比液体制剂好,生产制造成本较低,服用与携带方便;(2)制备过程前处理的单元操作(粉碎、过筛、混合等)经历相同;(3)药物在体内首先溶解后才能透过生理膜,被吸收入血。
★3、改善药物溶出速度的措施:溶出速度与S、CS、k成正比(1)S↑增大药物溶出面积:微粉化减小药物粒径(2)C S↑增加药物溶解度:提高温度,改变晶型,制成固体分散体等(3)k↑加快搅拌,增大溶解速度第一节散剂★一、定义:散剂(Powders)系指一种或数种药物与适宜的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而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可内服或外用。
(西药应用不多例如蒙脱石散、聚乙二醇4000散、嗜酸乳杆菌散,中药一定应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收载散剂约50种)★二、分类:1、按药味:单散剂与复散剂2、按剂量:分剂量散与不分剂量散3、按用途:溶液散(PEG散)、煮散(酒渍或煎汤服用)、吹散(耳、鼻、喉部位,珠黄吹喉散)、吹耳散4、内服散5、外用散★三、特点:1、粉碎程度大,比表面积大、易于分散、起效快2、外用覆盖面积大,起保护和收敛等作用3、贮存、运输、携带比较方便4、制备工艺简单,易分剂量,便于婴幼儿服用四、制备:物料前处理→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储存。
粉碎→过筛→混合:是固体制剂的单元操作,即固体制剂制备前均要进行此操作。
1、粉碎:将大块物料借助机械力破碎成适宜大小的颗粒或细粉的操作。
目的:减小粒径、增加表面积。
意义: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度、生物利用度↑;混合均匀↑;固体药物分散度↑;有效成分提取↑。
方法:干法粉碎和湿法粉碎。
(1)干法粉碎法:药物干燥(水分<5%)后进行粉碎。
脆性或结晶性药物(撞击或锤式粉碎机);纤维性中药材(剪切式粉碎机)。
(2)湿法粉碎法:药物中加入适量水或其他液体实施研磨,又称为加液研磨法。
片剂第二节片剂的辅料一、填充剂:增加片剂重量与体积以利成形。
1、淀粉:可压性差,2、不3、宜单独用,4、与糖粉、糊精等合用增加粘性和片剂硬度。
5、预胶化淀粉:又称可压性淀粉,6、水中部分可溶性,7、良好流动性,8、用于粉末直接压片。
9、糊精:微溶水,10、能溶于沸水,11、防颗粒过硬影响崩解,12、易出现麻点,13、水印。
14、糖粉:粘合力强,15、增加硬度,16、不17、影响崩解,18、易吸湿。
除口含片或口溶性片剂外一般不19、单独用。
20、乳糖:易溶水,21、无吸湿,22、可粉末直接压片,23、优良。
价贵,24、用淀粉:糊精:糖粉=7:1:1 代替25、甘露醇:无吸湿,26、溶水,27、作咀嚼片填充剂。
有清凉感,28、流动性差,29、价格贵。
30、微晶纤维素MCC:不31、溶水,32、粉末直接压片,33、还有润滑、助流、崩解和粘合作用。
34、硫酸钙:稀释剂和挥发油的吸收剂。
二、润湿剂:可使物料润湿以产生足够强度的粘性以利于制成颗粒的液体。
1、蒸馏水2、乙醇:一般30-70%三、粘合剂:能使无粘性或粘性较小物料聚集粘结成颗粒或压缩成型的具粘性的固体粉末或粘稠液体。
1、羟丙甲纤维素HPMC:溶水,2、崩解迅速,3、溶出快。
4、聚维酮PVP:溶水,5、还可作干粉直接压片的干燥粘合剂。
6、淀粉浆:常用粘合剂、润湿剂,7、适于对湿热稳定药物。
5-10%,8、常用10%。
冲浆法、煮浆法9、糖粉与糖浆:糖粉为干燥粘合剂,10、糖浆为溶液粘合剂,11、10-70%,12、强酸强碱引起转化。
13、胶浆:粘性强,14、适于容易松散及不15、能用淀粉浆制粒的药物。
16、其他纤维素:MC、CMC-Na 溶水;EC:缓释制剂粘合剂四、崩解剂:不溶水,吸水膨胀机理:1、毛细管作用:淀粉及其衍生物,纤维素类衍生物2、膨胀作用:CMS-Na3、产气作用:泡腾片1、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CNa 5、羟丙基淀粉:水中膨胀好,2、常用。
药剂学知识复习总结药剂学知识总结药剂学知识总结 (1)第1章绪论 (1)一、剂型、制剂和药剂学的概念 (1)三、药物剂型的重要性【熟】(其实质可影响安全、有效) (2)四、药物剂型的分类【熟】 (2)五、国家药品标准(药典和局颁标准) (2)第2章散剂、胶囊剂、颗粒剂 (2)一、粉碎、筛分与混合* (2)第二节散剂 (3)第三节颗粒剂 (4)第四节胶囊剂 (4)第三章片剂 (4)一、片剂的概念和特点 (4)二、片剂的分类 (5)三、片剂的质量要求* (5)四、片剂的常用辅料【掌】 (5)常用高分子名称与符号对照 (6)4.2滴丸剂 (9)第四章表面活性剂 (9)常用药用辅料名称总结 (10)第五章浸出制剂 (10)第一节概述 (10)第二节浸出操作与设备 (10)第三节常用的制剂 (11)第六章液体药剂 (12)第二节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 (12)混悬剂 (14)第九章其他制剂 (16)第一节栓剂 (23)第6章软膏剂、眼膏剂和凝胶剂 (16)第8章注射剂与滴眼剂 (17)第1章绪论一、剂型、制剂和药剂学的概念1.药物剂型:为适应防治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简称剂型。
2.药物制剂:是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防治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的具体品种,简称制剂,是药剂学所研究的对象。
3.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三、药物剂型的重要性【熟】(其实质可影响安全、有效)①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如硫酸镁口服泻下,注射镇静。
②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如注射与口服、缓释、控释。
③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缓释与控释。
④产生靶向作用:如脂质体对肝脏及脾脏的靶向性。
⑤可影响疗效:不同的剂型生物利用度不同。
四、药物剂型的分类【熟】(一)按给药途径分类1.经胃肠道给药剂型2.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1)注射给药剂型:如各种粉针剂、水针剂。
(2)呼吸道给药剂型:如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气雾剂。
天星医考之《药学专业知识一》 第三章 固体制剂和液体制剂与临床应用(药剂学内容)第一节固体制剂考试要求:1.固体制剂的分类和基本要求 分类、特点与一般质量要求2.散剂与颗粒剂 分类、特点与质量要求 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典型处方分析3.片剂分类、特点与质量要求 片剂常用辅料与作用 片剂常见问题及原因 片剂包衣目的、种类常用包衣材料分类与作用 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典型处方分析(一)固体制剂4.胶囊剂 分类、特点与质量要求 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典型处方分析重点:各类剂型的代表性的特点和质量检查项目 片剂的辅料片剂的包衣材料固体制剂:指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等以固体形式给药的药物制剂,可供口服或外用。
一、概述(一)固体制剂的分类按剂型分类:固体制剂分为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等。
按药物释放速度的快慢分类:速释固体制剂(例如速崩片、速溶片、固体分散片等)、缓控释固体制剂(例如渗透泵片、缓释片、缓释胶囊等)和普通固体制剂。
(二)固体制剂的特点物理、化学稳定性好,生产工艺较成熟,生产成本较低。
制备过程的前处理需经历相同的单元操作。
药物在体内需先溶解后再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剂量较易控制。
贮存、运输、服用以及携带方便。
(三)固体制剂的一般质量要求放在各个剂型下讲解。
二、散剂和颗粒剂散剂系指原料药物或与适宜的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
(一)散剂的分类l、按使用方法分类内服散剂:如川芎茶调散。
溶于水、分散在水中、用水送服。
外用散剂:如九一散。
撤布、调敷、吹入等方式供皮肤、口腔、咽喉、腔道等应用。
2、按药物组成分类单味药散剂和复方散剂3、按剂量分剂量散剂:单次剂量分装。
含有毒性药的内服散剂应单剂量包装。
不分剂量散剂:多剂量包装。
(二)散剂的特点夺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易分散、起效快一一更易吸潮、刺激性和化学活性相应增加。
◇外用时其覆盖面大,且兼具保护、收敛等作用;◇制备工艺简单,剂量易于控制。
◇包装、贮存、运输及携带较方便。
药剂学试题药物的剂型分类与特点解析药物的剂型分类在药剂学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剂型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方式。
本文将对常见的药物剂型进行分类,并分析它们的特点。
一、固体剂型1. 片剂:片剂是将药物压制成片状,通常由活性成分、辅料和填充剂组成。
片剂易于储存和使用,便于控制剂量。
例如,阿司匹林片、维生素C片等。
2. 胶囊剂:胶囊剂由外壳和内部药物组成。
胶囊壳可以是明胶或植物性胶囊,内部药物可以是粉剂或颗粒。
胶囊剂易于使用和储存,并且药物可以更好地保护。
例如,维生素E软胶囊、抗生素胶囊等。
3. 颗粒剂:颗粒剂由固体颗粒组成,颗粒可以通过挤压、制粒或涂层等工艺制成。
颗粒剂易于溶解和吸收,适用于儿童和老年人。
例如,颗粒剂生物素颗粒、肠胃颗粒等。
二、液体剂型1. 口服液:口服液是指服用时直接口服的液体剂型。
它具有剂量准确、易于服用的特点。
常见的口服液包括糖浆、悬浮液和溶液。
例如,感冒糖浆、止咳悬浮液等。
2. 注射剂:注射剂是经过无菌处理的液体剂型,常用于快速治疗或严重病情。
按照注射部位的不同,注射剂可以分为皮下注射剂、肌肉注射剂和静脉注射剂。
例如,青霉素注射液、针剂类抗生素等。
3. 滴剂:滴剂是指通过滴管给药的液体剂型。
滴剂具有剂量易调节、给药方便的特点,适用于眼部、鼻腔等局部给药。
例如,眼药水、鼻腔滴剂等。
三、半固体剂型1. 膏剂:膏剂是一种半固态剂型,由基质和活性成分组成。
膏剂可以分为水膏剂和油膏剂,具有局部作用和渗透性好的特点。
例如,保湿膏剂、舒缓膏剂等。
2. 凝胶剂:凝胶剂是指具有凝胶状的半固态剂型,通常由高分子聚合物和溶剂组成。
凝胶剂具有粘稠度高、吸附性好的特点,适用于局部治疗和修复伤口。
例如,消炎凝胶、创可帖等。
四、气雾剂型1. 气雾剂:气雾剂由药物、推进剂和表面活性剂组成,可以形成雾状喷射。
气雾剂适用于口腔喷雾、鼻腔给药和肺部吸入等应用场景。
例如,止痛喷雾、喉咙喷剂等。
五、其他剂型1. 贴剂:贴剂是将药物颗粒、粉末或液体置于基质中,附着在药物表面。
中药制剂片剂基础知识
1. 定义:中药片剂是将中药原料经过提取、浓缩、干燥、粉碎、混合、制粒、压片等一系列工艺制成的固体制剂。
它具有剂量准确、便于服用、保存方便等优点。
2. 分类:
全浸膏片:将中药提取物与适量的辅料混合,直接压片。
半浸膏片:将中药提取物与部分辅料混合,再加入部分浸膏粉或浸膏颗粒,混合均匀后压片。
全粉末片:将中药原料粉末与适量的辅料混合,直接压片。
3. 制备工艺:
原料处理:根据处方要求,对中药原料进行筛选、清洗、浸泡、煎煮、提取等处理。
浓缩与干燥:将提取液进行浓缩,然后干燥成粉末或浸膏。
制粒:将干燥的粉末或浸膏与适量的辅料混合,通过制粒机进行制粒。
压片:将制粒后的颗粒加入压片机中,通过压力使颗粒成为片剂。
4. 质量控制:中药片剂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生产工艺的控制、成品的质量检验等。
其中,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片剂的疗效和安全性。
5. 注意事项:
在制备过程中,要确保设备清洁,避免交叉污染。
对于含有毒性或刺激性成分的中药,需要特别注意其提取和处理方法,以确保其安全性。
在压片过程中,要确保压力适中,避免片剂过硬或过软。
制剂分析重要知识点总结一、药物制剂的分类1. 固体制剂:例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等。
2. 液体制剂:例如口服液、注射剂、外用液体剂等。
3. 半固体制剂:例如软膏、栓剂、栓剂等。
二、药物制剂的成分1. 主要药物:具有治疗作用的药物成分。
2. 辅料:能够改善制剂质量、稳定性和适宜性的成分,如填料、分散剂、粘合剂等。
三、制剂分析的基本技术1. 热分析技术:包括热重分析、差热分析、热熔法等。
2. 光谱分析技术: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红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等。
3. 色谱分析技术: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薄层色谱等。
4. 质谱分析技术:包括质谱法、质谱联用技术等。
四、主要检验项目1. 药物含量:是制剂中所含主要药物的质量的检验项目,它直接影响着药物的治疗效果。
2. 含量均匀性:用于考察制剂中主要药物的分布情况,一般采用常规成分含量测定法或者HPLC测定法。
3. 质量分析:包括制剂的外观、溶解度、稳定性等方面的检验。
4. 微生物检测:用于考察制剂中的微生物污染情况,是药物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标志。
五、常用分析仪器1. 高效液相色谱仪:能够对药物制剂中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和测定,具有高分辨率和灵敏度。
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适用于对药物制剂中色素、防腐剂等成分进行分析和测定。
3. 质谱仪:能够对药物制剂中的主要成分进行快速而准确的分析和鉴定。
六、制剂分析的质量控制1. 样品制备:样品的制备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确保取样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2. 仪器校准:所有使用的分析仪器均应进行校准和质控,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质量控制标准:分析过程中应使用合适的质量控制标准,进行实验室内部检验。
4. 结果判定标准:分析结果应与规定的标准进行比较,判定是否符合要求。
七、制剂分析的常见问题与对策1. 样品频繁变化导致分析结果不稳定:合理安排分析顺序,避免频繁变化样品。
2. 仪器操作不当导致分析结果出错: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仪器使用培训。
固体制剂简介一、概述固体制剂系指以固体形态存在的各种制剂,包括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丸剂、膜剂等,是目前新药开发或临床使用中的首选剂型,在市场中的占有率高达70%以上。
该剂型具有以下特点。
(1)相比液体制剂而言,固体制剂的物理、化学稳定性好。
(2)对于生产制备而言,固体制剂生产成本较低,工艺流程较为简单。
(3)服用与携带方便。
同时,固体制剂也存在一定的缺点。
(1)在生产制备过程中因有粉粹、筛分、混合操作,易造成粉尘飞扬,不利于劳动保护。
(2)在质量控制方面,易存在含量不均匀的问题。
(3)在吸收方面,相比液体制剂,生物利用度较低。
二、固体制剂的溶出固体制剂的主要给药途径是口服给药,口服后药物需经以下过程。
固体制剂→崩解(或分散)→溶解→经生物膜吸收。
即固体制剂首先药崩解或分散成细小颗粒,药物溶解到胃肠液中,经过胃肠道上皮细胞膜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然后才能发挥药效。
因此,药物从制剂中的溶出速度对药物起效的快慢、作用的强弱和维持时间的长短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1.溶出速度2.影响溶出速度的因素因此,增加固体制剂溶出速度的有效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减小粒径、增加固体粒子的表面积和增加药物的溶解度。
散剂的制剂技术一、概念定义与特点散剂系指药物或与适宜的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
散剂可供内服或外用。
中药散剂系指药材或药材提取物经粉碎、混合均匀制成的粉末状制剂。
优点(1)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易分散、起效快。
(2)外用覆盖面积大,可同时发挥保护和收敛等作用。
(3)剂量容易控制,方便婴幼儿使用。
(4)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
(5)贮存、运输、携带方便。
同时,散剂也存在一定的缺点,由于比表面积大、分散程度高,容易吸潮导致质量不稳定,所以应注意包装与贮存。
另外也要注意,药物粉碎后比表面积增大,其臭味、刺激性及化学活性也相应增加,且某些挥发性成分易散失,所以,一些腐蚀性强、易吸潮变质的药物一般不宜制成散剂。
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的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颗粒剂、胶囊剂与片剂的制药工艺流程详解在医药行业中,药物的制剂形式多种多样,其中颗粒剂、胶囊剂和片剂是最常见的三种。
第一章颗粒剂第一节概述一、颗粒剂的特点:颗粒剂系指药材的提取物与适宜辅料或部分药材细粉混匀,制成的干燥颗粒状剂型。
《中国药典》1990年版称为冲剂,而《中国药典》1995年版则改为颗粒剂(冲剂),两者含义相同,故本书中并存通用。
凡单剂量颗粒压制成块状的习换块状冲剂。
中药颗粒剂是借鉴化学药物颗粒剂(或称干糖浆)的有关技术,结合汤剂、酒剂、糖浆剂的特点而发展起来的一种中药剂型。
它既保持了汤剂吸收快、显效迅速等特点,又克服了汤剂服用况且临时煎煮,久置易霉败变质的缺点,并可掩盖某些中药的苦味。
如加入多量的糖粉制成的颗粒剂,又具有糖浆剂的特点,而酒颗粒剂用酒冲化溶解服用,既保持了药酒的治疗作用,又增加了稳定性。
此外,颗粒剂中药材全部或大部分经过提取精制,体积缩小,运输、携带、服用方便,味甜适口,患者乐于服用,儿童亦愿接受。
但包装不严密时易于吸潮,甚至潮解,成本相对提高。
二、颗粒剂的类型:颗粒剂按溶解性能和溶解状态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可溶性颗粒剂、混悬性颗粒剂、泡腾性颗粒剂三类。
而可溶性颗粒剂又可分为水溶性颗粒剂和酒溶性颗粒剂两类。
目前大多数市售冲剂属于水溶性颗粒剂,酒溶性颗粒剂是近几年来研制的一种新的颗粒剂类型,如养血愈风酒冲剂、木瓜酒冲剂等。
目前应用最普遍的冲剂是呈颗粒状,块状冲剂是颗粒剂与茶剂相结合的剂型,其生产有模印法和机压法两种。
《中国药典》1995年版对块状冲剂也有质量标准规定。
第二节颗粒剂的制法一、水溶性颗粒剂的制法:水溶性颗粒剂加水后应能完全溶解呈澄清溶液,无焦屑等杂质。
其工艺过程可分为:提取、精制、制粒、干燥、整粒、质量检查、包装等步骤。
1.提取:因中药含有效成分的不同及对颗粒剂溶解性的要求不同。
应采用不同的溶剂和方法进行提取。
多数药物用煎煮法提取,也有用渗漉法、浸渍法及回流法提取。
含挥发油的药材还可用“双提法”。
煎煮法是将药材加工成片或段,或粗末,按煎煮法常规进行煎煮。
滤过,合并滤液,静置澄清,或用离心方法除去悬浮性杂质后,采用低温蒸发浓缩至稠膏状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