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剂
- 格式:ppt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38
颗粒剂名词解释
颗粒剂(Granules)是一种药物剂型,是固体药物的一种常见形式。
颗粒剂由微小的颗粒或粒子组成,这些颗粒通常由药物活性成分和辅助成分组成。
颗粒剂的制备过程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包括湿法法、干法法和熔融法等。
颗粒剂的特点和优势:
便于服用:颗粒剂相比于固体药片,更易于服用。
对于一些特定的患者群体,如儿童和老年人,颗粒剂可以更容易地分割、混合或嚼碎。
口服给药:颗粒剂通常用于口服给药,易于在口中咀嚼和吞咽。
调剂方便:一些颗粒剂可以直接溶解在水或其他液体中,方便调剂,特别适用于儿童和需要精确剂量的患者。
释放速度可调:颗粒剂可以根据需要制备缓释颗粒或控释颗粒,从而实现药物在体内的延迟释放或持续释放。
可配制复杂制剂:颗粒剂可以用于制备复杂的制剂,例如,用于调制栓剂、悬浮液、混悬液或颗粒冲剂等。
吸收速度更快:由于颗粒剂的颗粒较小,药物活性成分更易于释放,因此吸收速度通常较快,这可能对需要快速治疗的疾病有利。
颗粒剂在医药行业中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儿科药物和口服药物中。
它们可以通过不同的制备技术,满足不同患者群体的需要,并提供更加方便、准确和适用的给药方式。
农药颗粒剂简介摘要颗粒剂(Granule即GR)简称粒剂,由原药、载体等助剂加工成的粒状制剂。
粒剂最早的大田试验是从1946年开始的,50年代初,在美国得到普遍应用,60年代初,日本开始大量使用。
60年代后期由于环保科学的发展,为避免农药粉剂撒布时微粒漂移对环境和作物的污染,农药粒剂在全世界得到普遍的推广应用。
粒剂之所以能成为一种常用的农药药剂是因为它有许多无与伦比特点。
颗粒剂按粒径大小划分为大粒剂、粒剂和微粒剂。
在颗粒剂中,目前最有研究价值的是可溶性粒剂—WSG和可乳化粒剂—EG。
颗粒剂造粒工艺方法有很多,主要有浸渍法、包衣法、捏合法三种。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人口的快速增长,国家对农药的需求会大大增加,粒剂的使用会更为普遍,粒剂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关键词颗粒剂特点分类可溶性粒剂可乳化粒剂造粒工艺粒剂标准发展正文在全世界范围内,粮食是四大突出问题之一,据世界人口年会6月底公布的统计数字,预计到本世纪中叶,世界人口将达90亿至100亿。
中国是人口大国,要想养活世界上将近1/5人口,农民必须要有好的收成。
为保证农业上的好收成和农民的利益,中国政府和相关研究机构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众所周知,农民要好收成就离不开农药,而农药又分有粉剂、可湿性粉剂、乳油、悬浮剂和颗粒剂等剂型。
颗粒剂(Granule即GR)简称粒剂,由原药、载体等助剂加工成的粒状制剂。
粒剂最早的大田试验是从1946年开始的,50年代初,在美国得到普遍应用,60年代初,日本开始大量使用。
60年代后期由于环保科学的发展,为避免农药粉剂撒布时微粒漂移对环境和作物的污染,农药粒剂在全世界得到普遍的推广应用。
我国粒剂的发展主要在70年代后期,化工部1989年统计粒剂在整个农药制剂中占7%左右。
粒剂之所以能成为一种常用的农药药剂是因为它有许多无与伦比特点,粒剂的特点是:①施药时具有方向性,使撒布药剂能充分到达靶标生物而对天敌等有益生物安全;②药粒不附着于植物的茎叶上,避免直接接触产生药害;③施药时无粉尘飞扬,不污染环境;④施药过程中可减少操作人员身体附着或吸入药量,避免中毒事故;⑤使高毒农药低毒化,避免人畜中毒;⑥可控制粒剂中有效成分的释放速度,延长持效期;⑦使用方便,效率高。
第十六章颗粒剂中药学院中药制药系王芳【本章讲述内容】1.颗粒剂的含义、特点;(掌握)2. 颗粒剂的分类(熟悉)3. 颗粒剂的制备方法(掌握)4. 颗粒剂的质量要求。
(熟悉)第一节概述一、颗粒剂的含义颗粒剂(G r a n u l e、G r a n u l a e)(冲剂,冲服剂)系指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中药细粉制成的具有一定粒度的颗粒状制剂。
二、颗粒剂的特点:(1)吸收快、矫味,不易霉变,易保存(2)酒溶性颗粒剂保留了药酒的治疗作用,又增加了稳定性。
(3)体积小,运输、携带、服用方便缺点:注意包装与贮藏,易吸潮与潮解.三、颗粒剂类型▪可溶性颗粒--加水能完全溶解澄清、无杂质;▪酒溶性颗粒--加酒能完全溶解呈澄清、无杂质;▪混悬颗粒剂--含药物细粉,加水后不能完全溶解呈混浊状;▪泡腾颗粒剂: 利用有机酸+弱碱→CO2 +H2O +有机酸盐;促使颗粒迅速崩解、气体释放而呈沸腾状;▪块状颗粒剂:单剂量颗粒压制成块状,可溶、混悬;第二节颗粒剂的制备方法一、水溶性颗粒剂制备—主要内容二、酒溶性颗粒的制备三、混悬型颗粒剂的制备四、泡腾型颗粒剂的制备五、块状冲剂的制备一、水溶性颗粒剂的制备4-1. 制颗粒的方法湿法制粒(wet granulation)——应用最为广泛,本节课中讲述湿法制粒机理及有关设备干法制粒其它方法制粒4.1湿法制粒湿法制粒的特点:▪具有外形美观、流动性好、耐磨性较强、压缩成形性好,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最为广泛。
▪但不适合热敏性、湿敏性、极易溶性等特殊物料。
不同制粒方法(1)挤压制粒(2)流化床制粒(3)喷雾干燥制粒(4)高速搅拌制粒(5)其他制粒法一、水溶性颗粒剂的制备1)挤压制粒:常见挤压式制粒机摇摆式制粒机一、水溶性颗粒剂的制备◆挤压式制粒的特点:①粒度由筛网的孔径大小调节,粒子形状为圆柱状,粒度分布较窄;②挤压压力不大,制成松软颗粒,不适合粘性较差的物料;③制粒过程经过混合、制软材等,程序多、劳动强度大。
颗粒剂名词解释
颗粒剂是指将药物原料经过粉碎、混合、包衣等工艺制成的一种固体制剂。
它具有颗粒状的特点,常见的颗粒剂包括颗粒、微丸、小丸等。
颗粒剂是一种常用的药物给药形式,适用于口服给药的药物,具有易于使用、安全性好、口感好等优点。
首先,颗粒剂制备过程中的原料是由药物原料和辅料组成的。
药物原料是指具有治疗功效的药物成分,辅料是指为了改善药物的某些性质而添加的其他成分。
原料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工艺,如粉碎、筛分等,形成细小颗粒或粉末。
其次,颗粒剂通过特定工艺将药物原料与辅料混合均匀,使其协同作用,达到理想的药效。
在混合过程中,辅料可以起到不同作用,如增加颗粒剂的稳定性、改善颗粒剂的流动性、调节颗粒剂的pH值等。
同时,颗粒剂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药物性质
和给药要求进行包衣处理,以增加颗粒剂的稳定性、改善药物的口感和掩盖药物的苦味。
最后,颗粒剂适用于口服给药,具有一定的优点。
首先,颗粒剂易于使用,患者只需将颗粒剂直接服用或溶解于液体中即可。
相比于片剂或胶囊剂,颗粒剂更容易咀嚼和吞咽,适用于儿童和老年人。
其次,颗粒剂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因为颗粒剂中的药物经过粉碎和混合,药效更容易释放,对胃肠道的刺激性较小。
此外,颗粒剂还可以适应药物的多样性,可以制备含有不同药物的颗粒剂,实现多药复方的合理用药。
总的来说,颗粒剂是一种常见的固体制剂,具有颗粒状的特点。
它是将药物原料和辅料经过粉碎、混合、包衣等工艺制成的,适用于口服给药。
颗粒剂易于使用、安全性好,并且可以适应药物的多样性,是一种常用的药物给药形式。
中药药剂学——颗粒剂1.分类2.特点3.制法4.质量要求一、概念颗粒剂(冲剂、冲服剂)药物+辅料→一定粒度的颗粒状制剂粒度范围——二、颗粒剂的特点①保持了汤剂吸收较快、作用迅速的特点,又克服了汤剂临用时煎煮不便、服用量大、易霉败变质等缺点。
②制备工艺适于工业生产,且产品质量较稳定。
③剂量较小,携带、贮藏、运输较方便。
④为提高产品的稳定性或达到相应的释药目的,可将颗粒包衣或制成缓释制剂。
⑤某些品种具一定吸湿性,包装不严易吸湿结块,影响产品质量,应予以注意。
三、颗粒剂的分类无糖颗粒、中药配方颗粒(单味中药颗粒剂)四、颗粒剂的制法1.工艺流程:原辅料的处理→制颗粒→干燥→整粒→包装①原料提取:煎煮法、双提法。
②辅料:糖粉、糊精、β-环糊精、泡腾崩解剂(有机酸+无机碱)。
③制颗粒制粒方法应用湿法制粒挤出制粒小量:手工制粒筛大生产:摇摆式制粒机黏性差:旋转式制粒机流化喷雾制粒(沸腾制粒、一步制粒)无糖型、低糖型喷雾干燥制粒干法制粒④挤出制粒的考点手捏成团、压之即散清膏(稠膏):糖粉:糊精的比例=1:3:1⑤干燥温度:60~80℃、逐渐上升。
程度:含水量≤2%。
(注意区别于颗粒剂的含水量6.0%)⑥整粒先过一号去粗,再过五号去细。
处方中的芳香挥发性成分——◆溶于适量乙醇中,雾化喷洒于干燥颗粒,密闭放置一定时间,待挥发油渗透均匀后包装。
◆可制成β-CD包合物后混入。
包装:一般采用自动颗粒包装机进行分装,应选用不易透气、透湿的包装材料。
五、颗粒剂的质量要求1.溶化性可溶颗粒:全部溶化,允许有轻微混浊泡腾颗粒:5min混悬颗粒、检查溶出度/释放度:不检查2.水分:6.0%。
3.粒度:不能通过一号筛与能通过五号筛的总和不得过15%。
4.装量差异标示装量或平均装量装量差异限度1.0g以下至1.0g ±10%1.0g以上至1.5g ±8%1.5g以上至6.0g ±7%6.0g以上±5%六、实例:阿胶泡腾颗粒【处方】由阿胶、白糖、柠檬酸、碳酸氢钠、香精等组成。
颗粒剂的概念
颗粒剂是指将原料药与适宜的辅料混合制成具有一定粒度的干
燥颗粒状制剂。
这种剂型的性能要求主要有细度、均匀度、贮存稳定性、硬度、崩解性等。
颗粒剂是一种固体剂型,在中药领域尤其常用。
其既保持了汤剂吸收快、显效迅速等优点,又克服了汤药服用前临时煎煮、耗时费能、久置易霉败变等不足。
颗粒剂可以分为可溶性颗粒剂、混悬型颗粒剂和泡腾性颗粒剂,若粒径在105~500微米范围内,又称为细粒剂。
颗粒剂可以直接吞服,也可以冲入水中饮服。
颗粒剂颗粒剂系指原料药与适宜的辅料或饮片细粉制成具有一定粒度的颗粒状制剂。
颗粒剂可分为可溶颗粒(通称为颗粒)、混悬颗粒、泡腾颗粒、肠溶颗粒、缓释颗粒、控释颗粒等。
混悬颗粒系指难溶性原料药物与适宜辅料混合制成的颗粒剂。
临用前加水或其他适宜的液体振摇即可分散成混悬液。
除另有规定外,混悬颗粒剂应进行溶出度(通则0931)检查。
泡腾颗粒系指含有碳酸氢钠和有机酸,遇水可放出大量气体而呈泡腾状的颗粒剂。
泡腾颗粒中的原料药物应是易溶性的,加水产生气泡后应能溶解。
有机酸一般用枸橼酸、酒石酸等。
肠溶颗粒系指采用肠溶材料铒裹颗粒或其他适宜方法制成的颗粒剂。
肠溶颗粒耐胃酸而在肠液中释放活性成分或控制药物在肠道内定位释放,可防止药物在胃内分解失效,避免对胃的刺激。
肠溶颗粒应进行释放度(附录0931)检查。
缓释颗粒系指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的颗粒剂。
缓释颗粒应符合缓释制剂的有关要求(附录9013),并应进行释放度(附录0931)检查。
控释颗粒系指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缓慢地恒速释放药物的颗粒剂。
控释颗粒应符合控释制剂的有关要求(附录9013),并进行释放度(附录0931)检查。
颗粒剂在生产与贮藏期间应符合下列有关规定。
一、原料药物与辅料应均匀混合。
含药量小或含毒、剧药的颗粒剂,应根据原料药物的性质采用适宜方法使其分散均匀。
除另有规定外,中药饮片应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进行提取、纯化、浓缩成规定的清膏,采用适宜的方法干燥并制成细粉,加适量辅料(不超过干膏量的2倍)或饮片细粉,混匀并制成颗粒;也可将清膏加适量辅料(不超过清膏量的5倍)或饮片细粉,混匀并制成颗粒。
二、凡属挥发性原料药物或遇热不稳定的药物在制备过程应注意控制适宜的温度条件,凡遇光不稳定的原料药物应遮光操作。
三、除另有规定外,挥发油应均匀喷入干燥颗粒中,密闭至规定时间或用包合等技术处理后加人。
四、根据需要颗粒剂可加人适宜的辅料,如稀释剂、黏合剂、分散剂、着色剂和矫味剂等。
颗粒剂的质量要求颗粒剂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剂型,具有易于服用、服用方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
为确保颗粒剂的质量,需要遵循一系列严格的质量要求。
本文将就颗粒剂的质量要求展开阐述。
一、颗粒剂的外观要求颗粒剂的外观是判断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颗粒剂应具有均匀的颗粒大小和形状,无明显的结块现象。
颗粒的颜色应一致,无杂质、异味等不良现象。
此外,颗粒剂的包装应完好无损,无漏气、漏光等情况。
二、颗粒剂的物理性质要求颗粒剂的物理性质是指其在质量、颗粒大小、湿度等方面的表现。
首先,颗粒剂的质量应符合规定的标准,不得超过规定的偏差范围。
其次,颗粒剂的颗粒大小应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保证其在服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最后,颗粒剂的湿度要求适中,既不能过于湿润导致结块,也不能过于干燥导致颗粒破碎。
三、颗粒剂的药物含量要求颗粒剂作为一种药物剂型,其药物含量的准确性是保证其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颗粒剂中的药物含量应符合国家药典或相关标准规定,并在规定的范围内。
同时,颗粒剂的药物含量应具有一致性,不得存在批间或批内差异。
四、颗粒剂的溶出度要求颗粒剂的溶出度是指其在一定条件下溶解出的药物的百分比。
颗粒剂的溶出度应符合规定的标准,以保证药物在体内的释放和吸收效果。
溶出度的测定应按照相关规定的方法进行,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颗粒剂的稳定性要求颗粒剂的稳定性是指其在一定条件下的物理、化学性质是否发生变化。
颗粒剂的稳定性要求在规定的保存条件下,不得发生质量变化、颗粒大小变化、药物降解等现象。
稳定性的评估应按照相关规定的方法进行,确保颗粒剂在有效期内能够保持稳定的质量。
颗粒剂的质量要求包括外观要求、物理性质要求、药物含量要求、溶出度要求和稳定性要求等方面。
只有确保颗粒剂符合这些要求,才能保证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有效性。
因此,生产企业在制造颗粒剂时应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生产,并加强质量控制,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可靠。
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颗粒剂质量的监督检查,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