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 格式:ppt
- 大小:1.99 MB
- 文档页数:16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原文及赏析《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原文:那一天,阳光明媚,山清水秀。
在杭州的一家医院里,躺着一位身患白血病的小男孩,他的名字叫小钱。
就在这一天,台湾的花莲发生了一次强烈的地震。
一座座房屋倒塌了,一条条道路断裂了,一片片田地变成了废墟。
人们在惊恐中寻找着自己的亲人。
在这混乱的时刻,一位青年志愿者冒着生命危险,冲进即将倒塌的房屋,救出了一个小女孩。
他就是李博士。
然而,李博士的心中还牵挂着另一个生命。
他知道,在海峡对岸的杭州,有一个与他配型成功的小钱,正在等待着他的骨髓。
于是,李博士决定立即飞往杭州。
飞机在剧烈的震动中起飞,穿过乌云,飞越海峡。
此时的小钱,脸色苍白,身体虚弱。
他的生命就像一支即将熄灭的蜡烛,需要新的火种来点燃。
终于,李博士的骨髓送到了医院。
手术开始了,一时间,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手术室里。
这是一场生命的接力赛,这是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手术成功了,小钱得救了。
他的脸上重新焕发出健康的红润,他的眼睛里闪烁着生命的光芒。
这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它连接着两岸人民的心,传递着人间的真爱。
赏析:《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以真实事件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文章通过描绘李博士在地震后的危险环境中,仍不忘救助海峡对岸的小钱,展现了人性的伟大和无私。
课文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细腻的人物刻画,让读者深深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宝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深情厚谊。
李博士冒着生命危险救人,体现了他的崇高医德和人道主义精神,同时也揭示了人类社会互助互爱的本质。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个比喻形象生动,寓意深远。
它不仅象征着李博士和小钱之间生命的连接,也象征着两岸人民之间的深厚情感和紧密联系。
这座生命桥超越了地理、政治的界限,传递了人间的真爱和希望。
总的来说,《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和人文关怀的课文,它引导孩子们珍视生命,尊重他人,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同时也深化了他们对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认识和理解。
第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生字8个,会写“峡、桂、移”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海峡、桂树、移植、台湾、彼岸、袭击余震、满怀、空旷、暂停、同胞、血脉”等12个词语。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
课前准备1.收集两岸同胞互相关爱帮助的故事。
2.一张中国地图(或制作课件)。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搭石》的作者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了人间的真情。
今天要学习的却是从挽救生命的大事中去赞美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
2.揭题。
出示地图(或课件),引导学生理解“台湾海峡”,适当讲解一些两岸现状,突出两岸同胞的亲情。
指导写“湾、峡”。
二、整体感知1.自由读,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注意时、地、人、事这四要素)2.从地图上找出“杭州市”和“台湾花莲”,理解“跨越”。
3.思考:“生命桥”在课文中指什么?三、自学生字词1.自学,互教互帮,借助拼音读准确。
2.分类检查读音:a,8个生字词;L其他注音的字词。
注意区分:平舌音与翘舌音,如:暂(zan)、髓(sui)、绽(zhan)、辗(zhan);U的拼读:躯(qu)、腥lv);多音字读法:间(jian、jian)。
3.写字指导。
9个左右结构的字归一类,以“峡、湾、脉”为重点;2个上下结构的字,以“暂”为重点;另一个为一类。
4.指名分段试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
四、学习一、二自然段1.自由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2.出示重点句,与课文原句对比阅读: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如果不尽快移植骨髓,将面临死亡。
3.讨论:你觉得哪句写得更好?为什么?(师引导从“含苞的花朵…“凋零”“惟有……才能”等词句理解小钱病情严重,急需救助,体会生命的宝贵。
)4.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原句。
五、作业1.抄写生字。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什么是教案?教学设计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1学习目标:知识、能力方面:认识8个生字,读准并理解“绽放、凋零、含苞、暂停、骨髓、间隔、慈济医院、辗转”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方面:正确流利用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重点难点: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案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学生:读熟课文,查找“凋零”“辗转”的意思,“慈济医院”“白血病”的资料,找出感动自己的语句。
课前交流:今天上午我们已经见过面了,我来XX小学,还记得我姓什么吗?我是第二次来到我们XX小学,因为不熟悉道路,上午第一次来时,老师费了不少周折,询问路人才来到这里,我想啊如果,在老师的学校和你们学校之间架一座大桥,让老师直接通过这座桥来,你有什么想法?(出示地图),你们看,就是这幅祖国的版图,这里有一座美丽的城市杭州,这里是祖国的宝岛台湾,在他们之间不仅隔着千山万水,还隔着一座茫茫的海峡,在它们之间架一座跨海大桥,怎么样?好了,关于桥的话题,我们就先说到这儿,大家准备好我们来上一节语文课。
准备好了吗?上课!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质疑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2课,齐读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看到课题,你想说点什么?(学生质疑)是啊,生命桥指的是什么?它靠什么跨越了茫茫的海峡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走进一个真实的故事。
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一、四会生字
峡海峡峡谷易混字:狭窄
桂金桂桂花桂皮易混字:牵挂青蛙移移植移动转移易混字:奢侈
湾台湾港湾水湾易混字:弯腰
彼彼此彼岸彼时易混字:波纹披着袭袭击偷袭抄袭易混字:耳聋垄断余余震课余业余易混字:取舍徐缓怀怀念满怀怀旧易混字:耳环损坏旷心旷神怡旷工空旷易混字:矿石扩大暂暂停暂时短暂易混字:崭新
胞同胞侨胞胞妹易混字:拥抱灯泡脉山脉矿脉静脉易混字:游泳
二、会认生字
凋凋谢苞含苞待放躯身躯
三、多音字:
转变转危为安难题困难转难
转椅转圈灾难遇难四、近义词
等候—等待清楚—清晰希望—期望沉着—从容
五、反义词
苍白—红润凋零—绽放沉着—慌张清楚—模糊
六、词语扩展
ABCC式词语积累:步履匆匆行色匆匆来去匆匆
形容情况突然的成语:突如其来猝不及防从天而降措手不及
六、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描写这样一个场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等待着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
第二段(第3-5自然段)描写了同一时刻海峡彼岸的另一个场景—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冒着余震的危险为小钱抽取救命的骨髓。
第三段(第6自然段)李博士争分夺秒护送骨髓,并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第四段(第7自然段)点明了两岸同胞血脉亲情难以割舍、世代相传的主题。
以读为主,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们高尚的精神品质。
重点难点、关键1.重点:理解骨髓一直对小钱的重要性。
2.难点: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课时划分:两课时4. 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引谜语:水里看是一个洞,岸上看是一张弓。
身背千斤不喊重,河西立刻到河东。
(打一交通设施)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看老师写课题。
2、生读题,教师问学生读了课题后有什么问题?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
2、反馈:(1)(教师出示词语认读。
)步履间隔凋零暂停身躯袭击空旷辗转血脉白血病骨髓移植a、你读懂了哪些词语?b、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步履”,教师作引导。
(2)、(出示句子认读。
)读准,读通: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三、结合“谈何容易”研读课文1、救这个青年容易吗?从课文中找到相关词语。
2、出示句子: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
(理解读)发散:小钱可能会在哪儿找骨髓?(在学生的回答中理解辗转。
)(拓展小资料:我国大陆的骨髓库起步较晚,人们对骨髓的知识欠缺,意识淡薄。
目前捐献者库存资料加起来还不到3万份。
而台湾有目前亚洲最大的骨髓库,库存资料30多万份。
)第二课时一、切入课文内容,指导朗读,理解感悟1、《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和台湾花莲之间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小组交流:对学习小组内的学习伙伴读几遍你觉得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
4、全班交流。
(交流令自己感动的句子以及感动的原因)范例:a、最后一段。
朗读:“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感动的原因是小钱得救了。
这是一个美丽的结果,患有严重白血病的小钱最终得救了,很多人在这样的时刻容易留下幸福的眼泪,这是一种感动。
五年级语文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原文及赏
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原文
1999年9月22日,早晨7时30分,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桂花盛开,满城飘香。
一位刚满18岁的年轻姑娘,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她苍白的脸红润起来。
她叫小钱,是个阳光女孩,正值花样年华,却患上了严重的白血病。
病魔夺走了小钱的阳光。
为了使她重新拥有生命,台湾的一位青年捐献了自己的骨髓。
小钱的病终于好了。
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也许,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这并不重要,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课文赏析
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讲述了一个关于爱心和生命的故事。
文章通过描绘小钱的病痛和台湾青年的无私奉献,展现了人类面对生命困境时的善良和勇敢。
故事的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
小钱的病痛让读者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而台湾青年的无私奉献则展现了人性的光辉。
这种对比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此外,文章的语言简洁明了,表达了深深的情感。
例如,“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桂花盛开,满城飘香。
”这样的描绘,不仅呈现了美丽的景色,也暗示了生命的美好和脆弱。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是一首赞美爱心和生命的赞歌,它让我们深刻理解了生命的价值和人性的善良。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优秀教案《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优秀教案「篇一」教材分析:《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
课文描写了同一时间的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她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相距虽远,他们的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些基本阅读能力:能够借助文本思考一些问题,并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和别人交流自己的看法;初步用读来表达感受。
所以,本节课以读为主,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中理解词语,品味句子,感悟文章。
同时试图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的能力。
设计思路:1、“以读为本”。
文章感人而生动,适合朗读训练。
力求通过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朗读,稳步推进,螺旋上升,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受到情感熏陶。
2、“自主学习”。
构建乐学氛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从题目入手,引生探究目标。
浏览全文,整体感知。
抓住重点语句品味语言文字。
以填空和朗读再次回归整体,使认知更完整、深刻。
扩展练习,培养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1、熟记本课生字,随文理解:“谈何容易、苍白、红润、几经辗转、奔波、突如其来”等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题目“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及医护人员一心为他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浓浓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辅助、课题卡片课程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桥”揭题,引导质疑。
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本解读本课所在的这组教材以“人间真情”为专题,本文用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感人故事: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大陆青年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仔细研读,会心感悟,通过人物的行为,体会人物的心情,体会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从而深深地为台湾同胞无私的大爱所感动,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二、学情分析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白血病”、“地震”、“骨髓移植”都是平时甚少涉足的领域,因关注不够,积累不多,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就文本而文本,不能真正“发乎于情”。
因此,教学时应设置一些情景,辅以补充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以使学生真正为人物的行为所感动,做到以读激情,以情促写,以写抒情,让读写与情感相携共生。
三、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四、设计理念阅读教学应以理解内容,领悟情感为经线,以读写训练为纬线,使语言形式的领悟、表达与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相互交融,以读激情,以情促写,以写抒情,实现读写与情感的相携共生。
五、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搜集有关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资料,为理解课文内容作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李政道博士、小钱、台湾青年、台湾花莲慈济医院、1999年9月21日台湾地震情况。
阅读《生命20小时》以及《爱的教育》书籍。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知道我国最大的海峡在哪里吗?(课件出示——台湾海峡)师介绍:台湾海峡连接祖国大陆和台湾岛,平均距离300多千米。
【导语】《跨越海峡的⽣命桥》这篇课⽂讲述了⼀个真实⽽感⼈的故事,⼤陆青年⼩钱患了严重的⽩⾎病,台湾同胞冒着⽣命危险,⽤爱⼼挽救了⼩钱的⽣命,架起了⼀座跨越海峡的⽣命桥。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跨越海峡的⽣命桥》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学三年级语⽂《跨越海峡的⽣命桥》原⽂ 1999年9⽉22⽇,早晨7时30分,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桂树还没有开花,晨风中已经飘来甜丝丝的⾹⽓。
⼩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的脸红润起来。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患了严重的⽩⾎病,⽣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髓移植,才能使这朵⽣命之花绽放。
然⽽,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髓,⼜谈何容易。
如果没有亲缘关系,⼤约在⼗万⼈⾥才有可能找到⼀个有适合⾻髓的⼈。
⼩钱是幸运的,⼏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
在同⼀时刻,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髓移植专家李博⼠正步履匆匆地⾛进⼿术室。
⼀位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候着他来抽取⾻髓。
就在昨天,⼀场⾥⽒7。
3级的⼤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
此刻,⼤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是否平安⽆事,⽬前还不清楚。
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边,有⼀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髓。
针头向⽪肤刺去,⼀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脱落,李博⼠不得不停⽌⼯作。
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才⽐较安全。
但是,李博⼠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经过⼀次⼜⼀次的努⼒,利⽤⼤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髓,终于从⾝躯⾥涓涓流出…… ⾻髓的保存期只有24⼩时。
李博⼠带着刚抽取的⾻髓,经过⼗⼏个⼩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员⼀起连夜为⼩钱做了⾻髓移植⼿术。
⼩钱得救了。
两岸⾻⾁同胞⽤爱⼼架起了⼀座跨越海峡的⽣命桥。
也许,⼩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这并不重要,因为两岸同胞的⼼是连在⼀起的。
那⾎脉亲情,如同⽣命的⽕种,必将⼀代⼀代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