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152.02 KB
- 文档页数:2
C型臂引导下经皮穿刺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刺激或压迫马尾神要所引起的一种综合症。
临床发病率高,大部分病人可以通过保守治疗症状缓解或痊愈,约20%病人需要常规手术治疗。
本院引进德国臭氧发生器HERRMANN(赫尔曼)在C臂引导下经皮穿刺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2011年1月到12月我科采用C型臂引导下经皮穿刺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2例,男14例。
女8例,年龄在18到76岁之间。
2 手术方法患者健侧卧位或俯卧于C型臂扫描上,行常规扫描,确定腰椎间盘突出在监视屏下确定穿刺点,穿刺进针角度及深度,常规消毒铺洞巾,局部侵润麻醉,在监视屏下穿刺病变椎间下,使针尖尽量位于椎间盘中心位置,用注射器抽取浓度为30—50ug/ml,容积为8—10ml臭氧注入椎间内,如为多部位椎间盘突出可一次进行,同样方法注射。
部分患者在推注射腰部发热,酸胀或患肢闪电样疼痛,不影响注射。
拔针后用创可贴封闭针眼。
3 护理3.1术前护理心理护理:急慢性腰疼痛和下肢感觉异常,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痛苦,严重是导致生活能力下降,影响其生活和工作质量,产生巨大的心理负担,多方治疗效果不佳,而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近几年兴起技术,患者对新技术,新疗法缺乏了解,怕治疗效果不好,护士多于患者交流,详细介绍臭氧介入治疗的优点,如安全、治疗好、创伤小、费用低、恢复快、病发症少等;给患者讲解手术方式和术中麻醉情况以及术后康复知识使病人在心理上有充分准备,能够配合手术。
术前准备完善各项检查,如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出凝血时间,心电图,B超,CT或MRLT等。
询问患者生活习惯,术前一周戒烟酒,指导患者深呼吸,增加肺活量,术前2—3训练床上大小便及俯卧位,指导病人腰背肌的锻炼。
3.2术中护理,协助患者取健侧卧或俯卧位于操作床上,下腹部垫软枕头。
臭氧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围手术期护理腰椎间盘突出是指腰椎间盘的外周纤维环断裂,使椎间盘的髓核膨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导致腰背疼痛、下肢放射痛等症状。
臭氧介入治疗是一种经皮椎间盘注射臭氧气体及麻醉剂的治疗方法,常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的非手术治疗。
在臭氧介入治疗后的围手术期护理中,主要包括术后病情观察、卧床休息、疼痛管理、干预并发症等方面。
首先,术后病情观察是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内容。
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情况等。
特别关注是否出现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同时,观察患者的自觉症状,如术后疼痛、下肢感觉和运动状况等,及时评估病情变化。
其次,卧床休息是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环节。
患者在术后应保持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久坐,以减少对腰椎的压力。
在卧床期间,护士应帮助患者改变体位,防止压疮和深静脉血栓形成。
患者可采用侧卧位或仰卧位,根据个体舒适度选择合适的体位。
疼痛管理是术后护理的关键环节。
臭氧介入治疗后可能出现术后疼痛,护士应及时评估患者疼痛的程度和性质,并根据医嘱给予相应的镇痛药物。
同时,可以采用物理镇痛方法,如热敷、按摩等,缓解术后疼痛。
定期评估疼痛效果,并与患者进行交流,及时调整镇痛方案。
此外,护士还应关注并发症的干预。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术后感染、肺部感染、尿潴留、神经损伤等。
护士应及时观察患者的术后切口情况,注意是否有红肿热痛等感染症状,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
对于肺部感染的防控,护士可以帮助患者做好呼吸康复训练,如深呼吸、咳嗽、转身等动作,预防肺部感染。
综上所述,臭氧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围术期护理包括术后病情观察、卧床休息、疼痛管理、干预并发症等多个方面。
护士应做好全面的护理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保障患者的康复。
经皮穿刺臭氧介入髓核溶解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张玉萍【摘要】目的:观察经皮穿刺臭氧髓核溶解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探讨围术期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5例经皮穿刺臭氧髓核溶解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
结果:通过术前心理护理、体位训练、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和严格无菌操作、术后体位指导、加强监测、饮食护理、功能锻炼、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提高了手术疗效,手术优良率达96.36%。
结论:围术期护理干预是保证经皮穿刺臭氧髓核溶解消融术的成功,提高疗效的关键。
【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年(卷),期】2013(000)006【总页数】3页(P1167-1169)【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穿刺臭氧髓核溶解消融术;护理【作者】张玉萍【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阿湖镇卫生院 2214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以腰4-5和腰5骶1间隙发病率最高,约占90%-96%,多个椎间隙同时发病者仅占5%-22%[1]。
臭氧髓核溶解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定位准确、操作简单、创伤轻微、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又无须昂贵的设备及药品,不仅降低了治疗的费用而且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患者易于接受,是无外科手术指征或手术后复发疼痛需再次治疗患者的理想选择[2]。
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对55例腰椎盘突出症患者符合微创介入治疗手术指征,且在保守治疗效果欠佳的情况下,进行了经皮穿刺臭氧髓核溶解消融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5例,男26例,女29例,年龄18岁~70岁,平均年龄(42.5±5.2)岁,病程6个月~15年。
L3-4椎间盘突出者3例;L4-5椎间盘突出者17例,L5S1椎间盘突出者3例,L3-4和L4-5两个椎间盘突出者14例;L4-5和L5S1两个椎间盘突出者18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臭氧治疗的护理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臭氧治疗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严重影响工作、生活能力的骨科常见病,此病多发于青壮年。
行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定位准确、操作简单、创伤轻微、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恢复快、又无须昂贵的设备及药品,大大降低了治疗的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是无外科手术指征或手术后复发疼痛需再次治疗患者的理想选择。
2008年6月采用C臂引导下经皮穿刺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例,患者经过术前、术后护理,疗效满意,根据病情采用不同的护理,为医生的治疗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确保了治疗效果。
资料与方法2008年6月~2009年5月采用经皮穿刺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35~60岁,平均住院时间7天。
全部病例均经CT或MRI确诊。
方法:在局麻下细针穿刺(22~24G),主要作用于髓核,对其他组织无损伤。
在影像学导向下(CT或X线透视下)引导定位、穿刺准确、无偏差,可灵活操作。
结果30例患者均1次注射,所有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护理⑴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臭氧髓核消融治疗为国内刚刚兴起的技术,患者对新技术、新疗法缺乏了解,存在较多顾虑及担心愈后,责任护士要做到:与患者多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态,详细介绍臭氧介入治疗的优点,如安全、创伤小、痛苦小、术程短、经济有效、并发症少见等;介绍手术成功的病例,以增强患者的信心;使其消除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②术前准备:术前应全面检查,包括三大常规,出凝血时间和生化检查、心电图、X线、Cr或MRI等。
术前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预防术后便秘及尿潴留的发生。
术前教会患者功能锻炼的方法。
⑵术后护理:①病情观察:术后每4小时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穿刺点有无红肿,注意患者疼痛改善情况及双下肢感觉、运动情况。
②术后用药:术后遵照医嘱应用抗生素3天预防感染,使用神经脱水剂20%甘露醇250ml+地塞米松5或遵照医嘱,连用3天。
CT引导下经皮椎间盘穿刺臭氧溶核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在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作用。
方法:对本组240例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患者能参与整个治疗过程,术中配合积极,CT定位准确,手术时间平均为30 min,X线曝光一个椎间隙(从第一次CT初步定位到注射臭氧后观察)共3次。
结果:治疗有效率达95%,技术操作成功率为100%。
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在臭氧溶核术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标签:CT引导;椎间盘穿刺;臭氧溶核治疗;围手术期护理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有多种[1-5]。
1988年,意大利医生Verga 首先提倡在椎旁注射氧气-臭氧混合气体以治疗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腿痛,之后该技术在欧洲尤其是意大利、法国、德国等得到了普遍的临床应用。
近年来,我国各大医院也先后引进了此技术,我院2007~2008年引进并应用此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240例,获得满意的效果,工作中我们不但探索了臭氧消融术的导向方法,穿刺途径,而且还开展了围手术期护理配合,围手术期护理的应用,减少了病人的术中恐惧,缩短了手术时间,技术操作成功率为100%,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24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男170例,女70例,年龄19~87岁,平均57岁,病程3个月~29年,所有病例术前均经CT或MRI确诊为适应证,其中,23例患者行胶原酶联合注射,8例患者为二次臭氧溶解术,其余病例均为单纯臭氧消融术。
2术前护理2.1心理护理大多数此类病人病程长疗效欠佳,对溶核术的治疗持怀疑态度,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椎间盘突出的相关知识及配合要点,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2.2术区皮肤护理术区常规备皮,敷有膏药者,用松节油清洁干净,注意保持术区皮肤完整无破损。
2.3体位练习术中患者为俯卧位并在扫描床上进行操作,术前对病人进行体位练习的目的是增加其对俯卧位的耐受,增加CT定位的准确性,减少X线曝光次数。
臭氧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手术期护理目的探讨经皮臭氧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方法对136例行臭氧介入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做好心理护理、积极全面的术前准备,术中熟练的配合,术后精心护理和出院指导。
结果术后3个月随访,110例症状明显减轻,优良率81%,19例症状有改善,总有效率95%。
结论精心的护理明显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正确的出院指导和健康教育巩固了手术的疗效。
标签:臭氧;介入;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及工作方式的改变,腰腿痛就诊患者越来越多,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其最常见病因之一。
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趋于年轻化,严重地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使患者生活质量大大降低。
保守治疗简单、易行,但疗程长、易复发;外科手术治疗创伤大、并发症多、耗费高、术后恢复时间长,不易被患者接受且有一定的复发率;臭氧介入治疗操作简便、起效快、疗效高、创伤小、安全系数高、患者易于接受[1]。
我院于2013年7月~2015年6月实施臭氧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136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36例患者,男72例,女64例,年龄29~69岁,病程1个月~10余年,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腰痛及下肢麻木、疼痛、跛行、甚至不能行走。
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责任椎间盘主要分布在L4-5及L5-S1之间。
1.2方法患者俯卧位,腹下及双踝前垫软枕,根据CT图像确定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2 ml行局部浸润麻醉,用臭氧穿刺针穿刺,经皮穿刺到突出的椎间盘,在CT影像指导下到达目标椎间盘中央,循环方式注入40 ug/ml 臭氧10 ml,将穿刺针退至椎间孔再次注入26 ug/ml臭氧10 ml,最后注入复合镇痛液(曲氨奈德、利多卡因、维生素B12、生理盐水组成),术毕拔除穿刺针,按压穿刺点,贴无菌贴。
1.3治疗结果大多数患者经上述治疗后症状均明显改善或消失,少数患者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反跳,均于出院3个月后回访行疗效评定,疗效评定参考改良的Macnab疗效评价标准,显效74例,有效36例,一般1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5%,优良率为81%,见表1。
腰椎间盘突出症射频靶点消融+臭氧注射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高且发病年龄愈来愈低,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射频靶点消融+臭氧注射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椎间盘突出的方法。
[1]近年来我院对多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此项治疗方法,配合手术前后的护理,效果较好。
我科2011年1月-12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患者289例,采取频靶点消融+臭氧注射术治疗的68例,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8例,男29例,女39例,其中腰3-4椎间盘突出28例,腰4-5椎间盘突出26例,腰5骶1椎间盘突出34例,数名患者存在多节间盘突出。
患者年龄24-78岁,平均年龄58.6岁。
1.2方法。
微创治疗均采用射频靶点消融+臭氧注射术,其中单间隙治疗21例,多间隙共同治疗47例。
手术后辅以功能锻炼、物理治疗及中医康复理疗。
1.3结果。
68例患者平均住院14.3天,术后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其中2例患者术后症状改善不明显,5例患者术后2-3个月病情反复,其余患者疗效佳。
2 护理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向患者介绍手术方法过程,讲解手术前后注意事项,给予心理疏导、健康教育,与患者充分沟通,取得其信任,缓解其焦虑紧张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更好的配合治疗。
2.1.2术中体位训练:练习俯卧位,腹下垫软枕,坚持一小时,练习3-5次,患者无不适为佳。
2.1.3呼吸道准备:戒烟,训练深呼吸、有效排痰,告知导致肺部感染的原因和预防的重要性。
2.1.4胃肠道准备:术前一天进食产气少、易消化饮食,术晨禁食水。
练习床上大小便,根据病人情况,选择适当方法,术前排大便一次。
2.1.5练习轴向翻身,配带腰围方法及上下床的正确姿势。
2.1.6常规进行药物过敏试验、备皮、监测生命体征等护理。
2.2术中护理手术室护士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先进的医疗设备,严格的无菌技术条件及麻醉方式,做好与患者的交流沟通,消除陌生恐惧感,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
C臂机下臭氧(O3)消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臭氧(O3)髓核消融术是国内兴起的一种新的微创治疗方法,近两年来我院采用该技术并在C臂机引导下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腰椎间盘突出症,亦称髓核突出(或脱出)或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系指由于腰椎间盘髓核突出压迫其周围神经组织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腰腿痛。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氧化髓核内蛋白聚糖及破坏髓核细胞,使椎间盘萎缩,纤维环回缩,突出物还纳,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1] 。
臭氧(O3)髓核消融术是通过臭氧发生器将一定浓度的臭氧使用穿刺针经皮注入髓核,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比传统的外科手术,疗效好、愈合时间短、费用低、安全系数高、并发症少,因而被众多患者所接受。
我院自2010年12月以来,开展了O3椎间盘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70例,现将手术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170例,其中男87例,女93例;年龄14岁~82岁,平均48岁,病程2月~20余年,全部病例均有典型的腰痛或腰腿痛症状,一侧或双侧下肢感觉障碍或活动受限,均经CT扫描或MRI检查,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得以确诊。
突出部位在L3~S1,其中单间盘突出114例,双间盘突出50例,三间盘突出6例。
2 手术方法在局部皮肤浸润麻醉下,沿进针点与皮肤呈45度角且针尖朝向需要消融节段椎间盘方向无菌操作进穿刺针,进针至椎间盘髓核,C臂机正侧位角度确认穿刺针至椎间盘髓核,打开臭氧产生仪,制取65ug/ml臭氧5ml,接上已插入椎间盘中的穿刺针并回吸穿刺针筒,无回血注入臭氧;每个椎间盘内注入 10ml~15ml,待椎间盘内压力降低(注入臭氧时注入器压力降低),退出工作穿刺针,用无菌敷贴将穿刺点贴上即可。
手术持续时间0.5~1h。
3 结果所有病例的消融过程均顺利完成,大部分患者经上述治疗1~2次后症状均明显改善或消失,少数患者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反跳。
随访3~12个月,本组显效146例(85.9%),有效20例(11.8%),无效仅4例(2.3%)继而选择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7.7%。
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臭氧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方法回顾性分析20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采用臭氧治疗的临床资料。
结果术后症状明显改善193例,症状无改善13例。
结论加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手术圆满成功。
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近年来国际上新兴的微创技术,能够使椎间盘髓核内的蛋白多糖氧化,从而使髓核体积逐渐缩小,缓解神经根的压迫症状。
通过住院的精心护理,手术成功率较门诊治疗显著提高,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206例,男92例,女114例,年龄16-78岁,病程3天-12年。
均具有要椎间盘突出症的典型症状,并经CT和MRI确诊。
1.2 治疗方法患者取俯卧位,腹部垫枕,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在大型C型臂引导下,针对突出椎间盘,采用臭氧专用穿刺针,穿刺进入椎间盘内,注入浓度为40mg/L 臭氧20ml,然后退针至纤维环外,再注入臭氧10ml。
局部敷贴,平车推回病房。
1.3 治疗结果通过临床观察和出院后6个月的随诊,总有效率达93.7%,显效:症状立即消失85例,占41.3%;有效:症状明显缓解108例,占52.4%;无效:症状无改善13例,占6.3 %。
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椎间盘感染以及神经根、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2 临床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效果欠佳,患者对治疗缺乏信心,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充分理解病人,加强与病人沟通,针对病人的不同情况,对病人进行疾病知识宣教,深入浅出的向病人介绍手术原理及手术方式,同时介绍相同病例的治疗结果,使病人解除顾虑,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2.1.2 一般护理常规行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生化、心电图等检查,评估患者全身情况,对合并症及时处理,尤其注意有无糖尿病、出血性疾病、严重心肺脑肾等疾病。
检查患者穿刺区皮肤有无炎症、红肿、皮疹等,嘱患者术前做好个人卫生,注意保暖,防止感冒,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习惯,并指导患者进行卧位练习,以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腰椎间盘臭氧消融术的治疗及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之一,表现以腰痛为主伴有坐骨神经痛为特征的一种病变,严重者活动受限,生活不能自理。
笔者通过对65例椎间盘突出症臭氧介入治疗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总结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及护理方法,体会到做好这两方面工作对手术成功、术后恢复均具有重大意义。
标签:医用臭氧;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消融;康复锻炼;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大多由于内因椎间盘退变,外因损伤、累积劳损、受寒后腰背部肌肉血管痉挛收缩致局部血液循环减少及间盘压力升高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可引起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脱出或溢出,一侧或双侧神经根受刺激或压迫,致腰部疼痛并向下肢放射痛等临床症状。
臭氧介入治疗术是近年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先进的微创技术。
该项微创手术技术已在国内外广泛使用。
我院自2008年2月份起开展了此项技术,同时在治疗过程中采取了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笔者对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治疗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65例,男40例,女25例;年龄19~78岁,平均43岁;病程4个月~12年。
1.2 症状体征患者均表现为腰痛并向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久坐、久立、负重后加重,卧床休息后疼痛稍减轻,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经CT或MRI证实为单纯性腰椎间盘膨出或轻至中度的椎间盘突出(突出小于5 mm)。
1.3 设备及手术流程GE LCV-PLUS血管造影机及(或)CT,医用纯氧,便携医用臭氧发生器,21 G酒精针、自制定位器。
操作方法:C臂下患者取健侧卧位,屈曲健侧下肢,病侧下肢伸展,必要时下腰部垫枕,以最大程度打开椎间隙及避开髂骨翼。
体表沿棘突及穿刺点划水平中轴线垂直旁开线,后外侧入路采用椎旁8~10 cm穿刺,本组28例。
小关节内侧入路采用椎旁开1.0~1.5 cm穿刺,本组10例。
后外侧入路和小关节内侧入路结合14例。
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5 ml穿刺点浸润麻醉,透视下穿刺病变椎间盘,正侧位证实穿刺针位于椎间盘中心或后1/3;臭氧气体注射量根据椎间盘纤维环是否破裂及破裂程度决定,未破裂者注射量一般为5~10 ml,破裂者可适当增加注剂量,本组最大量30 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