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理工大学简介
- 格式:pdf
- 大小:99.40 KB
- 文档页数:4
3.教学条件与利用3.1教学基本设施3.1.4园网建设状况主要观测点综述一、校园网建设状况(一校园网建设、升级、改造的情况以及校园网基本现状我校的校园网络自1996年建设以来,经历了3次大规模的建设、升级与改造过程,前后历时10年时间,学校在信息化建设上共投资2599余万元,其中包括教育部“西部大学校园网建设项目”的网络建设资金800万元。
我校校园网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建设水平,校园网络覆盖了全部教学区、办公区、实验室、各工程中心(所、学生公寓、家属区、信息点已达12500多个,校园网注册用户数量达4594个,全校联网计算机共计7851台。
另外,网络IP电话、无线局域网(WLAN的建设也在我校得到了充分的应用,我校的主要职能处室与各院系的主要办公室全部配置了网络IP电话,我校的主要办公场所、会议地点与学生活动场所,均开通了WLAN无线上网方式。
目前,我校的校园网络经过升级与改造,软、硬件的配置水平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包括7台网络核心运行设备、35台网络汇聚层交换机、521台网络接入层交换机、2台IPv6网络核心实验设备和2台网络安全设备及62台网络服务器、3台数据库阵列,所有设备全部属于准企业级运行标准,现代化程度达到了目前甘肃省高校网络建设的一级水平。
在网络应用服务方面,包含了WEB、E_MAIL、垃圾邮件过滤网关、计费网关、OA办公自动化、综合教务管理系统、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期刊和学术论文全文检索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学生收费系统、学生就业网、科技创新网、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网络防杀毒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新闻中心、VOD视频点播、FTP下载、BBS论坛、IPPHONE、高校人事管理系统,校董校友会,后勤水电查询管理系统、国资设备管理系统等应用服务平台,各应用系统符合学校自身的管理流程和特色,在学校的本科教学、科研与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在,我校的校园网已成为教学、科研网络信息辅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按照实施“数字理工大”的建设目标,我们将不断拓展新的应用与服务,使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更加全面与完善。
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是几本师资评
价怎么样_高考升学网
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是几本师资评价怎么样
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属于,该校是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和甘肃省首批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试点院校。
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2018各省投档及最低录取分数线省份批次理科文科最低位次江苏本二290-139160山西二批C36939745603内蒙古本二337-57178辽宁本科412-81085黑龙江本三344-73842安徽本二452-130305福建本二397-74276河南本二38947269257湖北本二383-116165湖南本三413-125452广西本二348-114380重庆本二429-78428四川本二46649664991贵州本二385-119319云南本二430-86222陕西本三34340147354甘肃本三370380-青海本三336-15783宁夏本三39343510339新疆本二364403-河北本二40746450677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简介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成立于2002年,在校生8000余人,
是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和甘肃省首批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试点院校。
学校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秉承“求是、砺志、笃行”的校训;始终坚持“以信息学科为龙头,以特色工科为基础,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西部地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始终遵循“以父母之心育人,帮助学生成就梦想”的办学理念;始终围绕“基础理论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社会责任、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取得全面发展,已成长为一所规模结构合理、学科协调发展、教学质量优秀、办学特色鲜明、社会美誉度高的区域知名应用型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优秀校友汇总(企业界精英篇)在近一个世纪的历史长河中,兰州理工大学以“工程师的摇篮”而著称,是中国近代培养国防工业技术人才的摇篮、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
丁法斗:高级政工师,现任甘肃机械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于建生:高级工程师,现任甘肃省建筑工程总公司总工程师。
王习诚:现任宏业集团董事长。
王延合: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上海凯泉泵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王昌银:现任重庆市黔江区恒热冷暖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建忠: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向家坝水力发电厂厂长,党委书记。
王垚浩:现任佛山市国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任董事长、总经理。
王俊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新疆第四建筑公司总工程师。
王胜航: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自动化控制系统总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
王起新:现任广州市新欧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晓东:现任捷酷喷涂设备(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骐:现任甘肃三联自控成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王新惠:现任东风日产(北京)福源专营店董事长。
文小红:广州润肤堂化妆品有限公司。
方天容:研究员,现任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质量标准部部长。
卢长城:现任上海华龙测试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卢军伟,现任中国建筑装饰集团华鼎北京分公司经理。
田世忠,现任环球阀门集团独立董事。
田国庆,现任烟台智联科创科技园管理公司董事长。
田修平,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现任兰州维尼纶有限公司董事长。
史仁明,现任上海瀚盟傲拓机电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付大志,现任北京世纪和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付志坚,现任中联认证中心主任。
代慧忠,现任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冯文章,现任甘肃泓文建筑设计院院长兼高级工程师。
冯永钢,现任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博森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兰金庄,现任沈阳博林特电梯天津分公司总经理。
兰建军,现任小拇指创始人、总裁,司辉,现任重庆欧瑞工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吉西平,现任《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甘肃人民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
申请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简况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制表2017年7月14日填学位授予单位(盖章)名称:兰州理工大学代码:10731申请一级学科名称:建筑学代码:0813本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类别□博士二级□硕士一级 ■ 硕士二级□博士特需项目□无硕点说明一、单位代码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出版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标准》中的代码填写。
二、学科门类名称、一级学科名称及其代码、专业学位类别名称及其代码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填写。
三、除另有说明外,本表填写中涉及的人员均指人事关系隶属本单位的在编人员以及与本单位签署全职工作合同(截至2016年12月31日合同尚在有效期内)的专任教师(含外籍教师),兼职人员不计在内;表中涉及的成果(论文、专著、专利、科研奖项、教学成果等)均指署名第一单位获得的成果。
四、本表中的学科方向参考《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中本学科的学科方向填写,填写数量根据本一级学科点申请基本条件所要求的学科方向数量确定。
五、除另有说明外,所填报各项与时间相关的内容均截至2016年12月31日,“近五年”的统计时间为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
六、本表中的科研经费应是本学科实际获得并计入本单位财务账目的经费。
七、本表不能填写任何涉密内容。
涉密信息请按国家有关保密规定进行脱密,处理至可以公开后方可填写。
八、本表请用A4纸双面打印,左侧装订,页码依次顺序编排。
封面及填表说明不编页码。
本表复制时,必须保持原格式不变。
本表封面之上,不得另加其他封面。
九、本学科获得学位授权后,本表格将做为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的材料之一。
Ⅰ 学科简介与学科方向I-1 学科简介发展简况:兰州理工大学建筑学创建于1987年,是甘肃省开办的第一个建筑学专业。
2002年获得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获得建筑设计与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兰州理工大学招生简介兰州理工大学坐落在黄河之滨的甘肃省省会兰州市,前身是始建于1919年的甘肃省立工艺学校。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兰州理工大学招生简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兰州理工大学招生简章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学校名称:兰州理工大学;部标代码:10731。
第二条主管部门:甘肃省教育厅。
第三条兰州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学、理学、文学、管理、经济、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理工科大学,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201X年学校面向全国三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
第四条学校成立由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等组成的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和纪检监察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在招生领导小组和纪检监察工作领导小组中增加教师、学生及校友代表,全面负责贯彻执行教育部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的有关招生政策。
招生办公室为学校招生领导小组下设的常设机构。
第二章录取规则第五条学校招生工作实施“阳光工程”,依据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综合衡量德智体美,录取时坚持“志愿优先、分数优先、择优录取”的原则。
第六条兰州理工大学招生计划通过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学校招生简章、学校网站等形式向考生公布。
第七条学校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为100%~120%,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源情况的不同调整调档比例。
第八条对于享受各种增加分数投档优惠政策的考生按教育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工作文件规定执行。
第九条报考我校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不足时,将依次接收服从专业调剂的非第一志愿考生。
第十条对于符合学校投档要求的考生专业安排,按投档考生的实际考分和专业志愿顺序,由高到低按“专业级差”方式依次录取,专业志愿级差值确定为:0~5分。
同等条件下,专业相关科目成绩高者优先录取。
考生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时,若服从专业调剂,则根据考生各科成绩和报考其他院校的专业志愿情况调剂录取,否则,作退档处理。
兰州理工大学防震减灾研究所兰州理工大学防震减灾研究所是在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减震控制及健康检测研究课题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校属研究机构。
本研究所主要致力于结构振动控制、健康监测及高层结构基础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研究内容:1、被动隔震、智能隔震及耗能减震结构减振控制技术通过在结构中安装减震控制装置,阻隔、耗散地震能量或主动抵御地震作用力,从而有效减小主体结构损伤,并保护建筑物内部设施的安全。
这项技术在上个世纪末的20多年里得以迅速发展,成为土木工程结构的前沿研究领域。
课题组抓住结构减振控制技术研究与发展的重要机遇,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就开始从事摩擦滑移隔震研究,并较早地在国内用能量法阐述隔震体系的减震机理。
90年代中期,随着叠层橡胶隔震的兴起,结合地方特色开展橡胶支座隔震的关键技术研究,在非比例阻尼动力分析的工程实用方法、橡胶隔震器的低温力学性能试验、地下室柱与隔震器组成的串联系统的动力稳定性、隔震结构的随机响应分析和动力可靠性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创新成果。
本世纪初,又开始进行以磁流变阻尼器、压电摩擦阻尼器为背景的智能隔震技术研究。
针对结构振动控制建立了一种概念严密的最优控制模型,分别在线性和滞变结构中实现了模型更为合理的最优控制算法,改进了原来由美国学者提出的两种近似算法。
该部分研究得到了中国和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联合资助。
在耗能减震结构方面,研究多种阻尼器的减震机理、耗能减震结构的时域响应和随机响应,对粘滞阻尼墙和耗能支撑最优布置及动力可靠性进行探讨,并在实际工程中尝试了采用耗能支撑减小机械设备引发的楼板振动。
2、结构健康监测与诊断通过对土木工程结构服役过程中的响应信息进行监测,实时获得结构内部特性。
或者在结构经历某种灾害后,通过测定其关键性能指标,把握结构性能的退化和继续服役的安全程度,已经成为国际土木工程领域的又一研究热点。
课题组将小波包分解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相结合,利用结构响应的能量谱,对结构损伤位置和程度的进行识别,探讨不同类型的神经网络在结构特性识别方面的应用特点;将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用于基础纠倾过程中上部结构的动态监测,并对一顶升纠倾的实际工程结构进行静力模拟和动力数值仿真;正在开展的研究中,采用冲击激振手段,采集动态应变和加速度等参量,对钢筋单元、砼单元,以及由此而组合得到的梁、板等结构系统在经历不同应变历史的响应特征进行探索;通过对不同结构系统的动力有限元响应分析及损伤模拟,探讨采样点的最佳布置方式。
兰州理工大学校徽兰州理工大学(Lanzhou University of T echnology)坐落于甘肃省省会兰州市,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省部共建重点大学,学校先后划归国家电机制造工业部、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中国近代培养国防工业技术人才的高等教育学府,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
其前身是创建于1919年的甘肃省立工艺学校;1958年,学校更名甘肃工业大学;2003年,学校更名兰州理工大学。
学校是甘肃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全国第27所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备军官选拔培养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特色高校、甘肃省唯一一所国家军工科研生产高校、甘肃省第一所具有工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和设置工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甘肃省唯一一所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工科大学、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型实验计划”、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国家汽车移动物联网联合设计中心执委会成员单位、“2009年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上海合作组织大学”和“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成员之一、全国首批99所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之一。
学校占地面积4000余亩,固定资产16.99亿元,图书馆藏书222万册。
现有2个研究生院,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21个二级学院,68个本科专业。
全日制研究生4512人,本科生22698人,留学生250人。
历史沿革甘肃省立工艺学校时期1919年5月,甘肃省署创办甘肃省立工艺学校,委任牛载坤为第一任校长。
首任校长牛载坤先生首任校长牛载坤先生1921年,改制为为甘肃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具有实业救国思想的水枏继任校长。
1924年,为甘肃省立工业学校1927年,为甘肃省立工科职业学校;1929年,为甘肃省立第一工业学校;1936年,为甘肃省立兰州工业职业学校;1944年,改为甘肃省立兰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49年8月26日,兰州宣告解放,甘肃省立兰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个人简介-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兰州理工大学
个人简介
蒲秀瑛:生于1968年10月,女,四川人,兰州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制药工程专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现主要从事中草药的提取、分离;生物活性的筛选(包括抗病毒、抑菌、抗肿瘤、抗寄生虫、酶激活剂和抑制剂);中药临床前药理和毒理学的研究。
目前主持的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归芪多糖的制备及其延缓衰老的作用机制研究”,48万;
2、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抗流感中药重楼皂苷口服液的研制”,2万;
3、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延缓衰老中药归芪多糖浓缩丸的研制及临床前研究”,10万;
4、兰州理工大学博士基金项目“抗甲型流感病毒新药的研制”,3万;
5、兰州理工大学基金项目“牛心朴子不同提取物临床前的药理研究”,11万;
6、甘肃省高校科研项目“归芪多糖对衰老小鼠脑组织损伤的修复作用”,2万;
7、横向课题“丝绸之路洮河流域道地药材富集片区人类聚居环境的研究”,132.2万。
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6篇(第一作者),EI收录7篇,ISTP收录1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获得兰州市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
【甘肃地区】MPAcc择校分析:兰州理工大学今天凯程苏苏老师给大家带来甘肃地区的MPAcc择校分析——兰州理工大学。
一、院校简介兰州理工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及“大学生创新型实验计划”入选高校。
兰州理工大学的会计专硕主要研究方向:(1)财务会计方向(2)公司理财方向(3)审计学方向。
主要课程: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审计理论与实务、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企业税务筹划、财务报表分析、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应用统计分析、管理信息系统等。
二、历年分数线2016年复试分数线:210/120/602017年复试分数线:190/58/1202018年复试分数线:155/42/84三、2018年招生人数计划招生:全日制24最终实际招生:全日制26四、复试内容1.专业知识测试(笔试)内容:主要考察考生对财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掌握程度,利用所学理论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在本专业领域的发展潜力,考察范围以《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阶段专业课指导性大纲》为依据,专业考试时间两个小时,一套试卷内容涵盖《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试卷成绩满分100分。
2.综合能力测试、英语测试(面试)内容:综合能力测试主要考察考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专业技能与基本素质,此项测试满分100分,低于60分视为复试不合格。
英语测试主要考察考生在日常交往过程中用英语交流沟通的能力和专业英语能力,此项测试满分100分,低于60分视为复试不合格。
3.复试成绩由专业知识测试(占总成绩的20%)、综合能力测试(占总成绩的15%)及英语测试(占总成绩的15%)等三部分组成。
4.总成绩由初试成绩(50%)及复试成绩(50%)按照比例折算组成,满分100分。
公式如下:总成绩=(初试成绩/3)*50%+专业知识测试*20%+综合能力测试*15%+英语测试*15%五、参考用书《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阶段专业课指导性大纲》以上信息整理自网络,如与官网有出入以官网信息为准!会计硕士考研资讯每日分享,敬请关注~凯程,为你的考研之路保驾护航!。
兰州理工大学学费标准多少,2019年兰州理工大学各专业学费标准设置兰州理工大学学费标准多少,兰州理工大学各专业学费标准设置兰州理工大学学费标准多少,2018年兰州理工大学各专业学费标准设置2018年高考已经结束,目前正在高考录取阶段。
很多报考了兰州理工大学的考生都在了解兰州理工大学的相关信息,其中关于兰州理工大学的学费标准很多人都在关注。
本文带你一起了解关于2018年兰州理工大学学费标准以及兰州理工大学的各专业学费标准,希望报考兰州理工大学的考生可以多关注本文。
一、2018年兰州理工大学简介及成就兰州理工大学坐落在黄河之滨的甘肃省省会兰州市,前身是始建于1919年的甘肃省立工艺学校,1958年,在组建兰州工学院的基础上,将甘肃交通大学并入,同年10月1日正式定名为甘肃工业大学。
1965年学校划归第一机械工业部,同时将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和北京机械学院的水力机械、化工机械、石油矿场机械和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成建制全部迁入,并从湖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抽调一批教师来校工作。
1998年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院校。
2003年更名为兰州理工大学。
经过9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工科实力比较雄厚、理科水平不断提高、文科具有一定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理工科大学。
学校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430亩,校舍建筑面积113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图书195万册,数字资源11350GB;固定资产总值达13亿元。
学校设有20个学院、1个教学研究部。
全校教职工总数为2239人,其中专任教师1676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共享院士3人,教授、副教授等副高级以上职称795人。
学校有普通本生22636人、研究生4132人、成人本专科生17300多人。
二、兰州理工大学学费标准多少钱相关信息关于兰州理工大学的学费,你可以参考下面的表格:专业名称学费(元)备注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数学与软件方向)4300校本部工程力学4700校本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4700校本部机械电子工程(流体传动及控制(基地班))4700校本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卓越班)4700校本部冶金工程4700校本部金属材料工程4700校本部功能材料4700校本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4700校本部土木工程4700校本部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4700校本部测绘工程4700校本部制药工程4700校本部安全工程4700校本部生物工程(发酵方向)4700校本部上述兰州理工大学各专业学费收费标准数据来源于网络,仅供同学们参考,若同学们考上的专业学费偏贵,可以向学校申请助学贷款,而且学校都有奖助学金,希望同学们不要因为学费问题而忧愁。
建筑规划与设计DOI:10.16767/ki.10-1213/tu.2020.04.054浅谈高校老校区校园环境提升改造设计—以兰州理工大学兰工坪校区为例李康宁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摘要:随着学校规模扩大,学生人数的激增,校园环境与 人文景观急需提升。
兰州理工大学兰工坪校区已经难以满足现 有的需求,迫切需要进行校园环境提升改造。
本文所述兰州理 工大学兰工坪校区校园环境提升改造也是对高校老校区环境提 升改造的一种初探。
关键词:高校;老校区;校园环境;提升改造1学校概况兰州理工大学兰工坪校区位于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兰工 坪路287号,占地面积360余亩。
学校前身是1919年创立的甘肃 省立工艺学校;丨958年,在组建兰州工学院的基础上定名为甘肃 工业大学;2003年,正式更名为兰州理工大学。
2现状调研与分析兰州理工大学兰工坪校区基地“南高北低”,其最高点与最 低点高差28m,现状调研与分析对校园环境整治至关重要。
从空间层面来看,由于学校建设的历史原因,校园没有经过 较为系统的规划校园建设以原有肌理自然扩展、自由布局,形 成较多的凌乱空间,空间之间缺乏联系。
外部空间相对单调,室外交往场所较少。
整体而言校园空间结构关系较清晰,空间定 位及表现需要进一步提升、梳理。
从环境层面来看,校园绿化较 好,然而问题也较明M,整体景观联系较少,系统性较差,相互缺 少呼应。
人文景观表现不足急需提升改造。
3校园环境整治对策3.1指导思想尊重、传承、提升、表现。
尊重:老校区经历了风霜也收获了美好,更孕育出了一代又 一代的杰出人才。
时光转瞬而逝,可在老校区的身躯上留下了 难以磨灭的时间印迹,它是记忆,也是见证,更是理工大生命的 组成。
传承:校风、校训、校园文化是学校的人文积淀,也是历史凝 练,更是理工大的精、气、神。
对其精心的呵护,细心的培育就是 最好的传承。
提升:对待“旧”与“陋”的不同态度:“旧”是时间的印迹、是 校园的阅历。
【导语】当前对于研究⽣招⽣简章全国各⼤研招院校在陆续发放中,为⽅便⼤家及时了解全国各省市院校2020年硕⼠研究⽣招⽣简章,以下是⽆忧考整理的“2020年兰州理⼯⼤学硕⼠研究⽣招⽣简章”的相关内容,⼀起来看看吧! 2020年硕⼠研究⽣招⽣简章 ⼀、招⽣⽬标与计划: 为了培养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作能⼒的⾼层次学术型专门⼈才,2020年我校计划在16个⼀级学科和96个⼆级硕⼠授权学科专业(领域)⾯向全国招⽣,全⽇制硕⼠计划招⽣预计1800⼈左右。
同时,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层次⼯程技术和⼯程管理⼈才的需要,以“进校不离岗”的学习⽅式,侧重于⼯程应⽤,为⼯矿企业和⼯程建设部门,特别是为国有⼤中型企业培养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层次应⽤型、复合型⼯程技术和⼯程管理⼈才,2020年我校计划招收⾮全⽇制专业硕⼠研究⽣300⼈左右。
⼆、报考条件: (⼀)学术学位硕⼠⽣报考条件: 1.中华⼈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3.考⽣学业⽔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含普通⾼校、成⼈⾼校、普通⾼校举办的成⼈⾼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及⾃学考试和络教育届时可毕业的本科⽣,录取当年9⽉1⽇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
(2)具有国家承认的⼤学本科毕业学历的⼈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职⾼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1⽇,下同)或2年以上的,达,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符合我校相关专业的培养⽬标对考⽣提出的具体学位要求的⼈员,按本科毕业⽣同等学⼒⾝份报考。
(4)已获硕⼠、博⼠学位的⼈员。
在校研究⽣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4.我校学术型硕⼠研究⽣学习⽅式均为全⽇制。
学校简介
兰州理工大学坐落于古丝绸之路重镇、甘肃省省会兰州市,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理工科大学。
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19年的甘肃省立工艺学校,1958年,在组建兰州工学院的基础上,将甘肃交通大学并入,同年10月1日正式定名为甘肃工业大学。
1965年学校划归第一机械工业部,同时将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和北京机械学院的水力机械、化工机械、石油矿场机械和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成建制全部迁入,并从湖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抽调一批教师来校工作。
1998年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院校。
2003年更名为兰州理工大学。
经过90年的建设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工科实力比较雄厚、理科水平不断提高、文科具有一定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理工科大学,具有完整的含博士、硕士、学士在内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对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学校具有较高的学科层次,是我国首批学士、硕士学位授权高校,是甘肃省第一个工学博士学位授权高校。
现有12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并设有9个工程硕士、64个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领域和1个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授权点,52个本科专业,3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优势学科为依托,努力打造品牌和特色专业,培育和形成优势学科,重视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坚持“扬优、支重、改老、扶新”的建设方针,加大专业调整力度,学科水平不断提升,办学层次不断提升,学科结构不断改善。
本科教育涵盖了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6个学科门类,研究生教育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教育学、文学、法学、医学7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经、管、文、法协调发展的学科结构布局。
学校设有17个学院和1个教学研究部,各类
在校学生3.6万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3213人,本科生2.1万人。
学校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确立了“稳定现有人才、培养关键人才、吸引高层人才、储备未来人才、用好各类人才”的人才队伍建设思路,坚持引进与培养并举的方针,着力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
近年来投入4000余万元专项,推进“四项工程”(名师培育工程、教师高学历工程、教师出国进修工程、学科基层组织建设工程),实施“三个计划”(科研启动计划、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学术梯队及特色研究方向资助计划),推行“四项制度”(中青年教师外语培训制度、数学工具强化制度、岗前培训制度、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制度),设立“四项基金”(学术交流基金、专利基金、专著基金、学科交叉基金),建设“两个团队”(学科团队和教学团队),有力地推动了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456人,其中与中国科学院共享院士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甘肃省“333”、“555”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的国家级专家和省部级优秀专家等142人,教授168人、副教授458人,博士生、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32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905人。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基础理论实、专业口径宽、工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教学保障体系,重视工程能力培养,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学校是国家大学生创新型实验计划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现有1个国家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工科人才培养基地。
近三年,学校承担国家级教学研究项目6项,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33项,建设省级精品课程21门,出版教材118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英语竞赛、机械设计竞赛、机器人设计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43项98人次,省级奖308项636人次。
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稳居甘肃高校第一,建校以来累计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13.1万余人。
学校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贡献求支持,以特色争优势,以创新促发展”的办学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地方主导产业,加强学研产合作,形成了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发研究与成果推广相协调的科技创新体系。
学校高新技术成果推广中心是首批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现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发中心5个,省级研究机构13个,校企合作工程技术中心21个。
近三年累计承担包括国家“973”、“863”项目在内的各类科技项目1532项,取得科技成果近200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60余项;申报专利252项,授权99项,专利授权数量连续七年位居甘肃高校首位,并进入全国高校前60名,多次获得“甘肃省企事业专利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以科技成果作为无形资产入股,促进校办企业发展,现有科技型企业18家,2006年科技产业收入总额在全国高校排名第34位。
学校学术水平不断提升,近三年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5662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EI收录论文分列全国高校第90位和第75位。
出版学术专著100余部。
学校学报为中文核心期刊,先后获得“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和“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等称号。
学校积极开展学研产合作,是甘肃第一所、全国第27所设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备军官选拔培养办公室”的地方高校,与兰州市、温州市、青岛市等20家省内外城市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21家企业建立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83家企事业单位联合成立了董事会,在省内外企业建立了169个人才培养和教学实习基地。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60余所大学建立了学术合作和师生互派交流关系。
每年接待和派出的访问学者达100余人次,具有留学生招收资格。
学校具有良好的办学基础条件,现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230亩,校舍建筑面积94.4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各类文献资料266万册(件)。
固定资产10.03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6亿元。
学校建立了信息化管理平台和教学平台,实现了网上办公、网上教学、网上管理、网上服务。
学校高度重视大学文化建设,大力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内涵的“红柳精神”,努力推动以“依法执教、爱岗敬业、学高身正、
教书育人”为主的教风建设和以“诚于态度、谨于理论、勤于实践、志于成才”为主的学风建设,学校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成绩喜人,先后荣获“全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等殊荣。
学校确定了在建校100周年之际,将学校建设成为具有一流的工科、坚实的理科、特色的文科的国内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