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WF-net的工作流模式建模与仿真

基于WF-net的工作流模式建模与仿真

基于WF-net的工作流模式建模与仿真
基于WF-net的工作流模式建模与仿真

工作流流程动态仿真技术的研究

2009,45(13)工作流控制模型(Petri 网) 抽象化 工作流模型 工作流定义语言 工作流元语言 工作流概念模型 表示形式化 基于 基于 图1三层模型间的关系 1引言随着软件在信息社会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人们对软件 的正确性、可靠性、安全性等可信性质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在软件的开发和运行过程中保证软件具有可信性质也成为软件理论和技术越来越重要的研究方向。自从20世纪90年代,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实践证明它在改进和优化业务过程,提高业务工作效率,实现更好的业务过程控制,提高顾客服务质量,提高业务过程的柔性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工作流管理系统中的两个核心组件分别是流程定义组件与流程执行组件。而现有的工作流系统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缺憾:(1)模型描述能力有限;(2)难以快速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3)定义的流程和实际系统之间的正确性差异。为保证流程设计的正确与可靠,应该对所设计的流程分别进行静态的分析验证和动态的仿真测试。 通过研究与分析,一个完整的工作流模型应该分为三个层次:元模型层、模型层和控制模型层。其中元模型层给出了流程定义的主要成分及其语言描述。扩展的信牌驱动模型属于模型 层,它对经典Petri 网进行了改进与扩充,基本解决了经典Petri 网描述业务过程的局限性。只保留了控制机制的Petri 网模型 是对工作流流程定义语言的更高级别的抽象,因此属于控制模型层。三层模型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因此关于流程的分析验证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进行:基于元模型层次上的语法验证、基于模型层次上的语义验证(仿真) 和基于控制模型层次上形式化分析。又可以将它们分为静态检查与动态仿真,其中静态检查主要针对的是流程的静态定义,包括基于元模型层次上的语法验证和基于控制模型层次上的形式化分析;而动态仿真主要针对流程的动态执行过程即基于 工作流流程动态仿真技术的研究 付丽娜,郝克刚FU Li-na ,HAO Ke-gang 西北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西安710069 Software Engineering Institute , Northwest University ,Xi ’an 710069,China E-mail :fulina_97@https://www.doczj.com/doc/528692581.html, FU Li-na ,HAO Ke-gang.Research on dynamic simulation of workflow https://www.doczj.com/doc/528692581.html,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 2009,45(13):29-33.Abstract :The mode to capability analysis and correctness verification of workflow process is divided in static inspection and dy - namic simulation.Especially the paper studies several key problems in process simulation ,setting up simulation enviroment ,the al -gorithm for arranging events in a queue based on path coverage rule ,analyzing simulation results.It adopts interactive and non-interactive means , employs white-box and black-box methods to test workflow process based on high coverage rate.And at last it gives expression to type ,distribution and trend of process defects. Key words :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 (WFMS );token-driven workflow computation model ;process ;simulation engine ;event ;verification 摘要:对于工作流流程的能力分析以及正确性验证,其方式上可分为静态分析与动态仿真。论文侧重研究通过动态仿真手段对 流程进行测试与分析,验证流程在合适的时间,由合适的资源做合适的事。针对仿真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设置仿真环境、基于路径覆盖准则的事件排队算法及仿真结果的统计分析做了较深入研究。仿真采用了交互式与非交互式两种手段,利用白盒与黑盒两种测试方法对被测流程进行高覆盖度仿真,并通过仿真结果反映缺陷的类型、分布与走势。关键词:工作流管理系统;信牌驱动模型;流程;仿真引擎;事件;验证 DOI :10.3778/j.issn.1002-8331.2009.13.009文章编号:1002-8331(2009)13-0029-05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P311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the National High-Tech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lan of China under Grant No.2007AA010305)。作者简介:付丽娜(1979-),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软件理论、工作流相关技术等;郝克刚(1936-),男,博士生导师,目前研究方向为工作流技 术、分布式计算和软件理论等。 收稿日期:2009-01-21 修回日期:2009-02-25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9

业务流(BPM)与工作流(workflow) 的区别

业务流(BPM)与工作流(workflow) 的区别 在SOA 实践中,对于 BPM面临着不少困惑与选择,主要是工作流与业务流的架构区别。有些项目把业务流产品用作工作流设计,而有些工作流为主的产品工具却作为业务流实现。这里简单地讨论一下 BPM 中业务流与工作流的作用区别。简要概述了工作流与业务流的主要区别。 工作流与业务流的主要区别

斯欧信息 简言之,业务流程管理主要包含业务建模,组装,部署及管理。使用业务流或工作流工具似乎都能设计开发业务流程管理。但从 SOA 的角度,服务的划分及交互通常是项目关注的重点。所以, SOA 强调的是如何灵活组合业务服务。而业务流的核心功能是编排流程服务,并且主要针对企业级应用整合。同时利用 BPM 工作流的主要功能,诸如 : 活动(任务)节点的人工任务配置,流程运转时的活动节点调控等。 在 SOA/BPM 初始阶段,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较深的 IT 或 ERP 根基,实施业务流会有相当的阻力。因为业务流程管理并非主要是技术问题。对于有些中小型企业或应用 ( 特别是那些没有规范支撑的人工流程模式 ),一些随意包干,或带有自由流功能的工作流系统一般更易于接受。 对于同样的一个较为复杂的流程应用项目, 如果使用工作流, 会显得很复杂, 结果是很多流程产出件, 而如果使用业务流,一般架构设计较为规范, 流程量骤然减少, 重用性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工作流与业务流的定义范围有相当程度的交叠与互斥,这取 决于采用的流程管理产品(或几个不同产品)及架构设计及理念。工作流可以理解为技术层面的东西或办公自动化,而 SOA 关注业务流的实现,及与之相关的价值链,并且关注流程的生命周期管理。其实,工作流或业务流本身并无绝对优势,在SOA/BPM 都要用到,如何用好用对才是关键。

工作流系统需求分析

工作流系统需求分析 业务过程描述: 工作流是一种反映业务流程的计算机化的、实现经营过程集成与经营过程自动化而建立的可由工作流管理系统执行的业务模型。工作流起源于生产组织和办公自动化领域,其目的是将现有工作分解,按照一定的规则和过程来执行并监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下图是用户使用工作流系统的业务过程:

业务模型描述:

系统组成: 工作流管理系统由客户端、流程定制工具、流程监控与管理和工作流运行服务四个部分组成,下图是系统构件图: 系统功能划分: 工作流管理系统是指运行在一个或多个工作流引擎的软件上用于定义、实现和管理工作流运行的一套软件,从用户建模的过程来看在建立阶段功能主要是工作流过程和相关活动的定义和建模,在运行阶段包括运行流程的监控、管理以及执行过程中的人机交互等。 工作流管理系统由流程定制工具、流程监控与管理、工作流运行服务和客户端交互四个部分组成,整个系统的使用者可以分为四种:系统管理员、流程设计人员、流程管理人员、普通用户。 下图是整个工作流管理系统的顶层用例:

第一部分流程定制工具 本部分主要完成企业信息流中业务过程的图形化建模,定制工具提供丰富的图形化元素、简单易懂的建模方法以及完善的模型管理方式。 流程定制用例图:

打开流程模型 参与者:流程设计者。 前置条件:流程定制工具已经打开。 后置条件:被选择的流程模型中的内容被展开。 步骤序列: 1.打开流程模型列表或新建流程模型文件。 2.选择流程模型文件名称。 3.展开流程模型中的设计内容。 保存流程模型 参与者:流程设计者。 前置条件:某个流程模型已经被打开,并且被修改。 后置条件:修改过的流程模型存到了物理文件中。 步骤序列: 1.保存流程模型到物理文件中。 删除流程模型 参与者:流程设计者。 前置条件:拥有可被删除的流程模型。 后置条件:选中的流程模型被删除。 步骤序列: 1.用户打开流程模型列表。 2.用户选择想要删除的流程模型。 3.系统删除选中的流程模型。 导入导出流程模型 参与者:流程设计者。 前置条件:拥有可被导入的文件或导出的流程模型。 后置条件:流程模型被导出成文件或模型文件被导入到设计系统成为流程模型。 步骤序列: 1.用户打开可被导入文件列表或设计工具中的流程模型列表。 2.用户选择将被导入的流程文件或选择将被导出的流程模型。 3.系统把导入文件生成流程模型或把导出流程模型生成流程文件。 流程发布 参与者:流程设计者。 前置条件:拥有设计完成并可供发布的流程模型。 后置条件:流程模型被发布并可通过客户工具执行。 步骤序列: 1.用户打开流程模型列表。 2.用户选择发布的包或流程。 3.用户选择发布的运行服务器。 4.用户形成发布版本。

工作流分析及设计

工作流系统需求分析及设计 业务过程描述: 工作流是一种反映业务流程的计算机化的、实现经营过程集成与经营过程自动化而建立的可由工作流管理系统执行的业务模型。工作流起源于生产组织和办公自动化领域,其目的是将现有工作分解,按照一定的规则和过程来执行并监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下图是用户使用工作流系统的业务过程:

业务模型描述:

系统组成: 工作流管理系统由客户端、流程定制工具、流程监控与管理和工作流运行服务四个部分组成,下图是系统构件图: 系统功能划分: 工作流管理系统是指运行在一个或多个工作流引擎的软件上用于定义、实现和管理工作流运行的一套软件,从用户建模的过程来看在建立阶段功能主要是工作流过程和相关活动的定义和建模,在运行阶段包括运行流程的监控、管理以及执行过程中的人机交互等。 工作流管理系统由流程定制工具、流程监控与管理、工作流运行服务和客户端交互四个部分组成,整个系统的使用者可以分为四种:系统管理员、流程设计人员、流程管理人员、普通用户。 下图是整个工作流管理系统的顶层用例:

第一部分流程定制工具 本部分主要完成企业信息流中业务过程的图形化建模,定制工具提供丰富的图形化元素、简单易懂的建模方法以及完善的模型管理方式。 流程定制用例图:

打开流程模型 参与者:流程设计者。 前置条件:流程定制工具已经打开。 后置条件:被选择的流程模型中的内容被展开。 步骤序列: 1.打开流程模型列表或新建流程模型文件。 2.选择流程模型文件名称。 3.展开流程模型中的设计内容。 保存流程模型 参与者:流程设计者。 前置条件:某个流程模型已经被打开,并且被修改。 后置条件:修改过的流程模型存到了物理文件中。 步骤序列: 1.保存流程模型到物理文件中。 删除流程模型 参与者:流程设计者。 前置条件:拥有可被删除的流程模型。 后置条件:选中的流程模型被删除。 步骤序列: 1.用户打开流程模型列表。 2.用户选择想要删除的流程模型。 3.系统删除选中的流程模型。 导入导出流程模型 参与者:流程设计者。 前置条件:拥有可被导入的文件或导出的流程模型。 后置条件:流程模型被导出成文件或模型文件被导入到设计系统成为流程模型。 步骤序列: 1.用户打开可被导入文件列表或设计工具中的流程模型列表。 2.用户选择将被导入的流程文件或选择将被导出的流程模型。 3.系统把导入文件生成流程模型或把导出流程模型生成流程文件。 流程发布 参与者:流程设计者。 前置条件:拥有设计完成并可供发布的流程模型。 后置条件:流程模型被发布并可通过客户工具执行。 步骤序列: 1.用户打开流程模型列表。 2.用户选择发布的包或流程。 3.用户选择发布的运行服务器。 4.用户形成发布版本。

简易工作流设计模型

简易工作流设计模型 一、工作流简介 (2) 二、工作流设计思路 (2) (一)工作流整体结构图 (2) 1.业务说明 (2) 2.工作流整体结构图 (2) (二)流程分类和流程实例设计 (3) 1.业务说明 (3) 2.界面设计 (4) 3.后台表-流程分类表 (4) 4.后台表-流程模板表 (5) 5.备注说明 (5) (三)自定义流程表单设计 (5) 1.业务说明 (5) 2.界面设计 (6) 3.后台表-模板表字段表 (6) 4.备注说明 (7) (四)流程步骤定义 (7) 1.业务说明 (7) 2.界面设计 (7) 3.后台表 (8) 4.后台表关系 (8) 5.备注说明 (8) (五)流程实例发起 (9) 1.业务说明 (9) 2.界面设计 (9) 3.后台表 (10) 三、结语 (11)

一、工作流简介 工作流是指一类能够完全自动执行的经营过程,根据一系列过程规则,将文档、信息或任务在不同的执行者之间进行传递与执行。 二、工作流设计思路 (一)工作流整体结构图 1.业务说明 整个工作流后台结构设计图,包含表单设计、流程设置、流程实例发起三个主要部分的后台表结构设计。 2.工作流整体结构图 见下

(二)流程分类和流程实例设计 1.业务说明 建立流程时候,需要先将流程进行分类,便于权限控制和梳理流程的层级关系;另外每个流程实例的数据,需要保存在流程实例表中进行区分(不同的流程实例对应的数据结构不一样,每条流程实例的实例数据也不一样)

2.界面设计 3.后台表-流程分类表 select * from xSYS_TableDefs where xHolderGUID='{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各种工作流模式的实现

各种工作流模式的实现 作者:非也QQ:20674450Email:nychen2000@https://www.doczj.com/doc/528692581.html, 目录 1.概述 (3) 2.Fire Workflow流程元素介绍 (3) 1)Activity和Task: (3) 2)Synchronizer、StartNode、EndNode (4) 3)Transition (4) 3.设计约束 (4) 1)约束1 (4) 2)约束2 (4) 3)约束3 (5) 4)约束4 (5) 5)关于设计约束的说明 (5) 4.顺序、分支、汇聚 (6) 1)顺序分支汇聚其实是统一的 (6) 2)顺序业务流程举例 (8) 3)并行业务流程举例 (8) 4)分支选择业务流程举例 (9) 5)汇聚业务流程举例 (10) 5.子流程 (11) 1)流程设计 (11) 2)流程模拟 (12) 3)关于“Multi-Merge”的探讨 (13) 6.“自由流”(Jump) (14) 1)流程设计 (14) 2)流程模拟 (14) 3)相关API (17) 7.循环(Loop) (18) 1)流程设计、模拟 (18) 2)相关API (18) 8.略过(Skip) (18) 1)流程设计 (18) 2)流程模拟 (19) 9.会签 (20) 10.委派 (21) 11.任务完成期限 (21) 1)流程设计、模拟 (21) 2)相关API (22) 12.监听工作流事件 (22)

1)TaskInstance事件监听器 (22) 2)ProcessInstance事件监听器 (23) 13.表单绑定 (24) 14.流程元素属性详细说明 (25) 1)所有流程元素通用属性 (25) 2)WorkflowProcess的属性 (25) 3)StartNode、Synchronizer、EndNode属性 (25) 4)Activity属性 (25) 5)Transition的属性 (26) 6)Subflow Task的属性 (26) 7)Tool Task的属性 (26) 8)Form Task的属性 (26)

基于OA系统的工作流建模与实现概论

XX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 基于OA系统的工作流建模与实现 学生: 学号:20044177 指导教师: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XX大学计算机学院 二OO八年五月 摘要 工作流是业务流程计算机化或自动化,工作流技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为实现某个业务目标,利用计算机在多个参与者之间按照某种预定规则自动传递文

档、信息或任务。而工作流模型包含了描述一个工作流执行过程需要的所有信息。过程定义可能引用组织/角色模型中关于组织结构和角色安排的数据,在这样的流程导航过程中,不仅可以设置某个特定的用户作为活动的参与者,而且可以将活动和某个角色进行关联。过程定义模型包含了工作流引擎执行过程中需要的所有信息,如流程的开始和完成条件、构成流程的行为、行为间导航规则、用户需要完成的任务、应用的调用、活动的执行者和所有工作流相关数据的定义。 本课题了一个可视化工作流建模系统。这个系统是采用B/S结构,使用Myeclipse作为开发工具,使用Microsoft SQL Server作为数据库服务器,并应用JavaScript、VML、Ajax、Servlet等技术来实现本系统的各项功能。实现的功能包括新建流程、保存流程、打开流程、修改流程、用户管理。 这篇论文阐述了该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系统功能,并介绍了系统实现需用到的技术,然后描述了系统的需求分析。论文还介绍了系统的设计、数据库的设计及系统的实现原理和一些核心代码。 关键词:工作流建模系统、JavaScript、Ajax、VML ABSTRACT

The Workflow is for the automation or computeriz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Workflow technology to solve the main problem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objective, In a number of computer are used to transfer documents, information or tasks among participa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ules of a scheduled automatic. Workflow model includes a description of all the information which is needed by the Workflow implementation process. Process definition may quotes organization/role model regarding the data of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role arrangements. In such a process of the course of navigation, not only we can set a specific user as the participants of the activities, we also can relate activities with a certain role. Process definition model includes all the information needed by a workflow engine in the course of the implementation. For example, the conditions of the beginning and completing of the process、behaviors which Composes of process、navigation rules of behaviors、the task which users need to complete、the call of the application、the actors of those activities and the definition of all the relevant data with Workflow. The aim of this project is to build a visual modeling system of Workflow. This system is based on Browser/Server model, choosing Myeclipse as the develop tool, and the database server is Microsoft SQL Server. .We use the JavaScript、VML、Ajax and Servlet techolonogy to implement our system. The function of our system consists of creating a process、saving a process、opening a process、change a process and the management of users. This thesis describes the framework,the functions,the architecture of the system.We also introduce the key techniques that we use to implement the system. Then we describe the requirement analyzes. .We also introduce the architecture of our system,includeing the database design and the theory of implementation and some core code. Keywords:Workflow Modeling System、JavaScript、Ajax、VML 目录 中文摘要 (Ⅰ)

(工作分析)国内外主流工作流引擎及规则引擎分析

国内外主流工作流引擎及规则引擎分析2013年2月创新研发部

目录 国内外主流工作流引擎及规则引擎分析 (1) 一.背景 (4) 二.原则 (4) 三.工作流功能分析点 (6) 4.1.标准类 (6) 3.1.1BPMN2.0标准支持 (6) 4.2.开发类 (7) 3.1.1业务模型建模工具 (7) 3.1.2工作流建模工具 (7) 3.1.3人工页面生成工具 (8) 3.1.4仿真工具 (9) 4.3.功能类 (9) 4.1.1流程引擎 (9) 4.1.2规则引擎 (10) 4.1.3组织模型与日期 (10) 4.1.4对外API的提供 (11) 4.1.5后端集成/SOA (11) 4.1.6监控功能 (12) 四.中心已有系统工作流功能点分析 (13) 4.1.备付金系统工作流分析 (13) 4.1.1联社备付金调出流程 (13)

4.1.2联社备付金调入流程 (16) 4.1.3资金划入孝感农信通备付金账户业务流程 (18) 4.1.4备付金运用账户开立流程 (20) 4.1.5备付金沉淀资金运用流程 (23) 4.1.6备付金沉淀资金支取流程 (26) 4.2.多介质项目工作流分析 (28) 4.1.1开卡审批流程 (28) 4.3.新一代农信银资金清算系统工作流分析 (29) 4.4.电子商票系统工作流分析 (29) 4.5.OA系统工作流分析 (32) 五.工作流产品分析 (32) 六.分析结论 (44) 4.4.对比 (44) 4.5.建议 (45)

一.背景 目前中心建成的“一大核心系统,七大共享平台”以及OA系统,对工作流应用程度高,但各系统实现工作流程管理没有建立在统一的工作流平台上,导致流程割裂、重复开发、不易于管理等问题。 备付金管控项目涉及多个岗位之间工作的审核步骤,同时还要与多个系统进行交互,因此,为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业务流转时间,同时还要结合农信银中心的总体IT战略规划,备付金管控项目技术组决定选择一款先进的工作流引擎和一款规则引擎,作为备付金管控项目的核心技术架构。 二.原则 备付金管控项目组通过梳理各信息系统流程现状和未来需求,形成农信银中心工作流平台的发展规划,从而更全面的满足农信银各项关键业务、更好的支撑现有和未来的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组充分研究国内外领先的工作流产品和案例,同厂商交流。从用户界面生成、流程建模、流程引擎、规则引擎、组织模型、模拟仿真、后端集成/SOA、变更及版本管理、移动设备解决方案、监控分析能力等多方面考察工作流产品,进行工作流产品选型。 目前国内外的工作流引擎层出不穷,行业标准多种多样,通过对比不同工作流公司产品,本次工作流技术选型决定分析商业工作流引擎4款,开源工作流引擎2款。其中国际知名厂商的商业工作流引擎2款,本土厂商的商业工作流引擎2款。由于本次技术选型是以工作流引擎为主,选型工作将不再单独分析规则

基于时序逻辑的工作流建模与分析方

基于时序逻辑的工作流建模与分析方法1 王远,范玉顺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北京 100084)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活动时序逻辑(TLA)的工作流建模与模型分析的形式化方法。该方法将模型及模型的性质都表示为一个TLA公式,对工作流模型性质的分析可以等价为对TLA中两个公式之间是否存在蕴涵关系的检验,从而建立了一个工作流模型各层次分析统一框架。一个工作流建模和分析的实例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在建模、模型分析以及指导模型设计等方面都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工作流,活动时序逻辑,工作流模型分析 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274046) 0 引言 工作流管理是实现企业过程集成和提高企业运行效率、柔性的一种全面的支撑技术。该技术在办公自动化(OA)、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经营过程重组(BPR)等几个领域中的应用证明,工作流模型的合理性验证与分析是成功实施工作流管理的关键[1]。工作流模型分析可以分为逻辑、时间和性能三个层次。逻辑层次关心的是工作流模型中事件点与事件点之间的关系,时间层次的分析是在逻辑层次的基础上研究模型中时间段与时间段之间的关系,而性能层次分析一般是指(考虑资源信息) 通过仿真或严格的理论分析,获得与系统性能相关的量化指标,来评估建立的工作模型是否满足目标需求。 工作流模型的验证与分析的方法与建模方法密切相关。工作流建模方法可以分为非形式化方法与形式化方法[2]。非形式化方法主要包括活动网络图法、ECA(Event-Condition-Action)规则方法、面向系统交互的工作流建模语言等,这些非形式化的建模方法普遍缺乏对模型验证与分析的支持。工作流建模的形式化方法以基于Petri网的建模方法为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些工作流模型验证与分析的方法,然而这些基于Petri网的方法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没有统一的方法框架,无法满足工作流模型多种性质的验证需要,而是针对一种性质,提出一种特殊的高级Petri网建模方法,找到该性质在Petri网中的表达方式,并针对这种表达方式提出一种验证算法,比如,用户需要验证模型中两个活动之间的时间距离约束,现有的方法无法验证,就只能依靠研究人员的创造力,提出一种特殊的Petri网,并发展一种专门的验证方法;二是在指导工作流模型的设计和工作流模型的综合方面无法满足需要,比如要设计一个满足给定性质的工作流模型,现有的模型验证方法就无法提供有力的支持。针对上述工作流模型分析验证中存在的问题,本文用时序逻辑作为理论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序逻辑的工作流建模与分析方法,为工作流模型各个层次的验证与分析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1 TLA基本概念 时序逻辑作为一种表示各种动态系统行为和性质的逻辑语言,近年来在反应系统、实时系统的表示与验证、网络协议的分析、多媒体通信同步以及自然语言理解、专家系统、人工智能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5]。在本文提出的基于时序逻辑的工作流建模分析方法中,一个工作流过程模型被描述为一个时序逻辑系统中的公式,同时该模型需要被验证的和分析的性质也表示为一个时序逻辑公式,该方法对所验证的性质并没有特殊的限定。要分析工作流模型是否满足该性质,只需在相应的逻辑系统中利用逻辑推理和模型检查等技术检验这两个公式之间是否存在蕴涵关系。这就使得对工作流模型各层次的验证可以统一到一个方法框架中来。同时,由于在时序逻辑中并不区分公式表示的是模型还是模型的性质,这使得本文提出的方法在指导工作流模型的设计和工作流模型的综合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本文使用的时序逻辑系统是活动时序逻辑

工作流模式与K2实现

工作流模式与K2实现 1.背景 工作流产品众多,而它们之间又缺乏统一的标准,使得不同的产品之间很难实现协同工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工作流管理联盟(WFMC) 于1993 年成立,并提出了工作流参考模型,制定了五个标准接口。 其中有一个接口是过程定义接口。几乎每个工作流产品都有自己的过程定义语言(也称为工作流语言),可以从四个方面(控制流、数据流、资 源、操作)来研究流程,工作流模式(Work Flow Pattern)只是涉及到其中的控制流部分。控制流(control flow)描述了活动在不同结构中的执行顺 序。控制流对我们有效认识、理解工作流规范具有很大帮助。工作流规范需要不断地扩展,以便满足新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对控制流进行基础的认识和分析。 2.模式总述 工作流模式系统化地表述了基本的和复杂的结构。模式(pattern)是从具体形式中抽象出来的。面向对象的设计模式,规定了不依赖于具体的实现技术,同时也不依赖于所在领域的基本需求。 Carl Adam Petri基于Petri网原理提出的21个工作流模式,用于工作流过程建模和分析。这些模式,仅限于静态控制流,而不考虑资源分配、实例控制、异常处理和事务管理。

3.K2 Blackpearl K2 Blackpearl 是SourceCode公司基于.NET WF构建的流程开发平台的核心产品。代码可支持生成WF代码,流程设计环境使用WPF构建,并完全嵌入到VS 2005中,与微软产品紧密结合。 K2 blackpearl 包括业务流程管理与工作流性能。可以通过建立应用来管理业务流程并使其自动化,或者集业务流程、人员、服务、信息和系统于单一的应用,从而帮助推动业务发展。 4.基础控制过程 这五个模式的共同点在于:模式所涉及流程的执行路径是在设计时即可确定的,不需运行时的信息。包括:Sequence(顺序模式)、Parallel split(并行分支模式)、Synchronization(同步模式)、Exclusive choice(排他选择)、Simple merge(简单合并模式)。 ?1 顺序(Sequence) ●描述: 工作流中的各个活动在同一个进程中按顺序依次执行。 ●案例: “用户付款”后才能进行“发送货物”。 ●K2实现:

工作流引擎技术

1.1工作流引擎技术 工作流概念的提出是人们注意到了隐藏在业务处理的过程控制的共性,并从业务处理操作中分离出过程逻辑单独加以研究,从而可以实现过程优化配置和重组。但是,多年来,不同的研究者和产品供应商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工作流的定义。下面分别从工作流定义及工作流相关术语进行解释,并分析工作流应用中所遇到的多种模式,提出了工作流参考引擎、处理模型、体系结构等。 1.1.1工作流定义 WfMC给出的工作流的定义[21]:工作流(Workflow)是一类能够完全或者部分自动执行的经营过程,根据一系列过程规则,文档、信息或任务能够在不同的执行者之间传递、执行。 工作流是指业务领域的流程,它描述了业务过程中的各个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关系。 业务过程则是对工作流的抽象,通过对业务过程中各要素的描述形成过程定义。过程定义是过程自动化的基础数据,它通过工作流引擎进行管理。 下面将对工作流引擎技术中涉及到的一些基本概念给出其定义。这些概念包括:工作流引擎、业务过程、过程定义、活动、自动活动、人工活动、实例、过程实例、活动实例、工作流参与者、工作项、工作项列表等。 1.工作流引擎 工作流引擎是一个软件系统,它定义、创建和管理工作流的执行,并且运行在一个或多个工作流引擎之上。工作流引擎能够解释过程定义、实现与工作流参与者的交互并且调用各种外部IT工具和应用。 2.业务过程 一个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程序或活动的集合,这些程序或活动共同实现一个业务或决策目标。通常地,业务过程存在于一个定义了职能角色和业务关系的组织结构中。 3.过程定义 过程定义是对业务过程的描述,这种描述形式支持诸如建模、通过工作六管理系统执行等操作的自动化处理。过程定义有活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这些活动和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并且还包含过程开始和结束条件和各活动的详细信息,如活动参与者、相关应用和数据等。 4.活动 活动是对一份工作的描述,它是过程中的一个逻辑步聚。一个活动可以是

支持企业流程再造的工作流仿真平台研究

支持企业流程再造的工作流仿真平台研究 摘要:工作流仿真是支持企业实现业务流程再造的有效手段。本文首先基于活动网路图的建模方法提出了一个多视图的工作流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包括多个工具的工作流仿真平台,最后给出了使用该平台实现工作流仿真的流程。 关键词:企业流程再造;多视图;工作流仿真 引言 工作流的概念起源于生产和自动化领域。工作流技术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对过程的有效组织管理和对流程的优化,达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业务流程再造 (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是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思考与再设计,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工作流管理技术能够较好的支持BPR中的过程分析、过程优化、过程管理与控制等环节。 因此,工作流管理技术在实施 BPR 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工作流仿真通过对工作流模型进行仿真,模拟业务流程的运转,根据仿真结果对流程进行分析评估。工作流仿真具有高效、低成本、不影响实际业务系统运行等优点,是支持 BPR 的一种经济可行的工作流技术手段。现有的工作流仿真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工作流仿真性能指标和工作流仿真体系结构的研究。目前工作流仿真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般工作流仿真以集中式为主,缺乏可扩展性,工作流仿真体系不健全,没有提供覆盖建模、仿真、评估的工具。 针对当前工作流仿真研究的不足,本文首先以基于活动网络图的建模方法为基础,提出一个多视图的工作流仿真模型;然后以该模型为核心构建一个工作流仿真平台,包含了建模、仿真、评估、管理等工具;最后给出了工作流仿真平台的使用模式。 1 工作流仿真模型 基于活动网络图的建模方法具有流程描述直观、形象,便于理解和掌握,易于仿真实现的特点。因此本文提出的工作流仿真模型以活动网络图为基本的建模方法。基于活动网络图建立工作流模型,一般根据面向流程研究的需要从组织、资源、业务流程和信息等四个角度建立其组织模型、资源模型、过程模型和信息模型来完整描述组织(或机构)的经营或运行过程。工作流仿真模型是在工作流模型的基础上加以修改和补充得到的。在进行工作流仿真建模时需要将实际工作流管理系统中实体虚拟化加入到模型中,同时设置相应的参数信息。为了便于进行建模、仿真和评估,在工作流模型的四个模型基础上,本文提出一个多视图的工作流仿真模型,由组织结构视图、活动流视图、信息流视图和相关数据组成。 (1)组织结构视图。组织结构视图描述是企业的机构组成和设置形式,是对企业各组成单元的组织结构关系的体现。由于企业的组织结构决定了其内部机构的组成及其所能担负的功能任务。企业的职能任务则决定着其内部各组成单元所能开展的业务活动以及需要或产生何种类型的信息。企业的资源与企业的组织结构密切相关,可以划分到企业的每个组成单元。因此可以在组织结构视图中为每个组成单元分配资源。 (2)活动流视图。活动流视图用来定义业务流程的逻辑,包括了组成业务

办公系统中的工作流模型及实现(doc 10页)

办公系统中的工作流模型及实现(doc 10页)

办公系统中的工作流模型及实现 摘要:工作流技术是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正确使用工作流技术可以提高办公效率,加快信息化步伐。本文首先对工作流的基本概念、工作流系统的分类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结合实际工作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字:工作流;办公自动化;Lotus/ Domino;电子邮件 A WorkFlow Model and its implement In Official Environment Wangzhen WangYinxue Xiaoping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enter,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 100084 【Abstract】Workflow Technology is the key technology in Office Automation System which can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and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informationization if properly implemented.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basic

一个工作流由一组具有某个业务目标的事件(环节)组成。事件之间存在相互顺序,并且任何事件只有其激活条件满足时才可被执行。需要注意的是,工作流的自动化是指业务过程中的各个事件被有效管理,但并不意味着所有事件的实施全部由计算机来支持。自动化的目的是事件自动激活和事件间的自动连接。 工作流管理系统指运行在一个或多个工作流引擎上用于定义、实现和管理工作流运行的一套软件系统。它的作用包括: ?与工作流执行者(人、应用)交互,推进工作流实例 的执行; ?协调主要事件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监控主要监察工作流运行期间各种工作状态,当发生 意外情况时,处理意外事件,控制工作流正常运行。 2 工作流系统的分类 工作流系统的分类标准有多种。可以根据工作流产品实现的业务过程和底层实现技术对工作流管理系统及其产品进行分类[3]。

工作流的基本模式

工作流的基本模式 1 、顺序(Sequence )模式 描述:只有当前一个活动结束后,后一个活动才会被触发,即按照预定的任务列表,有序的执行。(提交一亍日UG、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弍FEX该日UG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lose^BUG 2、并行(Parallel Split)模式 描述:- 一个活动的结束能够触发若干个活动的开始,这些被触发的活动能以并行的方式同时或按任意顺序举例:当提交一个BUG时会分别向BUG信息表和BUG日志表中添加相应记录 进行

3、同步(Synchronization )模式

描述:如果不考虑超时(一般流程会设定任务执行期限)和异常等情况,流程必须在聚合点等待所有的分支都执行完(到达And汇聚点)才能激活后继任务,才能正确的往下运行。 举例:支持人员分派的问题由开发人员修改,然后不仅要经过测试人员验证通过还要再次经支持人员验证通过才能Close该BUG。 4独占式选择(Exclusive Choice )模式 该模式分为显式独占模型(explic Exclusive Choice )和隐式独占选择模式(implicit Exclusive Choice) 1)显式独占选模型(explic Exclusive Choice ) 描述:当一个活动处理完后,其后有若干个分支流程可供选择,但根据工作流控制数据 (workflow control data )只允许选择其中某一个分支运行。 XOR1 1 t

(工作分析)基于P网工作流模型的分析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网络版) 2004年5月,第2卷,第5期 Science 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Online May 2004,V ol.2,No. 5 (工作分析)基于P网工作流模型的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04-02-03 审稿人:葛玮,男,西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副教授

基于Petri网工作流模型的分析 晋蓓,冯卫兵 (1.西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陕西西安710069;2.西安科技大学基础部,陕西西安710054) 摘要:通过模型分析发现所描述的过程定义中的设计错误,以便对业务过程重构提供正确的指导和科学的依据。首先将信牌驱动模型转化为Petri网,接着将Petri网进行必要化简,最后对化简后的Petri网进行死锁等分析。 关键词:工作流模型;Petri网;死锁 中图分类号:TP91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74X(2004)0068-07工作流模型的分析是指采用各种方法(包括理论模型、模拟、测量方法),对工作流模型的内部行为进行分析计算,使得工作流模型于理论上是正确和有效的。 虽然当下绝大部分的工作流产品均提供模型性能分析的仿真功能,但由于复杂性等原因,很难找到壹种有效的算法对模型进行分析和验证。本文于总结模型分析研究成果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模型验证方法存于的不足,总结了Petri网模型分析中的壹些图形化简规则,针对企业运营过程模型的特点且利用文中提出的模型正确性标准,提出了壹种具有完备性和高效率的工作流模型的模型验证方法分析。 1关联概念 定义1信牌驱动模型的静态结构:多元式称为信牌驱动模型的静态结构(以下简称信牌驱动模型),其中: 1)表示扩展的信牌驱动模型所涉及的所有数据,其值域用表示; 2)表示活动集合,和分别称为功能函数和后继函数。被定义为根据出函数定义,参见下边的定义; 3)表示信牌箱集合; 4),称为的流关系,其中和分别称为入关系和出关系。对出关系定义壹个出函数:表示和关联的出函数,被称为的后继函数。 5)是惟壹的活动,称为开始活动,; 6)是壹个活动的集合,称为结束活动,; 7)称为转移的权重; 8)是(注意:中不包含)的壹种划分即 是的另壹种划分,即规定。若,则;若,则;如果,则被称为简单元素。 壹个信牌驱动的工作流模型,开始活动只能是壹个,可是结束活动能够是多个。为了描述问题方便,有时我们也将信牌驱动的模型简写成。 定义2真假信牌,设。 1)上的壹个多重集是壹个映射(自然数集合),令表示上所有多重集的集合; 2)表示多重集且表示多重集且表示多重集且。 定义3活动的SPLIT,设为信牌驱动模型,令,称集合为出弧的集合。表示出弧的个数。和所联系的信牌箱称为的后信牌箱。或者或者和称为的SPLIT类型,记为。 定义4活动的JOIN:设为信牌驱动模型,令,称集合为入弧的集合。表示入弧的个数。和联系的信牌箱称为的前信牌箱。或者或者或者或者,和称为的类型,记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