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流模型
- 格式:ppt
- 大小:107.00 KB
- 文档页数:65
分布工作流过程模型及其实现随着企业数字化程度的加深,流程化管理成为了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分布工作流过程模型就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它可以将处理流程中的每个步骤分派给不同的人员或部门并对其进行监控,实现流程的合理分配和高效协同。
本文将介绍分布工作流过程模型及其实现。
一、分布工作流过程模型的概述分布工作流过程模型,简称Distributed Workflow Model,是指将复杂的流程分解为多个步骤,每个步骤通过分配给不同的人员或部门来实现。
其主要特点是:1. 分布式多人协作:一个流程涉及到多个步骤和多个人参与,可以解决多人协作中的资源共享和冲突问题。
2. 实时监控:可以监控每个步骤的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3. 自适应性:制定不同的策略应对不同的流程变化,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二、分布工作流过程模型的实现实现分布工作流过程模型需要以下几个步骤:1. 流程建模: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建立流程模型。
可以使用BPMN等语言或者工具进行建模。
2. 流程部署:将建好的流程模型部署到工作流引擎中,对流程进行管理和监控。
3. 流程执行:根据流程定义,将每个步骤分配给不同的人员或部门进行处理,实现流程协同和协作。
4. 数据管理:对流程中涉及到的数据进行管理和维护。
5. 监控管理:实时监控流程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三、分布工作流过程模型的应用分布工作流过程模型可以应用于许多行业和领域,如生产制造、客服支持、销售合同等。
例如,在生产制造领域,分布工作流过程模型可以将生产任务分配给不同的部门或作业站点,实现生产流程的高效管理和协同。
在客服支持领域,可以将客户反馈的问题分配给相关的部门或人员,并对处理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提高处理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总之,分布工作流过程模型是一种非常实用和高效的管理方法,它可以帮助企业优化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随着数码技术的快速发展,分布工作流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简易工作流设计模型一、工作流简介 (2)二、工作流设计思路 (2)(一)工作流整体结构图 (2)1.业务说明 (2)2.工作流整体结构图 (2)(二)流程分类和流程实例设计 (3)1.业务说明 (3)2.界面设计 (4)3.后台表-流程分类表 (4)4.后台表-流程模板表 (5)5.备注说明 (5)(三)自定义流程表单设计 (5)1.业务说明 (5)2.界面设计 (6)3.后台表-模板表字段表 (6)4.备注说明 (7)(四)流程步骤定义 (7)1.业务说明 (7)2.界面设计 (7)3.后台表 (8)4.后台表关系 (8)5.备注说明 (8)(五)流程实例发起 (9)1.业务说明 (9)2.界面设计 (9)3.后台表 (10)三、结语 (11)一、工作流简介工作流是指一类能够完全自动执行的经营过程,根据一系列过程规则,将文档、信息或任务在不同的执行者之间进行传递与执行。
二、工作流设计思路(一)工作流整体结构图1.业务说明整个工作流后台结构设计图,包含表单设计、流程设置、流程实例发起三个主要部分的后台表结构设计。
2.工作流整体结构图见下(二)流程分类和流程实例设计1.业务说明建立流程时候,需要先将流程进行分类,便于权限控制和梳理流程的层级关系;另外每个流程实例的数据,需要保存在流程实例表中进行区分(不同的流程实例对应的数据结构不一样,每条流程实例的实例数据也不一样)2.界面设计3.后台表-流程分类表select * from xSYS_TableDefs wherexHolderGUID='{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4.后台表-流程模板表select * from xSYS_TableDefswhere xParentGUID='[MasterGUID]'and xHolderGUID='{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5.备注说明因为之前的模式限制,所以将流程分类和流程实例表的数据都保存在一张表里,通过xHolderGUID字段区分是流程分类表还是流程实例表。
过程视图是工作流模型的核心视图。
它描述企业的业务流程,定义业务过程中包含的活动以及这些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
活动和活动间以连接弧表示控制关系。
通过描述活动的基本属性,如活动由谁执行,有哪些人员、组织或盟员企业负责执行,活动执行需要的软件(如应用程序)和硬件(如机床设备)资源,以及活动的触发条件、执行状态等,可以建立过程视图、资源视图和组织视图的关系。
过程视图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ECA规则来表达过程视图。
基于ECA规则和元操作的工作流建模原理3.1 工作流模型的结构图:工作流模型的结构1.1.1过程视图过程视图是工作流模型的核心视图。
它描述企业的业务流程,定义业务过程中包含的活动以及这些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
活动和活动间以连接弧表示控制关系。
通过描述活动的基本属性,如活动由谁执行,有哪些人员、组织或盟员企业负责执行,活动执行需要的软件(如应用程序)和硬件(如机床设备)资源,以及活动的触发条件、执行状态等,可以建立过程视图、资源视图和组织视图的关系。
过程视图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ECA规则来表达过程视图。
1.1.2组织视图组织视图描述企业中的组织单元和组织单元间的关系。
组织单元是具有一定功能和责任的组织实体,一般会承担过程模型产生的各种任务。
组织单元之间往往存在从属或协作关系,形成一定的对应关系。
本文对组织视图描述中,采用一种面向对象的关系模型,不同于传统的层次结构。
是在组织模型中引入类的概念(如角色类、组织类、人员类、职位类等),建立类之间的关系模型,支持层次化的查找和匹配规则,便于工作流的任务分配和执行者绑定。
1.1.3资源视图资源视图描述企业中资源的类型以及资源实体的属性。
资源是工作流模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是活动可以执行的必备条件。
资源类型可以是执行活动所需的软件和硬件设施等,或者是活动执行后产生的新的物理实体。
组织视图和资源视图之间存在着映射关系,即每一个资源实体都有与其对应的责任组织单元,该组织单元负责对此资源实体的使用和维护。
temporal 工作流详解摘要:一、前言二、Temporal 工作流的定义与特点三、Temporal 工作流的组成部分1.事件驱动2.状态管理3.定时器四、Temporal 工作流的执行流程1.事件触发2.状态转移3.定时器触发五、Temporal 工作流的实际应用1.业务流程自动化2.任务调度与协同3.物联网与边缘计算六、Temporal 工作流的优缺点分析1.优点1.高度灵活性2.可扩展性3.易于维护2.缺点1.学习成本较高2.资源消耗较大七、结论正文:一、前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开始寻求更高效、灵活的工作流程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在此背景下,Temporal 工作流应运而生,它结合了事件驱动、状态管理和定时器等技术,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工作流解决方案。
本文将对Temporal 工作流进行详细解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技术。
二、Temporal 工作流的定义与特点Temporal 工作流是一种基于时间维度的工作流模型,它通过事件驱动、状态管理和定时器等技术,实现工作流的自动化执行。
其特点主要包括高度灵活性、可扩展性和易于维护等。
三、Temporal 工作流的组成部分Temporal 工作流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1.事件驱动:事件驱动是Temporal 工作流的核心部分,它通过事件触发器来响应外部事件,从而实现工作流的自动化执行。
2.状态管理:状态管理负责跟踪工作流中各个环节的状态,并根据状态转移规则决定工作流的执行路径。
3.定时器:定时器用于设置工作流执行的时间间隔或超时时间,以确保工作流按照预定的时间顺序执行。
四、Temporal 工作流的执行流程Temporal 工作流的执行流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环节:1.事件触发:当外部事件发生时,事件触发器会检测到事件并触发工作流的执行。
2.状态转移:根据当前状态和状态转移规则,状态管理器会将工作流转移到下一个状态。
3.定时器触发:当定时器到期时,会触发工作流的执行,从而确保工作流按照预定的时间顺序执行。
4 在MQSeries Workflow中实现模型在本章中,我们将在MQSeries Workflow中通过解决方案模型来设置。
我们将从简单模型开始,模型中仅有一个供应商并且无需审批过程。
而且由于有相当多的实施活动和条件需要测试(在启始阶段,我们使用运行在MQSeries Workflow中的测试程序进行测试),建模过程需要分阶段实施以实现进程实例。
一旦确认进程流中的所有路径有效,所有活动将在真实环境中执行。
1094.1 设计工作流:第一阶段本节中,我们将开始实现业务案例。
在该案例中,供应商总是以有效响应按时应答。
我们的工作流展示了支持客户定单履行功能的BuyXYZ业务流程。
完全的工作流模型如图4-1所示。
该流程从接受定单数据开始(映射成适当活动),然后核实客户信息并确认在库存中有足够数量存货以履行该定单。
如果库存不足,将由库存控制人员决定订购货物数量的多少。
在确定数量后,我们将创建供应品定单并发送给适合的产品供应商。
一旦确定有充足的库存,我们将立刻执行内部计帐功能。
完成计帐后,我们将确认客户定单并将其转发给运送部门。
图4-1MQSeries Workflow构建时BUYXYZ定单流程110在第一阶段,我们集中在数据容器和控制逻辑上。
基于数据容器中的某些数值,必须在工作流模型中选择确定路径。
我们使用由MQSeries Workflow产品提供的称为fmcnshow的实用程序来帮助调试工作流。
该实用程序可用于此步骤中的所有活动。
它使您能够检验输入数据容器中的数值并指定输出数据容器。
在数据容器中因为您已经完全控制指定了什么值,就更容易使通过工作流的所有可能路径有效。
在第二阶段,我们将以真实活动代替该实用程序。
4.1.1 MQSeries构建时环境本节中,我们将带您完成高级步骤以为BUYXYZ定单流程创建工作流程定义。
我们假定您在某种程度上熟悉构建时环境。
若需更详细的介绍,请参考红皮书《Windows NT的MQSeries Workflow入门》编号:SG24-5848。
工作流详细设计范文工作流是指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任务组织起来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处理的一种管理方法。
它可以帮助组织将复杂的业务流程合理化、规范化,并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下面,将对工作流的详细设计进行阐述。
1.工作流模型设计:在进行工作流详细设计之前,需要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对工作流模型进行设计。
工作流模型主要包括:业务流程图、流程节点、流程路径和任务职责等。
业务流程图是对工作流程的可视化展示,通过它可以清晰地描述整个流程的执行过程。
流程节点是指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它包括开始节点、中间节点和结束节点。
流程路径是指流程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它描述了任务的流向和先后顺序。
任务职责是指每个节点对应的具体工作内容和执行者。
2.工作流引擎选择:工作流引擎是实现工作流的核心技术,它负责流程的调度和执行。
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和技术要求,可以选择合适的工作流引擎,如Activiti、JBPM等。
在选择引擎时,需要考虑其对标准工作流规范的支持程度、性能、扩展性和稳定性等因素。
3.工作流活动设计:根据业务需求和流程模型,对每个流程节点进行详细的设计。
具体包括:任务类型、任务输入和输出、工作表单、任务流转条件等。
任务类型可以分为人工任务和系统任务,人工任务需要人员参与,系统任务由系统自动执行。
任务输入和输出是描述任务的输入参数和输出结果。
工作表单是任务执行过程中需要填写的表单,可以采用HTML、XML或其它格式。
任务流转条件是指任务流向下一个节点的触发条件,可以根据业务规则设置。
4.工作流路由设计:工作流的路由决定了任务的流向和流转顺序。
可以采用条件路由、并行路由、顺序路由等方式进行设计。
条件路由是根据条件判断来选择下一个节点,例如根据一些字段的值来判断流向的下一个节点。
并行路由是指任务在多个节点间同时进行,例如多个审批人同时进行审批。
顺序路由是指任务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例如按照先后顺序依次执行。
5.工作流异常处理设计:工作流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异常情况,需要进行异常处理。
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 Workflow Reference Mode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Copyright ã 1995 The 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 - 1 -翻译人:张敬波(网名:踏冰) OICQ:42508298Email:say4ever2u@ MSN:tabingfly@翻译人:韩伟(网名:浆糊) OICQ:3413384Email:java_cn@ MSN:Java_cn@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工作流管理联盟规范WFMC ——工作流参考模型文档编号 TC00-100395年1月19 日版权ã2002WFMCPDF created with FinePrint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 Workflow Reference Mode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Copyright ã 1995 The 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 - 2 -目录目录.................................................................................................................................. - 2 -1.简介.............................................................................................................................................. - 4 -1.1. 背景.................................................................................................................................... - 4 -1.2. 目的.................................................................................................................................... - 4 -1.3. 范围.................................................................................................................................... - 4 -1.4. 对象.................................................................................................................................... - 5 -1.5. 如何阅读............................................................................................................................. - 5 -1.6. 参考.................................................................................................................................... - 5 -1.7. 修订历史............................................................................................................................. - 5 -2.工作流系统简介........................................................................................................................... - 6 -2.1. 什么是工作流(workflow).............................................................................................. - 6 -2.1.1. 建立时期功能.......................................................................................................... - 7 -2.1.2. 运行时期过程控制功能........................................................................................... - 8 -2.1.3. 运行时期活动交互.................................................................................................. - 8 -2.1.4. 分配与系统接口...................................................................................................... - 8 -2.2. 工作流的发展..................................................................................................................... - 9 -2.3. 产品实现模型..................................................................................................................... - 9 -2.4. 可选择的实现方式(Alternative Implementation Scenarios)....................................... - 14 - 2.5. 对标准化的需要(The Need for Standardization)........................................................ - 17 - 3.工作流参考模型(Workflow Reference Model)..................................................................... - 18 -3.1. 简介.................................................................................................................................. - 18 -3.2. 工作流模型(The Workflow Model)............................................................................ - 18 -3.3. 工作流执行服务器(Workflow Enactment Services)................................................... - 19 - 3.3.1. 什么是工作流执行服务器?................................................................................. - 19 -3.3.2. 工作流机(The Workflow Engine)..................................................................... - 20 -3.3.3. 同种和异种的工作流执行服务器(Homogeneous & Heterogeneous Workflow Enactment Services)........................................................................................................ - 21 -3.3.4. 工作流应用编程接口与数据交换(Workflow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 Interchange)................................................................................................................... - 23 -PDF created with FinePrint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 Workflow Reference Mode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pyright ã 1995 The 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 - 3 -3.3.5. 工作流控制,工作流相关数据和工作流应用数据............................................. - 23 -3.3.6. 数据交换(Data Interchange)............................................................................. - 24 -3.4. 过程定义(Process Definition)...................................................................................... - 25 -3.4.1. 过程定义工具(Process Definition Tools)......................................................... - 25 -3.4.2. 工作流定义转换(接口1).................................................................................. - 26 -3.5. 工作流客户端功能(Workflow Client Functions)........................................................ - 29 - 3.5.1. 工作流客户端应用程序(Workflow Client Applications)................................ - 29 -3.5.2. 工作流客户端应用程序接口(接口2).............................................................. - 30 -3.6. 应用程序调用功能(Invoked Application Functions).................................................. - 32 - 3.6.1. 应用程序调用(Invoked Applications).............................................................. - 32 -3.6.2. 应用程序调用接口(接口3).............................................................................. - 33 -3.7. 工作流协同工作流能力(Workflow Interoperability)................................................. - 35 - 3.7.1. 异种工作流执行服务器......................................................................................... - 35 -3.7.2 模型1 ——链锁式(Chained)......................................................................... - 35 -3.7.3. 模型2 ——子过程嵌套(Nested Subprocesses)............................................ - 36 -3.7.4. 模型3 ——P2P (Peer-to-Peer)....................................................................... - 37 -3.7.5. 模型 4 ——相似同步(Parallel Synchronised)............................................... - 38 -3.7.6. WAPI 协调工作功能(接口4)........................................................................... - 38 -3.8. 系统管理(Systems Administration)............................................................................. - 41 -3.8.1 管理和监视工具(Administration & Monitoring Tools).................................... - 41 -3.8.2. 管理和监视接口(接口5).................................................................................. - 41 -4. WAPI 结构、协议和一致性....................................................................................................... - 44 -4.1. WAPI——API功能简介................................................................................................... - 44 -4.2. WAPI协议......................................................................................................................... - 45 -4.3. 一直性原则....................................................................................................................... - 45 -4.3.1. 一致性的意义........................................................................................................ - 46 -4.4. 协同工作能力分类和一致性级别.................................................................................... - 46 -4.4.1 定义工具、工作流执行软件.................................................................................. - 46 -4.4.2 可户端应用程与工作流执行服务器序协同工作.................................................. - 46 -4.4.3. 应用程序和工具集成............................................................................................ - 47 -4.4.4. 工作流执行服务器协同工作................................................................................. - 47 -4.4.5. 公共工作流管理.................................................................................................... - 47 -PDF created with FinePrint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 Workflow Reference Mode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Copyright ã 1995 The 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 - 4 -1.简介1.1. 背景工作流管理系统一项快速发展的技术,各种行业渐渐的采用工作流技术。
工作流的生命周期为模型设计工作流的生命周期为:业务场景的产生流程建模流程设置流程运行时控制流程管理监控流程分析业务优化流程销毁1、业务场景分析客户化业务都是有一定的业务场景,对工作流模型的分析不能离开客户业务场景,否则就是自己闭门造车;客户化业务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解决某些固定问题,而就解决问题的过程并非一人参与,多人参与的过程就需要将每一个人的操作都记录下来,保证后期的查阅,针对每一个人的操作都需要给后续人员一定指导和参考,这样一个业务流程就呈现了;虽然工作流模型的产生是需要有一定的业务场景去支撑,但是工作流本身是一个工具,不受业务的限制与约束,通过灵活的设置实现对业务的支持;2、流程建模基于客户化业务场景,进行分析与抽象,形成初步的业务模型,该业务模型完全仿照并模拟客户方业务,基于可视化的建模过程,形成一个闭环流程,使客户非常清晰的看到业务的流转情况,帮助客户梳理并规范了业务的处理;就目前各个OA及协同厂家的系统而言,可视化流程建模工具(流程设计器)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也越来越受到客户方的青睐;3、流程设置流程设置概念比较抽象,更像计算机术语,而流程的设置工作更多是给系统级管理员使用,但是是后续工作流流转的前提条件,此处是进行各个任务节点的审批人员设置,节点操作设置;流程本身而言是不存在任何业务信息,只有将其与表单等前端工具结合后才能显示其神奇之处,而流程与表单的无缝挂接正式流程设置的重中之重,表单承载了重要的业务信息,而流程带着业务信息在业务的大路上自由奔波;4、流程运行时控制流程运行时控制是整个工作流的核心,也是推动业务运转的发动机,该部分工作主要是通过流程引擎来驱动,流程引擎按照预先定义的流转方向以及各个任务节点的接受人员进行操作;此时关于中式流转的所有特性都得到很大的应用,流程的流转,流程的退回,流程的撤回,流程催办,流程的自由流转,自由流程,子流程以及条件,并发等等操作都在这个环节呈现,本章不具体讨论具体流转的操作方式,下次再和大家详细交流。
一:数据模型E_R图说明:1.1信息模型信息模型的核心是业务活动表(简称活动)ACTIVITY,其他相关的表结构主要有业务过程PROCESS、业务规则(活动流转规则)ROUTING_RULE、活动前依赖规则PRE_RULE、任务指派规则ASSGN_RULE、任务列表TO_DO_TASK_LIST以及已完成的任务列表HAVE_DONE_TASKS。
从图中可以看出,ACTIVITY与其他表之间都存在联系。
1.1.1活动类型每个业务过程由若干业务活动组成,不同的业务活动通过各不相同的ACT_ID来唯一标识,ACT_TYPE则指明相应活动的类型。
同一个业务活动在工作流运行时可能具有多个实例(instance)。
我们将活动的实例称为任务1,将属于同一业务过程的任务称为属于同一批次的任务。
有的业务活动可能针对具体的业务环节,即在前台(后台)对应实际的应用逻辑;有的业务活动则不针对具体的业务环节。
活动类型可以进行如下分类:●INITIAL,初始化活动,业务过程的第一个活动,不针对具体业务环节。
●INTERACTION,常规交互活动,INTERACTION活动对应实际的业务环节,在前台对应实际的应用逻辑,完成此活动需要实际人员的参与。
在所有活动类型中,只有INTERACTION活动才需要与实际人员交互。
●AUTOMATION,常规自动活动,同样对应实际的业务环节,但是实际的应用逻辑位于后台,由工作流引擎自动调用完成。
AUTO_EXECUTIVE指明相应应用逻辑的执行体。
●AND_BRANCH,与分支活动,不针对具体业务环节,此活动将同时派生出若干后继活动。
●AND_MERGE,与汇聚活动,是一同步活动,不针对具体业务环节,流经此处的任务将进行与汇聚同步。
此活动将进行活动的前依赖规则检查,只有所有的前依赖规则均被满足,才可流向后继活动。
●OR_MERGE,或汇聚活动,是一同步活动,不针对具体业务环节,流经此处的任务将进行或汇聚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