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二课件:化学反应速率
- 格式:pptx
- 大小:1.32 MB
- 文档页数:19
6.1.3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可逆反应及特点。
2.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标志,会判断可逆反应的平衡状态。
3.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标志难点可逆反应的平衡状态的判断三、教学方法问题解决法、讨论法、讲授法四、教学工具PPT五、教学过程【导入】思考:氯水的成分有哪些?【投影】氯水图片,氯水呈浅黄绿色【生】三分四离三分子:H2O、Cl2、HClO四离子:H+、Cl-、ClO-、OH-【问】还有氯气,说明什么?【生】说明Cl2没有完全反应完。
【讲述】说明溶解的Cl2只有一部分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只能进行到一定的限度。
所以氯气与水的反应方程式用“⇌”,而不是“=”。
Cl2+H2O ⇌ HCl+HClO二、化学反应限度【讲述】化学反应限度是在给定的条件下,化学反应所能达到或完成的最大程度,即该反应的限度。
要点1:给定的条件——条件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是可能被可改变的;同一可逆反应在不同条件(如温度、浓度、压强等)下,其反应的限度不同。
【投影】播放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的转化在冰水和热水中的反应视频要点2:化学反应所能达到或完成的最大程度——决定了反应物在该条件下的最大转化率。
【讲述】可逆反应(1)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还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书写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时,不用“=”,用“⇌”。
(2)特征⇌双向性:反应物正向反应逆向反应生成物。
⇌双同性:正、逆反应是在同一条件下同时进行的。
⇌共存性:反应物和生成物同时存在。
即: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
一、实验探究:FeCl3溶液与KI溶液的反应1、操作:实验现象: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褐色。
实验结论:有I2生成。
2、操作:实验现象:溶液分层,下层为浅绿色,上层油状液体呈紫色。
实验结论:有Fe2+和I2生成。
3、操作:实验现象:溶液变为血红色实验结论:下层清液中含有未反应的Fe3+【讲述】说明即使碘化钾过量,反应后的溶液中仍存在铁离子,只有一部分铁离子与碘化钾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只能进行到一定的限度。